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五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與現(xiàn)代中國外交第17講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江蘇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五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與現(xiàn)代中國外交第17講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江蘇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五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與現(xiàn)代中國外交第17講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江蘇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五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與現(xiàn)代中國外交第17講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江蘇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五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與現(xiàn)代中國外交第17講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17講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考綱清單](1)新中國初期的對外關系: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活動。(2)20世紀70年頭中國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國復原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關系的改善對國際關系產(chǎn)生的影響。(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重要的外交活動:中國主動參與聯(lián)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中國在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的重大外交活動。一、新中國初期的對外關系1.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和政策(1)背景①國際環(huán)境:二戰(zhàn)后,形成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對峙的局面,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外交孤立政策。②國內(nèi)環(huán)境:新中國成立,進行新政權鞏固和建設,須要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2)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3)基本方針基本方針解決問題內(nèi)涵意義“另起爐灶”如何對待國民政府的外交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同等外交關系變更了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如何對待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先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為與世界各國建立同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基礎“一邊倒”如何對待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政府在外交上堅決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使新中國在保障人民革命成功成果、捍衛(wèi)和平以及維護獨立與主權的斗爭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2.新中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1)中國同蘇聯(lián)等國家建交: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蘇聯(lián)等17個國家建交?!吨刑K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對打破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具有重要意義。(2)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①提出:1953年,中國政府在與印度就兩國在西藏地區(qū)的關系問題談判時,周恩來首先提出。②內(nèi)容:相互敬重領土主權、互不侵擾、互不干涉內(nèi)政、同等互惠、和平共處。后來在措辭上作了修改,把“同等互惠”改為“同等互利”;把“相互敬重領土主權”改為“相互敬重主權和領土完整”。③意義:標記著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素養(yǎng)感悟家國情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根植于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根植于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的沃土中。它謀求各國的和平共處,爭取各個主權國家的和諧共存狀態(tài),體現(xiàn)了中國“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3)參與日內(nèi)瓦會議①時間:1954年。②目的: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③結果:最終達成《關于復原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nèi)瓦公約》。④意義: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與的重要國際會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4)參與萬隆會議①時間:1955年。②內(nèi)容:探討各國共同關切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的發(fā)展問題。③結果: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取得圓滿成功。④意義: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與的亞非會議。會議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聯(lián)系。會后,中國同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二、20世紀70年頭中國外交的重大成就1.中國復原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美國實行抵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始終被臺灣的國民黨集團非法占據(jù)。②20世紀70年頭,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③廣闊發(fā)展中國家要求復原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2)經(jīng)過:1971年,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復原新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3)意義①是中國外交的重大成功。②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易錯提示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是“復原”不是“加入”1971年,中國是“復原”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lián)合國。因為中國是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會員國,也是安理睬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后,依據(jù)國際法,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心人民政府接替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代表資格,復原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益。2.中美關系正常化(1)緣由①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幻捞K爭霸的須要;利用中國牽制蘇聯(lián)。②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牽制和應付來自蘇聯(lián)的威逼;解決臺灣問題。(2)進程①1971年4月,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打開了中美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門。②1971年7月,基辛格隱私訪華,為尼克松訪華做打算。③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聯(lián)合公報》,中美關系起先走向正?;"?978年12月,中美發(fā)表《中美建交公報》,美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⑤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3.中日建交(1)緣由:中美關系的改善干脆促進了中日建交。(2)標記: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署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4.中美、中日關系的改善對國際關系產(chǎn)生的影響(1)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很多國家紛紛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2)從20世紀50年頭起,因美國遏制中國而形成的外交僵局最終被打破,中國外交出現(xiàn)了新局面。(3)中日建交結束了兩國長期敵對的歷史,揭開了兩國睦鄰友好的歷史新篇章,這對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和維護亞洲與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重要的外交活動1.背景(1)國際形勢發(fā)生變更。(2)國內(nèi)實行改革開放,須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2.外交活動(1)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主動參與聯(lián)合國及其特地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2)主動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與會成員達成了“上海共識”,為促進亞太地區(qū)的經(jīng)濟合作和貿(mào)易往來作出了重大貢獻。(3)重視發(fā)展與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的關系,與歐盟各國保持良好關系。(4)主動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建設和平的周邊環(huán)境。2001年,中國、俄羅斯等六國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標記著一個以互信求平安、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qū)域合作組織的誕生,對加強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政治和經(jīng)濟合作,起到重要作用。構圖解史新中國三次建交高潮考點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求同存異”方針(1)同:中國和亞非國家都曾遭遇殖民統(tǒng)治;都面臨反對新老殖民主義、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的任務;都要求加強團結合作,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斗爭。(2)異:中國和亞非一些國家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tài)不同。(3)“求同存異”就是要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為了共同的利益加強團結和合作。1.全面相識“一邊倒”政策及其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關系(1)“一邊倒”方針是在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經(jīng)濟封鎖下實行的,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沖突。(2)在兩極格局中,美國的外交孤立使中國只能倒向社會主義陣營。最終中蘇建交,并與蘇聯(lián)簽訂同盟互助條約,成功突破外交封鎖。(3)兩者最終目的是捍衛(wèi)獨立和主權;倒向社會主義陣營,并不意味著盲目聽從蘇聯(lián)而不維護國家利益。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突出特點及作用(1)特點(2)作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促進國際關系的健康發(fā)展,做出了不行磨滅的貢獻。①供應了相同或不同的社會制度的國家建立和發(fā)展相互關系的正確指導原則。②指明白和平解決國家間歷史遺留問題及國際爭端的有效途徑。③有力地維護了廣闊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促進了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關系的發(fā)展和改善。3.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特點(1)革命性①其主要原則是在中國革命運動的理論思想指導下產(chǎn)生的,同革命運動后期的實踐及解決的問題有親密聯(lián)系。②新中國成立后,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等方針,從產(chǎn)生的指導思想和解決的主要問題看,這三項原則都表現(xiàn)出一種劇烈的革命性。(2)結盟性①“一邊倒”堅決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與蘇聯(lián)等國結盟,是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點。②“一邊倒”是由新中國面臨的國內(nèi)外形勢所確定的。(3)同等性: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基礎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時也在日內(nèi)瓦會議、亞非會議等外交實踐活動中得以體現(xiàn)。針對練1(2024·揚州調研)“中國領導人始終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們當時在給國家分類時,標準事實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們眼中,除蘇聯(lián)陣營的國家外,其他不是帝國主義國家,就是被帝國主義或反革命勢力限制的國家?!痹谶@一思想指導下,新中國實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邊倒” B.“另起爐灶”C.“不結盟” D.“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答案A解析依據(jù)“革命者的眼光”“標準事實上是很具革命性的”等信息可知,這是一種革命外交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新中國實行了“一邊倒”政策,故A項正確??键c二20世紀70年頭以來的中國外交1.不結盟政策從20世紀80年頭起,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詳細表現(xiàn)為“不結盟”?!安唤Y盟”是指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也不支持它們一方反對另一方;對全部國際事務都從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動身,依據(jù)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確定自己的看法和政策。2.多邊外交多邊外交是指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在常設的或特殊的全球性或地區(qū)性的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與多邊外交相對立的概念是“雙邊外交”。多邊外交是一種與雙邊外交相互補充的外交戰(zhàn)略。1.中美關系正常化的緣由和影響(1)緣由:對美國來說,主要基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美國孤立中國政策失敗、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西歐和日本的沖擊、美國深陷侵越斗爭泥潭等因素;對中國來說,主要基于應對來自蘇聯(lián)的威逼、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須要、改善中國國際地位、毛澤東等領導人的因素等。(2)影響:對中國而言,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出現(xiàn)了同中國建交的熱潮,對社會的安定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重大意義;對美國而言,對蘇聯(lián)起到了戰(zhàn)略威懾作用,促進了美國的戰(zhàn)略調整和收縮;對世界而言,有利于世界局勢的緩和及世界的和平、發(fā)展;對中日而言,干脆推動了中日關系的發(fā)展。2.新時期中國外交的特點(1)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2)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不訴諸武力,不干涉他國內(nèi)政,反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強加于人。(3)中國情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全部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主動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4)中國主動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qū)穩(wěn)定的堅決力氣。(5)中國主動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為經(jīng)濟建設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周邊環(huán)境。針對練2(2024·南通???2024年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見上指出:“中國……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決維護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發(fā)揮聯(lián)合國在捍衛(wèi)和平、建設和平、預防和制止沖突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边@事實上反映了當代我國()A.主動推行不結盟政策B.推行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D.主動謀求睦鄰友好答案B解析不結盟政策是指中國不和任何大國和大國集團結盟,材料信息體現(xiàn)不出上述含義,故A項錯誤;材料事實上反映了我國主動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故B項正確;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是我國外交始終堅持的原則,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項錯誤;主動謀求睦鄰友好是我國外交始終堅持的原則,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項錯誤。材料1969年1月,共和黨人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tǒng)。當時正值美國面臨著二戰(zhàn)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形勢。越南斗爭的沉重負擔,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以及社會危機的加深,使美國在同蘇聯(lián)爭霸中,日好處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薩斯的一次講話中提出今日世界上有“五個力氣中心”(美國、蘇聯(lián)、西歐、中國和日本)的看法。為了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并改善美國在同蘇聯(lián)爭霸中的不利境況,尼克松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方連慶《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要求:從材料中找出尼克松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緣由。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緣由:越南斗爭的沉重負擔;國內(nèi)危機加深;美蘇爭霸中處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極化趨勢發(fā)展;中國成為世界五個力氣中心之一。材料朝鮮斗爭于1953年才剛剛結束,假如不能在1954年阻擋印度支那斗爭升級與擴大的趨勢,新中國的財政將會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漸漸加強在亞太地區(qū)的軍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邊國家對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恐驚”,使得一些周邊國家也希望美國擴大在亞洲地區(qū)的軍事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訪中國在相當程度上變更了上述的不利形勢?!菑母锩\動外交向國家外交過渡的一次關鍵性轉變,它標記著新中國外交原則的最終形成和確立。——孫天旭《淺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當下中國外交的意義》觀點思索方向歷史結論角度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緣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為了打破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外交孤立和封鎖角度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特點角度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答案角度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表明中國外交從強調意識形態(tài)為主向維護國家利益轉變(從“革命外交”轉向“和平外交”)。角度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記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材料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跨出了改善中美關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fā)表了《中美聯(lián)合公報》,這是中美關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標記著中美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對世界形勢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后,雙方的貿(mào)易、科技和文化往來漸漸增多。與此同時,為進一步促進兩國關系的正?;忻离p方政府官員也在不斷進行接觸?!x益顯《中國外交史》要求:分析材料,論證說明為什么說《中美聯(lián)合公報》的發(fā)表“是中美關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論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中美聯(lián)合公報》中,美國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就解決了阻礙中美關系正?;囊粋€關鍵問題。該公報的發(fā)表使中美結束了長期敵對狀態(tài),兩國關系起先走向正?;?;此后中美官方與民間往來漸漸增多。1.(2024·江蘇高考,12)1984年10月,鄧小平指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團政治’方式,‘勢力范圍’方式,都會帶來沖突,激化國際局勢。”鄧小平得出上述論斷,是因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體現(xiàn)了國與國一律同等的理念B.開創(chuàng)了中蘇兩國友好的局面C.消退了國與國之間的沖突分歧D.推動了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答案A解析A對:材料中指出的“大家庭”方式、“集團政治”方式、“勢力范圍”方式,都是帶有強權政治色調的大國外交,都簡單導致國際局勢驚慌,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體現(xiàn)了國與國一律同等的理念,被認為是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B錯:中蘇兩國友好的局面起先于1949年,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提出的。C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利于國家之間和平相處,但是不能消退國家之間的沖突分歧。D錯:上海合作組織是2001年成立的,與題干時間不符。2.(2024·江蘇高考,12)20世紀50年頭的某外交聲明稱:“兩國總理承認,在亞洲及世界各地存在著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假如接受上述原則并依據(jù)這些原則辦事……就會緩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驚慌局勢。”新中國與該聲明親密相關的外交事宜是()A.參與萬隆會議B.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出席日內(nèi)瓦會議D.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20世紀50年頭”“兩國總理”“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上述原則”等信息指向周恩來總理1954年訪問印度、緬甸時,分別與兩國總理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一樣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基本原則。B選項為正確選項。3.(2024·江蘇高考,12)對于即將參與的某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定下的外交基調是:爭取越南南北以北緯16度線為界實現(xiàn)停戰(zhàn),促使法軍撤出,反對美國干涉。這次國際會議是()A.日內(nèi)瓦會議B.萬隆會議C.第一屆不結盟政府首腦會議D.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答案A解析由題目的信息可知該國際會議與和平解決越南問題有關。為了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1954年,中、美、英、法、蘇及有關國家外長,在日內(nèi)瓦實行會議。故A項表述正確;B項的參與國為亞非國家,故解除;中國并未參與第一屆不結盟政府首腦會議,解除C項;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召開于1971年,晚于法軍撤出越南的時間,故解除D項。4.(2015·江蘇高考,12)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期間透露,中國愿同美國談判,也打算同蔣介石談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同時,毛澤東也主動通過外國來訪者表示,臺灣問題可以用談判來解決,中國尤其希望和美國簽訂和平條約。材料表明()A.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方針已正式確定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以正式確立C.中國已成為世界外交舞臺的強國D.臺灣問題已牽涉到中美外交問題答案D解析本題的關鍵信息是“萬隆會議期間”。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納和平方式統(tǒng)一祖國的方針,故A項錯誤。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與兩國總理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一樣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基本原則,故B項錯誤。1955年時,中國尚未成為世界外交舞臺的強國,故C項錯誤。5.(2024·課標全國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國通過各自渠道同中國共產(chǎn)黨接觸,摸索與將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種形式的外交關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心考慮:不接受足以束縛手腳的條件;可以實行主動方法爭取這些國家承認;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爭取這些國家的承認。這反映出()A.中國共產(chǎn)黨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國家放棄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支持C.中國沖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獲得國際支持答案A解析A對:題干反映了西方國家摸索與中國將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關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心考慮,可以主動爭取又不急于爭取承認;也可以等一等,說明中國共產(chǎn)黨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錯:“放棄”說法不符合史實。C錯: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未成立,美國還未對中國實行外交孤立。D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心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0月,與題干時間不符。1.(2024·泰州中學月考)20世紀50年頭,尼泊爾代表團團長評價某次國際會議時說:“最重要的事實是到處洋溢著團結感。這種團結感是這樣劇烈,連那些反對公理并且跟著另外一方跑的人最終都不能不同意,因為他們不想違反潮流?!痹谶@次國際會議上新中國()A.首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臺C.提出“求同存異”方針D.主動奉行不結盟的政策答案C解析由材料“到處洋溢著團結感”“反對公理并且跟著另外一方跑的人最終都不能不同意,因為他們不想違反潮流”,這符合萬隆會議的特點,萬隆會議是二戰(zhàn)后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與的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故選C。2.(2024·鎮(zhèn)江???從1950年到1951年,新中國不僅同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關系,而且同瑞典、丹麥、瑞士、芬蘭四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針是()A.“一邊倒”意識形態(tài)外交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答案C解析“一邊倒”指的是倒向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故A項錯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提出的,與題目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新中國成立之初,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故C項正確;“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是在1955年萬隆會議上提出的,與題目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3.(2024·揚州質檢)周恩來在一次國際會議中指出:“維護亞洲的長久和平和集體平安,須要亞洲國家共同努力。為了保衛(wèi)亞洲及世界和平,中國人民極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斗爭能夠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夠早日復原?!边@次國際會議()A.推動了中國外交走向成熟B.促使新型的區(qū)域合作關系的形成C.實現(xiàn)了亞洲國家友好合作D.有利于亞洲和世界驚慌局勢緩和答案D解析“中國外交走向成熟”的標記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故A項錯誤;“新型的區(qū)域合作關系的形成”是新時期外交的主要目標,故B項錯誤;由材料可知此次會議為日內(nèi)瓦會議,故C項錯誤;日內(nèi)瓦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合理建議,推動了會議的進展,結束了法國在印度支那地區(qū)的殖民斗爭,進一步緩和了亞洲和世界的驚慌局勢,故D項正確。

4.(2024·南通???下列是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的兩段講話,對此理解有誤的是()A.美國對華由敵視到尋求合作B.國際形勢推動美國對華政策轉變C.中美兩國關系實現(xiàn)了正?;疍.中國的外交僵局逐步被打破答案C解析歸納材料中尼克松兩段講話可以明顯看出20世紀60年頭美國對中國充斥敵對意味;而20世紀70年頭美國對中國看法轉向溫柔,由此可以得出美國對中國看法的變更是:由敵對到關系起先正?;?;而非實現(xiàn)了正?;9蔬xC項。5.習近平曾在聯(lián)合國總部演講中說:中國將主動同美國發(fā)展新型大國關系,同俄羅斯發(fā)展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同歐洲發(fā)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伙伴關系,同金磚國家發(fā)展團結合作的伙伴關系。材料表明當今中國()A.建立全方位的戰(zhàn)略伙伴外交關系B.不斷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C.堅持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D.努力構建穩(wěn)定均衡的大國關系框架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國致力于與美國、俄羅斯、歐洲和金磚國家等重要大國和國際集團構建友好關系,反映出中國努力構建大國之間的穩(wěn)定均衡關系,故D項正確。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1949年10月27日,緬甸政府來電表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心政府探討認為:緬甸政府要求建立外交關系問題,應復電詢問該政府是否情愿和國民黨政府斷絕關系,同時請該政府派代表到北京來商談建立中緬外交關系問題。這表明新中國的外交方針是()A.“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B.“一邊倒”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另起爐灶”答案D解析材料“和國民黨政府斷絕關系,同時請該政府派代表到北京來商談建立中緬外交關系”反映了新中國初期“另起爐灶”的外交政策,故D正確;“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指驅除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和勢力,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一邊倒”指倒向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故B錯誤;1949年沒有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故C錯誤。故選D。2.(2024·南京調研)1949年,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到現(xiàn)在為止,中國人民已經(jīng)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閱歷……這就是聯(lián)合蘇聯(lián),聯(lián)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lián)合其他各國的無產(chǎn)階級和廣闊人民,結成國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边@一思想()A.有利于清除帝國主義在華殘余勢力B.后來發(fā)展成“另起爐灶”的外交政策C.后來發(fā)展成“一邊倒”的外交政策D.成為“求同存異”主見的理論基礎答案C解析新中國成立后,在外交上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題目中“這就是聯(lián)合蘇聯(lián),聯(lián)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lián)合其他各國的無產(chǎn)階級和廣闊人民,結成國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相符,故C項正確。3.印尼開國總統(tǒng)蘇加諾談到某次國際會議時說:“當中國龍、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獅身人面像)、緬甸孔雀、泰國白象、越南九頭蛇、菲律賓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時,殖民主義將被徹底粉碎?!边@次會議()A.實踐了不結盟運動的政策B.促成了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C.變更了聯(lián)合國的力氣對比D.力圖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答案D解析材料中“印尼開國總統(tǒng)蘇加諾談到某次國際會議”“殖民主義將被徹底粉碎”及與會國家表明這是萬隆會議,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與的亞非國際會議,在確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故D項正確;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實行,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故A項錯誤;1954年,中、蘇、美、英、法及有關國家外長,實行日內(nèi)瓦會議,達成了《關于復原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nèi)瓦公約》,與材料中“一起共舞”的亞非國家不符,故B項錯誤;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亞非29個國家的政府首腦,在印尼的萬隆實行國際會議,與聯(lián)合國無關,故C項錯誤。4.(2024·無錫期中)“周恩來的發(fā)言在措辭和內(nèi)容上都是標準的中共式的宣揚,但與會各國都信任周的蠱惑宣揚,使我比以前更清晰地感覺到了這么一種可能,即美國對印度支那的任何公開干涉,都將導致中國對亞洲事務的公開干涉,真使人頭痛!”據(jù)此,這一言論最有可能發(fā)生在()A.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B.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上C.1954年日內(nèi)瓦會議上D.1971年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答案C解析由“周恩來的發(fā)言”“美國對印度支那的任何公開干涉”可以推斷這是美國方面在處理印度支那和平問題時對中國方面的看法的回應,據(jù)此可知是對1954年日內(nèi)瓦會議的評價,故C項正確。5.美國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饒伯森說:“這一會議為周恩來供應了講壇,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義的掩護下向一些無趣的聽眾傳播共產(chǎn)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共還可能提出一些沒有一個亞洲國家領導人敢于反對的反殖民主義的決議。”這一會議()A.促使了中國成為世界五大國之一B.認同了中國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C.提出了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新主見D.推動中國復原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依據(jù)材料中“為周恩來供應了講壇”“反殖民主義”推斷,這一會議是1955年的萬隆亞非會議。A項是中國成為安理睬常任理事國,故A項錯誤;1955年的萬隆亞非會議認同了中國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故B項正確;C項是20世紀70年頭不結盟運動的主見,故C項錯誤;D項是1971年第26屆聯(lián)大會議,故D項錯誤。6.1950年1月,英國宣布承認新中國;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辦;1972年3月,中英關系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系。在這一進程中,起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演化B.冷戰(zhàn)背景下中英兩國的現(xiàn)實須要C.歐共體對華政策的變更D.中英兩國意識形態(tài)對抗的漸漸消逝答案B解析1950年中美關系并沒有好轉,此時美國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認的看法,故A項錯誤;從起先承認新中國,到互派代辦,再到大使級外交關系的演化都是從兩國的利益和現(xiàn)實的須要動身,故B項正確;歐洲在這一時期主要是追隨美國,孤立中國,故C項錯誤;中英兩國的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依舊存在,故D項錯誤。7.“會議期間周恩來與之打交道的幾乎包括了當時世界上各類國家的代表人物。他堅決反對美國的干涉政策,也不贊成蘇聯(lián)的僵硬看法,并勸服越南放棄不切實際的要求。力爭在周邊保持和平環(huán)境,絕不再被同一陣營國家拖入與美國的斗爭?!毙轮袊谠摃h上()A.提倡不結盟的外交政策B.以“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亞非友好C.實行全方位的多邊外交D.應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際爭端答案D解析新中國起先提倡不結盟政策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這一時期周恩來已經(jīng)去世,故A項錯誤;依據(jù)所學得知,新中國正式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是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萬隆會議并沒有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參與,故B項錯誤;新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外交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故C項錯誤。8.(2024·南京六校聯(lián)合體高二其次學期期末·11)下表是中國人民高校經(jīng)濟系1950年本科第一學期的教學支配,對其解讀正確的是()科目馬克思列寧主義新民主主義論中國革命史經(jīng)濟地理俄語高等數(shù)學基礎體育周課時61121222學期總課時1322222442644444A.政治課在總課時中占比最大B.課程設置受到國家對外政策的影響C.貫徹了全面發(fā)展的教化方針D.課程支配體現(xiàn)面對工農(nóng)的時代要求答案B解析依據(jù)材料圖表不難看出,在總課時中占據(jù)確定比例的是俄語而非政治課,故A項錯誤;依據(jù)所學我們不難得知,俄語之所以在總課時中占據(jù)確定比重,是與新中國成立初期“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密不行分的,故B項正確;材料中根本沒有體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思想,故C項錯誤;材料中絲毫沒有體現(xiàn)面對工農(nóng)的要求,故D項錯誤。9.(2024·揚州模擬)歷史學家牛軍認為,新的對外政策的動身點是維護中國的國家平安,其特點是通過在周邊地區(qū)建立集體和平秩序和擴大和平地區(qū),爭取在中國與美國等國家之間形成平安緩沖地帶。下列內(nèi)容符合“新的對外政策”意圖的是()A.《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B.提出并實施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1971年中國復原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D.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答案B解析新中國主動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1953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后一樣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基本原則,與材料中“新的對外政策……特點是通過在周邊地區(qū)建立集體和平秩序和擴大和平地區(qū)”相符,故B項正確。10.1963年,毛澤東提動身展“兩個中間地帶”,即“一部分是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廣闊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一部分是指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和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所產(chǎn)生的影響是()A.亞非會議的順當召開B.中國復原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C.推動了新型區(qū)域合作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初步提出答案B解析毛澤東“兩個中間地帶”外交戰(zhàn)略的提出,有利于團結廣闊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為日后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供應了特別有利的契機,故B項正確。11.(2024·蘇州調研)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tǒng)訪問中國。期間,美國本著五項原則(重申一個中國的政策;聲明美國不支持臺灣島內(nèi)的獨立運動;美國不激勵日本插手臺灣問題;支持以和平方式解決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問題;支持接著推動正?;?和中國會談,最終簽署《中美聯(lián)合公報》。這表明當時()A.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B.中美關系實現(xiàn)了正?;疌.美國堅決反對臺灣島內(nèi)的獨立運動D.美國相識到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美國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沒有清晰表明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故A項錯誤;中美關系實現(xiàn)正常化是在1979年,故B項錯誤;美國不支持臺灣島內(nèi)的獨立運動,不是堅決反對,故C項錯誤;“美國不激勵日本插手臺灣問題;支持以和平方式解決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問題;支持接著推動正?;北砻髅绹嘧R到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性,故D項正確。12.1976年2月6日,新華社播發(fā)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訪華。8日,美國政府在新罕布什爾實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強調,尼克松的訪華不會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一般公民能做這樣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國政府發(fā)出這一邀請的最主要目的是()A.推動中美關系正?;陌l(fā)展進程B.促成中日關系正?;皟蓢ń籆.摸索美國時任政府奉行的對華政策D.打破美國遏制中國形成的外交僵局答案A解析1976年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先生和夫人訪問中國,此時尼克松已經(jīng)卸任美國總統(tǒng),中國邀請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以私人身份訪華,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動中美關系正?;陌l(fā)展進程,故A項正確;中日關系正?;窃?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之后,故B項錯誤;此時尼克松已經(jīng)不是美國總統(tǒng),因此邀其訪華并不是為摸索美國時任政府奉行的對華政策,故C項錯誤;隨著中美關系起先走向正?;约爸腥战ń?1972年),美國遏制中國形成的外交僵局已經(jīng)被打破,故D項錯誤。13.1979年初,鄧小平在美訪問期間,會見了大多數(shù)美國內(nèi)閣部長、議員、州長、市長,以及企業(yè)、文化、教化、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對媒體人士也來者不拒,對記者的提問均予以答復。鄧小平的這些做法旨在()A.傳遞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B.表達對美國新聞自由的贊許C.宣揚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D.確定美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成就答案C解析題干材料沒有體現(xiàn)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故A項錯誤;材料中未提及鄧小平對美國新聞自由的看法,故B項錯誤;結合材料時間可知中國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并結合材料鄧小平訪美期間的表現(xiàn)得出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美國現(xiàn)代化建設及鄧小平的看法,故D項錯誤。14.鄧小平指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