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CONTENTS
ChineseAbstract.....................................................................................................................1
EinglishAbtract......................................................................................................................3
Introduction.............................................................................................................................5
1.CommentonresearchofMouTsung-sanphilosophy..........................................6
2.ThereasonwhyMouTsung-sanconsiderliberty...............................................10
1.Liberty,liberalismandliberalist...................................................................................18
1.1Liberty.................................................................................................................18
1.1.1Backgroundofthought...........................................................................18
1.1.2Threeformsofsubjectivefreedom........................................................19
1.1.3Basisofliberty........................................................................................24
1.2Liberalism...........................................................................................................26
1.2.1Reflectingoncontemporarywesternliberalism..................................26
1.2.2ExaminingliberalisminmodemChina................................................28
1.2.3Newinterpretationofliberalism............................................................29
1.3"Genuineliberalist”...........................................................................................32
1.3.1CriticizingliberalistinmodemChina..................................................32
1.3.2"Genuineliberalist”...............................................................................34
2.Liberty:MoralityandPolitics......................................................................................36
2.1Morallibertyandpoliticalliberty.......................................................................36
2.2Criticismandresponse.......................................................................................39
2.3MoralityasPoliticsas"yung”..................................................................44
3.Liberty:Frommoralitytopolitics................................................................................48
3.1"Kingwithout”,"Newkingwithout”andpolitcalliberty............................48
3.2wLiangzhi-negation,5-----"sagewithindevelopsnewkingwithout”............52
3.3Criticismandresponse........................................................................................57
FinalRemarksMouTsung-sanasliberalist...................................................................62
Bibliography.........................................................................................................................65
Acknowledgements....................68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中文摘要
作為二十世紀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面對西方價值觀念的沖擊,例如自由、民主、
科學等,不能不作出自己的回應,反思這些價值觀念的同時,不能不考慮如何在
中國實現(xiàn)這些價值,也就是如何完成中國現(xiàn)代化的問題。這其中當然就必須涉及
到這些價值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對這一關(guān)系的不同認識,成為了分
別此后各個思潮的主要依據(jù)。作為當代新儒家的牟宗三,同樣面臨著這一問題:
如何完成中國的現(xiàn)代化??梢哉f,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始終是牟宗三哲學思考的出發(fā)點以
及歸宿。如果不了解這一點,則無法完全理解牟宗三以及當代新儒家的工作,而
他們也就與傳統(tǒng)的儒者無以異。牟宗三終其一生呼喚自由、為自由吶喊,為實現(xiàn)
中國的自由民主傾盡心力。如果不考慮到這一點,即牟宗三對科學、民主、自由
等現(xiàn)實問題的關(guān)懷,則其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疏解以及建立自己龐大的哲學體系就
不能獲得充分理解。正以此之故,本文關(guān)注牟宗三的自由觀問題,藉以對此問題
做深入的分析,摸清其中的去脈來龍以及在牟宗三哲學思想中的地位,俾使對牟
宗三哲學定位有所助益。
基于以上的分析,緒論部分首先考察牟宗三哲學思想在現(xiàn)階段研究的局限,
從一個側(cè)面可以證實筆者前面的意見,進而分析牟宗三關(guān)注,乃至于終其一生論
說自由主義的原因,也就是他關(guān)注自由的動機何在。這個問題弄清楚了,才能繼
續(xù)后面的討論。
第一章從總體上介紹、分析牟宗三對自由、自由主義以及怎樣做一個真正的
自由人的論述,這其中也涉及到牟宗三論述自由的背景、主體自由的型態(tài)、以及
自由的基礎(chǔ)等問題。而在牟宗三討論自由主義的時候,涉及到他對西方自由主義
發(fā)展到近代以及自由主義在中國傳播所出現(xiàn)的弊病的批評。在這個基礎(chǔ)上,牟氏
最后給出他關(guān)于自由主義以及如何做一個自由人的真切涵義。
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礎(chǔ)上,從道德與政治兩個方面對牟宗三自由思想進行分
析和詮釋。這部分也是本論文的核心所在。首先從道德方面考察牟宗三自由觀的
涵義,以及與近代自由主義者所討論的積極自由的關(guān)系;然后從政治方面考察牟
宗三自由觀的涵義,以及與消極自由的關(guān)系。最后考察環(huán)繞此一問題學界所產(chǎn)生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的爭論,并試著從“體”、“用”關(guān)系來理解牟宗三的自由思想。
第三章在前文的基礎(chǔ)上討論牟宗三自由觀中道德與政治的關(guān)系。第二章主要
是靜態(tài)地考察兩者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而這一章的目的則在于從道德到政治如何過
渡的問題。也就是牟氏著名的命題:“內(nèi)圣開出新外王”的問題。這里就牽涉到何
謂“新外王”?“內(nèi)圣如何開出新外王”?開出的理論依據(jù)何在?及與另一命題
“良知自我坎陷”說的關(guān)系何在?這些都是本章所要討論的。最后則涉及對于這
一問題學界的爭論以及批判。
最后是結(jié)語部分?;谝陨细髡碌姆治?,結(jié)語部分則試圖從作為一個自由主
義者的角度對牟宗三進行闡述,以回應緒論部分的預設(shè)。
關(guān)鍵詞:牟宗三;自由;道德;政治;良知坎陷
2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ABSTRACT
Confrontingwesternvalue'sshock,suchasliberty,democracy,scienceandsoon,in
20thcentury,modemintellectualscannotbutmaketheirownresponses,andin
further,Theycan'tbutthinkoverhowtorealizethesevaluesinChinawhiletheyare
self-examingthesevalues.ThequestionishowtoaccomplishChina'smodernization.In
thisprocess,thereisabsolutelyaproblemthathowtounderstandtherelationship
betweenthewesternvalueandChinesetraditionalvalue.Thewaytounderstandthis
relationshiphasbecometheprimaryfoundationthatseparateseachbranchsafterwards.
MouTsung-san,asNewConfucianism,facesthesameproblem,thatishowto
accomplishtheChinesemodemization.Thatistosaythatrealisticcareisalwaysthe
startingpointandaimthatMoubeginshisphilosophicalthoughts.Ifwecan't
understandthispoint,wecan'tfullyunderstandMouandotherNewConfucianisms'
work,andtheyalsocan'tbedifferentiatedfromtraditionalConfucianisms.Moudosehis
utmosttoappealforandachievelibertythroughhislife.Ifwedon'tconsiderthis
point,thatisMou'sattentiontoscience,democracy,libertyandsoon,wecan'ttotally
understandhisexplanationtoChinesetraditionalphilosophyandhisphilosophical
system.Onthisground,thispaperfocusesonMou'sthoughtonliberty,inspectsits
detailsandstatusinMou'sphilosophy,whichcanhelpusestimateMou'sphilosophy.
Basedontheaboveanalysis,theintroductionsectionofthispaperfirstofallexamine
thelimitationsofMou'sphilosophyinthepresentstudy,whichcanconfirmmyabove
commentsandanalysisthereasonwhyMoupayhisattentiontoliberty,whatisthe
motiveforhisconcernaboutliberty.Withtheproblembeingunderstood.,wecan
continuediscussionslater.
ChapterIgenerallyintroduces,analyzesofMou'sdiscussionsforliberty,liberalism,
andhowtobeatrulyfreeman,inwhichrangedoverthebackgroundofMou's
discussion,sortsofsubjectivefreedomandfoundationoffreedom.WhenMou
discussesliberalism,heinthesamecriticizestheshortcomingsthatliberalism's
developmentinwestandinChina.Onthisbasis,Mouatlastgivesoutthetruemeaning
ofliberalismaswellashowtobeafreeman.
InchapterII,whichisonthebasisofchapterI,weanalysisandinterpretonMou's
thoughtaboutfreedomfromtheaspectsofmoralandpolitics.Thispartalsoliesatthe
3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heartofthispaper.WeexaminethemeaningofMou'sfreedomfrommoralaspects,as
wellastherelationshipbetweenitandthepositivefreedominmodemliberalism.Then,
WeexaminethemeaningofMou'sfreedomfrompoliticalaspects,aswellasthe
relationshipbetweenitandthenegativefreedom.Finally,Weinvestigatethearguments
aroundthisissue,andtryourbesttounderstandMou'sthoughtfromGround[ti體]and
Function[yung用].
BasedonthechapterII,ChapterIII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moraland
politicsinMou'sthoughtaboutfreedom.ChapterIImainlydicussesthelogical
relationshipbetweenthem,Butthischapterdiscussestheissueonhowtotransitfrom
moraltopolitics,thatisMou,sfamousproposition:llsagewithin[neisheng內(nèi)圣]
developsnewkingwithout[xinwaiwang新外王]?”Thereisthequestion'Vhatisnew
kingwithout?”"howsagewithincandevelopsnewkingwithout?”andwhatisthe
relationshiptoMou'sotherproposition:"Liangzhisel&negation”[良知自我坎陷]?
Thesearediscussedinthischapter.Finally,wediscussthedebateaboutthisissuein
academia.
Lastistheconclusionpart.Basedontheanalysisabove,wetrytoexpoundMouasa
libertarianinthispart,soastorespondtothepresetoftheintroductionpart.
Keywords:MouTsung-sanlibertymoralpoliticsliangzhi-negation
4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緒論
牟宗三先生(1909-1995),山東棲霞人,著名哲學家與哲學史家,當代新儒
家的杰出代表。。劉述先在1995年《劍橋哲學辭典》“當代中國哲學”詞條中稱“牟
先生是當代新儒一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創(chuàng)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雹谟纱丝梢约s略
窺見牟宗三在當代中國哲學上的地位。牟宗三以其獨特的思維深度和哲學創(chuàng)造力,
建立了一個包括邏輯學、政治哲學、歷史哲學、美學、倫理學等幾乎人類思維各
個面向的龐大哲學體系,其中不僅涉及儒、釋、道等中國傳統(tǒng)思想,更涉及印度
哲學與西方哲學,從而把中國哲學推向了一個世界性的高度,使中國傳統(tǒng)思想能
夠“哲學地”建立起來,可以與世界其他的文明體系展開對話,為人類和諧相處
貢獻東方的智慧。
由于牟宗三哲學體系本身的包羅萬象,再加上其論述語言的獨特性,學界對
牟宗三哲學的研究與評價,雖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jīng)開始,但至今還談不上完
全的理解,甚至有許多問題沒有涉及到。而中國哲學要發(fā)展,一個重要的課題就
是繼續(xù)理解和吸收牟宗三哲學的問題。誠如傅偉勛先生所說:“我個人覺得,牟先
生是王陽明以后繼承熊十力理路而足以代表近代到現(xiàn)代的中國哲學真正水平的第
一人。中國哲學的未來發(fā)展課題也就關(guān)涉到如何消化牟先生的論著,如何超越牟
先生理路的艱巨任務?!雹蹌⑹鱿认壬舱f:“可以把牟先生在中國哲學的地位比成
康德在西方哲學的地位。就是說,你可以不同意康德,也可以超越康德,可是不
可以繞過康德。”④這不僅給牟宗三以很高的定位,更談到了中國哲學如何發(fā)展的
問題。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xiàn)在,我們關(guān)于牟宗三哲學的研究到底已走到了一
種什么樣的境地呢?其間的問題以及局限都有哪些?這些都是我們繼續(xù)研究牟宗
三哲學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推
進牟宗三哲學的研究。
①關(guān)于牟宗三生平、經(jīng)歷、學術(shù),交游等,可參看蔡仁厚編輯《華宗三先生學思年譜》,臺北:臺灣學生書
局1996年版;關(guān)于牟宗三的早年經(jīng)切.也可參看JCfl伐《五卜白述》,臺北:鵝湖出版社1993年版。
②劉述先《牟宗三先生在當代中國哲學上的貢獻》,見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五卷第一期,
1995年.
③傅偉媯《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頁24,臺北:東人圖書公司1991年版.
④戴璉璋、劉述先(“牟宗三哲學之后的中國哲學”演講》,見《鵝湖〃刊》2007年第2期,貝10.
5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第一節(jié)牟宗三哲學研究現(xiàn)狀析評
本文關(guān)于牟宗三哲學研究現(xiàn)狀的析評,由于一些客觀的原因,主要限于大陸
方面,同時間或涉及港臺、海外的研究成果。學界對于牟宗三哲學Q從總體上來
看,可以說經(jīng)過了從最初的接觸、了解、欣賞或者質(zhì)疑,到大規(guī)模、有組織的研
究,再到現(xiàn)階段的逐漸冷靜下來,有理性地展開學術(shù)探討的過程。筆者此處不想
對牟宗三哲學研究在這近三十年中的情況做詳細的描述,而只想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
分析這一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不妨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近五年來的牟宗三哲學的研究狀況。
這期間出現(xiàn)的相關(guān)博碩論文,經(jīng)筆者的粗略統(tǒng)計,大概有32篇之多,其中涉
及到牟宗三哲學的各個方面,如邏輯學、知識論、形而上學、政治哲學以及中西
比較等,但相對更集中的則在牟宗三的宋明理學研究方面。至于這一時期牟宗三
哲學研究的期刊論文,則不僅數(shù)不勝數(shù),更涉及到各個方面。這一時期對牟宗三
哲學的專題研究,成果有:(1)程志華的《牟宗三哲學研究——道德的形上學之可
能》,在本書中,作者分別從良知論、現(xiàn)象與物自身、兩層存有論、內(nèi)圣與新外王、
宗教論、圓善論、道德的形上學的完成等方面對牟宗三哲學進行了詳盡的論說,
可以說代表了現(xiàn)階段牟宗三哲學研究的最高水平;(2)楊澤波對牟宗三之宋明理學
研究以及圓善論等的批判研究;。)陳迎年對牟宗三美學思想的研究。此外,還有
更多的研究圍繞牟宗三哲學的某一方面展開。從總體上來看,目前的研究仍停留
在“述”大于“論”的狀態(tài)。
在此基礎(chǔ)上,接下來談兩點筆者對近三十年來牟宗三哲學研究現(xiàn)狀的看法。
第一,研究者往往局限在當代新儒學或中國哲學的視域中來看牟宗三哲學。
這也就是王興國所說的“研究視角和視野狹窄”②,他認為牟宗三首先應該是一位
哲學家,然后才是一位當代新儒家。筆者的看法是,我們應該把牟宗三及其哲學
放在整個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思潮的演變中來理解。這樣的話,牟宗三首先是一位面
對歐風美雨,中國社會和傳統(tǒng)的思想價值觀念等各個方面都在急劇變化的現(xiàn)代知
①這方面的資料可參看上興國《牟宗三哲學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局限》,收住其《契接中西哲學之主流》一書作
為附錄,北京,光叨II報出版社,2006年版;閔仕君《華宗三哲學研究現(xiàn)狀綜述》,收在兒《華宗三“道
禧的形而上學”研究》一書作為附錄,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版:以及陶清發(fā)表在2009年第5期《哲
學動態(tài)》的文章《近年來華宗三哲學思想研究動態(tài)述評》.本文則不詳述.
②王興國《牟宗三哲學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局限》,見《契接中西哲學之主流》,頁208.
6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識分子。有別于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這一代新型知識分子已經(jīng)感覺到為了回應西方
文明所帶來的挑激,為了挽救中國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已經(jīng)不能再像頑固的保守主
義者那樣抱殘守缺了。因此,他們普遍地接受了現(xiàn)代西方的許多價值觀念,比如
民主、科學、自由、平等、人權(quán)等,這些價值觀念對于他們以及其他大多數(shù)現(xiàn)代
知識分子來說,已經(jīng)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如何在中國實現(xiàn)這些價值,進而
完成中國現(xiàn)代化的問題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近代歷史上那些有自己原創(chuàng)思想的哲學家們,不管是所謂
的自由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或者保守主義者,他們的思想其實是相通的。因為
他們都是面對著同一主題而措思,都是為了實現(xiàn)中國的現(xiàn)代化而在努力不已。隨
著時代的變動,以及新問題的不斷出現(xiàn),他們也不斷轉(zhuǎn)換著或者更深入地發(fā)展著
自己的思想,以為苦難的中國走向新生奉獻自己的熱情和智慧。而自從他們接受
了西方現(xiàn)代的某些價值觀念,例如民主、自由、平等、科學等,并進行了深入的
思索之后,大都把這些價值觀念的實現(xiàn)作為實現(xiàn)中國新生的目標,所不同的僅僅
在于側(cè)重點各異而已。在此意義上,以前所通行的描述近代社會思潮的自由主義、
激進主義以及保守主義的三分法,并沒有那么嚴格,并沒有那么壁壘分明,并且
這樣劃分也容易遮蔽許多問題。保守主義者其實并沒有如我們想象的那么保守,
他們不像頑固的守舊分子那樣不知變通、抱殘守缺,他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擁抱
現(xiàn)代西方價值觀念,并以這些價值觀念作為實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化的手段;而那些所謂
的自由主義者也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反傳統(tǒng),那么完全徹底地擁抱西方,因為
他們畢竟面對的是自己的傳統(tǒng),他們不可能完全割裂自己與傳統(tǒng)之間的關(guān)系而進
行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這一點,從胡適的一系列表述中,以及從殷海光晚年的反省中
都能看出來。甚至,僅僅從胡適晚年的“氣象”中,我們也能看出傳統(tǒng)文化在他
身上有多么強的影響力。
總之,現(xiàn)實的關(guān)懷乃是當代保守主義回應挑戰(zhàn)和危機、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出發(fā)
點。在牟宗三一生的哲學活動中,這一-點更為明顯。可以這樣說,不了解牟宗三
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以及他對于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就不能理解其哲學中許多理論的
真實意義,他對中國哲學為何做出這樣的詮釋而不是相反的詮釋,以及他最終為
何建立了這樣一種哲學體系而不是其他形態(tài)的哲學體系。當然,理論本身的邏輯
發(fā)展軌跡是很重要的,而且越往后期,理論本身的內(nèi)在邏輯因素越重要,但這里
7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筆者要強調(diào)的是,現(xiàn)實關(guān)懷在牟宗三哲學中具有不可忽略的更為重要的意義。例
如,如果不了解牟宗三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以及他對科學、自由、民主的向往,我們就
不能理解為什么他會那樣評判朱子,也不能完全理解在那樣危機四伏的情況下,
他為何會提出“第三期儒學”發(fā)展的問題,等等。所以,本文試圖把牟宗三放在
整個近代社會發(fā)展中來理解,從他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出發(fā),從他對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
出發(fā),以還原一個有血有肉,隨著時代的痛苦而痛苦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也就是把
牟氏還原為一個現(xiàn)實的思考者、一個自由主義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牟宗
三哲學中的許多理論,澄清許多不必要的誤解。由此,牟宗三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尤
其是對民主政治、自由和科學的關(guān)注,便構(gòu)成了本文的重要論題。
第二,學界在研究過程中,有越過或繞過牟宗三的傾向。這也就是王興國先
生所提到的:“非研究的研究傾向”匕這一傾向不僅涉及那些打著“牟宗三研究”
的旗號而從事自己哲學體系之建立的研究者,還涉指那種對牟宗三的有些話語作
出合乎自己要求的詮釋,而不顧及牟宗三哲學的整體邏輯,而更涉指那種對牟宗
三哲學有一定的理解,但卻把握不夠深入準確,而試圖繞過或越過牟宗三,另起
爐灶的做法。
至于那些一開始就打著“批判”旗號的研究者,因其心思從一開始就不平正,
希望其能對牟宗三研究作出多大的貢獻,則可知矣。這里僅以林安梧先生的“后
新儒學”以及蔣慶先生的“政治儒學”為例,說明其不足.
林安梧是牟氏的親炙弟子,當然對牟宗三哲學有相當?shù)牧私?,他于牟宗三?/p>
世的時候就已經(jīng)醞釀“儒學轉(zhuǎn)向”的論題。林氏認為,儒學將來的發(fā)展應該從牟
宗三回到熊十力,再從熊十力回到王船山,以使儒學能夠生活化,而不能再像當
代新儒家第二代的那幾位先生那樣建立了自己龐大的形上學體系,但與現(xiàn)實的生
活卻相距甚遠、渺不相涉。由此,林氏提出“超越牟宗三”、“后新儒學”的口號。
但林先生似乎對牟宗三等當代新儒家的工作評價過低。當代新儒家面對西方哲學
思想的沖擊,努力建立自己的形上學體系,以能夠與西方的價值觀念展開對話,
并護持住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所在。筆者認為,接下來的工作應是接著牟宗三等當
代新儒家的努力繼續(xù)前進,而不是打碎他們所建構(gòu)的形上學體系而繞過去,使儒
學僅僅成為生活中的儒學。那樣的話,儒學的超越性就無法得到體現(xiàn)。
①王興國《牟宗三哲學的研究現(xiàn)狀及Jt局限》,見《契接中西哲學之主流》,頁209.
8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當代新儒家面對西方價值觀念沖擊所做的工作,一方面是希望建立可以與西
方對話的基礎(chǔ),另一方面是在沖擊之下試圖揀出儒學中的真正精要所在,這是二
而一的問題。就好像一所房子著火,人們沖進去所要揀出來的和最后所揀出來的
肯定是最珍貴、最核心和最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當代新儒家所
做的工作,就會明白他們所“揀出”的成果是不應被輕易地繞過去或者拋棄掉的。
儒學在近代面對的無非是自身的更新以及如何回應中國現(xiàn)代化的問題,也就是如
何在中國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社會的問題,這也是二而一的問題:中國的現(xiàn)代化
意味著儒學的新生,而儒學新生的結(jié)果也就是中國的現(xiàn)代化。當代新儒家們護持
住了儒學中最核心的東西,但他們卻沒有做好儒學進一步面向生活世界的工作,
乃至于沒有很好地安排現(xiàn)代社會的政治架構(gòu),這也就是李明輝先生所說的“在具
體的問題層面上欠缺充分的說明”嗎這是他們的缺陷所在,同時也是我們后起之
人所要努力之處,但近人卻不能只看到其“過”而忽視其“功”,這樣反而會失之
大矣。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蔣慶所鼓吹的“政治儒學”中。
蔣慶似乎不滿于當代新儒家從“心性儒學”開出現(xiàn)代自由民主政治的做法,
所以他試圖繞過當代新儒家,直接從原始儒家中尋求“政治儒學”的資源,并且
在有意無意中把兩者對立起來。而在李明輝先生看來,這種做法本身也不合于孔
子的精神,因為在孔子那里,“仁學”與“禮學”亦即蔣慶所說的“心性儒學”與
“政治儒學”有一種本末先后的關(guān)系,二者并不是對立或者平行的。?
當代新儒家之所以會建立自己的心性本體論哲學體系,乃至于從宋明理學開
始,儒家就有一種內(nèi)在化的傾向,而外王事功方面則始終推拓不開,這是有許多
外在方面的原因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君主專制對儒學發(fā)展及儒家知識
分子的一步步壓迫,使儒學的發(fā)展始終不能推托到外王事功方面,而儒家知識分
子于外王事功方面的努力也一次次地失敗,證之兩漢時期儒家知識分子的努力就
可以明白這一點,其結(jié)果是,儒家只能局限于自己的核心——內(nèi)在的心性之學一
一來發(fā)展。這也符合一個常識:在受到外在壓力的情況下,我們只能保住或者發(fā)
展自己最核心也是最有價值的方面。換言之,儒學在壓力下所堅持發(fā)展下來的肯
定是核心的。而儒學發(fā)展到近現(xiàn)代,經(jīng)過辛亥革命,君主專制的壓力看似解除了,
①李叨輝《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頁18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②李明輝《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頁277-278.
9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歷史似乎給儒學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事實卻是,來自政治上專制的壓力始
終沒有解除,再加上傳統(tǒng)儒家所沒有面對過的西方一系列價值觀念的沖擊,當代
新儒家思考儒學新生的努力變得更不容易.但另一方面,儒學由此也得到了許多
的契機和啟示,使其新生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那就是“本內(nèi)圣之學以開出民主
科學”(牟宗三語)。當代新儒家的幾位先生對這一問題的探索可以說做出了很大
的努力,他們從問題的疏導到觀念的厘清,再到具體的架構(gòu),都有十分詳細的分
辨。或許,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牟宗三等當代新儒家所作的儒家外王學的努力,
才是比較客觀的。進一步說,只有現(xiàn)實政治上和制度上的有形無形的壓力解除之
后,他們“內(nèi)圣開出新外王”的努力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而后來者所要做的就是解
除這個壓力,而不是繞出去,直接建立一個沒有根基的政治儒學。此一點證之以
臺灣社會的發(fā)展,便可有清晰的認識。這個問題在此只能點到為止,更多詳細的
論述將在討論牟宗三“開出說”的時候展開,此處主要在于指明繞過牟宗三,繞
過“心性之學”直接建立“政治儒學”這個方向的偏頗。況且,蔣慶的“政治儒
學”如果處理不好,也會變?yōu)檎撟C現(xiàn)實政權(quán)合理性的“政治性儒學",從而走向其
初衷的反面。
綜括上文可見,其一,基于自由主義、現(xiàn)實關(guān)懷的角度來考察牟宗三哲學的
研究還很缺乏,而這一方面對理解牟宗三思想至關(guān)重要;其二,許多研究者對牟
宗三等當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想的理解有很大的缺陷,因此他們試圖繞過心性儒學
而進行政治儒學的建構(gòu)?;诖?,本文將試著從自由主義、從牟宗三首先作為一
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視角來理解其思想,進而詳細梳理牟氏政治思想中自由問題的
各個方面,以及“開出說”在自由問題中的應用、所可能開出的理境,并探析學
界關(guān)于此一問題的爭論。
下面我們首先考察牟宗三關(guān)注自由問題的緣由。
第二節(jié)牟宗三關(guān)注自由問題的原因
作為一個認同儒家精神的知識分子,牟宗三為什么會關(guān)注自由問題,不僅在
專著中花大篇幅來論說,而且在講演中,也多次流露出自己關(guān)于自由問題的思考
呢?值得注意的是,尤其是在那些隨機的講演中,牟氏對自由問題發(fā)表了更為深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刻的見解,其中隱隱約約透露出作為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牟宗三的存在,也透露出
他作為一個現(xiàn)代知識分子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guān)懷。筆者認為,其中既有作為一個傳統(tǒng)
的儒家知識分子面對現(xiàn)實問題的不忍之心,更有一個現(xiàn)代學者面對中國現(xiàn)代化的
冷靜思索。筆者把牟宗三之所以終其一生關(guān)注自由問題的動機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來探討。
第一個動機是與中國所要走的道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牟氏看來,中國將來必
須走民主憲政的道路,而自由問題是民主憲政的題中應有之義,并且是占重要地
位的一義。正是對民主憲政必然性與必要性的體認,才促生了牟宗三一生反抗現(xiàn)
實、闡說自由乃至于爭取自由的動機,并且促使牟氏把這一條政治理想的實現(xiàn)上
升為儒學第三期發(fā)展的高度??梢哉f,這一點是牟宗三終生關(guān)注自由問題的最主
要原因,也是最內(nèi)在的原因。下面我們來看他是如何說明民主政體的必然性與必
要性的。
關(guān)于人類社會的政治形態(tài),牟宗三認為從古到今只有三種,即:貴族政體、
君主專制政體以及現(xiàn)在西方各國通行的民主政體。他于1978年在臺灣大學哲學研
究所的系列講演“中國哲學的特質(zhì)”中這樣說到人類社會的政治形態(tài):
政治型態(tài)從古代貴族政治開始,從貴族政治進一步是君主專制,君主專
制維持了兩千多年,現(xiàn)在是民主政治.依我看,民主政治是個最后的型態(tài).
政治型態(tài)是沒有很多的變化的,就是這三個.(第三講)①
為什么政治形態(tài)只有三種,而民主政體必然是最后一種政治形態(tài)?牟氏接下
來說:
由貴族政治進到君主專制,由君主專制再進到近代的民主政治,這是政
治的三個型態(tài).政治型態(tài)想要向前進一步非常困難,不是常??梢猿龌?/p>
的.……現(xiàn)代是民主政治,那么將來是否還會出現(xiàn)其它的型態(tài)呢?據(jù)我的判
斷,只要人間不是天國(上帝王國),只要人間需要政治,則民主政治就是
最后一種型態(tài);民主政治一旦出現(xiàn),成一政治體制,就有永恒性.將來進步
不再是政治體制的改變,而是社會內(nèi)容的合理化最高的理想就是康德
所說的“目的王國”,進一步就是其所說的“上帝王國”,那時連政治也不需
要了.但人間世不能沒有政治體制,辦客觀的事情也需要法,因此民主政治
①牟宗三《中國哲學卜九講》,頁54,I:海:上海世紀出版學團,2005年版.
11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是最后的體制…….(第八講)*
民主政治是最后的一種政治型態(tài),將來的發(fā)展進步不再是政體的改進,
而是社會內(nèi)容的充實,因此民主建國是必然的工作.(第九講)。
這里除了講到民主政體是政治體制的最后形態(tài)外,還講了民主政體的必然性。此
外,在《中國文化大動脈中的現(xiàn)實關(guān)心問題》中繼續(xù)談到這個問題時,牟宗三除
了重申上面的意見外,還批評了在人類歷史上許多人主張的無政府主義,認為那
樣就沒有政體的問題了。他說:
假定在人類集體生活中還需要政治,這種憲政民主式政治形態(tài)便是最后
的(final)型態(tài)了:如果說我們根本不要政治,那自然另當別論.人類歷史上,
確有些人是主張不要政治的,認為凡是屬于政治性的建構(gòu)都應該撤銷、打
倒.這就是所謂無政府主義(anarchism),夢想把人間當天國.這種無政府主
義,我認為是行不通的.原因就在他們根本不了解人間之所以為人間而絕不
同于天國的道理.人間自是人間,天國自是天國:人間是永遠不能同于天國
的.?
這里更強調(diào)了政治體制的存在對于人類社會的必然性,即所謂人間畢竟不同于天
國。牟宗三不僅批評無政府主義者的主張不合理,還批評梁漱溟先生的“鄉(xiāng)村建
設(shè)理論”及其主張的第三條道路不合理。其在《我所認識的梁漱溟先生》一文中
說:
他(梁漱溟)主張英、美自由民主和蘇聯(lián)社會主義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中國以農(nóng)立國,故唯一的出路就在鄉(xiāng)村建設(shè).....而梁先生的鄉(xiāng)村建設(shè)也以
失敗收場;那么除了自由民主,中國還有那一條可走?自由民主是每個民族
必經(jīng)的階段,不是哪一個民族特有的,梁先生兩者都不贊成,這話就不太清
楚了.?
綜上所述,牟宗三堅信民主政體是人類社會最后一種政治形態(tài),并且是必然
要實現(xiàn)的一種政治形態(tài)。而且在他批評梁氏這段話中,更明確地把自由和民主聯(lián)
系在一起,并視之為中國將來必須要走的道路。
①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頁138.139.
②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頁156.
③華宗三《時代9感受》,頁387,臺北:鵝湖出版社,1995年版.
④牟宗三《時代V感受埃編》,(華宗三先生全集》(24),頁373-374,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專業(yè)公司,2003年版.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另一方面,牟宗三也提到了民主政治對于中國社會的意義,那就是傳統(tǒng)儒家
的理想、外王事功、“藏天下于天下”的追求,也只能在民主政體之下才能得到完
全的實現(xiàn)。因為民主政治不管是對權(quán)力的安排,還是對人的潛能的發(fā)揮,乃至于
社會的穩(wěn)定,都是一種最理想的制度形態(tài)。牟氏在許多地方都表達了這個意思,
例如其《從儒家的當前使命說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一文說:
事實上,中國以前所要求的事功,亦只在民主政治的形態(tài)下,才能夠充
分的實現(xiàn),才能夠充分的被正視這種事功的精神要充分地使之實現(xiàn),
而且在精神上、學問上能充分地證成之,使它有根據(jù),則必得靠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出現(xiàn),事功才能出現(xiàn).
民主政治能夠表現(xiàn)一些“藏天下于天下”的理想.?
這也就是說民主政治對中國社會是必要的,中國社會要實現(xiàn)自己幾千年來的理想,
就必須發(fā)展民主政治。
眾所周知,自由是民主政體中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目。沒有自由,也就談不上民
主憲政。因此,對民主憲政的熱情呼喚,必然包涵著對自由的熱情呼喚,對民主
憲政實現(xiàn)的不懈追求與奮斗,也必然包涵著對自由的不懈追求與奮斗,兩者是必
然相連屬的,不可能只追求憲政民主而反對自由,也不可能在追求自由的同時反
對憲政民主。正是基于對憲政民主在中國實現(xiàn)之必然性與必要性的認識,牟氏終
其一生都保持著對自山的不懈追求,并講論不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不同于一般
自由主義者關(guān)于自由的看法,這也使其除了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護衛(wèi)者外,更成為了
一個特色鮮明的自由主義者。并且,牟宗三還把他對自由問題的思考上升到了“儒
學第三期”發(fā)展的高度。按照牟氏的看法,在''儒學的第三期''發(fā)展中,應該“三
統(tǒng)”并建,也就是道統(tǒng)的安立、學統(tǒng)以及政統(tǒng)的開出。正是在政統(tǒng)的開出中,牟
氏詮釋了自由、民主等在第三期儒學發(fā)展中的地位和意義。②
牟宗三關(guān)注自由問題的第二個動機,與他受到黑格爾《歷史哲學》對東方特
別是對中國的論述的刺激有關(guān)。這一點將在本文第一章詳細論述。可以說,正是
受到黑格爾《歷史哲學》中關(guān)于東方主要是中國的論述的刺激,例如黑格爾說東
①以上并見華宗三《時代V感受》,頁312,頁318.
②關(guān)于關(guān)于華京三“三統(tǒng)并建”的理論,可參考其《人文主義的基本精神》一文,見《道德的理想主義》,
介北:臺灣學生3局,1992年版;井可參考蔡仁厚先生對這一問題的隆科,見氏苫《哲學史9借學論評
——世紀之交的WI顧叮前胞》,蟲370-371,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版.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方社會當然主要是指中國社會,無個性之自覺,無對其自己之“主觀自由”,只有
在其自己之“實體的自由”、“潛存的自由”、“理上的自由”,并且東方(中國)只
有一人是自由的,才催生了牟宗三關(guān)注自由問題的動機。這一點,其《五十自述》
中說得十分詳細:
吾之初接觸黑氏是其《歷史哲學》之批評東方.吾亦終由其《歷史哲學》
與《權(quán)限哲學》而進窺其學之大體.……吾遠在抗戰(zhàn)前,見其《歷史哲學》
謂東方(中國)無個性之自覺,無對其自己之“主觀自由”,只有在其自己
之“實體的自由,“潛存的自由”、“理上的自由”.這些名詞,那時我并
不甚解.但其籠統(tǒng)大意覺其說得很對,又覺其似不對.說中國無個性之自覺
活動,則孔孟以及宋明儒者所講者是何事?但從政治、社會,一般文化情況
方面說,謂中國人只是一個偶寄之存在,不是一有個性自覺之真實存在,則
衡之家長式的專制政治,人民之如子女,之如葭皇上人,覺其所說亦很對.
此問題吾久久不能解決.....至抗戰(zhàn)勝利后,吾才漸漸接近了它,正視了它,
而一直蘊蓄于心久久未能決的那個主觀自由與理上自由的問題,亦到解決的
時候.這是中國的出路問題,政治問題;廣泛言之,文化問題;縱貫的深度
言之,是儒學發(fā)展的問題,這是必須要解答的問題.....這便是來臺后《歷
史哲學》之寫成.?
這段自述談到了牟氏關(guān)注、思索自由問題的起因。我們看到,正是在他出版于去
臺之后的《歷史哲學》中,《平等與主體自由三態(tài)》②一大文對自由問題進行了細
密的討論。
以上是內(nèi)在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個現(xiàn)實的原因。其一是牟宗三早
年與自由主義者的交往,特別是與羅隆基、張東蔚、張君勵、金岳霖等先生的交
往對他的影響。另外,牟氏早年對羅素哲學、邏輯學有很深的研究,而作為現(xiàn)代
英國自由主義思想家的羅素,不可能對他追求自由、關(guān)注自由問題沒有影響。
關(guān)于牟宗三與羅隆基、張東蔚兩先生交往的情況,主要發(fā)生在民國23、24年
牟氏在天津的時候。蔡仁厚先生在《牟宗三先生學思年譜》''民國23年,二十六
歲”條下說:
①華宗三《五十自述》,《華宗三先生全集》(32),頁102-103.
②見華宗三《歷史哲學》第一部第三章,貞61-94,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九版.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秋,赴天津,住社會科學研究所.與張東蘇、羅隆基二氏常相過從.此
時或稍前,以張東荔氏之介,列名國家社會黨.
民國24年條下又云:
在天津.……秋,返棲霞小住,后赴廣州,任教于私立學海書院.?
由此可知,牟氏在天津至少有一年時間是與羅、張二人常相往來的。牟宗三在后
來的文章和演講中也時時提到這一段交往,例如他在《政道與治道》一書中談到
理性的“運用表現(xiàn)”與“架構(gòu)表現(xiàn)”時說:
二十年前,我在天津時,羅隆基即曾告訴我一句話說:近代政治上最大
的貢獻,就是把政治與道德分開.…?
而正是在這一段話的前面,牟宗三以“自由即人權(quán)”為例,說明了近代政治應該
與道德分開,具有獨立的合理性。
眾所周知,羅、張兩人在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上都是有自由主義傾向的學者。羅
早年留學美國,接受美國教育,深受西方政治思想影響,形成了強烈的自由主義
傾向。而張東菰除了是一個哲學家外,也是一個關(guān)注社會問題、自由問題的學者。
牟宗三提到張東菰對他的影響時這樣說:“那四年中,給我?guī)椭c影響最大的,
在校內(nèi)是張申府與金岳霖兩先生,在校外是張東菰先生?!雹塾纱丝梢酝茰y,大學
四年受金岳霖、張東菰的影響以及大學之后在天津時直接與羅、張二人的相過從,
對牟宗三的自由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至于與金岳霖、張君勵二位先生的交往,在牟氏的記錄中更是比比皆是。他
不僅大學時直接聽金岳霖開的邏輯課,而且參加金先生舉辦的邏輯討論會,儼然
把他當成除熊十力先生之外的另一位導師??梢哉f,金岳霖對牟宗三的影響不僅
僅是學術(shù)方面的,更是人格方面的。金岳霖思想中的自由主義傾向,以及R常行
事中表現(xiàn)出的自由主義態(tài)度,對牟氏的影響是巨大的。④與張君勵先生之間的關(guān)系,
更是曲折重重,一波三折,牟宗三在《五十自述》中有詳盡的記錄。他在1958年
元旦又與張君勵等先生聯(lián)名發(fā)表《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而其1956年祝賀張君
①以卜.并見蔡仁厚《牟宗三先生學思年譜》,《華宗三先生全集》(32),貞54.
②牟宗三《政道9治道》頁59,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版.
③牟宗三《五十自述》,《牟宗三先生全集》(32),女37.
④在寫于1952年1月2II題為《一個真正的自由人》這篇文章中,華氏雖然對金岳森提出了極嚴厲的批評,
但承認他¥年受金岳霞思想影響很深,并Q直接稱金為他的老師,稱今為“白由知識分子:雖然到此已
有所反省,但早年金的自由主義思想對他的影響是不能否認的.這篇在牟氏的自山思想中相當關(guān)鍵,以后
會專門討論到.
15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助七十大壽的文章中則說:
君初先生嘗謂于言,中國以前只有吏治,而無政治.此語對吾影響甚深.
吾乃知以前君主專制之不行,與乎民主政體之進步.凡吾今日對于政治所有
之一點知識,皆先生之所賜.目擊而道存,固勝于讀坊間之政治學也.?
關(guān)于吏治與政治,牟宗三后來發(fā)揮最廣,并由此建立其關(guān)于民主憲政的思想,
這其中當然包括自由的問題。在1990年題為“九十年來中國人的思想活動”的一
篇演講中,牟宗三又提到張君勵,說:
在自由、民主上的貢獻,他(胡適)比不上張君勵先生;因為自由、民
主是制度,所以我們稱民主是有憲法基礎(chǔ)的民主政治,這樣是構(gòu)造的
(constructive)?積極的(positive);胡適之那套卻是消極的、破壞的.?
由此亦可見出張君勵對牟氏憲政民主思想、自由思想影響之深。
至于羅素,在表面來看,牟宗三受羅素思想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邏輯學方面,
特別是羅素與維根斯坦合著的《數(shù)學原理》一書對他影響最大。但羅素思想的自
由主義傾向,以及羅素本人的行宜,對牟氏自由思想的影響也是無可否認的.
上面我們分析了牟宗三早年與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之間的交往以及他閱讀自由
主義思想家羅素的著作對其思想中的自由主義傾向的影響.這是上文所說的現(xiàn)實
原因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另需注意者,牟宗三大學預科及本科讀書的學校是五
四之后自由主義風氣正濃的北京大學,在這樣一個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大本營中,
生活并學習達五年之久,牟氏深受其影響,并引發(fā)自己此后一生對自由問題的關(guān)
注,也是極為正常的。
另外一個牟宗三探討自由問題更重要的現(xiàn)實原因,就是為了對抗極權(quán)專制,
爭取思想的自由和講學的自由。如果說為了實現(xiàn)中國的憲政民主而探討自由問題
是更具理論性、更內(nèi)在的原因,那么為了反抗現(xiàn)實中的不自由、為了反抗極權(quán)專
制對思想以及人的壓制,則是牟氏探討、講說自由問題的更現(xiàn)實的原因,它體現(xiàn)
著牟氏對當代中國人存在狀況的一種關(guān)懷。而這兩個動機,理論的和現(xiàn)實的,其
實是一個問題的兩面:正是基于對自由民主憲政的向往,牟氏才著手進行自己的
理論探討,以及關(guān)于自由問題的建構(gòu),但現(xiàn)實狀況卻永遠是那樣的令人沮喪,而
①華宗三《生命的學問》頁51,令北:三民書局,1984年三版.
②牟宗三《時代與感受續(xù)編九《華宗三先生全集》(24),頁422423.
16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且越到后來越嚴重,這使得牟氏不得不基于自己對自由問題的理解,做現(xiàn)實的吶
喊和無畏的抗爭。
牟宗三等當代新儒家們,在1949年風云變幻之際,之所以避地臺港的原因,
正是為了找尋一個自由之地,有一個可以自由講學的地方,以疏通傳統(tǒng)文化中的
癥結(jié),恢復人性、人道、個性、價值,并恢復西方自由主義的真義,建立道德的
理想主義,從而與極權(quán)專制主義相抗爭。這或許就是當代新儒家們最值得欽佩的
地方,所謂的花果飄零,而返本開新。
牟宗三關(guān)于這一原因的論述,多見于其著作中。在《十年來中國的文化理想
問題》這篇講辭中,他明確提出,“無疑地,自由主義是反共的一個有力的口號
《肯定自由、肯定民主》又說:“我們必須肯定自由民主是一個普遍的真理,社會
共同生活的最高原則,人類共同理想的具體體現(xiàn)。它與那個以極權(quán)、專制、純否
定、純奴役為本質(zhì)、為當然的馬克思主義之間,沒有第三條路可走。”①正是由于
這個原因,牟氏終其一生講說自由,闡發(fā)自由主義之真義,以反抗極權(quán)專制對思
想、對人的壓制?!稌r代與感受》以及《時代與感受續(xù)編》,這兩本書是牟宗三對
現(xiàn)實問題所發(fā)表言論的結(jié)集,不難看到,幾乎每一篇都有關(guān)于自由問題的真知灼
見??梢哉f,正是面對著極權(quán)專制的現(xiàn)實狀況,牟氏才時時處處思考自由問題,
并以之作為反抗的武器。在字里行間的講說中,隱隱透露出作為一個自由主義者
的牟宗三的存在。甚至可以說,共同的對極權(quán)專制、對意識形態(tài)災害的反抗,使
牟宗三成為與胡適、殷海光等一樣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
以上牟宗三探討自由問題的兩個原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
面。正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面對苦難的中國的不忍之心,牟氏才會思考中國的出
路問題,那就是自由民主的道路,而面對極權(quán)專制的一步步加深,思考自由問題,
進而以自由作為反抗的武器,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①以上并見《時代V感受》頁173,頁290.
17
山東大學碩士學術(shù)論文
第一章自由-自由主義?自由人
第一節(jié)自由
1、學思背景
正如緒論中所說的,牟宗三關(guān)注乃至于思考自由問題,是針對黑格爾在《歷
史哲學》中的有關(guān)論述而發(fā)的。作為牟宗三論述自由問題的背景,不妨讓我們首
先來看黑格爾是如何論述中國的自由問題的。
在牟宗三《歷史哲學》一書專門討論自由問題的一章中,他先引述了黑格爾
《歷史哲學》關(guān)于中國的論述,以作為自己展開討論的背景。下面我們就從牟氏
的引述入手。
黑格爾關(guān)于自由的論斷,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東方從過去一直到現(xiàn)在,只知
道'一人’是自由的;希臘與羅馬則知道'一部分'(某些)是自由的;日耳曼世
界知道'一切'(全體)是自由的二①這里所說的東方,雖然包括印度波斯等在內(nèi),
實以中國為典型。那么,這一句關(guān)于中國的總論斷,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呢?黑格
爾進一步說:
第一形態(tài),我們所由之以開始的,便是東方.未曾反省的意識,(即實
體的,客觀的精神存在,)是我們的基礎(chǔ)東方概念的榮光就是那“唯
一的個人”,一切皆隸屬之的那個“實體的存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quán)】 ISO/TS 5770:2025 EN Fine ceramics (advanced ceramics,advanced technical ceramics) - Relativ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eramic coatings
- 【正版授權(quán)】 IEC 62841-4-3:2020/AMD1:2025 EN-FR Amendment 1 - Electric motor-operated hand-held tools,transportable tools and lawn and garden machinery - Safety - Part 4-3: Particular r
- 【正版授權(quán)】 IEC 60598-2-1:1979 EN-D Luminaires. Part 2: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Section One: Fixed general purpose luminaires
- 【正版授權(quán)】 IEC 60335-2-71:2002/AMD1:2007 FR-D Amendment 1 -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7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 校園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北山公園衛(wèi)生知識培訓課件
- 2026屆湖北省宜昌市二中化學高二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大腸心理測試題及答案
- 光纖光學試題及答案
- 江蘇海事面試題及答案
- 高考3500詞匯表(完整版)
- JJF1059.1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培訓講演稿
- 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Go-for-it!單詞大全(音標齊全-已反復校對-單詞分類-便于識記)
-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高職)全套教學課件
-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解讀-
- 學校文印室及時服務方案
-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第3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專項題庫】
- 集團公司內(nèi)部資金調(diào)劑管理辦法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件:專題五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 新人教A必修一《集合》課件
- 復用器械處理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