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學習主題-科技、教育與文化-第17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教學設計2-川教版1_第1頁
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學習主題-科技、教育與文化-第17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教學設計2-川教版1_第2頁
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學習主題-科技、教育與文化-第17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教學設計2-川教版1_第3頁
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學習主題-科技、教育與文化-第17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教學設計2-川教版1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PAGE3第17課摘取科學技術的明珠1教學目標一、識記與理解:知道我國在核科學技術航天技術以及農業(yè)科學和醫(yī)療技術方面在世界領先或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了解“863”計劃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領域;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二、能力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課前分組收集我國方面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查找資料團結協作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討論網絡技術給我國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規(guī)范自己的網絡行為,培養(yǎng)學生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建國以來,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領先或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通過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的突出事跡,進一步增強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決心和信念。2教學方法講述法、活動法、歸納法、啟發(fā)引導法等。3重點難點重點:我國核科學技術、航天技術及農業(yè)科學和醫(yī)療技術方面的成就;“863”計劃。難點:科學技術成就中涉及的有關科技成果原理;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意義;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給社會帶來的影響。4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今天的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國在很多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建國以來,我國所取得的重要科學技術成果?;顒?【講授】講授新課一、兩彈的成功研制(師問)世界上哪個國家最早使用原子彈?原子彈第一次在軍事上的使用是什么時候?作為愛好和平的中國,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生答)美國最早使用原子彈,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幾十萬人的傷亡。20世紀50年代初,西方大國多次威脅,要對新中國事業(yè)原子彈,進行核訛詐,為了打破西方核壟斷和核訛詐。同時引用毛澤東“中國要是沒有原子彈這個東西,人家就要欺負我們”所以中國決定發(fā)展自己的原子能事業(yè)。(師導)請同學們閱讀,兩彈的成功研制一目,回答問題:1、我國原子彈、氫彈實驗爆炸成功的時間?2、導彈的實驗經過?3、我國能夠研制掌握核武器對維護世界和平的意義?(學生結合教材回答教師作適當補充)①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進行了第一次核實驗,成功爆炸了相當與兩萬噸TNT炸藥的原子彈,這一天,是經歷過哪個年月的億萬中國人難以忘懷的一天,同日,我國政府發(fā)表聲明: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御打破核訛詐,中國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僅兩年以后,1967年6月17日,我國在西部地區(qū)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顆氫彈。②1964年6月我國設計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實驗成功,1966年10月我國在本土成功進行了導彈核武器實驗,1980年5月我國第一枚洲際導彈從西北實驗基地升空,半小時后,準確的落在太平洋預定海域,實驗圓滿成功。③我國成為世界上能夠掌握核武器的五個國家之一,對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和維護世界和平起著重要作用。引用——(鄧小平曾經深刻指出:“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fā)射衛(wèi)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教師過渡)導彈核武器的研制推動了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進步和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二、航天技術(師導)請同學閱讀航天技術一目,同時觀看圖片,思考問題:1、我國航天事業(yè)的成就有哪些?2、它的發(fā)展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意義?(學生結合教材作答)①第一,1970年我國用“長征一號”火箭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自主研制和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國家,之后還掌握了回收衛(wèi)星的技術。第二,我國在運載火箭技術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長征型系列運載火箭技術指標先進,我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國家。第三,我國的航天實驗飛船完成空間飛行實驗成功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②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對社會主義的意義:通信實驗衛(wèi)星(傳輸電視、電話)、氣象衛(wèi)星提高氣象預報水平。(教師過渡)我們不能忘記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向我們揮手的情景,我們更沒有忘記袁隆平在田間觀察水稻生長的畫面。三、雜交水稻技術和醫(yī)療技術(教師引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1、誰最先掌握雜交水稻技術,產量經歷了哪兩個階段?2、我國在醫(yī)學領域取得世界先進水平的成就有那些?(學生結合教材作答)①1973年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畝產八百多千克;袁隆平新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100多千克,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②醫(yī)學領域的成就:針刺麻醉、斷肢再植、大面積燒傷治療、切除大腫瘤等方面的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教師過渡)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1986年王大珩等四位科學家上書中共中央,提出跟蹤世界先進水平加快發(fā)展高科技的建議,鄧小平上迅速作出了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边@就是“863”計劃。四、“863”計劃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教師引導)請學生閱讀教材回答問題:1、“863”計劃提出的背景?2、“863”計劃涉及的領域?3、“863”計劃實施的意義?(學生結合教材作答教師補充)①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為中心的技術革命浪潮有力的沖擊著全球,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引起了經濟、社會、文化、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深刻變革,高新技術及高新技術產業(yè),已成為國與國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競爭的主要手段。②涉及領域:生物工程、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海洋技術、新材料等領域作為重點。③“863”計劃的實施,推動了我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縮短了我國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師過渡)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順應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大力發(fā)展信息技術。(教師引導)學生讀教材思考,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影響?(學生結合教材作答)第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第二,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現代化。(師生互動)同學們上網的目的是什么?以自身的體會和周邊的事物為例說說上網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如何規(guī)范自己的網絡行為,防止和抵制網絡的不良影響?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展開辯論,教師要宏觀調控,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以《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作為準則?;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