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星球】一課一練3.2 海陸變遷 同步練習_第1頁
【商務星球】一課一練3.2 海陸變遷 同步練習_第2頁
【商務星球】一課一練3.2 海陸變遷 同步練習_第3頁
【商務星球】一課一練3.2 海陸變遷 同步練習_第4頁
【商務星球】一課一練3.2 海陸變遷 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海洋與陸地第二節(jié)海陸變遷基礎過關全練知識點1海陸變遷1.(2022遼寧錦州凌海期中)“滄海桑田”的成語故事說明的地理知識是()A.地表形態(tài)處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 B.地球上只有茫茫的大海和農(nóng)田C.地球上的地表形態(tài)是固定不變的 D.大海就是農(nóng)田在貴州省獨山縣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fā)現(xiàn)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距今已有3.85億年。據(jù)此完成2—3題。2.(2023湖南岳陽臨湘期中)貴州山區(qū)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這說明()A.這些古生物曾生活在陸地 B.當?shù)赜珊Q笞兂申懙谻.海平面曾上升并淹沒陸地 D.是人們從海邊帶來的3.(2023湖南岳陽臨湘期中)貴州山區(qū)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A.流水侵蝕 B.風力侵蝕 C.地殼運動 D.人類活動4.(2023山東濟寧任城期中)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邊立著三根特別的大理石柱,靜靜地訴說著“滄海桑田”的故事,也以其奇特的外觀吸引著人們的注意。三根石柱的變化說明()A.是人類活動的結果 B.地球面貌的變化主要是受氣候因素的影響C.是風力作用的結果 D.是海平面升降的結果知識點2大陸漂移5.(2022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提出大陸漂移說的科學家是()A.麥哲倫 B.哥白尼 C.魏格納 D.加加林舌羊齒的“種子”太大,不能隨風飄走,它容易破碎,不可能漂洋過海。舌羊齒植物化石廣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等大陸。讀世界部分古老地層及舌羊齒化石發(fā)現(xiàn)地分布示意圖,完成6—7題。6.(2023安徽宣城六中期中)圖中信息可作為()A.地球自轉的證據(jù) B.地球公轉的證據(jù) C.大陸漂移說的證據(jù) D.板塊構造學說的證據(jù)7.(2023安徽宣城六中期中)①②兩大陸之間形成了現(xiàn)在的()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8.(2021湖南長沙長郡中學期中)下圖為海陸分布狀況圖,根據(jù)大陸漂移說,按時間先后進行排序,正確的是()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9.(2022江西吉安八校聯(lián)盟期中)下列事實中,可以作為大陸漂移說證據(jù)的是()A.陸地多成三角形 B.世界陸地輪廓都比較破碎C.大西洋兩岸古老地層的相似性 D.我國東部海域發(fā)現(xiàn)古河流的遺跡知識點3板塊運動某學校利用盛滿水的盆、海綿紙、吸管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表層運動的實驗(如圖),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將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氣時,大量氣泡出現(xiàn)在海綿紙交界處。結合下圖,完成10—11題。10.(2022湖南岳陽中考)圖中冒出的氣泡模擬的地理現(xiàn)象,最有可能是()A.火山地震 B.海冰消融 C.水土流失 D.動物遷徙11.(2022湖南岳陽中考)目前,能合理解釋該模擬實驗現(xiàn)象的理論是()A.日心說 B.風成說 C.板塊構造學說 D.蓋天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世界上許多高大和綿長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讀“世界部分山脈圖”,完成12—13題。12.(2023陜西寶雞陳倉期中)高大山脈分布的地帶,板塊的邊界是()A.張裂邊界 B.碰撞邊界 C.錯動邊界 D.海陸邊界13.(2023陜西寶雞陳倉期中)A處在()A.歐亞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非洲板塊 D.印度洋板塊喜馬拉雅山脈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在幾千萬年前,喜馬拉雅地區(qū)曾經(jīng)是一片海洋,由于板塊運動,這里逐漸抬升,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qū)仍處在不斷變化之中。讀圖,完成下題。14.(2022山東德州中考)閱讀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推測出喜馬拉雅山脈()①是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 ②是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③還會繼續(xù)升高 ④附近地殼比較活躍⑤附近不會有地震發(fā)生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能力提升全練15.(2022河南南陽南召期中)成語“滄海桑田”原意是指海陸變遷,早在古代人們就察覺到海洋和陸地不斷運動變化的現(xiàn)象。下面的海陸變遷結構圖中,序號所代表的含義正確的是()A.①—地殼運動 B.②—開墾荒地 C.③—海平面的下降 D.④—填海造陸16.(2023廣東佛山高明實驗期中)當?shù)貧ぐ鍓K發(fā)生張裂時,地表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A.形成盆地或丘陵 B.形成高大的山脈 C.形成裂谷或海洋 D.形成大的高原2022年1月15日,湯加附近海域海底火山發(fā)生猛烈噴發(fā),是20世紀以來最大的火山噴發(fā)。讀“湯加位置示意圖”,完成17—18題。17.(2022云南中考)湯加位于()A.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 B.南極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C.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D.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18.(2022云南中考)該火山前身是一座海底火山,2009年噴發(fā)后曾形成新島嶼,這一過程反映了()A.海陸變遷 B.大陸漂移 C.海平面升降 D.全球氣候變暖19.(2023安徽合肥廬江期中)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的原因是()A.板塊的運動 B.全球氣候的變化 C.火山噴發(fā)或地震 D.陸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讀小明同學演示板塊運動的示意圖,完成20—21題。20.(2023福建泉州晉江期中)此時,該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形式是()A.張裂 B.斷層 C.擠壓 D.拉伸21.(2023福建泉州晉江期中)下列由該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所造成的是()A.紅海擴張 B.大西洋兩岸的古老生物相似C.荷蘭填海造陸 D.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華北平原曾是大海灣,山東丘陵為海中的一個大島。黃河等河流挾帶的大量泥沙逐步堆積,使陸地不斷擴大,海岸線不斷向外推移。經(jīng)過長期的變化,原來的海灣最終形成了華北平原。讀圖,完成22—23題。22.(2020山東東營中考)能正確反映華北平原形成過程的排序是()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23.(2020山東東營中考)下面是同學們對此變化過程的討論和思考,其中觀點正確的是()A.所有海灣最終都會變成陸地 B.地殼變動是此變化的主要原因C.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變化中 D.此變化與人類活動無關素養(yǎng)探究全練24.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臨沂市某班學生在學習“板塊的運動”時,用紙張和書本做實驗,閱讀實驗方法“圖1、圖2”及“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相關要求。實驗探究:課桌上有一本書和一張紙,用手擠壓書本(圖1),用手向兩側撕拉紙張(圖2)。 (1)實驗中紙張(書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塊運動。圖1實驗反映了板塊的運動。圖2實驗反映了板塊的運動,這種運動會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選擇填空)。①斷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脈 ④形成新的海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讀板塊分布示意圖可知,全球分為七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世界局部板塊示意圖中B板塊是板塊,幾乎全部位于大洋的板塊是板塊,圖中所示著名的火山、地震帶是

地帶。思維提升:讀圖,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觀點,解釋下列地理現(xiàn)象。(3)現(xiàn)象①:圖中②海域不斷擴大,據(jù)圖說出你判斷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現(xiàn)象②:2022年8月,中國地震臺網(wǎng)記錄3級及以上地震47次。我國是一個地震頻發(fā)的國家,試分析我國多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海洋與陸地第二節(jié)海陸變遷答案全解全析基礎過關全練1.A“滄海桑田”說的是海洋變成陸地或陸地變成海洋,即海陸的變遷,地表形態(tài)處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2.B貴州山區(qū)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jīng)是海洋,后來因地殼變動使海洋變成陸地。3.C貴州山區(qū)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地殼抬升,海洋變成陸地;流水侵蝕、風力侵蝕、人類活動都不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4.D海平面的升降使得石柱上留下了不同時期的烙印。5.C提出大陸漂移說的是德國的魏格納。麥哲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加加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6.C圖示區(qū)域古老地層及舌羊齒化石具有相似性,此地理現(xiàn)象可以作為證據(jù),能證明大陸漂移說。以前陸地是連在一起的,后來才慢慢地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不能證明地球的自轉、公轉和板塊構造學說。7.B①是南美洲,②是非洲,兩大陸之間形成了現(xiàn)在的大西洋。8.B很早以前,地球表面的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后來發(fā)生了分裂,慢慢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海陸分布狀況。海陸分布狀況按時間先后進行排序是②①③。9.C陸地形狀、輪廓破碎和我國東部海域發(fā)現(xiàn)古河流的遺跡不能作為大陸漂移說的證據(jù)。10.A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在氣流推動下海綿紙會運動;由于受力是不均勻的,海綿紙有的會相互碰撞,有的會相互分離,而不會有秩序地運動,該現(xiàn)象模擬的是火山活動和地震。與海冰消融、水土流失和動物遷徙現(xiàn)象無關。11.C能合理解釋該模擬實驗現(xiàn)象的理論是板塊構造學說。日心說是關于天體運動的學說,與地心說相對立;蓋天說是描述地球形狀的學說;風成說是解釋黃土高原成因的理論,都與這個模擬實驗無關。12.B兩板塊相互碰撞,是消亡邊界,兩板塊相互張裂,是生長邊界。高大山脈是板塊碰撞擠壓形成,因此圖中高大山脈分布的地帶,屬于板塊的碰撞邊界。13.D地球巖石圈主要由七大板塊組成。印度洋板塊主要包括印度洋大部分、澳大利亞大陸、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圖中A位于澳大利亞大陸,屬于印度洋板塊。14.A喜馬拉雅山脈位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是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由于板塊不斷運動,因此附近地殼比較活躍,喜馬拉雅山脈仍持續(xù)升高。能力提升全練15.C圖中所示的是海洋變成陸地的過程,①是自然原因,包括③海平面的下降和④地殼運動,人為原因主要是②填海造陸等。16.C當?shù)貧ぐ鍓K發(fā)生張裂時,地表會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擠壓時形成高大的山脈。17.A湯加位于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18.A該火山前身是一座海底火山,2009年噴發(fā)后曾形成新島嶼,屬于海洋變成陸地,這一過程反映了海陸變遷。19.A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巖石圈是由多個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七大板塊,海洋與陸地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由于板塊運動造成了大陸漂移。20.C圖中所示的是板塊與板塊的擠壓運動,是板塊的相向運動,該運動會形成山脈、島鏈或海溝等。21.D圖中所示的是板塊與板塊的擠壓運動,選項中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是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紅海擴張是板塊張裂運動形成的,荷蘭填海造陸是人類活動導致的海陸變遷,大西洋兩岸古老生物的相似性是大陸漂移說的證據(jù)。22.A塑造華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黃河、淮河和海河,其主力是黃河。圖中反映華北平原形成過程的順序是②④③①,沖積平原連接起山東丘陵,其面積越來越大。23.C“華北平原曾是大海灣,山東丘陵為海中的一個大島”,文字材料及圖示說明,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變化中,河流挾帶泥沙堆積是此變化的主要原因。素養(yǎng)探究全練24.(1)擠壓張裂D(2)歐亞太平洋地中?!柴R拉雅(3)位于板塊邊界,兩側板塊發(fā)生張裂。(4)我國位于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