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福建省高三5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1頁
2022屆福建省高三5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2頁
2022屆福建省高三5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3頁
2022屆福建省高三5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4頁
2022屆福建省高三5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題

福建省三明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5月質(zhì)量測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成祖永樂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左春坊大學士楊士奇為禮部

右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士奇入謝新命畢,聞惜薪司奏準歲例,賦北京、山東棗八十萬斤,

為宮禁香炭之用,將復入奏。時蹇義、復原吉奏事未退,上見士奇,顧義等曰:“新華蓋學

士來奏事,必有理,試共聽之?!笔科嬉蜓裕骸敖衤勏剿緜髦?,賦棗八十萬斤,得無過多?

雖系歲例,然詔書所減除者,皆歲例也?!鄙舷?,即命減其半。復語義等曰:“卿三人朕所

倚,宜盡土,匡朕不逮?!币造`壁縣丞出誠為州判官,仍佐靈壁縣事。誠居官廉能,撫字九

年,考■潘,父老詣闕留之,遂有是命。以太常寺卿周訥為交趾升華府知府。訥永樂中為祠祭

司郎中請封禪太定不聽后以方其薦入太常上曰諛佞之人宜置遠微丕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命

翰林院嚴考歲貢生。上諭楊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學校失教;

自今宜嚴試之。五經(jīng)四書義,不在文辭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蛉瞬碾y得,即數(shù)百人中得

一人亦可。蓋取之嚴,則無學者不敢萌僥幸之望?!绷T海子、西湖巡視官。上謂蹇義日:“朕

之心,茍可推以利民,雖府庫之儲不吝,況山澤之利哉!”命戶部,被災田土,分遺人馳諭

各郡縣,停免催征糧稅。仁宗洪熙元年二月,舞陽、清河、睢寧民饑,命發(fā)本縣倉粟賑之。

五月,諭吏部慎選御史,以清風紀,咨訪可任郡御里以聞。上曰:“都御史,十三道之表,

都御史廉,御史雖不才,亦知畏憚,今不才者無復畏憚矣?!泵窟厡⒈萏孑m戒曰:“民力罷

矣,切貪功v脫擾塞下,驅(qū)之而已、”在位僅十月,而百政具舉云.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仁宣致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后以方賓薦入太常/上曰/諛佞之人宜置

遠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B.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后以方賓薦入太常/上曰/諛佞之人,宜

置遠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C.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后/以方賓薦人太常/上曰/諛佞之人,宜

置遠/微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D.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后以方賓薦人太常/上曰/諛佞之人,宜

置遠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考滿,朝廷對任職到一定期限的官員進行政績考核,三年一考,三考為滿。

B.翰林院,唐代初置,各朝職能略有不同,明朝有協(xié)助禮部考核貢生的職能。

C.都御史,明朝都察院長官,主要職責為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卿史

D.陛辭?,既指官員離開朝廷辭別皇帝,也指官員面見皇帝辭官,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13分)

A.楊士奇聽聞惜薪司傳旨向地方征收八十萬斤棗樹,認為征收數(shù)量過多,立即請求依

歲例減除,仁宗欣然納諫,下令減收一半。

B.仁宗注重官員的品行。田誠清廉能干,盡心安撫體恤百姓,因而獲得提拔重用;奉

承獻媚的周訥則被貶到偏遠地方任職。

C.仁宗仁愛恤民,推行一系列利民措施:罷免海子、西湖的巡視官,中止征收受災地

方的各種賦稅,開放本地百倉賑濟災民。

D.仁宗重視官吏風紀,在他看來,都御史的人選至關重要,因為他是御史的表率,都

御史廉潔,御史即使無才也會畏懼。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z(8分)

(1)復語義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盡言,匡朕不逮?!保?分)

(2)民力罷矣,毋貪功。脫擾塞下,驅(qū)之而己。[4分)

14.明仁宗告誡楊士奇要嚴格加強對“歲貢生”考核選拔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他

認為從貢生中選拔成為守令的依據(jù)是什么?(3分)

福建省寧德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5月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4題。

隗囂矜己飾智,每自比西伯,與諸將議欲稱王。鄭興日:“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

服事殷;武王八百諸侯不謀同會,猶還兵待時。囪市?征伐累年,猶以沛公行師。今令德雖明,

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舉未可之事,昭速禍患,無乃不可乎?”囂

乃止。后又廣置職位以自尊高,鄭興曰去史郎將太史大夫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

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時關中將帥數(shù)上書言蜀可擊之狀,帝以書示

囂,因使擊蜀以效其信。器上書盛言三?輔?單弱,劉文伯在邊,未宜謀蜀。帝知囂欲持要端,

不愿天下統(tǒng)一,于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儀。帝以囂與馬援、來歙相善,數(shù)使歙、援奉使往

來,勸令入朝,許以重爵。囂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閭里。帝復遣

來歙說囂遣子入侍,囂聞劉永、彭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演歙詣用;帝以為胡騎校宸,封

鐫羌侯。鄭興因恂求歸葬父母,囂不聽,而徒興舍,益其秩禮。興入見曰:“今為父母未葬,

Z彥肯:若以增秩徒缸中更停留,是以親為餌也,無禮甚矣,將軍焉用之?愿留妻子獨歸

葬,將軍又何猜焉!”囂乃令與妻子俱東。馬援亦將家屬隨恂歸洛陽,以所將賓客猥多,求

屯田上林苑中,帝許之。囂將王元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愿專心內(nèi)事,說囂日;“今南有

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shù),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羈旅危國以求萬全,

此循覆車之軌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

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yǎng)士馬,據(jù)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敝猶足

以霸?!眹绦娜辉嫞m遣子入質(zhì),猶負其險厄,欲專制方面。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光武平隴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

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

B.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

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

C.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

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

D.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

/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闕,古代在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筑有高臺,通常左右各一,文中指帝王居地。

B.高祖,廟號,文中指漢高祖劉邦,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故人亦稱沛公。

C.三輔,指漢代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后泛指京師附近之地。

D.乞骸骨,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古代官吏因生病請求退職的一種說法,又稱“移病”。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秀把關中將帥建言攻蜀的奏章轉交隗囂看,想派他去攻蜀以檢驗其忠信與否,隗囂上

書表示不應謀劃攻蜀,劉秀因此對他有猜忌。

B.隗囂與馬援、來歙交好,劉秀曾多次讓來歙、馬援勸說隗囂入京朝見,許以高位顯爵,

隗囂自知無功德而婉言謝絕,甘愿隱居鄉(xiāng)里。

C.隗囂未準許鄭興歸鄉(xiāng)安葬父母的請求,并給他換住宅、加俸祿等優(yōu)待,鄭興曉之以理,

甚至愿以妻兒為人質(zhì),最終打消網(wǎng)器疑慮。

D.王元對劉秀懷有二心,他勸勉隗囂不要受儒生之說牽制,因利乘便,蓄養(yǎng)兵馬,占據(jù)要

塞,以圖一統(tǒng)天下或稱霸一方,陞囂認同這一謀劃。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而欲舉來可之事,昭速禍患,無乃不可乎?(4分)

(2)是以親為餌也,無禮甚矣,將軍焉用之?(4分)

14.鄭興勸阻隗器稱王,又反對他大晟設置官爵,其理由分別是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

福建省龍巖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5月第三次教學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慶為三年八月丁未,以范仲淹參知政事。帝方銳意太平,數(shù)問當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

悉采用之。復以富弼為樞密副使,帝以平治責成輔相,命弼主北事,仲淹主西事。弼上當世

之務十馀條及安邊十三策,欲漸易監(jiān)同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悅矣。冬十

月,以張顯之、王素等為都轉運按察使。先是,知諫院歐陽修言:“天下官吏既多,朝廷無

由遍知其賢愚善惡,乞立修聚之法。于內(nèi)外朝官三丞郎官中選強干廉明者為之,使至州縣,

遍見官吏?!背袕闹?。富弼、范仲淹復請詔中書、樞密,通選逐路轉運按察使,不任事者皆

罷之。于是溫之等首被茲選。仲淹之選監(jiān)司也,取班簿,視不才者一筆勾之。壬戌,詔曰:

“考課之法舊矣。祥符之際,治致升平,凡下詔條,全務寬大。及此事邊,因緣多故,思得

應務之才,無虧素祭之道,非賞勸,眾志不激勵;非甄別,人情不憤俳」因更定磨勘法,

范仲淹、富弼以官冗由磨勘亟,易至高位。京朝官四歲磨勘,至前行郎中止。少卿、監(jiān)限七

十員,有闕乃補。少卿以上,遷官聽旨。其法始密于舊矣。十一月丁亥,詔曰:“今之巧法,

推恩太廣,以致疏宗蒙澤.雅齒授官,未知立身之道、從政之方,而并階仕進,非所以審爵

重民也。其著為令?!薄甘歉ㄊa子法,范仲淹、富弼始栽損其制,凡選人遇郊赴校試不試

者永不預選目.罷圣節(jié)奏前恩凡長子不限年諸子孫必年過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蔭。自是任子

之恩殺矣。四年夏,帝與執(zhí)政論及朋黨事,范仲淹對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自古以來,

邪正在朝,各為一黨,在主上簽排之耳。誠使在子相朋為善,其在國家何害?不可禁也」

(節(jié)逸自《宋史紀事本末?慶歷黨議》)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凡選人/遇郊赴鈴試/不試者永不預選/且罷圣節(jié)/奏蔭恩凡長子/不限年/諸子孫必年

過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蔭

B.凡選人遇郊赴鏗試/不試者永不預選/且罷圣節(jié)奏蔭恩/凡長子不限年/諸子孫必年過

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蔭

C.凡選人/遇郊赴錢試不試者/永不預選/且罷圣節(jié)奏蔭恩/凡長子不限年諸子/孫必年過

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防

D.凡選人遇郊赴鈴試不試者/永不預選/一旦罷圣節(jié)/奏蔭恩凡氏子不限年諸子/孫必年過

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蔭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慶歷,古代一種紀年方式,與《岳陽樓記》中“慶歷四年春”中“慶歷”一樣,是北

宋仁宗的一個年號。

B.按察、文中是一個官名,即按察使,主要任務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個省

范圍的刑法之事。

C.詔,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對下。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后,專

指帝王的文書命令。

D.蔭,封建時代子孫因父祖有功而得到人學、狂官或免罪的權利。隨蔭恤,是因前代功

德而獲官職或撫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仁宗讓范仲淹擔任參知政事,致力「天下太平、多次向他詢問當時的政事,對其上書

的十件事,全部予以采用。

B.仁宗先后重用了范仲淹和富弼、讓他們分別主持西部和北部邊防事務。富弼獻上當世

事務及安邊政策各十多條,

C.歐陽修建議擔任按察職務的人須強干廉明,范仲淹在選擇監(jiān)察的官員時,將不能勝任

和沒有才干的人一律罷除,

D.因為官吏考核的法規(guī)已陳舊,不適合當時天下太平的現(xiàn)狀,仁宗就讓范仲淹、富弼改

革考課法來激勵人情志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欲漸易監(jiān)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

(2)誠使君子相朋為善,其于國家何害?

14.仁宗為何要改革蔭子法?范仲淹、富弼對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請簡要說明。(3分)

福建省福州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5月質(zhì)量檢測(三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李懣謀襲蔡州。遇吳元濟捉生虞候丁士良,與戰(zhàn),擒之。既而召詰之,士良無懼色。想

曰:“真丈夫也!”命釋其溥。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復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

之,請盡死以報其德!”慰乃給其衣服器械,署為捉生將。祐者淮西騎將有勇略短生擒祐以

歸待以客或與之同宿密語不寐達曙有竊聽于帳外者但聞祐感泣聲吳元濟兵勢日蹙,上表謝

罪。諸軍討淮西,四年不軍,饋運疲弊,民至有以驢耕者。民亦病之,以問宰相。。裝度日:

“臣誓不與此賊俱生。臣比觀吳元濟表,勢實窘蹙,但諸將心不壹,不并力迫之,敵未降耳。

若臣自詣什營,諸將恐臣奪其功,必爭進破賊矣J上悅。李祐言于李想曰:“蔡之精兵皆在

澗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比賊將聞之,元濟已成擒矣?!?/p>

恕然之。辛未,想命李必、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qū),自與監(jiān)軍將三千人為中軍。軍出,不

知所之。題曰:“但東行?!毙辛?,夜,至張柴村,盡殺其戍卒及烽子。復夜引兵出門,

諸將請所之,想曰:“入蔡州取吳元濟!”諸將皆失色。鼠軍哭曰:“果落李拔奸計!”時大風

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用望。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人人自以為

必死,然畏恕,莫敢違。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自吳少誠拒命,官軍不至蔡州

城下三十馀年,故蔡人不為備。李祐、李忠義僚其城,為坎以先登,壯士從之。守門卒方熟

寐,盡殺之,而留守橋者,使擊柝如故,遂開門納眾。元濟于城上請罪。甲戌,懣以母冬送

元濟詣京師,且告于裴度。辛巳,度建彰義軍節(jié),將降卒萬馀人入城,李恕具橐鞭出迎,拜

于路左。度將避之,想曰:“蔡人頑悖,不識上下之分,數(shù)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

廷之尊?!倍饶耸苤?。廷儉于奉己而豐于待士,知賢不疑,見可能斷,此其所以成功也。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五十六》)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祐者/淮西騎將有勇略/您生擒祐以歸/待以客亂/或與之同宿密語/不寐達睹/

有竊聽于帳外者/但聞祐感泣聲/

B.祐者/淮西騎將/有勇略/想生擒祐以歸/待以客禮/或與之同宿密語/不寐達曙

/有竊聽/于帳外者但聞祐感泣聲/

C.祐者/淮西騎將有勇略/懣生擒祐以歸/待以客禮/或與之同宿/密語不寐達曙/

有竊聽/于帳外者但聞祐感泣聲/

?D.祐者/淮西騎將/有勇略/想生擒祐以歸/待以客禮/或與之同宿/密語不寐達曙

/有竊聽于帳外者/但聞祐感泣聲/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3分)

A.表,是古代文體之一,指臣子寫給皇帝的書信、奏章,如《出師表》《陳情表》。

B.行營,出征或狩獵時的營帳,亦指軍事長官的駐地辦事處;后專指皇帝所在之地。

C.擊柝,指敲打梆子巡夜,用于報時或警戒:有時也比喻戰(zhàn)事或戰(zhàn)亂。文中指前者。

D?檻車,“檻”指關野獸的牢籠。文中是指用以關押吳元濟并將其送往京師的囚車。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恕生擒丁士良,審問時因其亳無懼色而贊嘆,下令為他松綁;丁士良表示必將竭盡

死力,報效恩情,李懣就任命他為捉生將。

B.裴度認為吳元濟的形勢已窘困,只是將領心不齊,不能合力,如派人前往督戰(zhàn),各將

領定想去搶奪別人的功勞,就能爭先破敵了。

C.李想出兵奇襲蔡州,諸將得知進軍目標時大驚失色,監(jiān)軍也認為定是誤中了李祐奸計,

人人都以為必死,因畏懼李短,不敢違令。

D.裴度率軍進蔡州城,李想要行拜見之禮,裴度想I可避;李想勸說要借此給蔡州人以教

育,讓他們知道朝廷的尊叫,裴度才接受。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四年不克,饋運疲弊,民至有以驢耕者。

(2)恕儉于奉己而豐于待士,知賢不疑,見可能斷,此其所以成功也。

14.《新唐書?李想傳》:“想得李祐不殺,付以兵不疑,知可以破賊也。”李祐哪些行為

體現(xiàn)了李恕的知人之明?請簡要說明(3分)

福建省南平市2022屆高三畢業(yè)班5月第三次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泣4題。

三月甲午朔,上(后盾世宗柴榮)行視水寨,至觀橋,自取一石,馬上持之,至寨以鎮(zhèn)炮,

從官過橋者人貪一石,六月壬申,彰信節(jié)度使李繼勛營于壽州城南,唐劉仁贍伺繼勛無備,

出兵擊之,殺士卒數(shù)百人。四年春正月,周兵圍壽春,連年未下,城中食盡。齊王景達遣都

軍使邊鎬將兵數(shù)萬潮淮救之。劉仁蟾請以邊鎬守城,自帥眾決戰(zhàn),齊王不許,劉仁贍鎖邑成

疾。三月己丑夜,帝渡港,抵壽春城下。庚寅旦,躬摞甲胃,軍于紫金山南山,命本坦空帝

(趙區(qū)胤)擊唐先鋒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丙午,監(jiān)軍使孫羽等作

仁贍表,遣使奉之來降,有遣使入城宣諭。以劉仁贍為天平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制幫略曰:“盡

忠所事,抗節(jié)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堪比!朕之伐叛,得爾為多?!笔侨兆?,追賜爵彭城郡王。

詔開壽州倉服饑民。上自至泗州城下,禁軍中芻荒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悅,爭獻芻粟,既

克泗州,無一卒敢擅入城者。唐陳覺自周還,矯以帝命謂唐主曰:“聞江南連歲拒命,皆宰

相嚴續(xù)之謀,當為我斬之。"唐主知覺素與續(xù)有隙,固未之信。鋒謨請覆之于周,唐主乃因

謨復命,言:“久拒王師,皆臣愚迷,非續(xù)之罪。”帝聞之,大驚曰:“審如此,則續(xù)乃忠臣。

朕為天下主,豈教人殺忠臣乎!”唐主遣其子紀公從善與錘謨俱入頁,上問謨曰:“江南亦治

兵,修守備乎?”對曰:“既臣事大國,不敢復爾。"上曰:“不然,向時則為仇乎今日則為一

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事不可知歸語汝主,可及吾時完城郭,

繕甲兵,據(jù)守要害,為子孫計?!?/p>

臣光日: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劉仁贈以堅守蒙褻,嚴續(xù)以盡忠獲存。江

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書》日:“大

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世宗近之矣!

(節(jié)選芻《通鑒紀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

事不可知/

B.向時則為仇/敵今口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

事不可知/

C.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

事不可知/

D.向時則為仇敵/今日則為一家/吾與汝國大義已定/保無他虞/然人生難期至/于后世則

事不可知/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廟號,史上只有開國之主或國家奠基者,稱為祖。有守成之德的君主稱為宗。

B.制辭:用以頒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專用文書,包括所有詔、敕、諭等詔令文書。

C.貢:外國向本國進獻財物土產(chǎn),也指貢士入京參加會試。本文指南唐向后周入貢。

D.城郭:城和郭分說時,“城”指內(nèi)城,“郭”指外城:城和郭連用時,則泛指城。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壽春被圍,城中糧食匱乏,齊王景達派兵救援;劉仁贍請求率眾與后周軍決一死戰(zhàn),

齊王景達不同意,劉仁贍因此憤恨憂郁病倒。

B.后周世宗渡過淮水,抵達壽春城下,他親自穿上盔甲,指揮作戰(zhàn),并命令趙匡胤攻擊

南唐軍泰,使得南唐軍隊首尾無法互相救援。

C.世宗在征討淮南過程中,關心當?shù)匕傩?,保護百姓利益:他在壽州開倉賑濟饑民,在

泗州禁止打柴的士兵侵犯民田,得到百姓擁護。

I).南唐陳覺想讓南唐國主替他殺了宰相嚴續(xù),南唐國主讓鋪謨?nèi)ズ笾苷髑笫雷诘囊庖姟?/p>

世宗認為嚴續(xù)對南唐盡忠,不應該將其殺害。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唐主知覺素與續(xù)有隙,固未之信。

(2)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于必克。

14.文末司馬光引用《書》中的“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來贊美周世宗,這句話是什么

意思?他引用的目的是K么?(3分)

福建省莆田市2022屆高三畢業(yè)班第三次教學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初上謂監(jiān)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一旦史官丕虛美不隱惡若

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上曰:“朕之為心,異于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

后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惫锼?,書成,上之。上見書六月四日事①,語多微隱,謂玄齡

日:“昔周公誅管、蔡以安周,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辭,直書其

事。

二十年秋九月,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宋公蕭璃,性狷介,與同僚多不合。嘗言于上日:

“房玄齡與中書門下眾臣,朋黨不忠,執(zhí)權膠固,陛下K詳知,但未反耳?!鄙显?“卿言得

無太甚。人君選賢才以為股肱心膂,當推誠任之。人不可以求名,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長。

朕雖不能聰明,何至頓速臧否乃至于是!”璃內(nèi)不自得,既數(shù)忤旨,上亦銜之,但未忍廢也。

冬十二月,房玄齡嘗以微遺歸第,褚遂良上疏,以為:“貞觀之初,選賢立政,人臣之勤,

玄齡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措紳同尤,不可遐棄。陛下.若以其衰老,亦當諷諭使之致仕,

不可以淺鮮之過,棄數(shù)十年之勛舊?!鄙襄嵴俪鲋?。

秋七月,司空梁義昭公房玄齡留守京師,疾篤,上征赴玉華宮,肩輿入殿,至御座側乃

下,相對流涕。因留宮下。聞其小愈則喜形于色,加劇則憂悴。玄齡謂諸子曰:“吾受主上

厚恩,今天下無事,惟東征未己,群臣莫敢諫,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責?!蹦松媳碇G。上自

臨視,握手與訣,悲不自勝。差卯,薨。

柳芳曰:太宗定禍亂而房、杜②不言功。王、魏③善諫湃而房、杜讓其賢,英、衛(wèi)④善將

兵而房、任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為唐宗臣,宜哉。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木-貞觀君臣論治》)

【注】①六月四日事:李世民曾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發(fā)動玄武門事變。②杜,杜如晦。

唐初名相。③王、魏,王珪、魏徵。唐初名臣。④英、衛(wèi),英國公李世助、衛(wèi)國公李靖。唐

初名稱。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剖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上謂監(jiān)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官不虛美/不

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

B.初/上謂監(jiān)修國史房玄齡日/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日/史官不虛/美不

隱惡/若人生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

C.初/上謂監(jiān)修國史房玄齡日/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官不虛/美不

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

I).初/上謂監(jiān)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官不虛美/不

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門下,官署名。隋朝正式確立三省六部制,門下省與尚書省、中書省合稱“三省”。

B.措紳,摺,插;紳,大帶。措紳舊時指官宦的裝束。后專指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

C.文昭,房玄齡的謚號°謚號是封建時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給予的稱號。

D.癸卯,干支之一。古人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用來紀年、月、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房玄齡把撰寫好的史書進獻給店太宗,唐太宗看到書中關于玄武門事變的記載用詞多有

隱諱,唐太宗命令史官刷去浮辭,要如實記載。

B.蕭璃為人心胸狹隘,他曾向唐玄宗進讒言誣陷房玄齡,卻遭到唐玄宗的駁斥,后來又多

次冒犯唐太宗的旨意,唐太宗對他心懷不滿。

C.房玄齡曾因輕微過失被唐太宗遣回家中,褚遂良勸諫唐太宗不要輕易廢棄房玄齡,唐太

宗最終聽取了褚遂良的建議,立即召回房玄齡。

D.房玄齡病情加重,但仍心系國事。群臣對唐太宗東征一事不敢進言,房玄齡在臨終之際

讓他的兒子們上表勸諫唐太宗,以免耽誤國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朋黨不忠,執(zhí)權膠固,陛下不詳知,但未反耳。(4分)

(2)亦當諷諭使之致仕,不可以淺鮮之過,棄數(shù)十年之勛舊。(4分)

14史臣柳芳為什么認為房、杜二人“為唐宗臣,宜哉”?請簡要概括。(3分)

福建省龍巖市一中2022屆高三模擬訓練(三)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魏斯者,魏桓子之孫也,是為義侯。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每過段干木之廬必式。

四方賢士多歸之。戟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目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趙傳師于魏以伐葬文侯

應之亦然二國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講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二:背,諸侯莫能

與之爭。文侯與田子方飲,文侯日:“鐘聲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日:“何笑?”

子方曰:“臣聞之,君明樂官,不明樂音。今君審于音,臣恐其聾于官也。”文侯曰:“善。”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

對日:“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幽門之外,不敢當命「文侯日:"先生臨事勿讓!"克日:

“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

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和定矣?!崩羁顺?,見翟璜。在璜曰:

“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吳起,

臣所進也。君內(nèi)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

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船。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

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相于克,克之對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

食祿千鈔,什九在外,什一在內(nèi),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

子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日:“璜,鄙人也,失對,愿

卒為弟子!”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日/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趙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之/亦

然/二國皆怒而去/

B.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趙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之

亦然/二國皆怒而去/

C.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Id/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趙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之亦

然/二國皆怒而去/

D.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趙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之亦

然/二國皆怒而去/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侯,“文”是魏斯的謚號。謚號是一種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用來稱頌死者的功績。

B.三晉,指戰(zhàn)國時期的韓、趙、魏,因為這三國是在瓜分晉國后建立的,故被稱為“三晉”。

C.闕門,古代指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之間的位置,“闕門之外”就是朝堂之外的意思。

D.千鐘,指優(yōu)厚的俸祿。鐘是古代的一種稱量單位,與前文中出現(xiàn)的“鐘”意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禮賢尊士,視卜子夏、田子方為師,即使經(jīng)過段干木的家也要行禮,天下的很多

賢士都前來歸附,魏國由此成為三晉中的大國。

B.魏文侯聽出鐘聲不協(xié)調(diào),而田子方認為君王不必精通音樂,應當注重選拔任用官員,擔

負起國君應有的職責,魏文侯對此表示認同。

C.李克以自己地位卑疏為借口,不愿就宰相人選一事表明看法,但是在得到魏文侯的勸勉

后,他提出了選人的標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D.雖然在璜對李克有舉薦之恩,但是李克并沒有因此偏袒翟璜,而是委婉地向魏文侯推薦

魏成擔任宰相,翟璜知道這件事后非常憤怒。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

(2)子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

14.魏文侯在聽取李克的建言之后,為什么會選擇魏成擔任宰相?

文言文閱讀專題

福建省三明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5月質(zhì)量測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成祖永樂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左春坊大學士楊士奇為禮部

右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士奇入謝新命畢,聞惜薪司奏準歲例,賦北京、山東棗八十萬斤,

為宮禁香炭之用,將復入奏。時蹇義、夏原吉奏事未退,上見士奇,顧義等曰:“新華蓋學

士來奏事,必有理,試共聽之?!笔科嬉蜓裕骸敖衤勏剿緜髦?,賦棗八十萬斤,得無過多?

雖系歲例,然詔書所減除者,皆歲例也?!鄙舷玻疵鼫p其半。復語義等曰:“卿三人朕所

倚,宜盡言,匡朕不逮?!币造`壁縣丞田誠為州判官,仍佐靈堂縣事。誠居宜廉能,撫字九

年,考漕,父老詣闕留之,遂有是命。以太常寺卿周訥為交趾升華府知府。訥永樂中為祠祭

司郎中請封禪太定不聽后以方賓薦入太常上日諛佞之人宜置遠微丕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命

翰林院嚴考歲貢生。上諭楊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學校失教:

自今宜嚴試之。五經(jīng)四書義,不在文辭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蛉瞬碾y得,即數(shù)百人中得

一人亦可。蓋取之嚴,則K學者不敢萌僥幸之望?!绷T海子、西湖巡視官。上謂蹇義日:“朕

之心,茍可推以利民,雖府庫之儲不吝,況山澤之利哉!”命戶部,被災田土,分遺人馳諭

各郡縣,停免催征糧稅。仁宗洪熙元年二月,舞陽、清河、睢寧民饑,命發(fā)本縣倉粟賑之。

五月,諭吏部慎選御史,以清風紀,咨訪可任鄢御史以聞。上日:“都御史,十三道之表,

都御史廉,御史雖不才,亦知畏憚。今不才者無復畏憚矣?!泵窟厡⒈萏孑m戒曰:“民力罷

矣,毋貪功。脫擾塞下,驅(qū)之而已?!痹谖粌H十月,而百政具舉云。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仁宣致治》)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后以方賓薦入太常/上曰/諛佞之人宜置

遠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B.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后以方賓薦入太常/上曰/諛佞之人/宜

置遠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C.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后/以方賓薦人太常/上曰/諛佞之人,宜

置遠/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D.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后以方賓薦人太常/上曰/諛佞之人,宜

置遠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考滿,朝廷對任職到一定期限的官員進行政績考核,三年一考,三考為滿。

B.翰林院,唐代初置,各朝職能略有不同,明朝有協(xié)助禮部考核貢生的職能。

C.都御史,明朝都察院長官,主要職責為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卿史

D.陛辭,既指官員離開朝廷辭別皇帝,也指官員面見皇帝辭官,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13分)

A.楊士奇聽聞惜薪司傳旨向地方征收八十萬斤棗樹,認為征收數(shù)量過多,立即請求依

歲例減除,仁宗欣然納諫,下令減收一半。

B.仁宗注重官員的品行。田誠清廉能干,盡心安撫體恤百姓,因而獲得提拔重用;奉

承獻媚的周訥則被貶到偏遠地方任職。

C.仁宗仁愛恤民,推行一系列利民措施:罷免海子、西湖的巡視官,中止征收受災地

方的各種賦稅,開放本地官倉賑濟災民。

I).仁宗重視官吏風紀,在他看來,都御史的人選至關重要,因為他是御史的表率,都

御史廉潔,御史即使無才也會畏懼。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亞語義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盡言,匡朕不逮?!保?分)

(2)民力罷矣,毋貪功。脫擾塞下,驅(qū)之而已。[4分)

14.明仁宗告誡楊士奇要嚴格加強對“歲貢生”考核選拔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他

認為從貢生中選拔成為守令的依據(jù)是什么?(3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B(原文標點:訥永樂中為祠祭司郎中,請封禪,太宗不聽。后以方賓薦入太常。

上曰:“諛佞之人,宜置遠微,不可以玷朝行?!彼煊惺敲?。)

11.(3分)D(根據(jù)后文告誠的內(nèi)容,文中應指前者。)

12.(3分)C(“罷免了海子、西湖的巡視官”錯誤,文中的“罷”是“廢除;取消”之意,

即撤除了這兩個地方的“巡視官”(官署);“各種賦稅”擴大了范圍,文中僅指“糧稅”。)

13.(8分)

(1)(仁宗)又告訴塞義等人說:“你們?nèi)硕际俏乙兄氐拇蟪?,應該直言無忌(暢所欲

言),匡(糾)正我的不足之處(過錯)。

(2)百姓的人力(已經(jīng))疲敝了,你(們)不要貪求事功。如果(倘若)他們來侵擾邊塞,

(只要)把他們趕走就罷了。

(評分說明:“所倚”譯為“倚重的大臣”或“依靠/信任的大臣”1分,“不逮”譯為“不

足之處、過錯”1分,大意2分:“罷”通“?!弊g為“疲敝1分,“毋貪功”前補上主語

“你或你們”1分,大意2分)

14.(3分)

原因:因為學校教育質(zhì)量的好壞最終關系到百姓能否幸福。(學校教育質(zhì)量關系到百姓的福

祉)

目的:讓那些不學無術者不敢萌生僥幸之思。

依據(jù):要真正明白四書五經(jīng)的道理(從而造福百姓)。

(原因、目的、依據(jù)各1分。)

參考譯文:

成祖永樂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任命左春坊大學士揚士奇為禮

部右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入朝致謝完新的任命,聽說惜薪司上奏獲準按歲例向北京、

山東兩地征收八十萬斤棗樹,用來制作宮中的香炭,就又入朝上奏。當時賽義、夏原吉奏事

還未退朝,皇上見到楊士奇,環(huán)顧賽義等人說“新華蓋學士來奏事,必有道理,讓我們一起

聽他說?!笔科嬗谑钦f:“今天聽說惜薪司傳旨,征收八十萬斤棗樹,是不是太多了?雖然

是按歲例要求征收,然而:召書規(guī)定減除的,也都是歲例啊?!被噬虾芨吲d,立即下令減去一

半。又告訴賽義等人說:“你們?nèi)硕际俏乙兄氐拇蟪?,應該暢所欲言,亳無保留(直言無

忌),匡(糾)正我的不足之處(過錯)。任命靈壁縣永田誠為州判官,仍舊協(xié)助處理靈壁

縣事務.田誠居官清廉能干,九年來盡心安撫體恤百姓,考核期滿,父老鄉(xiāng)親到京城請求讓

他留任,于是有了這個任命?!比蚊K虑渲茉G為交趾升華府知府。周訥在永樂年間擔任

祠祭司郎中,請求太宗舉行封禪大典,沒有被批準。后來因為方賓的推薦進入太常寺?;噬?/p>

說:“奉承獻媚的人,應該把他安排到偏遠的邊境,不能讓他玷污了朝廷?!庇谑怯辛诉@個

任命。命令翰林院嚴格加強每年的貢生的選拔考核。皇上告訴楊士奇說:“老百姓之所以不

能蒙福是因為太守縣令行為不端,太守縣令行為不端是因為學校失于教誨;從今以后要嚴格

加強對貢生的考核??己怂麄儗λ臅褰?jīng)之義的理解,不在于其文章言辭是否優(yōu)劣,而要看

其是否真正明白四書五經(jīng)的道理?;蛟S人才很難得,即使幾百人中能得到一個真正的人才也

可以了。嚴格進行考核,那些不學無術(不認真學習)的人就不敢萌生僥幸被選拔為官的念

頭?!背烦撕W?、西湖兩個地方的巡視官?;噬蠈x說:“依我的想法,如果推行的政

策能使百姓獲利,即使是府庫里儲藏的財富我也不會吝惜,更何況是礦業(yè)和漁業(yè)的利潤呢!”

命令戶部核查統(tǒng)計受災的田地,分別派人迅速通告各郡縣,中止免除征收糧稅。仁宗洪熙元

年二月,舞陽、清河、睢寧百姓遭遇饑荒,下令打開本縣糧倉販濟百姓。五月,下令吏部謹

慎選拔御史,以便肅清風紀,咨詢了解可以勝任都御史職位的人,皇上說:“都御史,是全

國十三道的表率(榜樣),都御史廉潔,御史即使沒有7能,也知道畏懼害怕。如今那些沒

有才能的御史都不再畏懼害怕了?!泵慨斶厡⑸系钷o行時總是告誠他們說:“百姓的人力(己

經(jīng))疲敞了,你,(們)不要貪求事功。如果(倘若)他們來侵擾邊塞,(只要)把他們趕

走就罷了。”在位僅僅十個月,但是卻開創(chuàng)了百業(yè)俱興的局面。

福建省寧德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5月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隗囂矜己飾智,每自比西伯,與諸將議欲稱王。鄭興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

服事殷;武王八百諸侯不謀同會,猶還兵待時。圖章征伐累年,猶以沛公行師.今令德雖明,

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舉未可之事,昭速禍患,無乃不可乎?”囂

乃止。后又廣置職位以自尊高,鄭興曰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

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韭尊上之意也匿病之而止時關中將帥數(shù)上書言蜀可擊之狀,帝以書示

囂,因使擊蜀以效其信。器上書盛言三?輔?單弱,劉文伯在邊,未宜謀蜀.帝知囂欲持要端,

不愿天下統(tǒng)一,于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儀。帝以囂與馬援、來歙相善,數(shù)使歙、援奉使往

來,勸令入朝,許以重爵。囂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閭里。帝復遣

米歙說囂遣子入侍,囂聞劉永、彭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隨歙詣阿;帝以為胡騎校廟,封

鐫羌侯。鄭興因恂求歸葬父母,囂不聽,而徒興舍,益其秩禮。興入見曰:''今為父母未葬,

Z骸骨;若以增秩徒舍,中更停留,是以親為餌也,無禮甚矣,將軍焉用之?愿留妻子獨歸

葬,將軍又何猜焉!”囂乃令與妻子俱東。馬援亦將家屬隨恂歸洛陽,以所將賓客猥多,求

屯田上林苑中,帝許之。囂將王元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愿專心內(nèi)事,說囂曰:“今南有

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shù),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羈旅危國以求萬全,

此循覆車之軌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

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yǎng)士馬,據(jù)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敝猶足

以礪」囂心然元計,雖遣子入質(zhì),猶負其險厄,欲專制方面。

(節(jié)選芻《通鑒紀事本末?光武平隴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

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

B.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

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

C.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

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

D.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無益/于實有損/于名非尊

/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闕,古代在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筑有高臺,通常左右各一,文中指帝王居地。

B.高祖,廟號,文中指漢高祖劉邦,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故人亦稱沛公。

C.三輔,指漢代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后泛指京師附近之地。

D.乞骸骨,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古代官吏因生病請求退職的一種說法,又稱“移病”。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項是(3分)

A.劉秀把關中將帥建言攻蜀的奏章轉交隗囂看,想派他去攻蜀以檢驗其忠信與否,I傀囂上

書表示不應謀劃攻蜀,劉秀因此對他有猜忌。

B.隗囂與馬援、米歙交好,劉秀曾多次讓米歙、馬援勸說隗囂入京朝見,許以高位顯爵,

隗囂自知無功德而婉言謝絕,甘愿隱居鄉(xiāng)里。

C.隗囂未準許鄭興歸鄉(xiāng)安葬父母的請求,并給他換住宅、加俸祿等優(yōu)待,鄭興曉之以理,

甚至愿以妻兒為人質(zhì),最終打消隗器疑慮。

D.王元對劉秀懷有二心,他勸勉隗囂不要受儒生之說牽制,因利乘便,蓄養(yǎng)兵馬,占據(jù)要

塞,以圖一統(tǒng)天下或稱霸一方,隗囂認同這一謀劃.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而欲舉來可之事,昭速禍患,無乃不可乎?(4分)

(2)是以親為餌也,無禮甚矣,將軍焉用之?(4分)

14.鄭興勸阻隗器稱王,又反對他大量設置官爵,其理由分別是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

(一)(20分)

10.(3分)C11.(3分)D12.(3分)B

10.C【解析:"皆王者之器”作為“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jié)官”這三個并列短語組

成的主語的謂語部分,表示對這三種職官功能的判斷,該分句表意相對獨立,因此可以排除

A與B?!胺侨顺妓斨埔病边@是個否定判斷句,指出前述三種職官設置的權限在于“王”而

非“人臣”,該分句表意也相對獨立,因此可以排除B與D。“無益于實”與“有損于名”構

成對偶,“非尊上之意也”是否定判斷句,由此可以排除因此C為本題正確答案。該句

標點如下:“夫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jié)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制也。無益于實,

有損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囂病之而止"】

1LD【解析:“乞骸骨”,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回老家安度晚年。“移

病”,指舊時官員上書稱病,多為居官者求退的婉辭。二者所指各有側重,不可等同】

12.B【解析:"隗囂婉言謝絕,甘愿隱居”這一理解不當。隗囂派使者入京向皇帝說明

自己一直謙恭,因為自己沒有功德,等到平定西方后,就隱居鄉(xiāng)里,這是托辭,并非“甘愿”;

另外,從下文“囂心然元計……猶負其險厄,欲專制方面”,亦可知他對政權存有野心,并

非真想退隱鄉(xiāng)里。因此,B項概述錯誤?!?/p>

13.(8分)

(1)(您)卻想干那不能干的事,(這正)表明要招致禍患,恐怕不行吧?(得分點;

“舉”速”“無乃……乎”各1分,句意1分。)

(2)這是用父母作釣餌,太無禮了。將軍怎么能這樣?(得分點:“以……為”“焉”

各1分,句意1分。)

14.(3分)

(1)勸阻準備稱王的理由:①有彰明美德而無王室血統(tǒng);②有威望才略而無顯赫功勛;

(2分)

(2)勸阻大量設置官職爵位的理由:人臣擅設本屬帝王權限的職官,冒犯圣意,有損

自己名聲(1分)。

參考譯文:

隗囂夸耀自己,矯飾弄巧,常常自比周文王。他和將領們商議,想要稱王。鄭興說:“過

去周文王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還向商朝稱臣。周武王和八百個諸侯事先沒有商量而一同集

結起來,還要退兵等待時機。高帝連年征戰(zhàn),還用‘沛公’的名義指揮軍隊。如今您的恩德

雖然顯明,但是沒有周朝山?代相承的王位;您的威望才略雖然高,但沒有高帝的戰(zhàn)功。想要

做不可能做到的事,顯然會加速禍患的降臨,恐怕不能這樣做吧!”隗囂于是放棄自己的打

算。后來隗囂又大量任命官員,以示自己的尊嚴和高貴。鄭興說:“中郎將、太中大夫、使

持節(jié)官,都是帝王的規(guī)格,不是臣子所應設置的。對實際并無好處,對名義卻有損害,不是

尊重主上的本意。”隗囂很不滿意,但也只好作罷。當時,關中將領們多次向劉秀上書,說

明可以攻打西蜀公孫述的理由。劉秀把這些奏書送給隗It看,趁勢讓隗囂攻打公孫述,以證

明他的信義。隗囂上書,大談三輔的孤單薄弱,盧芳在北方邊境的威脅,不適宜謀取西蜀。

劉秀知道隗囂想要腳踩兩只船,不愿天下統(tǒng)一,于是逐漸降低對他的禮節(jié),以端正君臣之間

的禮儀。劉秀因為隗囂和馬援、來歙關系很好,多次派來歙、馬援遵奉使命前往隗囂處,規(guī)

勸他到洛陽朝見,并許諾封給他尊貴的爵位。隗囂接連派遣使者到洛陽去,用十分謙恭的語

言,說自己沒有建樹功德,等到四方平定,就隱退回鄉(xiāng)。劉秀又派來歙勸說隗囂派長子到宮

廷服務。隗囂聽說劉永、彭寵都已敗亡,于是派遣長子限恂跟隨來歙到洛陽去。劉秀任命隗

恂當胡騎校尉,封鐫羌侯。鄭興趁隗恂之行,請求返回故鄉(xiāng)安葬父母,隗囂不同意,卻讓鄭

興遷居舍,增加俸祿和禮遇。鄭興來見隗囂,說:“我如今因為父母沒有安葬,請求返回家

鄉(xiāng)。如果以增加俸祿,遷移住所,就改變主意留下來,是用雙親做誘餌,太無禮了!將軍怎

么能夠任用這樣的人呢?我情愿留下妻子兒女,只身返回故鄉(xiāng)安葬雙親,將軍還猜疑什么

呢?”隗囂于是允許鄭興和妻子兒女一起東行。馬援也帶著家屬隨同隗恂東回洛陽,因為所

帶的賓客太多,請求在長安上林苑墾田耕種,劉秀準許。隗囂的將領王元認為天下勝敗還不

能預料,不愿意專心經(jīng)營境內(nèi),勸說隗囂道:“現(xiàn)在,南方有公孫述,北方有盧芳,江湖山

海,稱王稱公的有十數(shù)人,而要聽從儒生的勸說,舍棄諸侯的基業(yè),寄居在危險的國家以求

萬全,這是沿著翻車的軌跡走下去。當今天水完整富饒,兵馬最強。我請求用一丸泥土替大

王在東邊封閉函谷關,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如果計議不到這里,可暫且休養(yǎng)軍士,訓練

戰(zhàn)馬,占據(jù)險要關口自守,曠日持久,以等待四方發(fā)生變化。圖謀王位不成,敗落時還足可

以稱霸一方。重要的是,魚不能脫離水,神龍失去憑借,和蚯蚓相同!”隗囂心里贊同王元

的計策,他雖然派遣長子到洛陽當人質(zhì),但仍然依靠地勢的險阻,想要專制一方。

福建省龍巖市2022屆高三下學期5月第三次教學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慶歷三年八月丁未,以范仲淹參知政事。帝方銳意太平,數(shù)問當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

??

悉采用之。復以富弼為樞密副使,帝以平治責成輔相,令弼主北事,仲淹主西事。弼上當世

之務十馀條及安邊十三策,欲漸易監(jiān)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悅矣。冬十

月,以張顯之、王素等為都轉運按察使。先是,知諫院歐陽修言:“天下官吏既多,朝廷無

由遍知其賢愚善惡,乞立按察之法。于內(nèi)外朝官三丞郎官中選強干廉明者為之,使至州縣,

遍見官吏?!背袕闹?。富弼、范仲淹復請詔中書、樞密,通選逐路轉運按察使,不任事者皆

罷之。于是溫之等首被茲選。仲淹之選監(jiān)司也,取班簿,視不才者一筆勾之。壬戌,詔曰:

“考課之法舊矣。祥符之際,治致升平,凡下詔條,全務寬大。及此事邊,因緣多故,思得

應務之才,無虧素祭之道,非賞勸,眾志不激勵;非甄別,人情不憤俳J因更定磨勘法,

范仲淹、富弼以官冗由磨勘嘔,易至高位。京朝官四歲磨勘,至前行郎中止。少卿、監(jiān)限七

十員,有闕乃補。少卿以上,遷官聽旨。其法始密于舊矣。十一月丁亥,詔曰:“今之用法,

推恩太廣,以致疏宗蒙澤.雅齒授官,未知立身之道、從政之方,而并階仕進,非所以審爵

重民也。其著為令?!庇谑歉ㄊa子法,范仲淹、富弼始栽損其制,凡選人遇郊赴轉試丕試

者永不預選且罷圣節(jié)奏前恩凡長子不限年諸子孫必年過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蔭。自是任子

之恩殺矣。四年夏,帝與執(zhí)政論及朋黨事,范仲淹對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自古以來,

邪正在朝,各為一黨,在主上簽排之耳。誠使君子相朋為善,其于國家何害?不可禁也J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慶歷黨議》)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凡選人/遇郊赴校試/不試者永不預選/且罷圣節(jié)/奏蔭恩凡長子/不限年/諸子孫必年

過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蔭

B.凡選人遇郊赴住試/不試者永不預選/且罷圣節(jié)奏蔭恩/凡長了?不限年/諸子孫必年過

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蔭

C.凡選人/遇郊赴錠試不試者/永不預選/且罷圣節(jié)奏蔭恩/凡長子不限年諸子/孫必年過

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蔭

D.凡選人遇郊赴性試不試者/永不預選/且罷圣節(jié)/奏蔭恩凡長子不限年諸子/孫必年過

十五/弟侄年過二十/乃得葫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慶歷,古代一種紀年方式,與《岳陽樓記》中“慶歷四年春”中“慶歷”一樣,是北

宋仁宗的一個年號。

B.按察、文中是一個官名,即按察使,主要任務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個省

范圍的刑法之事。

C.詔,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對下。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后,專

指帝王的文書命令。

D.蔭,封建時代子孫因父祖有功而得到人學、狂官或免罪的權利。隨蔭恤,是因前代功

德而獲官職或撫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仁宗讓范仲淹擔任參知政事,致力于天下太平、多次向他詢問當時的政事,對其上書

的十件事,全部予以采用,

B.仁宗先后重用了范仲淹和富弼、讓他們分別主持西部和北部邊防事務。富弼獻上當世

事務及安邊政策各十多條,

C.歐陽修建議擔任按察職務的人須強干廉明,范仲淹在選擇監(jiān)察的官員時,將不能勝任

和沒有才干的人一律罷除,

I).因為官吏考核的法規(guī)已陳舊,不適合當時天下太平的現(xiàn)狀,仁宗就讓范仲淹、富弼改

革考課法來激勵人情志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欲漸易監(jiān)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

(2)誠使君子相朋為善,其于國家何害?

14.仁宗為何要改革曲子法?范仲淹、富弼對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請簡要說明。(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B

11.(3分)B(按察,在文中是一個動詞,巡察、考查的意思,上文“按察使“才是官名)

12.(3分)D(仁宗皇帝時,并非天下太平,而是邊境多事)

13.(8分)

(1)想逐漸更換沒有才能的監(jiān)察官員,淘汰所屬部門的官吏。

(“不才者”,定語后置句,1分,“澄汰”,淘汰,1分,句意通順2分)

(2)果真使君子相互給為朋黨去做好事,這對國家有什么害處?

(“誠”,果真,如果,1分,“其“,這,1分,句意通順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