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翻譯_第1頁
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翻譯_第2頁
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翻譯_第3頁
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翻譯_第4頁
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6年高考專題復習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翻譯2/6/20231文言實詞

“常見實詞”的學習,我們可以以課本附錄中的“文言文常用實詞表”及課文注釋中的實詞為重點,把一個個的實詞置于一定的語境之下,即一個個的句子,根據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該實詞的義項。2/6/20232通假字⑴可與不:通“否”。⑵臣愿奉璧西入秦:通“捧”,用手托。⑶拜書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的地方。2/6/20233⑷如有司案圖:通“按”,察看。⑸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通“穆”。⑹唯大王與群臣孰計義之:通“熟”,仔細。2/6/20234直上載公子上坐(通“座”)俾倪(通“睥睨”,斜著眼睛看。)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剄(通“向”)公子與侯生決(通“訣”)2/6/20235古今異義這一類實詞,從字面上看與今詞意義相同,而實際上意義不同甚至相反。學習、復習時可從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褒貶色彩的轉換、名稱說法的改變以及單雙音的變化等方面進行辨析,防止以今義釋古義。2/6/20236詞語古義今義例句親戚父母兄弟,統(tǒng)指親人旁系親屬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妻子妻子兒女愛人(女方)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國中原地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若能以吳越之從與中國抗衡非常意外事故(名詞)很、大(副詞)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所以1、緣故(名詞)2、表原因的虛詞3、用來,靠它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余叩所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絕境與外界隔絕沒有出路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6/20237詞語古義今義例句無論更不必說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往往處處常常旦日,卒中往往語用心思想意識的活動讀書用功或肯動腦筋蚓…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魚肉魚和肉魚的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卑鄙出身低微,地位鄙賤。品質惡劣先帝不以臣卑鄙不過不超過轉折連詞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2/6/20238詞語古義今義例句美人妃嬪美貌女子秦王大喜,傳示美人及左右左右侍衛(wèi)人員1、方位詞2、控制王顧左右而言他大風麻瘋病大的風可以已大風結束整裝事情做完一個過程的完結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犧牲作祭禮的牲畜為正義而死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山東肴山以東、函谷關以西山東省山東豪杰遂并起而亡諸侯2/6/20239詞語古義今義例句雖然雖、盡管;然,盡管如此用于讓步復句的關聯詞雖然,公輸盤為我造云梯,必取宋故事先例、舊事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事情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南面面向南而坐,即稱帝南邊宜可以南面而刺秦可憐1、可愛2、值得同情值得憐憫中間中,當中;間,夾雜著當中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于是在此承接連詞吾祖死于是,2/6/202310詞語古義今義例句指示指出,給人看。為指導工作而發(fā)出的品頭或書面意見

璧有瑕,請指示王行為行,品行;為,做舉動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以為把…當做認為以為神可以可以…憑能夠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從而從,跟隨;而,而且。連詞吾從而師之祖父祖輩和父輩。爺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2/6/202311詞語古義今義例句具體具,具備;體,形體。明確,不抽象,細致亦雁蕩具體面微者前進走上前;進獻。向前行進,思想進步相如前進缶,…不必不一定用不著,不需要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智力智謀;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可謂智力孤?;蛘哂械娜?,有些人。表選擇關系或者曰:夏商周漢封建而延初一剛剛開始農歷每月的第一天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2/6/202312詞語古義今義例句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著。何苦而不平長者有德行的人年長的人以公子為長者婚姻姻親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勝所以自附為婚姻2/6/202313一詞多義

理解時要以本義為基礎,一是要掌握一個詞的常見義項,注意與現代漢語的區(qū)別較大的義項;二是掌握聯系語境推斷的具體含義的方法;三是注意古義與一詞多義的交叉現象。2/6/202314負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⑤謙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2/6/202315使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2/6/202316下:禮賢下士(謙遜地對待)旦暮且下(攻下,打下)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低等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每薄暮,下管鍵(使用《獄中雜記》)劉琦合江夏戰(zhàn)士亦不下萬人(少于《赤壁之戰(zhàn)》)2/6/202317辭:辭決而行(辭別)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語)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推辭)近日奉辭伐罪(命令《赤壁之戰(zhàn)》)臣等不肖,請辭去(辭退《廉頗藺相如列傳》)2/6/202318故:終不以監(jiān)門困故而受公子財(緣故)故久立與其客語(故意)今公子故過之(特意)朱亥故不復謝(有意)世莫能知,故隱屠問耳(所以)2/6/202319引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請)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公子引車入市(帶領)復引車追問侯生(退回)為公子先引(引路)2/6/202320就:乃謝客就車(上,登上)贏欲就公子之名(成就)金就礪則利(接近,靠近《勸學》)使歸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戰(zhàn)》)2/6/202321存:公子親數存之(問候)卻秦存趙(保存)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存在)此誠危機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師表》)2/6/202322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的)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僥幸)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2/6/202323偏義復詞2/6/202324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作狀語,名詞、形容詞作動詞,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數詞的特殊用法七個方面。其中尤以名詞作狀語,名詞、形容詞作動詞,使動、意動為重點。2/6/202325名詞用作動詞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置人所罾漁腹中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順流而東2/6/202326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③乃使從者衣褐--衣,穿2/6/202327名詞的使動用法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魏置相,相田文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昔殷紂亂天下,脯鬼侯以饗諸侯2/6/202328名詞的意動用法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虛心而師百氏。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2/6/202329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tài)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2/6/202330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tài)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豕人立而啼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斗折蛇行,明滅可見2/6/202331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欲遍布之,恐不可戶說,輒以是疏先焉劉備周瑜水陸并進2/6/202332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好事者船載以入乃丹書帛曰“陳勝王”速去,不然,將杖殺汝2/6/202333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陸賈)迺病免家居童子隅坐而執(zhí)燭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2/6/202334名詞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西望夏口,東望武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2/6/202335動詞的使動用法項伯殺人,臣活之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外連橫而斗諸侯畢禮而歸之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2/6/202336動詞用作名詞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2/6/202337形容詞用作名詞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是故圣亦圣,愚亦愚2/6/202338形容詞用作動詞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素善留侯張良2/6/202339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今媼尊長安君之位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完璧歸趙-完,使…完整故明主峭其法而嚴其刑也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過當則傷和,是以微其齊(劑)也2/6/202340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漁人甚異之時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且愚人尚羞之,況于將項乎大將軍鄧騭奇其才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6/202341數詞用作動詞六王畢,四海一2/6/202342巧釋文言實詞含義八法文言實詞是構成文言文的主體,常見實詞數量多,變化多,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積累,掌握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要從中找出規(guī)律,巧釋詞義。只有二者巧妙結合,才能真正學好文言文。2/6/202343一、語境分析法(根據上下文意思推斷詞義)

文言實詞絕大部分是一詞多義的,詞義是不定項的,完全采用逐詞逐義識記,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結合上下文來判定實詞的含義,上下文這個語境是相對穩(wěn)定的,語境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詞義的。

例如:(1996年全國高考題)“世方雷同,毋以此賈禍”,題目中給的詞義是:賈禍—消除禍患。我們根據上文內容可以判定是錯誤的。原文是針對郭永的抗上舉動,有人勸告他不要招惹禍患。“賈”雖然由“做買賣”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我們可以推斷出它的另一義項是“招引”、“招惹”。2/6/202344二、結構分析法(根據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很多,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

例如:“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不見也。”(《屈原列傳》)。上下句以“而”相連,表并列關系,據“亡國破家”這個并列結構的短語可推知“圣君治國”亦當為并列關系,譯為“圣明之君,治平之國”。若譯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則為主謂關系,與前句結構顯然不相對應。2/6/202345三、語法分析法(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

句子的結構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等。

例如:(2000年全國高考題)“自放驢,取樵炊爨”,題目中給的詞義是:樵—打柴?!伴浴弊智坝袆釉~“取”,后有動詞“炊爨”,上下聯系起來,不難推斷出它處于賓語的位置,是名詞,應該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動詞,明顯不當。2/6/202346四、聯想推斷法(根據學過的知識推斷詞義)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例如:(2001年全國高考題)“城之不拔者二耳”,題目所給的義項是:拔—被攻取。依據《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其后秦伐趙,拔十城”的“拔”當“攻取”講,再結合語境,可以推斷答案是正確的?!褒R人追亡逐北”,題目所給的義項是:北—指敗逃者。依據《過秦論》中“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的“亡”當“逃亡的人”、“北”當“敗逃的人”講,可以推斷答案也是正確的。2/6/202347五、鄰字幫助法(根據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的,它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復詞,一是同義復詞。偏義復詞,用義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同義復詞是同義復用。

例如:“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中的“敝”,根據它與“疲”相鄰的特點,可以推斷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勞”。再如:“今主上幼沖,賊臣虎據,雄才奮用之秋也”,其中“沖”按常見義比較費解,如果由它的鄰居“幼”字來幫助的話,則迎刃而解,可以推斷是“年幼”的意思。2/6/202348六、成語對應法(借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

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

例如:(2001年全國高考題)“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兩個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義項可分別見于成語“拔苗助長”、“出類拔萃”?!肮ト 绷x是由“拔出”義作了引申而來的,古時攻城必拔敵方軍旗,拔下軍旗即為“攻取”,再考慮上下文的語境,也可推斷解釋為“被攻取”是正確的。2/6/202349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構詞特點比照推斷詞義)

漢語詞匯中一部分詞,古為今用,但意義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義,“以今律古”。這里要特別注意古今構詞特點,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雙音節(jié)詞往往有其固定義項。

例如:(2001年全國高考題)“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中的“南面”,《現代漢語詞典》有兩個義項:一是指“南邊”,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這個意義上古人單說“南”而不說“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為尊位,君主臨朝南面而坐,因此把為君叫做“南面為王”、“南面稱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樂毅想謀反后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義。在這一點上,文句中的“南面”與現代漢語是不相同的。2/6/202350八、代入檢驗法(借助題干所給的義項推斷詞義)

對于選擇、判斷類的詞語解釋題,最簡單的莫過于將所給的義項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答案。

例如:(2002年全國高考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專以射為戲,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將兵:將領和士兵。

C、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曲折:指行軍的彎曲道路。

D、廣結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結發(fā):指剛成年的時候。

A項“竟然”表轉折,顯然不合文意;B項“將兵”為動賓短語,方與后文李廣對部下的關愛一致;C項是說事情的復雜經過;D項正確,且《孔雀東南飛》中有“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句子,“結發(fā)”指到了成年。2/6/202351文言虛詞弄清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學習時以考試說明提供的18個虛詞為重點。具體注意三個方面:2/6/2023521.聯系語境

根據虛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詞語及上下文進行識記和辨別。

2.區(qū)分虛詞

準確判定虛詞和實詞同形的詞在句中使用的是虛義還是實義,不要誤虛為實。2/6/2023533.特殊虛詞

a.把握“諸、盍、焉、耳、爾、旃、叵”等兼詞的用法及意義。b.注意“者也”“也歟”“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虛詞的連用,重點一般落在最后一個上。要根據具體語境及全句的意思來考慮。C.注意單音與復音虛詞的區(qū)別。如“于是”、“然后”、“可以”、“從而”、“其實”等雙音詞,古漢語中應按兩個單音詞去解釋。2/6/202354以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2/6/202355文言句式

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四類。

2/6/202356一、判斷句常見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2/6/2023571、“……者……也”式。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這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2/6/2023582、“……,……也”式。主語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頓,只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這種判斷句式中“也”同樣不譯,只在主謂語之間加“是”。如: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2/6/2023593、“……者,……”式。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而謂語后面不用“也”。這種判斷句式中的“者”也不譯,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詞“是”。如: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傳》)2/6/2023604、“……,……”式?!罢摺薄耙病倍疾挥?,譯成現代漢語時,只須在主謂語之間加“是”字。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2/6/2023615、“……為……”式。用動詞“為”表示判斷。如: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2/6/2023626、用“乃、即、則、皆、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竊符救趙》)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六國論》)2/6/2023637、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起義較晚并且少見。如: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赤壁之戰(zhàn)》)2/6/202364二、被動句:在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常見的被動句有以下幾種形式:2/6/2023651、“謂語+于……”式。用介詞“于”引進行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如: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2/6/2023662、“見+謂語”式。如: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如把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介紹出來,則使用“見+謂語+于”的形式。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2/6/2023673、“受+謂語”式。如:有罪受貳。(《左傳·哀公六年》)

“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詞“于”,主動者沒有引出。如需引出主動者,就構成“受+謂語+于”的形式。如:“受制于人?!?/6/2023684、“為+動詞”式。在動詞前邊加介詞“為”,它可緊挨著動詞(省略了賓語),也可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如: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2/6/2023695、“為……所……”式。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如: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為”的行為主動者有時可以不出現,或承前省略,變?yōu)椤啊瓰樗钡男问?。如:否者,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2/6/2023706、“被+動詞”式。這種句式與現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2/6/2023717、無任何標志的被動句。這種句式不出現表示被動的詞,可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補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傳》)2/6/202372三、賓語前置句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里,賓語通常也是放在動詞或介詞后邊,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2/6/202373(一)動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大致有三種情況。我們分別陳述:2/6/202374動詞賓語提前之一: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于動詞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3)世溷濁而莫余知兮(《涉江》)2/6/202375動詞賓語提前之二: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如:大王來何操?(《鴻門宴》)沛公安在?(《鴻門宴》)2/6/202376動詞賓語提前之三:

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這種現象并不多見。如: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惟命是聽?!拔ǎㄎ恰被颉拔ǎㄎ钡雀袷剑硎緞幼鲗ο蟮膯我恍院蛷娬{賓語,如成語“唯利是圖”、“唯才是舉”等,就是這種格式。2/6/202377(二)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介詞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結合,組成介詞結構。介詞的賓語一般要放在介詞之后,在以下情況放在介詞之前:2/6/202378(1)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前。如:微斯人,吾誰與歸?2/6/202379(2)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為了強調它,也放在介詞前,這種情況最常見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一言以蔽之2/6/202380(3)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前。如:項王、項伯東向坐2/6/202381

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省略句、謂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詞短語后置句等,請同學們自學。2/6/202382文言翻譯

將文言語句準確翻譯成現代漢語。一要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二要整體理解,切忌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翻譯時應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2/6/202383翻譯的基本要求①要一一對應。

信——不走樣(譯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遺漏)②要重視句式。

達——無語?。ㄗg文要合于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③要揣摩語氣。(對原文的語氣進行重點理解)④要貫通文意。

雅——有文采(譯文要盡量做到美一些)2/6/202384

“信”的要求是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不可以隨意增減內容。“達”的要求是翻譯出的現代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的要求是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這一點是把文言文譯成現代漢語的最高要求。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2/6/2023851、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2、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3、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6/202386留,指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換,將單音詞換成現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補,即補出古代簡練說法所省略或隱含的內容,特別是對省略句;刪,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無必要譯出的虛詞,調,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過來。貫,指文吉句中帶修辭瑰墳的說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據上下文靈活、貫通地譯出。語句翻譯完成后,再回頭查一遍,看看有無漏譯,語句是否通順。文言文翻譯的方法2/6/202387翻譯的具體方法適用范圍示例人名、地名、國名、年號等專有名詞(1)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2)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3)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補出省略的語句或成分。(1)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2)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3)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刪去同義連用的實詞,某些虛詞,偏義復詞中的陪襯詞等。(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噫吁戲,危乎高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留增刪2/6/202388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的句式。(1)古之人不余欺也。(2)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3)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將已由單音節(jié)發(fā)展為雙音節(jié)的詞對譯出來(1)然嬴欲就公子之名。(2)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固定結構等都要換成與現代漢語相應的說法(1)胡瞻爾庭有縣獾兮。(2)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3)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調對換翻譯的具體方法2/6/202389(1)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例如:“慶歷四年春,藤子京謫守巴陵郡?!保ā对狸枠怯洝罚┚唧w解說2/6/202390(2)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例如:“審視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促織》)“頓”是“立刻”、“馬上”的意思,在翻譯時,應補出“感到”、“覺得”。

2/6/202391

(3)刪。刪去不譯的詞。例如:“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夫”發(fā)語詞。翻譯時應刪去?!耙环虿桓?,或受之饑。”(《論積貯疏》)“之”起補足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應刪去。2/6/202392(4)換。在翻譯時應把古詞換成現代詞。例如:“歲征民間”中“歲”應換成“年”?!岸虤w,自與汝復算爾。”中“而”、“翁”、“汝”應分別換成“你”、“爹”、“你”。2/6/202393(5)調。在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整。(謂語前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介賓結構后置等)。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膀緹o爪牙之利”可調成“蚓無利爪牙”的形式。2/6/202394(6)選。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的情況常見,因此選用恰當的詞義進行翻譯,已成為文言文翻譯的難點。例如:“顧念蓄惡物終無所用”?!邦櫋笔且粋€多義詞,它的義項共七條:a.回頭看;b看;c探問;d拜訪;e.顧惜、顧念;f考慮;g.但、只是;h.反而、卻。在這個句子中用g項最恰當。2/6/202395(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和通假字。2/6/202396(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例如:“得無……乎?”譯為“恐怕……吧”、“莫非……吧”。覽物之情,得無異乎?2/6/202397(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敝弊g:連秋天里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譯:連最小的東西也不敢占有。2/6/202398〖強化訓練〗200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題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事陳實,以義行稱。鄉(xiāng)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绷衣劧谷酥x之,遺布一端?;騿柶涔?,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焙笥欣细高z劍于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聞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諸有爭訟曲直,將質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廬而還。其以德感人若此。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2)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2/6/2023992001年高考題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為臨淄市椽,不見知。及燕使樂毅伐齊,盡降齊城,惟獨莒、即墨不下。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與戰(zhàn),敗死。城中相與推田單,立以為將軍,以即墨拒燕。頃之,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間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惟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毖嗤跻詾槿?,使騎劫代樂毅。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田單又縱反間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仇先人,可為寒心?!把嘬姳M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zhàn),怒自十倍。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金,得千鎰,令即墨富豪遺燕將,燕軍由此益懈。田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燕軍擾亂奔走,齊人逃亡逐北,所過城邑皆叛燕而歸田單,齊七十余城皆復為齊。2/6/2023100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A、燕使樂毅伐破齊,盡降齊城——燕國派樂毅攻破齊國,使齊國的城邑全都投降。B、惟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只怕他率領軍隊到來,即墨就不能保全了。C、燕軍盡掘壟墓,燒死人——燕軍把墳墓全都挖開,燒化死人D、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在牛尾上澆油、捆上蘆葦,并點燃它的末端。2/6/2023101二、試題剖析

[例1]閱讀下文,完成3一4題。(1995上海卷)湯(商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日:“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人吾網?!睖?“嘻,盡之矣!非桀(夏桀)其孰為此?”湯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蜘蛛)作網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睗h南之國聞之,日:“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鳥。湯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網四十國,非徒網鳥也。把“非桀其孰為此”譯為現代漢語。[答案]譯為:“不是夏桀,誰能做出這種事情呢?”2/6/2023102[例2閱讀下文,完成題目(1996上海卷)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塊)且悸,謁醫(yī)視之,曰:“椎伏神(中藥名,外形像竽)為宜?!泵魅召I諸市,烹而餌之,病加甚,如醫(yī)而尤其故。醫(yī)求觀其滓,曰:“吁!盡老芋也。彼鬻藥者欺子而獲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過乎?”余戍然慚,飼然憂。推是類也以往,則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眾矣,又誰辨焉!把“召醫(yī)而尤其故”譯成現代漢語

[答案]譯為:“把醫(yī)生叫來責問這是什么緣”。關鍵要弄清“尤”在文中的意思,即與“怨天尤人”的“尤”的意思相同。2/6/2023103[例]閱讀下文,解答第25題。(2001上海卷)射說晉侯觴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馳射。婿佳少年也,跨躡柳行中,性氣軒然舞于顏間,萬首聚觀,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樂作,一射而矢墮,再而貫馬耳之左。馬負痛而軼,人與弓矢俱墜。左右奔救,雖支體不廢,而內若有損焉。晉侯不樂,謝客,客有自下座進者,日:\"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無有也。何謂得之于心?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為一,的雖虱之微,將若車輪焉(1),求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則不然,身一,馬一,馬矢一,而的又為一,身不暇騎,騎不暇彀(2),教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駛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非有得于射也,顧嘗學焉。敢請外廄之下驅,以卒賢主人之歡,何如?\"晉侯不許,顧謂所秋日:\"一馬百金,一放足百里,銜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罷酒。2/6/2023104元子聞之日:天下事可見矣!為之者無所知,知之者無以為,一以之敗,一以之廢,是可嘆也。作《射說》。[注](1)虱、車輪:紀昌學射,懸虱日日觀望,當視虱如車輪,射技便大進。(2)鍛:拉弓。(3)走:自稱謙詞。

25、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①何謂得之于心?譯文:②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譯文:[答案]:①什么叫做在心里獲得它(射箭之道)?②他不摔破頭,摔斷身肢就很幸運了,(還)期望什么射中呢!2/6/2023105[例4]讀下列文章,翻譯加橫線的句子。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餓,不宜干人\”①令以為賢,舉為孝廉。②一一《后漢書·袁安傳》譯文①譯文②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們都在挨餓,不應該再求別人。"②,洛陽令認為袁安是一個賢明的人,推薦(他)做了孝廉。[解析]耍弄清的幾個詞:雪,名詞用作動詞,下雪;干:求;以為:古今異義,此處的意義是\"以之為。;舉:推薦。2/6/2023106(例5)讀下面的文章,翻譯加橫線的句子。李賀,字長吉,七歲能辭章……每日旦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即書投囊中。末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者。①及暮歸,足成之?!甘规咎教Z中,見所書多,即怒日:“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書·李賀傳》譯文①譯文②[答案]譯文①:(他)不是先定好一個題目然后寫詩·也不像別人那樣受那些條、框的限制。譯文②:他母親讓婢女掏出錦囊中的詩句,看見許多寫原紙條,就生氣地說:\"這孩子要嘔出心來才肯停下來啊!\"[解析]要弄清的幾個詞語:未始,不是;程課,這里指寫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標準等;探,掏出。2/6/2023107[例6]翻譯下列的句子。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③千古江山,英堆無覓孫仲謀處。④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⑤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答案]①公子能為別人的困難而焦急,(這種品德)表現在哪里呢?②我實在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③歷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孫仲謀的地方了。④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哪一個更厲害呢?⑤悲痛的心情平靜下來后,再回想起遭受痛苦的情景,該是多么痛苫的啊!(或\"一個人遭受痛苦后,再回想當時的痛苦,更加痛苦\")

2/6/2023108[解析]設該題的目的在于在翻譯文言文時一定要注意句式特點。如①句為賓語前置句,“安在\"·在哪兒,疑問代詞\"安\"作動詞\"在。的前置賓語,然后\"安在\"倒置句首;②句被動句,\"見欺于王\"中的\"見……于……\"表被動,。見:是助動詞表被動,介詞\"于引出行為的主動者\"王\";\"負\",對不起;③句的語序應調為\"千古江山。無覓英雄孫仲謀處\";④句中的\"孰與\"可解釋為\"與……相比,誰更怎么樣\",據句義,可解釋成\"厲害\"。其他例子,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⑤句要求補出古代簡練說法。2/6/2023109三、適應訓練

(一)閱讀下文,翻譯加橫線句子。問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日:。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①。旦暮吏來呼日:\‘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爾雞豚②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③------(柳宗元《種樹郭囊駝傳》)譯文①譯文②譯文③2/6/2023110文言文翻譯題(主觀題型)實例講練“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是文言文的的一個高考考點。但歷年的高考試題中翻譯題一般都是以選擇題型出現,學生只要對文言詞義、句法有了一定的理解,便可以結合選項較容易地得出答案,因此對這一考點的考查仍停留在“理解”的層次上。但“翻譯”不止是“理解”,2002年《考試說明》增加了一道分值5’的主觀型翻譯題,強化了對“翻譯”的考查。2/6/2023111一、原文指代和省略的內容,在翻譯時該明確的要明確

例1.把列語段中畫線句子譯為現代漢語(下同)陳寵字昭公,少為州郡吏,辟司徒鮑昱府。是時三府掾屬專向交游,以不肯視事為高。寵常非之,獨勤心物務,數為昱陳當世便宜。分析:這話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屬”而是他們的行為,翻譯時要落實“之”的指代內容。這句話可譯成:陳寵經常批評這種現象,(他自己)獨自努力專心于工作事務,多次向司徒鮑昱陳說當前社會上應解決的問題。2/6/2023112例2.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贝搜噪m小,可以喻大也。(《李將軍列傳》)

分析:這句話有同學譯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他也會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會去做。譯句因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義,原句“其”不能簡單地譯成“他”。這句話可以這樣翻譯:一個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別人也會去做……2/6/2023113例3.未幾,永嘉侯朱亮祖至,數以威福撼同,(道)同不為動。土豪數十輩抑買市中珍貨,稍不快意,輒巧詆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諸豪家爭賄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從容言之。同厲聲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分析:據文意,這句話中“屈”的對象應是道同而不是朱亮祖,所以翻譯時要準確地補充省略成份,可譯作:朱亮祖沒有能夠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譯作“沒有”)2/6/2023114二、翻譯時要盡量譯出作者的語氣

例4.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嗚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讀孟嘗君傳》)分析:聯系全文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對孟嘗君及其門客的不以為然乃至鄙視,所以這句話譯成“孟嘗君只不過是雞鳴狗盜之輩的頭目罷了”要比譯作“孟嘗君只是雞鳴狗盜這些人的領袖”要好。2/6/2023115例5.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睂ざ?。式忽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屐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分析:這句話應當翻譯成“如果你沒有忘記我(而前來奔喪),也許還趕得上”?!柏M”不能譯成“難道”,據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來,所以應是祈盼的語氣而不是反問語氣。2/6/2023116例6.(道)同積不平,條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訕傲無禮狀。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誅同。會同奏亦至,帝悟,以為同職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鯁可用,復使使宥之。兩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則同已死矣。分析:文中對道同的死,有一種深深的惋惜,字里行間還流露出對世道不公的憤慨,翻譯時可以略添幾個虛詞以表現這種情感:兩個使者倒是同一天到達番禺的,只是后一個使者剛到,而道同卻早已被處死了?。槭裁从酶袊@號?)2/6/2023117分析理解2/6/2023118一、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這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內容。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關鍵是注意以下四點:1.準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及用法,從文章整體及具體語境兩個方面弄懂實詞、虛詞的意義,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2.弄懂復句中分句之間的語意關系。

2/6/20231193.抓住關鍵語句,把握中心句,弄懂蘊含豐富語句的表層與深層含義。4.注意句子的比較分析,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內在聯系,分析其意義上的差別。2/6/2023120二、找準分析文章內容的角度1.根據不同文體,理清基本要素。a.記敘性文字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b.議論性文字要理清論點、論據及論證方法等。C.說明性文字要理清說明對象、說明內容和說明方法。2/6/20231212.劃出層次結構,逐層歸納分析。逐步對段落或層次進行分析,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3.綜合分析,擴展視野,理解文章內容。分析、綜合時注意充分利用文章題目、文中或文后注釋、文章出處、作者情況等信息,結合學過的有關知識作綜合分析,從而擴展視野,理解文章內容。2/6/2023122三、懂得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觀點和態(tài)度

這是較高層次的檢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實際上是對文章表達的思想傾向的評析。文章的思想傾向主要通過作者對文中所述事件的認識,所寫人物的態(tài)度,所論道理的判斷及主旨寓意的評價來表現。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一方面要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