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陣地教育聯(lián)盟2024屆第三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卷_第1頁
浙江省新陣地教育聯(lián)盟2024屆第三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卷_第2頁
浙江省新陣地教育聯(lián)盟2024屆第三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卷_第3頁
浙江省新陣地教育聯(lián)盟2024屆第三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卷_第4頁
浙江省新陣地教育聯(lián)盟2024屆第三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新陣地教育聯(lián)盟2024屆第三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卷注意事項:1.

作答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的規(guī)定位置上。2.作答時,務必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及草稿紙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試卷、草稿紙一并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現(xiàn)代文閱讀I

(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以線條訴說情感,用圖式傳遞內涵,借色彩書寫精神。中國近現(xiàn)代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

很多收藏于中國美術館。這些藏品以高度的思想性、藝術性,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偉大歷史進程中不屈不

撓的精神,也體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審美創(chuàng)造。如何進一步盤活豐厚的美術資源,讓美術作品的影響力走出

美術館,是新時代美術館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這使我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人民群眾有十分迫切的審美需求,在將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

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方面,有廣闊的開拓空間。因此,中國美術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通力合作,精心策劃展覽及藝術紀錄片,積極為《美術里的中國》等節(jié)目提供學術支持。如今,通過電視媒介,深藏美術殿堂的優(yōu)秀作品,更直接地走進千家萬戶?!睹佬g里的中國》精選中國近現(xiàn)代經典美術作品,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維度中,生動講述作品背后的文化傳統(tǒng)與時代故事。借助紀錄片,美術經典在數(shù)字化時代獲得新的生命。電視技術手段使靜態(tài)的圖像動了起來,在聲、

光及解說詞的互動中,再造一個別開生面的美的世界。隨著畫面的移動,觀眾可以細細欣賞作品的氣象

與神韻。紀錄片還破除了觀眾在美術館欣賞畫作時的距離限制。《美術里的中國》以纖毫畢現(xiàn)的4K

高清

攝影技術,讓作品的細節(jié)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帶領觀眾進入藝術的微觀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油畫的筆觸

具有了山峰般的立體感,凸立于畫布之上,胸中丘壑被一筆筆真實地堆疊起來;中國畫墨與水的蔓延鋪

展,將宣紙上豎立的紙纖維潤濕、壓倒。這些超高清的視覺呈現(xiàn),為觀眾帶來極大審美滿足。《美術里的

中國》還運用3D

建模技術,拆分畫作中的一個個細小元素,然后通過對運動軌跡戲劇化、故事化的設計,

引領觀眾的視點在畫作中游弋。3D

建模技術配合第一視角,讓觀眾“身臨其境”,沉浸在經典畫作中,體驗畫作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新媒體時代,影像在文化傳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媒體人、博物館美術館從業(yè)者、美術工

作者也都在認真思考如何提升文藝作品傳播力這一問題,不斷尋求新的傳播方式。在《美術里的中國》

播出同期,“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面向公眾開放。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是,作為展覽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提供的多部再現(xiàn)老一輩藝術大師創(chuàng)作經歷的珍貴影像在展廳播放。觀眾和媒體對這批珍貴影像,給予了關注。在新媒體平臺,這一系列影像也收獲了巨大的播放量。我們樂見美術作品在電視媒介的傳播中煥然一新。這種“新”,來自新技術條件、新傳播思維、新推

廣手段的不斷賦能、持續(xù)升級。我們相信,美術之美與電視之美,將繼續(xù)凝聚合力、釋放能量,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摘編自吳為山《讓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高品質生活》)材料二:在我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征程中,人的現(xiàn)代化與物質生活的現(xiàn)代化同等重要,而美育則是促進人的現(xiàn)代

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當代中國,隨著經濟社會迅猛發(fā)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何同步提升大眾的文明程度,特別是如何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美育從來都是美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推進美育是美學的根本目的和最終

落腳點。然而長期以來,美學理論與美育實踐存在脫節(jié)問題。美學理論雖然強調審美教育,但在大眾生

活實踐中美育并未受到足夠重視。特別是在青少年教育實踐中,美育的受重視程度仍待提高。上世紀90

年代后期,我國把美育正式納入教育方針中,使之成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重要一翼。但在

一些地方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比常常是陪襯和附庸,是可有可無、可多可少、可輕可重的“軟任務”。這種狀況需要盡快改變。開展好美育,還應糾正人們的一些認識誤區(qū)。當前,比較有代表性的認識誤區(qū)是把美育局限為藝術

教育。許多學校開設了一些藝術課程,教授學生藝術知識和藝術技能,以為這就是美育。其實這是很不

夠的。美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藝術知識和藝術技能層面,而應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能力

培育為重點。藝術教育課程只有以此為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和具體實施,才能成為美育的有效組成部分。

一些學生家長不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不考慮孩子的天性和興趣,強迫孩子學習非其所喜歡的藝術技能并

要求考級。這其實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審美素養(yǎng)培育,背離了美育的初衷。所以,要把美育實踐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需要全社會提高對美育的認識。(摘編自朱立元《美育讓美學走進生活》)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眾多收藏于中國美術館的中國近現(xiàn)代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偉大歷史進程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也體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審美創(chuàng)造。B.《

美術里的中國》精選中國近現(xiàn)代經典美術作品,分別從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兩個角度切入,生動地講述了作品背后的文化傳統(tǒng)與時代故事。C.

4K高清攝影技術,《美術里的中國》可以纖毫畢現(xiàn)地呈現(xiàn)出作品的細節(jié),從而帶領觀眾進入藝術的微觀世界。D.

一定意義上,推進作為美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美育是美學的根本目的和最終落腳點。尤其在青少年教育實踐中,美育的受重視程度仍待提高。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項是(3分)A.

電視技術手段使靜態(tài)的經典美術作品動了起來,在聲、光及解說詞的互動中,營造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美的世界。B.

材料一借《美術里的中國》這一成功案例,呼吁融合美術之美與電視之美,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C.

在當代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征程中,人的文明程度明顯落后于物質生活的現(xiàn)代化,我們需要以美育促進人的現(xiàn)代化。D.

在部分地方教育體系中,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比往往是次要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可輕可重。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

某中學開展“美術進校園”活動,對校容校貌建設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力爭借助學校的一草一木一墻一磚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B.某小學以“為純美的童年而教育”為出發(fā)點,開設“以美育美”的美社團課,將美學教育滲透入豐富多彩、具體可感的社團活動中。C.

家長們可以通過帶孩子去聽音樂會、去看美術館等多種途徑自然而然地培養(yǎng)孩子對于藝術的熱情,從而為以后的家庭美育打下基礎。D.為了構建校內外一體化美育體系,提升學生的審美,某中學開展“記錄美麗暑假”活動,鼓勵學生以新穎獨特的形式記錄暑假生活。4.材料二指出,要把美育實踐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需要全社會提高對美育的認識。請結合上述兩則材料談談你對當下美育實踐的認識。(4分)5.受《美術里的中國》啟發(fā),某電視臺計劃錄制《畫里宋朝》系列節(jié)目。請結合材料一給節(jié)目編導一些建議。(4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毛毛蟲老舍我們這條街上都管他叫毛毛蟲。圓葫蘆頭上一對大羊眼,老用白眼珠瞧人。尤其特別的是那兩步走法兒:曲里拐彎的用身子往前躬。鄰居們都不理他,因為他不理大家;慣了以后,大家反倒以為這是當然的—一毛毛蟲本是不大會說話兒的。我們不搭理他,可是我們差不多都知道他家里什么樣兒。我們差不多都到他家里去過。每月月底,我們的機會就來了。他在月底拿薪水。他一拿薪水,毛毛蟲太太就死過去至少半點多鐘兒。我們不理他,可是都過去救他的太太。毛毛蟲太太好救:只要我們一到了,給她點糖水兒喝,她就能緩醒過來,而后當著大家哭一陣。過兩天,毛毛蟲太太又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出來上街去打牌。我們知道毛毛蟲白己已把事兒辦好,大家心里就很平安,而稍微的嫌時間走得太慢些,老不馬上又是月底。按說,我們不應當這樣心狠,盼著她又死過去??墒沁@也有個理由:她被我們救活了之后,并不向我們道謝,遇上我們也不大愛搭理。不過,我們不能見死不救。況且,每月月底老是她死過去,而毛毛蟲只翻翻白眼,我們不由的就偏向著她點,雖然她不跟我們一塊兒打牌。我們不只是惱她不跟我們打牌,她還有沒出息的地方呢。她不管她的兩個孩子。

一男一女,挺好的兩孩子。一天到晚跟著老媽子,頭發(fā)披散得小鬼似的,臉永遠沒人洗,早晨醒了就到街門口外吃落花生。我們相信我們這條街是非常文明的,假若沒有毛毛蟲這一家子,我們簡直可以把街名改作“標準街”

了??墒俏覀儾荒軘f他搬家。況且,他也是大學畢業(yè),在衙門里作著事;她呢,也還打扮得挺像樣,頭發(fā)也燙得曲里拐彎的。這么著,他們就一直住了一年多。一來二去的我們可也就明白了點毛毛蟲的歷史。毛毛蟲的老媽子常給他往外抖啰,我們也不便堵上耳朵。我們一知道了他的底細,大家的意見可就不像先前那么一致了。因為意見不同,我們還吵過嘴。據(jù)我們所得的報告是這樣:毛毛蟲是大學畢業(yè),可是家中有個倒倒腳的老婆。所以他一心一意的得再娶一個。在這兒,我們的批語就分了岔兒。在大學畢過業(yè)的就說毛毛蟲是可原諒的,而老一輩的就用鼻子哼。一來二去的,毛毛蟲就娶上了這位新太太。聽到這兒,我們多數(shù)人管他叫騙子手??墒沁€有下文呢,

有條件:他每月除吃穿之外,還得供給新太太四十塊零花。這給毛毛蟲緩了口氣,而毛毛蟲太太的身分立刻大減了價。不久,倒倒腳太太找上來了,鬧了個天翻地覆。毛毛蟲又承認了條件,每月給倒倒腳十五塊零花,先給兩個月的。拿著三十塊錢,她回了鄉(xiāng)下,臨走的時候留下話:不定幾時她就回來!毛毛蟲也怪可憐的,我們剛要這樣說,可是故事又轉了個彎。他打算把倒倒腳的十五塊由新太太的四十里扣下:他說他沒能力供給她們倆五十五。掙不來可就別有倆媳婦呀,我們就替新太太說了。為這個,每月月底就鬧一場,那時候她可還沒發(fā)明出死半點鐘的法兒來。那時候她也不常出去打牌。直趕到毛毛蟲問她:“你有二十五還不夠,非拿四十干什么呀?!”她才想出道兒來,打牌去。毛毛蟲沒說什么,可是到月底還不按全數(shù)給。她也會,兩三天的不起床,非等拿到錢不可。拿到了錢,她又打扮起來,花枝招展的出去,好像什么心事也沒有似的。“你是買的,我是賣的,錢貨兩清?!彼孟笫钦f。又過了幾個月,她要生小孩了。毛毛蟲討厭小孩,倒倒腳那兒已經有三個呢,也都是他的“吃累”。他沒想到新太太也會生小孩。毛毛蟲來了個滿不理會。愛生就生吧,眼不見心不煩,他假裝沒看見她的肚子。到快生小孩那兩天,倒倒腳來了。她服侍著新太太。毛毛蟲覺得是了味,新太太生孩子,舊太太來伺候,這倒不錯。趕到孩子生下來,舊太太的報仇的機會到了。她安安頓頓的坐在產婦面前,指著臉子罵,把新太太罵昏過去多少次,外帶著連點糖水兒也不給她喝。罵到第三天,她倒倒著腳走了,把新太太交給了老天爺,愛活愛死隨便,她不擔氣死新太太的名兒。新太太也不想活著,沒出滿月她就胡吃海塞。這時候,毛毛蟲覺得不大上算了,假如新太太死了,再娶一個又得多少錢,他給她請了大夫來。

一來二去的,她好了。好了以后,她跟毛毛蟲交涉,她不管這個孩子。毛毛蟲沒說什么;于是倆人就誰也不管孩子。太太照常出去打牌,照常每月要四十塊錢。毛毛蟲要是不給呢,她有了新發(fā)明,會死半點鐘。頭生兒是這樣,第二胎也是這樣。我們聽到了這兒,大家倒沒了意見啦,因為怎么想怎么也不對了。我們大家都不敢再提這件事了,提起來心里就發(fā)亂。可是我們對那倆孩子改變了點態(tài)度,近來每逢我們看見倆孩子在街上玩,就過去拍拍他們的腦瓜兒,有時候也給他們點吃食。無論如何,我們在他倆身上找到一點以前所沒看到的什么東西,

一點像莊嚴的悲劇中所含著的味道。似乎他倆的事不完全在他們自己身上,而是一點什么時代的咒詛在他們身上應驗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倒倒腳”是指毛毛蟲舊太太是纏足的舊女性,和大學畢業(yè)的毛毛蟲存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溝通障礙。B.

毛毛蟲的新太太打扮得挺像樣,也燙了卷發(fā),但和毛毛蟲更多是人身依附關系,不是真正的新女性。C.

街上的鄰居雖然心地善良,熱心救毛毛蟲太太,但喜歡探聽評論他人的隱私,如同魯迅筆下的“看客”。D.

小說采用倒敘手法,先敘說了每月月底毛毛蟲家的風波以及孩子的狀況,再由老媽子講述他家的底細。7.下列對文中大家聽到毛毛蟲家底細后“怎么想怎么也不對”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說倒倒腳舊太太不對,不應該故意氣剛生產的新太太,可是她自己守著活寡,還養(yǎng)著三個孩子。

B.

說新太太不對,責備她不管孩子,但她其實是每月40塊零花“買”來的,照料孩子又不給她添錢。

C.

說毛毛蟲不對,可他拼命掙錢,樂不抵苦——舊太太拿著他的錢恨他,新太太也拿著他的錢恨他。D.大家能夠分別從毛手蟲、舊太太、新太太的角度體諒各自的難處,說明他們將心比心,寬容體諒。8.

小說運用多種手法以取得語言的幽默效果,請從文中舉出三處不同的例子,并簡要分析。(6分)9.

毛毛蟲本是蛾類和蝶類昆蟲的幼蟲,色彩美麗,有的身上有毒剛毛,需經歷蛻變才能破繭成蝶。請結合文本分析小說男主人公身上具備的“毛毛蟲”特性。(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guī)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

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

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今天降禍災于周室,余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

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chuàng)制

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zhèn)撫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辭之有與?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

為公侯,以復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

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材料二:(節(jié)選自《國語·周語中》)嗚呼!幽、厲失德,周道日衰,綱紀散壞,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夫擅政,禮之大體十喪七八矣。然文、

武之祀猶綿綿相屬者,蓋以周之子孫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晉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請隧于襄王,襄

王不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請焉!”文公于是乎

懼而不敢違。是故以周之地則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則不眾于邾、莒,

然歷數(shù)百年宗主天下雖以晉楚齊秦之

強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魯,田常之于齊,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晉,其勢皆足以

逐君而自為,

然而卒不敢者,豈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誅之也。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晉國,天子既不能討,又寵秩之,使列于諸侯,是區(qū)區(qū)之名分復不能守而并棄之也。先王之禮,于斯盡矣!(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10.材料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然

A歷數(shù)百年B

主C

下D

雖以晉楚E

齊秦之強F;

不敢G

者H何

哉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厭,滿足,與《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厭”詞義相同。B.

愛,吝惜,與《齊桓晉文之事》“百姓皆以王為愛也”的“愛”詞義相同。C.

改玉改行,古代貴族佩玉而行,玉聲與步拍相應,更換佩玉意味著改變身份。D.

徒,僅僅、只,與《孔雀東南飛》“徒留無所施”的“徒”詞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晉文公幫助周襄王復位以后,提出想在自己去世后使用天子喪禮“隧”,正反映了材料二中“周道日衰,綱紀散壞”這一歷史事實。B.

周襄王面對晉文公的“請隧”,沒有因為對方功勞大而不顧國家禮法,而是有禮有節(jié)地加以拒絕,盡管言辭十分堅決,但是不許之意卻非常婉轉。C.

材料二舉晉文公請隧于襄王的事例,證明周朝在王室衰微的情況下仍能延續(xù)統(tǒng)治,是因為周王作為天子的名分還在,各諸侯不敢違背禮制。D.

材料二文末司馬光評價三家分晉事件,認為周天子不但不能誅討,反而升大夫為諸侯,使周王朝僅有的一點名分都不能堅守而全都廢棄了,是白亂綱紀之舉。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

(

4

)(2)然而卒不敢者,豈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誅之也。(4分)14.晉文公對周襄王有匡扶危難之功,但請隧卻是僭越之舉。在此情形下,周襄王是如何一步一步拒絕晉文公,直到他不敢再請求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南宋·姜夔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①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注】①天隨:晚唐文學家陸龜蒙,自號天隨子。姜夔平時最心儀于陸龜蒙,龜蒙胸懷濟世之志,但屢試不第,只好退隱江湖,生前隱居之地,正是吳松。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起二句著眼于“無心”二字,寫燕雁毫無心機地隨著流云,沿著太湖西畔飛去,暗喻詞人純任天然、自然灑脫的性情。B.

“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以擬人之筆寫山,山雨欲來之景,原來是群山在商榷著是否下雨,此句可稱奇絕。C.下闋“擬共”二字,將仍在之故地與已往之古人與自己連結起來,拓寬了古今時間之鴻溝,尋求與古人在精神上的溝通。D.

柳本纖弱,風催枝折,故其舞也參差不齊,詞人以此蒼涼衰敗之景暗指南宋朝廷風雨飄搖、國力衰微。16.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xiàn)詩人蔑視權貴的句子是“

?”(2)《陳情表》中,李密用烏鴉反哺的典故來表達自己要撫養(yǎng)祖母終老的句子是:“

(3)古詩詞中常常用頭發(fā)斑白表現(xiàn)詩人的愁苦,如“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I

(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曾點言志,只提沐浴吹風歌詠,似有不學無術之嫌,而孔子居然對他的話表示贊許,這就很耐人尋

味了。而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甲),可見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經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

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補是人性的使然。儒道兩家在作為學術流派產生之始,甚至在產生之前,就開始了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帶著這個假設來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說的“愛民治國”這些話了。而莊子雖然總是批評儒家,但也

同意“德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丙)如果老莊真的棄塵絕世,就應該如《論語》里提到的

幾位隱士——接輿、長沮、桀溺等——(丁)連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談著書立說、設帳授徒了??梢娎锨f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會責任感這一方面,老莊與孔孟一樣。同源異流是儒道互補的根本特征,只不過孔孟關注的是人的社會性和文明秩序的發(fā)展,老莊關懷的

是人類生命與心性的和諧、自在與自然。他們都重視人性和社會問題,只是朝著不同的學術方向發(fā)展。

儒道無論存在多大差異,都能相互依存,形成互補,

兩千多年來雖然發(fā)展為中國文化的基調,而且已然內化成獨有的中國人的人格特征。

18.下面對語段中畫橫線處的標點說明,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甲處的引號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話。除引用外,引號還可表示強調或特殊含義等。B.

乙處的冒號使用正確,此處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內容指的是“大膽的假設”。C.

丙處“義也”后的標點使用正確,此處屬句中的引用,句號可放在后引號的前面。D.

丁處的破折號使用正確,兩個破折號表示插入注釋內容或補充說明,和括號的作用類似。19.

反證法會先做出某個假設,然后推理出其與事理或已知條件矛盾,從而證明假設不成立。試分析第二段所用反證法的推理思路。(4分)2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題。萱草存在于中華文明漫長的發(fā)展歷史中,形成了忘憂草及母親花等人文意象,承載著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