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之修辭講義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之修辭講義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之修辭講義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之修辭講義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之修辭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復習之修辭講義一.考點講解高考的要求是:“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這常見的修辭方法是高考大綱中規(guī)定的九種,即“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對這九種常見的修辭方法,除要求正確運用外還要求掌握其特點和表達作用。另外,在我們學習課文過程中,還會遇到其他一些修辭手法,我們也需要了解,比如說通感、反語、雙關等。復習任務熟練掌握各種修辭手法,理解其特征及作用、效果,不僅要有對其概念的準確理解,更要在具體的語境中綜合判斷,深度分析,全面賞析。修辭手法是高考中的高頻考點??疾橛袃煞N方式:一是直接設題,如近三年全國卷題;二是間接考查,放在仿寫、句式效果比較,以及古詩鑒賞和文學閱讀中,這類題也很多。不過,近幾年高考單獨設題直接考查,凸顯了其重要性。就修辭手法本身考查而言,重點是常用的九種修辭手法,重點中的重點是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疾轭}型有選擇題,更多的是主觀題。2021年主觀題只考了一種修辭手法,2022年變?yōu)榘褍煞N修辭手法結合在一起考查,2023年考查修辭方法和表達效果??记橐挥[年份卷別提問方式設題角度2023新高考Ⅰ卷語言文字運用I和II中畫波浪線部分,都有“像……似的”,說說二者表意的不同。比喻新高考Ⅱ卷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正優(yōu)雅地跳舞,踱步,鳴叫,顧盼,尋覓”,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排比全國乙卷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改后,語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排比、反復2022新高考Ⅰ卷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設問、排比新高考Ⅱ卷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除了比擬以外還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結合原文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比擬、排比全國甲卷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槐蟬”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借代、比喻2021新高考Ⅰ卷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5分)對偶全國甲卷文中畫波浪線處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擬人2020新高考Ⅰ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4分)比喻新高考Ⅱ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4分)比喻二.知識講解一)答題模板種類分析構成表達效果比喻把……比作……,二者在……相似;哪類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比擬把……人格化,將……物寫成……人;把人擬作……物,寫出了人的……(物性)生動形象,印象鮮明,表意豐富借代用……代指……,屬于……借代突出特征,語言簡練,引人聯(lián)想夸張……詞把……擴大/縮小/超前突出特征,烘托氣氛,增強聯(lián)想對偶上句……(詞)與下句……(詞)相對,兩詞在什么詞性或什么內容相對;屬于……種對節(jié)奏鮮明,語言簡練,抒情酣暢排比連續(xù)使用……詞語/句子,構成排比增強氣勢,結構緊湊,抒情強烈反復……詞語、句子,連續(xù)/間隔反復強調內容,加強語氣,強化感情設問提出……問題,做出……(回答)強調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反問……(某句)使用了反問手法,強烈地表達了……(意愿)加強語氣,激發(fā)感情,加深印象二)修辭手法1.比喻1)概念:比喻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2)特點:包含本體和喻體,一般含有“像””是”如””仿佛””“好像”等詞語。3)構成必需條件:①甲和乙必須是兩種不同類的事物,否則不能構成比喻;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4)作用:①化平淡為生動;②化深奧為淺顯;③化抽象為具體等。5)種類:比喻的種類本體喻詞喻體例句明喻有像、似、仿佛、猶如等有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里未凈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暗喻有是、成了、變成、成為等有那些細碎的往事,當時只是尋常,如今卻全變成鉆石一樣晶瑩純粹的回憶。借喻無無有他搖曳著一頭的蓬草,沖出門外去上學去。(蓬草=凌亂的頭發(fā))博喻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喻體共同比方一個本體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6)注意:有的句子里有“像”,但是不是比喻句。例:他看起來像七八歲的樣子。比喻強調的是兩個不同類的事物和相似點。2.比擬1)概念: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一種修辭手法。2)特點:把物人格化,把不具備人動作和情感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情感的樣子3)作用:賦予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和動作,使具體的物人格化,達到生動形象、表意豐富的效果。4)種類:擬人和擬物擬人:把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讓它們具有人的聲情笑貌。(一定要有人的動作、語言、情態(tài)或心理)例如: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擬物:把人當作物來描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使其具有某物的動作或情態(tài)。例如:接著,便飛出了六歲的侄兒宏兒。5)注意:區(qū)別比喻和比擬①比擬是仿照擬體(用來比擬的事物)的特征“摹”寫本體(被比擬的事物),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②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一般不出現;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出現或不出現,而喻體必須出現。3.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2)構成要素:本體、代體、相關性(只出現代體)3)作用: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梢砸寺?lián)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4)種類:種類例句部分代整體孤帆遠影碧空盡。吟罷低眉無寫處。具體代抽象他高燒三天,一點食物都沒沾牙。特征代本體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話。專名代泛指遷客騷人多會于此。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材料代本體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fā)對青銅。作者、產地代本體我建議大家多讀點魯迅。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結果帶原因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5)注意:借代與借喻的區(qū)別①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為本體,且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總是喻中有代。②構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即要求借體和本體有某種關系;構成借喻的基礎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體和本體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處。③借喻可改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4.夸張1)概念: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故意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擴大、縮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種修辭手法。2)特點: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有意擴大、縮小或超前的描述。3)作用:突出特征,引起聯(lián)想效果,給人留下鮮明而強烈的印象;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4)種類:種類擴大夸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處說。例: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縮小夸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處說。例: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的老栓縮小了一半。超前夸張在兩件事之間,故意把后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的,或是同時出現的。例:看見這鮮綠的麥苗,就嗅出了白面包子的香味來了。5)注意:運用夸張時候,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夸而有據,夸而有節(jié)??鋸堃钥陀^事實為基礎,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則就很難給人真實感。如“她講到她受到的痛苦時,眼淚就像自來水管似的噴射出來”,此句的夸張有失真實。②夸張要明確、顯豁,突出夸張的特點,不能又像夸張又像事實,在事實與夸張之間模棱兩可。如“屋里靜極了,就連掉下一枚小釘子也聽得見”,此句很難說是夸張還是事實。③要注意夸張的具體表現??鋸埻柚诒扔鳌⒈葦M等修辭格來表現。④要注意夸張運用的場合。在科學性文章中不適合運用夸張。5.對偶1)概念: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2)特點:結構相同,字數相等,上下兩句詞性相對、意思相近或相反。3)作用:語言簡練,整齊勻稱,音韻和諧,節(jié)奏感強,富有音樂美。4)種類:按內容分正對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說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關的關系。例: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反對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關系或矛盾對立關系。例: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流水對上下句在意義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按形式工對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均按對仗要求。例: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寬對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按結構成分對偶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各個成分符合對仗要求。例: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既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句子對偶句子與句基本符合對仗要求子。例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6.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一種修辭手法。2)特點: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和長度類似、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3)作用:句式整齊,條理清晰,節(jié)奏鮮明,增強語言氣勢,便于抒情,加強表達效果。4)種類:從結構上,排比可分為四類:①成分排比,即一個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構成排比。例如:他們不會高聲朗笑,不會拼死搏擊,不會孤身野旅,不會背水一戰(zhàn)。(余秋雨《上海人》)②分句排比,即一個復句的各個分句構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③單句排比。例如:我夢著樓前的白楊重新長出了濃密的綠葉,我夢著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綠的大葉子,我夢著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羨林《八十述懷》)④復句排比。例如:戴鎮(zhèn)長喜歡發(fā)表演講,懷寶就暗示鎮(zhèn)上的中學校長多請戴鎮(zhèn)長去給學生們講話;戴鎮(zhèn)長喜歡讀史書,懷寶就去鎮(zhèn)上早先的幾個富戶家搜羅古書;戴鎮(zhèn)長喜歡讓自己的講話家喻戶曉,懷寶就常用粉筆把自己記錄下的鎮(zhèn)長講話抄在鎮(zhèn)政府門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臺階》)5)排比與對偶的不同點不同點一:對稱性與并列式。對偶有兩個語言單位,而排比有三個及三個以上的語言單位;對偶必須對稱,而排比要求結構大體相似,對字數要求不甚嚴格。不同點二:詞語的重字與避重有別。排比經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提示語,使語句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句是不能重字的。不聞點三:對偶以平仄對仗為佳,排比則無此要求7.反復1)概念:指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式或者段落等。2)特點:某個詞語或某個句子重復出現。3)作用:多次強調,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抒情強烈,增強文章的氣勢,富有感染力;讓文章的脈絡層次更清晰。4)分類:詞語反復,詞組反復,語段反復。8.設問1)概念: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緊接著說出自己的看法(有時不說出看法)的一種修辭手法。2)特點:為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自問自答3)作用:①自問自答,引人注意;②啟發(fā)思考;③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4)分類:①一問一答式。例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賈祖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②幾問一答式。例如:啊,是誰,這么早就把那親愛的令人心醉的鄉(xiāng)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誰,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悅耳動聽的音樂喚來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個青年人。(峻青《鄉(xiāng)音》)9.反問1)概念: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重語氣的一種修辭手法。2)特點: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3)作用:態(tài)度鮮明;加強語氣,抒情強烈。4)分類:①用肯定句表達否定的內容。例:太陽會從西邊出來嗎?②用否定句表達肯定的內容。例: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5)設問與反問的區(qū)別①設問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問則明確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內容。②設問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問主要是加強語氣,用確定的語氣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問中。10.反語1)概念:運用跟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此意,卻含有否定、諷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種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的修辭手法。2)特點: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含有否定、諷刺以及嘲弄的意思。3)作用:比直白的表達更有力,語氣更強烈,情感更充沛,給人的印象也更鮮明。4)模板:運用反語的修辭手法,顯得幽默風趣,諷刺了...,流露出作者...的感情。5)種類①諷刺反語:為實現強烈的批評、抨擊等目的而運用的反語。例如: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拿來主義》)②風趣反語:為達到風趣、幽默等輕松愉快的效果而運用的反語。例如:幾個女人有點兒失望,也有些傷心,各人在心里罵著自己的狠心賊。(《荷花淀》)11.通感1)概念: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2)特點: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3)作用:可以讓作者將文字表達得更加生動、形象、真實,并增強語言的表現力,為文章增添光彩。4)種類:由聽覺移到視覺;由聽覺移到味覺;由視覺移到味覺;由視覺移到聽覺;由視覺移到觸覺;由視覺移到嗅覺;由嗅覺移到聽覺;各種感官的綜合運用。例:“微風過處,送來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