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河東安置區(qū)項目海綿城市設計說明專篇_第1頁
從化河東安置區(qū)項目海綿城市設計說明專篇_第2頁
從化河東安置區(qū)項目海綿城市設計說明專篇_第3頁
從化河東安置區(qū)項目海綿城市設計說明專篇_第4頁
從化河東安置區(qū)項目海綿城市設計說明專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州市海綿城市設計說明專篇廣州市海綿城市設計說明專篇項目名稱:從化河東安置區(qū)項目目錄 .1工程概況項目位于廣州市從化區(qū)。項目由兩個地塊組成。地塊一總用地面積14735.1平方米,容積率3.50,建筑密度29.87%,綠地面積5158.98平方米,綠地率35.01%。地塊二總用地面積1410平方米,容積率1.39,建筑密度31.81%,綠地面積456.16平方米,綠地率32.3%。通過在場地內設置下沉式綠地及透水鋪裝等海綿設施吸納、蓄滲雨水,有效控制地塊內的雨水徑流。圖1-1項目總平面圖1.2設計依據(jù)(1)《防洪標準》(GB50201-2014)(2)《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50805-2012)(3)《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4)《城市排水工程規(guī)劃規(guī)范》(GB50318-2017)(5)《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4-2006)(2016版)(6)《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guī)劃規(guī)范》(GB50289-2016)(7)《建筑與小區(qū)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400-2016)(8)《城市水系規(guī)劃導則》(SL431-2008)(9)《城市水系規(guī)劃規(guī)范》(GB50513-2009)(2016年版)(10)《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11)《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構建》(12)《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綜合利用技術規(guī)范》(SZDB/Z145-2015)(13)《廣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2016-2030)》(14)《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2016年版(15)《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CJJ194-2013)(16)《城市綠地設計規(guī)范》(GB50420-2007)2016年版(17)《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GB/T50563-2010)(18)《公園設計規(guī)范》(GB51192-2016)(19)《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J82-2012)(20)《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21)《廣州市海綿城市規(guī)劃設計導則(試行)》(22)《廣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2016-2030)》(2017年6月)(23)《廣州市建設項目雨水徑流控制辦法》(24)《透水磚路面技術規(guī)程》CJJ/T188-2012

海綿城市的建設目標根據(jù)《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構建(試行)》,參考“我國大陸地區(qū)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分區(qū)圖”,廣州屬于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的V區(qū),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應為(60%≤α≤85%),如圖2-1所示。圖2-1我國大陸地區(qū)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分區(qū)圖廣州地區(qū)近30年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68.8mm,常用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對應的設計降雨量參考表2-1,區(qū)間值采用內插法計算。圖2-2廣州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設計降雨量曲線表2-1廣州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對應設計降雨量年徑流總量控制率55%60%65%70%75%80%85%設計降雨量(mm)14.318.922.125.830.336.043.7本項目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為70%,對應設計降雨量25.8mm。同時結合《廣州市建設項目雨水徑流控制辦法》、《廣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以及本項目建設用地規(guī)劃設計條件中海綿城市規(guī)劃專項要求的有關規(guī)定,本項目最終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如下:表2-2本項目海綿建設目標要求序號指標類型指標目標值1約束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0%2建設后雨水徑流量不超過建設前的雨水徑流量(雨水徑流系數(shù)≤0.5)3室外可滲透地面率≥40%4年徑流污染削減率≥50%5滲透鋪裝率≥70%6下沉綠地率≥50%7單位硬化面積調蓄容積≥500m3/ha(新建建設工程硬化面積達1萬平方米以上的項目,除城鎮(zhèn)公共道路外,每萬平方米硬化面積應當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調蓄設施)8鼓勵性綠色屋頂率≥80%

三、3.1設計思路根據(jù)項目用地性質、用地規(guī)模、項目定位及規(guī)劃要求等實際情況合理布置海綿城市設施,對排水系統(tǒng)、綠地系統(tǒng)、道路系統(tǒng)等區(qū)域的雨水進行有效吸納、蓄滲和緩釋,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xiàn)海綿建設總體控制目標。具體設計思路如下:1、公共區(qū)域中的綠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綠地,用來收集周邊硬質鋪裝與常規(guī)綠地的雨水。下凹式綠地可以豐富和美化生活環(huán)境,設計感不同的花園也能增加景觀樂趣。2、通過豎向設計,使道路、鋪裝雨水進入下沉式綠地等生態(tài)設施,不同設施之間通過雨水管連接,形成連續(xù)的地表排水系統(tǒng)。3、停車場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磚,并設置地表排水坡度,用來收集周圍雨水。植草磚可以快速下滲雨水,增加綠化面積,是一種具備環(huán)保、低碳功能的停車場,具有高綠化、高承載的特點,同時使用年限也長與傳統(tǒng)停車場。滯留池的植物既可以凈化、收集雨水,增加景觀效果,也可以吸收停車場汽車排放的尾氣,凈化空氣。生物滯留池中的卵石可以初步凈化停車場徑流中的污染物。4、將部分人行道路鋪裝改造成透水鋪裝,能夠增加道路透水面積,面對強降雨時可減少地表徑流,增加下滲面積,促使道路消化排放地表雨水徑流。5、將建筑屋頂打造為綠色屋頂,能有效緩解雨水徑流壓力。表面種植綠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間多余的雨水徑流,通過植物根系凈化過濾,綠色屋頂?shù)讓佑休p質土層、防根系穿透層、排水層以及防水層等多層結構保護,同時能保護建筑表層,多樣植物搭配的綠色植被層可以吸收建筑熱量,緩解城市熱島效應。3.2采取措施1、透水鋪裝透水鋪裝按照面層材料不同可分為透水磚鋪裝、透水水泥混凝土鋪裝和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裝等。透水路面可大大改善雨水蓄積和漫流現(xiàn)象,能有效緩解項目排水系統(tǒng)的壓力。圖3-7透水鋪裝實景圖圖3-8植草磚、透水鋪裝、透水混凝土做法示意圖2、下沉式綠地下沉式綠地是低于周圍地面的綠地,其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內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植物為主。圖3-9下沉式綠地實景圖圖3-10下沉式綠地做法示意圖四、海綿城市的計算本項目采用容積法設計,即以徑流總量控制為目標,控制地塊內各低影響開發(fā)設施的設計調蓄容積之和,即總調蓄容積,一般不低于該地塊“單位面積控制容積”的控制要求。設計目標: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70%,對應的設計降雨量25.8mm。步驟一:依據(jù)項目現(xiàn)狀地形標高及排水管網(wǎng)進行匯水分區(qū)的劃分。本項目整個場地較為平整,中間高四周低,往四周放坡,其豎向條件有利于暴雨條件下雨水有組織的進行排放因此,本項目分為地塊一和地塊二,地塊一分為2個匯水分區(qū)、地塊二可整體作為1個匯水分區(qū),項目共3個匯水分區(qū)。圖4-1匯水分區(qū)及徑流流向示意圖步驟二:通過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的方法計算匯水分區(qū)所需的調蓄容積。(1)項目采用下凹式綠地進行雨水調蓄,并在綠地內增設溢流井和溢流口。綠化種植以鄉(xiāng)土植物為主,選擇耐旱、耐短時水淹的低維護植物。通過在淺凹綠地內進行科學的植物配置,對匯集的雨水進行過濾、短暫調蓄,并最終緩慢滲入土壤以達到減少徑流量的設施。下凹式綠地可集雨水收集和凈化于一體,并在源頭實現(xiàn)雨水凈化。(2)機動車道路均采用透水鋪裝。本項目下墊面類型包括建筑硬化屋面、綠地、道路,根據(jù)《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構建》中表4-3,分別確定各類下墊面的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取值,然后進行加權平均,求得項目匯水分區(qū)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具體計算過程如下表4-1~4-6所示。(3)人行道、廣場、停車位均采用透水鋪裝。地塊一:(分為匯水分區(qū)一與匯水分區(qū)二)本項目地塊一的總用地面積約14735.12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一為10359.30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二為4375.82平方米)??蓾B透地面包括綠化面積和透水鋪裝面積。綠化面積為5158.98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一為3569.13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二為1589.85平方米)。本項目人行道、出入口、無障礙出入口、非機動車出入口停車位等采用透水磚基底形式,面積為379.93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一為133.13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二為246.80平方米);廣場、機動車道采用透水混凝土,面積為3273.43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一為2629.91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二為643.52平方米);建筑周邊采用隱藏式散水,面積為568.06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一為548.11平方米,匯水分區(qū)二為19.95=平方米)。硬化地面室外可滲透地面率(%)=可滲透地面面積/室外地面總面積x100%=(5158.98+379.93+3273.43+568.06)/14735.1x100%=63.66%所以本項目地塊一可滲透地面率為63.66%。本項目地塊一道路廣場面積硬化面積為5174.76平方米(其中消防車道和機動車道面積為1416.49平方米,廣場人行道面積為3758.27平方米)。本項目人行道、出入口、無障礙出入口、非機動車出入口停車位等采用透水磚基底形式,面積為379.93平方米;廣場采用透水混凝土,面積為1856.94平方米;;建筑周邊采用隱藏式散水,面積為568.06平方米。滲透鋪裝率(%)=透水鋪裝面積/道路廣場面積x100%=(379.93+1856.94+568.06+1416.49)/5174.76x100%=81.57%所以,本項目透水鋪裝率為81.57%。地塊二:(單獨作為一個匯水分區(qū))本項目地塊二總用地面積約1410平方米??蓾B透地面包括綠化面積和透水鋪裝面積。綠化面積為456.16平方米。本項目人行道、出入口、無障礙出入口、非機動車出入口停車位等采用透水磚基底形式,面積約505.30平方米。硬化地面室外可滲透地面率(%)=可滲透地面面積/室外地面總面積x100%=(456.16+505.30)/1410x100%=68.19%所以本項目地塊二可滲透地面率為68.19%。本項目道路廣場面積硬化面積為505.30平方米(其中消防車道和機動車道面積為0平方米,廣場人行道面積為505.30平方米)。本項目人行道、出入口、無障礙出入口、非機動車出入口停車位等采用透水磚基底形式,面積約475.81平方米。滲透鋪裝率(%)=透水鋪裝面積/人行道、室外停車場、室外廣場面積x100%=505.30/505.30x100%=100%所以,本項目透水鋪裝率為100%。項目設計現(xiàn)狀主要以屋面、廣場和道路廣場為主,項目建設用地地塊一總用地面積為14735.1㎡、地塊二總用地面積為1410㎡,項目首層場地為人行通道、車行通道、停車位等。其海綿城市設計示意圖如下:圖4-3海綿城市設計示意圖表4-1地塊一(匯水分區(qū)一)項目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計算(按海綿城市建設后下墊面計算〉匯水分區(qū)下墊面類型編號面積(m2)雨量徑流系數(shù)取值綜合徑流系數(shù)AIBI地塊一匯水分區(qū)一硬質屋面13094.320.8=(A1×B1+A2×B2+A3×B3+A4×B4+A5×B5)/(A1+A2+A3+A4+A5)綠色屋頂20.000.3場地綠化33569.130.15不透水鋪裝4384.700.8透水鋪裝53311.150.4小計10359.300.45表4-2地塊一(匯水分區(qū)二)項目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計算(按海綿城市建設后下墊面計算〉匯水分區(qū)下墊面類型編號面積(m2)雨量徑流系數(shù)取值綜合徑流系數(shù)AIBI地塊一匯水分區(qū)二硬質屋面11307.060.8=(A1×B1+A2×B2+A3×B3+A4×B4+A5×B5)/(A1+A2+A3+A4+A5)綠色屋頂20.000.3場地綠化31589.850.15不透水鋪裝4568.640.8透水鋪裝5910.270.4小計4375.820.48表4-3地塊一(各匯水分區(qū)合計)項目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計算(按海綿城市建設后下墊面計算〉匯水分區(qū)下墊面類型編號面積(m2)雨量徑流系數(shù)取值綜合徑流系數(shù)AIBI地塊一硬質屋面14401.380.8=(A1×B1+A2×B2+A3×B3+A4×B4+A5×B5)/(A1+A2+A3+A4+A5)綠色屋頂20.000.3場地綠化35158.980.15不透水鋪裝4953.340.8透水鋪裝54221.420.4小計14735.10.46地塊一(各匯水分區(qū)合計)在建設后的雨量綜合系數(shù)為0.46,則需要的調蓄容積計算過程如下表所示。表4-4地塊一設計調蓄容積計算匯水分區(qū)總面積(m2)徑流系數(shù)年徑流總控制率(%)設計降雨量(mm)設計調蓄容量(m3)acde=10×a×c×e/10000地塊一14735.10.467025.8174.05匯水分區(qū)一10359.300.457025.8119.79匯水分區(qū)二4375.820.487025.854.26即,為消納在設計降雨量條件下產(chǎn)生的所有雨水,本項目地塊一應設置不小于174.05m3的調蓄容積。本項目地塊一場地設置下凹式綠地共2686.05㎡(匯水分區(qū)一為1601.11㎡,匯水分區(qū)二為1084.94㎡),收集場地徑流雨水,在綠地中設置下凹式綠地的設計下凹深度150mm,有效下凹深度為100mm,有效收集容積為2686.05*100/1000=268.61m3(匯水分區(qū)一為160.11m3,匯水分區(qū)二為108.49m3)。具體方案為通過雨落管引導屋面雨水進入建筑周邊綠地,通過道路坡度匯流收集道路和廣場徑流引入下凹式綠地進行處理。生物滯留設施比例(%)=下凹式綠地面積/綠地面積x100%=2686.05/5158.98=52.06%本項目地塊一的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比例為52.06%。表4-5地塊二項目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綜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計算(按海綿城市建設后下墊面計算〉匯水分區(qū)下墊面類型編號面積(m2)雨量徑流系數(shù)取值綜合徑流系數(shù)AIBI地塊二硬質屋面1448.600.8=(A1×B1+A2×B2+A3×B3+A4×B4+A5×B5)/(A1+A2+A3+A4+A5)綠色屋頂20.000.3場地綠化3456.160.15不透水鋪裝40.000.8透水鋪裝5505.300.4小計14100.45地塊二在建設后的雨量綜合系數(shù)為0.45,則需要的調蓄容積計算過程如下表所示。表4-6地塊二設計調蓄容積計算匯水分區(qū)總面積(m2)徑流系數(shù)年徑流總控制率(%)設計降雨量(mm)設計調蓄容量(m3)acde=10×a×c×e/10000地塊二14100.457025.816.24即,為消納在設計降雨量條件下產(chǎn)生的所有雨水,本項目地塊二應設置不小于16.24m3的調蓄容積。本項目地塊二場地設置下凹式綠地共231.52㎡,收集場地徑流雨水,在綠地中設置下凹式綠地的設計下凹深度150mm,有效下凹深度為100mm,有效收集容積為231.52*100/1000=23.15m3。具體方案為通過雨落管引導屋面雨水進入建筑周邊綠地,通過道路坡度匯流收集道路和廣場徑流引入下凹式綠地進行處理。生物滯留設施比例(%)=下凹式綠地面積/綠地面積x100%=231.52/456.16=50.75%本項目地塊二的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比例為50.75%。步驟三:匯水區(qū)調蓄容積,完成地塊各類設施布置,最終形成如下表所示的調蓄容積。地塊各匯水分區(qū)第一匯水面積(m2)設計調蓄容積(m3)實際調蓄容積(m3)地塊一匯水分區(qū)一10359.30119.79160.11匯水分區(qū)二4375.8254.26108.49地塊二匯水分區(qū)三141016.2423.15本項目地塊一實際調蓄容積共為268.60m3(污水分區(qū)一為160.11m3,污水分區(qū)二為108.49m3),實際可控制39.82mm(24h)的雨水,地塊二實際調蓄容積共為23.15m3,實際可控制36.78mm(24h)的雨水。項目地塊一、地塊二實際分別可控制39.82mm、36.78mm的雨水,查年徑流總量對應設計降雨量曲線,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根據(jù)內插法計算分別為82.48%、80.51%,達到設計目標。步驟四:完成項目全部分區(qū)設施布局及調蓄類設施規(guī)模計算。表4-7各類設施面積及調蓄容積匯總地塊一(匯水分區(qū)一)設施類型占地面積/㎡數(shù)量/個調蓄容積/m3下凹式綠地1601.11160.11蓄水池00透水鋪裝3311.15—總計160.11地塊一(匯水分區(qū)二)設施類型占地面積/㎡數(shù)量/個調蓄容積/m3下凹式綠地1084.94108.49蓄水池00透水鋪裝910.27—總計108.49地塊一合計設施類型占地面積/㎡數(shù)量/個調蓄容積/m3下凹式綠地2686.05268.61蓄水池00透水鋪裝4221.42—總計268.61地塊二(匯水分區(qū)三)設施類型占地面積/㎡數(shù)量/個調蓄容積/m3下凹式綠地231.5223.15蓄水池00透水鋪裝505.30—總計23.15通過以上計算和分析,本項目滿足《廣州市綠色建筑設計指南(2015版)》中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70%。步驟五:面源污染削減率的計算。本項目所采用的海綿化措施有初期雨水棄流設施、生物滯留設施等,徑流污染消減率通過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和各地塊布局的影響開發(fā)設施對SS的平均去除率進行計算。本項目對各類海綿設施徑流污染削減率取值如下表:地塊一:設施類型面積/㎡污染物去除率(以SS計,%)面源污染總削減率(%)AB下凹式綠地2686.0585透水鋪裝4221.4290年SS總量去除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x低影響開發(fā)設施對SS的平均去除率=82.48%x79.68%=65.72%>50%地塊二:設施類型面積/㎡污染物去除率(以SS計,%)面源污染總削減率(%)AB下凹式綠地231.5285透水鋪裝505.3090年SS總量去除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x低影響開發(fā)設施對SS的平均去除率=80.51%x80.01%=64.42%>50%通過以上計算和分析,本項目滿足面源污染總削減率不低于50%。步驟六:雨水徑流量對比工程建設前雨水徑流系數(shù)根據(jù)《建筑與小區(qū)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guī)范》4.2.2條,建設用地雨水外排管渠徑流系數(shù)選擇0.4。本項目采用可調蓄綠化,可滲透綠化,可滲透地面后計算如下:雨水量參照《廣州市海綿城市規(guī)劃設計導則-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構建》(試行)中廣州市從化區(qū)暴雨強度公式計算q=暴雨強度,L/s·ha;雨水設計重現(xiàn)期P=5年;t=降雨歷時,15minq=2690.403*(1+0.388ln5)/(15+7.897)^0.748=420.16L/s·ha地塊一:本項目地塊一用地面積為14735.1平方米,綜合徑流系數(shù)根據(jù)以上計算取0.46。設計一次降雨可收集雨水量為:W=420.16/1000×(15*60)×14735.1/10000=557.20m3。本項目地面綠地面積約為5158.98平方米。為很好的調蓄本項目場地雨水,本項目場地地面綠地約2686.05平方米設計為下凹式綠地,以用來收集項目屋面、地面、綠地多余雨水。下凹式綠地設計深度為150mm,有效深度為100mm,則生物滯留設施容積為不小于268.61立方米。調蓄利用后,外排量占產(chǎn)生的雨水量比例:外排量占產(chǎn)生的雨水量比例=(557.20-268.61)/557.20x100%=52.77%采取措施后的徑流系數(shù):51.79%×0.46=0.24根據(jù)0.24<0.4,因此建設后的雨水徑流量不超過建設前的雨水徑流量,地塊一滿足海綿城市的相關要求。地塊二:本項目地塊二用地面積為1410平方米,綜合徑流系數(shù)根據(jù)以上計算取0.45。設計一次降雨可收集雨水量為:W=420.16/1000×(15*60)×1410/10000=53.32m3。本項目地面綠地面積約為456.05平方米。為很好的調蓄本項目場地雨水,本項目場地地面綠地約231.52平方米,設計為下凹式綠地,以用來收集項目屋面、地面、綠地多余雨水。下凹式綠地設計深度為150mm,有效深度為100mm,則生物滯留設施容積為不小于23.15立方米。調蓄利用后,外排量占產(chǎn)生的雨水量比例:外排量占產(chǎn)生的雨水量比例=(53.32-23.15)/53.32x100%=56.60%采取措施后的徑流系數(shù):56.60%×0.45=0.25根據(jù)0.25<0.4,因此建設后的雨水徑流量不超過建設前的雨水徑流量,地塊一滿足海綿城市的相關要求。步驟七:單位硬化面積調蓄容積計算根據(jù)《廣州市建設項目雨水徑流控制辦法》第十條,“新建建設工程硬化面積達1萬平方米以上的項目,除城鎮(zhèn)公共道路外,每萬平方米硬化面積應當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調蓄設施”。本項目地塊一總硬化面積為5354.72平方米,其中道路不透水鋪裝面積為953.34平方米,硬質屋頂4401.38平方米;本項目地塊二總硬化面積為448.60平方米,其中道路不透水鋪裝面積為0平方米,硬質屋頂448.60平方米。地塊一、地塊二硬化面積均少于1萬平米,因此不作要求。五、海綿城市的維護與監(jiān)測5.1下凹綠地及維護管理(1)下凹式綠地及雨水花園的日常運行應滿足表5.1-1的要求。表5.1-1下凹式綠地及雨水花園運行標準項目運行標準植物綠地內無雜草,且植物至少覆蓋90%的綠地面積排空時間1.滿足根據(jù)設計制定的運行標準2.如設計中無要求,雨水排空時間小于24h(2)巡視中應檢查下凹式綠地及雨水花園是否滿足運行標準,巡視周期應按下表5.1-2的要求進行。表5.1-2下凹式綠地及雨水花園巡視要求巡視項目巡視周期植物竣工2年內不少于1月1次竣工2年后不少于3月1次溢流口竣工2年內不少于3月1次竣工2年后不少于6月1次特殊天氣預警后,降雨來臨前特殊天氣過后24h內排空時間(3)下凹式綠地及雨水花園的維護應按照表5.1-3的要求進行。表5.1-3下凹式綠地及雨水花園維護要求維護內容維護重點及目標維護周期種植物維護補種植物施肥清除雜草,修剪種植物1年2次根據(jù)巡視結果確定植物修剪修剪種植物1年3次景觀綠化要求雜物及垃圾清理進水及配水設施存水區(qū)溢流設施1年4次根據(jù)巡視結果確定覆蓋層更換覆蓋層1年1次根據(jù)巡視結果確定表層種植土更換表層種植土1年1次需重新種植植物時景觀綠化要求地下排水層利用清淤立管清理地下穿孔管1年1次根據(jù)巡視結果確定種植土壤層更換種植土壤層或砂濾層巡視結果顯示過濾層及地下排水層失去功效,通常在使用了5-10年后土工布土工布出現(xiàn)損壞,更換新的土工布地下排水層更換新的排水層注1:更新覆蓋層時,不可采用機械,采用人工方式,以避免覆蓋層中垃圾沒有清理出去。重新鋪設覆蓋層可根據(jù)初始施工時要求。注2:清理地下排水層時,可在清淤立管中注入加壓水,持續(xù)時間需大于10min。5.2監(jiān)測評估與績效考核(1)建立海綿設施的監(jiān)測評估制度,制定相關工作規(guī)程,配備專職人員,加強能力建設。對重要區(qū)域或典型設施,原則上每年開展一次評估。(2)加強降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