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_第1頁
高中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_第2頁
高中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望海潮》教學設計設計思路:《望海潮》是是《柳永詞兩首》的第一首,屬宋詞,柳永的代表作。課題“望海潮”是詞牌名,為柳永所創(chuàng),大約取意于杭州是觀潮勝地。本詞音律和諧,可以和樂而歌,朗誦起來很悅耳動聽。語言極具特色和韻味。本單元為宋詞單元,詞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欣賞時要反復吟詠,體會其聲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同時,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領悟其中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因此,依據(jù)文本內容和高一學生的詩詞閱讀感悟能力。我的教學設計如下:設計依據(jù):課標:引導學生讀詩歌,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學情:學生初中已學過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秋瑾等人的詞作,對詞有一定的了解。單元目標落實:1.

反復吟詠,體會其聲律之美;2.

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同時,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領悟其中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教學目標:1.

了解寫作意圖,理解詞作內容,分析意境之美;2.

鑒賞詞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藝術特色。教學重點:了解寫作意圖,理解詞作內容,分析意境之美。教學難點:鑒賞詞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藝術特色。教學方法:1.

吟詠品悟法2.

誦讀、品情、悟境教學過程:導入: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北彼翁K軾曾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這樣描寫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北宋還有一位著名詞人柳永也對杭州和西湖情有獨鐘,寫下了著名的詞作《望海潮》。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該詞,再度領略古都杭州的美麗吧!一、簡介“詞”的知識,柳永生平及詞作特點1.

詞的別稱“詩余”、“樂府”、“曲子詞”、“長短句“。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又一高峰,習慣上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以寫閨情、離緒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對社會生活的種種感受皆可入詞,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2.

柳永(約987—約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排行第七,世稱柳七郎。3.

詞作特點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他的詞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二、賞析全詞1、讀——融情入詞(1)師范讀:正音,釋義(2)學生有感情地齊聲誦讀2、悟——作品鑒賞(1)解題:《望海潮》,詞牌名,為柳永所創(chuàng),大約取意于杭州是觀潮勝地,共117字,屬于長調、慢詞。(2)思考:結合課下注釋②,這是一首“投贈”詞,詞中哪個字最能夠概括作者的寫作目的?(3)活動:(學生自主品讀,理解大意,描繪風物)①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詞意,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地理位置:東南形勝,三吳都會——東南重鎮(zhèn)歷史傳統(tǒng):錢塘自古繁華

——自古繁華自然景觀: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睾B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沱愇骱芯婷玻簾熈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丝诿芗嗣裆睿呵脊芘纾飧璺阂?,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簿訕窐I(yè)②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感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兩句詞廣為流傳,請簡要賞析其內容。3.

品——表現(xiàn)手法(1)點染(2)工于鋪敘,一句一景(3)互文見義(4)情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