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判斷句句式_第1頁
文言文判斷句句式_第2頁
文言文判斷句句式_第3頁
文言文判斷句句式_第4頁
文言文判斷句句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文言文判斷句句式

文言文推斷句句式

文言文推斷句句式1

1.推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確定或否定,構(gòu)成推斷與被推斷關(guān)系的句子,叫推斷句。

文言文中,推斷句有以下八種形式:

、用者,也來表示。

例: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用者也來表示,即主語后面不用,號。

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知殊遇,欲報之于殿下也《出師表》

(三)、用者也表示推斷,翻譯時者也不譯。

例:

二者不行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我所欲也》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城北徐公,齊國之漂亮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用也來表示。這有兩種狀況:

(1)主語后有,號,翻譯時便去掉,號,再加是。

例: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夫戰(zhàn),士氣也《曹劌論戰(zhàn)》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十則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觀潮》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2)主語后無,號,只在主語后加是,也字不譯。

例:

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環(huán)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此誠危險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動詞為作推斷,把為直接翻譯成是,語序不變。

例:

此為何若人《公輸》

為與此同類《公輸》

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

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

(六)、用副詞表示推斷,這個副詞不代替推斷詞,所以翻譯時副詞照樣譯,只在其后加推斷詞是。

例: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推斷。

例:

斯是陋室《陋室銘》

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推斷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譯成不是,也字不翻譯。

例:

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言文推斷句句式2

推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確定或否定,構(gòu)成推斷與被推斷關(guān)系的句子,叫推斷句。古漢語推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推斷,一般不用推斷動詞是字。因此文言文推斷句的形式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常見的有如下幾種形式。

A、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B、也。

C、者,。

D、者也。

E、用為作推斷詞表示推斷

F、借助于則皆乃非悉、本等推斷詞表示確定或否定推斷,

G、無標志詞,而謂語對其主語有斷定性。

H、少數(shù)用是作推斷句的句子。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句式在一句之中有時還錯雜使用,不過還是推斷句。

A、者也。

1、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荊軻刺秦王》)

譯:今日去了而不回來(好好復命)的是無用的人!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荊軻刺秦王》)

譯:事情不勝利的緣由,是我想活捉你,強迫你你同我們訂下誓約來回報太子。

3、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鴻門宴》)

譯:楚國的左君項伯這個人,是項羽的叔父。

4、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特別也。(《鴻門宴》)

譯: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guān)的緣由,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出和意外變故。

5、亞父者,范增也。(《鴻門宴》)

譯: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

6、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譯:將來奪走項王天下的,肯定是沛公。

7、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游褒禪山記》)

譯: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8、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游褒禪山記》)

譯:現(xiàn)在將華讀為華實的華,也許是(因字同而產(chǎn)生的)讀音上的錯誤。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

譯: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

10、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

譯: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

11、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譯:后世訛傳而無人弄清晰其真相的事,哪能說得完呢?

B、也。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譯: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當作東部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

2、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退秦師》)

譯: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減弱了。

3、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

譯:這是寡人的過錯。

4、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譯:現(xiàn)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5、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譯:我們還是回去吧。

6、此天子氣也。(《鴻門宴》)

譯:這是天子的云氣。

7、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

譯:就可以占據(jù)秦的.全境稱王了。

8、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鴻門宴》)

譯: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卻去進攻他,這是不合道義的。

9、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譯:此刻項莊拔劍起舞,他的目的是針對沛公。

10、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譯:鄙意以為大王不應當這么做。

1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蘭亭集序》)

譯: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進行祓禊活動。

12、所謂前洞也。(《游褒禪山記》)

譯:這就叫前洞。

13、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譯:我也懊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

14、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譯:由于他們探究、思索深邃而且廣泛。

15、有志矣,不隨以止也。(《游褒禪山記》)

譯:有了志向,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

16、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

譯:但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東西來關(guān)心,也不能到達。

17、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禪山記》)

譯: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收獲。

18、此所以學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禪山記》)

譯:這就是學者不行不深化思索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原因。

19、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荊軻刺秦王》)

譯:這正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齒捶胸頓足的事啊。

20、毋從俱死也。(《鴻門宴》)

譯:不要跟跟著他們一塊送死。

21、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賦》)

譯:原來是一世的英雄。

2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赤壁賦》)

譯:這是造物者無窮無盡的寶藏。

C、者,。

1、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荊軻刺秦王》)

譯:我留下來的緣由,是等待我的客人與他一塊去。

2、太子及來賓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

譯: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來賓,都戴上白色的帽子和穿上白色的衣服來送荊軻。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荊軻刺秦王》)

譯:陪侍在殿上的大臣們,,不能帶任何兵器。

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譯:不這么做,你們這些人就愛你過來都將被他所俘虜!

5、客何為者?(《鴻門宴》)

譯:來人是干什么的?

6、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游褒禪山記》)

譯: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懊悔。

D、者也。

1、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譯:是沛公的參乘樊噲。(《鴻門宴》)

E、用為作推斷詞表示推斷

1、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譯: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肉。

2、於人為可譏。(《游褒禪山記》)

翻譯: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

3、而在己為有悔。(《游褒禪山記》)

譯: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懊悔的。

F、借助于則皆乃非悉、本等推斷詞表示確定或否定推斷。

1、問其深,則其雖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

譯: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愛探險的人也未能走到終點。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

翻譯: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

3、非為織作遲。(《孔雀東南飛》)

譯:不是我織得慢。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赤壁賦》)

翻譯:這不是曹操的詩嗎?

5、茍非吾之全部,(《赤壁賦》)

譯:假如不是我的。

G、無標志詞,而謂語對其主語有斷定性。

1、君家婦難為!譯:而是你家的媳婦難做啊!(《孔雀東南飛》)

H、少數(shù)用是作推斷句的句子。

1、同是被逼迫。譯:我們都是被逼迫的。(《孔雀東南飛》)

2、汝是大家子。譯:你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孔雀東南飛》)

文言文推斷句句式3

推斷句

古漢語推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推斷,一般不用推斷詞“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推斷詞表示確定或否定推斷。還有一種狀況是不用推斷詞,要依據(jù)上下文推斷。

(1)“為”表確定推斷,可譯為“是”例: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2)“乃”表確定推斷,可譯為“是”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即”表確定推斷,可譯為“就是”例:吟鞭東指即天際。

(4)“則”表確定推斷,可譯為“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是”做動詞,表確定推斷例:斯是陋室,惟吾德聞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6)“非”表否定推斷,可譯為“不是”非天質(zhì)之卑兵革非不堅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9)“……者,……”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也”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戰(zhàn),士氣也。

(11)“……也”例:此誠危險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推斷句句式4

古漢語推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推斷,一般不用推斷詞“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推斷詞表示確定或否定推斷。還有一種狀況是不用推斷詞,要依據(jù)上下文推斷。

(1)“即”表確定推斷,可譯為“就是”例:吟鞭東指即天際。

(2)“則”表確定推斷,可譯為“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3)“是”做動詞,表確定推斷例:斯是陋室,惟吾德聞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4)“非”表否定推斷,可譯為“不是”非天質(zhì)之卑兵革非不堅利也。

(5)“……,……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6)“為”表確定推斷,可譯為“是”例: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7)“乃”表確定推斷,可譯為“是”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8)“……者,……也”。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9)“……者,……”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也”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戰(zhàn),士氣也。

(11)“……也”例:此誠危險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推斷句句式5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