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翁源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1頁
韶關市翁源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2頁
韶關市翁源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3頁
韶關市翁源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4頁
韶關市翁源縣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七年級歷史(考試時間:80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在答題卡上填寫好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考生號等信息;2.在答題卡上完成作答,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2016年第1版)中寫道:“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發(fā)現包括: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4米。灰燼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樸樹子等?!辈牧险f明北京人()①會制造石器②會種植粟③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依據材料信息: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可以判斷,北京人會制造石器,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半坡原始居民會種植粟;題干沒有涉及北京人的面貌特征。仔細審查①③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2.實物史料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其重要在于直接性。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說明半坡原始居民()A.已從事農業(yè)生產 B.以捕魚狩獵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 D.會人工種植水稻【答案】A【解析】【詳解】由題干半坡遺址出土的石器說明半坡原始居民已從事農業(yè)生產。半坡人制作成精美的磨制石器。半坡人還制造骨器、角器等生產工具,用以開墾土地,從事農業(yè)生產,主要種植粟,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農業(yè)生產工具和捕魚狩獵無關,排除B項;題干沒有涉及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排除C項;半坡人種植粟,排除D項。故選A項。3..網絡上有一個游戲叫《軒轅》,講述的是軒轅氏(即黃帝)聯合炎帝,打敗了一個會呼風喚雨、制造迷霧的大魔頭。根據所學知識,這個游戲中的“大魔頭”是指A.堯 B.舜 C.大禹 D.蚩尤【答案】D【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華夏之祖的相關史實,聯系已學知識可知黃帝戰(zhàn)勝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縣境內,展開了與蚩尤部落的戰(zhàn)爭——涿鹿之戰(zhàn),蚩尤戰(zhàn)死,東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最早主體。據此分析可知D符合題意,故選D??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華夏之祖·炎黃戰(zhàn)蚩尤4.閱讀歷史書籍需要關注章節(jié)標題,從而把握內容的主旨。請根據下圖中的內容,為其選擇一個最適當的標題()標題:1.青銅時代與青銅文明2.殷墟與甲骨文3.“制禮作樂”與禮樂文明4.解讀“封建”的本意A.史前:中國境內人類活動 B.夏商周: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C.秦漢:中華帝國的初建 D.魏晉南北朝: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的時代【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青銅時代與青銅文明”指夏商周以青銅文明為標志的文明時代;“殷墟與甲骨文”是商朝的文明成就;“禮樂制度”與“禮樂文明”和解讀“封建”的本意與西周文明有關,四則信息說明了我國古代夏商周時期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B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史前時期的歷史,排除A項;題干沒有涉及秦漢時期的歷史,排除C項;題干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5.陜西出土的大盂銅鼎銘文記載,周康王一次賞賜盂壹仟柒佰零玖個奴隸。據此銘文判斷,盂受賞賜時的身份是()A.周康王的嫡長子 B.大地主 C.自由平民 D.大貴族【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與西周分封制相關,分封制是西周時期實行的重要政治制度,由周王給王室成員、貴族和功臣“授民”、“授疆土”,從而形成了一種嚴格的等級從屬關系。A項周康王的嫡長子是姬瑕,而不是盂;B項當時是奴隸社會不存在大地主;C項自由平民沒有資格接受周王賞賜。故選D。6.西周時期,周王朝對墓葬用品有嚴格的規(guī)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guī)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西周社會腐敗現象嚴重 B.西周各地經濟發(fā)展不平衡C.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 D.西周青銅鑄造業(yè)落后【答案】C【解析】【詳解】由題干中的“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朝后期,青銅器的數量增多,功能也由食器等發(fā)展到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禮器的類型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所以C項符合題意;題干中未涉及西周社會腐敗現象嚴重,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未體現西周各地經濟發(fā)展情況,所以B項不符合題意;西周青銅鑄造業(yè)落后在題干中未體現,也不符合史實,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C。7.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成都平原變?yōu)椤疤旄畤?,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tài)工程”,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該工程是()A.都江堰的開鑿 B.長城的修筑C.靈渠的開鑿 D.始皇陵的修建【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使成都平原變?yōu)椤旄畤奔八鶎W可知,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A項正確;長城是為了防御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的軍事防御工事,排除B項;靈渠溝通了湘江與漓江,排除C項;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寢,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排除D項。故選A項?!军c睛】8.“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偉業(yè)。”這里的“他”是()A.周武王 B.齊桓公 C.晉文公 D.楚莊王【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的春秋五霸之首指的是齊國齊桓公,B項正確;周武王是西周建立者,春秋爭霸出現在東周,且是諸侯國,排除A項;晉文公、楚莊王均是齊桓公之后的霸主,排除CD項。故選B項。9.許多成語來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從這些成語中能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哪一時代特點()A.奴隸制開始形成 B.封建制開始確立C.生產力飛速發(fā)展 D.諸侯兼并爭霸不斷【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都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爭霸中留下的成語,因而集中體現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兼并爭霸不斷的社會特點,D項正確;我國的奴隸制開始出現于夏朝,排除A項;題干成語不能體現封建制開始確立,排除B項;題干成語沒有涉及生產力發(fā)展,排除C項。故選D項。10.在達州市中小學生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上,劉老師將自己的心得概括為:“班級管理如烹小鮮,應該無為而治,同時要強化德育教育,讓學生學會仁愛?!彼陌嗉壒芾砝砟钪刑N含著春秋戰(zhàn)國時期哪些思想學派的主張?()A.儒家法家 B.道家兵家 C.道家儒家 D.墨家儒家【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張,“強化德育教育,仁愛”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故C符合題意;法家、兵家的思想與“仁愛”無關,故AB不符合題意;墨家主張“兼愛”“非攻”與“無為而治”不符。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1.孔子曾說:“中上之人,可以語上(深奧的學問)也;中下之人,不可語上也?!边@表明了哪一教學主張?()A.有教無類 B.啟發(fā)誘導C.溫故知新 D.因材施教【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題干“中上之人,可以語上(深奧的學問)也;中下之人,不可語上也。”可知,這句活的意思是中上等資質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下等資質的人沒有必要告訴他們這些問題。就是根據個人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他們,即“因材施教”,D項正確;“有教無類”指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排除A項;題干材料與“啟發(fā)誘導”、“溫故知新”無關,排除BC項。故選D項。12.習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本G色發(fā)展理念在中國越來越得到廣泛認可。下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與這一理念相近的是A.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C.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D.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題干的“綠色發(fā)展理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提出“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意思是:允許在一定的時間內砍伐林木,反對濫砍濫伐。孟子的這一理念與今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綠色發(fā)展理念相近。故B符合題意;“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指懲罰和獎賞應一視同仁,不應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區(qū)別對待。故A與綠色發(fā)展理念不符,不符合題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老子的辯證思想,與題干的綠色發(fā)展理念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是孫武的的兵家思想,與題干的綠色發(fā)展理念不符。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組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A.加強文化控制 B.加強經濟管理C.加速國家統(tǒng)一進程 D.鞏固國家統(tǒng)一【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上面兩幅圖分別反映了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和貨幣的措施,其中統(tǒng)一文字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文化控制,統(tǒng)一貨幣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綜合起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國家統(tǒng)一,此時秦已經統(tǒng)一全國,也就無所謂加速國家統(tǒng)一進程的問題了,因此這兩項措施體現的中心主題是鞏固國家統(tǒng)一。故答案選D。14.《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边@一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嚴的等級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開創(chuàng)考試選官制度D.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題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笨芍c秦朝的郡縣制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形成了森嚴的等級與秦朝的郡縣制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秦朝實行郡縣制,郡下設縣,這樣皇帝可以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故B符合題意;開創(chuàng)考試選官制度的朝代是隋朝,故C不符合題意;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中央集權制,故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的說法不是郡縣制的作用。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材料,認識題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與秦朝的郡縣制有關。秦朝實行郡縣制的作用是有效地控制地方。15.在中國象棋棋盤中間,有一段空隙,上面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棋比喻歷史上的“楚漢之爭”。這場戰(zhàn)爭發(fā)生在()A.商紂和周武王之間 B.夏桀和商湯之間C.秦二世和陳勝之間 D.項羽和劉邦之間【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展開爭戰(zhàn),史稱楚漢之爭。劉邦的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項羽兵敗自刎。這場歷時四年的戰(zhàn)爭,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D項正確;ABC項與“楚漢之爭”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16.漢武帝即位初期,內有王國問題的困擾,外有匈奴的不斷侵襲。漢武帝決定招賢納士,加強皇權。那么,持以下哪種觀點最容易得到漢武帝的賞識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萬民”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C.“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D.“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題干“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萬民”,體現的是“君權神授”思想,結合所學知識,漢武帝時期,為了實現大一統(tǒng),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政權;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大力推行儒家教育。A選項符合題意;“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為“民貴君輕”思想。B選項不符合題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一個漢語成語,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fā)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fā)出壞結果,為辯證法思想,C選項不符合題意;“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意思是偷帶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引申義為現實是虛偽的。這句話否定圣人之道,體現的是道家思想。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7.有史學家認為:“孔子的學說在生前并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世紀,孔子的學說被宣布為國家的官方教義或官方信仰?!边@一改變開始于()A.秦始皇 B.漢文帝 C.漢武帝 D.齊桓公【答案】C【解析】【詳解】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tǒng)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tǒng)政權的精神支柱,C項正確;秦始皇進行焚書坑儒,排除A項;漢文帝推行黃老學說,排除B項;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與題干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C項。18.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說:“自從儒家成為官方承認的學問,并可以作為晉身之階以后,表面上看來儒家是勝利了,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由此可見,作者認為儒學A.推動封建教育的發(fā)展與繁榮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fā)展D.成為維護統(tǒng)治的工具【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材料“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批評與自由,……”理解其意,儒學雖成為官方的學問,但也有局限性。也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fā)展,儒學喪失了獨立的批評與自由。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19.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jiān)察法》規(guī)定,監(jiān)察部對國務院各部門及其國家公務員、國務院及國務院各部門任命的其他人員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領導人員實施監(jiān)察。秦始皇和漢武帝在中央設置的類似功能的官員或機構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司隸校尉④丞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時期,為了更好的適應新的統(tǒng)一形勢,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jiān)察,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在中央設置司隸校尉,主管監(jiān)察,由此可知,②③符合題意;①④不是監(jiān)察功能的官職,不符合題意;故選C。20.“大一統(tǒng)的漢帝國擴展了漢民族文化圈。而漢武帝所具有超越歷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為一位戰(zhàn)略和外交設計的奇才”。體現漢武帝“外交設計的奇才”的歷史事件是A.張騫通西域B.班超通西域C.昭君出塞D.文成公主入藏【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系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的。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第二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率領使團,帶著上萬頭牛羊和大量絲綢,訪問西域的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jié)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為以后絲綢之路開辟奠定了基礎,因此體現漢武帝“外交設計的奇才”的歷史事件是張騫通西域,A項正確;班超通西域出現于東漢時期,排除B項;昭君出塞出現于西漢的漢元帝時期,排除C項;文成公主入藏發(fā)生在唐太宗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2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的《新疆的歷史與發(fā)展》白皮書指出新疆與中原地區(qū)的密切聯系由來已久。請你判斷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我國中央政權的管轄最早開始于()A.張騫出使西域 B.西域都護的設置C.秦統(tǒng)一六國 D.絲綢之路的開辟【答案】B【解析】【詳解】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隨著交往越來越密切,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到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自此,新疆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項正確;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開辟奠定了基礎,排除A項;秦統(tǒng)一六國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絲綢之路的開辟不是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我國中央政權管轄的最早開始,排除D項。故選B項。22.中醫(yī)中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國歷史上曾經涌現出很多醫(yī)術高明,品德高尚的醫(yī)學家。以下屬于東漢醫(yī)學家張仲景的成就是A.首創(chuàng)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B.擅長開刀等外科手術C.闡述了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D.編制醫(yī)學體操“五禽戲”【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張仲景是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yī)圣。他廣泛收集醫(yī)方,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這部著作發(fā)展了中醫(y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為中醫(yī)藥學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C項符合題意;東漢末年的另一位名醫(yī)華佗,擅長針灸、開刀等外科手術;發(fā)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術的麻醉藥,同時還編制了醫(yī)學體操“五禽戲”,以強身健體。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军c睛】題干中“東漢醫(yī)學家張仲景”是解題的關鍵。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y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y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chuàng)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y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yī)學專著,是中國醫(y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學者研習中醫(y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y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23.司馬遷寫作歷史前,游歷各地,搜集民間傳說,考證文獻記載,辨別文獻真?zhèn)?,在此基礎上“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記》的著述。這表明司馬遷著史()A.堅持“有聞必錄”原則 B.輕視文獻記載的價值C.注重搜集鑒別歷史材料 D.忽略實地考察的真實性【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可知,“考證文獻記載,辨別文獻真?zhèn)巍北砻髁怂抉R遷著史注重搜集鑒別歷史材料,C項正確;“搜集民間傳說,考證文獻記載,辨別文獻真?zhèn)巍敝攸c強調的不是堅持“有聞必錄”,排除A項;考證辨別文獻的真?zhèn)握f明重視文獻價值,排除B項;“游歷各地,搜集民間傳說”說明司馬遷重視實地考察的真實性,排除D項。故選C項。24.“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毕铝腥宋镏写俪蛇@一變化的是()A.李冰 B.蔡倫 C.祖沖之 D.畢昇【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的信息,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時期的蔡倫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為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促成這一變化;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掌握造紙術的相關知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原材料廉價易得,便于推廣。造紙術的改進為人類提供了書寫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識的保存和傳播,至今依然影響著人類的社會。25.對下圖所反映歷史現象的準確理解是()A.諸侯強大威脅中央 B.社會局面比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無權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圖片結合所學可知,東漢中期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臨朝,致使外戚專權;皇帝長大后依靠宦官奪取政權,宦官被寵信,把持朝政,又導致宦官專權;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惡性循環(huán)。D項正確;諸侯強大威脅中央是西漢初年的局面,排除A項;社會局面比較安定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B項;母后主政皇帝無權,表述不全面,排除C項。故選D項。26.下面是中國古代南北方人口總數及所占比例對照表,該表格反映的現象所產生的影響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北方戰(zhàn)亂而南方相對穩(wěn)定 B.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C.北方人口增長率比南方高 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答案】B【解析】【詳解】分析表格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受戰(zhàn)亂的影響,從東漢末年到北宋,北方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南方人口數量呈上升趨勢,北方人口的南遷給江南地區(qū)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所以B符合題意;北方戰(zhàn)亂而南方相對穩(wěn)定是產生表格現象的原因,所以A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沒有體現北方人口增長率比南方高,所以C不符合題意;“回族”形成于元朝,排除D。故本題選B。27.下列詩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古詩是()A.“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C.“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的含義是山雞的聲聲鳴叫和著,家家的陣陣胡樂,好一派歌舞升平景象,體現了民族交融的融洽氛圍,A符合題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蓖怀龇鹚轮?,諷刺了皇帝依賴佛教,B不符合題意;“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含義是倘若龍城的飛將衛(wèi)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體現的是民族沖突,C不符合題意;“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寫的是少數民族的生活,不能體現民族交融,D不符合題意;故選A。28.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下面哪幅圖直觀反映了三國鼎立的形勢()A. B. C. D.【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魏蜀吳三國的都城分別是洛陽、成都和建業(yè),從方位上看,魏國在北方,蜀國位于西南方向,吳國位于東南方向,D項正確;其他選項均不符合史實,排除ABC項。故選D項。29.以下是四位同學看到下面這幅名畫發(fā)出的感慨,表達最準確的是A.人物鮮明、史家典范B.治病救人、澤被后世C.線條活潑、人物傳神D.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圖片是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是作者所處時代的婦女生活情景的反映,圖中的婦女形象典雅端莊,神情溫順柔和,體現了顧愷之繪畫用線的精細綿密,如"春蠶吐絲",人物形神兼?zhèn)?,作品注重人物神態(tài)的表現,用筆細勁連綿,色彩典麗、線條優(yōu)美,活潑傳神。ABD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擇C。30.該書“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边€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重要思想”。該“書”指A.《綴術》 B.《水經注》 C.《論衡》 D.《齊民要術》【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齊民要術》是一部綜合性農書,中國古代五大農書之首,記述了黃河流域下游地區(qū),即今山西東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東北部和山東中北部的農業(yè)生產,概述農、林、牧、漁、副等部門的生產技術知識,D符合題意;A項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部算經,排除;B項《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排除;C項《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排除。故選D。二、材料題(本題共3小題,31小題13分,32小題13分,33小題14分,共40分)31.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要發(fā)展進步,就必須與時俱進,敢于創(chuàng)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商君治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業(yè))及怠惰而致貧者,舉以為孥(奴隸)。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享受特權)?!妒酚洝ど叹袀鳌凡牧隙兄辏孛翊笳f(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三孝文帝曰:“自上古以來及諸經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禮乎?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降爵黜官?!薄段簳ぞ矶簧稀罚?)材料一中支持“商君治秦”的君主是誰?商君的理論屬于哪家學派的思想?“商君治秦”的目的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商君治秦”帶來了什么影響?(3)材料三中的“北語”指的是什么語?“孝文帝”推行“漢化”的政策對民族關系發(fā)展有何歷史作用?(4)根據以上材料,請你談談改革的歷史作用有何相同之處?【答案】(1)秦孝公;法家富國強兵(言之有理即可)(2)秦國的政治得到改善,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經濟迅速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增強;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末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3)鮮卑語促進民族交融;促進民族交流(言之有理即可)(4)促進國家統(tǒng)一,增強國力,促進社會發(fā)展(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君主: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學派:結合所學可知,商君制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商君的理論屬于法家學派。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目的:結合所學可知,“商君治秦”的目的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拘?詳解】影響:由材料“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并結合所學可知,“商君治秦”使秦國的政治得到改善,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經濟迅速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增強;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末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拘?詳解】北語:由材料“孝文帝曰”可知,材料反映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所以“北語”指的是鮮卑語;作用: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拘?詳解】相同:通過探究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可知,改革可以促進國家統(tǒng)一,增強國力,促進社會發(fā)展。32.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祖國必須統(tǒng)一,也必然統(tǒng)一??v觀中國歷史,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更是炎黃子孫共同的心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天子以諸侯為臣,諸侯以大夫為臣,大夫以士為臣?!T侯又可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要定時向周天子進貢,定期朝見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討時諸侯要帶領本國軍隊隨同出發(fā),諸侯還要對天子的出巡、婚嫁、死喪等盡一定的義務。——程幸超《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材料三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有三大問題存在。一是西漢初年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已經相當強大了,是一個極不穩(wěn)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在發(fā)展;三是匈奴不斷入侵,邊境不寧。這三個因素促使?jié)h武帝決心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西周實行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閱讀材料二中圖一,請回答:李白詩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歷史貢獻?(3)根據材料二中的圖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秦始皇創(chuàng)建的秦朝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了鞏固統(tǒng)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創(chuàng)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4)漢武帝是采取了什么方法解決材料三中所說的第一個問題?并指出這個“方法”的巧妙之處。(5)結合所學知識談談,王朝的統(tǒng)一(國家的統(tǒng)一)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意義?!敬鸢浮浚?)分封制;維護鞏固周天子統(tǒng)治,穩(wěn)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了疆土(言之有理即可)(2)統(tǒng)一六國(言之有理即可)(3)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皇帝制、中央集權制、郡縣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制(答出兩項即可)(4)推恩令;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巧妙化解王國危機;既加強中央集權又化解地方危機(言之有理即可)(5)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有利于維護祖國統(tǒng)一與領土完整,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區(qū)的經濟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制度:由材料“……諸侯要定時向周天子進貢,定期朝見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討時諸侯要帶領本國軍隊隨同出發(fā),諸侯還要對天子的出巡、婚嫁、死喪等盡一定的義務?!辈⒔Y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為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室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貢,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目的:維護鞏固周天子統(tǒng)治,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室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拘?詳解】貢獻:由材料”秦王掃六合“并結合所學可知,李白詩中所述的是秦王統(tǒng)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建立秦朝,定都咸陽?!拘?詳解】國家:秦統(tǒng)一后,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創(chuàng)立了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制度;制度:在政治上創(chuàng)立了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制度,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tǒng)領;地方上設立郡縣制等?!拘?詳解】辦法:為了解決“西漢初年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已經相當強大了,是一個極不穩(wěn)定的因素”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巧妙之處:推恩令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弟子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勢力和封地越來越小。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巧妙化解王國危機,既加強中央集權又化解地方危機?!拘?詳解】意義:結合所學可知,王朝的統(tǒng)一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區(qū)的經濟文化交流。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有利于維護祖國統(tǒng)一與領土完整。33.中共十九大中提出: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生產力的發(fā)展、經濟的繁榮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