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SSAT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診斷性測試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1頁
THUSSAT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診斷性測試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2頁
THUSSAT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診斷性測試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3頁
THUSSAT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診斷性測試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2024年1月測試歷史試卷本試卷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是中國文字演變的歷程。這一演變歷程反映了()A.華夏認同觀念的形成 B.文化下移局面的出現C.國家統(tǒng)一趨勢的增強 D.漢字普及程度的提高2.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魯國尚儒學,是儒學的發(fā)展基地;齊地學術較為龐雜,陰陽五行學、道家之學、儒學都相當發(fā)達;楚地道家與辭賦最具特色;三晉以法家與縱橫家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晉學術。這反映出當時()A.文化發(fā)展具有地域性與差異性 B.地理位置決定文化發(fā)展走向C.諸子百家追求相同的社會理想 D.儒學已經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3.《后漢書》載:“時(公元188年)……(劉)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議改置牧伯,鎮(zhèn)安方夏……焉議得用。出焉為監(jiān)軍使者,領益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睋丝芍?,東漢刺史制度的調整()A.源自于地方局勢的動蕩 B.導致州牧與刺史相制衡C.目的在于打擊地方豪強 D.強化了中央對地方治理4.安史之亂后,百姓田地“多被殷富之家、官吏吞并”,大量的自耕農民成為地主的佃戶。寄莊戶、寄住戶、客戶、逃戶和隱戶在戶口總數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一狀況()A.引發(fā)了藩鎮(zhèn)割據 B.推動了稅制改革 C.加劇了農業(yè)衰退 D.促進了人口遷徙5.表1是南宋部分年間政府發(fā)行紙幣(會子)情況。據此可知()表1南宋政府發(fā)行紙幣(會子)情況(節(jié)選)發(fā)行年份乾道四年(1168年)乾道七年(1171年)淳熙十一年(1184年)嘉定二年(1209年)嘉熙四年(1240年)發(fā)行額1000萬1800萬2323萬11263萬50000萬流通期限3年6年9年22年無A.金屬貨幣被紙幣所取代 B.紙幣流通造成通貨膨脹C.政府行為影響會子信用 D.紙幣發(fā)行利于經濟穩(wěn)定6.明初頒行的《大誥》由案例、峻令和明太祖的“訓誡”三部分組成,與之前的《大明律》相比,在同一罪名的處罰上要重得多,且多有殘損人肢體的酷刑。但到明代中葉,《大誥》從“戶戶皆有一本”、家傳人誦到束之高閣、“人不知誥”。這一變化()A.有利于緩和明代社會矛盾 B.說明了國家治理成效明顯C.體現了封建專制集權加強 D.反映了明代法律以民為本7.魏源于1842年完成了清史著作《圣武記》,該書把探索清朝統(tǒng)治的盛衰與反對外國侵略斗爭結合起來,總結有關抵御外侮的歷史教訓,并引用名言“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希望國家戰(zhàn)敗后能夠重振國威。據此可知,該書()A.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 B.具有明顯的經世色彩C.突破了華夷觀念的思想束縛 D.批判清朝的腐朽統(tǒng)治8.據丁守和主編的《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00年至1918年,出版的各種刊物約有七、八百種之多”。其中包括“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有關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文學藝術、財政經濟、學生、婦女、學術、自然科學”等類刊物。這反映出當時()A.政府放松對思想文化的控制 B.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C.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出現短暫春天 D.新文化在清末民初迅速傳播9.1947年,中共在各大中城市的地下組織對學潮進行了強有力的領導,最終促成了學潮由經濟要求向政治要求的轉向,使國民黨政府陷于內外夾攻之困難處境。這表明中國共產黨()A.成功運用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 B.牽制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C.逐步實現了工作重心轉移 D.揭露了國統(tǒng)區(qū)的腐敗統(tǒng)治10.下圖是2000年至2019年中國同俄羅斯進出口貿易情況。據此可知,在中俄貿易中()A.工業(yè)制成品是貿易主體 B.中國工業(yè)實力顯著增強C.中國始終處于出超地位 D.雙方合作領域較為廣泛11.公元前29年至公元284年,羅馬實行“元首制”。盡管共和制的各種政治機構,如公民大會、元老院、執(zhí)政官和其他共和制官職依然存在,但實權卻完全掌握在元首手中。這說明當時()A.共和制傳統(tǒng)阻礙了政體變革 B.元老院控制了國家最高權力C.元首制適應了羅馬統(tǒng)治需要 D.羅馬君主專制制度開始形成12.1846年,法國總人口為3540萬,農村人口為2675萬;1876年,法國總人口為3690萬,農村人口為2490萬;1881年,法國占地10公頃以下的小農戶仍占農民總數90%以上。據此可知,當時法國()A.農業(yè)現代化水平在不斷提高 B.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制約工業(yè)化C.工業(yè)革命促使人口結構變動 D.小農經濟奠定民主政治基礎13.英國人在印度建造的道路、鐵路網、電報、港口和非軍事建筑中留下了引人注目的遺跡,然而它更可怕的一面,卻是與這個時期那么多殖民戰(zhàn)爭同時出現的流血、掠奪和搶劫。這反映了()A.殖民地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B.資本原始積累的殘酷手段C.殖民地文明進步代價沉重 D.近代民族自決的必然趨勢14.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彭德爾頓法》,采用競爭考試的方式選拔文官。1933年,羅斯福新政期間,官員群體卻對新政內容并不熱心,羅斯福決定通過總統(tǒng)任命和考核錄用相結合的方式來組建自己的行政隊伍。美國文官制度的這一變化()A.確立了文官中立原則 B.沖擊了分權制衡體制C.恢復了“政黨分肥制” D.適應了新形勢的需要15.1988年美國國會通過貿易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可以單方面認定日本或其他外國政府用不公平手段壟斷美國國內市場。若美國不公平貿易裁定成立,而他國又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糾正貿易失衡,則美國有權單方面對他國出口實施懲罰。這表明()A.美國霸主地位遭到挑戰(zhàn) B.資本主義陣營開始分化C.自由貿易體系全面崩潰 D.美國推行經濟霸權主義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后,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提出平分土地的方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标P于產品分配,實行圣庫制度,“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試圖通過這樣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但不久,鑒于糧食供應緊張,在安徽、江西等地重新“曉諭良民照舊交糧納稅”?!幾岳钯吨袊贰凡牧隙骸捌骄貦唷笔菍O中山土地思想的核心。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指出:“關于民生主義,其原則……是平均地權,即由國家制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價稅法,以防止‘土地權之為少數人所操縱’;‘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資其耕作’?!本唧w方法是通過核定地價,征收土地稅的辦法逐步向地主收買土地分給佃農。1930年,國民政府出臺了《土地法》,該法三章七十六條,無一條議及“平均地權”,無一條議及“耕者有其田”。——摘編自沈昊、姜秀玉《近代以來中國土地制度變遷的探索與啟示》材料三:1947年,為了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參與革命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在西柏坡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第一條,廢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第六條,鄉(xiāng)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xiāng)村農會接收,連同鄉(xiāng)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鄉(xiāng)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統(tǒng)一平均分配。第十一條,分配給人民的土地,由政府發(fā)給土地所有證,并承認其自由經營、買賣及在特定條件下出租的權利。通過土改,廣大的貧雇農翻身成為自耕農,翻身的農村青年積極參軍參戰(zhàn)。土地法大綱的貫徹實施成為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的基本條件之一?!幾浴吨袊伯a黨簡史》(1)根據材料一、二、三,比較中國近代三次土地制度探索的異同點。(14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太平天國和孫中山在土地制度探索上的教訓。(4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近代三次土地制度探索的認識。(5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2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不同評價評價出處自孝文定鼎伊洛,務欲以夏變夷,遂至矯枉過正,宗文鄙武,六鎮(zhèn)兵卒,多摒棄之,有同奴隸,邊任浸輕,裔夷內侮。魏之衰弱,實肇于此。(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及遷洛陽,政治情勢大變,一輩南遷的鮮卑貴族,盡是錦衣玉食,沉醉在漢化的綺夢中……而鮮卑命運,亦竟此告終。錢穆《國史大綱》(1940年)正由于鮮卑等民族的不斷加入,才為漢民族不斷注入了新鮮血液,也使?jié)h民族的人口數量日益增加,今天漢族能成為中國的主體民族和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離不開鮮卑等民族的貢獻。葛劍雄《元宏是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1996年)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整體上評析材料中的觀點,得出結論。(要求:結論不能簡單重復材料中觀點,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該法(1601年英國濟貧法)首次正式確認了政府負有對沒有工作能力的貧困者提供幫助,幫助貧困的孩子做學徒,給身體健全者提供工作,以及保障窮人的最低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該法令還將救濟對象分為三種,區(qū)別對待。通過設立教區(qū)的貧民監(jiān)督官和教育濟貧委員會,建立貧民教養(yǎng)院、貧民習藝所,組織貧民和孤兒習藝所等措施開展救濟?!幾再R葸葸《評析中世紀晚期英國濟貧法》材料二:1945年,英國工黨上臺執(zhí)政,頒布以下法令。表3法令內容《國家保險法》(1946年)投保人在懷孕、疾病、工傷、失業(yè)、喪偶、退休時可以申請得到補助《國家健康福利(工傷法)》(1946年)雇工受傷后,除了由雇主支付一定的費用外,還可獲得國家頒發(fā)的救濟金《國家醫(yī)療法》(1946年)給予每個英國公民免費享受醫(yī)療、藥品、住院和護理等福利《國家援助法》(1948年)對根據上述法令尚不能滿足需求的人提供幫助其他政府發(fā)放食物津貼,降低食物價格——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第三編)材料三:當福利國家制度造成一系列麻煩乃至危機,迫切地需要改革時,其改革的主動權卻掌握在民眾的選票之中。普通民眾對自己的直接物質利益顯然有著更為感性的認識,因此他們往往本能地反對一切有可能削減福利的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