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兒推拿與常見病的治療小兒推拿手法是與成人推拿手法相對而言的,實際上,大多數(shù)的手法是既可應用于成人,也可應用于小兒。其實,由于小兒的生理和病理特點,在手法應用上各有側重而已。小兒推拿的手法特別強調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根據病情的輕重和患兒的年齡的大小,在手法操作次數(shù)或時間上有明顯的區(qū)別,一般說,年齡大病情重者,操作次數(shù)多時間長,年齡小病情輕的,操作次數(shù)少時間短。小兒推拿是以小兒疾病為治療范圍,并有獨特的診查手段、穴位及操作方法,除了在闡述病因病機時注意生命特點,在應用四診時注意望診,在辯證中以五臟辯證為主外,小兒推拿的特點有這樣幾個方面:在經學方面,提出五指經學通聯(lián)的觀點,有特定穴位,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頭面及上肢部,并且穴位不僅是點狀,也有線狀、面狀,如前臂的三關和六腑穴都是線狀,而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腎水諸穴均為面狀穴,特定穴位的點、線、面狀分布的特點更能反映推拿與手法制定為主的特點。診斷中發(fā)展了四診法,治療上更重視追根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則。上肢部脾土位置:拇指螺紋面,拇指橈側緣。主治:消化不良、泄瀉、嘔吐、疳積等。臨床應用: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常用于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形體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經能清熱祛濕,常用于惡心嘔吐、濕熱腹瀉等。小兒脾胃虛弱不易攻伐太過,故在一般情況下,脾經穴多用補法,脾壯挾持者當用清法。補脾土法:拇指螺紋面貼在小兒拇指螺紋面上做旋轉推法,或沿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清脾經法:在小兒拇指面上直推,補法300~400次,清法100~200次。肝木位置:食指螺紋面。主治:因風抽搐、煩躁不寧、目赤等。臨床應用:肝經宜清不宜補,若虛證需用補法時,則應補后加清,或以補腎經代之,稱為補腎養(yǎng)肝法,清肝經能平肝瀉火,熄風鎮(zhèn)驚,解郁除煩,常與退六腑,清心火等配伍,治療驚風抽搐、煩躁不安、五心煩熱以及目赤等癥。補:100~200次,清:200~400次。補肝經法,小兒食指螺紋面上旋推法。清肝經法,由指尖向指根直推。心火位置:中指螺紋面。主治:高熱和神昏、煩躁不寧、目赤、驚搐、小便赤澀。臨床應用,心經宜清不宜補,若氣血不足而見心煩不安,睡時易驚等癥,需用補法時,可補后加清,或以補脾經代之。清心經,能清熱瀉心火,常用于高熱神昏、面赤口瘡、小便短赤等癥。多與清小腸,青天河水等配伍應用。補心經法:在小兒中指螺紋面作旋轉推法。請心經法,由指尖向指根直推。瀉心火法,在中指螺紋面上夾之。肺金位置:無名指螺紋面。主治:咳嗽痰稠、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臨床應用,補肺經,則宜補益肺氣,與補腎經配伍,用于治肺氣虛損、咳嗽氣喘。清肺經,能宣肺清熱、疏風解表、化痰止咳,與青天河水、退六腑等配伍,治療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多等肺經實熱癥。操作,補肺經法,在無名指螺紋面上作旋轉推法。清肺經法,在螺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補、清法,200~300次。腎水位置:小指螺紋面。主治:先天不足、遺尿、尿頻、虛喘咳嗽。臨床應用,補腎經能補腎益腦,與揉命門、腎俞合用,能補下元,與補肺經合用,能養(yǎng)陰潤肺,常用于治療先天不足、久病體虛、腎虛久泄,多尿遺尿。操作,補腎水法:在小指螺紋面上作旋轉推法。清腎水法,自小指間向指根方向直推。補:200~400次,清,100~200次。腎頂位置:小指頂端。主治:噩夢、盜汗等。臨床應用,揉腎頂和揉腎經可同時操作,對自汗、盜汗等癥可與補肺金、補脾土等合用。腎紋位置:小指掌面第二指間關節(jié)橫紋處。主治:目赤、內熱、高熱。臨床應用,揉腎紋能收斂元氣、固表止汗,對于自汗、盜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癥均有療效。大腸位置:食指橈側邊。主治:泄瀉、脫肛、便秘。臨床應用,補大腸能溫中止瀉,用于虛寒腹瀉、脫肛等癥,清大腸能除熱濕,導積滯,常用于熱積食滯、身熱腹痛。本穴在臨床應用時與清脾經、摩腹、推下七節(jié)骨等合用。操作,補大腸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食指尖向虎口直推,清大腸法:從虎口推向指尖,次數(shù),200~400次。小腸位置:小指橈側邊。主治:小便赤色不利、尿閉等。臨床應用,因下焦?jié)駸岫娦”愣坛?,或尿閉時用清小腸與青天河水合用。若屬下焦虛寒多尿、遺尿,則宜用補小腸與補腎經合用。操作,補小腸法,用拇指從小指尖向指根直推。清小腸法,從指根推向指尖,做100~200次。四橫紋位置:掌面食、中、無名、小指第二節(jié)橫紋處。主治:疳積、腹脹、消化不良、咳喘。臨床應用,本穴掐之能退熱除煩、散淤結,推之,能調中行氣、和氣血、消脹滿。操作,掐揉四橫紋法4~5次,推四橫紋法50~100次。小橫紋位置:掌面食、中、無名、小指指關節(jié)橫紋處。操作,掐小橫紋法,用拇指掐之,掐3~5次,推小橫紋法,用拇指側推,推50~100次。主治:發(fā)熱煩躁。臨床應用,推掐小橫紋能退熱、消賬、散結。推小橫紋配合揉肺腧穴治療肺部干性啰音有一定療效。胃經位置:拇指掌面第二節(jié)。操作,補胃經法,用拇指螺紋面旋推。清胃經法,向指根方向直推,清、補均為50~100次。主治:泄瀉、嘔吐、食欲不振等。臨床應用,清胃經能和胃降逆,清胃焦?jié)駸?,清胃火,常與清肺經、推天柱府、橫紋推向反紋掌配伍,治療體胃濕熱,或胃氣不和引起的惡心、嘔吐等。版門位置:拇指下手掌橈側紅白肉際大魚際部。操作:揉版能法,用指端左揉法。推版門法,由拇指根推向腕橫紋100~200次。主治:腹脹、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臨床應用,版門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對治療五食積滯、食欲不振以及噯氣、腹脹、泄瀉、嘔吐等癥是要穴。小天心位置:掌根橫紋微上正中處,大小魚際交界處凹陷中。操作:揉小天心法,用中指端揉之,50~100次。掐或搗小天心法,用拇指甲掐或用指關節(jié)搗,5~10次。主治:驚厥抽搐、煩躁不安、小便赤澀不利、目赤痛等。臨床應用,本穴主要用于心經有熱而致目赤腫痛、驚惕不安、小便短赤、熱驚風、斜視,可配合掐老虎人中、清肝經等。內勞宮位置:掌心中握拳時中指端處。操作,揉內勞宮法,用中指端按揉之,50~100次。主治一切實熱證。臨床應用,本穴乃清熱除煩之要穴,多用于心經有熱、面赤、口舌生瘡、發(fā)熱、煩渴等癥。揉內勞宮與揉掌小橫紋、揉小天心配伍,能清虛熱,對心腎兩交虛熱最為適宜。內八卦位置,掌心內勞宮四周。操作,運內八卦法,用拇指或中指作順時針方向運轉,50~100次。主治嘔吐、納呆、腹脹、胸悶。臨床應用,運八卦能理氣化痰、行滯消食。主要用于痰結咳喘、五食內傷等。一窩風位置,手腕背側掌根凹陷處。主治:感冒無汗。臨床應用,揉一窩風能溫中、行氣、止痛,常用于因受寒或食積等原因引起的腹痛,多與拿肚角、推三關、揉中脘等配伍,操作20~40次。膊陽池位置,一窩風上3寸的凹陷中。主治:尿赤、便秘、頭痛等。臨床應用,掐揉膊陽池能止頭痛、通大便、利小便,特別對便秘,揉之多有顯效。臨床應用,掐揉二扇門是發(fā)汗的有效方法。臨床應用,掐揉二扇門是發(fā)汗的有效方法。臨床應用,掐揉二扇門是發(fā)汗的有效方法。臨床應用,掐揉二扇門是發(fā)汗的有效方法??偨钗恢茫滞笳苽葯M紋中點。主治:驚厥抽風、身有潮熱。臨床應用,揉總筋能清心經熱、散結止痙、通周身氣機,與青天河水、清心經配伍治療潮熱等實熱癥。掐3~5次,揉10~20次。大橫紋位置,兩掌掌后橫紋處。主治腹脹、嘔吐、泄瀉、食積。操作,分推大橫紋法,兩拇指從大橫紋中向旁分推,稱分陰陽。和陰陽,自兩旁向中間合推,50~100次。臨床應用,分陰陽能調和氣血、行滯消積,多用于陰陽失調、氣血不和而致寒熱往來、煩躁不安以及五食停滯。和陰陽能行寒散結,用于痰結咳喘、胸悶等癥。十宣位置,十指尖端指甲內赤白肉際。操作,掐十宣法,用拇指甲掐之,3~5次,醒后即止。主治昏厥、四肢抽搐、高熱等。臨床應用,本穴主要用急救,與掐老虎、掐小天心、掐人中合用,治療高熱驚厥、四肢抽搐。二扇門位置,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頭的尺側,位于手背第四掌骨與第五掌骨小頭之間,一手有2穴,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兩旁。操作,掐二扇門法,用拇指甲掐之,3~5次。揉二扇門法,食、中二指作揉法,30~50次。主治風厥、驚風、身熱無汗。位置:兩眉頭連線的中點位置:兩眉頭連線的中點二人上馬位置,手背小指與無名指掌指關節(jié)后陷中。操作,掐二人上馬法,用拇指甲掐之;揉二人上馬法,用拇指端作揉法。主治小便赤澀、牙痛、腹痛。臨床應用,本穴揉法應用較多,為補腎滋陰的要法。主要用于陰虛陽亢、潮熱煩躁、小便淋瀝等。外八卦位置,掌背外勞宮周圍,與內八卦相對。操作,運外八卦法,用拇指或中指作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運轉20~40次。主治胸悶、氣滯、腹脹。臨床應用,運外八卦,能寬胸理氣、消滯散結,常與摩腹揉臍。推膻中合用。三關位置,前臂橈側緣,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操作,推三關法,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200~400次。主治風寒感冒、發(fā)熱、惡寒無汗。臨床應用,三關性溫,推之能溫陽散寒、發(fā)汗解表,常與揉丹田、捏脊、摩腹等配伍應用。頭面部1、百會穴:揉20-40次位置:頭頂正中主治:頭痛、痙嫻、久瀉臨床應用:百匯穴貫通全身,與肝經、清心肝應用,治療乙腦、脫肛等癥,臨床也常與補脾、補腎經、推三關、揉丹田等應用。2、天門:推20-40次位置:兩眉中點起直至前額發(fā)髻眉頭凹陷中主治:感冒、發(fā)熱、頭痛臨床應用:開天門能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zhèn)靜安神,治療外感發(fā)熱、頭痛等癥,常與推坎宮、揉太陽穴等配伍應用。治療驚啼不安、煩躁不寧等,可與心肝經、清心經、百會等配伍應用。3、太陽:揉20-40次位置:兩眉梢后凹陷中主治:感冒、發(fā)熱、頭痛、目赤臨床應用:推揉太陽穴能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治療外感表時頭痛用泄法,治療表虛及內傷頭痛用補法。4、坎宮位置: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線主治:感冒、發(fā)熱、頭痛、目赤臨床應用:推坎宮能推能疏風解表、清腦明目、止頭痛。治療外感發(fā)熱、頭痛常與開天門、揉太陽合用,治療目赤痛,也可用加按法、或點穴放血以增強療效。5、人中位置: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界處主治:昏厥、驚風、抽搐臨床應用:本穴用于急救,加人中配伍內關可以醒腦開竅、鎮(zhèn)驚止搐。6、迎香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主治:鼻塞、流涕、口眼歪斜臨床應用:鼻為肺之竅,迎香穴置于鼻翼兩旁,揉之能宣肺氣,通鼻竅,治療鼻塞、流涕、呼吸不暢等,常與清肺經、揉肺俞、拿風池等有較好的療效。7、印堂主治:感冒、頭痛、昏厥、抽搐臨床應用:治療驚厥時用掐法,多于掐人中、掐十宣等合用,常與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等配伍應用。8、風池位置: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主治:感冒、發(fā)熱、頭痛、鼻塞臨床應用:拿風池能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發(fā)汗效果尤為顯著,若再配合攢竹、二扇門等則發(fā)汗解表之功等則更強,拿風池也可治療肺長痛等病。9、天柱位置:后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3寸,當斜方肌外側凹處主治:項強、驚風、發(fā)熱臨床應用:推天柱治療外感發(fā)熱及項強頭痛等,常與風池、二扇門等配伍應用;治療惡心、嘔吐等癥,常與橫紋推向板門、揉中脘等配伍應用。胸腹部1、膻中位置:前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主治:胸悶、咳嗽、痰喘、呃逆臨床應用:膻中為氣之會穴,推揉膻中能寬中理氣、止咳化痰,對于胸悶、呃逆、痰喘、咳嗽等均可應用。治療嘔吐、噯氣,常與運八卦、分赴陰陽等配伍應用;治療咳喘常與推肺經、揉肺俞合用。推揉、分推各40-80次。2、中脘位置:臍上4寸處主治:胃痛、腹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臨床應用:中脘穴為治療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穴位,常與推脾經、推肝經、按揉足三里、內關等穴配伍,治療泄瀉、嘔吐、腹脹、腹痛以及食欲不振等癥。推中脘自上而下主治胃氣66、腎腧11、大椎上逆、嘔呃,揉中脘4-6分鐘。3、神闕位置:臍中主治:腹瀉、腸鳴、腹痛、食積腹脹臨床應用:按摩之有溫陽強壯的作用,主治脾胃虛寒、腹痛、泄瀉以及疳積等癥。常與補脾土、推七節(jié)、揉規(guī)委等配伍應用。揉磨4-6分鐘4、腹位置:腹部主治:腹痛、嘔吐、腹瀉、便秘等臨床應用:分推腹陰陽、與磨腹、揉臍經常應用,主要治療胃腸道疾病,與捏脊、按摩足三里等配伍治療小兒疳積、腹脹、厭食等癥,與中脘穴配伍治療食積、嘔吐有療效,分推腹陰陽5分鐘左右。5、丹田位置:皮下小腹處主治:脫肛、疝氣、遺尿、小腹痛臨床應用:揉丹田能培腎固本、益氣添精,對小孩先天不足、虛寒腹痛、遺尿、脫肛等癥,常與揉丹田、補腎經、推三關、揉外勞宮等合用。4、拿肚角位置:臍兩側主治:腹痛、泄瀉等臨床應用:拿肚角是止腹痛的有效方法,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應用,特別是受寒腹痛和食積腹痛的療效更好,本法刺激較強,一般拿3-5次即可。背腰部位置: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主治:發(fā)熱、咳嗽、項強、臨床應用:揉大椎穴有清熱解表的作用,主要用于發(fā)熱、感冒、項強等癥,操作30-50次2、治喘穴位置:第七頸椎棘突旁0.5-1寸凹陷中主治:哮喘、肩頸痛、臨床應用:痹喘穴為哮喘之要穴,常與心肺經、補脾經、揉肺俞等配伍應用,按揉20-40次。3、肩井穴位置:肩上高聳處,約當大椎與肩峰之間主治:風寒咳嗽、氣喘、驚厥、肩背部疼痛臨床應用:按拿肩井穴能宣通周身氣血,解驚發(fā)表,臨床上常把拿肩井作為各項推拿治療的總結術手法。4、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主治:痰凝、氣喘、咳嗽臨床應用:肺俞為足太膀胱經穴位,揉或分推肺俞能宣肺通氣,補虛損,常與揉腎俞、推肺經、揉大鐘等配伍應用,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揉20-40次,分推40-60次。5、脾俞位置:第11胸椎旁開1.5寸主治:腹痛、胃痛、嘔吐、腹瀉、疳積等臨床應用:揉脾俞能健脾和胃,與大腸俞合用能治腹痛,與揉板門、推中脘配伍止嘔吐,與一脊同用治疳積,與推脾經、按足三里等合用治療脾胃虛弱、消耗不良等癥。位置: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主治:遺尿、尿頻、便秘、下肢痿軟乏力等臨床應用:腎俞穴宜補不宜泄,常與補腎經、揉命門等配伍,可加強補益作用,注意用手法時用補法。7、七節(jié)位置:第2腰椎至尾椎骨端成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動火作業(yè)審批流程與安全要求
- 光伏項目涉法問題及風險防范
- 初中理科實驗考試方案及注意事項
- Survivin和Ki-67蛋白:解鎖甲狀腺癌奧秘的分子密碼
- 2023跨境電商行業(yè)報告
- 公司考勤管理制度規(guī)范
- 儲氫材料性能優(yōu)化-洞察及研究
- 大堤防滲墻高壓注漿施工技術詳解
- 共享用工模式下雙重勞動關系的界定與應對挑戰(zhàn)研究
- 2025年VSAT網絡管理系統(tǒng)項目申請報告
- TGDMDMA 0026-2023 牙科種植用導板
- 《中醫(yī)辟谷養(yǎng)生技術》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 醫(yī)院發(fā)生火災的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
- GB/T 9121-2010平焊環(huán)板式松套鋼制管法蘭
- GB/T 709-2006熱軋鋼板和鋼帶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 GB/T 31141-2014家用和類似用途雙穩(wěn)態(tài)電磁閥的通用檢測方法
- GB/T 17204-2021飲料酒術語和分類
- GB/T 10789-2015飲料通則
- 疫苗冰箱溫度記錄表
- 患者跌倒墜床
- SJG 49-2019 深圳市公安交警基層業(yè)務用房及配套設施建設標準-高清現(xiàn)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