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高考二輪復習高頻考點強化訓練卷11文言文閱讀之傳記類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徐鹿卿,字德夫,隆興豐城人。博通經(jīng)史,調南安軍學教授。先是周敦頤、程顥與其弟頤皆講學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義之學復明。辟福建安撫司干辦公事。會汀、邵寇作,鹿卿贊畫備御,動中機會。避寇者入城,多方振濟,全活甚眾。會都城火,鹿卿應詔上封事,言積陰之極,其征為火,指言惑嬖寵、溺燕私、用小人三事尤切。以母喪去。詔服闋赴樞密稟議。故相子以集英殿修撰食祠祿,又幫司農少卿米麥,鹿卿曰:“奈何為一人壞成法?!背植豢?。遷國子監(jiān)主簿。入對,陳六事,曰:“洗凡陋以起事功,昭勸懲以收主柄,清班著以儲實才,重藩輔以蔽都邑,用閩、越舟師以防海,合東南全力以守江?!鄙辖约渭{。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并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知建昌軍,未上,而崇教與鐵城之民修怨交兵,鹿卿馳書諭之,斂手聽命。既至,則寬賦斂,汰贓濫,恤寡弱,訓戍兵,擇兵官,治行大孚,田里歌誦。督府橫取秋苗斛面,建昌為米五千斛。鹿卿爭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泵窨质骨?,請輸之以共命。鹿卿曰:“民為守計則善矣。守獨不為民計乎?”卒爭以免。召赴行在,將行,盜發(fā)南豐,捕斬渠首二十人,余不問。鹿卿又言當時并相之敝。宰相以甘言誘鹿卿,退語人曰:“是牢籠也,吾不能為宰相私人?!睔q大饑,人相食,遂出本司積米三千余石減半賈以糶,及減抵當庫息,出緡錢萬有七千以予貧民,所活數(shù)百人。遷禮部侍郎。累疏告老,授寶章閣待制、知寧國府,而引年之疏五上,不允,提舉鴻禧觀,遂致仕,進華文閣待制。卒,遺表聞,贈四官。(節(jié)選自《宋史·徐鹿卿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并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B.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并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C.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并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D.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并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嬖寵,原意指寵愛、寵幸,此處特指受君王寵愛的人。B.國子監(jiān),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國子監(jiān)主簿是其主管官。C.藩輔,封建時代指藩國或比喻輔國重臣,文中指邊防重鎮(zhèn)。D.秋苗,古代官府按季節(jié)征收的一種田賦名稱,指征收秋熟谷物賦稅。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鹿卿重視教化,恢復理學。他任南安軍學教授期間,闡明周敦頤、程顥和程頤的教義,使儒家經(jīng)義之學在當?shù)氐靡灾匦屡d盛。B.徐鹿卿正直敢言,為官守節(jié)。他指陳京城起火是因為皇上被寵愛的人迷惑、沉溺于宴請私親和任用小人;拒絕宰相的勸誘,不愿成為宰相的家臣。C.徐鹿卿秉公辦事,一心為國。他不贊成因已故宰相之子一人而破壞原先的法令制度;力主清除朝中陋習,昭明獎懲,儲備人才,鞏固海防。D.徐鹿卿據(jù)理力爭,體恤百姓。督府要征收額外的秋苗稅,他以辭官相爭;發(fā)生饑荒時拿出官府庫存糧食的一半,低價出售給百姓。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會汀、邵寇作,鹿卿贊畫備御,動中機會。(2)召赴行在,將行,盜發(fā)南豐,捕斬渠首二十人,余不問。5.在建昌軍任上,徐鹿卿因哪些方面的政績得到百姓的歌頌?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饒人。幼穎悟,誦書日數(shù)千言,每冥思精索。聞陳文蔚講書鉛山,實朱熹門人,往師之。后師事真德秀。紹定五年,進士及第。嘉熙二年,召為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言皇子肱當置后①及蚤立太子,乞蚤定大計。時諫官蔣峴方力排肱置后之說,遂力請外,不許,即謁告歸。三年,遷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以疾辭。差知安吉州,辭。召赴行在奏事,辭益堅。淳祜元年,差知南劍州。會峽陽寇作,擒渠魁八人斬之,余釋不問。父老或相語曰:“侯不來,我輩魚肉矣?!笨び醒悠綍海士げ┦繒T生親為講說。民訟,率呼至以理化誨,多感悅而去。輸苗聽其自概,闔郡德之。丁母憂去官,眾遮道跪留。既免喪,授侍左郎官。言敵國外患,乞以宗社為心。言錢塘駐蹕,驕奢莫尚,宜抑文尚質。兼崇政殿說書,每入講,必先期齋戒。丞相史嵩之丁父憂,有詔起復,中外莫敢言,惟學校叩閽力爭。元杰時適輪對,言:“臣前日晉侍經(jīng)筵,親承圣問以大臣史嵩之起復,臣奏陛下出命太輕,人言不可沮抑。陛下自盡陛下之禮,大臣自盡大臣之禮,家庭之變,哀戚終事,禮制有常。自聞大臣有起復之命,雖未知其避就若何,凡有父母之心者莫不失聲涕零,是果何為而然?特為陛下愛惜民彝,為大臣愛惜名節(jié)而已?!笔璩?,朝野傳誦,帝亦察其忠亮,每從容訪天下事,經(jīng)筵益申前議。未幾,夜降御筆黜四不才臺諫,起復之命遂寢。杜范入相復延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shù)土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每裁書至宗社隱憂處,輒閣筆揮涕,書就隨削稿,雖子弟無有知者。六月朔,輪當侍立,以暴疾謁告,特拜工部侍郎,隨乞納,詔轉一官致仕。夜四鼓。遂卒。海內人士傷之。帝悼念不已,賜官田五百畝、緡錢五千給其家。賜謚忠愍。(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有刪改)【注】①置后:古時大夫死后無子,生者為死者別置后嗣。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杜范入相/復延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shù)十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B.杜范入/相復延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shù)十/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C.杜范入/相復延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shù)十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D.杜范入相/復延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shù)十/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蚤,同“早”,文中與《鴻門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的“蚤”含義相同。B.謁告,文中指辭去官職。在古代,表示辭去官職的詞還有“告老”“請辭”“乞歸”“乞骸骨”等。C.授,指授予官職。原文中出現(xiàn)了多個與官職變動有關的詞語如“遷”“知”“黜”等,它們分別是指“升官”“擔任”“罷免官職”。D.疾,疾病,文中與《屈原列傳》中“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的“疾”含義不同。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的是(
)A.徐元杰聰穎尚學,頗有遠見。他自幼悟性極高,謙遜好學,先后曾拜陳文蔚、真德秀、朱熹為師,后來考中進士;入朝為官,上言朝廷應早立太子。B.徐元杰反對排場,講究質樸。他上書說皇帝出行錢塘,不應該崇尚驕奢,應該抑制浮華崇尚質樸;他兼任崇政殿說書一職,每次進殿講說,一定先按期齋戒。C.徐元杰敢于直言,據(jù)理力爭。恰逢輪到徐元杰指陳時政得失、舉述朝廷急務,對于丞相史嵩之起復一事,他慷慨陳詞勸止,詔令終被擱置。D.徐元杰心懷社稷,飽含深情。守孝期滿剛被任用,就直陳皇上需要勵精圖治和節(jié)儉;在他去世后,國人都感到悲傷,皇帝追念不已。9.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丞相史嵩之丁父憂,有詔起復,中外莫敢言,惟學校叩閽力爭。(2)每裁書至宗社隱憂處,輒閣筆揮涕,書就隨削稿,雖子弟無有知者。10.請結合文章相關內容分析,為什么徐元杰丁母憂去官之時,“眾遮道跪留”?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田叔者,趙陘城人也。其先,齊田氏苗裔也。叔喜劍,學黃老術于樂巨公所。趙人舉之趙相趙午,午言之趙王張敖所,趙王以為郎中。教歲,切直廉平,趙王賢之。會陳豨反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數(shù)十人皆怒謂張王[注]曰“王事上禮備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亂?!壁w王曰:“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復出口矣!”貫高等私相與謀弒上。會事發(fā)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蔽鲜?、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鉗,隨王至長安。貫高事明白,趙王得出。孝文帝既立,召叔問之曰:“公知天下長者乎?”叔頓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長者也?!笔菚r孟舒也,坐虜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虜曾一入,孟舒不能堅守,毋敵士卒戰(zhàn)死者教百人。長者固殺人乎?”叔叩頭曰:“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也。漢與楚相距,士卒罷敝。匈奴為邊害,孟舒知士卒罷敝,不忍出言、士爭臨城死敵,以故死者教百人。孟舒豈故驅戰(zhàn)之哉!”復召孟舒以為云中守。梁孝王使人殺故吳相袁盎,景帝召叔常梁,具得其事,還報。景帝以為魯相。相初到,民訟王取其財物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魯王聞之大慚,發(fā)中府錢,使相償之。相曰:“王自奪為之,使相償之,是王為惡而相為善也。相毋與償之?!庇谑峭跄吮M償之。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數(shù)使人請相休,終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獨何為就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數(shù)年以官卒,魯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節(jié)選自《史記·田叔列傳》)【注】此處“張王”即趙王。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陳豨反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數(shù)十人皆怒/謂張王曰/B.會陳豨反/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數(shù)十人皆怒/謂張王曰/C.會陳豨反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周數(shù)十人皆怒/謂張王曰/D.會陳豨反/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數(shù)十人皆怒/謂張王曰/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苗裔中的“苗”取植物初生、禾谷結實之意,“苗裔”后就引申為世代較遠的子孫。B.“弒”在我國古代指子殺父,臣殺君,“誅”和“殺”則主要用于殺有罪,殺不仁者。C.古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是為孝,故剃光頭發(fā)的髡刑是一種羞辱。D.“頓首”行禮時,頭碰地即起頭觸地面時間短暫,“叩頭”是它的俗稱。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叔忠心事主,冒死辨冤。趙王沒有參與謀反,但高祖并不清楚,抓了包括趙王在內的眾人,田叔自愿隨王進京分罪共罰,也有為王做證之意。B.田叔秉公直言,舉不避親。他與孟舒曾經(jīng)共同忠誠于趙王,結下了生死之交,后來經(jīng)由他的舉薦和極力辯污正名,孟舒得以官復原職。C.田叔以退為進,為民做主。魯王搜刮百姓,民怨沸騰,田叔設計,故意懲戒百姓,以此喚醒魯王的道德良知,最終的確達到了讓魯王還錢的目的。D.田叔考慮周全,用心良苦。田叔作為魯國的國相,在規(guī)勸魯王時煞費苦心,他的幾次行事看似不給魯王面子,可實際上都是在維護魯王的形象。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趙人舉之趙相趙午,午言之趙王張敖所,趙王以為郎中。(2)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15.請結合以上文章,談談田叔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wèi)。置左右大監(jiān),監(jiān)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勞動心力耳目,節(jié)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鬃铀鶄髟子鑶枴段宓鄣隆芳啊兜巯敌铡?,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fā)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稌啡庇虚g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節(jié)選自《史記·五帝本紀》)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B.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C.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D.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1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氣,即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之氣,此處代指天地運行的規(guī)律。B.岱宗,泰山別名之一,它是五岳中的東岳,具有豐厚的政治文化內涵。C.薦紳,通“搢紳”,也寫作“縉紳”,文中是指官員把笏板插在大帶間。D.顧,與其后的“弟”同義,都與“但使龍城飛將在”的“但”語義相同。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帝天資聰穎,剛剛出生就十分有靈性,在襁褓中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后誠實勤奮,成年以后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透徹。B.黃帝征戰(zhàn)四方,遍討天下不順從的諸侯,足跡覆蓋四方,非常的辛苦,進行了包括合兵、筑城等在內的一系列活動,履行了天子的職責。C.黃帝治民務本,他迎合天地運行的規(guī)律,順應陰陽之變、生死之理、存亡之因,帶領百姓發(fā)展農業(yè),教化萬物,勤勉努力,又厲行節(jié)約。D.本文之前關于五帝的傳述情況比較復雜,畢竟年代久遠,有的記敘失于殘缺,有的記載失于粗疏,孔子師生所作的探究又沒能夠流傳下來。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2)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20.黃帝是通過“修德振兵”的種種舉措才使諸侯“咸服”,成為“天子”。請結合文本,概括他成為“天子”之前的一系列的征伐。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注]、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飛入賈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賈生既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而賈嘉最好學,世其家,與余通書。至孝昭時,列為九卿。(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注】絳、灌:分別指絳侯周勃、大將灌嬰。他們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屬于勢力盤根錯節(jié)的軍功勛貴集團。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B.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C.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D.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廷尉,秦漢時中央行政長官之一,有時又稱作大理,是最高的法官。B.秀才,是讀書人參加童試,被錄取進入學宮之后取得的功名,又稱為庠生,是功名的起點。C.博士,在秦漢時期設置,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D.列侯,漢高祖后一般“非劉氏不王”,異姓功臣受封者通稱列侯。漢代列侯食邑一般是縣,有的是鄉(xiāng)、亭。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誼年少氣盛,得罪了朝中權貴。后來文帝也認識到了賈誼的錯誤,就疏遠了他。B.賈誼初出茅廬,才氣逼人,每當皇帝有詔令需要博士們討論,在諸位老先生有應對之前,賈誼都能先說出自己的對策,就像大家心里所想的那樣,令大家心服口服。C.漢朝早期,郡縣制與封建制并行。文帝想要分封劉氏宗室為諸侯,賈誼表示反對,認為必有后患。D.雖然賈誼英年早逝,但他的影響力也蔭蔽了子孫。他的一個孫子賈嘉做到郡守,還和司馬遷互通書信,后來位列九卿。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保?)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25.劉向認為賈誼“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班固認為賈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兩人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請你根據(jù)材料說說他們看法的合理之處。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朱序,字次倫,義陽人也。序世為名將,累遷鷹揚將軍、江夏相。興寧末,梁州刺史司馬勛反,桓溫表序為征討都護往討之,以功拜征虜將軍。長城人錢弘聚黨百余人,藏匿原鄉(xiāng)山。以序為中軍司馬、吳興太守。序至郡,討擒之。鎮(zhèn)襄陽。苻堅遣其將苻丕等率眾圍序,序固守,賊糧將盡,率眾苦攻之。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眾便固新筑城,丕遂隱退。襄陽人謂此城為夫人城。序累戰(zhàn)破賊,人情勞懈,又以賊退稍遠,疑未能來,守備不謹,督護李伯護密與賊相應,襄陽遂沒,序陷于苻堅。堅殺伯護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歸,潛至宜陽,藏夏揆家。堅疑揆,收之,序乃詣苻暉自首,堅嘉而不問,以為尚書。太元中,苻堅南侵,謝石率眾距之。時堅大兵尚在項,苻融以三十萬眾先至,堅遣序說謝石,稱己兵威。序反謂石曰:“若堅百萬之眾悉到莫可與敵,及其未會,擊之,可以得志?!庇谑鞘仓x琰選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戰(zhàn)。堅眾小卻,序時在其軍后,唱云:“堅??!”眾遂大奔,序乃得歸。后丁零翟遼反,序遣將軍秦膺、童斌與淮泗諸郡共討之。翟遼又使其子釗寇陳、潁,序還遣秦膺討釗,走之。其后慕容永率眾向洛陽,序自河陰北濟,與永偽將王次等相遇,乃戰(zhàn)于沁水,次改走,斬其支將勿支首。參軍趙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歸上黨。序追永至上黨之白水,與永相持二旬。聞翟遼欲向金鏞,乃還。遂攻翟釗于石門,遣參軍趙蕃破翟遼于懷縣,遼宵遁。序以老病,累表解職,不許。詔斷表,遂輒去任。數(shù)旬,歸罪廷尉,詔原不問。太元十八年卒,贈左將軍、散騎常侍。(節(jié)選自《晉書·朱序傳》)2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B.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C.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D.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2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是奏章的一種,中國封建時代臣子對皇上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此文體,文中“表”作動詞,是“啟奏,上奏章給皇上”的意思。B.“拜”,古代表示恭敬的禮節(jié),授給官職或接受任命。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拜相如為上大夫”,《陳情表》中“謹拜表以聞”等。C.“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D.“太元”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年號始于漢武帝,一般為了取吉祥之意或為了紀念某件大事等才可能出現(xiàn)更改年號的情況。2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序平息叛亂,屢建戰(zhàn)功。梁州刺史司馬勛反叛朝廷,長城人錢弘聚眾作亂,朱序受命前往討伐,都成功平定了叛亂。B.淝水之戰(zhàn),朱序暗中幫助晉軍。苻堅派朱序勸降謝石,朱序卻提示謝石宜先發(fā)制人,并擾亂苻堅軍心,成就以少勝多戰(zhàn)績。C.朱序多次大敗慕容永。慕容永進犯洛陽,朱序在沁水大敗部下王次,率軍追擊慕容永,在太行打敗他,又追擊到上黨的白水。D.朱序徹底擊敗翟遼。翟遼反叛,朱序派將與淮泗各郡一起征討,聽說翟遼想進攻金鏞,派將在懷縣擊敗他,使得他連夜逃跑。2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堅殺伯護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歸,潛至宜陽,藏夏揆家。(2)序以老病,累表解職,不許。詔斷表,遂輒去任。30.朱序是如何“忠君護主”的?請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概括。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荀攸字公達,彧從子也。祖父曇,廣陵太守。攸少孤。及曇卒,故吏張權求守曇墓。攸年十三,疑之,謂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將有奸!”衢寤,乃推問,果殺人亡命。由是異之。董卓之亂,關東兵起,卓徙都長安。攸與議郎何颙等謀曰:“董卓無道,甚于桀紂,天下皆恐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后據(jù)殽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事垂就而覺,收颙、攸系獄,颙憂懼自殺,攸言語飲食自若,會卓死得免。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陳亂。乃縱步騎擊,大破之,太祖遂與紹相拒于官渡。會許攸來降,言紹遣淳于瓊等將萬余兵迎運糧,將驕卒惰,可要擊也。眾皆疑,唯攸與賈詡勸太祖。太祖自將攻破之。七年,從討袁譚、尚于黎陽。明年,太祖方征劉表,譚、尚爭冀州。譚遣辛毗乞降請救,太祖將許之,以問群下。群下多以為表強,宜先平之,譚、尚不足憂也。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劉表坐保江、漢之間,其無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據(jù)四州之地,帶甲十萬,紹以寬厚得眾,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業(yè),則天下之難未息也。今兄弟遘惡,此勢不兩全。若有所并則力專,力專則難圖也。及其亂而取之,天下定矣,此事不可失也?!碧嬖唬骸吧啤!蔽牡墼跂|宮,太祖謂曰:“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必?,世子問病,獨拜床下,其見尊異如此。攸與鐘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復思維,自謂無以易;以咨公達,輒復過人意。”公達前后凡畫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會薨,故世不得盡聞也。(節(jié)選自《三國志·卷十》)3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B.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C.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D.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3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桀紂,夏桀與商紂的合稱,二人皆因無道,為商湯與武王所滅。后成為暴君的代稱。B.殽函,崤山與函谷關的合稱,此處地勢險要。《過秦論》“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即指此地。C.桓文,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并稱?!洱R桓晉文之事》中齊宣王提到的就是這兩位君主。D.薨,古代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封王的貴族死去稱“薨”,而皇族死去則稱“崩”。3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攸自小聰慧。通過張權的臉色不同尋常,就敏銳判斷出他是殺人流亡的逃犯。B.荀攸膽識過人。一介文人,敢于行刺董卓,事敗入獄也是不懼生死,談笑自若。C.荀攸深受器重。太祖夸獎荀攸是做人的表率,世子甚至曾經(jīng)親臨病榻問候病情。D.荀攸足智多謀。他前后共設十二條奇策,可惜隨著鐘繇的去世后世竟不得而知。3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陳亂。(2)我每有所行,反復思維,自謂無以易;以咨公達,輒復過人意。35.在征伐劉表和二袁的先后順序上荀攸持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請簡要說明。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崔隱甫,貝州武城人。隋散騎侍郎儦曾孫。解褐左玉鈐衛(wèi)兵曹參軍,遷殿侍御史內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脅人子女,隱甫劾狀,反為所擠,貶邛州司馬。玄宗立,擢汾州長史,兼河東道支度營田使,遷洛陽令。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對曰:“陛下輕臣而重樂工,請解官?!痹侔莩?,帝遽謝,與胡雛,隱甫殺之,有詔貰死,不及矣。賜隱甫百縑。居三歲,進拜御史大夫。初,臺無獄,凡有囚則系大理。貞觀時,李乾佑為大夫,始置獄,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隱甫執(zhí)故事,廢掘諸獄。其后患囚往來或漏泄,復系之廚院云。臺中自監(jiān)察御史而下,舊皆得顓事,無所承諮。隱甫始一切令歸稟乃得行,有忤意輒劾正,多貶絀者,臺吏側目,威名赫然。帝嘗詔校外官歲考。異時必委曲參審,竟春未定。隱甫一日會朝集使,詢逮檢實,其暮皆訖,議者服其敏。帝嘗謂曰:“卿為大夫,天下以為稱職?!睆堈f當國,隱甫素惡之,乃與中丞宇文融、李林甫暴其過,不宜處位,說賜罷;然帝嫉朋黨,免其官,使侍母。歲余,復為大夫。遷刑部尚書,兼河南尹。帝還京師,即拜東都留守。累封清河郡公。卒,贈益州大都督,謚曰忠。始,帝欲相隱甫也,謂曰:“牛仙客可與語,卿常見否?”對曰:”未也?!钡墼唬骸翱梢娭??!彪[甫終不詣。他日又問,對如初。帝乃不用。子弟或問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與之對耶?”隱甫所至絜介自守,明吏治,在職以強正稱云。評曰:嚴挺之拒宰相不肯見李林甫,崔隱甫違詔不屈牛仙客,信剛者乎!二人坐是皆不得相,彼亦各申其志也。管夷吾以編棧諭之,信曲與直不相函哉?。ü?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卷五十五》)36.下列對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B.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C.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D.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3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浮屠,亦作“浮圖”,佛教語,指和佛教相關的佛陀、和尚、佛塔等等。舊時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也稱浮屠。B.道,本義為道路,這里是古代行政區(qū)劃名,還可引申“取道”“方法”等義?!而欓T宴》中“道芷陽間行”的“道”為“取道”之意。C.獄,會意字,從狀,從言。“獄”有“訴訟”“案件”和“牢獄”之意。文中加點的“獄”與《曹劌論戰(zhàn)》中“小大之獄,雖不能察”的“獄”意思相同。D.歲考,一指古代每年對官吏政績的考核。也指科舉學制,一年一次由提學官和學政主持的考試,以評定生員優(yōu)劣。本文指前一種。3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崔隱甫是貝州武城人,初任參軍,后來升遷至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在官場被排擠,被貶為邛州司馬。B.崔隱甫因嫉妒梨園弟子胡雛得寵,于是請辭來引起皇帝的重視。后皇帝醒悟,把胡雛交給他,崔隱甫立刻殺了胡雛。C.崔隱甫處事敏捷,毫不拖脊,外官考核,以往整個春季都不能考核完畢,崔隱甫卻僅用一天,被皇帝稱贊。D.崔隱甫與眾人揭發(fā)率相張說的過錯,皇帝罷免張說的相位:但同時皇帝也免了崔隱甫的官,讓他回去侍奉母親。3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與之對耶?(2)二人坐是皆不得相,彼亦各申其志也。40.作者稱贊崔隱甫“信剛者乎”,請根據(jù)文本內容概括其如此評價的理由。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圬①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以償之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吾特擇其易為無愧者取焉?!拔?!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蛟唬骸砑人?,而其子孫不能有也?!蛟唬骸蓝鴼w之官也?!嵋允怯^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為也。”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節(jié)選自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有刪改)【注】①圬:粉刷墻壁。②鏝:粉刷墻壁的工具。4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以“/”作標記。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以償之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4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京兆,可指京兆尹,即國都地區(qū)的行政長官,也可指京兆尹管轄的地區(qū),本文指后者。B.人,唐人避諱將“民”寫作“人”,與下文“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用法相同。C.稼,種植,常與表示“收割”含義的“穡”字合用,如《詩經(jīng)》中的“不稼不穡”。D.勞力,指從事體力勞動,與《孟子》“勞力者治于人”中的“勞力”同義。4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人物傳記,但對傳主的經(jīng)歷敘述簡約,重在引述其觀點,發(fā)表議論,實際上是一篇借事說理的雜文。B.王承福有自己的生存理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事,人與人是需要相互依靠、通力協(xié)作來求得生存的。C.作者對王承福的評價富有辯證色彩,既肯定他的“獨善其身”,又對他類似楊朱的“貴己”思想持否定態(tài)度。D.作者借給王承福作傳來反思自己的患得患失、貪邪無道,也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有這種行為的世人的批評。4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②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45.結合全文,簡要概括王承福選擇“圬”這一職業(yè)的原因。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柳敬亭傳黃宗羲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shù)十人。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云間有儒生莫后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于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勾性情,習方俗,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哈唱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庇制谠?,生喟然曰:“子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于幕府。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寧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為之,寧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宰執(zhí)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亡何,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yè)。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鄉(xiāng)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fā)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節(jié)選自《黃梨洲文集》,有刪改)4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B.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C.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D.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4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期月,在文中指一整個月,它與《陳情表》中“期功強近之親”的“期”意義相同。B.縉紳,“縉”也寫作“搢”,指把笏板插在帶間,舊時官宦的裝束,引申指士大夫。C.南面在文中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天子、諸侯等理政時皆南向坐,因此泛指尊位。D.文中“亡何,國變”“亡國之恨頓生”的“亡”與“其一人夜亡”的“亡”字意思不同。4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開篇未著一言一語刻畫傳主言行舉止,卻以考信的筆法,確切的事實,突出了柳敬亭在古代說書藝術史上的地位和貢獻。B.柳敬亭能成為頗具盛名的說書藝術家,不僅在于他具有“機變”的天賦資質,更在于他虛心接受名師教誨,悉心研求說書藝術。C.寧南對幕府儒生“設意修詞”的文檄與柳敬亭“耳剽口熟”的言辭的不同態(tài)度對比從正面說明柳敬亭有著經(jīng)邦濟世的軍事才能。D.“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兩句,既是對柳敬亭說書藝術所作的高度贊譽,也傾注了作者對忠臣義士無限敬仰的思想感情。4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子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2)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50.黃宗羲說,他為柳敬亭立傳記,是為了“使后生知文章體式耳”。請簡要概括本文的“體式”特點。2023年高考二輪復習高頻考點強化訓練卷11文言文閱讀之傳記類1.B
2.B
3.D
4.(1)恰逢汀州、邵州盜賊興起,徐鹿卿輔佐謀劃準備防御,往往切中要害。(2)(徐鹿卿)被召令奔赴皇上所在地,將要動身,強盜在南豐起事,他抓捕并斬殺強盜首領二十人,其余強盜都不追究。
5.①在治民方面:放寬賦稅,撫恤勢孤力小的百姓。②在治吏方面:清除貪官冗官。③在治軍方面:訓練守衛(wèi)士卒,選拔軍官。【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改任樞密院編修官,權攝右司,輔佐謀劃兩府(的事務),通達且遵守法令,恰逢正字王邁等人因為論說事情被貶黜,徐鹿卿用詩相贈,言官一并彈劾了他們,太學學生們作《四賢詩》?!皹忻茉壕幮薰佟睘楣俾?,中間不斷開,排除AD;“劾之”為動賓結構,中間不斷開,據(jù)此排除C。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國子監(jiān)主簿是其主管官”錯誤,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是國子監(jiān)祭酒,而非國子監(jiān)主簿。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拿出官府庫存糧食的一半”理解錯誤,根據(jù)原文“減半賈以糶”,可知“減半”說的是減價一半。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會”,恰逢;“贊畫”,輔佐謀劃;“機會”,事物的關鍵、要害。(2)“行在”,皇上所在地;“渠首”,強盜首領;“問”,追究。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由題干中的“在建昌軍任上”“得到百姓的歌頌”,可確定答題區(qū)間為“知建昌軍……田里歌誦”這部分內容。結合“寬賦斂”“恤寡弱”分析,可概括為在治民方面:放寬賦稅,撫恤勢孤力小的百姓。結合“汰贓濫”分析,可概括為在治吏方面:清除貪官冗官。結合“訓戍兵,擇兵官”分析,可概括為在治軍方面:訓練守衛(wèi)士卒,選拔軍官。參考譯文:徐鹿卿,字德夫,隆興豐城人。廣泛地通曉經(jīng)史,調任南安軍學教授。在此之前周敦頤、程顥和他弟弟程頤都在這里講學,徐鹿卿闡明他們的教義,從此儒家經(jīng)義之學重新倡明。辟舉為福建安撫司干辦公事。恰逢汀州、邵州盜賊興起,徐鹿卿輔佐謀劃準備防御,往往切中要害。躲避盜賊的人進入城中,(徐鹿卿)想方設法救濟,救活了很多人。適逢國都起火,徐鹿卿應對詔書上密封奏章,論說陰氣積累到極點,其征兆是起火,指說(皇上)被寵愛的人迷惑、沉溺于宴請私親、任用小人三件事尤其懇切直率。因遭母喪離職。(皇上)詔令(徐鹿卿)服喪期滿前往樞密院稟報議事。已故丞相之子憑借集英殿修撰(的身份)享受俸祿,又依傍司農少卿的俸糧,徐鹿卿說:“為什么因為一個人破壞原先的法令制度。”堅持認為不行。升遷國子監(jiān)主簿。(徐鹿卿)入朝奏對,陳述六件事,說:“清除一切陋習以興起功業(yè),昭明獎罰來收回屬于君主的權力,清理朝位班序來積聚真才,重視邊防來捍衛(wèi)城邑,以閩、越水軍來防衛(wèi)海上,集中東南全部力量來守衛(wèi)長江?!被噬先假澰S并采納。改任樞密院編修官,權攝右司,輔佐謀劃兩府(的事務),通達且遵守法令,恰逢正字王邁等人因為論說事情被貶黜,徐鹿卿用詩相贈,言官一并彈劾了他們,太學學生們作《四賢詩》。(徐鹿卿)任建昌軍知軍,還沒有上任,崇教和鐵城的百姓結怨交戰(zhàn),徐鹿卿急速寫信告誡他們,百姓停戰(zhàn)聽令。到任以后,就放寬賦稅,清除貪官冗官,撫恤勢孤力小的百姓,訓練守衛(wèi)士兵,挑選軍官,治理政績?yōu)槿诵欧傩崭桧?。督府強行征收額外的秋苗稅,建昌是大米五千斛。徐鹿卿爭辯說:“知州可以辭去,糧食不可以得到?!卑傩論氖バ炻骨?,請求繳納稅收來完成指令。徐鹿卿說:“百姓替知州考慮是很好。難道知州不替百姓著想嗎?”終于爭取得以免稅。(徐鹿卿)被召令奔赴皇上所在地,將要動身,強盜在南豐起事,他抓捕并斬殺強盜首領二十人,其余強盜都不追究。徐鹿卿又指出當時多人任宰相的弊害。宰相用動聽的話勸誘徐鹿卿,(徐鹿卿)退下后對別人說:“這是牢籠,我不能做宰相的家臣?!碑斈牮嚮膰乐?,人吃人,(徐鹿卿)于是拿出本司儲存的三千多石大米減少一半價錢出售,并減少抵當庫的利息,拿出一萬七千緡錢給貧民,救活的有幾百人。升任禮部侍郎。(徐鹿卿)屢次上疏請求退休,授寶章閣待制、寧國府知府,告老退休的疏章遞上去五次,沒有得到允許,提舉鴻禧觀,于是退休,晉升華文閣待制。去世,遺表奏上,贈四級官。6.D
7.B
8.A
9.(1)丞相史嵩之因父親去世回家,(守喪期未滿)皇上下令重新起用,朝廷內外沒有人敢勸諫,只有學校向朝廷極力爭辯。(2)每草擬檄文時,寫到國家深可憂慮的地方,總是停筆流淚。寫成后隨即毀掉書稿,即使是子侄輩的也沒有人知道。
10.①除暴安良。徐元杰擔任南劍州知州時,擒拿盜賊首領八人并將其斬首,使一方安定。②善于教化。他親自為諸生演講,因矛盾上訴官府者,他以理教化,百姓大都心悅誠服。③體恤民眾。納青苗稅聽任百姓自報,州人感念他的恩德?!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是:杜范入朝為相后,(徐元杰)又被邀請參議軍國大事。他上書建言朝廷不止幾十次,上書所涉及到的都是朝廷大政,邊境遠慮等事務?!叭胂唷笔侨氤癁樵紫嗟囊馑?,主語是“杜范”,中間不宜斷開。排除BC?!盁o慮”是不計慮,大約,大概的意思,作“數(shù)十”的狀語,不宜斷開。排除AC。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及重點詞的含義的能力。A.句意:他建議皇子趙肱應被立為(宋寧宗的)養(yǎng)子且應早被立為太子。/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B.“謁告,文中指辭去官職”錯誤,“謁告”是請假的意思。C.正確。D.“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的“疾”:痛恨,痛心。句意:因為突然生病請假。/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先后曾拜陳文蔚、真德秀、朱熹為師”錯誤。原文“聞陳文蔚講書鉛山,實朱熹門人,往師之”,陳文蔚是朱嘉門人,在鉛山講書,徐元杰前往拜他為師。徐元杰沒有拜朱熹為師。故選A。9.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丁父憂”,遭逢父喪;“中外”,古今異義,朝廷內外;“叩閽”,叩擊宮門,指官吏、百姓到朝廷訴冤。(2)“閣”,通假字,通“擱”,放下;“就”,完成、寫成?!半m”,即使。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會峽陽寇作,擒渠魁八人斬之,余釋不問。父老或相語曰:‘侯不來,我輩魚肉矣’”面對峽陽寇賊,活捉了八個首領并殺了他們。父老百姓對他感恩,他救民于水火,使一方安定??筛爬椋撼┌擦肌P煸軗文蟿χ葜輹r,擒拿盜賊首領八人并將其斬首,使一方安定?!翱び醒悠綍海士げ┦繒T生親為講說。民訟,率呼至以理化誨,多感悅而去”郡中有廷平書院,徐元杰率領郡中博士,把諸生集合起來,親自為他們講學。民眾訴訟,他都叫到跟前以理教導,百姓大都受到感動,高興地離開。親自授課講學,教化百姓,以理服人??筛爬椋荷朴诮袒?。他親自為諸生演講,因矛盾上訴官府者,他以理教化,百姓大都心悅誠服?!拜斆缏犉渥愿?,闔郡德之?!奔{青苗稅聽任百姓自報,州人感念他的恩德。體恤百姓的艱辛??筛爬椋后w恤民眾。納青苗稅聽任百姓自報,州人感念他的恩德。參考譯文: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饒人。自幼聰穎悟性高,讀書每天數(shù)千言,常常能靜心思考,深入研究。聽說陳文蔚在鉛山講學,陳文蔚實際上是朱嘉門人,徐元杰便前去拜他為師。后又以真德秀為師。紹定五年,考中進士。嘉熙二年,被朝廷征召為秘書省正字,升遷為校書郎。他建議皇子趙肱應被立為(宋寧宗的)養(yǎng)子且應早被立為太子,請求早定大計。當時諫官蔣峴正極力反對皇子趙肱早立為養(yǎng)子的建議,于是徐元杰極力請求外調,皇上不答應,他就請假回家。嘉熙三年,升任為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他因為生病辭去了官職。派他到安吉州做知州,他也辭官不做?;噬险偎阶约荷磉呑嗍?,他推辭得更堅決。淳祜元年,徐元杰被差遣到南劍州做知州。恰逢峽陽寇賊大作,他活捉了八個首領并殺了他們,其余的都釋放而不予追究。父老百姓有的對他說:“您不來,我們這些人都要變成(任人宰割的)魚和肉了?!笨ぶ杏型⑵綍?,徐元杰率領郡中博士,把諸生集合起來,親自為他們講學。民眾訴訟,他都叫到跟前以理教導,百姓大都受到感動,高興地離開。納青苗稅聽任百姓自報,州人感念他的恩德。(徐元杰)因母親去世而離職,眾人攔在路上跪著挽留。守喪期滿后,被授予侍左郎官。他認為對敵對國家和外來災患,要以國家為中心。又上書說皇帝出行錢塘,不應該崇尚驕奢的生活,應該抑制浮華崇尚質樸。他兼任崇政殿說書一職,每次進殿講說,一定先按期齋戒。丞相史嵩之因父親去世回家,(守喪期未滿)皇上下令重新起用,朝廷內外沒有人敢勸諫,只有學校向朝廷極力爭辯。當時正好輪到徐元杰陳述政見,他上言道:“我前一天為圣上講論經(jīng)史,有幸承受圣問,對于重新起用大臣史嵩之一事,我認為皇上下達命令過于輕率,大臣們都說圣上的詔令不可能被勸阻。(我認為)陛下應該盡到陛下的禮節(jié),大臣應該盡到大臣的禮節(jié),家庭的變化,(人臣應該)盡哀盡悲,禮儀制度自有常態(tài)。自從聽說朝廷有起復大臣的命令,雖然不知道他如何避就,(但)凡是有父母之心的人沒有誰不失聲痛哭的,為什么會這樣?只不過是為陛下愛惜百姓,為大臣愛惜名節(jié)罷了。”徐元杰的奏疏傳出后,朝廷內外傳誦,皇上也知道他為人忠誠豁亮,常常在閑談中隨口問他天下的大事,徐元杰則在筵席上更(嚴肅詳盡地)申述自己先前的建議。不久,夜降御筆罷黜四不才臺諫,于是起復的命令就被擱置了。杜范入朝為相后,(徐元杰)又被邀請參議軍國大事。他上書建言朝廷不止幾十次,上書所涉及到的都是朝廷大政,邊境遠慮等事務。每草擬檄文時,寫到國家深可憂慮的地方,總是停筆流淚。寫成后隨即毀掉書稿,即使是子侄輩的也沒有人知道。六月初一,徐元杰輪值為皇上侍講,因為突然生病請假。特授工部侍郎,隨即請求辭去官職,下詔轉一官退休。夜里四更時。于是去世。消息傳來,國人都感到悲傷?;实圩纺畈灰眩n給他的家人五百畝官田,五千緡錢。賜謚號“忠愍”。11.D
12.B
13.B
14.(1)趙國人把他舉薦給趙國國相趙午,趙午把有關他的情況匯報到趙王張敖那里,趙王讓他做了郎中。(2)魯王喜歡打獵,田叔經(jīng)常跟隨進入狩獵的苑囿,魯王總是要他到館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在苑外露天而坐等待魯王。
15.①忠心事主,冒死辨冤;②秉公直言,為孟舒辯污正名;③以退為進,為民做主;④考慮周全,規(guī)勸魯王用心良苦。【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正好遇上陳稀反叛,高祖前去討伐,路過趙國,趙王親自端著食案進獻食物,禮節(jié)非常恭順,漢高祖卻傲慢地平伸開兩條腿坐著大罵他。當時趙午等幾十人都為此發(fā)怒,對趙王說?!案咦妗笔恰巴D之”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趙王”,主語,“進”謂語,“食”,賓語,主謂賓齊全,結構完整,前后斷開,排除B。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殺’則主要用于殺有罪,殺不仁者”錯誤。殺就是普通的殺,有罪無罪都可以用。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B.“田叔秉公直言,舉不避親?!Y下了生死之交”錯誤。由原文“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鉗,隨王至長安”可知,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著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頭發(fā),頸上帶著刑具,跟隨趙王到了長安。由此可知,原文并沒有說“結下了生死之交”,“舉不避親”,也無根據(jù)。故選B。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舉”,舉薦;“言”,匯報,告訴;“以為”,讓……擔任。(2)“從”,跟隨;“休”,休息;“就”,到;“暴坐”,露天而坐。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忠心事主,冒死辨冤。結合“貫高等私相與謀弒上。會事發(fā)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鲜妗⑻锸宓仁嗳唆饕伦憎浙Q,隨王至長安”可知,趙王沒有參與謀反,但高祖并不清楚,抓了包括趙王在內的眾人,田叔自愿隨王進京分罪共罰,也有為王做證之意。秉公直言,為孟舒辯污正名。由原文“叔叩頭曰:‘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也。漢與楚相距,士卒罷敝。匈奴為邊害,孟舒知士卒罷敝,不忍出言、士爭臨城死敵,以故死者教百人。孟舒豈故驅戰(zhàn)之哉!’復召孟舒以為云中守”可知,田叔叩頭回答說:“這就是孟舒為長者的原因。漢和楚長期對峙,士兵疲勞困苦。匈奴來我們邊塞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勞困苦,不忍心命令他們再作戰(zhàn),士兵們爭先恐后登城拼死作戰(zhàn),由于這個緣故戰(zhàn)死者有幾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驅使他們作戰(zhàn)呢!”皇帝又召回了孟舒,讓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由此可知,在田叔的舉薦和極力辯污正名下,孟舒得以官復原職。以退為進,為民做主。魯王搜刮百姓,民怨沸騰,田叔設計,故意懲戒百姓,以此喚醒魯王的道德良知,最終的確達到了讓魯王還錢的目的??紤]周全,規(guī)勸魯王用心良苦。由原文“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數(shù)使人請相休,終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獨何為就舍!’王以故不大出游”可知,魯王喜歡打獵,田叔經(jīng)常跟隨進入狩獵的苑囿,魯王總是要他到館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魯王。魯王多次派人請他去休息,他始終不肯去休息,說:“我們魯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獨自到館舍中呢!”魯王因為這個緣故不再大舉出外游獵。由此可知,田叔作為魯國的國相,在規(guī)勸魯王時煞費苦心,他的幾次行事看似不給魯王面子,可實際上都是在維護魯王的形象。參考譯文:田叔,是趙國陘城人。他的祖先,是齊國田氏的后代。他喜愛舞劍,在樂巨公門下學習黃老之術。趙國人把他舉薦給趙國丞相趙午,趙午把有關他的情況匯報到趙王張敖那里,趙王讓他做了郎中。做官幾年,他切峻正直,廉潔公平,趙王認為他賢能。正好遇上陳稀反叛,高祖前去討伐,路過趙國,趙王親自端著食案進獻食物,禮節(jié)非常恭順,漢高祖卻傲慢地平伸開兩條腿坐著大罵他。當時趙午等幾十人都為此發(fā)怒,對趙王說:“您侍奉皇上禮節(jié)完備周全,現(xiàn)在對待您竟是如此,我們要求造反?!壁w王說:“你們怎么能說這樣的話呢?不要再說了!”貫高等人私下里互相謀劃弒殺皇上。不巧事情被發(fā)覺了,漢朝下命令逮捕趙王和謀反的群臣。這時漢朝又下詔書說:“趙國有膽敢跟隨趙王進京的罪及三族?!敝挥忻鲜?、田叔等十多人穿著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頭發(fā),頸上帶著刑具,跟隨趙王到了長安。貫高等人謀反的事搞清楚了,趙王得以釋放出獄。漢文帝即位后,召見田叔問他說:“先生知道誰是天下忠厚長者嗎?”田叔頭說:“從前的云中郡太守孟舒是長者。”當時孟舒因為匈奴大肆入侵云中郡被免職。文帝說:“先帝安置孟舒任云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剛一入侵,孟舒就不能堅守,毫無道理地讓士兵死掉幾百人。長者本該殺人嗎?”田叔叩頭回答說:“這就是孟舒為長者的原因。漢和楚長期對峙,士兵疲勞困苦。匈奴來我們邊塞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勞困苦,不忍心命令他們再作戰(zhàn),士兵們爭先恐后登城拼死作戰(zhàn),由于這個緣故戰(zhàn)死者有幾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驅使他們作戰(zhàn)呢!”皇帝又召回了孟舒,讓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梁孝王派人暗殺從前吳國國相袁盎,漢景帝召來田叔讓他到梁國審查這個案件,田叔查清了這個案件的全部事實,回朝報告。漢景帝讓他做了魯國的國相。田叔剛剛到任,一百多位百姓指責魯王奪取財物的事情。田叔抓住為首的二十個人,打他們板子,斥責他們說:“魯王不是你們的國君嗎?怎么敢毀謗國君呢!”魯王聽說后,非常慚愧,從內庫中拿出錢來讓國相償還他們。田叔說:“君王自己奪來的,讓國相償還,這是君王做壞事而國相做好事。國相不能參與償還的事。”于是魯王只好盡數(shù)償還給了百姓。魯王喜歡打獵,田叔經(jīng)常跟隨進入狩獵的苑囿,魯王總是要他到館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魯王。魯王多次派人請他去休息,他始終不肯去休息,說:“我們魯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獨自到館舍中呢!”魯王因為這個緣故不再大舉出外游獵。幾年后,田叔在魯國國相的任上死去,魯王用一百斤黃金給他作祭禮。他的小兒子田仁沒有接受。16.A
17.C
18.C
19.(1)于是黃帝征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zhàn),終于擒獲并殺死了他。(2)不是好學深思、真正在心里領會了它們意思的人,確實很難向那些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的人說明白。
20.(1)諸侯之間互相侵伐,黃帝代替無力征討的炎帝部族討伐那些不來朝拜神農氏的人。(2)炎帝也好欺凌其他諸侯,因此諸侯們都歸附黃帝,黃帝發(fā)動阪泉之戰(zhàn),打敗炎帝。(3)蚩尤發(fā)動叛亂,于是黃帝征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zhàn),終于擒獲并殺死了他?!窘馕觥?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諸侯之間互相侵伐,禍害百姓,而神農氏無力征討。于是軒轅就動用武力去討伐那些不來朝拜神農氏的人,因而諸侯都對他表示臣服與追隨。而蚩尤最兇暴,沒有人能夠制服他。“侵伐”為同義連用,是侵略、攻伐的意思,指互相爭斗,不能拆開,排除BC?!爸T侯”是“咸來賓從”的主語,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A。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和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文中是指官員把笏板插在大帶間”說法錯誤,“薦紳先生難言之”中的“薦紳”在此處為名詞,指代把笏板插在大帶間的人,即士大夫。D.正確?!邦櫋迸c“弟”“但”同義,解釋為“只是、只要、倘若”,句意:只是人們不曾深入考求。/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故選C。1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教化萬物”說法錯誤,原文“淳化鳥獸蟲蛾”中的“淳化”有兩個常用的意項,一個是“敦厚的教化”,一個是“馴化”,后面跟的不是百姓,而是“鳥獸蟲蛾”,所以,此處意為“馴化”,而不是“教育、教化”。故選C。1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征”,征調;“戰(zhàn)于涿鹿之野”,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涿鹿之野戰(zhàn)”;“禽”,通“擒”,擒獲。(2)“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用為名詞,“……的人”;“為”,對、向;“淺見寡聞”,用作名詞,“……的人”。2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依據(jù)原文“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可知,諸侯之間互相侵伐,黃帝代替無力征討的炎帝部族討伐那些不來朝拜神農氏的人;依據(jù)原文“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驅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可知,諸侯之間互相侵伐,炎帝也好欺凌其他諸侯,因此諸侯們都歸附黃帝,黃帝發(fā)動阪泉之戰(zhàn),打敗炎帝;依據(jù)原文“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可知,蚩尤發(fā)動叛亂,于是黃帝征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zhàn),終于擒獲并殺死了他。參考譯文: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他一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在襁褓中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后誠實勤奮,成年以后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透徹。軒轅時代,神農氏的部族逐漸衰弱,諸侯之間互相侵伐,禍害百姓,而神農氏無力征討。于是軒轅就動用武力去討伐那些不來朝拜神農氏的人,因而諸侯都對他表示臣服與追隨。而蚩尤最兇暴,沒有人能夠制服他。炎帝也好欺凌其他諸侯,因此諸侯們都歸附軒轅。軒轅于是就修行德業(yè),整頓軍旅,研究四時節(jié)氣變化,種植五谷,安撫民眾,丈量四方的土地,訓練熊、羆、貔貅、貙虎等猛獸,率領這些猛獸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zhàn)。先后打了三仗,才如愿得勝。蚩尤發(fā)動叛亂,不聽從黃帝之命。于是黃帝征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zhàn),終于擒獲并殺死了他。這樣,諸侯都尊奉軒轅做天子,取代了神農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平定一個地方之后就離開那里,一路上劈山開道,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地居住過。黃帝往東到過東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驅逐了葷粥(薰玉)部族,在釜山與諸侯合驗了符契,就在涿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邑。黃帝四處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設置軍營以自衛(wèi)。黃帝設置了左右大監(jiān),由他們督察各諸侯國。萬國安定,因此,自古以來,祭祀鬼神山川進行封禪的,黃帝參與的是最多的。他任用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治理民眾。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規(guī)律,推測陰陽的變化,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原因。按照季節(jié)播種百谷草木,馴養(yǎng)鳥獸蠶蟲,身心耳目飽受辛勞,有節(jié)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種財物。他做天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太史公說:學者們很多人都稱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經(jīng)很久遠了。然而《尚書》只記載著堯以來的史實;而各家敘說黃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們也很難說得清楚??鬃觽飨聛淼摹对子鑶栁宓鄣隆芳啊兜巯敌铡?,讀書人有的也不傳習。我曾經(jīng)往西到過空桐,往北路過涿鹿,往東到過大海,往南渡過長江、淮水,所到過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輩們都往往談到他們各自所聽說的黃帝、堯、舜的事跡,風俗教化確實都有不同,總起來說,那些與古文經(jīng)籍記載相符的說法,接近正確。我研讀了《春秋》、《國語》,它們對《五帝德》、《帝系姓》的闡發(fā)都很明了,只是人們不曾深入考求,其實它們的記述都不是虛妄之說?!渡袝窔埲币呀?jīng)有好長時間了,但散軼的記載卻常??梢詮钠渌麜姓业?。不是好學深思、真正在心里領會了它們意思的人,確實很難向那些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的人說明白。我把這些材料加以評議編次,選擇了那些言辭特別雅正的,著錄下來,寫成這篇本紀,列于全書的開頭。21.D
22.B
23.A
24.(1)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團糟?!保?)賈誼又多次上疏皇帝,說有的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達幾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但是漢文帝不肯聽從。
25.劉向的合理之處是,賈誼受到了絳侯、灌嬰等權臣的排擠,這是他不得志的重要原因之一。班固的合理之處是,①賈誼年紀輕輕由吳廷尉舉薦進入朝廷,得到了漢文帝的破格提拔。②漢文帝將自己最寵愛的兒子梁王托付給賈誼,也是一種非常的信任。【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一年多之后,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乘機周詳?shù)刂v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后,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xiàn)在看來還是不如他?!薄靶⑽牡邸弊鳌胺绞茚崱钡闹髡Z,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既罷”,省略主語“文帝”,單獨成句,前面斷開,排除B;“賈生”作“久不見”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且“自以為過之”的主語是漢文帝,此處省略,前面要斷開,排除C。故選D。2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秀才”解釋錯誤,秀才作為功名起點的說法是科舉時代才有的,漢代秀才是通過察舉制選出的,與科舉無關。故選B。2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文帝也認識到了賈誼的錯誤”錯誤,原文只說“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漢文帝確實疏遠了賈誼,但疏遠他的原因,是一些官員的讒言?!罢J識到了賈誼的錯誤”,屬無中生有。故選A。2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害”,嫉妒;“短”,詆毀、誹謗;“紛亂”,形容詞作動詞,弄亂,使……亂。(2)“數(shù)”,屢次、多次;“或”,有的;“稍”,逐漸。2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文中相關內容為“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誼受到了絳侯、灌嬰等權臣的排擠,這是他不得志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是劉向的合理之處?!耙嗵炷暝缃K,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賈誼只不過是壽數(shù)很早就結束了,雖然沒有做到公卿,但是他的政治主張已被實施,不算是懷才不遇了。文中相關內容為“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賈誼年紀輕輕由吳廷尉舉薦進入朝廷,得到了漢文帝的破格提拔;“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漢文帝將自己最寵愛的兒子梁王托付給賈誼,也是一種非常的信任。這是班固的合理之處。這是班固的合理之處。參考譯文: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shù)?。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yōu)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并非常器重他。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xiāng),又曾向李斯學習過,于是就征召他擔任廷尉。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能精通諸子百家的學問。這樣,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當時賈誼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杰出,無與倫比。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chuàng)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一團糟。”此后,漢文帝于是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賈誼向文帝告辭之后,前往長沙赴任,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洼,氣候潮濕,自認為壽命不會很長,又是因為被貶至此,內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賈誼在擔任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鸮鳥飛進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邊。楚國人把鸮叫做“服”。賈誼原來就是因被貶來到長沙,而長沙又地勢低洼,氣候潮濕,所以自認為壽命不長,悲痛傷感,就寫下了一篇賦來自我安慰。一年多之后,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乘機周詳?shù)刂v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后,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xiàn)在看來還是不如他。”過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粱懷王太傅。粱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受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當他老師。漢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候。賈誼勸諫,認為國家禍患的興起就要從這里開始了。賈誼又多次上疏皇帝,說有的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達幾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但是漢文帝不肯聽從。幾年之后,粱懷王因騎馬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后代。賈誼認為這是自己作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三歲。后來漢文帝去世,漢武帝即位,提拔賈誼的兩個孫子任郡守。其中賈嘉最為好學,繼承了賈誼的家業(yè),曾和我有過書信往來。到漢昭帝時,他擔任九卿之職。(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26.A
27.B
28.C
29.(1)(苻)堅殺(了)李伯護來示眾,因為他不忠貞。(朱)序打算逃回,秘密到了宜陽,藏在夏揆家中。(2)(朱)序因年老多病,多次上奏章請求解除職務,朝廷不同意?;噬蠑R置了他的奏章,于是他離職了。
30.朱序“忠君護主”的三個層面如下:①在軍事上:朱序多次平息反叛(或平定叛亂),屢建戰(zhàn)功;②在語言上:蠱惑軍心,暗中幫助晉軍,取得以少勝多的戰(zhàn)績(例);③在心理上:主動自首,保全實力,伺機歸晉,不被利益所誘惑?!窘馕觥?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起初,苻丕來攻城,朱序的母親韓氏親自登城巡視,說西北角將會首先出問題,就率領一百多名婢女和城中女子在這個角上斜著修筑了二十多丈城墻。賊兵攻打西北角,果然攻破城防?!奥男小笔恰暗浅恰钡哪康?,關系緊密,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C;“西北角”是“攻”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A。2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拜’,古代表示恭敬的禮節(jié),授給官職或接受任命?!蛾惽楸怼分小敯荼硪月劇取卞e誤?!爸敯荼硪月劇敝械摹鞍荼怼焙铣稍~,表達“上奏”的意思,“表”屬于敬辭。故選B。28.本題考查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敬老院服務改進承諾書(6篇)
- 2025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婦產(chǎn)科學系中心實驗室科研人員招聘模擬試卷及完整答案詳解
- 父母的恩情永遠銘記于心作文6篇范文
- 2025貴州裝備制造職業(yè)學院引進高層次人才(博士)、高技能人才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奪冠系列)
- 2025湖南郴州市汝城縣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21人模擬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5年河北石家莊工程職業(yè)學院招聘專任教師56名模擬試卷及一套答案詳解
- 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A卷)(學生版)
- 2025福建漳州城投建工招聘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詳解
- 湖南省名校聯(lián)考聯(lián)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 企業(yè)合同歸檔分類方案示例
- 漣源2022年事業(yè)編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真題及答案解析【可復制版】
- GB/T 17553.1-1998識別卡無觸點集成電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
- 2023年西藏山南雅礱天然飲品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海南礦產(chǎn)資源概況
- (通用版)水利安全員考試試題庫及答案
- 編版一年級下冊 《荷葉圓圓》2022年小學語文作業(yè)設計
- 施工現(xiàn)場安全檢查記錄表(周)以及詳細記錄
- 汽車配件購銷合同集合
- 雨污水管道表格全全套資料
- 石庫門——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
- 數(shù)獨比賽六宮練習題96道練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