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湖北省荊荊宜三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9月聯(lián)考試卷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湖北省荊荊宜三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9月聯(lián)測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山水畫的真正獨立,似乎應在中唐前后。隨著社會生活的重要變化和宗教意識的逐漸衰淡,人世景物從神的籠罩下慢慢解放出來,日漸獲有了自己的現(xiàn)實性格。正如人物、牛馬從宗教藝術中分化出來而有了專門畫家一樣,山水、樹石、花鳥也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而被抒寫贊頌。
審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體人事轉到自然山水,當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歷史行徑、社會變異的間接而曲折的反映。與中唐到北宋進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會變異相適應,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狀況和審美趣味也在變異。經(jīng)過中晚唐的沉溺聲色繁華之后,士大夫們一方面仍然延續(xù)著這種沉溺,同時又日益陶醉在另一個美的世界之中,這就是自然風景山水花鳥的世界。自然對象特別是山水風景,作為這批人數(shù)眾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觀賞的環(huán)境,處在與他們現(xiàn)實生活親切依存的社會關系之中,而他們生活的時代既不再是在門閥士族壓迫下要求奮發(fā)進取的初盛唐時代,也不同于六朝貴族的掠奪開發(fā)時期。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了一種滿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長久保持和固定,從而將整個封建農(nóng)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緒和觀念。
門閥士族以其世襲的階層地位為榮,世俗地主則以官爵為榮。這兩個階級對自然、農(nóng)村、下層人民的態(tài)度并不完全一樣。不同于少數(shù)門閥貴族,經(jīng)由測試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農(nóng)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鄉(xiāng)村而城市。這樣,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們的榮華富貴的一種心理需要的補充和替換,一種情感上的回憶和追求,從而對這個階層具有某種普遍的意義。除去技術因素不計外,這也正是為何山水畫不成熟于莊園經(jīng)濟盛行的六朝,卻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當發(fā)達的宋代的緣故。這正如歐洲風景畫不成熟于中世紀而成熟于資本主義階段一樣。中國山水畫不是門閥貴族的藝術,而是世俗地主的藝術。這個階層不像門閥貴族與下層人民那樣等級森嚴、隔絕嚴厲,這種社會階層的特征也相當清晰地折射在中國山水畫上:人與自然那種娛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成為它的基本音調。即使點綴著負薪的樵夫、泛舟的漁父,這也依然只是一幅掩蓋了人間各種痛苦和不幸,懶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經(jīng)濟下農(nóng)村的理想圖畫。
與現(xiàn)實生活相適應的哲學思潮,則可說是形成這種審美趣味的主觀因素。禪宗從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義與中國傳統(tǒng)的老莊哲學對自然的態(tài)度有相近之處,它們都采取了一種準泛神論的親近立場,要求自身與自然合為一體,希望從自然中吮吸靈感或了悟,來擺脫人事的羈縻,獲取心靈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轉瞬即逝的人世奢華,順應自然勝過人工造作,丘園泉石長久于院落笙歌……它們構成了中國山水畫發(fā)展成熟的思想條件。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有刪改)
材料二:
自我們今天能夠見到的最古者的山水畫——隋代展子虔《游春園》(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開始,中國畫家就沒打算規(guī)規(guī)矩矩地畫山。中國畫里的山,像佛塔,像蘑菇,像城堡,也像教堂。古人畫山,表現(xiàn)出充分的任性,所以中國山水畫,從來不是客觀的地貌圖像,即使為他的山水注明了地址,也幾乎看不出是什么地方。
中國古人從來不以一種“客觀”的精神對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中國古人的精神世界,沒有像西方那樣,經(jīng)歷過“主”“客”二分,世界沒有分裂成“主體”和“客體”兩個部分,而外部世界(自然)也沒有成為與主觀世界(自我)相對(甚至對立)的概念,不是一個獨立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因此也不僅僅是一個“看”的對象。自然就是自我,二者如身體發(fā)膚,分割不開,如莊子所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贝笄澜?,變化萬千,一滴水、一粒沙、一片葉、一只鳥,其實都是人類感覺器官的延伸。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幾乎構成了中國古代思想和藝術的核心觀念。
徐復觀先生在《中國藝術精神》里說“中國的風景畫較西方風景畫早出現(xiàn)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相信這只是一種大而化之的說法,實際上,古代中國沒有風景畫——在古代中國人的心里,山水不只是風景,山水畫也不是風景畫。風景是身體之外的事物,是“觀看”的對象,山水則是心靈奔走的現(xiàn)場——山重水復中,既包含了痛苦的體驗,也包含著愿望的實現(xiàn),人不是外置于“風景”,而是內化于“風景”,身體是“風景”的一部分,“風景”也是身體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風景”就不再是“風景”,中國人將它命名為:山水。山水不是山和水的簡單組合,或者說,它不只是一種純物質形態(tài),而是一種精神的體現(xiàn)。正因如此,在千年之后,我們得以透過古人的畫卷,看見形態(tài)各異的山水,比如董源的圓轉流動,適寬的靜穆高遠,王希孟的青春浪漫,趙孟頫的明凈高古。
(摘編自祝勇《故宮的古物之美》,有刪改)
1.下列關于中國山水畫的表述,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大約在中唐前后,社會生活發(fā)生重要變化,山水從宗教意識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被抒寫贊頌。
B.山水畫折射出當時地主士大夫們的情緒和觀念:既滿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長久保持和固定,又意圖改變封建農(nóng)村的意識形態(tài)。
C.門閥士族和地主士大夫榮華富貴后,丘山溪壑、野店村居造成了他們的心理寄托,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山水畫走向成熟。
D.中國山水畫的審美趣味是社會變異的直接反映,也與當時流行的哲學思潮相關,尤以老莊和禪宗思想影響最為深遠。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水畫分化為繪畫藝術里的一個獨立門類,有獨立的審美對象,時間上應晚于宗教畫。
B.中國山水畫著重抽象思維,即非客觀世界,這與西方強調的客觀世界迵然不同,中國人認為自然和自我并不對立,相反,它們是相輔相成。合為一體的。
C.隋代展于虔的《游春圖》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山水畫,古人那種不受約束的繪畫風格創(chuàng)始于此。
D.古人畫卷中的山水形態(tài)各異,畫家們所表現(xiàn)出的“任性”,其實是他們獨特精神氣質的體現(xiàn)。
3.下列題畫詩,與材料一以畫線句中的“基本音調”最契合的一項是()
A.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
B.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C.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D.丑石半蹲山下虎,長松倒水中龍。試君眼力看多少,數(shù)到云峰第幾重。
4.材料一提及“歐洲風景畫”,材料二提及“西方風景畫”,在文中各有何作用?
5.游客在故宮參觀時,發(fā)現(xiàn)中國山水畫與現(xiàn)實風景并不完全吻合。根據(jù)材料,請你解釋形成這一藝術特點的原因。
1.A
2.C
3.B
4.①將中國山水畫與歐洲風景畫類比,闡明兩者的成熟都是社會經(jīng)濟生活改變的曲折反映;②引出“風景”與“山水”的比較,指出古代中國只有山水畫沒有風景畫。
5.①中國山水畫反映的是士大夫階層田園牧歌式的理想圖畫,不是寫實的風景;②中國山水畫受“天人合一”的哲學影響,是人的精神的體現(xiàn),不是客觀的地貌圖像。
社會科學類;探討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
⑴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綜合能力。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范圍、強拉因果等??己说姆绞绞歉淖兙渥雍x從而出現(xiàn)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傊?,考生要根據(jù)對原文內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內容和選項,認真細心的去比對分析,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這類試題。
⑵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包括分析內容要點、依據(jù)文章內容合理推理、判斷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這類題目由于信息較分散,概括性較強,觀點較隱蔽,故難度較大。做題時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據(jù)文推斷、合理推斷,不可妄加推斷。
⑶本題考查分析議論文論據(jù)作用的能力。論據(jù)即議論者用來證明自己論點的材料。所以說論據(jù)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jù)。解答此題,要在理解文章中心論點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段分析論據(jù)的作用。
⑷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jù)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后,要根據(jù)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qū)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
⑸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解決此類題型,要注意寫出感悟最深的一點,絕對不能脫離文章內容。要運用議論性的語言,語言通順、有條理。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又意圖改變封建農(nóng)村的意識形態(tài)”錯誤,原文是“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了一種滿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長久保持和固定,從而將整個封建農(nóng)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緒和觀念”,可見,是將整個封建農(nóng)村理想化了,不是“意圖改變封建農(nóng)村的意識形態(tài)”,選項曲解文意。
C.“門閥士族和地主士大夫……”錯誤,材料一第三段說的是“不同于少數(shù)門閥貴族,經(jīng)由測試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這樣,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們的榮華富貴的一種心理需要的補充和替換,一種情感上的回憶和追求”,由此可見,是士大夫,沒有“門閥士族”。
D.“直接反映”錯誤,文中說是“歷史行徑、社會變異的間接而曲折的反映”。
故解析為:A。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BD無誤。C.“古人那種不受約束的繪畫風格便創(chuàng)始于此”錯誤,由材料二第一段“我們今天能夠見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畫——隋代展子虔《游春圖》開始,中國畫家就沒打算規(guī)規(guī)矩矩地畫山”可知,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只是我們能見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畫,但不代表就是最古老的繪畫,無法說明“古人那種不受約束的繪畫風格”創(chuàng)始于此。
故解析為:C。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盎疽粽{”是“人與自然那種娛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
A.“乞求無得”是歸的原因,“滿面風霜塵土氣”是歸的狀態(tài),由此可知,應是失意而歸,一生偃蹇的遭遇寫照。不合要求。
B.由“野性真”“暮雨騎牛”可知,詩中寫鄉(xiāng)野孩童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怡然自適的狀態(tài),與“基本音調”的內涵相合。
C.江南的十月天氣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小草上落著輕輕的一層薄霜,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像被風干了的沙粒一般。詩歌展現(xiàn)江南冬天美好的景物,沒有涉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與“基本音調”的內涵不合。
D.丑石半蹲如猛虎下山,長松倒臥如同水中游龍,是豪放的氣概,與“娛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不合。
故解析為:B。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把握論證方法作用的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中心話題是中國山水畫,提及“歐洲風景畫”“西方風景畫”應該是為闡述中國山水畫服務。
材料一第三段提到“歐洲風景畫”。由“這正如歐洲風景畫不成熟于中世紀成熟于資本主義階段一樣”可知,這是說歐洲風景畫成熟與資本主義的原因,而“如”意思是“像”,“這”指的是前面所說的“中國山水畫”,由此可見,“中國山水畫”和“歐洲風景畫”二者在成熟方面是有相近性的,二者放在一起構成類比;結合“這也正是為何山水畫不成熟于莊園經(jīng)濟盛行的六朝,卻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當發(fā)達的宋代的緣故”“這正如歐洲風景畫不成熟于中世紀成熟于資本主義階段一樣”可知,無論是“中國山水畫”,還是“歐洲風景畫”,它們的成熟都社會經(jīng)濟生活改變的反映。
材料二第三段一開始提到“西方風景畫”,“中國的風景畫較西方風景畫早出現(xiàn)一千三四百年之久”,接著下文說“相信這只是一種大而化之的說法,實際上,古代中國沒有風景畫……”,由此可知,因為這種“大而化之的說法”引出了下文“風景”和“山水”的比較,如“風景是身體之外的事物,是……山水則是心靈奔走的現(xiàn)場……”,以此說明古代中國只有山水畫而沒有風景畫。
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章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中國山水畫與現(xiàn)實風景并不完全吻合”的原因,然后分點作答。
由材料一第二段“將整個封建農(nóng)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緒和觀念”,第三段“經(jīng)由測試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農(nóng)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鄉(xiāng)村而城市。這樣,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們的榮華富貴的一種心理需要的補充和替換,一種情感上的回憶和追求”“這種社會階層的特征也相當清晰地折射在中國山水畫上:人與自然那種娛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成為它的基本音調”“懶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經(jīng)濟下農(nóng)村的理想圖畫”可知,這些士大夫在山水畫中所描述的畫面是他們理想的田園牧歌式的畫面,與現(xiàn)實生活、場景是有距離的,并非寫實。
由材料二“中國山水畫,從來不是客觀的地貌圖像”“中國古人從來不以一種‘客觀’的精神對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幾乎構成了中國古代思想和藝術的核心觀念”可知,因為受到“天人合一”觀念的影響,中國的山水畫體現(xiàn)的是人的精神,而非客觀的地貌圖像。
所以中國山水畫與現(xiàn)實風景并不完全吻合。
(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天地再造
孫皓暉
父親把和自己相伴了幾年的忠犬大黃留給了蘇秦,就走了。
父親一走,蘇秦立即脫光膀子干起活兒來。昨夜情景,已經(jīng)使他一路上對家的思念化為烏有,溫情的夢幻在那一刻突然地破碎了,斷裂了。要不是木訥深遠的老父親,他肯定會憤然離家自己聞蕩去了。大嫂與妻子的冷漠與嘲笑殘酷地撕碎了自己夢幻的那一刻,他就打定了主意——遠遠離開自己原先的華貴的瓦釜書院,離家苦修,再造自己。
第一件事,就是在這斷垣殘壁上結一間能夠遮風擋雨的草廬。
他一頭鉆進齊腰深的荒草中,揀細密的茅草一撮一撮地拔了起來。大黃一直臥在斷墻下自顧呼嚕,后來終于也鉆到荒草中來了。暮色消失天黑定時,斷墻下堆了一大燥茅草。蘇秦與大黃各自吃了一張干餅一塊醬肉,大喝了一道甘涼的井水,便開始蓋自己的草廬。
時下正當九月中旬,秋月將滿,分外明亮。蘇秦趁著月色仔細查看了斷墻,不用砌墻,就是屋頂上草抹泥。他先用鐵來挖土,圍了一口很大的泥鍋,又打了五六桶水倒進泥鍋,然后向泥鍋里填滿選好的半干土塊;等待泥鍋泡土的時刻,用那口柴刀剁了許多細碎茅草,扔進了泥鍋,然后赤腳跳進泥鍋反復踩踏。月上中天的時分,一鍋軟黏適度的草泥和好了。雖然是大汗淋漓,蘇秦卻是精神抖撒,絲毫不覺得困乏。一鼓作氣,他開始給屋頂上草。東方已經(jīng)魚肚白了,蘇秦沒有歇息,開始鋪干茅草。正午時分,蘇秦壓完了一面茅草,高興地從土墻上爬下來,雙腿一軟,倒在了大黃身邊。
“呼——”一陣粗重的鼾聲響了起來。大黃嗅了嗅蘇秦,搖搖尾巴也臥倒了。
“嗚,呼……”大黃喉頭呼嚕著,靠在蘇秦身邊也睡著了。
時序已至寒冬,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原野上的一切都模糊了,孤獨的草廬已經(jīng)完全淹沒在漫無邊際的風雪之中。蘇秦在屋外逆風而立,一字一字,高聲吟誦起了《陰符經(jīng)》。
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
九月末草廬剛一結好,蘇秦便開始了一種奇特的粗簡生活。每晚一頓干餅醬肉,喝一通老井的甜水了事。瞌睡了,在草席上和衣睡上一兩個時辰,醒來了到井臺上用冷水沖洗一番,立即又回來揣摩苦讀。日復一日,倒是分外踏實。
住進草廬,蘇秦心底深處的那股煩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識到,自己的學問面上淵博,卻缺乏專注一點的精深。這一點,就是對天下大勢的洞察。要錘煉這種見識,需要的不是具體的就事論事的學問,而是高屋建瓴鳥瞰天下的眼光境界?!氨仨毚笪?,方得有成?!边@是蘇秦在坎坷屈辱中磨出來的見識。
在他打開父親送來的銅箱翻撿到最底層時,一本破舊的羊皮紙大書出現(xiàn)了?!蛾幏?jīng)》!天哪!他幾乎驚訝得要跳起來?!胺?jīng)”幾個大字鑿鑿在目,旁邊還有兩行小字,拭目細看,隱隱約約便是“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四個名字。他二話不說,坐在門外土坎上便翻了起來……
幾個月了,他每日朗誦默記,已經(jīng)能將《陰符經(jīng)》倒背如流。這《陰符經(jīng)》當真是“變通無羈,深微燭照”。蘇秦覺得,自己還遠遠未將《陰符經(jīng)》咀嚼透爛,還得再下苦功夫。
在這個風雪撲面的寒夜,蘇秦依然雷打不動地沖著蒼茫的夜空大聲朗誦著,漸漸地,他的聲音嘶啞了,吼出最后一個字的時候,喉頭一陣發(fā)甜,猛然噴出了大大一口鮮血,頹然撲倒在地。大黃“嗚”的一聲低吼,箭一般撲了過來,叼住蘇秦的腰帶,腰一弓,使勁兒往門口拖。它將蘇秦拖到門口,又三兩下拱開了門板,將蘇秦拖到了屋內。
“啊……”喉頭一陣呼嚕喘息,蘇秦終于醒來了。
方才一陣吼誦,使他突然頓悟——《陰符經(jīng)》正是縱橫捭闔的大法則!其中天地之道、為政之道,君臣之道、創(chuàng)守之道、萬物互動之道、邦國互動之道無所不包。將這些大道理揣摩深透,何愁不能窺透天下奧秘?何愁不能找出列國癥結?何愁不能縱橫戰(zhàn)國?
蘇秦又打開了《陰符經(jīng)》,又一字一字地開始琢磨。讀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時,他眼睛突然一亮。老師鬼谷子在這句下邊注文:“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時而生百病。動者所以安萬物,失其機而傷萬物。時之至間,不容瞬息;先之太過,后之則不及。是以賢者守時,不肖者守命也?!弊x著想著,蘇秦心中一片豁亮——
想想自己說泰,就是“先之太過”,如何能夠成功?不成功一定是不應時了。王霸大業(yè).秦國是沒有拒絕的理由的,但秦國卻偏偏拒絕了,而且還拒絕了兩次,公孫衍失敗了,他蘇秦也失敗了。現(xiàn)下靜心想來,確實是為時過早了。新君即位僅僅一年,秦國內政未安,這時候要秦國立即實施東出爭霸,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想著想著,他迷迷糊糊地瞌睡了,頭“咚”地一聲撞在了木案上。蘇秦醒來揉揉眼睛,站起來在屋中踱步,念著想著,自言自語地嘟噥著……猛然,他盯住了“機在于目”四個字,頓時陷入了沉思,想著想著心中一閃,覺得似乎抓住了什么,瞌睡卻又猛然襲來,那閃光又被淹沒了。蘇秦氣惱異常,抓起案上的縫書錐對著大腿猛然一刻,一股鮮血“哧”地噴了出來。
蘇秦猛然清醒,“機在于目”,就是見機而動,不死守一端。
“啊哈哈哈哈哈!”蘇秦仰天大笑,手舞足蹈,腳下一軟,撲在了大黃身上。
冰天雪地的草廬里,蘇秦抱著大黃睡去了,人的鼾聲與狗的呼嚕聲交織在了一起。
(選自《大秦帝國之縱橫》,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秦發(fā)現(xiàn)《陰符經(jīng)》時,幾乎驚訝得要跳起來,這一細節(jié)暗示了《陰符經(jīng)》是一部奇書,為后文蘇秦的徹悟做了鋪墊。
B.小說在描寫蘇秦發(fā)現(xiàn)并苦讀《陰符經(jīng)》時運用了插敘手法,這樣敘事使結構多了一些變化,避免了平鋪直敘。
C.小說兩次寫到蘇秦和大黃相依睡去,第一次睡去,是勞動后的疲憊與暢快,第二次睡去是徹悟之后的滿足和內心的釋然。
D.住進草廬前,蘇秦心底煩躁急迫,這主要是因為他回家后受到了妻子和大嫂的冷遇,讓他倍感親情的冷漠和世態(tài)的炎涼。
7.關于蘇秦結草廬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秦決意離開原先華貴的瓦釜書院,來到荒野之中苦修,這是他遭受挫折后不得已的選擇。
B.小說細致地描寫了蘇秦和草泥的過程一圍泥鍋、剁茅草、反復踩踏,他做得很熟練,和草泥的過程與下文苦讀《陰符經(jīng)》的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凸顯的是蘇秦對理想的執(zhí)著。
C.蘇秦在荒野中結草廬,與風雪為伴,讓勞作的痛苦磨礪自己,使自己更加奮發(fā),是勾踐式的“臥薪嘗膽”。
D.斷垣殘壁,茅草苦頂,孤獨地佇立于冰天雪地之中,讓草廬與蘇秦實現(xiàn)了某種意義上的對應。
8.本文題為“天地再造”,蘇秦的“再造”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
9.《史記·蘇秦列傳》中記載蘇秦“出游數(shù)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本文在演繹蘇秦這段故事時有“一只忠犬大黃陪伴他”的情節(jié)加入,這樣的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
6.D
7.A
8.第一階段:夢幻破裂,離家苦修;第二階段:修筑草廬,重歸平靜;第三階段:臥薪嘗膽,大徹大悟
9.①忠犬是父親臨終留給蘇秦的,代表著父親無言的支持,和《史記》中“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相比,讓故事多了一絲溫情。②忠犬相伴,給了孤獨中苦讀的蘇秦陪伴和精神力量,讓蘇秦身上多了一些人性的柔軟,使人物形象更豐滿。③添加忠犬救主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了文章內容,使文章有了一層奇幻的色彩。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分析作品的結構,概括作品的主題;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小說;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
⑴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⑵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思想內容的分析與鑒賞能力,解答本題首先明確題目要求,其次認真閱讀文本,通讀文本把握文章內容、人物關系、環(huán)境特征等,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結合選項內容,選出恰當?shù)慕馕觥?/p>
⑶本題考查把握作品寫作中心的能力。解答此題,需要細讀文本,把握文段的脈絡和層次,梳理寫作思路,從而概括文本的中心。
⑷本題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注意從文章的情節(jié)、結構、人物(或物象)、主旨的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情節(jié)主要分析文章的情節(jié)以什么為主,結構看文章的標題是否能串聯(lián)文章的內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線索,人物(或物象)看標題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運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夠暗示或點明主旨,有時還從制造懸念和吸引讀者的角度進行分析,有時還要分析標題中藝術手法,如雙關、反語等。
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ABC無誤。D.“這主要是因為他回家后受到了妻子和大嫂的冷遇,讓他倍感親情的冷漠和世態(tài)的炎涼”分析錯誤。根據(jù)“住進草廬,蘇秦心底深處的那股煩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識到,自己的學問面上淵博,卻缺乏專注一點的精深”可知,蘇秦煩躁急迫的原因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
故解析為:D。
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CD無誤。A.“這是他遭受挫折后不得已的選擇”錯,根據(jù)文章第二段“他就打定了主意”以及后文內容可知,蘇秦決意離開原先華貴的瓦釜書院,來到荒野之中苦修,這是他主動放棄平庸與舒適后的選擇。
故解析為:A。
8.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給文章分層,讓后再逐層分析歸納。通讀全文可知,全文共分為四層:
第一層1-2段:主要講述蘇秦離家苦修,再造自己的原因;
第二層3-7段:主要講述蘇秦結廬過程;
第三層10-12段:主要講述蘇秦發(fā)現(xiàn)《陰符經(jīng)》的過程;
第四層8-9、13-22段:主要講述蘇秦反復苦讀,最終大徹大悟的過程;
文章這四個部分,都與蘇秦“再造”的過程有關??偨Y歸納后,可以把蘇秦“再造”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章1-2段,主要講述蘇秦周游受挫歸來,被親人嘲笑導致溫情夢幻破裂而決定離家苦修,再造自己。可概括為:夢幻破裂,離家苦修。
第二階段:文章3-7段以及第11段,主要講述了蘇秦克服重重困難終于重新結廬成功。然后頓悟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即“自己的學問面上淵博,卻缺乏專注一點的精深。這一點,就是對天下大勢的洞察。要錘煉這種見識,需要的不是具體的就事論事的學問,而是高屋建瓴鳥瞰天下的眼光境界”這之后他的內心變不再煩躁、急迫。可概括為:修筑草廬,重歸平靜。
第三階段:文章8-22段,主要講述了蘇秦反復苦讀,歷經(jīng)生死,終于大徹大悟的過程??筛爬椋号P薪嘗膽,大徹大悟。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和重要情節(jié)作用的能力。主題表現(xiàn)上:忠犬是小說中的一個物象,是陪伴父親多年的一條黃狗,在文章中增加忠犬這一形象具有象征意義。忠犬的“忠”象征著蘇秦對自己理想的堅守。也象征了父親對蘇秦的理解。蘇秦在忠犬的陪伴下,遭遇挫折而不放棄理想信念,結廬自守,臥薪嘗膽,終于大徹大悟。所以忠犬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情節(jié)結構上:增加忠犬救主的故事情節(jié)“大黃‘鳴’的一聲低吼,箭一般撲了過來,叼住蘇秦的腰帶,腰一弓,使勁兒往門口拖。它將蘇秦拖到門口,又三兩下拱開了門板,將蘇秦拖到了屋內”豐富了文章內容,也給文章增加了一層奇幻的色彩。
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增加忠犬陪伴的環(huán)節(jié),以忠犬所受到的待遇“蘇秦與大黃各自吃了一張干餅一塊醬肉”來從側面說明了蘇秦內心的善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燕攻齊,齊破。田單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復齊墟。襄王立,田單相之,過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單見其寒,解襲而衣之,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將欲以取我國乎?不早圖,恐后之?!弊笥翌櫉o人,巖下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曰:“汝聞吾言乎?”對曰:“聞之?!蓖踉唬骸叭暌詾楹稳??”對曰:“王不如因以為己善。王曰:“奈何?”曰:“嘉單之善,下今曰:‘寡人憂民之饑也,單收而食之;寡人憂民之寒也,單解裘而衣之;寡人憂勞百姓,而單亦憂之,稱寡人之意?!瘑斡惺巧贫跫沃?,善單之善,亦王之善已?!蓖踉唬骸吧啤!蹦速n單牛酒,嘉其行。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乃令使人聽于閭里,聞丈夫之相與語,舉曰:“田單之愛人!嗟,乃王之教澤也!”田單將攻狄,往見魯仲子。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碧飭卧唬骸俺家晕謇镏?,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單乃懼,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濒斨僮釉唬骸皩④娭诩茨?,坐而織蕢,立則杖鍤,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廟亡矣,魂魄喪矣,歸于何黨矣!’當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氣,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zhàn),此所以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黃金橫帶,而馳乎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田單曰:“單有心,先生志之矣?!泵魅?,乃厲氣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枹鼓之,狄人乃下。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六》)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
B.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
C.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
D.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在文中是“趁機”之意,與《鴻門宴》中“不如因而善遇之”的“因”意思相同。
B.狄是北方的一支少數(shù)民族,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的稱謂有北狄、西戎、南蠻、東夷之說。
C.宗廟,是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場所,在文中是國家政權的代稱。
D.志,在文中是“標志”之意,與《屈原列傳》中“博聞強志,明于治亂”的“志”意思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單救助老人的行為引起襄王的猜疑,襄王呼喚貫珠者而詢問,想尋求貫珠者的幫助。
B.從街頭里巷百姓的話語,可以看出貫珠者以他獨特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一場君臣危機。
C.魯仲子認為田單能破燕而不能下狄的原因,是田單的斗志和軍隊的士氣已經(jīng)今非昔比。
D.聽了魯仲子的分析,田單第二天就巡視城墻,立于險境,親自擊鼓,是為了激勵士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單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單之善,亦王之善已。
②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
14.請結合文意簡要概括貫珠者的計謀。
10.C
11.D
12.A
13.①田單有這些善行而大王贊揚他,贊揚田單的善行,也正是(宣揚)大王的善行。②(田單)登上車沒有告辭便離開了,于是去攻打狄。
14.移花接木。把田單的善行“嫁接”到齊襄王的身上。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文言語段綜合訓練;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課文理解;文化常識
⑴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
⑵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⑶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
⑷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對于篩選文中信息類題型,首先要回顧文本,將試題提供的例句結合上下文逐句進行分析,同時注意題干中要求的關鍵詞語,最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燕軍攻齊,臨淄被攻破。田單死守即墨,后來反擊,大敗燕軍,并且收復了國都臨淄,田單立太子為襄王,自居相位。有一天,田單路過淄水,看見一位老者赤足渡河凍壞了,無法再走,僵坐在岸邊的沙土上。田單看見老者身體寒冷,就脫下自己的皮裘送給老者。齊襄王憎惡田單這種行為,他自言自語說:“田單這樣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莫非圖謀我的王權?如果不先發(fā)制人,恐怕后悔也來不及了?!闭f完,他猛然從自言自語中驚醒,警惕地左右察看,沒什么人,只是巖石下有個采珠人,襄王把他叫喚過來問道:“你聽到我說什么了嗎?”采珠者坦白承認:“都聽到了?!毕逋鯕⒁忸D生,卻故意問道:“你認為我該怎么做?”那人說:“大王不如順水推舟,把它變成自己的善行。”襄王說:“該怎么做?”那人說:“您可以發(fā)布詔令嘉獎田單的行為,并說:‘寡人擔心百姓子民挨餓受凍,相國就分賜他們衣食;寡人關心百姓,相國也滿腹憂心。相國這樣做,正合寡人心意?!飭斡羞@些善行而大王夢揚他,贊揚田單的善行,也正是(宣揚)大王的善行。”襄王嘆道:“好主意!”于是以牛酒犒勞田單,表揚了他給貧民送衣的行為。過了幾天,采珠人又去拜見襄王,進言說:“來日百官上朝,大王應該特地召見田單,并在朝堂上加倍禮讓尊敬,親自表示慰問,然后下令調查饑寒交迫的百姓,給以賑濟?!毕逋跻灰徽辙k后,又派人到街頭里巷打探民眾的態(tài)度,聽見老百姓都在談論說:“田單很愛護百姓,哎呀!這全是大王教導得好??!”田單將要攻打狄,(出征之前)拜訪魯仲子。魯仲子說:“您攻打秋,是不能攻克的啊?!碧飭握f:“我憑借五里長的內城,七里長的外城(極言城?。?,被打敗的兵卒,打敗強大的燕國,恢復齊國疆土。(我)攻打狄卻攻不下,為什么啊?”(田單)登上車沒有告辭便離開了,于是去攻打狄。(田單攻狄)三個月卻還沒有攻下它。田單才擔憂,問魯仲子說:“您說我不能攻下狄,請讓我聽聽您的說法?!濒斨僮诱f:“您在即墨的時候,坐著就編筐,站著就耕種,為士卒鼓氣說:‘前進??!國家要滅亡啦,我們的生命要喪失啦,國家、生命都要歸于哪里呢!'在這個時候,您有為國戰(zhàn)死的雄心,士卒們也舍生忘死。聽到您的話,(士卒)沒有不揮淚舉臂積極求戰(zhàn)的。這是您破燕的原因啊。如今您東面有夜邑豐厚的俸祿,西面有淄上徹夜的歡娛,(您是)黃金橫在腰間,在淄、澠之間往來奔馳,(您現(xiàn)在)沉溺于生活的玩樂,卻無為國戰(zhàn)死的雄心,這是您不勝的原因啊?!碧飭握f:“我有為國戰(zhàn)死的雄心,您是記得的啊。”第二天(田單)就振作精神,沿城墻巡視,(他)站在箭石紛飛的地方,抱著戰(zhàn)鼓擊鼓,狄人才被打敗。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過了幾天,采珠人又去拜見襄王,進言說:“來日百官上朝,大王應該特地召見田單,并在朝堂上加倍禮讓尊敬,親自表示慰問,然后下令調查饑寒交迫的百姓,給以賑濟。
“于庭”作“揖”的后置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
“饑寒”作“百姓”的后置定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
故解析為:C。
11.本題綜合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之一詞多義和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兩個“因”均為“趁機”之意。句意:大王不如趁機把它變成自己的善行/不如趁機好好地招待他。
B.說法正確;
C.說法正確;
D.志,在文中是“記、記住”之意,與《屈原列傳》中“博聞強志,明于治亂”的“志”意思相同。句意:您是記得的啊/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
故解析為:D。
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CD無誤。A.“想尋求貫珠者的幫助”錯,根據(jù)“左右顧無人”可以推知,襄王是擔心有人聽到自己的話,所以襄王呼喚貫珠者而詢問,是擔心他的話語被泄露,暗藏殺機。
故解析為:A。
13.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是”,如此,這樣;“善”,善行;“嘉”,贊揚;
(2)“謝”,辭別;“遂”,于是,就;“克”,攻克。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原文“單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單之善,亦王之善已”“聞丈夫之相與語,舉曰:‘田單之愛人!嗟,乃王之教澤也!’”意思是田單有這些善行而大王贊揚他,贊揚田單的善行,也正是(宣揚)大王的善行。聽見老百姓都在談論說:“田單很愛護百姓,哎呀!這全是大王教導得好啊!”所以,貫珠者的計謀是:把田單的善行“嫁接”到齊襄王的身上。也就是“移花接木”之計。
(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苗發(fā)、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寫詩人臨窗獨坐,思緒悠然,微風驟至,驚動詩人。
B.頷聯(lián)承接“思悠哉”,寫詩人幻想故人穿過竹林來叩門拜訪。
C.頸聯(lián)渲染了一種清冷、幽靜的氛圍,表述了詩人孤單、寂寞的心情。
D.尾聯(lián)“為拂綠琴?!币痪涫谷寺?lián)想到“知音”的故事。
16.這首詩以“微風”貫穿全篇,明寫“微風”暗寓“友情”。請結合全詩的內容對此作具體賞析。
15.B
16.首聯(lián):詩人臨窗獨坐,微風驟至,引起懷念故友之情。頷聯(lián):微風吹開門,吹動竹子,詩人疑是故人來,流露出對友人的思念。頸聯(lián):微風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階下青苔上,以景寫自己獨坐無友的孤獨寂寞。尾聯(lián):希望微風吹進簾幔,拂去綠琴上的塵埃,表述奏琴以慰知音的愿望。
表述技巧類題目;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表述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確認,得出解析。
(2)本題考查的是賞析詩句??蓮氖址ê驼Z言等角度進行賞析,分析時不能籠統(tǒng)地答表述了或感傷或愉悅的感情,要說具體,再結合相關詞句詳細分析。
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評價詩歌內容的能力。
ACD無誤。B.“幻想”說法錯誤,頷聯(lián)寫微風吹開門,吹動竹子,詩人疑是故人來,而不是幻想故人來。
故解析為:B。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和感情的能力。本詩從“望風懷想”生發(fā)出來,所以從微風驟至寫起。
首聯(lián)寫傍晚時分,詩人獨坐室內,臨窗冥想。突然,一陣聲響驚動了他,原來是微風吹來。于是,詩人格外感到孤獨寂寞,頓時激起對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來到。
頷聯(lián)寫他諦聽著微風悄悄吹開院門,輕輕吹動竹叢,行動自如,環(huán)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懷想中的故人來了。然而,這畢竟是幻覺,“疑是”而已。流露出對友人的思念。
頸聯(lián)寫不覺時已入夜,微風掠過竹叢,枝葉上的露珠不時地滴落下來,那久無人跡的石階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漸漸潤澤了苔色。這是無比清幽靜謐的境界,無比深沉的寂寞和思念。
尾聯(lián)感嘆這風太小了,未能掀簾進屋來。屋里久未彈奏的綠琴上,積塵如土。詩人說:風啊,什么時候能為我拂掉琴上的塵埃呢?含蓄雋永,語意雙關。言外之意是:鐘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沒有彈琴的意緒。什么時候,故人真能如風來似的掀簾進屋,我當重理絲弦,一奏綠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何當”二字,既見出詩人依舊獨坐室內,又表露不勝埋怨和渴望,雙關風與故人,結出寄思的主題。
17.(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名篇名句默寫。
(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用“海納百川”的道理來告誡唐太宗不要驕做自滿的句子是“”,用“網(wǎng)開一面”的典故告誡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過度狩獵的句子是“”。
(2)《答司馬諫議書》中,“,”兩句,王安石借盤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準則;三思而后行,確認正確,無怨無悔。
(3)《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兩句寫出遠望中長江如一匹白絹在金陵城外緩緩流過,遠山蒼翠可愛,山峰林立。
(1)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2)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3)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名句;名篇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懼”“驅”“度”“澄”“簇”。
故解析為:⑴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⑵
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⑶
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默寫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從成都乘車出發(fā)的時候還是①的天氣,但是來到峨眉縣就見蒙蒙細雨②而來,遠遠望見的峨眉山在云里霧里③,真如剛睡醒的美人一樣云鬢半偏。是秋天了,綠暗紅稀,雨里的峨眉特別顯得蕭索;山上游客也很少。由于我們來遲了一步,使這八天上山下山的時間,就都在霧里過了。
清音閣下面就是峨眉山最幽靜的去處雙飛橋,但見“雙橋兩虹影,萬古一牛心”,兩條石橋下面的黑、白二水龍騰虎躍而來。兩水當中的牛心石和奔瀉下來的急流激起白浪如雨,減到石上的杉樹枝頭,凝聚了一層冰花;道旁的幽邃,遮天的峭壁,都能找到十二年前的痕跡。水流過牛心石,水勢便緩下來,雷鳴一般的聲音也低下來;水清得可以看得清楚水底的白色的石子。即使在夏天,這里的水也清涼得叫人打戰(zhàn)?,F(xiàn)在已是秋天了,但是趁著忽然從云里伸出來的一縷陽光,我還是跑到水里去洗澡去了。好涼啊!好涼??!可是又是那么爽快!這種清涼的,叫人④的感覺我到今天——過了四個月之后還能感覺得到。
18.依次在文中橫線上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B.“賣布——賣布嘞,賣布——賣布嘞!”這開頭一句他唱得很有聲勢,在早晨清澈的空氣中,貨郎跑遍園中的每一個角落。
C.要夸張,要斷言,要一遍遍重復,絕不能講理去證明什么——這是公會上的演說家都知道的說話技巧。
D.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xiāng)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18.①陽光明媚:形容天氣晴朗,碧空如洗,萬里無云。句中強調天氣晴朗②彌天蓋地(或鋪天蓋地):布滿天空,蓋遍大地,形容聲勢大,到處都是。句中突出蒙蒙細雨到處都是,聲勢大,故用“彌天蓋地”恰當。③若隱若現(xiàn):隱隱約約,看不清楚。句中陳述對象是峨眉山,故用“若隱若現(xiàn)”恰當。④神清氣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
19.我們來遲了一步,這上山下山的八天時間,就都在霧里過了。
20.A
標點符號的使用;成語的使用;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
⑴此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成語主要有語意內涵不明、褒貶誤用、對象錯配、似是而非四種誤用方式,平時多多積累課內外成語。
⑵此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應熟知病句的類型,最常用的判別方法是劃分句子結構成分,先看主謂賓,再看定狀補,判斷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殘缺贊余、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序不當?shù)葐栴}。如果結構上沒有問題,可從邏輯意義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關系不當?shù)葐柎祟}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類型.并能對句子做語法分析。
⑶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要熟記標點符號的使用規(guī)則,結合語境具體分析。標點符號分為點號、標號、符號三大類。點號表示口語中不同長短的停頓,標號表示書面語言里詞語的性質或作用。書名號用于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需要結合語境內容分析。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根據(jù)前文“還是”和后文“就見蒙蒙細雨”可知,本處強調天氣晴朗,應選用“陽光明媚”之類的成語;陽光明媚:形容天氣晴朗,碧空如洗,萬里無云。
第二空,本處突出蒙蒙細雨到處都是,聲勢大,應選用“彌天蓋地”之類的詞語;彌天蓋地:布滿天空,蓋遍大地,形容聲勢大,到處都是。
第三空,句中陳述對象是峨眉山,強調在大霧彌漫的情況下,峨眉山是一種隱隱約約的狀態(tài),應選用“若隱若現(xiàn)”之類的成語;若隱若現(xiàn):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第四空,根據(jù)前文“可是又是那么爽快!”的提示,可知,本處強調雨后的峨眉山使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可選用“神清氣爽”之類的詞語;神清氣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波浪線句子存在兩處語?。?/p>
(1)語序不當,“這八天上山下山的時間”應改為“這上山下山的八天時間”。
(2)成分殘缺,“由于……使”的使用,使句子缺少主語,可刪除“由于”或“使”或都刪除。
修改正確的句子:我們來遲了一步,這上山下山的八天時間,就都在霧里過了。(“由于”或“使”可保留一個)
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之破折號的能力。文段中的破折號表示補充說明。
A.表示補充說明;
B.表示聲音延長;
C.表示總結上文;
D.表示語意轉折。
故解析為:A。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現(xiàn)在,肥胖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很多人從多方面探究肥胖是如何形成的。生活中,①,如暴飲暴食、缺乏鍛煉和身體疾病等,而由肥胖帶來的健康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②。肥胖可能引起記憶衰退,而記憶功能障礙反過來又可能影響食欲和進食決定。換句話說,肥胖可能讓人記不清吃過沒有和吃過多少,因而吃得更多,變得更胖。當感到饑餓時,常人③,而肥胖者卻覺得根本沒吃過什么食物,胃里的食物像一團空氣。這表明,我們胃里實際有多少食物和我們對記憶中已經(jīng)吃了多少食物的認知在共同決定我們吃或不吃以及吃多少,而記憶受損可能讓我們吃得過多,從而導致肥胖。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2.文中畫波浪線處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
21.①導致肥胖的因素(或原因)很多②肥胖和記憶是相互影響的③會記得已經(jīng)吃過了
22.①比喻句由本體“胃里的食物”、喻體“一團空氣”和比喻詞“像”構成。②“一團空氣”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肥胖者“覺得根本沒吃過什么食物”的感受,也表明了肥胖可能引起記憶衰退,從而使說理更通俗易懂。
語言表述簡明、準確、鮮明、生動;正確運用常見修辭手法
⑴本題考查的是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這類題在新課標卷中是出現(xiàn)頻率很高。它要求補寫后的句子與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語句通順,有時候還會有字數(shù)的限制。這類題除了考查語言連貫外,還有對壓縮、仿寫和推斷能力的考查,是一種綜合性題型。
⑵本題考查修辭方法的辨析和運用。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了解常見的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張排比、設問、反問等,然后通讀整句,了解句意,抓住關鍵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辭方法。本題考查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
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根據(jù)“如暴飲暴食、缺乏鍛煉和身體疾病等”可知,此處是列舉諸多導致肥胖的原因,所以本空應該填寫“導致肥胖的因素(或原因)很多”之類的句子。
第二空,根據(jù)“肥胖可能引起記憶衰退,而記憶功能障礙反過來又可能影響食欲和進食決定”可知,肥胖和記憶功能是存在相互影響的。所以本處可填寫“肥胖和記憶是相互影響的”之類的句子。
第三空,“而”表示轉折,根據(jù)“而肥胖者卻覺得根本沒吃過什么食物,胃里的食物像一團空氣?!笨芍?,這里是用常人和肥胖者對比,肥胖者覺得沒有吃過食物,所以常人應該能記得吃過食物。所以本處可填寫“會記得已經(jīng)吃過了”之類的句子。
2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表述效果的能力。用比喻來對某某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墒故挛锷鷦有蜗缶唧w可感,以此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使語言生動形象,還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述出來。
畫波浪線句子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本體是“食物”,喻體是“空氣”,比喻詞是“像”;“一團空氣”是肥胖者對沒吃食物的感受,這樣寫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表明了肥胖可能引起記憶衰退,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述出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呂氏春秋》里記載著一則楚王失弓的故事,講的是楚王去云夢澤打獵,不小心把自己心愛的弓丟了,侍從們要循原路尋找,楚王說,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別處的。侍從們都很佩服楚王的豁達與胸懷??鬃勇犅劥耸潞笳f,這句話如果去掉“楚”宇就好了,不妨說“人失之,人得之?!崩献勇犝f了孔子的評論后,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再去掉“人”字會更好。那樣就是“失之,得之”,這樣才符合天道。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略
材料作文
此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從楚王、孔子和老子三者比較,可以得出立意:一個人的眼光、胸懷決定了看問題的高度與境界。
從楚王的角度立意:他沒有因丟失了心愛的弓而沮喪,“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保持了一個君王應有的灑脫和風度。據(jù)此可以得出:得失之間,調整心態(tài),彰顯修養(yǎng):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出豁達瀟灑。
從孔子的角度立意:作為一個思想家,“人失之,人得之”,就顯得胸懷更大??梢缘贸鋈艘屑鎽烟煜碌睦硐?。
從老子角度立意:失就是得,得就是失,所以,無所謂得失,這就是天道。據(jù)此可以從得與失的辯證關系來立意,談怎樣對待生活中的“得與失”。
此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學生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jù)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材料中的側重點一定要抓準。材料作文的開頭,最好能夠聯(lián)系材料,可以保證自己的觀點的確源于材料,不會脫離材料,且能夠明確地體現(xiàn)從材料中提煉自己的中心論點的過程。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湖北省荊荊宜三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9月聯(lián)測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山水畫的真正獨立,似乎應在中唐前后。隨著社會生活的重要變化和宗教意識的逐漸衰淡,人世景物從神的籠罩下慢慢解放出來,日漸獲有了自己的現(xiàn)實性格。正如人物、牛馬從宗教藝術中分化出來而有了專門畫家一樣,山水、樹石、花鳥也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而被抒寫贊頌。
審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體人事轉到自然山水,當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歷史行徑、社會變異的間接而曲折的反映。與中唐到北宋進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會變異相適應,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狀況和審美趣味也在變異。經(jīng)過中晚唐的沉溺聲色繁華之后,士大夫們一方面仍然延續(xù)著這種沉溺,同時又日益陶醉在另一個美的世界之中,這就是自然風景山水花鳥的世界。自然對象特別是山水風景,作為這批人數(shù)眾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觀賞的環(huán)境,處在與他們現(xiàn)實生活親切依存的社會關系之中,而他們生活的時代既不再是在門閥士族壓迫下要求奮發(fā)進取的初盛唐時代,也不同于六朝貴族的掠奪開發(fā)時期。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了一種滿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長久保持和固定,從而將整個封建農(nóng)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緒和觀念。
門閥士族以其世襲的階層地位為榮,世俗地主則以官爵為榮。這兩個階級對自然、農(nóng)村、下層人民的態(tài)度并不完全一樣。不同于少數(shù)門閥貴族,經(jīng)由測試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農(nóng)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鄉(xiāng)村而城市。這樣,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們的榮華富貴的一種心理需要的補充和替換,一種情感上的回憶和追求,從而對這個階層具有某種普遍的意義。除去技術因素不計外,這也正是為何山水畫不成熟于莊園經(jīng)濟盛行的六朝,卻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當發(fā)達的宋代的緣故。這正如歐洲風景畫不成熟于中世紀而成熟于資本主義階段一樣。中國山水畫不是門閥貴族的藝術,而是世俗地主的藝術。這個階層不像門閥貴族與下層人民那樣等級森嚴、隔絕嚴厲,這種社會階層的特征也相當清晰地折射在中國山水畫上:人與自然那種娛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成為它的基本音調。即使點綴著負薪的樵夫、泛舟的漁父,這也依然只是一幅掩蓋了人間各種痛苦和不幸,懶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經(jīng)濟下農(nóng)村的理想圖畫。
與現(xiàn)實生活相適應的哲學思潮,則可說是形成這種審美趣味的主觀因素。禪宗從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義與中國傳統(tǒng)的老莊哲學對自然的態(tài)度有相近之處,它們都采取了一種準泛神論的親近立場,要求自身與自然合為一體,希望從自然中吮吸靈感或了悟,來擺脫人事的羈縻,獲取心靈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轉瞬即逝的人世奢華,順應自然勝過人工造作,丘園泉石長久于院落笙歌……它們構成了中國山水畫發(fā)展成熟的思想條件。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有刪改)
材料二:
自我們今天能夠見到的最古者的山水畫——隋代展子虔《游春園》(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開始,中國畫家就沒打算規(guī)規(guī)矩矩地畫山。中國畫里的山,像佛塔,像蘑菇,像城堡,也像教堂。古人畫山,表現(xiàn)出充分的任性,所以中國山水畫,從來不是客觀的地貌圖像,即使為他的山水注明了地址,也幾乎看不出是什么地方。
中國古人從來不以一種“客觀”的精神對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中國古人的精神世界,沒有像西方那樣,經(jīng)歷過“主”“客”二分,世界沒有分裂成“主體”和“客體”兩個部分,而外部世界(自然)也沒有成為與主觀世界(自我)相對(甚至對立)的概念,不是一個獨立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因此也不僅僅是一個“看”的對象。自然就是自我,二者如身體發(fā)膚,分割不開,如莊子所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贝笄澜?,變化萬千,一滴水、一粒沙、一片葉、一只鳥,其實都是人類感覺器官的延伸。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幾乎構成了中國古代思想和藝術的核心觀念。
徐復觀先生在《中國藝術精神》里說“中國的風景畫較西方風景畫早出現(xiàn)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相信這只是一種大而化之的說法,實際上,古代中國沒有風景畫——在古代中國人的心里,山水不只是風景,山水畫也不是風景畫。風景是身體之外的事物,是“觀看”的對象,山水則是心靈奔走的現(xiàn)場——山重水復中,既包含了痛苦的體驗,也包含著愿望的實現(xiàn),人不是外置于“風景”,而是內化于“風景”,身體是“風景”的一部分,“風景”也是身體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風景”就不再是“風景”,中國人將它命名為:山水。山水不是山和水的簡單組合,或者說,它不只是一種純物質形態(tài),而是一種精神的體現(xiàn)。正因如此,在千年之后,我們得以透過古人的畫卷,看見形態(tài)各異的山水,比如董源的圓轉流動,適寬的靜穆高遠,王希孟的青春浪漫,趙孟頫的明凈高古。
(摘編自祝勇《故宮的古物之美》,有刪改)
1.下列關于中國山水畫的表述,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大約在中唐前后,社會生活發(fā)生重要變化,山水從宗教意識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被抒寫贊頌。
B.山水畫折射出當時地主士大夫們的情緒和觀念:既滿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長久保持和固定,又意圖改變封建農(nóng)村的意識形態(tài)。
C.門閥士族和地主士大夫榮華富貴后,丘山溪壑、野店村居造成了他們的心理寄托,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山水畫走向成熟。
D.中國山水畫的審美趣味是社會變異的直接反映,也與當時流行的哲學思潮相關,尤以老莊和禪宗思想影響最為深遠。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水畫分化為繪畫藝術里的一個獨立門類,有獨立的審美對象,時間上應晚于宗教畫。
B.中國山水畫著重抽象思維,即非客觀世界,這與西方強調的客觀世界迵然不同,中國人認為自然和自我并不對立,相反,它們是相輔相成。合為一體的。
C.隋代展于虔的《游春圖》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山水畫,古人那種不受約束的繪畫風格創(chuàng)始于此。
D.古人畫卷中的山水形態(tài)各異,畫家們所表現(xiàn)出的“任性”,其實是他們獨特精神氣質的體現(xiàn)。
3.下列題畫詩,與材料一以畫線句中的“基本音調”最契合的一項是()
A.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
B.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C.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D.丑石半蹲山下虎,長松倒水中龍。試君眼力看多少,數(shù)到云峰第幾重。
4.材料一提及“歐洲風景畫”,材料二提及“西方風景畫”,在文中各有何作用?
5.游客在故宮參觀時,發(fā)現(xiàn)中國山水畫與現(xiàn)實風景并不完全吻合。根據(jù)材料,請你解釋形成這一藝術特點的原因。
(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天地再造
孫皓暉
父親把和自己相伴了幾年的忠犬大黃留給了蘇秦,就走了。
父親一走,蘇秦立即脫光膀子干起活兒來。昨夜情景,已經(jīng)使他一路上對家的思念化為烏有,溫情的夢幻在那一刻突然地破碎了,斷裂了。要不是木訥深遠的老父親,他肯定會憤然離家自己聞蕩去了。大嫂與妻子的冷漠與嘲笑殘酷地撕碎了自己夢幻的那一刻,他就打定了主意——遠遠離開自己原先的華貴的瓦釜書院,離家苦修,再造自己。
第一件事,就是在這斷垣殘壁上結一間能夠遮風擋雨的草廬。
他一頭鉆進齊腰深的荒草中,揀細密的茅草一撮一撮地拔了起來。大黃一直臥在斷墻下自顧呼嚕,后來終于也鉆到荒草中來了。暮色消失天黑定時,斷墻下堆了一大燥茅草。蘇秦與大黃各自吃了一張干餅一塊醬肉,大喝了一道甘涼的井水,便開始蓋自己的草廬。
時下正當九月中旬,秋月將滿,分外明亮。蘇秦趁著月色仔細查看了斷墻,不用砌墻,就是屋頂上草抹泥。他先用鐵來挖土,圍了一口很大的泥鍋,又打了五六桶水倒進泥鍋,然后向泥鍋里填滿選好的半干土塊;等待泥鍋泡土的時刻,用那口柴刀剁了許多細碎茅草,扔進了泥鍋,然后赤腳跳進泥鍋反復踩踏。月上中天的時分,一鍋軟黏適度的草泥和好了。雖然是大汗淋漓,蘇秦卻是精神抖撒,絲毫不覺得困乏。一鼓作氣,他開始給屋頂上草。東方已經(jīng)魚肚白了,蘇秦沒有歇息,開始鋪干茅草。正午時分,蘇秦壓完了一面茅草,高興地從土墻上爬下來,雙腿一軟,倒在了大黃身邊。
“呼——”一陣粗重的鼾聲響了起來。大黃嗅了嗅蘇秦,搖搖尾巴也臥倒了。
“嗚,呼……”大黃喉頭呼嚕著,靠在蘇秦身邊也睡著了。
時序已至寒冬,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原野上的一切都模糊了,孤獨的草廬已經(jīng)完全淹沒在漫無邊際的風雪之中。蘇秦在屋外逆風而立,一字一字,高聲吟誦起了《陰符經(jīng)》。
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
九月末草廬剛一結好,蘇秦便開始了一種奇特的粗簡生活。每晚一頓干餅醬肉,喝一通老井的甜水了事。瞌睡了,在草席上和衣睡上一兩個時辰,醒來了到井臺上用冷水沖洗一番,立即又回來揣摩苦讀。日復一日,倒是分外踏實。
住進草廬,蘇秦心底深處的那股煩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識到,自己的學問面上淵博,卻缺乏專注一點的精深。這一點,就是對天下大勢的洞察。要錘煉這種見識,需要的不是具體的就事論事的學問,而是高屋建瓴鳥瞰天下的眼光境界?!氨仨毚笪?,方得有成。”這是蘇秦在坎坷屈辱中磨出來的見識。
在他打開父親送來的銅箱翻撿到最底層時,一本破舊的羊皮紙大書出現(xiàn)了。《陰符經(jīng)》!天哪!他幾乎驚訝得要跳起來。“符經(jīng)”幾個大字鑿鑿在目,旁邊還有兩行小字,拭目細看,隱隱約約便是“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四個名字。他二話不說,坐在門外土坎上便翻了起來……
幾個月了,他每日朗誦默記,已經(jīng)能將《陰符經(jīng)》倒背如流。這《陰符經(jīng)》當真是“變通無羈,深微燭照”。蘇秦覺得,自己還遠遠未將《陰符經(jīng)》咀嚼透爛,還得再下苦功夫。
在這個風雪撲面的寒夜,蘇秦依然雷打不動地沖著蒼茫的夜空大聲朗誦著,漸漸地,他的聲音嘶啞了,吼出最后一個字的時候,喉頭一陣發(fā)甜,猛然噴出了大大一口鮮血,頹然撲倒在地。大黃“嗚”的一聲低吼,箭一般撲了過來,叼住蘇秦的腰帶,腰一弓,使勁兒往門口拖。它將蘇秦拖到門口,又三兩下拱開了門板,將蘇秦拖到了屋內。
“啊……”喉頭一陣呼嚕喘息,蘇秦終于醒來了。
方才一陣吼誦,使他突然頓悟——《陰符經(jīng)》正是縱橫捭闔的大法則!其中天地之道、為政之道,君臣之道、創(chuàng)守之道、萬物互動之道、邦國互動之道無所不包。將這些大道理揣摩深透,何愁不能窺透天下奧秘?何愁不能找出列國癥結?何愁不能縱橫戰(zhàn)國?
蘇秦又打開了《陰符經(jīng)》,又一字一字地開始琢磨。讀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時,他眼睛突然一亮。老師鬼谷子在這句下邊注文:“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時而生百病。動者所以安萬物,失其機而傷萬物。時之至間,不容瞬息;先之太過,后之則不及。是以賢者守時,不肖者守命也?!弊x著想著,蘇秦心中一片豁亮——
想想自己說泰,就是“先之太過”,如何能夠成功?不成功一定是不應時了。王霸大業(yè).秦國是沒有拒絕的理由的,但秦國卻偏偏拒絕了,而且還拒絕了兩次,公孫衍失敗了,他蘇秦也失敗了。現(xiàn)下靜心想來,確實是為時過早了。新君即位僅僅一年,秦國內政未安,這時候要秦國立即實施東出爭霸,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想著想著,他迷迷糊糊地瞌睡了,頭“咚”地一聲撞在了木案上。蘇秦醒來揉揉眼睛,站起來在屋中踱步,念著想著,自言自語地嘟噥著……猛然,他盯住了“機在于目”四個字,頓時陷入了沉思,想著想著心中一閃,覺得似乎抓住了什么,瞌睡卻又猛然襲來,那閃光又被淹沒了。蘇秦氣惱異常,抓起案上的縫書錐對著大腿猛然一刻,一股鮮血“哧”地噴了出來。
蘇秦猛然清醒,“機在于目”,就是見機而動,不死守一端。
“啊哈哈哈哈哈!”蘇秦仰天大笑,手舞足蹈,腳下一軟,撲在了大黃身上。
冰天雪地的草廬里,蘇秦抱著大黃睡去了,人的鼾聲與狗的呼嚕聲交織在了一起。
(選自《大秦帝國之縱橫》,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秦發(fā)現(xiàn)《陰符經(jīng)》時,幾乎驚訝得要跳起來,這一細節(jié)暗示了《陰符經(jīng)》是一部奇書,為后文蘇秦的徹悟做了鋪墊。
B.小說在描寫蘇秦發(fā)現(xiàn)并苦讀《陰符經(jīng)》時運用了插敘手法,這樣敘事使結構多了一些變化,避免了平鋪直敘。
C.小說兩次寫到蘇秦和大黃相依睡去,第一次睡去,是勞動后的疲憊與暢快,第二次睡去是徹悟之后的滿足和內心的釋然。
D.住進草廬前,蘇秦心底煩躁急迫,這主要是因為他回家后受到了妻子和大嫂的冷遇,讓他倍感親情的冷漠和世態(tài)的炎涼。
7.關于蘇秦結草廬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秦決意離開原先華貴的瓦釜書院,來到荒野之中苦修,這是他遭受挫折后不得已的選擇。
B.小說細致地描寫了蘇秦和草泥的過程一圍泥鍋、剁茅草、反復踩踏,他做得很熟練,和草泥的過程與下文苦讀《陰符經(jīng)》的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凸顯的是蘇秦對理想的執(zhí)著。
C.蘇秦在荒野中結草廬,與風雪為伴,讓勞作的痛苦磨礪自己,使自己更加奮發(fā),是勾踐式的“臥薪嘗膽”。
D.斷垣殘壁,茅草苦頂,孤獨地佇立于冰天雪地之中,讓草廬與蘇秦實現(xiàn)了某種意義上的對應。
8.本文題為“天地再造”,蘇秦的“再造”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
9.《史記·蘇秦列傳》中記載蘇秦“出游數(shù)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本文在演繹蘇秦這段故事時有“一只忠犬大黃陪伴他”的情節(jié)加入,這樣的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燕攻齊,齊破。田單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復齊墟。襄王立,田單相之,過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單見其寒,解襲而衣之,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將欲以取我國乎?不早圖,恐后之。”左右顧無人,巖下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曰:“汝聞吾言乎?”對曰:“聞之。”王曰:“汝以為何若?”對曰:“王不如因以為己善。王曰:“奈何?”曰:“嘉單之善,下今曰:‘寡人憂民之饑也,單收而食之;寡人憂民之寒也,單解裘而衣之;寡人憂勞百姓,而單亦憂之,稱寡人之意?!瘑斡惺巧贫跫沃茊沃?,亦王之善已?!蓖踉唬骸吧啤!蹦速n單牛酒,嘉其行。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乃令使人聽于閭里,聞丈夫之相與語,舉曰:“田單之愛人!嗟,乃王之教澤也!”田單將攻狄,往見魯仲子。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碧飭卧唬骸俺家晕謇镏牵呃镏?,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單乃懼,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魯仲子曰:“將軍之在即墨,坐而織蕢,立則杖鍤,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廟亡矣,魂魄喪矣,歸于何黨矣!’當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氣,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zhàn),此所以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黃金橫帶,而馳乎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碧飭卧唬骸皢斡行?,先生志之矣?!泵魅眨藚枤庋?,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枹鼓之,狄人乃下。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六》)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
B.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
C.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
D.后數(shù)日/貫珠者復見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在文中是“趁機”之意,與《鴻門宴》中“不如因而善遇之”的“因”意思相同。
B.狄是北方的一支少數(shù)民族,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的稱謂有北狄、西戎、南蠻、東夷之說。
C.宗廟,是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場所,在文中是國家政權的代稱。
D.志,在文中是“標志”之意,與《屈原列傳》中“博聞強志,明于治亂”的“志”意思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單救助老人的行為引起襄王的猜疑,襄王呼喚貫珠者而詢問,想尋求貫珠者的幫助。
B.從街頭里巷百姓的話語,可以看出貫珠者以他獨特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一場君臣危機。
C.魯仲子認為田單能破燕而不能下狄的原因,是田單的斗志和軍隊的士氣已經(jīng)今非昔比。
D.聽了魯仲子的分析,田單第二天就巡視城墻,立于險境,親自擊鼓,是為了激勵士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單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單之善,亦王之善已。
②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
14.請結合文意簡要概括貫珠者的計謀。
(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苗發(fā)、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寫詩人臨窗獨坐,思緒悠然,微風驟至,驚動詩人。
B.頷聯(lián)承接“思悠哉”,寫詩人幻想故人穿過竹林來叩門拜訪。
C.頸聯(lián)渲染了一種清冷、幽靜的氛圍,表述了詩人孤單、寂寞的心情。
D.尾聯(lián)“為拂綠琴?!币痪涫谷寺?lián)想到“知音”的故事。
16.這首詩以“微風”貫穿全篇,明寫“微風”暗寓“友情”。請結合全詩的內容對此作具體賞析。
17.(2022高三上·湖北月考)名篇名句默寫。
(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用“海納百川”的道理來告誡唐太宗不要驕做自滿的句子是“”,用“網(wǎng)開一面”的典故告誡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過度狩獵的句子是“”。
(2)《答司馬諫議書》中,“,”兩句,王安石借盤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準則;三思而后行,確認正確,無怨無悔。
(3)《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兩句寫出遠望中長江如一匹白絹在金陵城外緩緩流過,遠山蒼翠可愛,山峰林立。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從成都乘車出發(fā)的時候還是①的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蕪湖廣濟醫(yī)院招聘20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有完整答案詳解
- 2025年度勞動合同,企業(yè)聘用合同模板
- 2025江蘇省宿遷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育系統(tǒng)招聘教師4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名校卷)
- 2025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富裕縣信訪局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易錯題)
- 2025年春季內蒙古包頭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才引進模擬試卷完整答案詳解
- 2025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委員會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畢業(yè)生394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參考
- 2025吉林通化市公益性崗位擬聘用人員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有答案詳解
- 2025年宿州市人才集團有限公司招募就業(yè)見習人員7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完整答案詳解
- 2025廣東汕尾市陸河縣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見習招募15人(第三批)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奪冠系列)
- 2025貴州織金縣八步街道衛(wèi)生院招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各地真題)
- UPS電源維護保養(yǎng)操作規(guī)范及要點
- 校企合作教材開發(fā)協(xié)議書
- 2025年金屬冶煉(煉鐵)安全生產(chǎn)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9月新版勞務用工合同范本(可規(guī)避風險)
- 成本對標管理辦法
- 幼兒園園務委員會職責分工方案
- DB45∕T 2883-2024 健康體檢機構護理質量管理規(guī)范
- 普洱茶教學課件
- 2025年江蘇保安員考試題庫及答案
- 腹股溝直疝的護理查房
- 肺癌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