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96-2004烏酥楊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44T 196-2004烏酥楊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44T 196-2004烏酥楊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44T 196-2004烏酥楊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44T 196-2004烏酥楊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備案號:15851-2004烏酥楊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廣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前言 1范圍 1 4苗木培育 15園地選擇與規(guī)劃 6栽植 37豐產栽培技術 8果實采收 5ⅡDB44/T196—2004本標準由廣東省林業(yè)局科技與對外合作處、汕頭市林業(yè)局提出。本標準由廣東省林業(yè)局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汕頭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汕頭市潮陽區(qū)林業(yè)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詹潮安、辛如如、謝少鴻、劉漢廷、黃健宏、廖芝耀。烏酥楊梅栽培技術規(guī)程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GB8321.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一)GB8321.2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二)GB8321.3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三)GB8321.4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四)GB8321.5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五)GB/T8321.6-2000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六)3.1砧木(實生苗)地徑a)種子采集:以強壯的楊梅實生植株為采種母樹,在果實充分成熟時采種]2DB44/T196—2004b)種子處理:采下的果實置于陰涼處堆漚(4~5)天,脫去果肉,再用水沖洗干凈,于通風處晾c)播種期:經處理的種子可沙藏至翌年初春播種;d)播種方法:撒播或條播,撤播種子間隔(5~7)cm;條播行距22cm,株距(3~4)cm,播種量75g/m2,視種子大小和發(fā)芽率高低而增減。覆土以火燒土蓋至不見種子為度,再蓋稻草后淋水,以防土壤板結。之后做好圃地管理,園地忌過濕防止種仁霉爛。4.1.4苗期管理a)苗高3cm時開始施薄水肥,15天1次;b)至苗高(13~17)cm、枝葉轉木質化時,進行間苗或分床,株行距在(7~10)cm×(7~10)cm之c)做好防早、除草、松土、除蟲等管理工作,以保證苗木質量。4.2嫁接a)實生植株經(1.5~2)年的時間培育,苗高達67cm或地徑1cm以上,苗徑端直,枝葉健全,葉色b)大樹換冠則可在直徑1cm以上的分枝或主干進行。a)接穗須從高產優(yōu)質的壯年母樹上采集,并經縣級以上種苗及檢疫部門鑒定,確認為品種純正的b)采接穗應在樹冠外圍中上部(2~3)年生的壯實枝條,一般徑粗(0.8~1.5)cm,長(5~6)cm,視砧木大小作適當選擇,并使每一接穗具備(2~3)個以上有效的飽滿芽。以驚蟄前后20天為適期,并要求晴朗、無東北風的天氣。4.2.4嫁接方法嫁接方法有兩種:切接和嵌接(鑲接),一般小砧用切接,大砧用嵌接(鑲接)。為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時可采取下列三種處理方法之一。a)切斷根系就地嫁接方法:在嫁接后用鋤頭或鏟從砧木兩側深切,切斷部分根系;b)易地嫁接:在嫁接前掘起砧木,剪去部分主根和側根,在室內嫁接后易地栽植;c)留枝緩勢:大砧嫁接應采用此法。即在主枝上進行嫁接,并留一側枝作為“引水枝”,嫁接成4.2.5接后管理a)接后除按常規(guī)套袋保濕外,再綁一層樹葉(或黑網)遮蔭;b)30多天后穗芽萌發(fā)時,剪開塑料袋;c)60多天后,撤掉遮蔭物,割開接穗綁帶;d)接活定型后,及時除去砧木上的蘗芽。4.3苗木出圃a)嫁接苗嫁接部位須在砧木離地面(5~10)cm以上,嫁接口愈合正常,已解除綁帶,接穗抽4.3.2苗木質量分級指標(見表1)5園地選擇與規(guī)劃3a)年平均溫度(15~22)℃,臨界最低溫度≥-9℃;b)年降水(1200~2000)mm;c)年平均日照(1500~2000)小時,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沙質赤紅壤的微酸性土。5.1.3地形地勢山坡地要選坡度(5~30)·,坡向正南、東南或西南的地方,切忌選擇光照不足的山窩。表1出圃苗木質量分級指標單位:cm一級二級地徑苗高嫁接口高度10~15,平滑無瘤,愈合好高度5~10,平滑無瘤,愈合好接穗抽梢長接穗徑粗主根明顯、側根發(fā)達主根明顯,側根較發(fā)達病蟲害無無在同一果園中,應采用多個優(yōu)良品種混栽,并搭配種植1%~2%的雄株。應在計劃種植的前一年12月初組織開穴,規(guī)格為(67×67×67)cm,以土雜肥25kg加火燒土或草木灰實生苗或嫁接苗種植,在“立春”至"春分”陰雨天進行。a)新墾地建植,其株行距為(6.7×6.7)m,密度225株/hm2;b)在有果林地中套種,應因地制宜,逐漸形成多種林果共存的復合結構,其總密度(包括其它果樹)應控制在225株/hm2左右。起苗前要適當修剪枝葉,保持根系完整,沙質植穴則需用田泥漿根,按常規(guī)植樹法使根系在穴內舒視果樹大小而增減。一般幼齡樹(0~5年生),株施火燒土(20~30)kg,腐熱廄肥(5~10)kg或等效的化學肥料;中齡樹(5-10年生),株施火燒土(30~50)kg,腐熱廄肥(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