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詩詞賞析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復(fù)習(xí)練習(xí)_第1頁
中考語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詩詞賞析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復(fù)習(xí)練習(xí)_第2頁
中考語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詩詞賞析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復(fù)習(xí)練習(xí)_第3頁
中考語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詩詞賞析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復(fù)習(xí)練習(xí)_第4頁
中考語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詩詞賞析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復(fù)習(xí)練習(x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一文言文閱讀

2018備考集訓(xùn)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第1篇《論語》十二章

閱讀卜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xué)而》)

子自:“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乙】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

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xí)禮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

至于賢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己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xué)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考者,折

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選自《史記》)

【注釋】①低同:徘徊,流連C②六藝: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譏

L用“/”劃分下而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

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已焉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不亦不乎說:

(2)思而不學(xué)則希殆:

(3)擇其善者而叢之從:

(4)不能下云去:

3.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諸生以時習(xí)禮其家。

4.請結(jié)合【甲】語段中的三則語錄,說說學(xué)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第2篇雖有嘉肴《禮記》

[2017孝感]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口: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房冢骸皩W(xué)學(xué)半J

其此之謂乎?

【乙】孔子學(xué)琴于師襄子,十日不進①。師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己習(xí)其曲矣,未得

其技也?!庇虚g③,曰:“已習(xí)其技,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庇虚g,曰:“已習(xí)其志,可

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J有間,有所默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

其為人笑,黑而長,眼如遠視,如土大卜,非文士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離席再井,口:”此曲確《文

王操》⑤也?”

(選自《史記》,有刪改)

【注釋】①進:繼續(xù)學(xué)(新內(nèi)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間:過了一段時間。④為人: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周文王譜寫的琴曲名。

1.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基此之謂乎丘未得必志也

學(xué),不知其善也孔子學(xué)號于師駢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盡也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則不思則罔丘得其為人,黑畫長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丘已習(xí)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3.選出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

A.甲乙兩文都是關(guān)于學(xué)習(xí)的,甲文淡了“教學(xué)相長”的觀點,乙文講述了孔子拜師學(xué)琴的故事。

B.《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

C.乙文中孔子學(xué)琴經(jīng)歷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領(lǐng)會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過程。

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換學(xué)新內(nèi)容,是因為他認為《文王操》是最容易學(xué)的曲子。

4.孔子學(xué)琴的故事印證了“學(xué)然后卻不足”的道理.,請結(jié)合乙文具體分析。

第3篇河中石獸紀(jì)的

[2017張家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河中石獸

①滄州南一尋1|缶河干,山門圮于河,一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一石獸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把,尋十余里無跡。

②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③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

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頓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

④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豈可據(jù)理臆斷歟?

【乙】杜處士好畫

蜀中有杜處士①,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3牛一軸,尤所受,錦囊玉軸,常以身隨。一日喔

書畫,有牧童見之,拊⑶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擠④入兩股間,今乃掉份尾而斗,讒

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dāng)問奴,織當(dāng)問婢?!辈豢筛囊?。

【注釋】①杜處士:姓杜的讀書人。②戴高:唐代畫家,韓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il):收縮,此

指“夾”。⑤掉:擺動。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回十余歲,僧募金重修閱:

(2)一日軍書畫曝: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2)局中有杜處十,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

3.結(jié)合語境,用自己的話說說下列句中“笑”的具體原因。

(1)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篆曰

原因:

(2)有牧童見之,拊掌大蕓日

原因:

4.結(jié)合文本,談?wù)勀阕x了甲乙兩文后分別得到的啟示。

甲文:

乙文:

第4篇口技林嗣環(huán)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fēng)聲,百千齊作:又央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令聲,潑水聲,

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乙】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于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于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凄禽

寒鶻巴相和悲鳴。后游郢楚咒于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⑶聞之,咨嗟惋嘆。既闋久曰:''吾抱此半

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笨铎棰煽壑?。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yè)。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鄙?/p>

人默然而反。

(選自《喬山人善琴》?

【注釋】①鶻(g€i):一種兇猛的鳥。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都城。③媼S

o):老婦人。④闋:止息,終了。⑤款扉:款,敲。扉,門。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滿空寂然坐:_____________

(2)力拉朋倒之聲中間:

(3)今客鼓此鼓:—

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2)精于指法,嘗得異人傳授。

3.請用自己的話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擬的三個場面。

第一個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個場而:—

第三個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都采用了的表現(xiàn)手法。請從【乙】文中找一個例子并說說這樣寫

的好處。

第5篇狼蒲松齡

閱讀卜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

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

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秀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蘇子夜坐,有鼠方嚙。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復(fù)作。使童子燭之,有橐②中空。哆哆控控汽聲

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卑l(fā)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p>

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造其手。

蘇子嘆口:“異哉!是鼠之黠也。閉于橐中,橐堅而不可穴也。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

以形求脫也。吾聞有生,莫智于人,擾龍伐蛟,登龜狩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于一鼠,墮此蟲之

計中,馀脫兔于處女,烏在其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依一鼠之嚙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

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蛋巴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蘇軾《黠鼠賦》j

【注釋】①拊(fti):拍。②橐(86):袋子。③哆(jido)哆螫(do)鰲:象聲詞,形容老鼠咬物的聲音,

④更(chGi):蝎子一類的毒蟲。

1.解釋卜.列句中加點的詞。

(1)其一名:坐于前犬:

(2)狼亦事矣黠:

(3)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去:

(4)橐堅而不可不也穴:

2.用“/”給下面的句了斷句。(斷兩處)

其一犬坐于前

3.翻譯下面的語句。

(1)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2)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

4.兩文都寫人與動物的“較量”,包有著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其原因分別是什么?

5.兩文均“敘事”而“達意”,但沐裁和表現(xiàn)側(cè)重點不同,試作簡要說明。

第6篇桃花源記陶淵明

7瀘州]閱讀下面文言文.問答后面的問題.

【甲】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央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

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

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III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

衣者,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

見泗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

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

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

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上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乙】愚溪詩選(節(jié)選)

柳宗元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蛉眨嚎梢匀疽?,名之

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無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斷斷“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黑潺之上濃b磔遇正疆區(qū)東北登方士龍得星焉區(qū)頭居之為盥&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

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

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皆,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乂峻急多詆石,大舟不

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宇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容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注擇】①新斷:爭論不休。

L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延至其家延;邀請

B.詣太守,說如此詣:到

弧咸以愚辱焉故:緣故

【).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利:利益

3.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土地平曠”“阡陌交通”的地方,他們與世隔絕,過著一種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隨漁人?起前往桃花源最終迷路--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乂暗示了桃花源式的

生活在當(dāng)時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

“邦無道則愚”,顏子“終日不違如愚”,作者認為他們都是聰明睿智之人假裝愚蠢,并不是真正意義

上的愚蠢。

D.兩文都寫到了小溪周邊的景物,前文以漁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后文以“愚”為線索,兩文均以描寫和

議論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2)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

第7篇陋室銘劉禹錫

[2017安徽改編]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

簾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欲居九夷豈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選自《論語?子罕》)

【注釋】①九夷:古代稱東方的九種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有仙則冬名:.

(2)即是陋室斯:一

(3)談笑有鴻便鴻儒:

(4)子欲居九夷欲:一

2.翻譯下列句子。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兩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別是“”和"_________"。(用原

文語句填空)

4.兩段文字都表現(xiàn)了美好的君子形象。從中你能看出“君子”應(yīng)具有怎樣的情操?

第8篇愛蓮說周敦頤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貨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八噎!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且乎眾矣。

【乙】自占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②之中,不為無

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③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

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fēng)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以時發(fā)者”也。

(選自黃庭堅《書幽芳亭記》?

【注釋】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叢:貧瘠的叢林。③不見: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時發(fā)者:藏善

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香遠御青益:

(2)里乎眾矣宜:

(3)自古人知裳蘭貴:

(4)平居與蕭艾不然殊:

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清風(fēng)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

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生于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

4.【甲】文的蓮花和【乙】文的蘭花二者有怎樣相同的品質(zhì)?

第9篇三峽酈道元

[2017福建]閱讀下面文言文,|可答后面的問題。

【甲】至于夏水爽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

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服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涌者歌曰:“巴東

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乙】登山里許,£流汩然卜出。便瞰其卜,亦有危壁,泉從里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業(yè)已上登,不及返顧,遂從三姑通又上半里,抵換骨巖,巖即悔亭峰②后崖也。巖前有庵。從巖后懸

梯兩層,更登一巖。巖不甚深,而環(huán)繞山巔如疊崎。士A就幺主板鰥為室也甌E隨巖宛塾%―

(選自《徐霞客游記》?

【注釋】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沿硼阻絕溯:.

(2)屬引凄異引:.

(3)不及返職顧:.

(4)巖即悔亭峰后崖也即:.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2)登山里許,飛流汩然下瀉。

4.甲文寫“水”,各寫了三峽“四時之水”的什么特點?乙文寫“山”,作者前往“換骨巖”途中俯

瞰到什么“佳致”?請簡要概括。

第10篇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吉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U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隨地稱國,語其所美,謂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

九萬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畫野區(qū)分,七十余國。時特暑熱,地多泉濕,

北乃山阜隱軫咒丘陵舄囪少;東則川野沃潤疇團隴膏腴南力草木榮茂。西方土地曉確⑤。斯大概也,可

略言焉。

(選自《大唐西域記》,有刪改)

【注釋】①五印度:指當(dāng)時印度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部分。②山阜(3)隱軫(zh6n):很多高

山。③丘陵舄(xi)鹵:丘陵地帶是鹽堿地。舄鹵,鹽堿地。④疇:已耕作的IH地。⑤曉(qid。)確:指

土地十分貧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適宜耕種。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之人馬之千里者(《馬陽)

國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乃山阜隱軫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方土地源確今齊地方千里(《鄒忌諷齊王納諫》)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東則川野沃潤疇隴膏腴南方草木榮茂

4.《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時陶弘景寫給謝中書的一封書信,境界清野;《大唐西域記》是一千多年前玄

奘西行的情況記述,為《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chǔ)。請分別用【甲】【乙】兩文中的四字短語概括選

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11篇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

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荏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己卯上元,余在脩耳久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

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②雜揉,屠酷③紛然,歸舍己三鼓第矣。舍中掩關(guān)熟寢,已再鼾⑤矣,

放杖而笑,孰為得失?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力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釣者未必

得大魚也。

(選自蘇軾《東坡志林》?

【注釋】①僻耳:今海南省脩縣,蘇軾于1097年被貶至此。文章寫于己卯(1099)年,是他謫居僧耳第

三年。②民夷:民,漢族。夷,當(dāng)?shù)赝林?,少?shù)民族。③屠砧:屠,居戶???,賣酒者。屠酷,這里

泛指各種店鋪商販。④三鼓:三更,即半夜。⑤再鼾:一覺醒來又睡去。⑥韓退之:韓愈,字退之。

韓愈曾寫詩述其釣魚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垂釣佳處,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名無與為樂者念:

(2)般與步于中庭相與:.

(3)歷小巷歷:____________

(4)熟為得失孰:_

2.用給下列句子斷句。(斷兩處)

不知釣者未必得大魚也

3.下面選項中與“屠酷紛然”一句中“然”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您而深秀者(《醉翁牢記》)

然也(《傷仲永》)

券相許(《愚公移山》)

繆起行(《記承天寺夜游》)

4.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庭卜如枳水空明,水中源、石交橫,蓋竹柏影也。

(2)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

5.兩文均寫月夜出游,但在描寫月下所見時,甲文側(cè)羽描寫,乙文側(cè)重描寫

第12篇湖心亭看雪張岱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擘一小舟,擁

莪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場.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

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了?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

者!”

【乙】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咒余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齊生、高眉生、

王腕生、馬小卿、潘小妃②侍。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蒼頭①送酒至余

勉強舉大觥敵寒,酒氣冉冉,積雪款'之,竟不得醉。馬小卿唱曲,李齊生吹洞簫和之,聲為寒威所懾,

咽澀不得出。三鼓強較。4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

頭車,拖冰凌而歸。

(張岱《龍山雪》)

【注釋】①霽:雨后或雪后轉(zhuǎn)晴。②李芥(jie)等五人都是當(dāng)時的伶人(戲曲演員)。生,指男演員。馬

小卿、潘小妃為女伶。③呆白:蒼白。④蒼頭;這里指年紀(jì)大的伙計。⑤歆(h?):同“喝二

1.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坐久清冽蒼頭送酒至余勉強舉大觥敵寒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擁香衣爐火擁:

是金陵人,客此客:

大雪深三尺呼許:

(4)明月薄之薄:

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見余,大喜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聲為寒威所悟,咽澀不得出。

4.這兩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均出自張岱之手。請簡要談?wù)勛髡咴诿枥L雪景時流露出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13篇與朱元思書吳均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晉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白,自視無得。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宜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

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身飛戾天者,堡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乙】仆去月謝病①,還覓薜蘿久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氣孤峰限日Q幽岫“含云,

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⑥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

竹實巴山谷所資,于斯己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選自吳均《與顧章書》)

【注釋】①謝?。阂虿《哉埻寺殻谶€覓薜蘿:正準(zhǔn)備陷居。③森壁爭霞:陰森陡峭的崖壁與天上

的云霞爭高口④孤峰限日:孤獨聳立的高峰遮斷了陽光。⑤幽岫:幽深的山穴。⑥英英:同“嚶嚶”.

象聲詞,形容蟲鳥動物的鳴叫,也形容聲音和諧動聽。⑦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幸好菊花、竹實很多,

富,富裕。偏,特別。饒,豐富。竹實,又名竹米,狀如小麥。菊花、竹實,都是陽士所食之物。

L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猛浪若奔奔:

(2)窺谷忘層反:—

(3)既素事幽居重:

(4)遂耳宇其上葺:

2.下列句子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2)山谷所資,于斯已辦。

4.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背?

第14篇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2017黃岡改編]閱讀下而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齊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JT: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環(huán)得失,以此自終。

贊日: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僖乎?銜觴賦詩,以樂其

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乙】謝御史者,吾楚湘鄉(xiāng)謝笏泉先生也。當(dāng)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①,權(quán)焰張。有寵奴常乘和車

以出,人避之,莫敢詰。先生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口:“敢笞我!我乘我主

車,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燒其車。曰:“此車豈復(fù)堪宰相坐耶!”九衢冗中,人聚觀,

歡呼日:“此真好御史矣!”和坤恨之,假他事削其籍齡以歸。先生文章名一時,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

至人士爭奉第屐?迎。飲酒賦詩,名益高,天下之人,皆傳稱“燒車御史”。和珅誅,復(fù)官部郎以卒。

(選自清代吳敏樹《書謝御史》)

【注釋】①用事:掌權(quán)。②九衢:四通八達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職。④綠屐:筑,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L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其姓字詳:知道

倬乎德:輩(同類)

C.人避之,莫敢垮詰:質(zhì)問(責(zé)問)

各一時名:名氣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為號焉先生為御史

去如此假他事削*籍以歸

±命卒曳下奴,笞之

D.多樂其志復(fù)官部郎以卒

3.用“/”給下面的語句劃分節(jié)奏。(劃兩處)

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爭奉綠屐迎

4.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

(1)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

(2)怒,命卒曳下奴,笞之。

5.閱讀上而兩選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語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話概括)

(1)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法語呼應(yīng)了第一段中“”和“忘懷得

失”兩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隱士性格。

(2)乙文中人們稱贊謝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謝御史的行為,從中可以看出謝御

史具有的高尚品格。

(3)兩文都寫了主人公的興趣愛好,這樣寫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第15篇馬說韓愈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

馴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栗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

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

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臣有二馬,故?!捌嬷???卩@數(shù)升,飲泉一-斛力然非精潔宇餓死不受,介胄?而馳,其初

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

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選自岳飛《論馬》?

【注釋】①故常:過去常常。②斛:量器名,古代一斛為十斗。③介胄:介,甲衣。胄,頭盔。這里

作動詞。④褫(chi):解除。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才美不外膽見:.

(2)策之不以其道道:

(3)故常穹之奇:.

(4)牛行百余里比:

2.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胄而馳,其初若不甚疾。

3.【乙】文段中,直接描寫作者的馬“才美”“外見”的句子是.

4.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都闡述了一個什么道理?

第16篇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篋戔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破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他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U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

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則編袍敝衣處其

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凡艱若此。

【乙】家中米營者多稱爾舉止大力余為少慰。凡人多里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

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xí)勞習(xí)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

習(xí)氣,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fēng),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

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愛貪奢華,不可慣習(xí)懶惰。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莫必

曾高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fēng)。

(選自《曾國藩家書》)

【注釋】乙文是曾國藩寫給兒子的家信。

L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

家中來營者多稱爾舉止大方余為少慰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同舍生皆里綺繡被:

(2)峻白玉之環(huán)腰:

(3)凡人多孥子孫為大官望:

(4)余服官二十年服: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衾擁覆可多處樂

石帽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則縊袍敝衣處其間太豐則吾不敢也

為大官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2)爾年尚幼,切不可愛貪奢華,不可慣習(xí)懶惰。

5.【甲】【乙】兩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經(jīng)歷勸誡后輩的。他們共同認為年輕人要想有所作為就應(yīng)該做

到。

第17篇小石潭記柳宗元

[2017河南]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掰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抵,為嶼,為崎,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

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里,斗折蛇行,明滅明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zhí)誼用事、尤奇待②宗元,與監(jiān)察呂溫密引禁爾中,與之圖事。叔文

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既罹竄

逐?,涉履蠻瘴)崎嶇埋厄。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義。為騷義十?dāng)?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

(選自《舊唐書?卷一百六十》)

【注釋】①用事:執(zhí)掌政權(quán)。②奇恃:器重禮遇。③禁:宮禁,帝王的住處。④罹竄逐:遭遇放逐。

⑤涉履蠻瘴:經(jīng)歷蠻地痛痛之苦。⑥埋(yin)厄:指道路艱險。⑦蘊:積聚。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隔篁竹,用水聲不求般達于諸侯

審審則無敵國外患者

游無所依似與游者相樂

呼合邛滁皆山也

2.把語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語段甲是怎樣從側(cè)面寫出小石潭水“清”的特點的?請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具體分析。

4.結(jié)合語段甲乙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語段中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第18篇岳陽樓記范仲淹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

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

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②其上

矣.不得而非其卜者,非③也:為民卜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用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

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釋】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②非:動詞,認為……非,即非難,埋怨。③非:名詞,不對,錯誤。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予嘗棗古仁人之心求:

(2)若進亦憂是:____________

(3)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上:____________

(4)然而不下者王: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為山巒為晴雪所洗

以物喜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之高則憂其民宋何罪之有

D.終則何時而樂耶若聽茶聲林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4.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被無數(shù)仁人志士奉為座右

銘。聯(lián)系社會生活,談?wù)勥@種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

第19篇醉翁亭記歐陽修

[2017廣安改編]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

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率者誰?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修之來此,樂其地僻向團簡,乂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向望

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fēng)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

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15以名其亭焉。

(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

1.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林密龍美尤:

(2)有亭果然臨于泉上者翼然:.

(3)既得即泉于山谷之間斯:____________

(4)掇幽芳而項喬木蔭:.

3.下列各組句子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塞西南諸峰樂丹地僻而事簡

石蔚然而深秀者修本來此

存誰?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芍

千此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5.【乙】段中___________和(用原文語句回答)交代了作者為亭子取名“豐樂亭”的

原因?!炯住慷嗡谖恼潞汀疽摇慷味急憩F(xiàn)出作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語回答)的高

尚情懷。

第20篇滿井游記袁宏道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廿二日天梢和,偕數(shù)友山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有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嶙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陽也。山巒為晴

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畸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

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魁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狹背,

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筋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

知也。

【乙】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

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

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一月十四日也。

(選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記》j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他數(shù)友出東直偕:

(2)風(fēng)力雖尚知勁:

(3)從武林門而西西:

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則已心飛湖上也

則汗出諛背(《滿井游記》)

B.期漢室之?。ā冻鰩煴怼罚?/p>

則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

(2)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

4.【甲】【乙】兩文,在描寫景物時都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請舉出?例加以分析。

第21篇陳涉世家司馬遷

[2017呼和浩特]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

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yīng)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睫

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

聞一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課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一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也

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眳菑V以為然。

【乙】濟陰之賈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棲于浮苴之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

號曰:“我濟上之巨室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

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口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

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軈瘟孩啥拢郾∮谑指?,而漁者在焉。人口:“盍救諸叫”

漁者曰:“是許金不酬者也。”立而觀之,遂沒。

【注釋】①賈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巨室:世家大族。④?。悍褐?。⑤呂梁:地名。⑥盍

救諸:為什么不去救他呢?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渡河而亡其舟亡:

(2)今F亦死亡:.

(3)于爾百金予:

(4)是許金不酬者也是:

2.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向許百金,w今予十金

w下

可不知

加應(yīng)日

D.未至,道渴顧死

3.請參照示例,分別用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不要改變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寫一個詞或一句話。

[示例: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救死扶傷(或救護)]

(1)曦耕之壟上________________

(2)舟停于石又覆

4.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2)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

5.讀了選段【乙】,你有何感想?請簡要寫下來。

第22篇唐雎不辱使命《戰(zhàn)國策》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秦王謂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臻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放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

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木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

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

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衩降于天,與

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編素,今日是也?!蓖Χ?。

【乙】魏相翟強死。為甘茂謂楚王曰:“魏之幾相者,公子勁也。勁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

魏之交完,則楚輕矣。故王不如與齊約,相甘茂于鹿。齊王好高人以名。今為其行人請魏之相,齊必

再。魏氏不聽,交惡于齊。齊、魏之交惡,必爭事禁。魏氏聽,甘茂與楮里疾,物首之跳(ch6u,通“仇”1

也;而魏、秦之交必惡,又交重楚也

(選自《戰(zhàn)國策》?

L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

(1)故不錯意也錯:

(2)請廠于君廣:.

(3)魏、秦之交必晉善:—

(4)齊王好由A以名高人:.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A.以君為長者齊王好高人多名

財守之學(xué)畫時習(xí)之

繆怒您徒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