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兒童交往問題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6200字》_第1頁
《單親家庭兒童交往問題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6200字》_第2頁
《單親家庭兒童交往問題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6200字》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擬選題目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問題及對策建議選題依據(jù)及研究意義選題依據(jù):現(xiàn)在離婚率越來越高,致使一部分孩子從兒童時期就生活在單親家庭中,他們大多是由父母一方或老人撫養(yǎng)。對于這些孩子而言,他們?nèi)鄙偻暾母笎勰笎?,心理和情感的平衡被打破了,行為偏差就會更容易產(chǎn)生。父母離婚導致家庭危機出現(xiàn),雙方漫長的沖突過程給兒童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嚴重影響了孩子社交能力和人格的發(fā)展。伴隨著兒童年齡的逐漸增長,其認知能力也逐漸提高,他們的活動范圍就不僅僅局限在家庭中,同伴關系在兒童交往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并且在兒童社會化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也極其重要。但隨著離婚率逐年增加,有許多單親家庭的兒童在同伴關系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卻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樣,有父母的陪伴、關愛、指導和教育,導致他們的同伴交往能力受到影響,因而對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能力進行研究是當務之急。研究意義:1.理論意義同伴交往能力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必不可缺的一個重要因素,兒童的社會認知、社會態(tài)度與社會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都與同伴交往能力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本文運用調(diào)查分析法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教育策略,豐富了兒童同伴交往理論的實證研究。2.實踐意義本文通過對xx兒童園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了解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能力的發(fā)展現(xiàn)狀,指出單親家庭兒童在同伴交往和社會性發(fā)展方面普遍存在的具體問題,分析總結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最終使社會各界加強對單親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關注和重視,呼吁大家給予單親兒童更多的關懷愛護,幫助單親兒童健康成長,同時為兒童園教師提供教育單親家庭兒童的策略與方法,能夠更好地進行家園合作。選題的研究現(xiàn)狀(一)理論基礎兒童與同伴的交往是受到廣泛關注的話題,它涉及教育學、社會學以及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不同的理論流派對于兒童的社會交往持有各不相同的觀點。首先,認知理論流派認為,兒童的認知水平對其與同伴交往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與同伴之間的交往對于認知水平的提升也具有積極意義;人本主義理論認為,人在滿足其基本生存需要之后,也有健康人格成長的需求,即愛和歸屬感的需求,對于兒童來說,就是成長過程中與同伴交往的需求,希望獲得接納與認可;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主要側重于兒童的學習模仿能力,換句話說,在交往過程中,兒童能夠?qū)W習、模仿同伴的行為以及情緒等,并且能夠糾正一些不良的行為,最終影響自己個性的發(fā)展;人格發(fā)展理論強調(diào),同伴作為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角色,對于個體的社會化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群體社會化的理論指出,兒童的社會化的過程主要是在同伴群體中完成的,而非家庭內(nèi)部的社會化,盡管不同的學術流派對于兒童的同伴交往及發(fā)展做出了多樣化的解釋,這些理論都能夠作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兒童同伴交往的理論基礎。1.單親家庭、單親兒童單親家庭,又稱單親家庭,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歐美國家。隨著單親家庭引發(fā)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單親家庭的概念逐漸為人們所認識,最初人們直觀地認為單親家庭是離婚的,但隨著家庭和社會結構的多樣化,單親家庭可以成為父母由于各種因素,如離婚、配偶死亡等。Schlesinger(1980)他將單親家庭的概念界定為“以男性或女性為家長,同被撫養(yǎng)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多由死亡、離婚、分居、拋棄或者未婚所形成”。與國外相比,我國對單親家庭的關注起步較晚,劉鴻雁(1998)在《單親家庭研究綜述》中將單親家庭的概念定義為“只有父親母親一方與其未婚的、年齡在周歲以下的、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蓖ㄟ^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家庭的孩子在社會性發(fā)展方面要低于同齡兒童,同伴交往能力也不例外。施萊辛格:在英國進行了18年的研究后,他將單親家庭定義為“一個父母為男性或女性,并與一個撫養(yǎng)成人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這種家庭通常是通過死亡、離婚、分居而產(chǎn)生的,“遺棄或未婚”(施萊辛格1980)。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許多學者開始關注這一問題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起步較晚,歐美關于離婚單親家庭形成的理論研究相對薄弱,《婚姻家庭辭典》對單親家庭的定義是:“單親家庭是指來自父親或母親的家庭,是指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家庭未婚子女和核心家庭是由一方死亡或夫妻離婚而形成的?!?.同伴交往能力同伴交往是兒童社會化的背景。在眾多的研究者中,研究者對同伴交往能力有著不同的優(yōu)先順序和定義,趙海軍將同伴交往定義為同伴交往的過程,目前朱志賢教授的說法在《心理學詞典》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他認為,同伴交往是孩子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的過程?;羲拐J為,同伴交往與孩子的受歡迎程度有關,是一種社交能力。范謙認為,同伴交往是兒童在學習和玩耍中與同伴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能力,張元將同伴交往定義為兒童感知同伴關系能力的總和,在與同齡人交流時適應、適應和處理他們。(二)文獻綜述不難發(fā)現(xiàn),與國內(nèi)相關研究比較,國外關于兒童與同伴交往的研究開始的較早,研究內(nèi)容也更全面。首先,我們應該對所研究的一些概念有清晰的界定,包括單親家庭兒童及同伴交往。單親家庭是一種家庭結構類型,是指有父母中一方與未婚兒童所構成的家庭,單親家庭有幾種主要的分類,分別是離婚、喪偶、分居、未婚等,這些也是形成單親家庭的主要原因(李海霞,2017)。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單親家庭中的兒童,具體而言,主要研究對象是處于4至6歲的兒童。對于兒童同伴交往的概念界定,國內(nèi)外學者持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采用學者張元的概念,他將其定義為兒童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適應、感受及協(xié)調(diào)同伴關系的能力(張元,2002)。關于兒童同伴交往的研究主要分為國內(nèi)外兩個層面。國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兒童期與同伴交往的能力能夠顯著影響兒童的未來成長以及心理發(fā)展。早在20世紀,國外就進行了對單親家庭兒童交往能力的研究,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對象是6名失去雙親的猶太籍兒童,實驗過程主要為:這6名兒童一起生活在集中營,直到二戰(zhàn)之后開始新的生活。觀察發(fā)現(xiàn),他們在開始新的生活之后,相互之間關系較為密切,然而對于其他人,他們時常會表現(xiàn)焦慮,更有甚者,會出現(xiàn)一些攻擊行為(勞拉,2002)。這一實驗主要驗證了兒童時期單親兒童與同伴交往的重要性。而對于單親家庭方面的研究,國外主要分為四個不同的視角,包括結構功能輪、經(jīng)濟剝奪輪、沖突理論以及符號互動論,不同的理論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單親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為研究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提供了相應的理論基礎。二戰(zhàn)后的冷戰(zhàn)時期,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兒童智力與學業(yè)發(fā)展的研究上,對兒童同伴關系的關注較少。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國著名動物心理學家哈洛與諾瓦克(Harlow,H.F.&Novak,M.A.,1975)等人通過對靈長類動物的實驗研究和對人類的相關研究證實了一個假設:早期經(jīng)驗剝奪造成的影響并非是完全不可逆轉的,只要條件適宜,異常的行為模式還是可以改正的。同時,這一研究也說明了同伴在兒童人際交往發(fā)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表明童年期的同伴交往技能會影響個體的長期適應。七八十年代,在此類研究的推動下,兒童同伴交往受到極大關注,同伴交往研究迅速發(fā)展。與國外相比,我國對單親家庭及兒童同伴交往的研究開始較晚,近年來,我國學者也給予兒童與同伴交往現(xiàn)狀更多的關注。有學者指出,兒童的同伴交往對于他的認知水平以及社會技能的提升都具有積極意義(郭念鋒,2011)。更加具體的研究表明,4至6歲是兒童同伴關系發(fā)展的關鍵時間點,一般而言,兒童在4歲開始與同伴的交往,5歲時對同伴情感的需求逐漸提升,甚至超過對父母的情感依賴,進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兒童心智慢慢成熟,其與同伴交往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楊麗珠等,1994)。而單親家庭兒童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單親兒童的認知水平等一些方面明顯落后于雙親家庭兒童(吳承紅等,1998)。關于單親家庭兒童與同伴交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單親子女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比雙親家庭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例如對同伴較為冷漠,甚至持有敵意(劉建勛等,2003)。關于兒童與同伴交往情況的影響因素的研究表明,首先,家庭經(jīng)濟狀況是影響單親兒童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現(xiàn)為對兒童生活環(huán)境、認知發(fā)展及綜合素質(zhì)三個方面的影響(姚靜宜,2018)。研究也表明,收入較高的家庭往往會更加關注兒童的認知以及其與同伴交往的狀況(王乃正等,2013)。其次,父母本身對兒童的同伴交往影響也不容忽視,具體而言,父母本身的交往能力能夠顯著影響其子女的社會交往能力,且此影響為正向影響,即意味著,父母的交往能力越強,其子女與同伴的交往能力也就越強。同時,姚靜宜(2018)認為,對于單親家庭而言,離婚后事務的安排雙親之間的沖突會給兒童帶來消極情緒,不利于兒童與同伴交往。再者,主要撫養(yǎng)人對學齡前兒童的同伴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而言,由于父母和祖父母對于兒童的要求以及代際之間的交流質(zhì)量有較為明顯的差異,由父母作為主要撫養(yǎng)人的單親兒童與同伴交往發(fā)展優(yōu)于由祖父母撫養(yǎng)的兒童(汪翠滿,2010)。同時,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兒童園教師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兒童園作為兒童生活的主要環(huán)境,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兒童的同伴交往指導作用,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交往發(fā)展(汪翠滿,2010)。從以上的文獻中我們觀察到,國內(nèi)外研究大多側重于兒童同伴交往能力對其心理及發(fā)展的影響,為單親家庭兒童的認知及心理發(fā)展提供了借鑒,呼吁家長和教師給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更多的關注。然而,針對單親兒童同伴交往中的問題的調(diào)查相對比較少,僅有的一些文獻也是主要研究學齡期的青少年,本文所提及的兒童期,即研究學齡前兒童的文獻極少,已有的文獻能夠為我們提供理論基礎以及指導,深入研究學齡前單親兒童與同伴交往的現(xiàn)狀以及其影響因素。綜上所述,同伴交往是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更是兒童社會化必不可少的途徑,而單親家庭兒童作為一個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群體,他們與同伴交往的狀況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本文將以單親家庭兒童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其與同伴交往現(xiàn)狀為出發(fā)點,同時探索影響單親家庭兒童與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和存在問題,從而為單親兒童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建議。(三)研究方法調(diào)查方法1.問卷調(diào)查法選取自己所實習的兒童園,從中班和大班中隨機選取正常家庭和單親家庭兒童各10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問卷調(diào)查的填寫,從而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2.文獻研究法通過在網(wǎng)上,圖書館等搜集整理有關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的相關研究資料,并仔細整理閱讀,為研究定下方向,做好理論準備。3.比較分析法為了更好地對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對10名4—6歲的單親家庭兒童和10名4—6歲的正常家庭兒童的同伴交往能力進行比較分析,以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能力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更利于兒童成長。擬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和思路在對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問題進行研究的時候,擬采用“闡釋概念——分析問卷——提出問題——解決對策”的思路,并且本論文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關于論文的研究背景與意義;第二部分主要是相關理論基礎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對兒童園中的單親家庭兒童同伴交往現(xiàn)狀進行分析,然后發(fā)現(xiàn)其中問題,探討影響因素;第四部分是針對第三部分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單親家庭兒童的同伴交往的能力的提升;第五部分是對全文進行總結。論文大綱如下:一、引言二、兒童同伴交往的概念界定(一)同伴交往(二)兒童同伴交往三、單親兒童同伴交往的問題(一)兒童缺乏同伴交往策略(二)兒童缺少同伴交往機會(三)兒童在同伴交往中出現(xiàn)不良行為(四)兒童在同伴交往中出現(xiàn)不良情緒四、影響單親兒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一)兒童個人因素1.兒童的年齡特征2.不同類型兒童的性格特征3.兒童的外貌特征(二)家庭因素1.父母的教養(yǎng)觀念2.親子關系3.家庭結構4.家庭環(huán)境(三)幼兒園因素1.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2.師幼關系3幼兒園環(huán)境五、單親兒童同伴交往問題的應對策略(一)家長方面1.改變錯誤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與方式2.家長要起到示范作用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4.建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5.做到家園教育一致(二)教師方面1.為兒童創(chuàng)造同伴交往的機會2.教給兒童同伴交往技巧3.訓練兒童社交技能和社會認知能力4.兒童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5.家園合作六、結語參考文獻致謝主要參考文獻[1]楊業(yè).提升單親家庭兒童抗逆力的實務研究[D].蘇州大學,2015.[2]秦迪迪.單親家庭親子關系改善的實務研究[D].蘇州大學,2015.[3]王昕廬.單親家庭兒童學業(yè)困境的社會工作介入[D].蘇州大學,2015.[4]周蕓婧.增權視角下單親家庭兒童人際困境的社工介入[D].蘇州大學,2015.[5]吳瓊.培養(yǎng)單親家庭兒童健康自我意識的實務研究[D].蘇州大學,2015.[6]高雅晶.小組工作方法在介入單親家庭兒童問題行為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4.[7]戴金.單家庭親兒童情緒管理的社會工作介入[D].蘇州大學,2014.[8]鄭麗莉.離異單親家庭兒童發(fā)展良好教育案例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3.[9]李艷芳.小組工作在改善城市單親家庭親子關系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大學,2014.[10]周冬卉.離異單親家庭子女成長困境的個案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6.其他說明兒童同伴交往能力問卷調(diào)查親愛的家長(或老師):您好!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兒童同伴交往能力發(fā)展的情況,我們特做此次問卷調(diào)查。請根據(jù)兒童的真實情況客觀、如實地填寫。由于本問卷只供專業(yè)研究所用,填答內(nèi)容絕不對外公開,請您放心。填寫問卷會占用您的一點時間,請予以理解和諒解,對您的參與表示由衷地感謝!第一部分:基本信息(請點擊正確答案,或者填寫您的具體情況。)1.兒童姓名___2.兒童性別___3.兒童所在的班級___中班(請將班級號填在空格內(nèi))大班(請將班級號填在空格內(nèi))第二部分:兒童的同伴交往情況請在表示兒童真實情況的選項上畫圈:1總是2經(jīng)常3很少4從不4.當小朋友有需要時,樂于幫助小朋友*1總是2經(jīng)常3很少4從不5.能做到不爭搶、不獨霸玩具*1總是2經(jīng)常3很少4從不6.能主動發(fā)起游戲,并想辦法邀請或吸引小朋友一起玩*1總是2經(jīng)常3很少4從不7.關心小朋友,對其不利處境(如生病、傷殘等)表示同情*1總是2經(jīng)常3很少4從不8.在交往中會使用微笑、揮手、點頭等體態(tài)語*1總是2經(jīng)常3很少4從不9.常常受到同伴的忽略或冷落*1總是2經(jīng)常3很少4從不10.能察覺同伴的情緒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