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科疾病患者健康教育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
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中斷。
(一)病因
骨折可由創(chuàng)傷所致,稱為創(chuàng)傷性骨折,也可由骨髓疾病所致,如骨髓炎、骨腫瘤
所致骨質破壞,受輕微外力即發(fā)生骨折,稱為病理性骨折。
(二)臨床表現
1.全身癥狀
(1)發(fā)熱:嚴重骨折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伴有大量內出血,血腫吸收時,體
溫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開放性骨折體溫升高時,應考慮感染的可能。
(2)休克:對于多發(fā)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嚴重的開放性
骨折,患者常因廣泛的軟組織損傷、大量出血、劇烈疼痛或并發(fā)內臟損傷等而引起休
克。
2.局部癥狀
(1)骨折的一般表現:疼痛、壓痛、活動痛;局部腫脹、瘀斑;功能障礙。
(2)骨折的特有體征:畸形、反?;顒?、骨擦音或骨擦感。
(三)功能鍛煉指導
1.向患者說明功能鍛煉的目的是在不影響固定的前提下,盡快恢復患肢肌肉、
肌腱、韌帶、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的舒縮活動,防止發(fā)生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肌腱攣縮
及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使患者理解并積極配合。
2.指導患者功能鍛煉的方法
(1)骨折早期功能鍛煉:骨折損傷2周內,應限于肢體原位不動,自主的肌肉
收縮和舒張,如握拳和足趾運動。
(2)骨折中期功能鍛煉:骨折中期指骨折后3~6周,上肢可較大幅度地活動肩、
肘、腕關節(jié),下肢練習抬腿及伸曲膝關節(jié)。
(3)骨折晚期功能鍛煉:骨折愈合堅固,可以除去外固定,進行全面的肌肉和
關節(jié)活動,加大活動量和活動范圍,直到最后功能恢復。
3.囑患者功能鍛煉需科學、適當、循序漸進,避免發(fā)生再次骨折、肌肉或韌帶
撕裂、關節(jié)腫脹等并發(fā)癥。
一、鎖骨骨折
鎖骨呈“S”型,是上肢與軀干的連接和支撐裝置,位于胸骨和肩峰之間。近端
與胸骨柄形成胸鎖關節(jié),遠端與肩峰形成肩鎖關節(jié),外側有喙鎖韌帶固定鎖骨。
(一)病因
間接與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鎖骨骨折,但間接暴力較多,如跌倒時手掌著地或肘、
肩著地,多為橫行或斜形骨折。兒童骨質柔軟,多表現為青枝骨折,無移位;成年人
多發(fā)生橫行骨折,偶為斜形粉碎骨折,常有移位。直接暴力常由胸上方撞擊鎖骨,導
致粉碎性骨折,但較少見。
(二)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皮下淤血、骨折部位壓痛或有畸形,可觸及骨擦音及鎖骨
的異?;顒印麄戎w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貼胸不敢活動,并用健手托扶患肘。
幼兒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顯,且常不能自訴疼痛部位,但其頭多向患側偏斜、頜部轉
向健側,以緩解因胸鎖乳突肌牽位引起的疼痛。
(三)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患者發(fā)生骨折后,因局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患者往往會
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擔心預后,心理壓力較大。應向患者和家屬詳細說明治療方
法、固定時間、注意事項及手術和非手術的利弊,取得患者和家屬的支持,使患者以
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
(2)飲食指導:告知患者術前應進食高蛋白、高營養(yǎng)、高鈣及粗纖維的飲食,
以增進營養(yǎng),促進骨折愈合。囑待行全麻手術的患者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
禁飲。
(3)位體指導:鎖骨骨折不能立即行整復固定的患者,應告知在臥床休息時取
低半臥位或平臥位,不用枕頭,避免側臥位,以防外固定松動。臥醒板床,兩肩胛間
墊一窄枕以使兩肩后伸、外展。在患側胸壁側方墊一軟枕,防止患肢肘部及上臂下墜,
離床活動時,加用頸腕吊帶懸吊患肢?!?”字繃帶包扎時囑患者禁忌做肩關節(jié)前屈、
內收動作,以免腋部血管神經受壓。
(4)病情觀察指導:指導患者觀察雙上肢的血液循環(huán),如出現腫脹、青紫、麻
木等情況時為“8”字繃帶包扎過緊所致。囑患者雙手叉腰,保持挺胸抬頭,盡量使
雙肩外展、后伸,如仍不能緩解,應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局部“8”字繃帶或鎖骨帶
固定的患者,應告知患者及家屬經常檢查固定情況,松緊度要合適,腋下不要壓迫太
緊,以免損傷神經及發(fā)生壓瘡。
2.術后宣教
(1)體位指導:指導患者術后患側上肢用前臂吊帶或三角巾懸吊于胸前,臥位
時去枕,在肩胛區(qū)墊枕使兩肩后伸,同時在患側胸壁側方墊枕,防止患側上肢下垂,
保持上臂及肘部與胸部處于平行位。
(2)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全麻術后6小時可進流食,以后過渡到半流食或普食,
飲食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富含鐵質和鈣質的食物為宜,以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
促進骨折愈合及機體恢復。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飲水,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
(3)病情觀察指導:指導患者及家屬注意觀察局部敷料包扎的松緊度,傷口滲
血、滲液、腫脹情況,如上肢皮膚顏色發(fā)白或青紫,溫度降低或感覺麻木應及時通知
醫(yī)護人員。
(4)功能鍛煉指導:告知患者固定及限制活動期間應注意進行健側肢體的抗阻
力訓練和雙下肢床上運動,同時在固定患側肩關節(jié)的情況下,進行患側肘關節(jié)主動屈
伸活動、腕關節(jié)各方向的運動及用力抓握拳練習,以促進患肢血運,促進愈合,防止
患側上肢失用性萎縮。
1)早、中期:骨折急性損傷經處理后2~3天,在無其他不宜活動的前提下,即
可開始功能鍛煉。
第一周:做患肢近端與遠端未被固定的關節(jié)所有軸位上的運動,如握拳、伸指、
分指、屈伸、腕繞環(huán)、肘屈伸、前臂旋前、旋后等主動練習。
第二周:增加肌肉的收縮練習,如捏小球、抗阻腕屈伸運動等。
第三周:增加抗阻的肘屈伸與前臂旋前、旋后運動。
2)晚期:一般3~4周后骨折基本愈合,外固定去除去,主要是恢復肩關節(jié)的活
動度。常用的方法有主動運動、被動運動、助力運動和關節(jié)主動牽伸運動。練習的幅
度和運動量以不引起疼痛為宜。
第四周:患肢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帶懸掛胸前站立位,身體向患側側屈,做肩前后
擺動、身體向患側側屈并略向前傾,做肩內外擺動。做肩關節(jié)各方向和各軸位的主動
運動、助力運動和肩帶肌的抗阻練習。
第五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動牽伸,雙手持棒上舉,將棍棒放頸后,使肩外展、
外旋。
第六周:增加肩前屈主動牽伸,肩內外旋牽伸,雙手持棒體后下垂將棍棒向上提,
使肩內旋。
(四)出院健康指導
1.注意適當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2.繼續(xù)給予營養(yǎng)豐富、清淡、易消化、含鈣豐富的飲食,多喝牛奶。牛奶富含
鈣、磷、鉀,所含蛋白質和鈣易于吸收,是骨折患者最好的飲食。
3.戒煙酒、濃茶。
4.穩(wěn)定患者情緒,避免不良刺激。
5.囑患者注意加強患肢的功能鍛煉,活動應循序漸進,活動范圍逐漸增大。
6.囑患者遵醫(yī)囑術后1個月復查,有不適及時就診。
7.“8”字繃帶或鎖骨帶固定后應囑患者經常保持挺胸提肩姿勢,練習手部及腕、
肘關節(jié)的各種活動,并行肩關節(jié)外展、后伸運動。禁忌做肩關節(jié)前屈、內收等動作。
告知患者除必須以臥位保持復位和固定外,均可下地活動。
肱骨骨折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常發(fā)生于肱骨外科頸、肱骨干、肱骨踝上、肱骨黑間、肱骨外牌、肱骨
內上踝。其中,尤以前三者為多,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
(一)肱骨外科頸骨折
肱骨外科頸為肱骨大結節(jié)、小結節(jié)移行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質骨和密質骨
的交接處,位于解剖頸下2~3cm,有臂叢神經、腋血管在內側經過,因此骨折可合并
神經血管損傷。
1.病因肱骨外科頸骨折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以中、老年人為多,尤其有骨
質疏松癥者,骨折發(fā)生率增高;暴力作用是外科頸骨折的主要原因。
2.臨床表現患者腫脹,前、內側常出現瘀血斑。骨折有錯位時,上臂較健側
略短,可有外展或內收畸形。大結節(jié)下部骨折處有明顯壓痛,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若骨
折端有嵌插,在保護下可活動肩關節(jié),注意與肩關節(jié)脫位鑒別。如合并臂叢、腋動靜
脈及腋神經損傷,可出現相應體征。
3.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
2)體位指導:無論三角巾懸吊或手法復位后外展支架固定,如患者情況允許應
囑患者下床活動,臥床時床頭抬高30°~45°,平臥位時,應在患側胸壁墊一軟枕。
告知患者手術一般在傷后3~7天進行,指導患者正確應用頸腕吊帶制動。吊帶使用方
法:前臂屈曲90°,懸吊患肢固定于胸臂前,起到托扶作用,減少移位引起的疼痛。
3)功能鍛煉指導:指導患者進行手、腕及肘部功能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
除腫脹,減輕疼痛。①手部鍛煉:用力握拳,持續(xù)幾秒,然后用力伸手指,再持續(xù)幾
秒,連續(xù)鍛煉5~6天,每天練習3~4次。②腕關節(jié)鍛煉:雙手對掌練習背伸活動。③
肘關節(jié)鍛煉:在頸腕吊帶制動肩關節(jié)的情況下,做輕微伸屈肘關節(jié)活動。
(2)術后宣教
1)體位指導:指導患者術后取舒適臥位,患肢屈肘置于胸前,平臥位時在患肢
下墊一軟枕使之與軀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告知患者術后第二日可抬高床頭30°
~45°,患肢用軟枕抬高,無明顯不適可下床活動,下床時用三角巾或上肢吊帶將患
肢懸吊頸部。內收型骨折,用外展架固定維持患肢于外展位。
2)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
3)病情觀察指導:指導患者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環(huán)、溫度、顏色、腫脹、
感覺運動情況,術后一日可冷敷,以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術后24小
時后可熱敷,或周林頻譜儀、紅外線燈照射,以促進血腫、水腫吸收。若發(fā)現患肢腫
脹應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
4)疼痛護理指導:向患者說明術后疼痛的規(guī)律,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看報紙、
聊天等方法緩解疼痛。指導家屬給予傷口周圍及肘、腕關節(jié)按摩,緩解肌緊張。如疼
痛劇烈,可遵醫(yī)囑服用止痛藥物。
5)功能鍛煉指導:指導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
A.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進行患肢手指握拳、伸指、腕關節(jié)屈曲、背伸活動。
B.術后2~7天:指導患者行患肢肘關節(jié)的屈伸練習,從被動到主動,繼續(xù)加強
手指及腕關節(jié)活動,每天2~3次。
C.術后1~2周:患肢疼痛腫脹減輕后,指導患者練習患肩關節(jié)的前屈、后伸活
動,范圍以患肢疼痛為限,逐步加大范圍,如患側上臂靠近胸壁,屈肘90°行前屈、
上舉動作,持續(xù)10秒鐘,每日2次。用健肢托住患肢前臂做聳肩、肩關節(jié)外旋和內
旋練習,如做鐘擺樣運動,每日2~3次。但外展行肱骨外科頸骨折禁忌患肩外展,內
收型骨折禁忌患肩內收。
D.術后4~6周:外固定解除后,可全面練習肩關節(jié)活動。徒手練習以下動作:
肩關節(jié)的環(huán)轉運動;肩內旋運動;肩內收、外旋運動;肩外展、外旋運動;肩外展、
內旋、后伸運動;肩外展上舉運動。
4.出院健康指導
(1)外固定后即出院的患者,應告訴其保持正確姿勢,密切觀察患肢遠端的血
液循環(huán)、活動情況,發(fā)現異常及時來院就診。
(2)同“鎖骨骨折1~6”。
(二)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即肱骨外科頸下2cm至肱骨牌上2cm段內的骨折。在肱骨干中下1/3
段后外側有槎神經溝,有由臂叢神經后束發(fā)生的柱神經,內后方緊貼骨面斜向外前方
進入前臂。此處骨折往往容易發(fā)生槎神經損傷,致使因素可能是骨折端直接撞擊,也
可能由于外側肌間隔的卡壓所致。
1.病因肱骨干骨折可由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常由外側打擊肱
骨干中上段,致橫斷骨折或粉碎骨折;間接暴力常由于手部著地或肘部著地,力向上
傳導,加上身體傾倒所產生的剪式應力,導致中下1/3骨折,有時因投擲運動或''掰
腕”也可導致中下1/3骨折。
2.臨床表現受傷后,上臂出現疼痛,腫脹,畸形、皮下瘀斑,上肢活動障礙,
檢查后可發(fā)現假關節(jié)活動,骨摩擦感,骨傳導音減弱和消失,X線拍片可確定骨折的
類型、移位方向。若合并橫神經損傷,可出現垂腕,各手指掌指關節(jié)不能背伸,拇指
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礙,手背槎側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
3.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患者突發(fā)骨折后,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特別是伴有
機神經損傷時,患肢伸腕伸指功能障礙,皮膚感覺減退,患者心理壓力大。應根據患
者的心理特點,講解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向患者說明神經損傷修復的特殊
性,告知患者神經將按lmm/d的速度生長,短期癥狀改善不明顯,使患者有充分的
思想準備,積極配合治療。
2)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食
3)石膏護理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U”型石膏固定時可平臥,患側肢體用軟
枕墊起,保持復位后骨折端不移動,懸垂石膏固定時只能取坐位或半臥位,以維持其
下垂牽引作用。石膏外固定后應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保證肢體擺放舒適,以促進
靜脈回流同時不引起石膏斷裂或壓迫局部軟組織為原則。囑患者石膏未干前,避免移
動肢體,勿用手續(xù)托起石膏,以免導致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膚壓瘡或血液循環(huán)障礙。
4)皮膚護理指導:槎神經損傷后會引起支配區(qū)域的皮膚營養(yǎng)改變,使皮膚萎縮
干燥,彈性下降,容易受傷,傷口處出現潰瘍。應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護理皮膚,每
日用溫水擦洗患肢,保持患肢清潔,促進血液循環(huán)。囑患者定時變換體位,避免皮膚
壓瘡。告知患者禁用熱水袋,防止燙傷。
(2)術后宣教
1)體位指導:指導患者術后以半臥位為宜,平臥位時患肢下墊一軟枕,使之與
軀體平行,以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局部麻醉患者可下地活動,患肢用頸腕吊帶
制動。
2)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
3)病情觀察指導:指導患者注意觀察患肢末梢皮膚溫度、顏色、腫脹程度、感
覺運動情況,若發(fā)現患肢遠端青紫、腫脹、劇痛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做相應的處理。告知
患者注意觀察患肢是否有稅神經損傷癥狀,如發(fā)現有垂腕、指掌關節(jié)不能伸直,拇指
不能外展或手背槎側皮膚有大小不等感覺麻木區(qū),應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
4)皮膚護理指導:槎神經損傷后會引起支配區(qū)域的皮膚營養(yǎng)改變,使皮膚萎縮
干燥,彈性下降,容易受傷,傷口處出現潰瘍。應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護理皮膚,每
日用溫水擦洗患肢,保持患肢清潔,促進血液循環(huán)。囑患者定時變換體位,避免皮膚
壓瘡。告知患者禁用熱水袋,防止燙傷。
(2)術后宣教
1)體位指導:指導患者術后以半臥位為宜,平臥位時患肢下墊一軟枕,使之與
軀體平行,以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局部麻醉患者可下地活動,患肢用頸腕吊帶
制動。
2)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食
3)病情觀察指導:指導患者注意觀察患肢末梢皮膚溫度、顏色、腫脹程度、感
覺運動情況,若發(fā)現患肢遠端青紫、腫脹、劇痛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做相應的處理。告知
患者注意觀察患肢是否有槎神經損傷癥狀,如發(fā)現有垂腕、指掌關節(jié)不能伸直,拇指
不能外展或手背槎側皮膚有大小不等感覺麻木區(qū),應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
4)疼痛護理指導:向患者說明術后疼痛的規(guī)律,告知患者手術切口疼痛在術后
3日內較劇烈,以后逐漸減輕。組織缺血引起的疼痛,表現為劇烈疼痛且呈進行性,
肢體遠端有缺血體征。手術3日后,如疼痛呈進行性加重或搏動性疼痛,伴皮膚紅、
腫、熱,傷口有膿液滲出或有臭味,則為繼發(fā)性感染。告知患者注意觀察疼痛的程度
及性質,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醫(yī)生會根據疼痛的原因給予相應的處理。
5)功能鍛煉指導:
A.早期:1周內做患肢上臂肌肉主動舒縮活動,以加強兩骨折端在縱軸上的擠
壓力,如握拳、伸指、屈腕、伸腕及主動聳肩動作10~20次,練習強度和頻率以不感
到疼痛和疲勞為主。禁止做上臂旋轉運動,防止再移位。伴有槎神經損傷者,安裝伸
指及伸腕彈性牽引裝置,使屈肌群能經常被動伸展。
B.中期:第2~3周開始練習肩、肘關節(jié)活動。
a.懸吊患肢:站立位上體向健側側屈,前傾30°?;贾谌墙硇厍皯业鯉е?/p>
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
b.伸屈肩、肘關節(jié):健側手握住患側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再屈肘,后伸上
臂。
c.旋轉肩肘關節(jié):身體向前傾斜,屈肘90°,使上臂和地面垂直,以健手握患
傾腕部,做劃圓圈動作。
d.雙臂上舉:兩手置于胸前,十指相扣,屈肘45°,用健肢帶動患肢,先使肘
屈曲120°,逐漸雙上臂同時上舉,再慢慢放回原處。
C.后期:4周后全面練習肩關節(jié)活動。
a.外展、外旋運動:(舉肩摸頭):用患側手摸觸頭頂后逐漸向對側移動,去觸
摸對側耳朵及枕部。
b.外展、內旋、后伸運動(反臂摸腰):將患側手置于背后,然后用側側手找扶
患側手去觸摸健側肩胛骨,用患側手指背側觸摸腰部。
c.肩關節(jié)環(huán)轉:如畫圓圈,向前彎腰,使上臂自然下垂,順時針在水平面圓圈
活動上肢。
d.雙臂輪轉、手爬墻練習
e.外固定解除后,逐漸達到生活自理。
4.出院健康指導
(1)對槎神經損傷行外固定后的患者,應告訴其保持正確姿勢,保持神經斷端
于松馳狀態(tài)。懸吊石膏固定的患者2周內不能平臥,可取坐位,睡眠時取半臥位。
(2)囑患者遵醫(yī)囑服藥,定期復查。“U”型石膏固定的患者,在腫脹消退后,
石膏固定完全松動應及時復診。懸吊石膏固定2周后更換長臂石膏托,固定6周拆除。
伴有橫神經損傷者,應定期復查肌電圖,了解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3)同“鎖骨骨折1~5”。
(三)肱骨牌上骨折
肱骨牌上骨折是指肱骨遠端外上黑上方的骨折,為肘關節(jié)外骨折。肱骨牌上骨折
為兒童常見肘部損傷,多發(fā)生于10歲以下兒童。根據暴力來源及方向可分為伸直型
和屈曲型。
1.病因大多由間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少見。
2.臨床表現
(1)伸直型:肘部出現疼痛、腫脹、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處于半屈位。
(2)屈曲型:局部腫脹、疼痛、肘后凸起,皮下瘀斑。由于肘后方軟組織較少,
骨折端銳利,可刺破皮膚形成開放性骨折。
3.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
2)體位指導:指導患者應保持有效固定,應維持屈肘90°,前臂旋前位固定。
行長臂石膏固定后,平臥時患肘墊軟枕與軀干平行,離床活動時用三角巾懸吊于胸前。
行尺骨鷹嘴持續(xù)骨牽引治療時應取平臥位適當支撐患肢,以減少疲勞感。
(2)術后宣教
1)體位指導:指導患者術后取舒適臥位,置患肢于功能位,可用軟枕或支架等
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臟水平,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和疼痛。患者臥床6
小時后即可下床活支國。囑患者活動時不要使患肢負重并防止跌倒。
2)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二
3)病情觀察指導:指導患者注意觀察患肢有無血管痙攣,肌肉供血不足的癥狀,
如患肢疼痛劇烈,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末梢血運充盈不良,手部皮膚發(fā)白,皮溫
低等應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
4)功能鍛煉指導:
A.指導患者復位固定當日可行握拳、屈伸手指練習,第二日增加腕關節(jié)屈伸練
習,胸前縣掛三角巾懸掛患肢,做肩前后左右擺動練習,1周后增加肩部主動練習,
包括肩屈、伸、內收、外展與聳肩,并逐漸增加幅度。
B.告知患者3周后去除固定,主動行肘關節(jié)屈、伸練習或前臂旋前和旋后練習。
4.出院健康指導同“鎖骨骨折1~6”。
三、梳尺骨骨折
橫尺骨骨折甚常見,多發(fā)生青少年。橫尺骨雙骨折可發(fā)生重迭、成角、旋轉及側
方移位四種畸形;槎骨干單骨折較少見,因有尺骨支持,骨折端重迭,移位較少,主
要發(fā)生旋轉移位。尺骨干單骨折極少見,因有樓骨支持移位不明顯,除非合并下橫尺
關節(jié)脫位。
槎骨干骨折:幼兒多發(fā)青枝骨折。成人橫骨干上1/3骨折時,附著于橫骨結節(jié)肱
二頭肌及附著于棱骨上1/3旋后肌,使骨折近段回后旋轉移位。槎骨干中1/3或下1/3
骨折時,骨折線在旋前圓肌抵止點以下。由于旋前及旋后肌力量相等,骨折近段處于
中立位,而骨折遠段受旋前方肌牽拉,旋前移位,單純稅骨干骨折重迭移位不多。
尺骨干骨折:單純尺骨骨折極少見,多發(fā)生在尺骨下1/3,由直接暴力所致,骨
折端移位較少。
(一)病因
1.直接暴力多見打擊或機器傷,骨折為橫型或粉碎型,骨折線在同一平面。
2.間接暴力跌倒時手掌觸地,暴力向上傳達至橫骨中或上1/3骨折,殘余暴
力通過骨間膜轉移到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所以骨折線位置低。梯骨為橫型或鋸齒狀,
尺骨為短斜型,骨折移位。
3.機器絞傷骨折多為多段粉碎,常合并肘、腕及肱骨骨折,并有骨折的軟組
織損傷包括皮膚、肌肉及神經血管損傷。
(二)臨床表現
外傷后局部疼痛、腫脹、肢體畸形,旋轉功能受限。完全骨折有骨擦音和異常活
動。
(三)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工
(2)位體指導:無論是石膏固定還是夾板固定,應告知患者患肢抬高,保持在
肘關節(jié)屈曲90°,前臂中立位。因此時骨間隙最大,骨周圍肌肉及上下骨間膜及斜
索均處于等張位,有利于骨折的穩(wěn)定。
2、術后宣教
(1)位體指導:指導患者抬高患肢,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液,減輕腫脹。
(2)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
(3)功能鍛煉指導。
早、中期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從復位固定開始2周內進行前臂和上臂肌肉收縮活
動。具體如下:①第1日,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拇指,對指、對掌。站立位時,前臂
用頸腕吊帶懸吊于胸前,做肩前、后、左、右擺動及水平方向的繞圈運動。②第4
日,開始在健肢幫助患肢的前提下進行肩前上舉、側上舉及后伸動作。③第7日,增
加患肢肩部主動屈、伸、內收、外展運動,手指的抗阻練習,可以捏像皮泥、拉橡皮
筋或彈簧等。④第15日,增加肱二頭肌等長收縮練習,以免干擾骨折的固定,影響
骨折的愈合。⑤第30日,增加肱三頭肌等長收縮練習,做用手推墻的動作,使兩骨
折端之間產生縱軸向擠壓力。
晚期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從骨折基本愈合,外固定去除后開始進行晚期功能鍛煉。
①第1日,做肩、肘、腕與指關節(jié)的主動運動。用橡皮筋做有阻力的肩屈、伸、內收
運動,阻力置于肘以上部位。手指的抗阻力練習,如捏握力器、挑橡皮筋等。②第4
日,增加肱二頭肌抗阻肌力及等長、等張、等速收縮練習。③第8日,增加前臂旋前、
旋后的主動練習,助力練習,肱三頭肌與腕屈伸肌群的抗阻肌力練習。有肩關節(jié)功能
障礙時,做肩關節(jié)外旋與內旋的牽引,腕關節(jié)屈與伸的牽引。④第12日,增加前臂
旋前、旋后的肌力練習,可用等長、等張、等速收縮練習方法。⑤還可以增加作業(yè)練
習,如玩橡皮泥、玩積木、洗漱、進餐、穿脫衣服、上廁所、淋浴等,以訓練手的靈
活性和協(xié)調性。
(四)出院健康指導
1.行長臂石膏托固定后,臥床時頭肩部抬高,患肢墊枕與軀干平行,離床活動
時,患肘用三角巾懸吊于胸前。
2.囑患者遵醫(yī)囑服藥,定期復查。骨折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復查。
3.同“鎖骨骨折1~5”。
四、橫骨遠端骨折
橫骨遠端骨折極為常見,約占平時骨折的1/10。多見于老年婦女、兒童及青年。
骨折發(fā)生在橫骨遠端2~3cm范圍內,常伴模腕關節(jié)及下尺稅關節(jié)的損壞。
(一)病因
多為間接暴力引起。跌倒時,手部著地,暴力向上傳導,發(fā)生槎骨遠端骨折。
(二)臨床表現
1.受傷后腕關節(jié)上方明顯腫疼,疼痛,局部壓痛,有縱軸叩痛。
2.移位骨折有典型畸形,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遠端向背側移位可出現“餐
叉樣”畸形,向槎側移位可出現“槍刺刀”畸形。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則出現
相反的畸形。關節(jié)面骨折伴腕關節(jié)脫位(Barton骨折)表現為與Colles骨折相似的“餐
叉”畸形及相應的體征。
(三)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患者受傷后,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特殊心理變化,擔心
會不會致殘,要不要手術而流露出煩躁不安、感覺過敏或夸大傷痛等情緒。應向患者
講解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介紹骨折愈合的一般規(guī)律及治療、護理、康復要
點,告知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配合治療。
(2)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
(3)石膏護理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石膏外固定后應抬高患肢,保證肢體擺放
舒適,以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同時不引起石膏斷裂或壓迫局部軟組織為原則。囑患
者石膏未干前,避免移動肢體,勿用手指托起石膏,以免導致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膚
壓瘡或血液循環(huán)障礙。
2.術后宣教
(1)位體指導:患肢前臂石膏托固定,告知患者平臥時以軟枕抬高于心臟水平
10cm,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腫脹。離床活動時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帶懸掛于胸前。
(2)病情觀察指導:告知患者注意觀察傷口及患肢遠端血液供應情況,如有異
常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
(3)功能鍛煉指導:
1)患者復位固定后應開始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用力握拳,充分伸屈五指,
以練習手指關節(jié)和掌指關節(jié)活動及鍛煉前臂肌肉的主動舒縮;指導患者練習肩關節(jié)前
屈、后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及環(huán)轉和肘關節(jié)屈伸活動。
2)指導患者兩周后可進行腕關節(jié)的背伸和梯側偏斜活動及前臂旋轉活動的練習。
3~4周解除固定后,可以兩掌相對練習腕背伸,兩手背相對練習掌屈,也可利用墻壁
或桌面練習背伸和掌屈。
(四)出院健康指導
1.告知患者2周內不能做腕背伸和橫偏活動,防止復位后再移位,2周后進行
腕關節(jié)活動,逐漸增加前臂旋轉活動。
2.囑患者自固定之日起2~3周復查,更換石膏托,再過2~3周拆除石膏。骨折
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復查。
3.同“鎖骨骨折1~5”。
五、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常見于老年人的損傷,尤以女性多見,與骨質疏松導致的骨質
量下降有關。損傷原因主要是絆倒受傷后髓部疼痛、下肢縮短畸形及不能活動。
(一)病因
多數情況下是在走路滑倒時,身體發(fā)生扭轉倒地,間接暴力傳導至股骨頸發(fā)生骨
折。
(二)臨床表現
表現為屈髓、屈膝、外旋畸形,髓部疼痛,肢體功能障礙,腫脹,畸形,腹股溝
中點部的壓痛,大粗隆部叩擊痛,沿肢體縱軸的推、頂、叩擊、扭旋疼痛和大腿滾動
試驗陽性。
(三)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飲食指導:同“梳骨遠端骨折”。
(2)術前準備指導:指導患者選擇正確的臥位,鼓勵患者自行進行抬臀運動,
防止發(fā)生舐尾部壓瘡。囑患者注意預防感冒,保持皮膚清潔。指導患者平臥硬板床,
維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患肢置于軟枕或布朗架上,行牽引維持,并穿下字形防
外旋;忌外旋、內收,不側臥,囑家屬盡量避免搬動髓部。告知患者注意按牽引護理
進行配合:保持牽引繩平直,勿隨意加減重錘,護士每日用75%乙醇滴針眼2次;足
跟部墊一軟墊,每小時更換部位一次,避免一個部位持續(xù)受壓超過2小時,定時自行
抬足跟,活動踝關節(jié),抬臀,做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練習等。
2.術后宣教
(1)位體指導:指導患者術后取舒適臥位,置患肢于外殿中立位,避免患肢外
旋、內收,仰臥時在兩大腿之間置軟枕或三角形厚墊。
1)加壓螺釘內固定術:術后2日可坐起,2周后坐輪椅可下床活動,3~4周可扶
拐下地,患肢不負重,防跌倒。6個月后可去拐,患肢負重。
2)移植骨瓣和血管束術:術后4周保持平臥位,禁止坐起,以防髏關節(jié)活動度
過大,造成移植的骨瓣和血管束脫落。4~6周后,幫助患者坐起并扶拐下地做不負重
活動。3個月后復查,酌情由輕到重負重行走。
3)人工股骨頭、微關節(jié)置換術:見“人工髏關節(jié)置換術
(2)飲食指導:同“樓骨遠端骨折”。
(3)病情觀察指導:指導患者注意觀察患肢末梢皮膚溫度、顏色、腫脹程度、
感覺運動情況,若發(fā)現患肢遠端腫脹甚至發(fā)涼、劇痛、感覺麻木,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做
相應的處理。有傷口引流裝置者應向患者及家屬說明需保持引流通暢,防止感染。若
知應用鵝頭釘或克氏針行內固定的患者應注意觀察體位是否正確,保持患肢外展中立
位,穿抗外旋鞋,嚴禁側臥及患肢內收、外旋、盤腿坐,以防移位或畸形愈合。
(4)牽引護理指導:指導患者觀察足部皮膚感覺及伸趾功能,防止由于腓骨小
頭受壓,發(fā)生腓總神經麻痹而引起足下垂。告知患者牽引時應維持有效的牽引位置及
重量,牽引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肢血液循環(huán)情況,如有肢體皮膚發(fā)冷、發(fā)綃、腫脹、疼
痛、麻木、運動障礙及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是石膏繃帶包扎過緊壓迫血管、神經所
致,應及時報告醫(yī)護人員。牽引期間告知患者注意觀察有無膠布過敏,指導患者定時
自行抬足跟,活動踝關節(jié),做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練習等。告知患者及家屬不能將被
褥等物直接壓在足背上,應用托足板將足底墊起,防止足下垂。冬季注意保曖,防止
感冒。
(5)并發(fā)癥預防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為出血、切口感染、
下肢靜脈血栓、呼吸或泌尿系感染、壓瘡、便秘、尿潴留、足下垂等。指導患者及早
進行主動及被動功能鍛煉,對未固定的肢體進行肌肉按摩,鼓勵利用床上牽引架抬起
上身,做深呼吸、咳嗽、排痰訓練,避免局部骨隆突處長期受壓,禁止在腓骨小閑部
墊物,以免引起神經損傷,發(fā)生足下垂。
(6)功能鍛煉指導:
1)術后1日,可做深呼吸,進行健肢和上肢練習,做患肢肌肉收縮,進行股四
頭肌等長收縮和踝關節(jié)屈伸,收縮與放松的時間均為5秒鐘,每組20~3。次,每日
2~3組。
2)術后2~3日:繼續(xù)以上練習。拔除傷口引流管后,拍片復查顯著髏關節(jié)位置
良好,可協(xié)助患者床上坐起,床頭抬高30°~45°,每日2次。
3)術后3日:繼續(xù)做患肢肌力訓練,遵醫(yī)囑增加髏部屈曲練習?;颊哐雠P伸腿
位,收縮股四頭肌,緩緩將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動,使髏屈曲,足尖保持向前,注意防
止髓內收、內旋,屈曲角度不宜過大,以免引起髓部疼痛和脫位。保持髓部屈曲5
秒鐘后復原,放松5秒,每組20次,每日2~3組。
4)術后4日:繼續(xù)患肢肌力訓練。指導患者雙手支撐床坐起,屈曲健肢,伸直
患肢,移動軀體至床邊,患肢保持輕度外展中立位。站立時,指導患者患肢向前伸南,
用健肢著地,雙手用力撐住助行器挺我站立。告知患者坐下前,腳應接觸床邊。
5)術后5日:繼續(xù)患肢肌力訓練和器械練習。指導患者在助行器協(xié)助下做站立
位練習,包括外展和屈曲髏關節(jié)。指導患者在助行器協(xié)助下練習行走。
6)術后6日:囑患者繼續(xù)進行患肢肌力、器械和步行訓練。在患者可以耐受的
情況下,加強髏關節(jié)的活動度,逐漸恢復髏關節(jié)的功能。
(四)出院健康指導
1.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避免緊張激動的情緒。
2.向患者說明疾病恢復期營養(yǎng)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粗細糧搭配,注
意多飲水。
3.囑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以免脫位。
4.囑患者繼續(xù)功能鍛煉,避免增加關節(jié)負荷的運動,如體重增加、長時間的行
走和跑步等。
5.日常生活中洗澡用淋浴而不用浴缸,如廁用坐式而不用蹲式。不要做盤腿的
動作,不坐矮椅或沙發(fā),不要彎腰拾物,禁止爬坡。
6.告知患者用6個月攝X線片1次,股骨頭密度增高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表
現,若有囊性變應立即停止活動。
7.向患者說明若骨折愈合,已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一段時間后又覺微部疼痛,
說明股骨頭有壞死的可能,應及時就診,以便早期治療。必要時行人工懿關節(jié)置換術。
8.告知患者本應需連續(xù)觀察5年,5年后股骨頭發(fā)生缺血性壞死者極少。
六、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指轉子下2cm至股骨牌上2cm這一段骨干的骨折。
(一)病因
1.直接暴力如重物直接擊打、車輪碾軋、火器性損傷等作用于股骨,易引起
股骨干的橫形或粉碎性骨折。
2.間接暴力高處墜落傷或機器扭轉傷等間接暴力作用易導致股骨干的斜形或
螺旋形骨折。
(二)臨床表現
1.全身表現股骨干骨折多由于嚴重的外傷引起,出血量可達1000~1500ml。
患者可伴有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現;如合并其他部位臟器的損傷,
休克的表現可能更明顯。
2.局部表現可具有一般骨折的共性癥狀,包括疼痛、局部腫脹、成角畸形、
異?;顒?、肢體功能受限及縱向叩擊痛或骨擦音。除此而外,如合并有神經、血管損
傷,足背動脈可無搏動或搏動輕微,傷肢有循環(huán)異常的表現,可有淺感覺異常或遠端
被支配肌肉肌力異常。
(三)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同“槎骨遠端骨折”。
(2)位體指導:指導患者抬高患肢,維持患肢于外殿中立位,可用外展夾板固
定,患足穿防旋鞋。臥床期間可坐盧,但不能盤腿、患側臥位及負重。6周后,在夾
板和雙拐的保護下,可下地行走。骨折愈合后方可負重。
(3)牽引護理指導:行牽引的患者,告知注意按牽引護理進行配合:保持牽引
繩平直,抬高床尾,易產生反牽引力。勿隨意加減重錘,護士每日用75%乙醇滴針眼
2次;足跟部墊一軟墊,每小時更換部位一次,避免一個部位持續(xù)受壓超過2小時。
從牽引之日起,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2周后,待患者疼痛減輕,逐
漸過渡至小范圍的伸膝練習,加強踝部及足部的活動避免關節(jié)僵硬。
2.術后宣教
(1)體位指導:抬高患肢(同術前)。
(2)病情觀察指導:指導患者注意觀察患肢末梢皮膚溫度、顏色、腫脹程度、
感覺運動情況,若發(fā)現患肢遠端腫脹甚至發(fā)涼、劇痛、感覺麻木,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做
相應的處理。有傷口引流裝置者應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保持引流通暢,防止感染。
(3)并發(fā)癥預防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為切口感染、下肢
靜脈血栓、呼吸或泌尿系感染、壓瘡、便秘、尿潴留、足下垂等。指導患者及早進行
主動及被動功能鍛煉,對未固定的肢體進行肌肉按摩,鼓勵利用床上牽引架抬起上身,
做深呼吸、咳嗽、排痰訓練,避免局部骨隆突處長期受壓,禁止在腓骨小頭部墊物,
以免引起神經損傷,發(fā)生足下長。
(4)功能鍛煉指導:
1)早期功能鍛煉:(1~7天)指導患者以臥床為主不負重,鼓勵患者做股四頭肌
等長收縮。練習方法:患肢伸直繃緊足尖,收縮3~5分鐘后放松,反復練習數十次,
3~4次/天,同時練習踝關節(jié)背伸,避免足下垂。
2)中期功能鍛煉:(7~28天)指導患者逐漸過渡至部分負重行走。指導患者掌
握正確的行走方法;患肢前伸,重心前移,單拐行走時,拐的支撐與患肢應一致。
3)后期功能鍛煉:(4~6周)繼續(xù)部分負重練習。靠知患者鍛煉方法:單腿逐漸
負重,直至患肢單腿站立能夠負擔全身重量后,可逐漸棄拐。
(四)出院健康指導
1.注意適當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2.繼續(xù)給予營養(yǎng)豐富、清淡、易消化飲食,適當增加粗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
通暢。
3.穩(wěn)定患者情緒,避免不良刺激。
4.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需繼續(xù)進行功能鍛煉,可預防骨、關節(jié)、肌肉等并發(fā)
癥,如骨質疏松、骨折延遲愈合、關節(jié)粘接、關節(jié)囊攣縮、關節(jié)僵直及肌肉萎縮等。
告知患者手術后膝關節(jié)應保持中立位,防止旋轉。1個月可以拆卸石膏后下地,但患
肢不負重,3個月遵醫(yī)囑患肢可負重。
5.帶外固定出院的患者,囑患者注意觀察血液循環(huán)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6.遵醫(yī)囑2~3個月復查。
七、脛腓骨骨折
脛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為常見。10歲以下兒童及青壯年多見,其中以
脛骨干單骨折最多,脛腓骨干雙折次之,腓骨干單骨折最少。
(-)病因
1.應力損傷由于長期應力積累造成受力處的骨骼發(fā)生疲勞骨折。
2.低能創(chuàng)傷常見于扭轉暴力。
3.高能量損傷多見于直接暴力和擠壓傷。
(二)臨床表現
傷后患肢疼痛、腫脹、畸形和功能障礙。
(三)住院健康指導
1.病情觀察指導指導患者及家屬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開放性骨折、
骨折合并小腿皮膚撕脫傷和其他合并傷。如有面色蒼白、口辱發(fā)絹、血壓下降等表現
時應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及家屬應注意觀察患肢遠端血液循環(huán)、感覺、運動、
足背動脈及脛后動脈搏動情況,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腫脹情況,如發(fā)現肢體遠
端動脈搏動不清、肢端發(fā)涼、感覺遲鈍、腫脹嚴重、皮膚顏色改變應立即通知醫(yī)護人
員。
2.牽引護理指導指導患者做床上擴胸運動、深呼吸運動,以防止肺不張及肺
炎,教會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減輕疼痛,使痰容易咳出。告知患者為防止牽引針眼
處感染,保持牽引針眼處清潔、干燥,需每日用75%乙醇滴針眼處2次,注意觀察局
部有無疼痛突然加劇,有無分泌物。囑患者保持有效的牽引位置及重量,勿隨意加減
重錘。牽引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肢血液循環(huán)情況,如有肢體皮膚發(fā)冷、發(fā)絹、腫痛、麻
木、運動障礙及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應及時報告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及家屬踝部墊
一軟墊,每小時更換部位一次,避免一個部位持續(xù)受壓超過2小時。
3.并發(fā)癥護理指導告知患者由于解剖特點小腿骨折發(fā)生骨筋膜室綜合征較常
見,囑患者取患肢抬高,保持中立位,嚴禁外旋,為防止足跟壓傷,可在踝部墊小軟
枕,使足跟懸空。向患者說明腫脹嚴重時,需使用甘露醇脫水消腫治療,禁止熱敷或
按摩患肢,以免溫度增高加快組織代謝,必要時可冷敷。
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同“鎖骨骨折”。
2.術前準備指導指導患者選擇正確的臥位,抬高患肢以消除水腫。教會患者
正確的翻身法,以免引起其他損傷,指導患者進行床上大小便訓練及肢體功能鍛煉。
3.石膏護理指導指導患者注意觀察患肢的疼痛程度,有無麻木感,石膏固定
24小時內應注意足趾的背伸和跖屈的情況,以判斷腓總神經是否受壓,有異常及時
通知醫(yī)護人員。
4.小夾板固定的護理指導指導患者注意小夾板的松緊度及肢體有無麻木、疼
痛等,防止局部壓瘡、肢體壞死等嚴重并發(fā)癥,有不適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
術后宣教
1.體位指導囑患者取患肢抬高,外固定器固定的患者應保持患肢中立位,嚴
禁外旋,為防止足跟壓傷,可在踝部墊小軟枕,以使足跟懸空。告知患者術后6小時
可側翻身,防止壓瘡。向患者說明在內固定或外固定堅因的情況下,可遵醫(yī)囑早期下
床,適當給骨折端以應力刺激,促進骨折愈合。
2.石膏護理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石膏外固定后應抬高患肢,保證肢體擺放舒
適,以促進靜脈回流同時不引起石膏斷裂或壓迫局部軟組織為原則。囑患者石膏未干
前,避免移動肢體,勿用手指托起石膏,以免導致石膏凹臨引起局部皮膚壓瘡或血液
循環(huán)障礙。
3.功能鍛煉訓練鼓勵患者早期進行床上活動,如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練習,
足趾主動屈伸和骸骨被動活動。行跟骨牽引者,還應做骸骨被動活動及抬臀運動,防
止跟腱攣縮。內固定術后第3天可做膝關節(jié)的屈曲活動;外固定術后5~7天可扶拐患
肢不負重下床活動,外固定除去后充分練習各關節(jié)活動,逐漸負重活動。囑患者禁止
做患肢旋轉活動,因其影響骨折端的穩(wěn)定,導致骨不連接。
(四)出院健康指導
1.囑患者定期復查,如發(fā)現患肢血液循環(huán)、感覺、運動異常,應及時就診。
2.告知患者加強營養(yǎng),多食動物內臟如心、肝、腎、排骨湯以及新鮮蔬菜、水
果等,以促進骨折愈合。
3.囑患者禁止吸煙,以免導致骨折不愈合。
4.指導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勞逸適度。
5.指導患者加強患肢功能鍛煉,先扶拐下床活動患肢不負重鍛煉,防止摔倒。
加強患肢膝、踝關節(jié)伸屈鍛煉,如有踝關節(jié)功能障礙可做踝部旋轉,斜坡練步等功能
鍛煉。踝關節(jié)僵硬者,可做踝關節(jié)下蹲背伸和站立屈膝背伸等。
6.囑患者出院后3個月、6個月、1年復查X線片了解骨折愈合情況,如有異
常及時就診。
八、骸骨骨折
骸骨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也是膝關節(jié)的一個組成部分。骸骨能起到保護膝關節(jié)、
增強肌四頭肌肌力、伸直膝關節(jié)滑車作用。骸骨部位表淺,一旦遭受外力易發(fā)生骨折。
(-)病因
1.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擊在骸骨上,如撞傷、踢傷等,骨折多為粉碎性。
2.間接暴力多由于股四頭肌猛力收縮,所形成的牽拉性損傷,如突然滑倒時,
膝關節(jié)半屈曲位,股四頭肌驟然收縮,牽骸骨向上,骸韌帶固定在骸骨下部,而造成
骸骨骨折。
(二)臨床表現
1.膝關節(jié)積血,明顯腫脹、疼痛,膝關節(jié)活動困難,不能自動伸直。
2.橫斷骨折有移位時,可摸出骨折線及骨塊間間隙。
3.陳舊性骨折有移位者,因失去股四頭肌作用,伸膝無力,走路緩慢,并可有
關節(jié)活動障礙。
(三)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飲食指導:同“鎖骨骨折”。
(2)疼痛護理指導:由于骨折后局部腫脹、關節(jié)內積液積血、外固定過緊等可
致疼痛劇烈,指導患者早期冷敷,加壓包扎,以減少局部出血,減輕腫脹;若為外圍
包扎過緊,則松解外固定物,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止痛藥物。
(3)術前準備指導:指導患者選擇正確的臥位,抬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臟水
平面20cm,以消除水腫。教會患者正確的翻身法,以免引起其他損傷,指導患者進
行床上大小便訓練及肢體功能鍛煉。
2.術后宣教
(1)位體指導:腰麻術后6小時去枕平臥,以免發(fā)生頭痛、惡心、嘔吐等顱內
壓減低的癥狀,6小時后臥床休息?;夭》亢笾没贾诠δ芪唬ハ聣|一軟枕,高于
心臟15°,以利于靜脈回流,保持患肢中立位,嚴禁外旋。
(2)飲食指導:告知患者術后6小時未排氣前禁食牛奶、豆?jié){、甜食、水果等
級產氣食物,以免引起腹脹;排氣后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飲食。飲食以高蛋白、高
熱量、高維生素及富含鐵質和鈣質的食物為宜,以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促進骨折愈合及
機體恢復。飲食要定量,同時注意合理膳食結構,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飲水,
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
(3)疼痛護理指導:告知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會感到疼痛明顯,指導患者及家
屬可采用按摩周圍組織的方法減輕疼痛,盡量避免使用止痛藥物。為保證晚間睡眠可
服用藥物止痛,通常術后第1日疼痛最明顯,第2日開始逐漸減輕。
(4)腫脹護理指導:告知患者讖骨術后創(chuàng)傷性水腫通常從術后2小時出現,72
小時達到高峰,應保持正確的位體。同時可遵醫(yī)囑使用甘露醇,因此藥對血管刺激較
大,若藥液外滲,應立即停止輸入,使用50%硫酸鎂液濕敷,切不可熱敷。同時可遵
醫(yī)囑應用七葉皂甘鈉,由于此藥對血管刺激產生疼痛,可放慢速度,用傷濕止痛膏或
山食若堿濕紗布外敷以減輕疼痛。
(5)功能鍛煉指導:鼓勵患者早期疼痛稍減輕后開始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性收縮。
每日行能骨被動活動,防止骸骨與關節(jié)面粘連。抱膝圈固定后即可開始練習踝關節(jié)的
背屈、跖屈運動和足趾關節(jié)活動。膝部軟組織修復愈合后開始練習抬腿,傷口拆線后,
如局部無積液、紅腫,可帶石膏托扶雙拐下地,患肢不能負重。4~6周去除外固定,
開始練習膝關節(jié)屈伸運動。
(四)出院健康指導
1.告知患者加強營養(yǎng),多食動物內臟如心、肝、腎、排骨湯以及新鮮蔬菜、水
果等,以促進骨折愈合。
2.囑患者禁止吸煙,以免導致骨折不愈合。
3.指導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勞逸適度。
4.指導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加強患肢功能鍛煉。
5.遵醫(yī)囑1個月復查,告知放置內固定的患者證實骨折愈合良好可再次住院取
出內固定,一般為8個月。
第二節(jié)脊柱骨折和脊髓損傷患者健康教育
一、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多見男性青壯年,病情嚴重者可致截癱,甚至危及生命;治療不當的單
純性壓縮骨折,亦可遺留慢性腰痛。
(-)病因
多由間接外力引起,由高處跌落時臀部或足著地、沖擊性外力向上傳至胸腰段發(fā)
生骨折;少數由直接外力引見,如房子倒塌壓傷、汽車壓撞傷或火器傷。
(二)臨床表現
1.外傷后脊柱局部疼痛,活動受限、畸形、壓痛。
2.有不全或完全癱瘓的表現,如感覺、運動功能喪失、大小便障礙等。
(三)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脊柱骨折的患者通常在正常勞動情況下突然受傷,思想及各方
面沒有任何準備,因骨折后面的臨截癱的后果,思想及各方面沒有任何準備,因骨折
后面臨截癱的后果,患者常有焦慮、恐懼甚至絕望的心理,同時受傷后對工作、生活
會有很多考慮。護理人員應耐心引導,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指導患者學會自我
調節(jié),鼓勵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術前準備指導:指導患者選擇正確的臥位及翻身法,即雙前臂交叉于胸前,
雙膝并攏微屈曲側翻身,指導患者進行床上大小便訓練及肢體功能鍛煉。告知全麻及
椎管內麻醉的患者術前晚需灌腸。囑手術患者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
以防止在麻醉過程中發(fā)生嘔吐、誤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2.術后宣教
(1)位體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應取平臥位,保持脊柱平直,防止畸形或
進一步損傷,術后6小時開始軸線翻身。頸椎損傷者,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要在頭部兩
側用沙枕固定,避免頸部旋轉及屈伸動作。告知腰椎手術無脊髓損傷者,術后5~7
天或根據病情許可帶腰圍下床活動。
(2)飲食指導:告知患者術后6小時進流食,逐漸過渡到半流食或普食。飲食
以高蛋白、高熱量、富含膠原、微量元素及維生素A、維生素C的食物為宜,以補
充營養(yǎng),促進傷口愈合。
(3)術后配合指導:指導家屬觀察生命體征、肢體活動、肢體麻醉平面的變化。
頸椎前路手術者如有聲音嘶啞及嗆咳應及時報告醫(yī)生。有引流者應告知保持引流通
暢,如引流液過多或稀薄、色淡應及時報告醫(yī)生。留置尿管者,告知術后第2天要夾
管定時放尿,膀胱功能恢復后可拔除導尿管。
(4)功能鍛煉指導:自復位的第2天起,應鼓勵患者在床上進行腰背肌過伸鍛
煉。第1周用頭部、兩肘抵床,伸頸,挺胸,使腰背部懸空后伸。第2周用頭及雙足
跟抵床三點支撐、雙臂抱于胸前,伸頸挺胸,使腰背部懸空后伸。第3周用雙手及雙
足撐在床上,全身懸空呈拱橋狀。第4周患者俯臥位,腹部著床,上肢及頭背后伸,
下肢伸直亦后伸,全身翹起。經過上述4步練功后,用脊柱夾板或腰圍固定保護離床
活動,但要防止身體前屈。
(四)出院健康指導
1.告知患者及家屬出院后仍需遵醫(yī)囑要求臥床休息或下地活動。頸椎手術的患
者下床活動時帶頸托保護3個月,腰椎手術患者下床活動時帶腰圍保護3個月。
2.向患者上肢功能鍛煉以抓提為主,下肢以股四頭肌和小腿肌肉舒縮活動為主。
四肢關節(jié)屈伸活動為主,各部位每次活動50下,3~5次/日,循序漸進,胸腰椎術后
患者繼續(xù)腰背肌鍛煉半年以上。
3.告知患者半年內禁止劇烈運動,不可彎腰拾物,休息時嚴格執(zhí)行正確的翻身
方法,坐車時應以頸托呈腰圍予以局部保護,避免急剎車,以確保不發(fā)生脊柱再損傷。
4.告知患者出院3個月復查。
二、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spinalcord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損傷,在損
害的相應節(jié)段出現各種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肌張力異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
應改變。
(一)病因
暴力間接或直接作用于脊柱并引起骨折或(或)脫位,造成脊髓、馬尾擠壓、損
傷。直接暴力致傷相對少見,見于重物擊中頸后、背、腰部,相應部位椎板、棘突骨
折,骨折片陷入椎管內。間接暴力致傷占絕大多數,常見于交通事故、高處墜落、建
筑物倒塌、坑道塌方和體育運動中。
(二)臨床表現
1.脊髓損傷在脊髓休克期間表現為受傷平面以下出現馳緩性癱瘓,運動、反
射及括約肌功能喪失,有感覺喪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2~4周后逐漸演變成痙攣
性癱瘓,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并出現病理性椎體束征,胸段脊髓損傷表
現為截癱,頸段脊髓損傷則表現為四肢癱,上頸椎損傷的四肢癱均為痙攣性癱瘓,下
頸椎損傷的四肢癱由于脊髓頸膨大部位和神經根的毀損,上肢表現為馳緩性癱瘓,下
肢仍為痙攣性癱瘓。
2.脊髓圓錐損傷表現為會陰部皮膚鞍狀感覺缺失,括約肌功能喪失致大小便
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礙,兩下肢的感覺和運動仍保留正常。
3.馬尾神經損傷表現為損傷平面以下馳緩性癱瘓,有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及
括約肌功能喪失,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沒有病理性椎體束征。
(三)住院健康指導
1.術前宣教
(1)心理指導:脊髓損傷的患者通常在勞動情況下突然受傷,思想及各方面沒
有任何準備,因難以接受現實而產生強烈的緊張、恐懼及悲觀心理。應向患者和家屬
講解手術對穩(wěn)定病情的意義及手術的相關知識,共同制定康復計劃,使患者擺脫創(chuàng)傷
的悲痛,積極接受治療,并做好術后接受康復治療的心理準備。
(2)搬運及體位指導:告知家屬傷后協(xié)助搬動患者時應保持軀干在同一平面上,
2~3人站在患者同側。讓患者平臥,雙上肢貼于身側,雙下肢伸直并攏,搬運者們雙
手分別從同側插入頭肩、腰臀、雙下肢,然后同時抬起,以免加重脊髓的損傷。教會
患者及家屬軸線翻身方法,即患者仰臥,雙前臂交叉于胸前,兩人以上站在病床同一
側,面向準備翻向的一邊,分別托住患者肩、胸、腰及雙膝胴窩,保持頭部與軀干成
一條直線,幾人同時用力將患者抬起、移動及翻轉成側臥位,并將肩到臀部用力抵住,
防止加重損傷。
2.術后宣教
(1)位體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需平臥6小時,之后每2小時翻身一次,
注意活動關節(jié),按摩肢體。仰臥時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沙袋保持功能性中間性。
病情許可可采取仰臥位,逐漸增加俯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手表行業(yè)當前市場規(guī)模及未來五到十年發(fā)展趨勢報告
- 2025年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行業(yè)當前市場規(guī)模及未來五到十年發(fā)展趨勢報告
- 2025年住房租賃行業(yè)當前市場規(guī)模及未來五到十年發(fā)展趨勢報告
- 2025年電商物流行業(yè)當前發(fā)展現狀及增長策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加氣站用天然氣壓縮機行業(yè)當前發(fā)展現狀及增長策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事業(yè)單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水生產處理工五級(初級工)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防疫防護用品行業(yè)當前市場規(guī)模及未來五到十年發(fā)展趨勢報告
- 2025年事業(yè)單位工勤技能-廣西-廣西計量檢定工三級(高級工)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軸承制造行業(yè)當前競爭格局與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醫(yī)院感染暴發(fā)報告及處置管理規(guī)范培訓試題(含答案)
- 2021年鼻咽通氣管使用規(guī)范
- JJF 1084-2002框式水平儀和條式水平儀校準規(guī)范
- GH/T 1133-2017靈芝破壁孢子粉
- GB/T 27418-2017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和表示
- GB/T 3098.2-2015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母
- 專業(yè)技術人員申報職稱評前公示情況表
- GB/T 13477.6-2002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第6部分:流動性的測定
- 產程干預醫(yī)學指征相關考核試題及答案
- 語文文學常識
- 土地估價基礎知識與估價方法課件
- 配貨員績效考核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