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貧困奔小康_第1頁
告別貧困奔小康_第2頁
告別貧困奔小康_第3頁
告別貧困奔小康_第4頁
告別貧困奔小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告別貧困奔小康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也在不斷改善,真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你聽說過以前買東西還需要多種票證嗎?去問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一定會給你講出許多有關票證的故事。走出緊缺的年代

我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票證。我國的票證種類數(shù)量堪稱“世界之最”,全國2500多個市縣,還有一些鎮(zhèn)、鄉(xiāng)都分別發(fā)放和使用了各種商品票證,進行計劃供應,此外一些大企業(yè)、廠礦、農場、學校、部隊、公社等也印發(fā)了各種票證,種類繁多。各地的商品票證通常分為“吃、穿、用”三大類。吃的除了各種糧油票外,還有豬、牛、羊肉票、雞鴨魚肉票、雞鴨蛋票,各種糖類票,各種豆制品票及各種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種布票外,有化纖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紙、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種煤票、商品購買證、電器票、自行車票、手表票,還有臨時票、機動票等,五花八門,涉及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傊?,大多數(shù)商品都是憑票供應的。什么樣的商品就用相應的票證去購買,對號入座,缺一不可。為了照顧老干部、高級知識分子、科研人員和有特殊貢獻的人,也分別發(fā)放了一些特供票證。票證20世紀80年代以前,由于一些生活必需品還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只能限量供應。因此,那時候,買一些商品不僅要用錢,還要用票證,比如買布要布票,買糧要糧票,買油要油票,買副食品要副食本,買日用品要工業(yè)券······糧票布票油票副食本工業(yè)券下面請觀看《票證的故事》饑饉

早上去買菜,得帶上一種購菜卡,根據(jù)卡上的購菜限量標準,每人可買上二兩或四兩。很多小學生也擠在菜店前的長長隊伍里,伸長頸脖對那些售貨員大喊:“爺爺”“姑姑”······他們競相討好售貨員,無非是為了在買菜時能多得到一個小蘿卜或一根小莧菜。用票證買糧過去,人們在描述未來生活的前景時,常說:“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耕地不用牛,電燈不用油”?,F(xiàn)在這些愿望早已變成了現(xiàn)實,人們有了更新更美的生活。現(xiàn)在與過去過去

一塊棉花糖就能使人高興半天,一條胡同里只有1臺的黑白電視成了連接鄰里的紐帶,小學生的一朵小紅花能讓家長孩子都臉上有光。家徒四壁,墻壁上糊的是紙,屋里地上那是沒有磚的,土地,一下雨就泥濘的不行。吃的高梁米飯加咸菜,偶爾吃頓炒土豆絲那就簡直太不錯了。孩子們可憐的撿到街上的爛水果,還要好的那部分吃掉。

紅薯面窩窩、玉米面窩窩頭、饸饹、撈水飯、小米粥、面條、土豆、白菜。食品

上了發(fā)條會走的鐵皮動物玩具;各種各樣的鐵皮汽車;彈珠;各種人公卡片和恐龍卡片(方便面里有攜帶);彈弓;用白糖制作的棉花糖(那時候路邊才有人制作,把白糖放進一個機器里然后看到一條條的白線飛出來,用棍子不停的繞就成了);士兵小玩偶(都是整套整套的);各種恐龍的模型玩具;陀螺;玩具水槍;還有一種是上面是螺旋漿,下面插有根棍,用雙手撮下面的棍子就會飛起來。玩具衣服基本都是白色,奶白,灰色,奶灰,黑色,粉色等純色,媽媽或者老一輩的就每個晚上在那豆大的煤油燈下做衣服。比較流行的是中山裝,年輕人經常穿喇叭型的牛仔褲。沒有什么名貴的材料,都是粗布,衣服上有幾個印花或花邊都算好的。衣服大多數(shù)都是單位分的房,能有一室一廳一衛(wèi)的已經算很不錯了,干部分的房能大一點,有的平民都沒有地方住。

60——80年代大多數(shù)出行都是自行車,許多人連公交車都坐不起,有汽車的更是少而又少。住所、交通工具生活用品請大家默讀《兩代人的賬本兩種生活的滋味》。談談你看了這篇報道的感受分析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下面請一位同學來閱讀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

根據(jù)2004年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2003年每人每年消費水平比1952年實際提高了53倍多。人們對消費品的購買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四件”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八十年代的“新三件”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到九十年代的電腦,小汽車,商品房,消費檔次有了極大的提高。請同學們完成下列表格并進行小組討論.小記者在行動

一日,走在上海虹橋開發(fā)區(qū)前的天山路上,在陳舊的工房住宅樓下的街邊,兩個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個手里端了一口小鋁鍋,鋁鍋看上去已經有年頭了,換了底,蓋上有一些癟塘。這老太對那老太說,燒泡飯時不當心燒焦了鍋底,她正要去那邊工地上,問人要一些黃沙來擦一擦。兩個老人說著話,她們身后是開發(fā)區(qū)林立的高樓。新型的光潔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樓體線條,就像一面巨大的現(xiàn)代戲劇的天幕。這兩個老人則是生動的,她們過著具體而仔細的生活,那是過去的生活。

過去的生活那時候,生活其實是相當細致的,什么都是從長計議。在夏末秋初,豇豆老了,即將落市,價格也跟著下來了。于是,勤勞的主婦便購來一籃籃的豇豆,撿好,洗凈。然后,用針穿一條長線,將豇豆一條一條穿起來,晾起來,曬干。冬天就好燒肉吃了。用過的線呢,清水里淘一淘,理順,收好,來年曬豇豆時好再用??p被子的線,也是橫的豎的量準再剪斷,縫到頭正好。拆洗被子時,一針一針抽出來,理順,洗凈,曬干,再縫上。農人插秧拉秧行的線,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計,可傳幾代人的。電影院大多沒有空調,可是供有紙扇,放在檢票口的木箱里。進去時,拾一把,出來時,再扔回去,下一場的人好再用。這種生活養(yǎng)育著人生的希望,今年過了有明年,明年過了還有后年,一點不是得過且過。不像今天,四處是一次性的用具,用過了事,今天過了,明天就不過了。這樣的短期行為,揮霍資源不說,還揮霍生活的興致,多少帶著些“混”。

梅雨季節(jié)時,滿目的花尼龍傘,卻大多是殘敗的?;蚴莻愎钦哿耍蚴莻忝婷撀湎聛?,翻了一半邊上去,雨水從不吃水的化纖布面上傾瀉而下,傘又多半很小,柄也短,人縮在里面躲雨。過去,傘沒有現(xiàn)在那么鮮艷好看,也沒那么多的花樣:兩折、三折,又有自動的機關,“嘩啦”一聲張開來。那時的傘,多是黑的布傘,或者蠟黃的油布傘,大而且堅固,雨打下來,那聲音也是結實的,啪、啪、啪。有一種油紙傘,比較有色彩,卻也比較脆弱,不小心就會戳一個洞。但是油紙傘的木傘骨子排得很細密,并且那時候的人,用東西都很愛惜。不像現(xiàn)在的人,東西不當東西。那時候,人們用過了傘,都要撐開了陰干,再收起來。木傘骨子和傘柄漸漸地,就像上了油,越用久越結實。鐵傘骨子,也絕不會生銹。傘面倘若破了,就會找修傘的工匠來補。他們都有一雙巧手,補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撐出去,又是一把遮風避雨的好傘。那時候,工匠也多,還有補碗的呢!有碎了的碗,只要不是碎成渣,他就有本事對上茬口,再打上一排釘,一點不漏的。今天的人聽起來就要以為是神話了。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補的。藤椅,藤榻,甚至淘籮壞了,是找篾匠補。有多少好手藝人啊!現(xiàn)在全都沒了。結果是,廢品堆積成山。現(xiàn)在的生活其實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質被匆忙地吞吐著。而那時候的生活,是細嚼慢咽。

那時候,吃是有限制的。家境好的人家,大排骨也是每頓一人一塊。一條魚,要吃一家子。那時,吃一只雞是大事情,簡直帶有隆重的氣氛?,F(xiàn)在雞是多了,從傳送帶上啄食人工飼料,沒練過腿腳,肉是松散的,味同嚼蠟。那時候,一塊豆腐,都是用鹵水點的。綠豆芽吃起來很費工,一根一根摘去根須?,F(xiàn)在的綠豆芽卻沒有根須,而且肥胖,吃起來口感也不錯,就是不像綠豆芽。現(xiàn)在的東西多是多了,好像都會繁殖,東西生東西,無限地多下去??墒?,其實,好東西還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釋了。這晚,去一家常去的飯店吃晚飯,因有事,只要了兩碗冷面。其時,生意正旺。老板和伙計上上下下地跑,送上活蛇活魚給客人檢驗,復又回去,過一時,就端上了滾熱的魚蝦蛇鱉。就是不給你上冷面,死活催也不上,生生打發(fā)走人?,F(xiàn)在的生意也是如此,做的是一錘子買賣。不像更遠的過去,客人來一回,就面熟了,下一回,已經與你拉起了家常。店家靠的是回頭客,這才是天長日久的生意之道。不像現(xiàn)在,今天做過了,明天就關門,后天,連個影子都不見了。生活,變得沒什么指望。物質生活條件改善了,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在發(fā)生著變化,不僅僅是吃飽穿好,還要生活得健康、愉快,豐富多彩。什么是小康生活呢?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而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一點一滴的生活變化,卻是實實在在的。向小康邁進同學們覺得什么是小康生活?你心目中小康生活又是什么樣的呢?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召開。制定了我國經濟建設到本世紀末的奮斗目標:從1981年到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水平。從此,“小康”,一詞了國人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之一。那么,什么是中國的小康水平呢,什么是小康標準呢?

概括地說。小康是指人們在擺脫貧困解決溫飽之后?!盁o饑無寒”的生活狀況,是富裕生活的基礎和起點。從我國的國情和現(xiàn)實水平出發(fā),有關部門和人士對我國的小康標準進行了科學地制定。其主要內容包括;

(1)1990年價格計算,人均國民(內)生產總值為2500元(按1980年價格和匯率計算,人均國民(內)生產總值跨過900美元)。

(2)按1990年價格計算,城鎮(zhèn)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為24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200元。

(3)根據(jù)小康階段的生活要求,結合現(xiàn)實的生活條件,城鎮(zhèn)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定為8平方米,住房成套率有顯著提高。農村要著力提高住房質量,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達到15平方米。

(4)人均每日主要營養(yǎng)供給量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蛋白質攝入量為72克。

(5)城市居民人均擁有鋪裝道路面積8平方米,同時提高路面標準和質量;農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達到85%以上。

(6)成人識字率達到90%,超過美國社會學家提出的80%的現(xiàn)代化標準;青壯年文盲基本掃除。

(7)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比重達到16%。

(8)森林覆蓋率達到15.9%。

(9)農村安全衛(wèi)生飲用水普及率達到85%。

(10)每千人擁有病床數(shù)達3張.

現(xiàn)在的小康標準是是十六大報告提出建設全面小康。上世紀末我們實現(xiàn)的小康是一個總體小康,也就是說從80年到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