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人教 統(tǒng)編人教 2019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 19課辛亥革命知識點總結第19課辛亥革命【內容提要】隨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加深,一方面是清政府實施“新政”以擺脫內外交困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和運動在全國迅速地傳播和開展。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各省紛紛響應。這場革命的最終成果雖然落到了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手中,但通過這場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局R提綱】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一)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1901-1911年)清末“新政”背景:八國聯(lián)軍侵華后,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內容:政治上減冗衙,修刑律;經濟上重工商,振農業(yè);軍事上改軍制,擴新軍;文化上廢科舉,建學堂,興留學。影響:并未使清政府擺脫內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陀^上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傳播,有利于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中國社會近代化的進程?!邦A備立憲”背景: 1904年的日俄戰(zhàn)爭,“立憲”日本擊敗“專制”俄國;革命運動日益高漲;資產階級立憲派的推動。過程: 1906年 9月,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 8月,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1911年 5月,清政府組織“皇族內閣”。影響:加劇了清廷與各方的矛盾,使得立憲派倒向革命,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從另一個方面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對舊有政治體制進行了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君主專制制度,直接沖擊了二千多年的專制政體;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近代法律理念,傳播了憲政文明。(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 1894-1911年)民主革命思想代表人物:孫中山、章太炎、鄒容、陳天華。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1905年)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以革命暴力的方式推翻滿清王朝的統(tǒng)治,反對民族壓迫。(民族革命)民權主義(創(chuàng)立民國):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治革命)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核定地價,漲價歸公,國民共享。(社會革命)傳播手段:革命派與改良派進行論戰(zhàn)。民主革命組織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1905年8月,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以《民報》為機關刊物。民主革命實踐革命黨人自 1895年起發(fā)動了多次武裝起義,其中 1911年4月黃興等人發(fā)動的廣州黃花崗起義最為著名。歷次起義雖然失敗,但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發(fā)展進程。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一)武昌起義條件: 1911年,四川爆發(fā)保路運動,清政府抽調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zhèn)壓,為革命爆發(fā)提供了有利時機。過程: 1911年 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fā)動起義,起義軍很快控制了武漢三鎮(zhèn),并成立湖北軍政府,推黎元洪為都督。結果:武昌起義勝利后的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 14個省和上海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二)中華民國建立成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職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三)《臨時約法》目的:限制袁世凱走向獨裁,維護共和制度。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言論、集會、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規(guī)定了內閣制和三權分立的國家組織原則。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四)南北和議,讓位袁氏原因:辛亥革命后,需要一個強有力人物保障國家統(tǒng)一和穩(wěn)定;袁世凱實力強大,內握清廷大權,外獲列強支持;同盟會內部渙散,將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凱;立憲派和舊官僚為維護自身利益,希望袁世凱主持大局。結果:清帝退位,孫中山辭職,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成功:政治上,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思想上,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經濟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社會生活上,促使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新的變化。局限: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它缺乏一個能夠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能夠發(fā)動大多數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
二、中外歷史綱要上冊論述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紀下半期世界形勢與中國外交時段世界形勢中國外交20世紀50年代◎美國對蘇聯(lián)實施冷戰(zhàn)政策◎兩極格局形成◎美蘇爭霸◎歐洲煤鋼聯(lián)營成立◎日內日瓦會議召開◎萬隆會議召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執(zhí)行“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外交方針◎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日內瓦會議◎參加萬隆會議20世紀60年代◎不結盟運動興起◎日本、歐共體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顯現◎實行“一大片”“兩個拳頭出擊”外交策略(即依靠廣大亞非拉國家,反對美國和蘇聯(lián)的霸權主義)20世紀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中美關系正?;⒄浇⑼饨魂P系◎中日關系正?;?0世紀80年代◎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世界潮流◎奉行“無敵國外交”◎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積極參加地區(qū)性國際組織20世紀90年代◎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瓦解◎歐盟成立◎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從材料中提取相互關聯(lián)的中外圖文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lián),史論結合。)【答案】論題:冷戰(zhàn)環(huán)境下新中國成立初期推行“一邊倒”外交方針。闡述: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對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冷戰(zhàn)政策,并對中國實行外交封鎖,中國只能倒向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一邊。其結果是中國與蘇聯(lián)等國建交,并與蘇聯(lián)簽訂同盟互助條約,成功突破外交封鎖?!耙贿叺埂迸c獨立自主并不矛盾,它的最終目的是捍衛(wèi)獨立和主權;倒向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并不意味著盲目順從蘇聯(lián)而不維護國家利益。它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在對西方國家外交等問題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牽制和約束??傊?,新中國成立之初,鑒于美國的冷戰(zhàn)政策和對中國的封鎖.新中國成立初期采取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窘馕觥俊驹斀狻扛鶕牧现械摹懊绹鴮μK聯(lián)實施冷戰(zhàn)政策”“兩極格局形成”“美蘇爭霸”和“執(zhí)行‘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外交方針”等信息,可以確定論題“冷戰(zhàn)環(huán)境下新中國成立初期推行‘一邊倒’外交方針”。根據材料中的“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世界潮流”“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奉行‘無敵國外交’”“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等信息,可以確定論題“新時期中國外交的變化”。還可以根據材料信息確定其他的論題。然后任選一種,如確定論題“冷戰(zhàn)環(huán)境下新中國成立初期推行‘一邊倒’外交方針”,可以聯(lián)系所學新中國成立時的國際形勢,論述實行“一邊倒”政策的原因,再對這一政策進行簡單的評析,如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之間的關系、還存在局限性。解答本題首先必須寫明論題,論述過程要做到中外關聯(lián),史論結合。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會和投身社會。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認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種良好的人文素質。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血緣、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構成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無不體現著一種積極的入世精神。中國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傳統(tǒng)下成長起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數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標,而“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互補的人生價值取向則是他們共同的心態(tài),“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成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學?!幾詣⒑闵健度寮胰胧谰窦艾F代價值》等解讀材料,圍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煉出一個觀點,并運用中國思想文化史的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答案】答案 觀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出了個人與社會,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統(tǒng)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學者關心現實,關心民生,愛國憂民的政治情懷。 (其他觀點言之成理,亦可)示例:觀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改革精神。論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面對“禮崩樂壞”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張“克己復禮”,實行“仁政”,恢復周禮,重建社會等級制度;在人際關系上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寬恕與和諧。體現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會變革、積極入世、力圖改造社會的政治主張。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偨Y:儒家文化的這種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協(xié)調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政治追求。【解析】
本題要求圍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煉出一個觀點,并運用史實加以論述。據材料“步入社會和投身社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并結合儒家思想發(fā)展演變的知識即可提煉出一個觀點加以論述。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觀點可以多元化,例如:入世精神,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改革精神;入世精神,體現出了個人與社會,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統(tǒng)一等。注意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即可。閱讀材料,回答下列要求。階段主要譯者及譯本來源翻譯特點主要閱讀對象1899—1919年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等摘譯自英文版,發(fā)表在《萬國公報》《天義報》?!缎旅駞矆蟆贰洞蠊珗蟆贰睹駡蟆返葓罂s志轉載來自日文版的摘譯。主要的翻譯方式是“轉譯”,翻譯與闡釋出現了不少失誤、誤讀甚至曲解。知識精英1920—1949年1920年,陳望道,自主譯自日文版1930年,華崗,中共布置任務譯自英文版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譯自德文版1943年,博古,據俄文版對成仿吾和徐冰版進行校譯版1945年,陳瘦石,自主譯自英文版直譯與意譯相結合,《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得以解讀和闡釋。中共黨員1949—2009年1949年,謝唯真,“莫斯科百周年譯本”,譯自德文版1964年,中央編譯局,譯自德文版1978年,成仿吾,譯自德文版1995年,中央編譯局,譯自德文版2009年,中央編譯局,譯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 MECA)《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翻譯與出版由以往的“分散多樣”的“自由行為”上升為“統(tǒng)一集中”的“國家行為”,翻譯行為組織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普通民眾——摘編自《〈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結合中外歷史的相關內容,從上列表格中提取一個或多個信息,指出其所反映的歷史現象,并對該歷史現象進行分析、評價。(要求:簡要寫出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分析、評價準確全面。)【答案】表格所反映的總體認知:《共產黨宣言》是一個系統(tǒng)科學、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 ,正是由于它在中國的傳播 ,促使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逐步確立與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豆伯a黨宣言》在中國的早期翻譯和傳播并不同步 ,而是經歷了一個差序性的、漸進的過程 ,總體上呈現出遞進性翻譯與選擇性傳播、多路徑傳播與多梯次傳播、主觀性解讀與“中國式”解讀、傳播與中國化的雙重變奏等特點。 20世紀30年代以后,中國翻譯與傳播《共產黨宣言》中體現的中國化的特點更加明顯,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國化的成果。系統(tǒng)總結《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傳播的特點 ,不僅有助于我們認識早期知識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心路歷程 ,有助于在比較中了解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如何最終確立了自己的信仰,更有助于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建設與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例 1、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豆伯a黨宣言》中譯本的出版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社會主義運動在中國興起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尤其是陳望道翻譯的第一本《共產黨宣言》,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最早、影響最大的一本馬克思主義著作,它影響和培育了無數先進分子積極投身革命,促使他們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成為共產主義戰(zhàn)士,這本書的出版,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例 2、《共產黨宣言》的不斷譯介與傳播,使得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上不斷進取。 20世紀20年代以后,《宣言》的引領,使得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上不斷進取。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飛躍。例 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同時也使馬列著作的翻譯出版事業(yè)躍進到新的階段,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進入到一個集中力量、統(tǒng)一領導、有計劃、大規(guī)模開展的新階段。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繼誕生,這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共產黨宣言》這部光輝著作在中國經歷了從翻譯片段到全文,從秘密出版到公開發(fā)行,從在少數知識分子中流傳到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的過程。例 4、早期在中國對《共產黨宣言》進行傳播的主要有外國在華傳教士、資產階級改革派、資產階級革命派、無政府主義者以及馬克思主義者等。早期中國知識分子對《共產黨宣言》進行選擇性傳播 ,是從各自的階級利益、政治需求以及理論旨趣出發(fā) ,希望以此來詮釋自己的理論主張與政治活動。他們并非由于他們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 ,而是試圖以此來宣傳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學說例 5、《共產黨宣言》傳入中國的多路徑。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早期知識分子接觸馬克思及其學說 ,主要是通過日本學者 ,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的最早中譯本 (包括《宣言》)大都是根據日譯本轉譯過來的。十月革命后 ,開始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為藍本來翻譯《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多路徑的傳入 ,有利于《共產黨宣言》文本相互補充和相互佐證 ,有助于在比較中更好地借鑒和吸收《共產黨宣言》的思想精髓。例 6、《共產黨宣言》被譯介到中國 ,經歷了傳播、接受、融合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多個階段 ,這幾個階段的主題雖然明確 ,但內容卻是相互交叉的 ,在傳播中有融合、在融合中繼續(xù)傳播。結合中國實際的過程也是進一步傳播和融合的過程?!豆伯a黨宣言》在傳播的過程中也蘊含著中國化的過程 ,呈現出傳播與中國化雙重變奏的特點?!窘馕觥俊驹斀狻繌牟牧闲畔砜矗从车氖恰豆伯a黨宣言》被譯介到中國的過程。從材料中的譯本來源、翻譯特點和主要閱讀對象來看,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因此對于本題的解答,首先必須根據材料信息得出對這一過程的總體認識,然后明確不同階段的特點,概括得出《共產黨宣言》被譯介到中國的過程。其次可以聯(lián)系所學,論述每一階段《共產黨宣言》的不同影響,如十月革命后、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斗爭過程中,以及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的表現。隨著《共產黨宣言》傳播的深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取得重大成果,在論述影響的時候應當有所涉及。本題的解答首先需要根據材料信息簡要寫出歷史現象,然后在對歷史現象的分析、評價過程中要做到準確全面。論說儒學功過,要讓儒學回到它所產生和演變的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中,具體地、歷史地進行分析。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異之變,何緣而起?”董仲舒答曰:“臣聞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積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則陰陽繆鏊(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薄幾浴稘h書·董仲舒?zhèn)鳌凡牧隙▽τ诳鬃蛹捌渌枷?,)后代人們,由其現實的利益和要求出發(fā),各取所需,或夸揚其保守的方面,或強調其合理的因素,來重新解說、建造和評價它們,以服務于當時階級的、時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為的孔子?!幾岳顫珊瘛吨袊糯枷胧氛摗吠瓿上铝幸螅?)根據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些主張的作用。(2)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并論證李澤厚提出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 280字左右)【答案】( 1)主張: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強化君主的權威;另一方面有助于勸誡君主實行仁政。2)等級觀點方面論據方面論證方面一檔歷代思想家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需要積極論證邏輯
對儒家思想的重新解釋和發(fā)展是為了適應時代或階級的需要有為的政治思想。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進儒家思想,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春秋大一統(tǒng)”等思想。隋唐時期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挑戰(zhàn)。宋代朱熹等儒學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有力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明朝中后期,階級矛盾尖銳,封建統(tǒng)治陷入危機。王陽明吸收佛教思想繼承發(fā)展心學,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學說。19世紀末,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涤袨樾Q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師,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想。嚴密.結構嚴謹.行文流暢。二檔觀點明確;能從上述兩個方面提出部分論據;論證邏輯嚴密,表述清楚。三檔觀點較明確;能從上述 1-2個方面提出部分論據,且表述較為準確;論證表述清三檔楚。四檔觀點不明確;不能合理提出論據進行論證;表述不清楚。【解析】【詳解】(1)依據材料一中“臣聞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上下不和,則陰陽繆鏊(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钡刃畔⒖筛爬ǖ贸鼍龣嗌袷凇⑻烊撕弦?、天人感應等思想主張。作用:結合所學從有助于強化君主的權威、勸誡君主實行仁政等方面指出這些主張的作用。(2)依據材料二中“由其現實的利益和要求出發(fā)??以服務于當時階級的、時代的需要。”信息可概括得出,李澤厚認為,歷代思想家對儒家思想的重新解釋和發(fā)展是為了適應時代或階級的需要。然后結合所學從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春秋大一統(tǒng)”等思想以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宋代朱熹等建立“理學”體系以應對佛道沖擊、明代王陽明發(fā)展心學應對統(tǒng)治危機、康有為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想以救亡圖存,挽救民族危亡等方面論證其觀點。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嚴格意義上的留學生運動,是伴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而出現的歷史現象。近 150年來,留學生作為一支學貫中西的新型知識群體,直接影響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中國先進文化的構建。高潮時期主要方向方式規(guī)模及代表人物清末同治時期留學美國官費1872~1875年間 120名(廣東 84名,江蘇 20名,浙江 9名,福建 4名,安徽2名,山東 1名)詹天佑、唐紹儀等清末光緒年間留學日本官費自費各半1896年至 1912年期間近 3萬人赴日留學黃興、宋教仁、秋瑾、魯迅等民初五四前后留美、留法、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吸塑包裝封裝材料行業(yè)市場分析及投資價值評估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國考雙鴨山市文秘辦公崗位申論預測卷及答案
- 2025國考安慶長航公安申論綜合分析預測卷及答案
- 2025國考興安盟司法行政崗位行測模擬題及答案
- 2025國考伊春市醫(yī)療衛(wèi)生崗位行測高頻考點及答案
- 2025國考陜西金融監(jiān)管局行測數量關系預測卷及答案
- 2025國考阿拉善盟檔案管理崗位申論高頻考點及答案
- 2025國考新疆移民管理局申論大作文題庫含答案
- 2025國考河南民航公安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庫含答案
- 共商新質生產力發(fā)展大計
- 膽總管結石術后護理
-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課件
- 校園欺凌防范與處置操作指引
- 建筑結構試題及答案
- GB/T 4854.7-2008聲學校準測聽設備的基準零級第7部分:自由場與擴散場測聽的基準聽閾
- GB/T 21709.16-2013針灸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16部分:腹針
- OTN技術與應用(阿法迪)
-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電力施工組織設計
- 財富沙盤流程課件
- 旋挖鉆樁基施工方案
- 某某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