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變法【市一等獎】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變法【市一等獎】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變法【市一等獎】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變法【市一等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四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0分)1.五代以來君主七朝八姓,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未發(fā)生類似的現象。一般認為,北宋體制的變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項能全面反映其體制變革的一項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將任地方長官B.從中央到地方實行財政軍分權C.降低將官地位,疏遠將兵關系D.削弱相權解析:A、C、D三項僅僅涉及體制變革的某一個方面,B項最全面。答案:B2.下圖是北宋前期兵員增長示意圖,其反映的現象說明了()A.地方將領擅自擴充兵員,擁兵對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軍事力量的國策發(fā)生了變化C.政府為抵御邊患和穩(wěn)定內政而擴充軍隊D.宋太祖以后,統(tǒng)兵將領的地位逐漸提高解析:圖片反映的是北宋時期兵力的大幅度增長。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在于北宋政府為鞏固統(tǒng)治而擴大軍隊。答案:C3.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發(fā)年邁之人),不識干戈”。這說明澶淵之盟()A.削弱了北宋的軍事力量B.使遼的統(tǒng)治趨向腐朽C.促進了北方畜牧業(yè)的發(fā)展D.使宋遼維持了長久的和平解析:A、B兩項與材料形不成因果關系;C項正確但不全面,不夠深入;D項是澶淵之盟的作用,又是材料所述現象的成因。答案:D4.王安石變法期間,“盜賊比之昔時,十減七八”這種局面的出現主要得益于什么辦法的實施()A.保馬法 B.將兵法C.保甲法 D.軍隊精簡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能力。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實施一年后,地方治安便有了好轉,出現了題干中的情況。答案:C5.王安石的富國之法中,為解決運費高的問題而采取的措施是()A.市易法 B.免役法C.均輸法 D.農田水利法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為了解決運費高及商品價格偏高的問題,王安石頒布均輸法。答案:C6.在王安石新法推行過程中,最大阻力來自()A.大地主 B.中小地主C.農民 D.皇室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再現史實的能力。由于新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王安石變法遇到極大阻力。司馬光任宰相后,新法被廢除。答案:A7.司馬光曾說:“天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彼設法爭民,其害乃甚于加賦?!边@一現象在王安石變法中主要體現在下列哪些措施中()①農田水利法②免役法③青苗法④保甲法A.①②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青苗法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地方官吏的干擾,實際上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免役法也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違背了改革的初衷。答案:B8.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共同原因是()A.措施過多,沒有切中時弊B.用人不當,出現危害百姓的現象C.觸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D.君主易位,保守派上臺主政解析:范仲淹和王安石的改革都是因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遭到強烈反對,最終失敗。答案:C二、非選擇題(每小題20分,共60分)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財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驕于內,制度不可為萬世法而日益從雜,一切茍且,不異五代之時。——歐陽修材料二請回答:(1)材料一說明北宋中期面臨怎樣的社會狀況?(6分)(2)材料二中圖一、二、三從一個側面反映王安石變法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10分)(3)結合圖四和王安石被列寧稱為“中國11世紀的改革家”,指出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解析:第(1)問應結合材料一概括北宋中期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的局面。第(2)問要注意圖片反映的經濟與軍事方面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第(3)問要注意概括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答案:(1)北宋中期,積貧積弱和內憂外患的局面。(6分)(2)理財方面: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軍事方面: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10分)(3)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御、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統(tǒng)治。(4分)10.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神宗)詔曰:“天下商贗旅物貨至京,多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閱(減價出售)失業(yè)。至于行輔稗販,亦為取利,致多窮窘,宜出內藏庫錢帛,選官于京師置市易務?!辈牧隙袝啵骸啊鲇锌腿宋镓洺鲑u不行,愿買入者,許至務中投賣,勾行人牙人與客人平其價。據行人所要物數,先支官錢買之……以抵當物力多少,許令均分賒清,相度立一限或兩限,逆納價錢;若半年納,限出息一分;一年納,即出息二分?!辈牧先豪^忠上言:“宜假錢別置……不至傷商;貴則少損價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給公上,則市場不至于騰踴,而開闔斂散之權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國用足矣?!薄陨先齽t材料摘自《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商品交易中的什么社會現象?(6分)(2)為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3)根據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說明這些措施有什么影響?(6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問從材料一中“多為兼并之家所困……折閱失業(yè)……”可知大商人囤積居奇,操縱市場、牟取暴利。第(2)問從材料一最后一句話和材料二可知政府設置市易務,平抑物價。第(3)問從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可知市易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囤積居奇現象,控制了市場物價,也增加了政府收入,但結果失敗了。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積居奇、操縱市場、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販、阻礙商品交換。(6分)(2)設置市易務。政府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8分)(3)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這些措施最終被廢除。(6分)1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熙寧改制比前兩次更為徹底,首先罷試詩賦,獨留策論;其次新增大義,地位在策論之上?!鯇幙茍龈母锏牧硪恢卮筘暙I在于王安石主持編纂、作為經義考試統(tǒng)一標準的《三經新義》,即《周禮》、《詩》、《書》三經義,成為科場和學官的法定教科書?!崕熐?、吳懷祺主編《中國文化通史·兩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書(《周禮)》)理財者居半,愛之,如青苗之類,皆稽焉。所以自釋其義者,以其所創(chuàng)新法,盡傳著新義,務塞異者之口。——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新經周禮義》材料三在20世紀末葉提及王安石,我們只更感到驚異:在我們之前900年,中國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范圍與深度不曾在當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當王安石對神宗趙頊說“不加稅而國用足”,他無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貸款的辦法刺激經濟的增長。當生產增加貨物流通時,即使用同一稅率也能在高額的流通狀態(tài)里收到增稅之成果?!S仁宇《中國大歷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變法的具體措施,并指出兩則材料的側重點有何不同?(10分)(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用信用貸款的辦法刺激經濟的增長”的措施有哪些?(4分)(3)依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改革的認識。(言之有理即可)(6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問和第(2)問結合變法內容容易得出答案。第(2)問是創(chuàng)新型題目,學生結合改革回答,只要答得合情合理即可。答案:(1)措施:廢除詩賦,改以策論取士;以《三經新義》為教學和考試的依據;青苗法。不同:材料一側重于育人(取士)角度;材料二側重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