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常用科學方法歸納_第1頁
初中科學常用科學方法歸納_第2頁
初中科學常用科學方法歸納_第3頁
初中科學常用科學方法歸納_第4頁
初中科學常用科學方法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3頁共8頁初中科學常用科學方法歸納研究科學的方法有許多,初中經(jīng)常用到的有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類比法、等效替代法、轉(zhuǎn)換法、控制變量法、理想模型法、科學推理法等。一、控制變量法:就是把一個多因素影響某一科學量的問題,通過控制某幾個因素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改變,從而轉(zhuǎn)化為多個單一因素影響某一科學量的問題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需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只有一個條件不相同??刂谱兞糠ㄔ趯嶒灁?shù)據(jù)的表格上的反映為:某兩次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相同,若兩次實驗結(jié)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guān),否則無關(guān)。控制變量法是中學科學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中考中考察的力度也最大。常見應用:七(上):探究是什么將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書本P52“探究”及圖2—53);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條件(書本P68—70“探究”及圖2—83、84);研究晶體和非晶體(書本P124—125“活動”及圖4—2);研究蒸發(fā)的快慢與哪些因素的有關(guān);探究食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響因素(書本P146—147“探究”)……七(下):雙耳效應(書本P11—12“探究”);探究動能(或重力勢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書本P46“讀圖”);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書本P61“活動”及圖2—60);探究摩擦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書本P64“探究”及書本P65圖2—68);探究種子萌發(fā)需要什么條件(書本P93“探究”及圖3—39);探究水稻種子萌發(fā)的最適溫度和含水量(書本P94—95“探究”)……八(上):密度概念的導出(書本P9“活動”及圖1—15);研究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書本P14“活動”及圖1—25);研究液體壓強的特點(書本P16“活動”及圖1—33及書本P17“探究”及圖1—34);阿基米德定律的得出(書本P21“探究”及圖1—45、46);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書本P32“探究”);比熱概念的得出(書本P76“活動”及圖2—50);植物護坡實驗(書本P84“活動”及圖2—63);達爾文向光性實驗(書本P93圖3—11);研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書本P127—128的內(nèi)容及書本P127圖4—30);研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guān)系(書本P138“活動”及圖4—50及書本P139“活動”)……八(下):研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書本P42“活動”及圖2—22);證明動物和植物需要呼吸(書本P55“活動”及圖2—44;書本P56“活動”及圖2—45);證明植物制造淀粉(書本P57“活動”及圖2—47);證明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書本P58“活動”及圖2—48);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書本P58“探究”及圖2—49);證明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書本P64“活動”及圖2—59);探究溫室的保溫原理(書本P68“活動”及圖2—63);測量土壤空氣的體積分數(shù)(書本P77“活動”及圖3—2);土壤的浸水實驗(書本P82“活動”及圖3—10);研究土壤的黏性(書本P83“活動”及圖3—11);探究根吸水的部位在哪里(書本P87“活動”及圖3—15);植物細胞失不的實驗(書本P89“活動”及圖3—18);研究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書本P89—90“活動”及圖3—19、20);研究有機物的運輸(書本P95“活動”及圖3—29);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書本P110“探究”及圖4—24);研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受力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書本P115“活動”);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書本P119“討論”);探究感應電流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書本P119“探究”);研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受力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九年級:探究電功(或電熱)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研究電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系;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例題:(2008年湖北黃石市)下表是某實驗小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記錄:實驗次數(shù)①②③接觸面的材料木塊與毛巾木塊與木板木塊與木板壓力F/N12128摩擦力f/N5.02.4l.6(1)分析比較序號①與②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分析比較序號②③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方法叫“拉制變量法”,下列實驗中用到此方法的有①②④(填序號):①探究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guān)系;②探究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③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④研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二、轉(zhuǎn)換法:科學中有的科學現(xiàn)象不便于直接觀察,有的科學量不便于直接測量,通過轉(zhuǎn)換為容易觀察或測量的與之相等或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科學現(xiàn)象,從而獲得結(jié)論的研究方法叫轉(zhuǎn)換法。轉(zhuǎn)換法中被轉(zhuǎn)換的對象很多,可以是科學模型、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也可以是某個圖形,某個科學量。初中科學在研究概念、規(guī)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常見應用:空氣看不見、摸不到,可以根據(jù)空氣流動(風)所產(chǎn)生的作用來認識它;分子看不見、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xiàn)象去認識它;電流看不見、摸不到,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可以根據(jù)電流產(chǎn)生的效應來認識它;磁場看不見、摸不到,可以根據(jù)它產(chǎn)生的作用來認識它;測不規(guī)則小石塊的體積轉(zhuǎn)換成測排開水的體積;測曲線的長短時轉(zhuǎn)換成細棉線的長度;在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zhuǎn)換成測拉力的大??;大氣壓強的測量(無法直接測出大氣壓的值,轉(zhuǎn)換成求被大氣壓壓起的水銀柱的壓強);測硬幣的直徑時轉(zhuǎn)換成測刻度尺的長度;測液體壓強(將液體的壓強轉(zhuǎn)換成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變化);研究物體內(nèi)能與溫度的關(guān)系(無法直接感知內(nèi)能的變化,只能轉(zhuǎn)換成測出溫度的改變來說明內(nèi)能的變化);在研究電熱與電流、電阻的因素時,將電熱的多少轉(zhuǎn)換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研究電功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時候,將電功的多少轉(zhuǎn)換成砝碼上升的高度;電功率(無法直接測出電功率只能通過P=UI利用電流表、電壓表測出U、I計算得出P)、電阻、密度等物理量的測量;在回答動能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時,回答說小球在平面上滑動的越遠則動能越大,就是將動能的大小轉(zhuǎn)換成了小球運動的遠近……例1:(2008年山東淄博)在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時,小華和小明從實驗室選取了匝數(shù)分別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電磁鐵,并先后將這兩個電磁鐵接入電路中。閉合開關(guān)S后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并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重復了多次實驗,記錄如下:線圈匝數(shù)50100實驗次數(shù)123456電流表示數(shù)/A1.01.31.61.01.32.0吸引大頭針的最多數(shù)目/枚5810101625(1)實驗中他們是通過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最大數(shù)量來判定其磁性強弱的;(2)分析第1.2.3次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結(jié)論:在線圈的匝數(shù)一定時,線圈中的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3)分析第1.4次和2.5次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結(jié)論:在線圈中的電流一定時,線圈的匝數(shù)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例2:分子運動看不見、摸不著,不好研究,但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xiàn)象去認識它,這種方法在科學上叫做“轉(zhuǎn)換法’。下面是小明同學在學習中遇到的四個研究實例,其中采取的方法與剛才研究分子運動的方法相同的是(B)A.利用磁感應線去研究磁場問題B.電流看不見、摸不著,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通過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fā)光去確定C.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guān)系時,先使電阻不變?nèi)パ芯侩娏髋c電壓的關(guān)系;然后再讓電壓不變?nèi)パ芯侩娏髋c電阻的關(guān)系D.研究電流時,將它比做水流三、放大法:在有些實驗中,實驗的現(xiàn)象我們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觀察。我們就將產(chǎn)生的效果進行放大再進行研究。常見應用:音波的振動很不容易觀察,可以利用小泡沫球?qū)⑵洮F(xiàn)象放大……四、積累法:在測量微小量的時候,我們常常將微小的量積累成一個比較大的量。常見應用:在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時候,先測量100張紙的厚度在將結(jié)果除以100,這樣使測量的結(jié)果更接近真實的值就是采取的積累法;要測量出一張郵票的質(zhì)量、測量出心跳一下的時間,測量出導線的直徑,均可用積累法來完成。五、類比法:在我們學習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科學量時,由于不易理解我們就拿出一個大家能看見的與之很相似的量來進行對照學習。常見應用:電流類比水流,電壓類比水壓,電路類比水路,電源類比水泵,用電器類比渦輪,開關(guān)類比閥門,導線類比水管;研究分子內(nèi)能時類比物體的機械能;學習功率時類比速度;學習大氣壓時類比液體壓強;研究電磁波時類比水波……例1:某同學在學習電學知識時,在老師的引導下,聯(lián)想力學實驗現(xiàn)象,進行比較并找出了一些相類似的規(guī)律,其中不準確的是(C)A.水壓使水管中形成水流;類似地,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B.抽水機是提供水壓的裝置;類似地,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C.抽水機工作時消耗水能;類似地,電燈發(fā)光時消耗電能D.水流通過渦輪時,消耗水能轉(zhuǎn)化為渦輪的動能;類似地,電流通過電燈時,消耗電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和光能例2:(天門中考)19世紀末,湯姆遜發(fā)現(xiàn)了電子,將人們的視線引入到了原子的內(nèi)部,由此,科學家們提出了多種關(guān)于原子結(jié)構(gòu)的模型。通過學習,你認為原子結(jié)構(gòu)與下列事物結(jié)構(gòu)最接近的是(D)A.西紅柿B.西瓜C.面包D.太陽系六、理想模型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摒棄次要的條件,抓住主要的因素,對實際問題進行理想化處理,構(gòu)建理想化的科學模型,這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想,在建立理想化的科學模型的基礎上,有時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科學現(xiàn)象、科學問題,還需要引入一些虛擬的內(nèi)容來直觀、形象的表達科學情境。常見應用:七(上):地圖……七(下):通過光線研究光的傳播路徑與方向;描述力的圖示、示意圖;勻速直線運動;用等高線、地形圖表示地形的起伏……八(上):推導液體壓強公式時選取的“液柱”;分析連通器原理使用的“液片”……八(下):研究水的狀態(tài)變化(書本P2“讀圖”及圖1—3);水分子的電解過程(書本P5圖1—8);研究物質(zhì)的分子構(gòu)成(書本P5—6圖1—12、14);研究肉眼觀察不到的原子結(jié)構(gòu)(原子核式結(jié)構(gòu)模型);了解地殼和人體時所含各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書本P16圖1—28);了解土壤的組成(書本P84圖3—12);通過磁感線研究磁場的分布(書本P106圖4—12、13)……九年級:杠桿也是一種理想化模型,由于受力的作用會引起或大或小的形變,在研究科學問題時可以忽略不計,即理想化的杠桿可以無形變……例1:(2008年河南)科學研究中常常用一個抽象的“模型”來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可以用一條有方向的直線──光線,來表示光的傳播方向。下列事例中,也用到這種方法的是(D)A.研究電流時把它與水流相比B.用音叉濺起的水花顯示音叉的振動C.用水銀氣壓計測量大氣壓D.利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例2:在我們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科學模型進行研究的是(BC)A.建立速度概念B.研究光的直線傳播C.用磁感應線描述磁場D.分析物體的質(zhì)量七、科學推理法:是邏輯推理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忽略次要因素,進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結(jié)論,達到認識事物本質(zhì)的目的。它既要以實驗事實作基礎,但又不能直接由實驗得到結(jié)論。常見應用:我們在探究空氣能傳聲的實驗中,逐漸將真空罩內(nèi)的空氣抽出,聽到罩內(nèi)的鬧鐘的聲音逐漸變?nèi)酰谑俏覀兺评淼贸鰧⒄婵照謨?nèi)的空氣抽完(即真空),就聽不到鬧鐘的聲音了,從而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jié)論,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為無論怎樣抽氣是不可能將真空罩內(nèi)的空氣抽完的;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時,當我們把物體在越光滑的平面運動的就越遠的知識結(jié)合起來我們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絕對光滑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例題:(安徽蕪湖)牛頓曾研究過這樣一個問題:他發(fā)現(xiàn)人擲出去的石頭總會偏離擲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頓提出了一個“大炮”的設想。如圖是他畫的“大炮”草圖──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將炮彈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彈落地點就離山腳越遠。他推想:當射出速度足夠大時,炮彈將會如何運動呢?牛頓通過科學的推理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jié)論。這就是著名的“牛頓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頓實際也用到了科學推理的研究方法。(1)研究中牛頓基于的可靠事實是人擲出去的石頭總會偏離擲出方向落回地面;(2)根據(jù)以上資料和牛頓的“大炮”草圖,推測牛頓當年的重要結(jié)論是拋出物體的速度足夠大時,物體將離開地球,繞地球旋轉(zhuǎn),做圓周運動;八、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證某一方面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簡單的科學對象、科學過程、科學現(xiàn)象來替代實際的、陌生的、復雜的科學對象、科學過程、科學現(xiàn)象的思想方法。簡言之,等效的方法就是對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案或設想,而使它們的效果完全相同,從而將問題化難為易,求得解決。常見應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用鏡后未點燃的蠟燭代替鏡前點燃蠟燭的像;研究多開關(guān)復雜電路時,用簡單的“等效電路”簡化復雜電路;研究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阻關(guān)系時引入“等效電阻”的概念;研究各分力的作用效果時引入了“合力”的概念……例題:(2008年山東濰坊)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將玻璃后放一只與A完全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這樣做的目的是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用直尺分別測量蠟燭和像到玻璃的距離,目的是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鏡的關(guān)系。九、歸納法:是通過樣本信息來推斷總體信息的技術(shù)。要做出正確的歸納,就要從總體中選出的樣本,這個樣本必須足夠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實驗中為了驗證一個科學規(guī)律或定理,反復的通過實驗來驗證他的正確性然后歸納、分析整理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例如,在我們買葡萄的時候就用了歸納法,我們往往先嘗一嘗,如果都很甜,就歸納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買上一大串。常見應用:從銅能導電,銀能導電,鋅能導電歸納出金屬能導電;在阿基米德原理中,為了驗證F浮=G排,我們分別利用石塊和木塊做了兩次實驗,歸納、整理均得出F?。紾排,于是我們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確性;在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中,我們反復做了三次實驗歸納出F1×L1=F2×L2;在實驗中對多種結(jié)論進行分析歸納得出結(jié)論:一切發(fā)聲體都在振動;在驗證導體的電阻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時候,經(jīng)過多次的實驗我們歸納得出了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材料、橫截面積、溫度有關(guān)……在所有的科學實驗和原理的得出中,我們幾乎都用到了歸納這種方法。十、比較法(對比法):當你想尋找兩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就需要用到比較法,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和科學量很多,對不同或有聯(lián)系的兩個對象進行比較,我們主要從中尋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進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常見應用:比較蒸發(fā)和沸騰的異同點;比較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異同點;比較電動機和熱機;比較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比較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比較直根系和須根系……十一、分類法:常見應用:把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據(jù)導電性把物質(zhì)分為導體和絕緣體兩類…十二、觀察法: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科學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jié)和思索得來的。常見應用:長度、時間、溫度、質(zhì)量、密度、力、電流、電壓等科學量的測量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進行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得到準確的實驗結(jié)果。初中科學常用科學方法配套練習1.質(zhì)量、速度、密度、慣性、功率、比熱容、電功率這些科學量可按一定的特征進行分類:(1)表示物質(zhì)某種特性的科學量有:;(2)表示物體本身屬性的科學量有:;(3)表示某方面的“快慢”的科學量有:;答案:[密度、比熱容;質(zhì)量、慣性;速度、功率、電功率]2.在初中科學學習中涉及了許多科學研究方法,如等效替代、控制變量等,在下列科學研究實例中,所用方法相同的是:。所用方法相同的是:。(選填序號)。a.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b.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的概念;c.在研究串、并聯(lián)電路時,引入“總電阻”的概念;d.研究光的傳播時,引入“光線”的概念;e.在研究物體受幾個力作用的情況時,引入“合力”的概念;f.用擴散現(xiàn)象證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g.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h.通過小磁針指向偏轉(zhuǎn),判定磁場的存在;i.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哪些因素有關(guān)。答案:[a、g、i控制變量;b、d科學模型;c、e等效替代;f、h轉(zhuǎn)換法]3.某同學為了粗略測出排球擊地時對地面作用力的大小,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地上鋪一張紙,把球用水沾濕,然后用球擊紙,在紙上留下一個圓形的濕跡,然后再將這張紙鋪在臺秤上,用力將球按在紙上,直至球與紙上的圓形濕跡完全重合,根據(jù)此時臺秤的讀數(shù),計算出球擊地的作用力。此同學實驗的理論依據(jù)是:。他在此實驗中運用的方法是:。答案:[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等效替代法]4.某同學做“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他先用彈簧秤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在水平放置的平滑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并在木板上逐次加砝碼,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他將一條毛巾鋪在木板上,用彈簧秤沿水平方向拉著同一個木塊在粗糙的毛巾表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并重復上述實驗過程。問:實驗中要求彈簧秤必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彈簧秤的示數(shù)就可以知道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其理論根據(jù)是:。用到的實驗方法是:。答案:[拉力與滑動摩擦力為平衡力;轉(zhuǎn)換法]5.為了搞清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我們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向下運動到不同材料的水平面后,觀察小車從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的方法來研究,這個是運用了方法。答案:[控制變量]6.在牛頓第一定律時,運用最典型的一種科學方法是。答案:[推理法]7.測量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壓強計是采用了方法,把壓強的變化用連通器兩邊液面差的變化來表示。答案:[轉(zhuǎn)換]8.在研究串聯(lián)、并聯(lián)電路或混聯(lián)電路中,我們可以用一個電阻代替所有電阻,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中采用的是方法。答案:[等效替代]9.在我們學過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科學模型進行研究的是()A.建立速度的概念B.研究光的直線傳播C.一切發(fā)聲體都在振動D.密度概念的建立答案:[B]10.在科學實驗中,我們利用轉(zhuǎn)換法測得的科學量有()A.質(zhì)量B.功率C.電阻D.密度答案:[BCD]11.下列不屬于理想化模型的是()A.液柱B.輪軸C.光線D.液片答案:[B]12.一元硬幣的外觀有銀色的金屬光澤,一位同學認為它是不銹鋼制成的,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先拿磁鐵吸一下”。“測量它的密度”“測量它的電阻率”等建議,第一位同學的意見,屬于科學探究法中的()A.實驗操作B.猜想與假設C.觀察與思考D.分析與論證答案:[A]13.探究科學規(guī)律和解決實際問題常用到許多重要的科學思想和方法,下列過程中運用了“等效替代”方法的是()A.測量一張白紙的厚度B.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guān)系C.曹沖稱象D.牛頓總結(jié)出慣性定律答案:[CA.積累法B.控制變量法D.科學推理法]14.在學習歐姆定律時,為了研究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兩端的電壓U、導體的R的關(guān)系,實驗中先保持R一定,研究I與U的關(guān)系;再保持U一定,研究I與R的關(guān)系,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是科學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下面研究過程中應用了控制變量法的是()A.通過電流做功的多少來判斷電能的多少B.研究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效果時,引入合力的概念C.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應線D.研究電流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流的關(guān)系時保持電阻和時間一定答案:[DA.等效替代法B.等效替代法C.科學模型法]15.以下研究問題的方法與“用光線表示光”相同的是()A.把電流比作水流B.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測量硬幣的直徑C.利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的分布D.利用20歐的總電阻代替串聯(lián)的15歐和5歐的電阻答案:[CA.類比B.轉(zhuǎn)換法C.模型法D.等效替代法]16.科學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類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科學中的幾個研究實例:1)研究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引入合力的概念;2)用光線表示光的傳播方向;3)研究電流時把它與水流相比;4)利用磁感應線來描述磁場.上述幾個實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A.13B.23C.24D.答案:[C1.等效替代法2.模型法3.類比法4.模型法]17.回顧所學過的科學方法,下列不正確的是()A.將固體分子看成是一些用彈簧連接的小球,這是模型法B.在研究由多個電阻組成的電路時,引入總電阻,這是等效法C.為觀察玻璃瓶受力的形變,采取觀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面的變化,這是應用了放大法D.由電生磁想到磁生電,這是應用了控制變量法答案:[D逆向思維法]18.下面是科學學習中的幾個研究實例:1)在研究物體受力問題時,引入合力;2)在研究光時,引入“光線”的概念;3)在研究多個用電器組成的電路時,引入總電阻;4)在研究分子運動時,利用擴散現(xiàn)象來研究.上述幾個實例中,采取“等效替代”研究問題的是()A.13B.12C.23D.答案:[A2.模型4.轉(zhuǎn)換法]19.下列三項實驗:1)用刻度尺測量細銅絲直徑: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N數(shù)根據(jù)情況確定),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線圈的總長度再除以N;2)測一個大頭針的質(zhì)量;先測出N個大頭針的總質(zhì)量,再除以N;3)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先保持壓力相同,研究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再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上述三項實驗中,實驗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它們遇到問題的共同特點是,解決方法的共同特點是。答案:[12;被測量物體??;不容易測量;采取積累法把不容易測量的科學量積累成較大的值在進行測量。]20.根據(jù)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力的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科學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研究的問題簡化,以下幾種情況中,屬于這種“等效方法”的是()A.在研究磁現(xiàn)象時,用磁感線來描述看不見,摸不著的磁場B.在研究電現(xiàn)象時,用電流產(chǎn)生的效果來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流C.兩個電阻并聯(lián)時,可用并聯(lián)的總電阻來代替兩個電阻D.在研究電流的變化規(guī)律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