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第九中學日新班2023-2024學年高一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1頁
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第九中學日新班2023-2024學年高一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2頁
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第九中學日新班2023-2024學年高一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3頁
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第九中學日新班2023-2024學年高一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4頁
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第九中學日新班2023-2024學年高一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第九中學日新班2023-2024學年高一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總分:150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論語》通篇看起來都在講修齊治平的義理,但并不會讓人覺得艱深晦澀。相反,它能讓人常讀常新,隨時翻開的時候也總會發(fā)現(xiàn)一些細節(jié)的微妙之處。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種文學性特質(zhì)。因為這種文學性,楊絳先生曾經(jīng)在《我是怎樣讀〈論語〉的?》一文中說:“‘四書’,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弊鳛檠孕袖洠墩撜Z》中對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態(tài)和表情的描寫雖然簡約,卻十分生動可感?!蛾栘洝菲涗浟诉@樣一段對話。孔門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實施庠序教化,學習禮樂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輟??鬃拥搅宋涑?,對這個小地方化民成俗如此成功喜出望外,“莞爾而笑”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回答,以前聽老師說過,君子學習了道,知了禮樂就會愛人;老百姓學習了道,知了禮樂就容易引導和管理。聽到這段話,孔子馬上正色道,子游的話是對的,剛才說的話不過是同他開玩笑罷了。這一段文字很有戲劇性,孔子從輕松詼諧到深沉肅穆,前后的轉(zhuǎn)變,氛圍感很強,反映出孔子的真實親切,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于治國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論語》的文學性,還體現(xiàn)在大量比喻手法的運用。如《子罕》篇中出現(xiàn)了兩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一句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另一句為“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是對于時間和生命流逝的哲思詠嘆,后者則是對外境磨礪下的風骨彰顯和生命韌性、君子人格的歌頌。正如鐘嶸所說,“因物喻志,比也”。儒家的修身目標和原則,本質(zhì)上緊緊關聯(lián)如何在生命里創(chuàng)造永恒的意義和價值,超越作為人的有限性,達成卓然和不朽??傮w而言,《論語》的文學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的外化,對兩千年來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每一位認真閱讀《論語》的讀者,在掩卷之時,腦海中總會呈現(xiàn)出一個個具體的人物形象,也常能體會到一種難以言傳的氛圍感。這些情形,恰恰是因為《論語》真正體現(xiàn)了以“文”化人的力量。(摘編自車鳳《〈論語〉中的以“文”化人》)材料二:讀書其實從哪本書開始都可以。但是,要思。讀書就是去思,讀書是學習,思考?!皩W而不思則罔?!薄墩撜Z》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孔子不是告訴你必須如何如何,孔子的語氣永遠是:我是這么做的,這么想的,你看著辦吧?!墩撜Z》不辯論,不結(jié)論,不指示,不居高臨下“比你較為神圣”地“啟蒙”?!墩撜Z》是討論、陳述,是對思的啟發(fā),對經(jīng)驗的喚醒。讀《論語》要思,要體會。真理在思的過程中敞開,就像在黑暗的洞穴里挖礦,忽然,蹦出一顆寶石。正是那種謙卑低調(diào)的語感,經(jīng)驗之思,之談,令《論語》成為一部偉大的指示,千百年顛撲不破,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這個時代有一種世俗化的后現(xiàn)代氛圍,解構(gòu),調(diào)侃,懷疑一切,怎么都行,玩世不恭,“新就是好”,蔑視傳統(tǒng)、經(jīng)驗已經(jīng)成為常識。《論語》失位已經(jīng)若干世紀,它本來是漢語的最高之書,現(xiàn)在隨便就可以調(diào)侃、否定??桌隙始胰?,從一個教授的嘴里說出來,磕絆都不會打一下?!墩撜Z》在中華文明中,曾經(jīng)有著崇高地位:“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薄疤觳簧倌幔f古如長夜?!边@種崇高地位也令《論語》成為令人窒息的教條。所以魯迅激憤地說:“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尸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保ā度A蓋集·青年必讀書》)一個世紀過去,在讀書上,“拿來主義”已經(jīng)相當媚俗,看看中國的書架就知道。竊以為,“溫故知新”就像西方的文藝復興回到希臘去找思想資源,越來越顯得先鋒起來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好處是,那種教條化的傳統(tǒng)已經(jīng)被懷疑主義、虛無主義、“一切復零,從頭開始”“怎么都行”“唯我獨尊”摧毀,斯文掃地,煙消云散。《論語》的經(jīng)典地位早已被解構(gòu),去蔽?!岸Y失而求諸野”,《論語》回到了“野”,可以像它剛剛說出來的時代那樣去傾聽,去拜讀了。完全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顏淵、子路、閃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這個時代,可以讀《論語》了。(摘編自于堅《可以讀〈論語〉了》)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論語·陽貨》篇記錄了孔子與弟子子游的一場戲劇性對話,氛圍由輕松到肅穆,塑造了真實親切的孔子形象。B.《論語·子罕》篇以水流寄寓生命哲思,以松柏歌頌君子人格,借日常平實之物表達了儒家的修身目標和原則。C.《論語》不作結(jié)論性“指示”,卻成為塑造中國人文化心理及國民性格的“指示”,彰顯了以“文”化人的魅力。D.《論語》“溫故而知新”一說,與西方文藝復興汲取古希臘文化養(yǎng)料有相似之處,二者均秉持“拿來主義”的原則。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以“氛圍感”這一富有時代特征的網(wǎng)絡流行語,生動簡潔地表達了對《論語》深刻思想性的肯定。B.材料二中,針對《論語》這一經(jīng)典被隨意調(diào)侃、否定的現(xiàn)狀,作者以口語化的文字形象地寫出了自己的不滿之意。C.材料二以隨筆式的語言,論及《論語》成為經(jīng)典、經(jīng)歷失位、回歸生活語境的過程,看似零散瑣碎,實則脈絡清晰。D.兩則材料都力圖拉近《論語》與當代文化生活的距離,從不同角度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進行創(chuàng)新性閱讀。3.下列選項與材料二的立場最為接近的一項是()A.《幾何原本》是歐氏幾何的奠基之作,深刻地影響了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張卜天根據(jù)數(shù)學史家希思的英譯本,將其翻譯為中文。B.《史記》涉及許多歷史材料,但司馬遷并沒有照搬史料,而是采用漢朝的語言講述歷史,并于其中滲透自己對文獻的當代理解。C.在公祭孔子大典上,兩百位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儒生分列曲阜尼山孔廟道路兩側(cè),朗誦《論語》,展現(xiàn)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傳承力量。D.河南衛(wèi)視播出了端午特別節(jié)目《洛神水賦》,片中“洛神”絕美登場,娉婷裊娜,衣袂翩躚,再現(xiàn)了曹植名篇《洛神賦》的神韻。4.關于讀《論語》等“中國書”這一話題,魯迅與于堅的觀點是否存在矛盾?請結(jié)合材料二談談你的看法。5.在傳統(tǒng)經(jīng)典作品研習活動中,你所在的小組需要完成《論語》導讀資料的撰寫任務,請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為該導讀列出要點。(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與書本的交往[法]蒙田與書本的交往伴隨著我的一生,并處處給我以幫助。它是我孤獨中的安慰。它解除我的閑愁和煩悶,并隨時幫我擺脫令人生厭的伙伴。它能磨鈍疼痛的芒刺,如果這疼痛不是達到極點和壓倒一切的話。為了排遣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唯一的辦法是求助于書籍,書很快將我吸引過去,幫我躲開了那個念頭。然而書籍毫不因為我只在得不到其他更實在、更鮮活、更自然的享受時才去找它們而氣惱,它們總是以始終如一的可親面容接待我。俗話說:牽著馬的人也可步行,只要他愿意。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國王雅克是個年輕、英俊、健壯的人,他常讓人將他抬在擔架上巡游四方,頭下墊只蹩腳的羽枕,身穿灰不溜秋的粗布袍,戴頂同樣質(zhì)料的睡帽,后面卻跟著豪華威武的王室隨從隊,各色馱轎和駿馬,眾多侍從和衛(wèi)士,表現(xiàn)出一種還相當稚嫩且尚未穩(wěn)固的威嚴。①痊愈之券在握的病人無須同情。這一警句很對。我從書籍中得到的收獲全在于對這一警句的體會和運用。事實上,我使用書本幾乎并不比那些不知書為何物的人更多。我享受書,猶如守財奴享受他的財寶,因為我知道什么時候我樂意,就隨時可以享受;這種擁有權(quán)使我的心感到愜意滿足。不管在太平時期還是在戰(zhàn)亂年代,我每次出游從不曾不帶書。然而我可能數(shù)天,甚至數(shù)月不用它們。我對自己說:“待會兒再讀,或者明天,或者等我想讀的時候?!睍r間一天天過去,但我并不悲傷。因為我想書籍就在我身邊,它們賦予我的時日幾許樂趣。我無法說清這一想法使我何等心安理得,也無法總結(jié)書籍給我生活帶來多大的幫助。總之,它是我人生旅途中最好的食糧,我非??蓱z那些缺乏這種食糧的聰明人。不過出游中我更愿接受其他的消遣方式,不管它多么微不足道,何況這類消遣我從來不會缺少。在家中,我躲進書房的時間要多些。我就在書房指揮家中一切事務。我站在書房門口,可將花園、飼養(yǎng)場、庭院及莊園的大部分地方盡收眼中。我在書房一會兒翻翻這本書,一會兒翻翻那本書,并無先后次序,也無一定的目的,完全是隨心所欲,興之所至。我有時墮入沉思,有時一邊踱來踱去,一邊將我的想法記錄下來或口授他人,即如現(xiàn)在這樣。我的書房在塔樓的第三層。一樓是小禮拜堂,二樓是一間臥室和它的套間,為圖一個人清靜,我常睡在那里。臥房的上面原是個藏衣室,過去那是我家最無用的處所。改成書房后,我在那里度過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日和一天中的大部分光陰,但我從不在那兒過夜。與書房相連的是一間布置得相當舒適的工作室,冬天可以生火,窗戶開得很別致。要不是我怕麻煩又怕花費(這怕麻煩的心理使我什么都干不成),我便不難在書房兩側(cè)各接一條百步長、十二步寬與書房地面相平的游廊,因為墻是現(xiàn)成的,原為派其他用處,高度正好符合我的需要。②任何僻靜的處所都要有個散步的地方。我若坐著不動,思想便處于沉睡狀態(tài),必須兩腿走動,思緒才活躍起來。所有不靠書本做學問的人,都是這種情況。我的書房呈圓形,只有一點平直的地方,剛好安放我的書桌和椅子;我所有的書分五層排列在四周,圍了一圈,弧形的墻壁好似弓著腰把它們?nèi)砍诗I在我面前。書房的三扇窗戶為我打開三幅多彩而舒展的遠景。屋子的空間直徑為十六步。冬天我連續(xù)待在那里的時間比較少,因為,顧名思義,我的房子高踞于一座小山丘上,而書房又是所有房間中最通風的一間。我喜歡它的偏僻和難以靠近,這對工作效果和遠離人群的喧鬧都有利。③這里是我的王國。我竭力把它置于我個人的絕對統(tǒng)治之下,竭力使這唯一的角落不為妻子、兒女、親朋所共有。在別處,我的權(quán)威只停留在口頭上,實際上不大牢靠。有的人連在家中都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可以在那兒享受清靜和避不見人的地方,依我看,這種人真可憐!野心家必得拋頭露面,如同廣場上的雕像,這是他們罪有應得。“有高官厚祿則無自由”,他們連個僻靜的退身之處都沒有!我在某個修道院看到,修士們有條規(guī)矩:必須始終待在一起,不管干什么,須當著很多人的面。我認為修士們過的苦修生活中,沒有什么比這更難受的了。我覺得,終身獨處要比從不能獨處好受得多。④倘若有人對我說,把文學藝術僅僅當作一種游戲和消遣,是對繆斯的褻瀆,那是因為他不像我那樣知道,娛樂、游戲和消遣是多么有意思!我差點兒要說,其他任何目的都是可笑的。我過一天是一天,而且,說句不敬的話,只為自己而活:我生活的目的止于此。我年輕時讀書是為了炫耀,后來多少為了明理,現(xiàn)在則為了自娛,從來不為得利。過去我把書籍作為一種擺設,遠不是用來滿足自我的需要,而是用來做門面,裝飾自己;這種耗費精力的虛榮心,早已被我拋得遠遠的了。讀書有諸多好處,只要善于選擇書籍;但是不花力氣就沒有收獲。讀書的樂趣一如其他樂趣一樣,并不是絕對的,純粹的,也會帶來麻煩,而且很嚴重;讀書時頭腦在工作,身體卻靜止不動,從而衰弱、委頓,而我并沒忘了注意身體。對暮年的我來說,過分沉湎于書本是最有害健康,最需要避免的事。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部分,作者直接闡明了與書本打交道是他重要的生活交往方式,因為書籍能帶來心靈的慰藉。B.文章第二段引用俗語、警句及故事,說明隨時享受書本的擁有權(quán)是一件讓人十分快樂的事,表述形象風趣。C.作者認為,終身獨處要比不能獨處好受得多,因而擁有一處完全屬于自己的僻靜的處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D.讀書的好處是要花力氣獲得的,讀書的樂趣不是絕對和純粹的,過分沉湎于書本是最有害健康的事。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采用了引用的手法,將“缺乏書籍的人”形容為“痊愈之券在握的病人”,這類人因不讀書而失去人生樂趣,不值得同情。B.句子②意在表明讀書需要思考的空間,靜止不動的死讀書、讀死書是不可取的。C.句子③中作者把僻靜而又無人打擾書房稱之為自己的王國,內(nèi)心流露出他對擁有這樣一處處所的無比驕傲和滿足。D.句子④的“娛樂、游戲和消遣是多么有意思”是作者不以功利為目的的讀書觀的形象表達。8.作者在敘述與書本交往時,寫出了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請加以梳理概括。9.作家余華說:蒙田隨筆中的智慧不是用一種龐大的理論來嚇唬你,他好像很親切地跟你聊天,你在聽一個非常博學的人跟你談道理,他說得都非常樸素,讓人感覺被打動了?!案懔奶臁钡谋磉_方式在本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試作簡要分析。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萬章問曰:“孔子于衛(wèi)主雍睢,于齊主寺人脊環(huán),有諸?”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為之也。于衛(wèi)主顏仇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彌子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wèi)卿可得也?!勇芬愿???鬃釉唬骸忻?。’孔子進之以禮,退之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雍睢與寺人脊環(huán),是無命也??鬃硬徽f于魯衛(wèi),將適宋,遭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過宋,是孔子當厄,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臣。吾聞之,觀近臣,以其所為之主;觀遠臣,以其所主。如孔子主雍睢與寺人脊環(huán),何以為孔子乎!”夫子行說七十諸侯,無定處,意欲使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不行,退而修《春秋》。于是喟然而嘆曰:“天以至明為不可蔽乎,日何為而食也?地以至安為不可危乎,地何為而動?天地而尚有動蔽,是故賢圣說于世而不得行其道,故災異并作也。”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生于亂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澤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澤不加于民則處孔子懷天覆之心,挾仁圣之德,憫時俗之污泥,傷紀綱之廢壞,服重歷遠,周流應聘,乃俟幸施道,以子百姓,而當世諸侯,莫能任用。是以德積而不肆,大道屈而不伸,海內(nèi)不蒙其化,群生不被其恩。故喟然嘆曰:“而有用我者,則吾其為東周乎?!保ü?jié)選自《說苑·至公》)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生于亂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澤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澤不加于民/則處/B.孔子生于亂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澤/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澤/不加于民/則處/C.孔子生于亂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澤/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澤不加/于民則處/D.孔子生于亂世/莫之能容也/故言行于君/澤加于民/然后仕/言不行/于君澤不加/于民則處/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有諸”與“不識有諸”(《齊桓晉文之事》)兩句的“諸”字含義相同。B.微服,常指避人注目而改換常服,文中孔子改換衣裝是為避免遭遇危險。C.“無定處”與“故有道者不處”(《〈老子〉四章》)兩句的“處”字含義不同。D.“而道不行”與“破滅之道也”(《六國論》)兩句“道”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共王打獵時丟了一張弓,他很大度地不打算去尋找,認為獲得這張弓的仍是楚國人,孔子卻認為楚共王格局還不夠高,不應局限于楚國內(nèi)部。B.萬章向孟子求證孔子當年在衛(wèi)、齊兩國時住處的傳聞是否屬實,孟子加以否定,并告訴萬章,孔子依據(jù)禮和義而進退,不會刻意去追求富貴。C.孔子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希望能使天下的百姓都各得其所,但他游說了七十個諸侯國君卻未能得志,居無定所,只好隱退而修訂《春秋》。D.孔子胸襟廣大如天覆大地,他擁有仁慈圣明的品德,對世俗污濁深感痛惜;他長嘆說,如果有人能重用自己,自己一定能成為東周的達官顯貴。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孔子不說于魯衛(wèi),將適宋,遭桓司馬,將要而殺之。②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14.孔子對日食和地震發(fā)出感慨,他想表達什么意思?請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暮過山村賈島數(shù)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從聽覺寫起,然后轉(zhuǎn)移到視覺,幾筆就勾勒出了一幅蕭索的山村遠景圖。B.頷聯(lián)以“落日”照應題目,描寫了傍晚天地之間只聞怪禽啼號的曠野景色。C.頸聯(lián)通過寫一輪初月、邊地烽火等眼前夜景,營造出寂靜、安謐的和平氛圍。D.詩人通過對山村景物的刻畫,表現(xiàn)其由遠漸近、直到進入山村的全部過程。16.請結(jié)合詩歌具體內(nèi)容分析詩人的心理變化過程。(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思。(2)孔子在《論語·里仁》中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樓”在古詩文中是常用意象,文人們借樓表達或喜或悲或閑適或憂愁或思念或激憤等復雜情感。借“樓”表達作者懷遠傷感之情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被審美的汁液浸泡、又為理想的光環(huán)所籠罩著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在當代中國,無論東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人們對理想家園不同的理解認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個“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淵明的影子,真可謂“一處桃源一陶翁”。陶淵明在歸隱前也不是沒有參與過政治,讀書人誰不想建功立業(yè)?他一上任就在自己從政的小舞臺上地搞改革,卻引來了上級監(jiān)察和考核官員政績的官吏來找麻煩。陶淵明大怒:“我安能為五斗米折腰?”連夜罷官而去。從此,他就這樣一直在鄉(xiāng)下讀書、思考、種地。終于在他棄彭澤令回家16年后的57歲時寫成的《桃花源記》。陶淵明不是政治家,卻勾勒出一個理想社會,讓人們不斷去追求;他不是專門的游記作家,卻描繪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圖,讓人們不斷地去尋找;他不是專門的哲學家,卻給出了人生智慧,設計了一種最好的心態(tài),讓人們得到解脫。如果真要說專業(yè)的話,陶淵明只是一個詩人,他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用美來凈化人們的心靈。()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空中樓閣順藤摸瓜大張旗鼓膾炙人口B.海市蜃樓按圖索驥大刀闊斧膾炙人口C.海市蜃樓順藤摸瓜大張旗鼓喜聞樂見D.空中樓閣按圖索驥大刀闊斧喜聞樂見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人們把對理想家園不同的理解認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人們從對理想家園不同的理解認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對理想家園的理解認知。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們對理想家園不同的理解認知。20.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中外文學史上從來沒有哪一位詩人能像他這樣創(chuàng)造了一種山水布景、一個社會模式、一種人生哲學,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B.中外文學史上沒有哪一位詩人能像他這樣創(chuàng)造出一個從來沒有的社會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學,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C.中外文學史上沒有哪一位詩人能像他這樣創(chuàng)造出一種從來沒有的山水布景、社會模式、人生哲學,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D.中外文學史上從來沒有哪一位詩人能像他這樣創(chuàng)造了一個社會模式、一種山水布景、一種人生哲學,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