2025年人教B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第一冊導學案:不等式及其性質_第1頁
2025年人教B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第一冊導學案:不等式及其性質_第2頁
2025年人教B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第一冊導學案:不等式及其性質_第3頁
2025年人教B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第一冊導學案:不等式及其性質_第4頁
2025年人教B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第一冊導學案:不等式及其性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不等式

2.2.1不等式及其性質

【課程標準】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質.

新知初探-自主學習

教材要點

知識點一實數(shù)大小比較

1.文字敘述

如果a—b是,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如果a—6是,那么反之也成立.

2.符號表示

a-b>b;

a~b—00〃b;

a~b<.b.

狀元隨筆1.不等式“aWb”的含義是“a<b”或“a=b”.

2.比較兩實數(shù)a,b的大小,只需確定它們的差a—b與0的大小關系,與差的具體數(shù)

值無關.因此,比較兩實數(shù)a,b的大小,其關鍵在于經(jīng)過適當變形,能夠確認差a—b的符

號,變形的常用方法有配方、分解因式等.

知識點二不等式的性質

性質別名性質內容注意

1對稱性a>b=________可逆

2傳遞性a>b,b>c=________

3可加性a>bo________可逆

a>b

c〉0

4可乘性C的符號

cOb:

>

c<0f

aZ>b

5同向可加性=>同向

c>d______

同向同正可乘a>b>0

6今同向

性c>d>0________

7可乘方性a>b>0=>________(〃£N,〃22)同正

8可開方性a>b>0=>______(〃&N,2)同正

狀元隨筆(1)性質3是移項的依據(jù).不等式中任何一項改變符號后,可以把它從一邊

移到另一邊.即a+b>cna>c—b.性質3是可逆性的,即a>b=a+c>b+c.

(2)注意不等式的單向性和雙向性.性質1和3是雙向的,其余的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可

逆的.

(3)在應用不等式時,一定要搞清它們成立的前提條件.不可強化或弱化成立的條件.要

克服“想當然”“顯然成立”的思維定勢.

知識點三證明問題的常用方法

方法定義

綜合法從________出發(fā),綜合利用各種結果,經(jīng)過逐步推導最后得到結論的方法.

從要證明的________,_______使它成立的充分條件,直至最后,把要證明的結

分析法

論歸結為判定一個明顯成立的條件(已知條件、定理、定義、公理等)為止.

首先假設結論的_______成立,然后由此進行推理得到矛盾,最后得出假設不成

反證法

立.反證法是一種間接證明的方法.

基礎自測

1.大橋橋頭豎立的“限重40噸”的警示牌,是提示司機要安全通過該橋,應使車和貨

物的總質量T滿足關系()

A.T<40B.T>40

C.TW40D.TN40

2.設M=N,N=~x-l,則〃與N的大小關系是()

A.M>NB.M=N

C.M<ND.與尤有關

3.已知x<a<0,則一定成立的不等式是()

A.x2<a2<0B.x2>ax>a2

C.x2<(zx<0D.x2>a2>ax

課堂探究-素養(yǎng)提升

題型1比較大小

例1比較X2—X和X—2的大小.

狀元隨筆通過考察這兩個多項式的差與0的大小關系,可以得出它們的大小關系.

方法歸林

用作差法比較兩個實數(shù)大小的步驟

兩個實數(shù)(或代數(shù)式)的大小,可以根

據(jù)它們的差的符號進行判斷

T⑴進行因式分解轉化為多個因式相乘]

-{⑵通過配方轉化為幾個非負實數(shù)之和]

T注意題目本身提供的字母的取值范圍]

根據(jù)符號判斷大小

跟蹤訓練1比較下列各組中兩個代數(shù)式的大?。?/p>

⑴比較N+3與2x的大?。?/p>

(2)已知0,辦為正數(shù),且aWb,比較/+b3與a?b+ab?的大小.

狀元隨筆

題型2不等式的性質[經(jīng)典例題]

例2對于實數(shù)a,b,c,有下列說法:

①若a>b,則ac<bc;

②若ac2>bc2,則a>b;

22

③若a<b<Of貝!Ja>ab>b;

④若c>a>b>0,則-

c-ac-b

⑤若〃>〃,->k則〃>0,b<0.

ab

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

A.2B.3C.4D.5

狀元隨筆

利用不等式悔

分析條件——>

質逐一判斷

方法核的

(1)首先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條件,不要弱化條件,尤其是不憑想當然隨意捏造性質.

(2)解決有關不等式選擇題時,也可采用特值法進行排除,注意取值一定要遵循以下原

則:一是滿足題設條件;二是取值要簡單,便于驗證計算.

跟蹤訓練2(1)已知那么下列式子中,錯誤的是()

A.4a<4bB.-4a<—46

C.a+4<b+4D.a-4<.b—4

狀元隨筆利用不等式的性質,解題關鍵找準使不等式成立的條件.

(2)(多選)對于任意實數(shù)a,b,c,d,下列命題中不正確的是()

A.若a>b,cWO,則ac>bc

B.若a>b,!/!!!ac2>bc2

C.若ac?〉人,,則a>6

D.若a>b,貝壯

題型3利用不等式性質求范圍[經(jīng)典例題]

例3已知一2<aW3,1W6<2,試求下列代數(shù)式的取值范圍:

(Did;

(2)a-\-b;

(3)。一b;

(4)2。一3b.

狀元隨筆運用不等式性質研究代數(shù)式的取值范圍,關鍵是把握不等號的方向.

方法但病

利用不等式性質求取值范圍的一般思路

(1)借助性質,轉化為同向不等式相加進行解答;

(2)借助所給條件整體使用,切不可隨意拆分所給條件;

(3)結合不等式的傳遞性進行求解.

跟蹤訓練3(1)已知實數(shù)x,y滿足:l<x<2<y<3,

①求口的取值范圍;

②求x—2y的取值范圍.

(2)若一2<x+yW2且一iWx—yWl,則z=4x+2y的最大值是.

題型4利用不等式的性質證明不等式[邏輯推理、數(shù)學運算]

例4綜合法、分析法與反證法

⑴已知a<6<c,且a+6+c=0,求證:—

a-cb-c

(2)證明:V7-V3<V6-V2;

(3)用反證法證明:若〃,b,c£R,且1=/一2。+1,尸按一20+1,z=(?—2〃+1,則

x,y,z中至少有一個不小于0.

狀元隨筆注意書寫的規(guī)范性及易錯點:

①分析法的步驟要規(guī)范,分析時一般按照“要證……,需證……,只需證……”的步驟

進行.

②反證法,必須假設所證問題的反面成立,推出與之矛盾,從而肯定原結論成立.

③不等式兩邊含有根式,同時兩側均為正數(shù)的時候,通常選擇平方處理,此時應該注意

平方后盡量保證式子的最簡化,如本例將近和虎結合,剩余兩數(shù)結合,好處在于平方后能

消掉一部分,使問題簡單化.

④應該明確問題的反面,如“>”的反面是“W”,”至少有一個”的反面是“一個也

沒有”等.

方弦歸他

利用不等式的性質證明簡單不等式的實質及注意點

(1)實質:就是根據(jù)性質把不等式變形.

(2)注意點:①記準、記熟不等式的性質并注意在解題中靈活準確地加以應用;

②應用不等式的性質進行推導時,應注意緊扣不等式的性質成立的條件,且不可省略條

件或跳步推導,更不能隨意構造性質與法則.

證明不等式常選用綜合法,對于不方便用綜合法證明的不等式可以靈活選擇分析法與反

證法.

跟蹤訓練4(1)已知。>6>0,c<d<0,e<0,求證:;

(a-c)2(b-d)z

(2)將下面用分析法證明亨的步驟補充完整:要證貯產》漏,只需證a2+b2^2ab,

也就是證________,即證,由于________顯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3)已知x,y>0,且x+y>2.

求證:—,也中至少有一個小于2.

yx

能力提升練

1.16世紀中葉,英國數(shù)學教育家雷科德在《礪智石》一書中首次把“=”作為等號使用,

后來英國數(shù)學家哈里奧特首次使用符號“v”和并逐漸被數(shù)學界接受,不等號的引入對

不等式的發(fā)展影響深遠.若a,b,cER,則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2

A.若a>09則?+\>(a~l)(a+2)

B.若a<b<0,則d1<ab<b1

C.

D.若。泌>0,則/

2.已知一工<Q<0,A—l+a2,B—l—a2,C——,D=—,試猜測A,B,C,D的大

21+a1-a

小關系,并證明.

溫馨提示:請完成課時作業(yè)(十)

2.2不等式

2.2.1不等式及其性質

新知初探?自主學習

[教材要點]

知識點一

1.正數(shù)等于0負數(shù)

2.>=<

知識點二

b<aa>ca+c>b+cac>bcac<bca+c>b+dac>bdan>bn

知識點三

已知條件結論出發(fā)逐步尋求否定

[基礎自測]

1.解析:“限重40噸”是不超過40噸的意思.

答案:C

2.解析:因為N=l2+x+i=(x++|>0,所以

答案:A

3.解析:因為x<〃<0,不等號兩邊同時乘〃,貝1不等號兩邊同時乘人,貝U

故j^>ax>a1.

答案:B

課堂探究?素養(yǎng)提升

例1【解析】因為(A2—%)—(冗一2)=/—2x+2=(x—iy+1,

又因為(X—1)2三0,所以(X—1)2+121>0,

從而(N—x)—(x—2)>0,

因此x2—x>x~2.

跟蹤訓練1解析:(1)???(/+3)—2x=N—2%+3=a—l)2+222>0,

.*.x2+3>2x

(2)(〃+b3)—(cflb+ab2)=a3+Z?3—cflb—ab2=(fi(a—b)~b2(a—b)=(a-Z?)(a2—Z?2)=(a-

b)2(a+b),

?.,q〉。,Z?>0,且

(a—Z?)2>0,a+Z?>0,

;?3+Z?3)—(cfib+ab2)>0,

即tz3+b^cflb+ab2.

例2【解析】對于①,令c=0,則有〃c=Z?c①錯;

對于②,由ac2>bc2,知cWO,

/>0=>。>匕.②對;

對于③,由a<b<0,

兩邊同乘以Q得a2>ab,

兩邊同乘以Z?得ab>b2,

比>>.③對;

對于④c>a>b>O=c—a>0,c—b>0=>0<c_a<c-Z?

a>b=>—a<—b=>c—a<c—b

尸>A>°今言〉六,④對;

a>b>O

a>b=>a—b>0ab<0

對于⑤,11b-a=>a>0。<0.⑤對.

一>70---x>U9

ababa>b

【答案】C

跟蹤訓練2解析:(1)根據(jù)不等式的性質,4>004a<46,A項正確;a<b,-4<0=>

—4a>—4/j,B項錯誤;a<b=>a+4<Z?+4,C項正確;a<b=>a-4<b—4,D項正確.

(2)對于選項A,當c<0時,不正確;對于選項B,當c=O時,不正確;對于選項C,

?:。/>灰2,;.cW0,<?>0,;.一定有故選項C正確;對于選項D,當a>0,XO時,

不正確.

答案:(1)B(2)ABD

例3【解析】(l):—2<aW3,...|a|G[0,3].

(2)—2<aW3,1W6<2,—2+l<a+6<3+2,—l<a+b<5.

(3)依題意得一2<aW3,—2<—bW—l,相加得一4<a—6W2.

(4)由一2<aW3得一4<2aW6,①

由1W6<2得一6<一36/一3,②

由①②得一10<2a—36W3.

跟蹤訓練3解析:⑴①?.T<x<2勺<3,2勺<3,貝U2<xy<6,則孫的取值范

圍是(2,6).

②由⑴知14V2,2<y<3,從而一6v—2y<—4,則一5<%—2y<—2,即%—2丁的取值范圍

是(一5,—2).

(2)設4x+2y=a(x+y)+b(x—y)=(a+b)x+(a—b)y,

,fa+b=4,-

則M]解傳。=3,b=l,

(a—b=2,

即4x+2y=3(x+y)+(x—y),

—2<%+yW2且一1Wx—yW1,

—6<3(x+y)W6且一iWx—yWl,

則一7<3(x+y)+(x—y)W7,

故z=4x+2y的最大值是7.

答案:(1)見解析(2)7

例4【證明】且〃+A+c=O,

/.a<Ofc>0,且。一c〈0,

??(LC)(6-c)>。,?—(以/(a-cXb-c)'

即白<上,.?.上

b-ca-ca-cb-c

(2)方法一分析法:要證V7-巡一我\

只需證夕+魚<8+①,只需證(夕+魚)2〈(百+遙>,展開得9+2舊<9+2內,

只需證舊<同,

即證14<18,顯然成立,所以

方法二反證法:假設舊—次之歷—企,

則近+加之迎+遍,

兩邊平方得9+204N9+2,巫,所以舊三V18,

即14218,顯然不成立,所以假設錯誤.

所以夕-8〈迷-VI

(3)假設x,y,z均小于0,RPx=a2—2b+l<0①,y—b2—2c+l<0②,z—c1—2a+

1<0③,

①+②+③得x+y+z=(a~1/+3—l)2+(c-1)2<0,

這與(〃一1)?+3—1)?+(。-ip一0矛盾,

則假設不成立,

??.x,y,Z中至少有一個不小于0,即得證.

跟蹤訓練4解析:(1)證明:因為c<d<0,所以一c>—d>0,

因為a>b>0,所以a—c>b—d>0,

所以(〃-c)2>(b—d)2>0,

11

所以o<____<_____又e<0

(a-c)2(b-d)29

所以(a_c)2>(b_d)2,

(2)用分析法證明萼N浦的步驟為:要證噌Nab成立,只需證層+尻22",也就

是證〃2+〃一2"三0,即證[JP3](a—b)2N0.由于(〃一/?)22。顯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3)證明:假設出,也都不小于2,即出22,也22.

yxyx

因為x,y>0,所以l+x》2y,l+yN2x.

所以2+九+y22(%+y),即x+yW2與已知x+y>2矛盾.

所以把,山中至少有一個小于2.

yx

答案:(1)見解析(2)〃2+爐—2^20(〃一份22o(〃一by2。(3)見解析

[能力提升練]

1.解析:對于A,tz2+1—(。-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