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化常識回歸課本,分類識記第一組:官職的任命、調(diào)動、貶謫等①舉孝廉不行②連辟公府不就③累召不應④公車特征拜郎中⑤再遷為太史令⑥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舉:推薦,(被)舉薦任官。
行:去應薦。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就:就職,任職。召:召請來授官。應:應職,接受官職。拜:任命,授給官職。遷:調(diào)動官職。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第一組:官職的任命、調(diào)動、貶謫等⑦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⑧出為河間相⑨衡下車⑩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徙:調(diào)動官職。出:離京去外地為官。下車:指官吏初到任。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xiāng)。第二組:官職、職掌、封號、爵號類①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②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③召有司案圖④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太守”,古代對郡守的尊稱,為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疤印?帝王的兒子中已經(jīng)確定繼承帝位或王位的。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侯”“伯”,春秋時期的爵位名。第二組:官職、職掌、封號、爵號類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⑥楚左尹項伯者⑦取陽晉,拜為上卿⑧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司馬”,古代武職官職名?!白笠?戰(zhàn)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上卿”,古代官名,戰(zhàn)國時最高的官階,一般授予勞苦功高的大臣或貴族。“寡人”,即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第二組:官職、職掌、封號、爵號類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⑩再復轉(zhuǎn)為太史令“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后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疤贰?,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后設(shè)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第二組:官職、職掌、封號、爵號類?公車特征拜郎中?后遷侍中?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郎中”,戰(zhàn)國時為宮廷侍衛(wèi)。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笆讨小?,原為正規(guī)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后,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相”,漢朝王國的相,職權(quán)相當于郡的太守?!皣酢睗h朝國王,相當于太守。第三組:科舉、學校、音樂、歌賦類①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②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③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六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儒家經(jīng)典。“經(jīng)傳”,“經(jīng)”,指儒家經(jīng)典?!皞鳌?,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庠序”,古代的學校名。殷商時代叫“序”,周代叫“庠”?!靶悴拧?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此處指優(yōu)秀的人才。與后代科舉“秀才”不同。隋代始行科舉制,設(shè)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稱秀才?!安┦俊?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shù)上專通一經(jīng)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疤珜W”,古代設(shè)在京城的全國最高學府?!皩W使”,學政的別稱。“變徵”是古代七音(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的一個音級。以此為主調(diào)的歌曲,凄愴悲涼。第三組:科舉、學校、音樂、歌賦類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⑤因入京師,觀太學⑥又囑學使俾入邑庠⑦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唐代對七言詩的習慣說法“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jīng)書;“六藝”此處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學問與技能。“教坊”,唐代官辦管領(lǐng)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關(guān)?!疤珜W”,古代設(shè)在京城的最高學府。第三組:科舉、學校、音樂、歌賦類⑧因為長句,歌以贈之⑨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⑩名屬教坊第一部?觀太學“九賓”,我國古代外交上最為隆重的禮節(jié),有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司儀施禮,并延引上殿“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用羊、豬各一頭。(牛、羊、豬三牲全備,叫“太牢”。)“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白阆隆?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辭。第四組:稱謂、禮儀、典章、制度類①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②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③總角之宴,言笑晏晏④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束發(fā)”,十五歲時,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盃奚?古代為祭祀而宰殺的牲畜。秦國在西方,鄭國在東方,為秦國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凹靖浮?即叔父,古人排行有孟、仲、叔、季。“季”,最小的。第四組:稱謂、禮儀、典章、制度類⑤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⑦若舍鄭以為東道主⑧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社稷”,古時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以求平安和豐收。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俺跗摺?專指農(nóng)歷的七月七日;“下九”,每月的農(nóng)歷十九。古代以農(nóng)歷每月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下九”為漢代婦女歡聚的日子。第四組:稱謂、禮儀、典章、制度類⑨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⑩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永和”,年號紀年,東晉穆帝年號;“癸丑”,干支紀年,指永和九年,353年“山東”,崤山以東地區(qū),指東方諸國?!八暮!?指天下、全國。“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都相適合?!凹韧?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農(nóng)歷的每月十六日。第五組:天文、地理、歷法、建筑類①永和九年,歲在癸丑②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③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④便利此月內(nèi),六合正相應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四紀”,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繞日一周(十二年)為一紀?!包S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日落以后天還沒有完全黑的時間,一般是指19點至21點?!叭硕ā?是亥時,夜深人靜的時候,21點至23點。“國”并不是指整個鄭國,而是指“國都”“京城”。“八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中國古代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國居于其他“八州”。第五組:天文、地理、歷法、建筑類⑥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⑦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⑧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⑨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路”,宋元時代行政區(qū)域名,宋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府?!叭o”,漢朝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在今陜西西安附近“京師”指洛陽。“兩都、二京”:指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第五組:天文、地理、歷法、建筑類⑩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常見錯誤類型分析(一)縮小概念的范圍【例1】5.(2016·全國Ⅰ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nèi)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同。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shè)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D.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窘馕觥緾項,“各級官員”錯誤。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泛指官吏。C(一)縮小概念的范圍【活學活用1】(2018·全國Ⅲ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陵寢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還需設(shè)置守陵奉祀的官員以及禁衛(wèi)。B.“株”,本義樹根,根與根間緊密相連,因而“株連”又指一人有罪而牽連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開封府前任府尹;“尹”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簡稱。D.御名指皇帝名諱,古代與皇帝有關(guān)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璽指皇帝印信?!窘馕觥恳?古代官名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知府,明清兩代府一級的行政長官?!耙焙汀爸辈皇峭桓拍?。C(一)縮小概念的范圍【活學活用2】(2015·全國Ⅱ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B.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D.闕是宮門兩側(cè)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解析】“長子繼承制”錯,“嫡長子繼承制”。C(二)擴大概念的范圍【例2】(2015·全國Ⅰ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C.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宗。D.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窘馕觥緿項,“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錯。其他兒子稱“皇子”?!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1265頁注釋為“帝王的兒子中已經(jīng)確定繼承帝位或王位的”,擴大了概念的范圍。D(二)擴大概念的范圍【活學活用】(2018·全國Ⅱ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詞。C.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后世有時也沿用此名。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xiàn)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解析】“京”“京師”均可指國都,如《張衡傳》:“因入京師?!薄皫煛笨芍浮败婈牎?如《曹劌論戰(zhàn)》中“齊師伐我”;也可指老師,如《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但無“國都”一意。D(三)強加概念性質(zhì)【例3】(2017·全國Ⅲ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狀元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一種稱號,指在最高級別的殿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即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后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隨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王的影響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會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有時也是官員因故辭職的一種借口。【解析】近侍“職位很高”不對,有些近侍職位不一定高,“對帝王的影響也很大”過于絕對。C(三)強加概念性質(zhì)【活學活用】(2017·全國Ⅰ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diào)未用東鄉(xiāng)君家錢財營葬?!窘馕觥緽項,“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理解錯誤。姻親與血親不同,不是血親的一部分。B(四)內(nèi)容張冠李戴【例4】.(2016·全國Ⅲ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土地、戶籍等職事,部長官稱為禮部尚書。B.教坊司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的教習等演出事務。C.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guī)定年齡而離職。D.歷史上的“兩京”有多種所指,文中則指明代永樂年間遷都以后的南北兩處京城?!窘馕觥空乒芡恋亍艏鹊氖恰皯舨俊?不是“禮部”。A(四)內(nèi)容張冠李戴【活學活用】(2019新課標卷Ⅱ,T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A.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稱霸西戎。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zhàn)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變法是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變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富強奠定了基礎(chǔ)。D.黥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罰之中較輕?!窘馕觥俊皽洹敝傅氖巧虦c周武王的并稱。B(五)解釋以今推古【例5】趙憙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后拜懷令。大姓李子春先為瑯邪相,豪猾并兼,為人所患。憙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fā)覺,即窮詰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京師為請者數(shù)十,終不聽。時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愿乞其命?!钡墼?“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蓖鯚o復言?!瓚兩涎?“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钡蹚闹?乃悉移置潁川、陳留。(節(jié)選自《后漢書·趙憙傳》)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下車,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職,后來又常用“下車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將嫌犯拘捕關(guān)進監(jiān)獄,然后再作考察,進行犯罪事實的取證工作。C.車駕,原指帝王所乘的車,有時因不能直接稱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稱。D.京師,古代指國家的都城,《三國演義》中就經(jīng)常提到“京師”,現(xiàn)代泛指首都。B“收”是“拘捕關(guān)進監(jiān)獄”,聯(lián)系“收考子春,二孫自殺”前文是“窮詰其奸”,后文是“二孫自殺”,手段比較嚴酷,結(jié)果也很嚴重??梢姟笆湛肌辈皇恰熬胁蛾P(guān)進監(jiān)獄進行考察”,而是“拘捕進監(jiān)獄嚴加拷問”。(五)解釋以今推古【活學活用】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胡床,亦稱“交床”、“繩床”,是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睡具。古代詩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孔雀東南飛》中“捶床便大怒”。B.“黜陟”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對官吏的降職或罷免。“陟”指對官員的晉升或進用。C.翰林是我國古代文官,常為皇帝起草文書,參與修編國史等,并備皇帝咨詢。這一職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唐朝。D.“黃老”,指黃帝和老子,道家以黃、老為始祖,故稱道家為黃老。黃老之術(shù)始于戰(zhàn)國,盛于西漢,至東漢末年逐漸演變?yōu)樽匀婚L生之道。解析“床”在古代是一種臥具或者坐具,在這里“胡床”指的是坐具。A床的含義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床前明月光翡翠筆床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城置萬人,給強弩十二床供坐臥的器具安放器物的架子井上圍欄量詞考場重要題解方法——以文解題陳登云,字從龍,唐山人。十六年六月遂因災異抗疏,劾妃父鄭承憲,言:“承憲懷禍藏奸,窺覬儲貳,且廣結(jié)術(shù)士之流。曩陛下重懲科場冒籍,承憲妻每揚言事由己發(fā),用以恐喝勛貴,簧鼓朝紳。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宮與太后家亦謹避其鋒矣,陛下享國久長,自由敬德所致,而承憲每對人言,以為不立東宮之效。干擾盛典,蓄隱邪謀,他日何所不至?”。久之,疏論吏部尚書陸光祖,又論貶四川提學副使馮時可。朝右皆憚之。出按河南,歲大饑,人相食。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進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鍾化民赍帑幣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風裁峻厲。以久之當擢京卿,累寢不下,遂移疾歸。尋卒。(節(jié)選自《明史·陳登云傳》)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后來又可以借指皇后,這與東宮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樣道理。B.陛下指宮殿中立有護衛(wèi)的臺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diào)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D.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quán)臣詆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D“移疾”指舊時官員上書稱病,多為居官者求退的婉辭??紙鲋匾}解方法——以文解題【活學活用】(2019唐山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趙景緯字德父,臨安府于潛人。入大學,登淳祐元年進士第。授江陰軍教授,諸生守其榘度。知臺州,兩辭,不許,趣命益嚴。至郡,以化民成俗為先務,首取陳述古《諭俗文》,書示諸邑,且自為之說,使其民更相告諭,諷誦服行,期無失墜。建黃巖縣社倉六十有六。節(jié)浮費,為下戶代輸秋苗,奏蠲五縣邑河渡錢。御筆兼崇政殿說書,造朝,侍緝熙殿。彗出于柳,景緯應詔上封事曰:閭閻之糟糠不厭,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則人不悅。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則人不悅。不公于己而欲絕天下之私,則人不悅。夫必有是數(shù)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災。(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卷一百八十四》)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生,指古代經(jīng)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學校(太學)學習的學生。B.社倉,古代為防荒年而在鄉(xiāng)社設(shè)置的糧倉。是民辦糧倉的一種。C.御筆,指帝王親筆所書或所畫,也借指圣旨。文中指皇帝親筆批示。D.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書奏事,防止內(nèi)容泄漏,用皂囊封緘。A諸生,指古代經(jīng)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原文有“授江陰軍教授”,可見是在地方。對點練習-鞏固提升1.(2019新課標卷Ⅰ,T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shù)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lǐng)地后,受封者前往領(lǐng)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解析“諸子百家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shù)派別的總稱”,“農(nóng)家”不是影響最深遠的。A2.(2019新課標卷Ⅲ,T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殷紂為商代末代國君,在位期間統(tǒng)治失控,好酒淫樂,暴殮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繼承其父遺志,聯(lián)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zhàn),滅商,建立周王朝。C.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期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D.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設(shè)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zhí)掌全國的軍政大權(quán)。解析三晉指春秋末韓、趙、魏三家分晉。C3.(廣東省2019屆高三3月模擬考試)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表示成年,但因為體猶未壯,故有如此稱謂。B.杖節(jié),指執(zhí)持旄節(jié),古代帝王授予將帥兵權(quán)或遣使于四方,給予旄節(jié)以為憑信。C.太守,中國古代的一種地方職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級行政區(qū)的地力行政官。D.晏駕,晏,遲;駕,皇帝的車駕。晏駕原來指宮車遲出,隱諱說帝王不上早朝。解析晏駕,舊為帝王駕崩的隱諱說法。D4.(湖南湖北八市2019屆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祖,作為帝王廟號使用,多為創(chuàng)基立業(yè)者,常見于開國皇帝;另外祖父的父親也稱太祖。B.金陵,即現(xiàn)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吳、東晉、宋、齊、梁、陳的都城,被稱為“六朝古都”。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親臨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D.卒,在《禮記》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稱“崩”,諸侯死稱“薨”,士死稱“不祿”。解析祖父的父親稱為曾祖。A5.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肆,即市肆、店鋪,此處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隨著宋代農(nóng)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而興起的一種游樂、商業(yè)集散場所。B.“吏部”掌管全國文武官員的選用、任免、考核、調(diào)動等事務,主管是吏部尚書和吏部侍郎。C.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別稱。除金陵外,南京還有“建康”、“建鄴”、“江寧”、“石頭城”等別稱。D.豪右,指豪門大族。中國古代,右表示尊貴,左表示貧賤,如“位在廉頗之右”;而“閭左”多指貧苦人居住的地方。解析吏部掌管全國文官,兵部掌管全國武官;左右尊卑次序因朝代而不同,大多以右為尊。BD6.(江西省南昌市2019屆高三一模)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釋褐:亦稱“解褐”,始任官職,意思是脫去平民衣服開始做官。B.食邑:又稱采邑、封地。古代國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C.平肩輿:古代的一種轎子起初作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為代步工具。D.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解析“封地”錯,應為“封邑”;“古代國君、士大夫”錯誤,應為“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B7.(湖北省八校2019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親策,古代科舉考試殿試中以寫策論方式進行考試,上官均在皇帝親自主持的策試中考取了進士第二名。B.經(jīng)義,是古代科舉考試巾的一個重要科目,宋代經(jīng)義文在題型、結(jié)構(gòu)等方面已具備八股文的一些特征。C.風憲,是古代掌管風紀法度、檢舉彈劾百官、整治地方官吏作風和考核治績的官職,亦稱御史,隸屬吏部。D.樞密院,古代官署名,宋代樞密院與中書省分掌軍政大權(quán),其設(shè)置削弱了相權(quán),加強了皇帝對軍權(quán)的控制。解析御史不屬于六部。C8.(2018年汕頭一模)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A.《堯典》中說:“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边@里的“朔方”、“幽都”和本文的“朔方”一樣都是指北方。《木蘭辭》中“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中的“朔”也是指北方。B.羌,是我國古代西部的﹣個少數(shù)民族,在唐朝時期,經(jīng)常因與爭奪資源而與唐朝政府發(fā)生沖突。C.太學,即古代的大學,在漢朝時候設(shè)立,在唐朝,太學與國子、廣文、四門一起隸屬國子監(jiān)。D.逆旅,指住宿的地方,這里指李勉和儒生們在梁、宋兩地學習時一起住在學校的宿舍里。解析逆,迎接;旅,客?!澳媛谩奔纯蜕?。逆旅是我國古代對旅館的別稱.D9.(2019河北邯鄲一模)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避諱:對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長的名字,為示尊敬,避免說出或?qū)懗龆挠盟帧.卿:文中是君主對大臣的稱謂,古代還可以指對男子的敬稱,也指夫妻、朋友間的愛稱。C.學田:我國舊時屬于學校的田地。以地租作為祭祀、教師的薪俸和補助學生等的費用。D.河東:文中指地區(qū)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區(qū)在黃河以東而得名。解析“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長”錯,也包括在世的君主和尊長。A10.(2019衡水三調(diào))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詔獄”是由皇帝直接下詔任命的監(jiān)獄主管官員,主要負責朝中或?qū)m內(nèi)的案件。B.“禮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六部之一,南北朝北魏始設(shè),長官為禮部尚書。C.“貢市”中國古代一種貿(mào)易,指外國或異族商人隨貢使到指定地點進行貿(mào)易。D.“引疾”是指中國古代官員們辭去官職的一種方式、借口或原因,指托病辭官。解析“詔獄”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監(jiān)獄,罪犯都由皇帝親自下詔書定罪。A11.(2019山西太原高三模擬一)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qū)m中禁衛(wèi)森嚴,臣下不得隨意進入,故稱。B.領(lǐng),兼任,以職位較高的官員兼理較低的職務?!芭小薄皵z”“蔭補”也有兼任之意。C.路,宋元時代行政區(qū)域名。宋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府。D.南郊,是古代帝王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南郊祭天,北郊祭地。解析蔭補是中國上古時代世襲制的一種變相,是指因上輩有功而給予下輩入學任官的待遇。沒有“兼任”之意。B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髫年,幼年兒童,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黃發(fā)垂髫”中的“垂髫”含義不同。B.出,由京城調(diào)任地方,與《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義。C.謝表,臣下感謝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員升遷除授謫降貶官、封爵追贈等,均有謝表。D.嶺外,又稱“嶺表”“嶺南”,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以南地區(qū)的概稱。解析“髫年”與“垂髫”含義相同。A13.(吉林省2019第三次聯(lián)考)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指《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后被納入科舉考試的經(jīng)書范圍中。B.武帝,皇帝的謚號,帝王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給予的一種稱號。C.婚親,有婚姻關(guān)系的親戚。文中指裴楷與楊駿兩家兒女結(jié)為婚姻的親戚關(guān)系。D.矯詔,假托或假傳皇帝布告臣民的文書,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詔令。解析“后被納入科舉考試的經(jīng)書之一”錯誤。科舉考試以“四書”“五經(jīng)”為主,其中《道德經(jīng)》不在“四書”“五經(jīng)”之列。A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慶元,宋寧宗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與帝制相始終。B.釋褐,指任官職?!读H藺相如列傳》中從者“衣褐”,是說從者化裝成百姓。C.廬墓,結(jié)廬守葬。父母過世后,在墓旁筑茅屋守靈寄托哀思,期限通常是三年。D.帑,府庫或錢財,多指國庫或國庫所藏的金帛?!肮珟А薄班亍苯灾竾鴰臁=馕觥澳晏柺俏覈糯弁跤脕砑o年的名號”錯,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A15.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世子,指古代帝王、諸侯的妻妾妃子中所生的長子,后來泛指王侯的嫡長子。B.監(jiān)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制度,常指皇帝外出時,由太子或重臣留守宮廷處理國事。C.大赦,中國古代皇帝在登基、換年號、立后、立太子等情況下,對已判罪犯減刑或免刑。D.冗官,冗,指閑散、多余無用的,冗官是指閑散官員,或無專取而備執(zhí)行臨時使命的官吏。解析“古代帝王、諸候的妻妾妃子中所生的長子”錯,應為“古代帝王、諸侯的正妻所生的長子”。A16.(沈陽2019質(zhì)檢)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周官》,亦稱《周禮》,它與《儀禮》、《禮記》并稱為儒教經(jīng)典“三禮”?!对娊?jīng)》、《易經(jīng)》、《道德經(jīng)》也是儒教經(jīng)典。B.踐阼,意思是走上阼階主位。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阼階。阼階上為主位。在這里指皇帝登基,亦作“踐祚”。C.休沐,休息洗浴,猶休假。從漢代起,政府機關(guān)規(guī)定每五日休息一天,稱作“五日休”。唐人改為“旬休”,即每十日休息一天。D.煬帝,隋朝皇帝楊廣的謚號。謚號是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解析《道德經(jīng)》是老子所做,乃道家經(jīng)典。該選項認為“《道德經(jīng)》也是儒教經(jīng)典”,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符合題干要求。A17.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考中的前三名分別叫狀元、榜眼、探花。B.持節(jié):古代官名。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員往往有使持節(jié)、持節(jié)、假節(jié)、假使節(jié)等稱號。C.闕:是宮門兩側(cè)的高臺,左右各一,中間為通道,又可借指宮廷?!霸勱I”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D.博士是學官名,秦漢時是指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指學術(shù)上專通一經(jīng)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解析殿試的前三名分別叫狀元、榜眼、探花。A18.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我國古代常用的紀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等,“永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來紀年的。B.尺牘,是一種用一定規(guī)格的木板經(jīng)刻寫文字后制成的書籍形式,紙張發(fā)明之前用得較多,后成為書信的代稱。C.鄉(xiāng)試,又稱為秋試、秋闈。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每三年舉行一次。明代參加鄉(xiāng)試的是秀才,鄉(xiāng)試考中了以后就稱為舉人。D.一個季度中的三個月可以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如《古詩十九首》中“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個月。解析“永明三年”是年號紀年法。A19.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解褐”指脫去粗布衣服,換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時期所謂“布”是指麻織品或葛織品,用麻葛織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B.“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具備;“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沒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C.弘文館:中國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有崇文館、士林館之名。唐宋后改稱弘文館。與集賢書院、史館合稱“三館”。D.宮市是中唐時,宮中需要買外面市場上的物品,隨意給出價款強行收購的行為,是皇帝直接掠奪人民財物的一種無賴的方式。解析“少牢”沒有牛。B20.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員服紫色,若官員品級不夠而皇帝特賜,準許服紫,稱賜紫。賜紫同時賜金魚袋,合稱賜金紫。宋代沿用唐制。B.會試: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錄取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解元”。C.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稱“三元”,其中“上元”指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舊俗在上元夜張燈游樂,所以又叫“燈節(jié)”。D.我國古代圖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如《老子》《莊子》;史部收錄史書,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等,如《史記》《資治通鑒》。解析第一名稱為“會元”。B21.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明清時,戶部掌管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切財政事宜,長官為戶部尚書,副職為左、右侍郎。B.奪情:是中國古代丁憂制度的延伸。為了應對各種局勢,官員可以合法地不守禮制居喪,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C.從事:官名。漢制,州刺史的輔佐官吏如別駕、主簿、功曹等均稱從事史。漢以后三公及州郡長官都自辟僚屬,多稱“從事”。D.戍漕,是指陸路運輸軍需物資。古代軍需物資運輸主要以水路運輸為主,在水路不通處再輔以陸路運輸。解析漕運為水路運輸。D22.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搢紳:搢,插;紳,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圍于腰際的大帶。搢紳指把笏板插入帶間,引申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B.書是對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稱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預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種秘密的奏議。C.勤王,指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稱為“勤王”是因為夏商周時只天子稱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諸侯。D.“夏”是古代漢民族的自稱;在古代,以中原為中心,人們將處于東、西、南、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稱為東夷、西狄、南蠻、北戎。解析應為“西戎”“北狄”。D23.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四庫全書》,清乾隆皇帝主持編撰。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旧夏依酥袊糯袌D書,故稱“全書”。B.頓首: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也常用于書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C.“教授”是我國古代的學官名稱,宋代除宗學、醫(yī)學、武學等置教授傳授學業(yè)外,各路的州、縣均置教授。D.解褐即脫去官服,解除職務。上古時期所謂“布”是指麻織品或葛織品,用麻葛織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這里代指官服。解析應為脫去平民衣服,做官。D24.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敗北”指軍隊打敗仗,背向敵人逃跑。如“追亡逐北”(《過秦論》)不一定是往北逃。B.二十四節(jié)氣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滿,處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國特定的歷史時代,還可指儒家經(jīng)典及年齡。D.“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兩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戌日。解析立秋之后是處暑,冬至之后是小寒。B二十四節(jié)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jié)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節(jié)氣—春1.立春立春古稱正月節(jié)、歲節(jié)、立春節(jié)、歲首、歲旦等。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2.雨水入春以后,東南風始吹,雨水開始增多。3.驚蟄驚蟄象征氣溫上升,天氣變暖,地下蟄伏的各種動物開始蘇醒、蠕動。4.春分春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5.清明清明既是自然節(jié)氣點,也是傳統(tǒng)祭祖節(jié)日。清明這一節(jié)氣,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xiàn)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jié)。6.谷雨谷雨有“吃春”的習俗。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營養(yǎng)價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人們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為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二十四節(jié)氣—夏1.立夏立夏是為夏季之始,小麥齊穗,各種候鳥相繼入境,并繼續(xù)播種秋作物。立夏是多雨的時節(jié)。2.小滿有“搶水”與“祭車神”的習俗。諺云:“小滿動三車(指的是絲車、油車、水車)?!?.芒種自芒種起進入典型的夏季,天氣相當炎熱。芒種時節(jié),正是南方養(yǎng)稻與北方收麥之時。芒種這天,人們在耕播種作的空余,忙里偷閑,有“送花神”的習俗。4.夏至古時夏至節(jié)氣有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此外還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5.小暑在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xiāng)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diào)雨順。
6.大暑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正值伏中。在嶺南都有大暑三伏天飲涼茶(伏茶)的習俗。二十四節(jié)氣—秋1.立秋立秋,表示秋天來臨,草木開始結(jié)果孕子,收獲季節(jié)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立秋后短暫的短暫的回熱天氣—秋老虎。2.處暑處暑,暑盡天涼,炎熱的天氣將于是日結(jié)束。農(nóng)諺有:“處暑不種田,想種等來年”。3.白露我國民間在白露節(jié)氣有“收清露”的習俗,“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4.秋分在秋分時節(jié),是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中秋節(jié)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5.寒露寒露節(jié)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此時各地秋意濃,天氣晴好,適合外出賞秋,尤其是登高望遠。九月節(jié),寒露、霜降、重陽到,最美夕陽紅。
6.霜降霜降時節(jié)是秋冬氣候的轉(zhuǎn)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養(yǎng)生關(guān)鍵應注意做好“外御寒、內(nèi)清熱”。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講法。二十四節(jié)氣—冬1.立冬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是享受豐收、休養(yǎng)生息的時節(jié),通過冬季的休養(yǎng),期待來年的興旺吉祥。2.小雪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jié)氣后,一些農(nóng)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tǒng)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jié)時正好享受美食。
3.大雪舊時每到大雪節(jié)氣,在南京的一些地方,家家戶戶開始忙著準備腌肉,稱為“咸貨”。4.冬至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中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qū),有冬至祭祖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qū),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5.小寒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diào)理腎臟。養(yǎng)生中,小寒時節(jié)以進補為主,也是進補的最佳時節(jié)。6.大寒每到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jié)慶。如祭灶和除夕等。25.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逆龍鱗”比喻犯人主或強權(quán)之怒。傳說龍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觸之者則必殺人。后人用“龍鱗”指皇帝或其威嚴。B“墳典”是《三墳》、《五典》的合稱?!度龎灐罚捶?、神農(nóng)、黃帝之書;《五典》,即少昊、顓頊、高辛,堯、舜之書。C.“眾請戮偏裨以塞責”中的“偏裨”指偏將,裨將,是將佐的通稱。古代佐助大將的將領(lǐng)稱偏裨,亦稱副將。D.孝廉,是秦始皇時設(shè)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解析應為漢武帝時設(shè)立D26.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檄:是古代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是官府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B.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書直言。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指自己因抗疏觸怒皇上。C.刺史,古代官職名,漢武帝時在全國分設(shè)十二部(州),每部(州)設(shè)置刺史一人,巡行郡縣,“刺”有檢核問事之意。D.殺青,古人在竹簡上寫字,用火烤去竹簡的水分,以便書寫和防蟲蛀,這道工序稱為殺青。后來泛指書籍交付印刷。解析應指書籍定稿。D27.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釁鐘:古代的一種禮制,“鐘”這種重要器物制成時,人們一般會殺牲取血涂在上面祭祀。B.公車:漢代官署名,因漢代曾用公家車馬接送應舉的人,后便以“公車”泛指入京應試的舉人。C.商、羽是中國古代五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6屆新疆伊犁州奎屯一中 化學高二上期中考試試題含解析
- 家電公司合同管理辦法
- 家電公司戰(zhàn)略風險管理細則
- 湖南省瀏陽一中、醴陵一中2026屆化學高一上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2.2.1直接開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教學課件)數(shù)學華東師大版九年級上冊
- 基礎(chǔ)卷-2023年小升初數(shù)學模擬卷二(蘇教版)答案解析
- 2022年河南省開封市高中高三下學期5月三模英語試題
- 保安手冊掌握要點課件
- 機關(guān)薪酬方案(3篇)
- 浙江寧波市2026屆高三化學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混凝土局部受壓驗算計算書
- 大學英語六級詞匯表(全)含音標
- 電氣設(shè)備狀態(tài)檢修技術(shù)與現(xiàn)狀
- 軋鋼廠安全檢查表
- 藝術(shù)課程標準(2022年版)
- YC/T 199-2006卷煙企業(yè)清潔生產(chǎn)評價準則
- YY 0666-2008針尖鋒利度和強度試驗方法
- GB/T 6663.1-2007直熱式負溫度系數(shù)熱敏電阻器第1部分:總規(guī)范
- GB/T 5184-1996叉車掛鉤型貨叉和貨叉架安裝尺寸
- GB/T 19355.2-2016鋅覆蓋層鋼鐵結(jié)構(gòu)防腐蝕的指南和建議第2部分:熱浸鍍鋅
- 小沈陽《四大才子》歡樂喜劇人臺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