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單元歐洲的宗教改革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單元歐洲的宗教改革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單元歐洲的宗教改革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單元歐洲的宗教改革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歐洲的宗教改革【考綱要求】1、了解中世紀天主教在歐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影響;知道歐洲中世紀的“異端”運動;了解14-16世紀歐洲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領域發(fā)展概況。認識歐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了解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的發(fā)表及其意義;知道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張;體會馬丁·路德敢為天下先的戰(zhàn)斗精神,培養(yǎng)勇于追求和捍衛(wèi)真理的優(yōu)秀品質。認識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理解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3、簡述卡爾文宗教改革和英國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及影響;體會“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分析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活動方案】活動一:按照考綱要求,完成下列基礎知識點梳理一、歷史背景:①經濟根源(根本原因):隨著西歐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天主教會成為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大障礙(天主教地位:經濟上是最大的封建地產所有者;政治上,教權高于世俗王權,至高無上;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鉗制人們思想;社會生活方面,天主教會的影響從生到死無處不在,廣大人民深受教會束縛。)②直接原因:天主教會的腐敗和搜刮③政治因素:民族國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紀天主教會“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④文化因素:文藝復興的影響,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⑤導火線:1517年,羅馬教皇以兜售贖罪券的形式對德意志進行勒索二、概況1、歐洲的宗教改革目的:建立適應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民族教會”或適應于資產階級興起需要的“廉價教會”。2、歐洲的宗教改革時間16世紀(德意志1517、瑞士1536、英國1529)。3、歐洲的宗教改革包括德國的宗教改革;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國的宗教改革。4、歐洲的宗教改革影響:(1)政治上: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它剝奪了教會在各國的政治、經濟權益,各國王權得到加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發(fā)展。(2)經濟上: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guī)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產,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3)精神文化上:①打破了天主教會精神壟斷,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發(fā)展了人文主義;②發(fā)展本民族文化,各國普遍重視教育,興辦學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學習科目,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③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5、歐洲的宗教改革性質是一場披著宗教外衣的早期資產階級反封建和羅馬教會的政治運動,也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即實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政治及思想改革運動。)三、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一)改革的原因(1)根本原因:15、16世紀,德意志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但四分五裂的政局阻礙其發(fā)展,(2)主要原因:羅馬教廷對德意志的神權統(tǒng)治和經濟搜刮主要原因(3)思想原因:文藝復興的興起——淋漓盡致地揭露天主教會的腐敗(4)直接原因(導火線):1517年教皇兜售“贖罪券”(5)目的:擺脫羅馬教遷的桎梏,建立促進民族復興的本國教會,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需要。(二)經過1、開始:“九十五條論綱”的發(fā)表時間:1517年意義:否定教皇和教會的權威,揭開了宗教改革開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對羅馬教廷的風潮2、1520年馬丁·路德發(fā)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貴族書》等,提出其系統(tǒng)的宗教改革主張(三)改革的內容(主張)內容主張評價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稱義”——否定天主教會和教皇的作用2、人人在上帝與《圣經》面前都是平等的3、信仰的惟一權威依據(jù)是《圣經》——否定天主教會神學說教的壟斷地位反映了正在興起的資產階級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4、減少教堂和修道院,簡化宗教儀式,并主張神職人員可以娶妻生子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建立“廉價教會”的要求,進行資本原始積累5、俗權高于教權,并最終支配教權6、停止向教廷納貢,建立本民族教會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徹底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加強王權,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的政治要求(四)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響①推動了廣大民眾的反封建斗爭,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和封建勢力。(如閔采爾農民起義)②促進了德意志民族語言的發(fā)展。③使德國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形成了一種新教---“路德派”。④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人們不再盲目迷信羅馬教廷說教,促進了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⑤在天主教神權統(tǒng)治體系中打開了一個缺口,為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四、加爾文在瑞士日內瓦的改革——改革的深入1、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的背景①受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②受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影響2、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的內容時間1536年開始內容主張評價1、堅持《圣經》絕對權威,反對教皇權威2、主張簡化宗教儀式,教會要按《圣經》傳播上帝旨意3、核心:主張先定論,宣揚選民或棄民4、主張發(fā)財致富5、主張自由、平等,個人主義6、制定嚴格的道德標準:主張選民要有奮斗精神具有節(jié)制、忍耐、簡樸、誠實、講信用等高尚美德反映了早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為資產階級發(fā)財致富作辯護7、主張建立共和式的長老制度(神職人員選舉產生)8、建立政教合一政權(教會監(jiān)督國家、社會和家庭)使教會組織和國家具有資產階級民主的形式,更適應了資產階級激進派的要求3、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的影響①打擊了天主教會的勢力;②凈化了社會風氣;③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④主張更為激進,其更激進之處表現(xiàn)在建立民主教會和嚴厲排斥異己(判處塞爾維特火刑),以及主張國家的民主化與共和化上。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旗幟;⑤國際性影響廣泛,日內瓦也由此成為“新教的羅馬”。五、英國王權與天主教會的決裂——獨具特色的英國宗教改革時間1532年開始,1534年國會通過了著名的“至尊法案”動機建立作為王權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羅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會,加強統(tǒng)治導火線亨利八世離婚案實質反映了王權和教權的斗爭1、改革的背景①資本主義發(fā)展,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要求宗教改革;②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社會各階層反教會情緒不斷高漲;③日益強大的王權力圖擺脫羅馬教權的桎梏;④歐洲大陸宗教改革的推動。2、改革的內容①1534年,頒布《至尊法案》斷絕英國教會在行政和經濟上與羅馬教廷的關系②規(guī)定國王為英國最高首腦,擁有任命教職、召開教會、審查教規(guī)的權力③保留天主教的教階制度,教義和儀式④沒收修道院財產歸王室所有3、改革的特點①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動,自上而下地展開,國王在改革中成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有權任免教職和決定教義。亨利八世成為英國第一位國教最高首腦②居有不徹底性,沒有觸動天主教的教義和儀式,英國國教會成為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4、改革的性質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運動5、改革的結果建立了不受羅馬教會控制的新教,路德教,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6、改革的歷史作用①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在歐洲的神權統(tǒng)治,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清教運動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②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發(fā)展。③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④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⑤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提示:盡管歐洲各國的宗教改革的起因、方式和目的不一樣,但都把矛頭指向天主教會或者說羅馬教廷的權威。宗教改革的實質是西歐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進行的一場反對封建統(tǒng)治的政治斗爭。為了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沒收羅馬教會的財產和土地,建立適合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廉價教會”。這是一個根本點,其產生的影響也與這一點有著密切的關系。活動二:結合以上知識點,思考下列問題:1、天主教會在中世紀的歐洲處于什么樣的地位?這種地位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得出來?這種地位對歐洲發(fā)展有何影響?2、中世紀的歐洲人民反封建的斗爭形式主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現(xiàn)?3、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是怎樣揭開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主張有哪些?其中核心主張是什么?4、除了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歐洲還有哪些宗教改革?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是什么?5、結合歐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內容,閱讀材料,思考后回答:(12分)

材料一:中世紀的歐洲,封建割據(jù)嚴重,王權衰微,天主教勢力空前強大,占居了支配地位,羅馬教皇終于確立了西歐的大一統(tǒng)神權統(tǒng)治。

14—16世紀,在西歐隨著商品生產與交換的繁榮,封建生產方式開始瓦解,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產生和發(fā)展,同時資產階級開始興起,他們反對教會和貴族的特權,強烈要求分享政治權利。

文藝復興的思想家們批判了中世紀教會的蒙昧、禁欲說教與封建的等級特權制度,宣傳了個人自由、平等與欲望,提倡競爭進取精神與科學的求知的理念。

西歐資本主義進入原始積累時期以后,無論是國內發(fā)展還是海外掠奪,都需要有強大的國家作支撐。英國、法國等逐漸形成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天主教會成為西歐各國強化王權道路上的一大障礙。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這句話,(神的裁判表現(xiàn)在神身,正如……所寫的:“義人信仰生活”)神終于憐憫我,讓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義人蒙受神思所經歷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話的意思就是:“《福音書》表現(xiàn)了神的裁判,慈悲為懷的神通過它讓信仰使我們成為義人?!?/p>

——馬丁?路德

“人的得救與否,不是靠齋戒、懺悔、贖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預訂,人的意志無法改變。人在現(xiàn)世的成功與失敗,就是得救與否的標志,就是”選民”與“棄民”的標志。

——加爾文

(1)據(jù)材料一,天主教會在中世紀的歐洲處于什么地位?歸納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出現(xiàn)的主要因素。(5分)

(2)依據(jù)材料二,分別指出兩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其共同點是什么?(3分)

(3)你認為誰的教義更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為什么?(3分)

(4)依據(jù)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實質。(2分)

6、(2023,廣東)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6世紀對教會的反叛,以其世俗主義標志著近代的開端?!?/p>

——據(jù)(美)約翰·巴克勒等:《西方社會史》(1)“16世紀對教會的反叛”,在歐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國的宗教改革為典型。三國宗教改革的發(fā)動者分別是誰?(3分)(2)16世紀的宗教改革有何歷史意義?(6分)7、(13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個人所以發(fā)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勞,而完全靠上帝恩賜。——加爾文

材料二

……財富本身絕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應予斥責。這樣做就是褻瀆神明。

——加爾文

材料三

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導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體系的大分化和大組合。雖然各地、各個宗教派別有所不同,但總的說來,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國讓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組織:有形的宗教儀式崇拜,讓位于無形的精神信仰崇拜。——馬克垚《世界文明史》(1)據(jù)材料一回答“一個人發(fā)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加爾文這一主張在當時有何現(xiàn)實意義?(2分)(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什么人。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加爾文是怎樣評判“財富的”?又提出了怎樣的主張?他的主張代表了哪一階級的要求?(5分)(3)結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歐洲宗教界呈現(xiàn)出哪些特點?宗教改革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6分)第五單元:歐洲的宗教改革參考答案5、答案(1)天主教會的專制統(tǒng)治嚴重阻礙社會進步;資本主義興起與發(fā)展,為其提供經濟條件;文藝復興促使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為其提供思想條件;統(tǒng)一民族國家的出現(xiàn)也為其提供了政治條件。(5分)

(2)主張:“因信稱義”;“先定論”

共同點:“信仰得救”(3分)

(3)加爾文

理由:人在現(xiàn)實的成功是成為上帝“選民”的標志,鼓舞資產階級積極進取精神。(3分)

(4)實質:一場反封建統(tǒng)治的政治運動(2分)6、答案:(1)馬丁·路德、加爾文、亨利八世。(3分)(2)打擊了歐洲天主教的神權統(tǒng)治;為確立宗教信仰自由原則奠定了基礎;新教登上歷史舞臺;增強了歐洲民族意識,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使語言、文學、藝術、音樂、教育等諸多領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思想武器。(6分)7、【解析】第(1)問中前問的答案來自材料,后一問反映資產階級要求?;卮鸬冢?)問時要注意關鍵詞“褻瀆神明”,相對于天主教會而言的,加爾文主張“先定論”,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第(3)問的“特點”答案來自材料信息,“影響”的答案來自所學知識。【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