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四結構檢測鑒定報告_第1頁
東四結構檢測鑒定報告_第2頁
東四結構檢測鑒定報告_第3頁
東四結構檢測鑒定報告_第4頁
東四結構檢測鑒定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檢 測 鑒 定 報 告京建質檢(J1G)字(2010)第(13202)號(1) 工 程 名 稱 北京東四街道辦事處東樓 委 托 單 位 北京東四街道辦事處 檢 測 類 別 一 般 委 托 北 京 市 建 筑 工 程 研 究 院有 限 責 任 公 司2010年7月17日北京東四街道辦事處抗震鑒定報告京建質檢(J1G)字(2010)第(13202)號 試驗編號:1A107(1)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共 16 頁 第16頁目 錄 TOC o 1-1 h z HYPERLINK l _Toc296598901 一工程概況 PAGEREF _Toc296598901 h 2 HYPERLINK

2、 l _Toc296598902 二鑒定基本程序 PAGEREF _Toc296598902 h 2 HYPERLINK l _Toc296598903 三鑒定依據(jù) PAGEREF _Toc296598903 h 3 HYPERLINK l _Toc296598904 四結構檢測內容及主要結果 PAGEREF _Toc296598904 h 5 HYPERLINK l _Toc296598905 五第一級鑒定 PAGEREF _Toc296598905 h 6 HYPERLINK l _Toc296598906 六第二級鑒定 PAGEREF _Toc296598906 h 8 HYPERLIN

3、K l _Toc296598907 七鑒定結論及建議 PAGEREF _Toc296598907 h 10 HYPERLINK l _Toc296598908 八附圖 PAGEREF _Toc296598908 h 12審 核 人 員主檢人: 審核人: 審批人: 一工程概況北京東四街道辦事處東樓建于1993年,建筑面積1649 m2。該建筑整體呈矩形,東西向長約17m,南北向寬約19.4m。結構共5層,其中地上3層半,地下1層半,檐高約墻體采用燒結普通粘土磚與砂漿砌筑,原設計圖紙中,砌筑用磚強度等級MU7.5,地下部分砂漿強度等級M7.5,地上部分砂漿強度等級M5,圈梁、構造柱由200#混凝土

4、澆筑而成?,F(xiàn)根據(jù)北京東四街道辦事處委托,對該建筑主體結構進行抗震鑒定。二鑒定基本程序本工程原設計圖紙齊全,主要鑒定程序如下:步驟1:由委托單位提供被測建筑的設計圖紙、勘探報告及相關資料;鑒定單位到實地了解工程概況。根據(jù)上述原始資料及工程實地概況,鑒定單位編制該被測建筑物的具體鑒定方案。步驟2:對建筑現(xiàn)狀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結構布置、材料強度、外觀質量等方面。根據(jù)現(xiàn)場實測數(shù)據(jù)主要查看工程現(xiàn)狀與原始資料的符合程度。步驟3:對建筑物進行第一級鑒定。第一級鑒定應以宏觀控制和構造鑒定為主進行綜合評價。并對鑒定內容區(qū)別對待:區(qū)別對待不同的結構類型、區(qū)別對待一般部位與重點部位、區(qū)別對待各構件對抗震性能

5、的整體影響及局部影響。符合第一級鑒定的各項規(guī)定時,可評為滿足抗震鑒定要求,不再進行第二級鑒定。當?shù)谝患夎b定中有些項目嚴重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時,也不再進行第二級鑒定,直接要求必須采取加固或其他相應措施。第一級鑒定中有些項目不合格時,但又不屬于規(guī)范規(guī)定的嚴重不符合情況,可在第二級鑒定中進一步判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步驟4:對建筑物進行第二級鑒定。第二級鑒定應以抗震驗算為主結合構造影響進行綜合評價,是在第一級鑒定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jù)建筑物的結構類型及不符合第一級鑒定的具體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方法對構件的綜合抗震能力進行評定。步驟5:對不符合鑒定要求的建筑,可根據(jù)其不符合要求的程度、部位對結構整體抗震性能影

6、響的大小等因素,提出相應的維修、加固、改造或更新等措施。三鑒定依據(jù)(一)結構檢測1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32002;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3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20044砌體工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GB/T5031520005沖擊法檢測硬化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YB9248926回彈法評定砌體燒結普通磚強度等級(標號)技術規(guī)程DBJ20890;7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232001;8電磁感應法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和鋼筋直徑技術規(guī)程DB11/T3652006;(二)荷載及結構驗算、安全性鑒定1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

7、092001(2006年版)2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2008年版)3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014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6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7. 原建筑及結構施工圖紙;8其它必要的標準、規(guī)范、圖集。以 下 空 白四結構檢測內容及主要結果(一)結構檢測內容1材料強度:1)砌筑砂漿強度;2)燒結粘土磚強度 2外觀質量普查(二)主要檢測結果1、回彈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構件名稱及部位該構件砌筑砂漿抗壓強度平均值(MPa)半地下室墻1/2、CD軸9.69半地下室墻1/4、CD軸12.

8、991層墻1/4、CD軸5.901層墻1/2、CD軸9.542層墻1/4、CD軸10.962層墻1/2、CD軸9.253層墻1/2、CD軸7.773層墻1、AB軸12.064層墻1/2、CD軸13.404層墻F、1/46軸15.562、回彈法檢測磚抗壓強度樓層及軸號(MPa)半地下室1/4、CD軸43.4113.091層 1/4、CD軸41.7411.381層 1/2、CD軸43.0012.652層 1/4、CD軸43.2812.952層A、23軸41.7811.413層1、AB軸40.4610.163層1/4、CD軸40.6410.334層F、1/46軸41.0610.724層1/2、CD軸

9、42.0811.713、建筑物外觀質量普查該建筑物為已有建筑物,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其外觀質量進行普查。經現(xiàn)場普查,其承重墻體外觀質量良好,承重結構未出現(xiàn)因基礎不均勻沉降所產生的傾斜、開裂、受損等情況。4、檢測儀器及設備:ZC4型回彈儀04-53#,ZC5型回彈儀04-21#。5、檢測日期及檢測環(huán)境:2010.6.24、30五第一級鑒定 根據(jù)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本建筑為丙類建筑,屬于標準設防類;該建筑建于上世紀90年代,按照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第1.0.4和第1.0.5條等相關規(guī)定,后續(xù)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且按照B類建筑抗震鑒定方法進行

10、鑒定。按照上述鑒定要求,根據(jù)結構設計圖紙結合現(xiàn)場勘測實際情況,該結構在結構布置和抗震構造方面主要鑒定情況如下:按規(guī)范要求,8度抗震設防時,多層普通磚砌體結構總高度不應超過18m,層數(shù)不應超過6層。該建筑地下1層半,地上3層半,共5層,建筑檐高為9.3m,未超過規(guī)范限值,滿足要求該結構高寬比為0.55,滿足規(guī)范限值2.0的要求;抗震橫墻最大間距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表7.1.5要求,為剛性體系房屋;房屋的平、立面布置符合規(guī)則性要求;現(xiàn)場實測3層承重砌體磚強度最低為10.16MPa,1層承重砌體砂漿強度最低為5.9MPa,滿足規(guī)范第5.3.4條,承重墻體砌筑砂漿實際達到的強度

11、等級,磚墻體不應低于M2.5和磚強度不應低于MU7.5的限值,滿足要求;本結構墻體在平面內連續(xù)、閉合,煙道、風道、垃圾通道等沒有削弱墻體,符合規(guī)范要求;該結構房屋四角、局部縱橫墻交接處等,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且構造柱之下而上連續(xù)貫通;但部分縱橫墻交接處、樓梯間四角沒有按照規(guī)范要求設置構造柱,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本結構在所有承重墻體頂部,位于屋蓋處及每層樓蓋處均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且圈梁在平面內連續(xù)、封閉,最大圈梁間距為5.7m,小于規(guī)范7m限值,滿足規(guī)范要求;構造柱最小截面滿足規(guī)范240mm180mm限值,GZ2的內配412縱筋,箍筋為6250,且構造柱與磚墻連接處均設置不小于26500墻體拉

12、結筋,符合規(guī)范要求;圈梁最小截面高度為180mm,大于規(guī)范不小120mm限值要求,且內配410縱筋和6200箍筋,滿足規(guī)范要求;樓、屋蓋的連接方面,混凝土預制樓板在外墻上、240mm內墻上的最小支承長度均為75mm,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在外墻支承長度不小于120mm和在240mm內墻上的支承長度不小于100mm的限值要求;砌體墻段局部尺寸中,承重墻窗間墻最小寬度為1.2m,符合規(guī)范要求;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為1.290m,不符合規(guī)范1.5m限值要求;非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東邊的最小距離為1.29m,符合規(guī)范要求;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該房屋結構高度、層高及高寬比等均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且平面

13、、立面布置規(guī)則合理;整體連接方面設置圈梁、構造柱,但大部分縱橫墻交接處、樓梯間四角等均為設置構造柱,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且整體裝配式樓板在承重墻體上的支承長度也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易倒塌部位連接方面,局部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六第二級鑒定第一級鑒定中,由于樓屋蓋整體性連接、構造柱布置及易倒塌部位的連接等諸多指標不符合鑒定要求。可根據(jù)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第5.3.12,綜合考慮構造的整體影響和局部影響進行墻體的抗震承載力驗算。(一)體系影響系數(shù)和局部影響系數(shù)的確定查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表5.2.14-1和表5.2.14-2確定1、2如

14、下:各層均存在樓、屋蓋支承長度比規(guī)定少25%40%的情況,1=0.70;頂層圈梁配筋不符合要求,1=0.70; 因此對于頂層,1=0.7;對于其他層,1=0.7。由于結構易引起局部倒塌各部位基本符合要求,局部影響系數(shù)2取0.9。(二)抗震能力指數(shù)的確定采用PKPM建筑結構設計軟件通過結構整體分析計算。有關計算模型參數(shù)如下:1. 材料指標根據(jù)現(xiàn)場檢測數(shù)據(jù),各層結構強度等級按下述取值:地下一層砌體磚強度等級為MU7.5,砂漿強度等級為M7.5;一層砌體磚強度等級為MU7.5,砂漿強度等級為M5;二層砌體磚強度等級為MU7.5,砂漿強度等級為M5;三層砌體磚強度等級為MU7.5,砂漿強度等級為M5;

15、四層砌體磚強度等級為MU7.5,砂漿強度等級為M5;2. 荷載取值樓面荷載(標準值):按照原設計圖紙,荷載統(tǒng)計如下:恒載: 預制樓板自重:1.87kN/m2 樓7-1預制水磨石地面:2.03kN/ m2 頂棚做法:0.2kN/ m2樓面恒載合計:4.10kN/m2磚墻自重:按漿砌普通磚取為22kN/m3樓面活載:2.0 kN/m2屋面荷載(標準值)恒載: 預制樓板自重:1.87kN/m2 屋面做法:3.69kN/ m2 頂棚做法:0.2kN/ m2屋面恒載合計:5.76kN/m2屋面活載按上人屋面:2.0 kN/m2風荷載、雪荷載按規(guī)范考慮:基本風壓取為0.45kN/m2;基本雪壓取為0.40

16、kN/m2。按地震烈度8度(0.2g)、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及類場地土類型考慮地震荷載。3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規(guī)程和測繪、檢測數(shù)據(jù)。4計算軟件: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PKPM”系列。(二)驗算結果抗震抗剪承載力驗算按8度第一組、類場地土計算。結構各層樓層平均抗震能力指數(shù)、樓層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和墻段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詳見附圖1附圖5和表1。表1 各層樓層平均抗震能力指數(shù)和樓層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樓層縱向橫向樓層平均抗震能力指數(shù)樓層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樓層平均抗震能力指數(shù)樓層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地下一層首層(半地下)1.20.750.910.57二層1.180.740.850.54三層1.170.741.070.68四層

17、2.201.391.070.68可以看出,結構地上部分大量墻體的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小于1.0,不滿足抗震承載力要求;結構縱向樓層平均抗震能力指數(shù)均大于1.0,滿足規(guī)范要求;結構首層和二層橫向樓層平局抗震能力指數(shù)小于1.0,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結構首層三層樓層縱橫抗震能力指數(shù)小于1.0,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結構地上部分樓層綜合抗震能力指數(shù)均小于1.0,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七鑒定結論及建議根據(jù)第一級和第二級鑒定的結果,依據(jù)相應現(xiàn)行規(guī)范,對結構抗震性能做出下述評定:該房屋結構高度、層高及高寬比等均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且平面、立面布置規(guī)則合理;整體連接方面設置圈梁、構造柱,但大部分縱橫墻交接處、樓梯間四角等均為設置構造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