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9*4-2012ChiiiaAcademicJcumalElectiank:PublishinglouseAllrighLsreserved.lie! #&9*4-2012ChiiiaAcademicJcumalElectiank:PublishinglouseAllrighLsreserved.lie! 2012.02LANZHOUXUEKAN修辭學研究莊子隱喻類型的現代修辭學解讀刁生虎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北京100024)摘要莊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隱喻學家,由其主創(chuàng)的莊子一書中存在著極為豐富的隱喻現象。借鑒現代修辭學理論,根據隱喻的表現形式、功能、效果、結構以及認知特性等標準,可以把莊
2、子中的隱喻現象初步劃分為顯性隱喻與隱性隱喻、根隱喻與派生隱喻、發(fā)現相似性的隱喻與創(chuàng)造相似性的隱喻、語詞型隱喻與篇章型隱喻等多種類型。關鍵詞莊子;隱喻;類型;現代修辭學中圖分類號H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02-0134-05收稿日期20111017作者簡介刁生虎,男,河南鎮(zhèn)平人,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首爾國立大學客座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易學與儒道文化以及古代文論與美學?;痦椖拷逃咳宋纳鐣茖W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編號:10YJC75101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07BZW029);高等“382人才工程”項目編號:WO8382
3、330等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CUC09C04;中國傳媒大學 #&9*4-2012ChiiiaAcademicJcumalElectiank:PublishinglouseAllrighLsreserved.lie! #&9*4-2012ChiiiaAcademicJcumalElectiank:PublishinglouseAllrighLsreserved.lie! # #&9*4-2012ChiiiaAcademicJcumalElectiank:PublishinglouseAllrighLsreserved.lie! &9*4-2012ChiiiaAcade
4、micJcumalElectiank:PublishinglouseAllrighLsreserved.lie! #。由此可。而縱,大,然而”5P2)。隱喻metaphor)是一種極其普遍而又重要的社會現象。借用英國修辭學家瑞恰茲QA.Richards)的說法:“我們日常會話中幾乎每三句話中就可能出現一個隱喻?!?:(P98)中國宋代學者陳骙亦云:“易之有象,以盡其意;詩之有比,以達其情。文之作也,可無喻乎?”P40近世學人錢鐘書也說:“理賾義玄,說理陳義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實,以為研幾探微之津逮,釋氏所謂權宜方便也。古今說理,比比皆然?!保?:刊)這就是說,“隱喻是無所不在的,它充斥在我們的語
5、言和思想之中。而且事實上,人類的概念體系就是以隱喻為根基的。”P1)正因如此,隱喻研究不僅源遠流長,兩千多年以來一直受到修辭學家以及哲學家的高度關注,而且在20世紀70年代歐美學術界更成為一種顯學,甚至在國際學術界出現了“隱喻狂熱”metaphormania和“隱喻革命”metaphoricrevolution)的現象。而到了90年代,隱喻已經成為認知科學中的重要話題見,隱喻的研究和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觀目前中國學界尤其是漢語學界的隱喻學研究多僅限于對西方有關理論的譯介和評述上面“中國學者對隱喻研究的真正貢獻恐怕應該是通過對漢語隱喻特征的研究和考察,通過對漢語隱喻與其他語言中的隱喻的對比研究
6、,為建立隱喻的一般理論提供更為有力的、甚至是獨特的依據這就啟示我們關注中國古典哲人對隱喻問題的認識與運用。事實上,“中國文化在本質上就是一種詩性的隱喻文化。而作為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莊子其人其書,對中國隱喻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更是做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痹?7)有鑒于此,文章試圖在現代隱喻理論的指導下,從實踐的層面上考察莊子一書中所存在的隱喻類型及其個性特征,這一問題的解決實際上也有利于我們從一個側面把握莊子對中國隱喻文化的貢獻。一、顯性隱喻與隱性隱喻隱喻從結構上劃分,可分為顯性隱喻和隱性隱喻。我們這里討論的顯性隱喻實際上就相當于傳統(tǒng)修辭學所說的明喻(Simile)這種類型的隱喻。如亞里士多德
7、在不同場合就多次說過:“明喻也是隱喻,二者的差別是很小的?!保?:P158)“明喻去掉說明,就成了隱喻?!保?:P160)亞氏在其詩學和修辭學中曾經六次提到明喻,都把它看做隱喻中的一種對于顯性隱喻來說,隱性隱喻的內容則比較復雜。從傳統(tǒng)隱喻學的角度來看,它對應的應該是暗喻和借喻這兩種修辭格,因為它們同屬于“不明顯”的修辭現象。但如果從現代隱喻學的角度來看,隱性隱一-訂二(hit;心2二:心.r.i:i【LkPuhliiiTiitkui陽.AHrightsres.11el喻就應當不僅包括暗喻和借喻這兩種傳統(tǒng)修辭格而且包括諸如擬人、類比、寓言和象征之類擴大化了的隱喻現象。顯性隱喻即明喻在莊子一書中運
8、用極為廣泛,尤其是以“似”、“如”、“若”為喻詞的顯性隱喻非常之多。據統(tǒng)計,莊子中以“似”為喻詞的顯性隱喻約有38例;以“如”為喻詞的顯性隱喻約有50例;以“若”為喻詞的顯性隱喻更是約有183例之多。除此之外,尚有諸如以“象”為喻詞的2例;以“譬”為喻詞的6例;以“譬如”為喻詞的1例,等等很多。下面來看其中的幾個例子: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逍遙游)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齊物論)且跖之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鐘。(盜跖
9、)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天下)例借助一個“若”字,形象描述了大鵬之大;例借助八個“似”字,生動描繪出樹穴的千姿百態(tài);例六個“如”字將盜跖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使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例借助一個“譬如”和一個“猶”字通俗生動地講明了一個道理。由以上數例我們不難看出:其一,顯性隱喻大多帶有極為明顯的標志詞即喻詞,這給我們對其性質的判斷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其二,隱喻的基本功能有二,一是增強表述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使其富有文學色彩和藝術魅力,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讀者接受。以上所舉四個例子中的前三個都屬于這種類型,其所起的作用也基本上都在這個方面;
10、二是能夠使抽象復雜的道理變得簡單易懂,使讀者能夠輕松地借助日常熟悉的事物領會把握不夠熟悉或者抽象深刻的道理。最后一個例子主要屬于這種類型,其作用也主要在這一方面。另例和例又屬于傳統(tǒng)修辭學中的博喻現象,這說明早在先秦時期,隱喻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已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隱性隱喻在莊子一書中同樣十分常見。女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逍遙游)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齊物論)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
11、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齊物論)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德充府)例借用舟與水的關系來類比說明大鵬與風的關系;例將天地暗喻為一個手指頭,將萬物暗喻為一匹馬;例采用擬人的手法虛構了兩個本無生命的東西之間的寓言故事;例將高度抽象辯證的哲理與生動具體的現實生活連為一體,形成一種暗喻修辭關系??傊?,上述四例已經涵蓋了隱性隱喻中暗喻、類比、擬人以及寓言等幾大門類了。至于借喻和象征等門類在莊子書中更是比比皆是,例如莊子書中大量“圣人”、“至人”、“神人”、“德人”、“天人”等術語便是體道之人的借喻和象征。二、根隱喻與派生隱喻從認知功能上劃分,隱喻可劃分為“根隱喻”(
12、adicalmetaphor)禾口“派生隱喻”derivativemetaphor)兩大類別?!案[喻”這一術語起源于卡西爾,他在語言與神話一書中稱之為“根本隱喻”footmetaphoi)或“基本隱喻”(radicalmetaphor),兩種叫法雖然稍有不同,但實質上指的是一回事。簡單說來,“根隱喻”就是指作為一個中心概念的隱喻。其運作機制是用一種概念對另一種概念進行比擬闡述,從而使之成為人們可以接受的概念或模式,并最終使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這種概念或模式進行思維或行動?!芭缮[喻”則是圍繞根隱喻所派生出來的相關隱喻,是“根隱喻”的外在體現。對于“根隱喻”和“派生隱喻”,西方不少學者曾經提
13、出過類似的術語。如布萊克Black)所提出的“隱喻主題和隱喻陳述”,考麥克Cormac)所提出的“基本隱喻”和“傳達隱喻”以及萊考夫(GeorgeLakoff)和約翰遜MarkJohnson)所提出的“概念隱喻”conceptualmetaphor)禾廿“隱喻概念”(metaphoricalconcept)等都是如此。在這些說法中,“隱喻主題”、“基本隱喻”以及“概念隱喻”都相當于“根隱喻”,而“隱喻陳述”、“傳達隱喻”以及“隱喻概念”都相當于“派生隱喻”;前者為認知事物的原則,后者為認知事物的體現;前者一般沒有實際含義,后者則有實際含義。94-212ChinaAcademicJcumailE
14、lectromicPubJisbiniHouse.Allrightsres.nd94-212ChinaAcademicJcumailElectromicPubJisbiniHouse.Allrightsres.nd #“根隱喻往往是隱含的,一般不為人們所察覺,常常反映了人類對自然和世界的早期認識。它是概念化隱喻的軸心?!薄?5)例如卡西爾就是把人類文化初期關涉于“語言一神話的隱喻在理論上定義為“根隱喻”的。而古代中國人更是習慣于類比思維,他們多以體認的方式來認識外部世界以及人自身,從而認為支配自然和支配社會的規(guī)律是相通的。人們在思考這些規(guī)律并構建自己的概念體系時習慣于將自然界的物體作為概念的原
15、型。故中國早期哲學的重要概念都來源于自然界的本喻,先秦哲人通過對自然界物質的描述,以表述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見解。因此,處于中國歷史和文化“軸心期”的莊子中蘊涵著大量不易被我們察覺的“根隱喻”,它們在中國文化的滾滾洪流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衍生出不可勝數的“派生隱喻”。而正如艾蘭教授所說:“在中國早期哲學思想中,水是最具創(chuàng)造活力的隱喻。包括道在內的中國哲學的許多核心概念都根植于水的隱喻。中國早期哲人總是對水沉思冥想,因為他們假定,由水的各種現象傳達出來的規(guī)律原則亦適用于整個宇宙?!鄙耄┧鳛樽匀坏脑?、生命的依托,從一開始便與中國古人的生活和文化形成了一種天然的聯系,并伴隨
16、著人類的進化和對自然的認知,逐漸由物質的層面升華到一種精神的境界。其結果就是中國古人習慣于以水為喻,來理解和說明人類社會中的現實情況,從而形成以水為根的中國隱喻派生傳統(tǒng)。而相對于先秦其他典籍來說,莊子關于水的描寫和隱喻不但在數量上要多得多,而且在涉及的領域上也要廣泛得多。女口:人莫鑑于流水而鑑于止水。(德充府)靜止而又清澈的水可以像鏡子一樣為人所使用。莊子這里是拿水的靜止清澈與人的恬淡之德進行類比。又如: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yǎng)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大宗師)大道對于人的重要性就如同水對于魚的重要性一樣;魚倘能在江湖之水中自由游弋的話
17、就會忘掉一切,人若能在大道之境中逍遙的話同樣會忘掉一切的。又如: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惔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yǎng)神之道也。(刻意)人的養(yǎng)神之道與水的自然品性內在相通。水的本性是,不混雜就會清澈,不攪動就會平靜;閉塞而不流通也不會清澈,這是自然的現象。與之相似的是,純粹而不混雜,虛靜專一而不變動,恬淡而無為,順遂自然而行動,這是養(yǎng)神的道理。再如:善游者數能,忘水也;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彼視淵若陵,視舟若履,猶其車卻也。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惡往而不暇?(達生)人之所以善游,乃在于其深通水性,能夠按照水的本性去
18、游而忘卻水的存在。水的本性就是隨意流淌、純粹無雜,人要想達到水的境界,同樣需要在為人處事上順任自然、虛靜無為,只有這樣,方能體會到游刃有余的快樂。就思維的表達方式而言,中國古人不以西方邏輯思辨建立其理論,而是以具體的隱喻來傳達其思想,抽象性的哲學概念往往根植于具體性的自然范型。當水被中國古人深入思考時,許多理論原則是源自于水的自然行為,卻歸結應用于人類的行為之中,水在自然現象的經驗感知下,成為中國古人闡發(fā)哲學、政治、倫理、軍事等思想的載體,形成了以水為主題的法水哲學。上文所論即從各個方面反映了莊子對水與人之間密切關系的深刻洞察。在古人以自然喻人事這一潛在的思維習慣和修辭傾向中,作為載體的水之所
19、以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以致成為中國古代極為典型的根隱喻,乃是因為就某種意義而言,自然之水本身具有太多與社會人事相互契合之處,從而使古人習慣于選擇水這種特殊的自然之物作為表情達意的生動載體。就上文所討論的以水為核心的隱喻體系來說,水與人之間的相似性在中國古人的不斷發(fā)掘之下,可以和古人所企圖推行的所有人類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模式構成一種對應關系。拿現代隱喻理論的術語來說,作為源域的水的有關知識被源源不斷的“映射”到作為目標域的人的相應知識上,從而使形上之“道”得以在人類的心靈世界中呈現,并最終使古代各家的思想體系得以建立起來。三、發(fā)現相似性的隱喻與創(chuàng)造相似性的隱喻隱喻的建構是以相似性為基礎的,相似關系是
20、136隱喻成為可能的絕對前提。因此,馬克斯布萊克MaxBlack)才說:“什么是隱喻中所包含的特征變換函數呢?其答案是:或者是類比,或者是相似?!保?:P92)事實上,類比的基礎也是相似性。因為, &9*4-2012ChiiiaAcademicJcumalElectiank:PublishinglouseAllrighLsreserved.lie! #所謂類比,就是兩個屬于不同范疇的知識系統(tǒng),憑借著彼此在屬性或結構上的相似性,由已知系統(tǒng)推論未知系統(tǒng),并進而獲得新的知識的過程。因此,從邏輯上來說,所謂類比就是借助于具有相似性的兩種事物而舉其一以明另一,因而與隱喻內在關聯。從某種意義上說,在語言符
21、號的表征關系中,相似關系就修辭而言即為隱喻,就邏輯而言即為類比。因此,相似性Similarity)既是構成隱喻的必要條件,又是隱喻形成的基礎。不同領域的事物只有被發(fā)現或者被創(chuàng)造出相似性,才能夠引起人們的類比聯想,從而將兩種本屬于幾不同領域的事物并置構成隱喻。亞里士多德說:“隱喻應當從有關系的事物中取來,可是關系又不能太顯著;正如在哲學里一樣,一個人要有敏銳的眼光才能從相差很遠的事物中看出它們的相似之點?!?P183)“使用隱喻字跟使用附加詞一樣,必須求其合適;只要注意到相似點就行了?!必?:P152)由此看來,亞氏無疑把相似性看做隱喻的生命了。但由于客觀事物本身的復雜性以及人類認識的復雜性,隱
22、喻對相異事物之間相似性的發(fā)現和認識,也表現出一個復雜的過程。大部分情況下,構成隱喻的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是事先客觀存在著的,無論是外在的形似,還是內在的神似,隱喻的相似點都是事先存在的,隱喻使用者所做的只是發(fā)現本體和喻體之間固有存在的相似點并根據這一相似點構成隱喻而已。這種隱喻我們習慣上稱之為發(fā)現相似性的隱喻。但也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在隱喻使用之前,人們并未意識到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但在經過本體和喻體這兩個異質的事物并置存放、不類而類之后,方能暗示出兩者之間存在某種事先未被注意的相似性,從而建立起一種新的隱喻關系。這種隱喻在某種意義上能夠拓展人的認識視野、獲得新的認知效果,因而習慣上被人
23、們稱做創(chuàng)造相似性的隱喻。對于這兩種不同的隱喻,束定芳說:“可以這樣認為,有兩種基本的隱喻:一種是以本體與喻體間原有包括固有的和想象中的)相似性作為構成隱喻的基礎(Similaritybasedmetaphors),另一種是以說話者或作者新發(fā)現的或刻意想象出來的相似性作為基礎(Similaritycreatingmetaphors)。顯然,后者有著更重要的認知價:5P15)值。發(fā)現相似性的隱喻這種類型十分常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莊子書中這類隱喻同樣多不勝數。如: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
24、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逍遙游)夫楚王之為人也,形尊而嚴。其于罪也,無赦如虎。(則陽)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盜跖)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天地)君亦必無盛鶴列于麗譙之間。(徐無鬼)例中,東岳泰山和漫天云彩之大,無論對于古人還是今人,都是一種常識,故通過這些事物來比喻大鵬之大,我們都很容易接受。例中,冰雪潔白異常,可謂一塵不染,通過它我們不難體會“神人”皮膚之白;少女年輕嬌美、輕盈異常,通過它來描寫“神人”風貌,容易溝通。例和例中,老虎的兇殘和聲音之大是眾所周知的,用它來隱喻也屬于常規(guī)性隱喻。例中,“標枝”指“樹端高枝”,枝頭高高在上,與君主
25、位置相似,野鹿無拘無束,與百姓生活相似,故用這兩個隱喻來喻指至德之世的君主和百姓關系也不難理解。例中,“鶴列即陳兵。古代兵法陣形,如鶴飛高空呈V字形,二者的相似性同樣極為明顯。創(chuàng)造相似性的隱喻相對來說比較少見,它的運用需要作者豐富的想像力、獨特的洞察力和優(yōu)異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這方面,布萊克所提出的“激進的創(chuàng)造性假設”理論富有啟發(fā)意義。布萊克認為,在很多情況下,與其說隱喻的某種相似性本來早已存在,還不如說正是這些隱喻的使用才創(chuàng)造了某種相似性,而且這種創(chuàng)造對人來說更有啟發(fā)性意義。布萊克所說的是這樣一種隱喻:其構成不是以原先人們已經知道的相似性為基礎,而是在使用了這些隱喻之后,人們對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
26、才具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但其自身所具有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往往能夠帶來出其不意的效果,并且具有更強的認知價值。在這種類型的隱喻結構中,兩種通??磥砗翢o聯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論,是因為人們在認知領域中對他們產生了相似聯想,因而利用對兩種事物感知的交融來解釋、評價、表達他們對客觀現實的真實感受和感情。正因如此,這種類型的隱喻才具有更為顯著的認知價值,對讀者來說也要求其具有更高的鑒賞能力以感知其中所隱含的聯系(hiddenassociation)。如就莊子天運中“虎狼,仁也”這個隱喻來說,在所有人的觀念中,虎狼的本性都是兇殘的,誰也不會想到它們還能與人類之仁德會有任何關聯。但在莊子作出這個表述以后,我們也逐漸
27、體會到,人自有人的仁德,虎狼自有虎狼的仁德,再兇殘的獸類,也會有對自己的同類尤其是子女的仁愛之德。由此可見,在看到莊子這個創(chuàng)造性隱喻之前,我們很難想到虎狼與“仁”之間會有任何相似之處,但在看到莊子這個創(chuàng)造性隱喻之后,我們也能夠逐漸體會到它們之間的共性存在。除此之外,莊子中諸如此類的創(chuàng)造性隱喻還有: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大宗師)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山木)例中,“朝徹”,成玄英疏曰:“死生一觀,物我兼忘,惠照豁然,如朝陽初啟,故謂徹也?!薄俺瘡亍奔匆栽绯筷柟獾耐髑逅瑏肀扔魑镂覂赏?、與“道”為一的境界。例中,“一龍一蛇”,王先謙釋曰:“或龍見或蛇蟄?!币源吮扔魈撔耐?,順時而動。
28、TOC o 1-5 h z以上數例說明,莊子常常以獨特的思維方式、個人的創(chuàng)作旨趣,挖掘事物之間新的聯系、探索事物新的特征,許多視角新穎、個性鮮明的詞語應運而生,給人以強大的吸引力與感召力。因此,像莊子這樣創(chuàng)造相似性的隱喻不僅能夠增強文章的審美效果,而且能夠拓展我們讀者的視野,具有巨大的認知價值。四、語詞型隱喻與篇章型隱喻從外在表現形態(tài)來看,隱喻又可劃分為語詞型隱喻和篇章型隱喻兩種。所謂語詞型隱喻就是以單個的字、詞、短語乃至句子為表現形態(tài)構成的隱喻。所謂篇章型隱喻就是指以一個結構完整的段落和篇章為表現形態(tài)的隱喻。這兩種隱喻類型在莊子書中都有豐富的表現。女口:若歌若哭。(大宗師)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聲之于響。(在宥)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刻意)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秋水)心如涌泉,意如飄風。(盜跖)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大宗師)當是時,猶象人也。(田子方)譬猶狗馬,其不及遠矣。(則陽)譬之若載鼷以車馬。(達生)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北娋呀耘T唬骸叭粍t朝四而暮三?!北娋呀詯偂#R物論)以上10例中,例是以“若”為喻詞構成的語詞型隱喻;例是以“如”為喻詞構成的語詞型隱喻;例是以“似”為喻詞構成的隱喻;例是以“象”為喻詞構成的隱喻;例是以“譬猶”為喻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事業(yè)單位工勤技能-廣東-廣東汽車駕駛與維修員五級(初級工)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云計算金融數據處理外包服務合同
- 2025年度生態(tài)環(huán)保技術成果轉化及采購實施合同
- 2025年創(chuàng)新型中小企業(yè)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協議
- 2025年城市綜合體咖啡廳經營權轉讓合同范本:特色咖啡自助餐廳正式移交
- 2025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草皮植被恢復與生態(tài)修復工程合同
- 2025年創(chuàng)新型環(huán)保型辦公家具批量訂購合同
- 2025年體育設施場地租賃保證金繳納及賽事保障合同
- 2025年高端建筑工地專用鏟車租賃服務合同
- 2025年事業(yè)單位工勤技能-廣東-廣東家禽飼養(yǎng)員三級(高級工)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
- 《醫(yī)用化學基礎》教案
- GB/T 9969-2008工業(yè)產品使用說明書總則
- GB/T 3618-2006鋁及鋁合金花紋板
- GB 31645-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膠原蛋白肽
- 防山體滑坡應急預案
- 江蘇省社會組織網上辦事系統(tǒng)-操作手冊
- DB37-T 3079-2017特種設備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
- 2023版江西省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地址醫(yī)療機構名單(1744家)
- 模具保養(yǎng)記錄表
- 各種隔離標識
- 鋼質防火門窗項目商業(yè)計劃書范文參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