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為何”與“何為”-以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海》為例_第1頁
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為何”與“何為”-以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窞槔齙第2頁
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為何”與“何為”-以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窞槔齙第3頁
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為何”與“何為”-以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海》為例_第4頁
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為何”與“何為”-以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窞槔齙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為何”與“何為”——以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窞槔盒W語文融入文言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更是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心懷“四有意識”,即目標意識、情境意識、故事意識、誦讀意識,讓文言經典在小學生心底扎根,喚醒他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為何何為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加強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編入了14篇文言文。為什么小學語文要融入文言文的教學?面對小學生,文言文的教學該如何有效實施?下面結合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海》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文化價值及其實現途徑。一、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之“為何”文言是在先秦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在“白話文運動”之后,慢慢脫離日常生活,但目前國家教育部門卻加強了對文言文教學的重視,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為涵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而為之首先,古今漢語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是一條河流的“源”和“流”。要學好現代漢語,提升語言素養(yǎng),需要對語言發(fā)展的歷程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從古代漢語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進行更加深入的現代漢語學習。其次,文言文行文簡潔凝練,是一種獨特的語言表達形式,如《精衛(wèi)填海》,全文共35個字,但卻把一件事說得清清楚楚、曲折有序,通過寥寥數語,向我們呈現了精衛(wèi)往返西山與東海之間,一次次與東海較量,想把大海填平的情景。我想這樣的文本是學生感悟中國文化和語言魅力很好的范本,學生在這樣的文本樣式中感悟積累、涵養(yǎng)語感,定能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為增強文化自信而為之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根”,教學時,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語言文字層面的知識,還要挖掘文本蘊含的“文化”內涵。如《精衛(wèi)填?!芬晃?,從理性的角度來看,精衛(wèi)的所作所為是徒勞無功的;但從情感的角度來看,精衛(wèi)堅持不懈、不屈不撓想把東海填平的志向卻比滄海還要浩大,所以,文字背后承載的是中華文化的基因、中華文化的精神。兩千年以來,人們每每與之相遇,總能與古人的思想產生情感的共鳴,一種民族的文化自信便在讀者的心中萌發(fā)。學生如果能將這些文化真正內化,就會逐漸培養(yǎng)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為塑造人格魅力而為之優(yōu)秀的文言文傳達了一種博大精深的思想,對學生人格的影響價值是獨特的。學生學習文言文,能透過文本與圣賢對話,進行思想的碰撞交流;能透過文本內容,看到歷史人物在歷史時空里的生活畫卷,以此觸摸到古人的靈魂和志向,從而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毒l(wèi)填?!愤@篇古文讓學生感受到了精衛(wèi)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精神,知道了學習、做事要有目標,要持之以恒??梢娢难晕慕虒W對促進學生個性的養(yǎng)成以及價值觀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文言文傳承了中華民族的語言精髓,通過文言文教學發(fā)展語言技能固然重要,但其更為核心的價值還在于文化,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經典的訓練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二、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之“何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指導學生學習文言作品,使其承載的文化價值煥發(fā)出活力,促進學生自身精神的成長呢?文言經典要作用到學生的內在精神世界,僅憑教師對字詞的講解、學生對文章的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還須以“兒童為中心”,在充滿情趣的課堂之中,讓蘊藏在語言中的文化存在與學生的情感參與產生聯系與共鳴。在教學《精衛(wèi)填海》時,筆者認為文言文教學應有“四有意識”。應有目標意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只對第四學段提出了文言文教學的目標:“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2]參考初教學目標:能正確認讀6個生字新詞,正確書寫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借助注釋、插圖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把故事說具體生動,并感受精衛(wèi)的形象。感受神話故事的特點,感受“精衛(wèi)精神”及其在現代社會的體現。圖1中文言文的教學要求,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文言文的教學應做到激發(fā)興趣、知道大意、注重誦讀、注重積累。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單元的語文要素和課后練習確定目標。用這樣的標尺來制定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就可避免“失度”。因此,《精衛(wèi)填?!芬晃拇_定了如圖1所示的教學目標,它們與單元語文要素、課后練習等是緊密相連的。應有情境意識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是小學生的一種天性。在教學文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的這種期待激發(fā)出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在第一次教學《精衛(wèi)填?!窌r,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的:【第一次教學設計】三、理解大意,再次講述故事理解第一句,總結理解方法。(1) 了解人物炎帝;(2) “之”是“的”的意思,它出現了兩次,意思是相同的;(3) “名”就是名字,用“組詞擴充”去理解也是一個好方法,甚至可以聯系句子去猜一猜;(4) 總結理解句意的方法:注釋、組詞、聯系。理解第二句,運用理解方法。(1) 試著用剛才的方法理解第二句話的意思,同桌交流;(2) 交流:用注釋法可以理解“溺、故、埋”,用組詞法理解“游、返、為”;“而”是就,因此“以”是“用于”的意思;“于”出現兩次,聯系整句話想想它的意思;試著用上“于”說一說:“青蛙在池塘鳴叫” 青蛙鳴于池

(塘);“蝴蝶在花間飛舞”——蝴蝶飛舞于花間;齊讀第二句。3.你能把“游泳—溺水—化鳥—銜石—填海”五個情節(jié)與古文對應起來嗎?發(fā)揮想象講好故事(四個情境任選一個:情境一:“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情境二:“故為精衛(wèi)”;情境三:“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埋于東?!保磺榫乘模壕l(wèi)填海的結果)【第二次教學設計】三、理解大意,悟神話情節(jié)之神1.同學們,此時你已化身為故事的主人公,讓我們再來細細讀讀這個故事。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1)請你來讀第一句。孩子,此時你叫什么名字呀?(了解“少女”古今意思的不同)你是誰家的孩子呀?炎帝何許人也?讀“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女娃,請你接著往下讀。這時候女娃做了一件什么事呀??游是什么意思?(用“組詞”法可以?在哪兒游水?(在東海游玩就叫 “游于東?!?,“于”就是“在”的意思)?拓展補充:那“不絕于耳”呢?“喜形于色”呢?她在東海游玩時發(fā)生了什么事?請你用上“于”說一說。小結:大家不光了解了內容,理解了“于”的意思,還學會了積累和運用,真了不起。讀“故為精衛(wèi)”:我們繼續(xù)往下讀,這時候你叫什么名字?我能把“故為精衛(wèi)”說成“故曰精衛(wèi)”嗎?讀“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埋于東海”:精衛(wèi),請你接著讀。這時候精衛(wèi)做了兩件事,誰來說?創(chuàng)設情境引讀:清早醒來,精衛(wèi)便銜……傍晚時分,倦鳥歸林,它仍在銜……春天陽光明媚,它不遠千里銜……夏天烈日炎炎,它頂著酷暑銜……冬天北風呼嘯,它冒著寒冷繼續(xù)銜……理解)想問?孩子們,學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理解)想問?6.這篇小古文僅用兩句話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坝?、溺、為、銜、埋”這五個故事情節(jié),你覺得哪些情節(jié)特別神奇?第二次教學讓學生化身為故事里的主人公,在這樣的情境中,變單線學習為有意義的、開放的結構化學習,摒棄了第一次教學“先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然后逐漸組合,最后綜合運用”的傳教思維,變識記、理解、應用的教學順序為在情境中直面一系列的任務:理解字詞、了解故事內容、積累并運用詞匯、拓展有關課外知識、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神奇等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高度融合,學起來更有趣味性,而且知識的容量也比第一次教學更為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真正發(fā)展。應有故事意識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呢?因為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的14篇文言文里,有11篇是故事類的,它們的語言雖然簡潔,但故事的情節(jié)饒有趣味。而這11篇故事類文言文中,有6篇在練習中明確提出“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的要求,《精衛(wèi)填?!芬晃囊膊焕?。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要對自己的語言進行加工,把文本的大意表達出來,這讓他們對文本大意的理解進一步加深、豐厚。在第一次教學時,教師雖提供了四個情境,讓學生根據提示發(fā)揮想象講好故事,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指導學生講好四個故事是個艱巨的教學任務。所以在第二次教學時,采取了以下措施:(1) 避免逐字講解,創(chuàng)設情境增趣味第一次教學,教師先指導學生理解第一句話的意思,然后總結理解句意的方法,再進行學習方法的遷移,讓學生自主理解第二句話,雖然條理清楚并有學習方法的指導,但過于理性的教學使整個學習過程索然無味。葉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者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也就是說,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正境界應是使學生“入境”。因此,在第二次教學時,教師變機械的逐字講解為創(chuàng)設情境了解故事,讓學生化身為故事的主人公,向同學介紹自己是誰家的孩子,說說自己做了什么事,說說自己是怎么堅持不懈填東海的等等。如此,一方面幫助學生緊扣文本,饒有趣味地理解文言字詞;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文本形象世界,讓意蘊層面的格調乃至精衛(wèi)的可貴形象在反復的涵泳中得以感受、豐滿,使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文中主人公相交融,為后面講好故事埋下伏筆。(2) 刪減故事情節(jié),巧搭支架引方向第一次教學,教師安排了四個情境讓學生選擇一個講,一節(jié)課下來,給人以火

急火燎、匆匆過場的感覺。于是在第二次教學時,教師抓住神話故事“情節(jié)之神”這一特點,重點講好“故為精衛(wèi)”和“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兩個學生認為神奇的故事情節(jié),設計講好故事的學習單(圖2),用這樣的支架來輔助學生講好故事。同時,在理解第二句話時對“怎么填?!眲?chuàng)設情境進行引讀,分解了講好故事的難點。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但也已明白了要從哪些角度去思考、去想象,從而有了講好故事的思維方向。(3)增設評價指標,有效點評提質量故事講完后,師生有針對性的點評交流能夠讓學生知道還有哪些地方經過修改潤色可以講得更好。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評價的效能呢?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評價小貼士”來輔助學生點評(圖3),讓他們明確講好故事要達到的具體標準,使評價具體化、可視化、層級化,并使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的自主交流為主。學生大膽地講、高效地評,在思維的交流碰撞中把故事說得更有條理、更加生動。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文言文教學,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在這樣的擴展訓練中,學生充分想象、深度思考,訓練了語言輸出能力,文言文的學習不再是被動接受和死記硬背課文里的文言知識,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應有誦讀意識誦讀,即高聲朗讀,自然成誦。文言文《精衛(wèi)填?!穼W習單《精衛(wèi)填?!穼W習單班級.姓名 選擇個你認為神奇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想象把它講具體講生動,可燭象環(huán)境、心理活動、語言、動作等."情節(jié)一:"故為精衛(wèi)”(提示.女娃為什么變?yōu)轼B兒?變化的過程中有什么特別的經歷?變成了什么樣子?……)情節(jié)二"掌銜西山之木石,以埋于東海。"'(提示,精衛(wèi)怎么街木石?怎么填海?怎么與大海較量?…)圖2圖3字少而意足,單音而韻長,需要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地達到理解、記憶的效果。在《精衛(wèi)填海》的教學中,教師將誦讀貫穿始終,讓中華優(yōu)秀文化根植于學生心底,潤澤生命,促進學生精神的成長。(1)初讀 喚醒文字誦讀不是糊里糊涂地讀,讀準字音、正確斷句、讀出節(jié)奏是學好文言文的前提。正如崔學古所說:“求明,不先求熟。明則自然易熟?!盵3]所以在初讀《精衛(wèi)填?!窌r,教師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教學設計】1.今天我們要學的《精衛(wèi)填?!肺淖址浅:啙嵞?,用這樣的語句組成的小文章,我們就稱之為小古文。這是我們四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小古文,要學好它,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多讀。先自己試著把它讀正確、讀通順。指名學生朗讀:(1) “少”是多音字,這里讀什么?這里的“少女”和我們平時說的“少女”是一個意思嗎?你是怎么知道的?(2) “銜”是個生字,聯系這句話、聯系生活,有人能猜出它的意思嗎?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好這個字。古人讀文章,搖頭晃腦,非常有節(jié)奏,你能借助魔法棒像古人一樣讀出那種節(jié)奏和韻味嗎?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4.《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古籍,那時候人們寫書都是從右往左寫的,你會讀嗎?古人寫文章是沒有標點的,你們還能讀清楚嗎?齊讀。在這個“初讀古文,讀準讀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關注了易讀錯的字音、生字,還用“魔法棒”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斷句,給予朗讀節(jié)奏的提示,并讓學生學著古人的模樣讀出文言文的平仄頓挫和韻味。而后又通過豎排的形式、去掉標點的形式,讓學生反復讀,把文言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jié)奏韻味,從而建立起學生對文言文的親切感、熟悉感,使古人之聲拂拂然與我喉舌相習??梢哉f,初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深入文言文、感悟經典文化的第一步,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橋梁,它把靜止的文字喚醒,讓學生逐漸感受到文言文語言的簡潔凝練和語言之美,為后面的學習“走進意蘊深厚的經典世界”奠定了基礎。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的14篇文言文無一例外都在課后練習中提出了“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把這一要求有效落實。(2)精讀 涵泳意韻精讀一定要讀出文言文的意韻。我們經常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碧貏e是文言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