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論》教學設計(江蘇省市級優(yōu)課)_第1頁
《留侯論》教學設計(江蘇省市級優(yōu)課)_第2頁
《留侯論》教學設計(江蘇省市級優(yōu)課)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課題:《留侯論》語文教研組金瑩※教師簡介※金瑩,中學一級教師,市教壇新秀,市區(qū)評優(yōu)課二等獎,市優(yōu)秀導學教師,校教學能手,校減負增效優(yōu)秀教師。主持研究2個市級立項課題,十多篇教學研究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發(fā)表或獲獎?!緝?nèi)容解析】這篇文章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論辯專題,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論,是獻給皇帝以應試求官的。論辯類文章是中國古代散文中最發(fā)達的文體之一。由于唐宋八大家對散文藝術(shù)性的追求,他們的論辯文有很強的文學性,無論在語言上還是在篇章結(jié)構(gòu)上都堪稱典范?!灸繕嗽O置】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觀點及其獨到新穎之處。

2、分析文章以“忍”字貫串全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的思路。

3、體會蘇軾史論汪洋恣肆、雄辯有力的特色?!緦W情分析】學生文言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在自行閱讀的基礎上圈畫出還沒有掌握的文言知識,然后小組合作學習,老師幫助解決,基本解決閱讀障礙。本節(jié)課重點在了解本文立意的創(chuàng)造性和新穎性,學習蘇軾的治學精神。分析文章以“忍”字貫串全篇,逐步深化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辨證思維和逆向思維的能力?!静呗赃x擇】文言文教學最難的地方在于對言和文的處理,可以嘗試整體性的把握,信息篩選,讓學生跟文本對話,通過推理概括,比較不同的文本,在學習本文立意新穎的基礎,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讓學生獨立繪制思維導圖,學習本文正反對比、主次分明的寫作特色,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窘虒W流程】一、導入:兩組畫像對照,你覺得哪幅畫像更符合你心目中張良的形象,并談談理由。張良是劉邦的軍師,為其出謀劃策,屢建功業(yè),是西漢的開國元勛。劉邦滅項羽建漢稱帝,高祖六年大封功臣。高祖說:“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讓張良選擇3萬戶作為封地,張良不敢接受,曾說我和帝初見面時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張良被稱為留侯。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ィ錉蠲材巳鐙D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二、百家爭鳴:請同學們齊聲朗讀文章并思考:張良是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在軍事、政治上都具有卓越的才能,在《史記留侯世家》中司馬遷認為張良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而本文卻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來評論這個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現(xiàn)作者獨到的見解?司馬遷《史記》著重在圯上老人賜給張良一本“讀此,則為王者師”的《太公兵法》。蘇軾認為“其意不在書”,其意在于:圯上老人看到張良“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深為痛惜,所以他“倨傲鮮腆而深折之”,使張良深刻體會“忍”字的重要性。授書只不過是形式,《太公兵法》要在志遠才高的豪杰之士的手中,才能發(fā)揮效力。三、閱讀探討:1、“留侯論”這個題目有些籠統(tǒng)。如果更準確一點,給這篇散文起個什么名字好呢?論留侯之忍。寫文章要重視標題,最好切中核心內(nèi)容,讓人從題目中就能看到你想寫什么。2、評語選粹:后代有許多評論家都對這篇文章贊不絕口,我們一起讀一讀,看看他們是如何評價的。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一篇綱目在“忍”字。鄭之惠《蘇長公合作》引錢文登:一意反復到底,中間生枝生葉,愈出愈奇。歸有光《文章指南》:作文須尋大頭腦,立得意定,然后遣詞發(fā)揮,方是氣象渾成。3、蘇軾是如何緊扣“忍”字,“一意反復到底”,又如何“生枝生葉,愈出愈奇”的呢?課前布置同學們細讀文本,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細化本文的論述思路。下面請同學修改思維導圖并小組交流完善思路,請兩位同學上講臺來解說思路,其他同學補充。本文共寫了有關(guān)張良的這樣三件事:擊秦帝、受兵書、教高祖。三件事都圍繞“忍”字,分別是不忍、能忍、用忍。伊尹、太公是從正面,荊軻、聶政是從反面,鄭伯、勾踐是從正面,項羽是從反面,劉邦既是從正面又是從反面,通過正反對比,觀點顯得鮮明、有說服力。第一段總領全文,提出論題“忍”字,然后作者先說老人以“忍”教張良,再借鄭伯和勾踐的“能忍”加以襯托,又以劉邦受張良指教“能忍”而勝再次論證,如此反復申論,說明“忍小忿而就大謀”是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大業(yè)的關(guān)鍵所在,這叫“一字立骨”。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不能把留侯所有的生平事跡和評價都寫進去,要緊扣論題有取舍,也要懂得聚焦主題。生枝生葉,寫“忍”從“不忍”寫起,寫“不忍”又回到“忍”,始終緊扣主題。寫完事例之后還要學會分析,生枝生葉。4、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說說這段話的含義和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用張良的狀貌反襯能忍的胸懷,從另一角度深刻表現(xiàn)主題,是上文的進一步申發(fā),是文章極盡曲折變化之后的余波,含蓄并且余味無窮。四、拓展延伸: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認為“焚書坑儒”的表述并不準確,“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活埋的是術(shù)士而非儒生,焚書對典籍造成的影響也被放大了,希望歷史教科書修改此項內(nèi)容,還秦始皇一個公正的評價……;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也在《百家講壇》上說,商紂王是一位文武雙全、功勛卓著的帝王,兩千多年被冠以“暴君”稱號,是一起最悠久的“冤案”,引起了學術(shù)文化界和讀者們的廣泛爭議。諸如對史事懷疑和推翻前論的作品,我們稱之為史論或翻案文學。這篇文章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也有不成熟、不全面,甚至錯誤的地方,你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嚴謹之處嗎?時代局限性。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蘇軾26歲,在京城經(jīng)歐陽修推薦參加科考試,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試,蘇軾入第三等(宋開國以來,入三等者只有吳育和蘇軾兩人)。試前,蘇軾獻《進策》、《進論》各25篇,系統(tǒng)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本文是《進論》的第19篇。這是一篇進獻給皇帝的史論,目的在于應試求官,向考官和皇帝顯示才華。從蘇軾、王安石,到王立群、錢文忠,實際上體現(xiàn)了他們歷史研究的一種獨特的品性,他們大都是特殊事實的觀察者和調(diào)查者,他們具有關(guān)于歷史的敏銳的感受力,和作為一個學者的個人機智,他們當然也需要有個人的風格和偏好,但更需要在對歷史的判斷中體現(xiàn)出必要的道德責任和尊嚴意識。不管用怎樣的方法研究歷史,一定要符合歷史的客觀性,要以廣闊的歷史視野把讀者引向?qū)κ挛锖褪录蜏蚀_的評判,讓我們當代人可以窺見到歷史上那種真實的生活和鮮活的歷史戲劇性事件。【評價反饋】宋人理性精神昂揚,疑古之風甚盛,好為翻案文章,以后人眼光審視前朝歷史,例如:歐陽修《縱囚論》、王安石《讀孟嘗君傳》等。以疑古精神讀疑古之作,當是一件趣事。任選一篇翻案性質(zhì)的史論文章閱讀,寫下你的閱讀感受?!举Y料鏈接】1、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跪曰:“諾?!蔽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蔽迦针u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蔽迦眨家刮窗胪?。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背鲆痪帟?,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后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沛公將數(shù)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子房始所見下邳圯上老父與《太公書》者,后十三年從高帝過濟北,果見谷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黃石。

太史公曰:“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高祖離困者數(shù)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庇嘁詾槠淙擞嬁嗥?zhèn)?,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蓋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绷艉钜嘣??!妒酚浟艉钍兰摇?、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zhèn)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碑斒菚r,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fā)書,漢王大怒,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