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_第1頁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_第2頁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_第3頁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_第4頁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9講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

目錄

01模擬基礎練

02真題實戰(zhàn)練

03熱點應用練

(2024?山東青島?二模)霍林河發(fā)源于大興安嶺,中下游為平原地區(qū),多濕地分布。1998年霍林河流

域發(fā)生特大洪水,引發(fā)霍林河流域下游濕地景觀的變化。下表為1998年洪水前后霍林河流域下游主要濕地

景觀轉移概率(對o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洪水后洪水前草地鹽堿地沙地河流湖泊沼澤濕地

草地95.580.520.020.462.85

鹽堿地2.7680.750.017.508.84

沙地0.411.53389.744.613.43

河流湖泊0.271.300.0085.5412.60

沼澤濕地0.973.060.1425.1870.26

注:表中僅為部分數(shù)據(jù)。

1.大洪水引發(fā)霍林河流域下游景觀的動態(tài)變化,其中發(fā)生轉移概率最大的景觀是()

A.草地B.河流湖泊C.鹽堿地D.沼澤濕地

2.大洪水的發(fā)生,使霍林河下游地區(qū)鹽堿地面積()

A.一直擴大B.先擴大后減小C.一直減小D.先減小后擴大

(2024高三?浙江?階段練習)2023年9月10日,地中海颶風(一種副熱帶氣旋)“丹尼爾”登陸利比亞

北部,帶來強降水并引發(fā)洪水和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颶風登陸前,地中海南部海

面水溫高達27℃,極大加強了颶風強度。下圖為該颶風登陸時的衛(wèi)星影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I2°E24°E

ii

3.利比亞在此次颶風中受災嚴重的原因有()

①疊加雨季降水②該國河網密布③防災經驗不足④城鎮(zhèn)多在北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地中海南部水溫高加強了此次颶風的強度,主要原因是()

A.增加潛熱輸送B.減弱對流運動

C.吸引西風深入D.加強海水運動

(23-24高三上?廣東東莞?期中)地處贛江流域吉泰盆地的樓灘陂水利工程始筑于南唐,是江西省目前

唯一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該水利工程是由樓灘陂主壩與副壩連接沙洲組成的攔水壩,位于牛吼江大角度

拐彎處,主副壩的高度均略低于牛吼江岸。千余年來,樓灘陂始終發(fā)揮著重要的水利效益,通過改變流域

水資源布局,極大地改善了流域人居環(huán)境,推動著農耕文明的發(fā)展。下圖示意樓灘陂工程。據(jù)此完成下面

小題。

5.至明清時期,該地區(qū)村民用水爭端時有發(fā)生。村民用水爭端較多的時期最可能是每年的()

A.1?2月B.5?6月C.7?8月D.11?12月

6.主副壩壩高略低于江岸的主要目的是()

A.減輕洪澇災害B.抵御旱災影響C.分流節(jié)約用水D.節(jié)省建設成本

(2024?安徽安慶?三模)由于臺風周圍氣壓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均勻,其強風區(qū)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

在西北太平洋,一臺風自東向西(或西北)移動時,通常在臺風的右半圓內風較強,而在左半圓內風力較

弱。所以臺風的右半圓稱“危險半圓”(I、IV),左半圓稱“可航半圓”(II、lll)o圖為臺風區(qū)內“危險象

限”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航行在臺風外圍風圈的海輪上,海員在甲板上背風而立,臺風眼最可能位于其()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

8.I區(qū)域因風速大、海浪高、航行風險最大,稱為臺風危險象限。原因是I區(qū)域()

①海洋寬闊面廣,摩擦力很小,風浪會加大

②風向與臺風移向一致,兩者疊加風速增大

③與副熱帶高壓相鄰,氣壓梯度大,風力大

④因風向右轉,船只易被吹進中心,難駛離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為制作臺風可能登陸地區(qū)的災害風險強度評估圖,可借助()

A.RS和GPSBB.RS和GISCC.RS和電子地圖D.GIS和數(shù)字地球

(2024?浙江溫州?二模)海冰年齡指海冰從結冰到融化的時長。下圖為1985-2020年北冰洋海冰年齡

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

H/-

)

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年)

10.圖示期間北冰洋()

A.夏季海冰面積增加B.海平面大幅度上升

C.船只通行能力增加D.海冰面積持續(xù)縮小

11.獲取圖示數(shù)據(jù)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統(tǒng)B.遙感技術C.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D.數(shù)字地球

(2024?江西?二模)冰破土是由冰蝕作用產生的碎屑物質的堆積土或者是在冰川產生以前就已存在的

巖屑、碎石等松散堆積物,后被冰川搬運并在冰川融化時沉積下來而形成的碎石類土。冰破土在自然環(huán)境

的變化過程中,極易發(fā)生崩塌、滑坡等災害。下圖示意帕隆藏布江某河段冰堿土滑坡一泥石流一堰塞壩形

成過程。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2.除降水條件外,還會促使圖示地區(qū)冰磺土發(fā)生滑坡的環(huán)境條件是()

A.氣溫高B.光照弱

C.風速大D.坡度小

13.圖中堰塞壩堆積物()

①磨圓度高②分選性差③平均粒徑大④層序性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堰塞壩堆積物入河后,帕隆藏布江河道形態(tài)的變化是()

D

(2024?甘肅蘭州?一模)2023年12月18日,甘肅省積石山縣發(fā)生6.2級地震,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

原因是拉脊山北緣斷裂帶的斷層活動。拉脊山北緣斷裂帶位于積石山縣西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圖為

拉脊山北緣斷裂帶位置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N

A

-I

-一

.一

◎震中

即5

-n

15.此次地震拉脊山北緣斷裂帶兩側巖體受力及運動狀況是()

A.垂直拉伸,滑移,斷裂B.水平拉伸,斷裂,滑移

C.垂直擠壓,滑移,斷裂D.水平擠壓,斷裂,滑移

16.距震中約4~6km的區(qū)域受災程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震中距小B.人口密集C.資源豐富D.土質疏松

17.(23-24高三上?江蘇南通?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木蘭溪流經福建省莆田市,其上游丘陵山區(qū)最高海拔1267米,下游平原海拔僅6到7米,受

潮汐影響巨大,淤泥層松軟深厚,極易造成洪澇和潮災。

材料二興化平原是莆田最主要的農耕區(qū)。宋代的木蘭陂水利工程,使莆田從澤鹵之地逐漸成為沃野良

田,卻仍未徹底擺脫洪水襲擾。當代莆田人經多方論證、科學模擬,采取裁彎取直、修筑防洪堤等工程措

施治理了木蘭溪的水患。

材料三左圖為木蘭溪流域簡圖,右圖為木蘭陂水利工程示意圖。

圖1

(1)分析木蘭溪下游洪災頻發(fā)的自然原因。

(2)說明木蘭陂對當?shù)胤N植業(yè)發(fā)展的有利影響。

(3)簡析當代治理木蘭溪水患的工程措施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18.(23-24高三上?江西贛州?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發(fā)現(xiàn),全球范圍超強臺風在最近幾十年呈現(xiàn)顯著的季節(jié)變化,全球氣候變暖對該現(xiàn)象起到主導作

用。超強臺風的季節(jié)變化導致的復合災害風險大大提升,極端天氣事件發(fā)生頻率增加。下圖為北半球(圖a)

和南半球(圖b)超強臺風數(shù)量季節(jié)分布和近幾十年變化趨勢。

超強臺風變化趨勢

(1)簡述近幾十年超強臺風形成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

(2)從海一氣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超強臺風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

(3)推測超強臺風可能帶來的復合災害事件,并說明降低其發(fā)生頻率的人類活動方式。

19.(2024?安徽合肥?模擬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氣溫較正常年

份偏低并持續(xù)時間長達1?2個星期以上的天氣現(xiàn)象。黃土高原地區(qū)(西起烏鞘嶺,東至太行山,南靠秦嶺,

北連內蒙古高原)是受倒春寒危害較大的區(qū)域,但近些年對倒春寒現(xiàn)象有所忽視。如圖示意黃土高原

(1)簡述黃土高原4月份倒春寒強度主要分布特征。

(2)分析黃土高原易發(fā)生倒春寒的主要原因。

(3)分析近些年來該區(qū)域對倒春寒現(xiàn)象有所忽視的原因。

㈤2

(2023?福建卷)泥石流爆發(fā)后,部分物質沖出溝口,溝內殘留物質會影響下一次泥石流的沖出量。

左圖示意某條溝及溝口景觀。該溝于2013年、2019年和2020年爆發(fā)了泥石流,溝口沖出量分別為11.50

萬m3、11.91萬ri?和11.04萬m3。引發(fā)這三次泥石流的降雨量依次下降。右圖示意泥石流沖出溝口后的堆

積體。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不同年份

堆積體界線

1.2013年與2019年溝內物質量相近,但2013年泥石流沖出量較少,主要原因是2013年泥石流爆發(fā)前()

A.溝道彎曲度較小B.降雨沖刷較強

C.溝內的空間較大D.土壤水分較少

2.右圖中PQ線示意的堆積體剖面結構最可能是()

(2023?湖南卷)融雪洪水災害由大量的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簡稱“混合型”)洪

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簡稱“升溫型”)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

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頻次。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5月6―8月9—11月12-2月總計

緯度

升溫型混合型升溫型混合型升溫型混合型升溫型混合型升溫型混合型

0。?30小0000000101

30°~40°N5242521013123358

40。?50°N1321511012152749170217

50。?60°N34223500374034

60。?70°N161061001178

3.下列地區(qū)中,融雪洪水災害多發(fā)的是()

A.尼羅河流域B.中南半島C.北冰洋沿岸D.亞洲中部

4.春季與秋季融雪洪水災害頻次差異大,主要是因為()

①春季地表積雪較多②氣溫變化趨勢不同③秋季氣溫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一般認為,混合型洪水比升溫型洪水破壞力更強,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B.雨水的流動性比積雪融水強

積雪面雨水會加速積雪消融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2022?湖南卷)某地(下左圖)位于太行山南段東麓,該地山勢險峻,多暴雨,易發(fā)山洪。為適應

當?shù)氐乩憝h(huán)境,該地形成了西北—東南向的“山—林—田—木f一水,,空間格局(下右圖),體現(xiàn)了當?shù)鼐?/p>

民的生存智慧。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東南

山體j:1:

6.該地易發(fā)山洪,主要是因為()

A.水流匯集快B.年降水量豐富C.河道較彎曲D.地質條件復雜

7.從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測該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A.a處B.b處C.c處D.d處

8.該地形成的“山一林一田一村一水”空間格局有利于當?shù)兀ǎ?/p>

①降低暴雨的頻率②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鹽堿化④減輕山洪帶來的危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浙江1月卷)2020年7月,湖南常德發(fā)生滑坡,因災前成功預警.未造成人員傷亡。下圖為基

于地理信息技術的滑坡預警監(jiān)測系統(tǒng)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監(jiān)測與傳輸

支撐平臺

分析共

享平臺

9.按自然災害的成因與發(fā)生過程劃分,滑坡屬于()

A.氣象災害B.生物災害C.海洋災害D.地質災害

10.對該預警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運用GPS采集雨量信息②利用BDS(北斗系統(tǒng))采集滑坡體位移數(shù)據(jù)

③運用RS模擬滑坡動態(tài)過程④利用GIS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與共享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1.(2023?重慶卷)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歐巴爾干半島的某喀斯特地區(qū)年降水量超過1700毫米,地下河發(fā)育。包括甲、乙兩個溶蝕谷地,

暴雨期間,甲谷地排水不暢,易發(fā)洪災。擬建人工河緩解洪災。下圖是該喀斯特地區(qū)示意圖。

(1)指出甲谷地易發(fā)洪澇災害的季節(jié),并闡述理由。

(2)列舉導致甲谷地排水不暢的地形特征。

(3)從人工河設計的位置和線路,說明其能有效緩解城鎮(zhèn)洪災的原因。

(4)分析落水洞發(fā)育對乙谷地地表巖溶作用的影響。

12.(2023?湖北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qū)森林茂密,但多為結構相似的低齡次生林。該地區(qū)林冠層主要由松樹組成,光

線可穿透到地面,促進了林下植物生長,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風險很高。研究人員在該地區(qū)開展了一

項火災應對試驗項目,圖左示意試驗區(qū)位置,圖右示意項目技術方案。

(1)說明該地野火高發(fā)的原因。

(2)據(jù)圖描述該項目技術方案,并分析這些策略對林下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3)列舉該方案的推廣條件。

13.(2022?浙江6月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黃淮地區(qū)經常會出現(xiàn)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速的干熱風

災害天氣。這種天氣一般是在當?shù)厥軚|移的高壓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風時發(fā)生。干熱風天氣出現(xiàn)時間較短。

圖1為皖、蘇兩省年平均干熱風日數(shù)分布圖。圖2為圖1中宿州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

材料二冬小麥喜溫、喜涼、耐旱,生長期怕濕澇。4-6月是黃淮地區(qū)冬小麥的拔節(jié)至成熟時期,需水

量較大,期間常遇干熱風災害天氣,農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進行防治,但帶來許多問題。

(1)皖、蘇兩省干熱風災害的空間分布特點是、

(2)從天氣角度,分析黃淮地區(qū)5至6月干熱風災害形成的原因。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熱風災害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23-24高三上?遼寧?階段練習)2020年5月,巴基斯坦多地爆發(fā)嚴重蝗災。此次蝗災的蝗蟲是沙漠

蝗,從東非入侵,飛行能力強、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隨風遷徙,每天可隨氣流飛達150公里。

完成下面小題。

1.巴基斯坦受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是()

A.沙漠腹地B.河谷綠洲

C.高山地區(qū)D.沿海平原

2.此次蝗蟲遷徙借助的盛行風是()

A.東北風B.東南風C.西北風D.西南風

3.沙漠蝗群遷徙進入我國的可能性較低,主要是由于()

A.距離較遠B.大河阻隔C.地形阻擋D.人口稠密

(2024?河北邢臺?一模)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貴州發(fā)生森林火情221起,當?shù)匚渚?、消防、?/p>

業(yè)救援隊伍等9000多人連續(xù)撲救,1.5萬名基層黨員干部、民兵、群眾及志愿者協(xié)助救火,火災造成兩名

救援人員犧牲。下圖為貴州省火點衛(wèi)星遙感監(jiān)測圖,完成下面小題。

A

4.貴州短時間內密集發(fā)生山火的原因是()

①氣候異常,溫度偏高,降水偏少②植物茂密,地表枯枝落葉多

③春節(jié)祭祀用火,燃放煙花爆竹④下沉氣流強,炎熱干燥

⑤多大風天氣,森林火險等級高⑥救災不及時,撲救力度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