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詩書禮樂詩句_第1頁
描寫詩書禮樂詩句_第2頁
描寫詩書禮樂詩句_第3頁
描寫詩書禮樂詩句_第4頁
描寫詩書禮樂詩句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描寫詩書禮樂詩句

1.寫禮樂的古詩詞五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

秦始皇"焚書坑儒",據(jù)說經秦火一炬,《樂經》此后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

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爾雅》,共十二經;

宋時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經注疏》傳世?!妒洝肥侨寮椅幕幕局?,就傳統(tǒng)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于《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

《四書五經》中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2.與禮有關的詩詞1.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唐代: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譯文: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臺中的墨汁好像發(fā)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

2.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兩漢:司馬遷《孔子世家贊》

譯文: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車子、衣服和禮器,大量儒生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

3.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溟T東?!拼憾鸥Α栋賾n集行》

譯文:只有癡兒幼稚無知,饑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fā)怒要飯吃。

4.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拼憾鸥Α锻廊住て淙?/p>

譯文:傳聞南岳有朱雀,從百代以前的帝王開始,就有為岳分上下之禮。

5.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拼簞⒂礤a《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譯文:“少君〞把我?guī)У搅擞駢?,遠遠地施禮請仙人相見。

6.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拼和醪g《塞下曲四首》

譯文:朝廷用很重的禮儀拜將出征,沿途州縣皆出城迎送。

7.以洽百禮,降??捉浴!惹兀贺吨茼灐へS年》

譯文:協(xié)同祭典很適當,普降福祿多吉利。

8.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拼憾鸥Α稇浳舳住?/p>

譯文:百馀年間,沒有發(fā)生過大的災禍。國家興旺,政治清明。

9.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唐代: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譯文:裴使君把我當徐孺子那樣對待禮遇有加,我應和著裴使君就像應和著謝宣城。

10.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唐代:王績《贈程處士》

譯文:禮樂拘禁住了姬旦,詩書束縛住了孔丘。

3.關于禮字的詩句所謂“禮不下庶人〞,并非庶人無禮,只是說庶人限于財力、物力和時間,不能備禮,更重要的是貴族和大夫的禮不適用于庶人.例如庶人無廟祭而祭于寢.孔子(見孔丘)說,殷因于夏禮,而有所損益,周因于殷禮,而有所損益.由此可知夏、殷時代已有禮.孔子又說,他能陳述夏禮和殷禮,但由于文獻不足,他雖能言之,卻不能“征之〞.孔子時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無法知其到底了.

孔子說:“安上治民,莫擅長禮〞,《禮記》云:“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見禮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維持其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歟!〞儒家認為推行禮治即是為政.師服云:“禮以體政〞;

孔子說:“為國以禮〞;

晏嬰說:“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

《左傳》引君子曰:“禮經國家,定社稷〞;

女叔齊云:“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

荀子云:“國之命在禮〞.從這些話里可以充分看出禮與政治的密切關系,國之治亂系于禮之興廢.所以荀子說:“禮者治辨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隕社稷也〞;

《禮記》云:治國以禮則“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治國無禮則“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結論是:“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

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顯而易見,放棄禮和禮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會便無法建立和維持了.

周公制禮,典章制度較前代更為完備,發(fā)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論語·八佾》)的程度,使孔子稱贊不已,宣稱“吾從周〞.周人本以“尊禮〞著稱,到了春秋時代,王室衰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陪臣執(zhí)國命,封建等級制度破壞,統(tǒng)治階級內部對于禮任意僭用,禮崩樂壞,所以司馬遷說,“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史記·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禮制深入人心,仍為士大夫所憧憬,力圖予以恢復.春秋時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師服、內史過等,與孔子同時的人,如叔向、晏嬰、游吉等,論禮的好多.但論禮最多,并自成體系的首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3356538推孔子.他一生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論語》中有34處記載孔子論禮.他從理論上說明禮的重要性,立身治國都非有禮不可.禮與仁義是儒家學說的核心.

禮的本質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會秩序是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要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符合他們在家族內的身份和社會、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規(guī)范,這就是禮.禮具有顯明的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