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知識點總結(jié)_第1頁
法制史知識點總結(jié)_第2頁
法制史知識點總結(jié)_第3頁
法制史知識點總結(jié)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法制史第一章中國古代法制史一、中國古代法的傳統(tǒng)1.道德為基礎(chǔ),強調(diào)宗法等級名分 。2.禮法結(jié)合、以禮為主。3.等級有序, 家族本位。4.恭行天理,執(zhí)法原(追溯)情。5.民刑不分,重刑輕民。6.無訟是求。二、法律思想的演化1.夏商:神權(quán)政治 學說。2.西周:(1)以德配天(德 -敬天、敬祖、保民);( 2)明德慎罰;(3)出禮(習慣法)入刑 -親親尊尊、五禮(吉 <祭祀 >兇軍賓嘉 <冠婚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維護特權(quán) 。3.商鞅:(1)改法為 律(強調(diào) 普遍性 );(2)運用法律手段推行 富國強兵措施;(3)剝奪舊貴族的 特權(quán) -廢除世襲,按 軍功受爵;取消

2、 分封,實行郡縣;剝奪舊貴族對地方的 壟斷權(quán),強化中央對地方 的全面控制。( 1)到( 3)都是商鞅獨創(chuàng) 。(4)全面貫徹法家“以法治國” 和“明法重刑”的主張 -只要看起來很嚴重的就是法家精神,比如 鼓勵告奸 、連坐等。4.漢代:德主刑輔。5.唐代:禮法合一 。6.明代(明大變):明刑弼教 -(1)朱熹提高了禮刑關(guān)系中刑的地位;(2)朱元璋 推行重典治吏 。三、基本法典 (重點)1.鑄刑書 (鄭國子產(chǎn)):中國歷史上 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2.鑄刑鼎 (晉國趙鞅):中國歷史上 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3.法經(jīng)(魏國李悝,6 篇):中國歷史上 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的封建成文 法典。盜賊至 篇首;盜財產(chǎn);賊安

3、全;雜六禁;具(總則)加減 - 定罪量刑中從輕從重; 網(wǎng)、捕 是訴訟。4.子產(chǎn)書,鞅鑄鼎,李悝發(fā)神經(jīng)。5.曹魏律 (新律,18 篇):曹魏八議,具改刑名置律首 。6.晉律(張杜律 ,20 篇):晉律添法例,張杜制五服;五服晉北齊;張斐、杜預都是山西人,只能做 晉律;五服制罪 還沒考,重點。7.北魏律(20 篇):北魏南陳(陳律吸收官當)來當官( 官當),當官有地圖(折抵 徒罪)。8.北齊律 (12 篇):北齊合并名例律 ,十條重罪 12 篇。9.開皇律 :五刑十惡 在開皇。10.武德律(12 篇):唐代首部 法典。11.貞觀律(12 篇):唐太宗。12.永徽律疏 (唐律疏議 ,12 篇):永遠

4、輝煌是唐律;中國古代最高水平 。13.宋刑統(tǒng)(12 篇):中國歷史上 第一部刊印頒行的法典; 宋太祖。14.慶元條法事類 (南宋):第一次將凌遲規(guī)定為法定死刑。15.大明律(7 篇):明大變,改 7 篇;明太祖 朱元璋 編制。16.大清律例(7 篇):乾隆年間頒行;中國歷史上 最后一部傳統(tǒng)成文 法典;集大成者 ;清承明治。17.欽定憲法大綱 (1908 年,23 條):(1)憲政編查館 編訂;(2)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憲法性文件 -死記;(3)規(guī)定君主的絕對權(quán)力;(4)限制議會權(quán)力;(5)附錄 “臣民權(quán)利義務(wù)”加以各種 限制 。18.十九信條(1911 年):(1)清政府最后一部憲法性文件 ;(

5、2)資政院擬定;(3)相對擴大了議會和總理的權(quán)力,仍強調(diào) 皇權(quán)至上 ,對人民權(quán)利 只字未提 。19.大清現(xiàn)行刑律 (1910 年,過渡):過渡性(在大清新刑律前) ;取消六律總目; 廢除凌遲 (現(xiàn)在廢凌遲 );純民事性質(zhì)條款 不再科刑 。20.大清新刑律 (1911 年):(1)中國歷史上 第一部近代意義 的刑法典,仍維護專制制度 ,未真正施行 ;(2)內(nèi)容新、體例新(總則分則)、刑罰新(主刑從刑)、原則新(罪刑法定 、緩刑)-美國最早引入緩刑。21.大清民律草案 (1910 年,沒通過):(1)修訂法律館 編訂;(2)日本的松岡正義 參與起草;(3)五編制-總則、債權(quán)、物權(quán) 仿德日民法典;

6、侵權(quán)、繼承會同禮學館 起草,帶有濃厚 封建色彩 ;(4)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22.在清末修律期間制定的法律, 都不是 資本主義 性質(zh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zhì)。2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2 年):(1)中國歷史上 最初的,也是唯一一部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 性質(zhì)的憲法性文件 (死記);(2)臨時性;(3)仿照美國三權(quán)分立 ,但改總統(tǒng)制為 責任內(nèi)閣制 ,規(guī)定臨時大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 和國務(wù)院行使行政權(quán)力 ;(4)一院制 -中國歷史上到現(xiàn)在 沒有兩院制 。24.天壇憲草 (1913 年):北洋政府 時期第一部 憲法草案。25.袁記憲法(1914 年):用總統(tǒng)獨裁 否定了責任內(nèi)閣制;標志著 軍閥專制的全面

7、確立 。26.賄選憲法(1923 年):中國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頒行 的憲法;專門規(guī)定“國權(quán)” 和“地方制度”(地方有 自治權(quán))。27.中華民國憲法(1947 年):五權(quán)憲法(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不倫不類 。補充( 1):行政法典(刑律 政典):1.唐六典 :第一次以法典形式 肯定了法官回避 制度。2.大明會典 :基本仿照唐六典,六部為綱,分述職權(quán)、事例。3.大清會典 :仿效明會典;則例 。補充( 2):特殊的法律形式1.魏晉南北朝 (律令科比格式 ):(1)科,補充與變通 律、令;(2)比(類比),法律無明文規(guī)定時 比照適用 ;(3)格(=令),補充 律,刑事性質(zhì),一般不考;(4)式

8、,公文程式, 格式 。比、式是今年重點。2.宋:(編)敕:(1)效力往往高于律;(2)要經(jīng)處理才能全國通行;(3)很頻繁,神宗設(shè)編敕所 ;(4)人(仁宗)吃律(敕律 并行),神(神宗)吃糕(以敕代律 )。3.明:明大誥,上年已考。與 大明律效力等同;明太祖死后 即失效;空前普及。4.清:例(今年重點,必考):(1)條例 -刑事單行法規(guī),或附于 大清律例,皇帝批準;(2)則例 -行政法則,或附于 清會典 ;(3)事例-特定事項,個案性;(4)成例(定例)-將事例編訂 成定例, 皇帝發(fā)布,普遍性,包括 條例、則例 。四、罪名1.春秋戰(zhàn)國 :法經(jīng)八罪 -盜財產(chǎn),賊安全,雜六禁。2.秦(未形成 科學的

9、罪名體系):(1)危害皇權(quán)罪 -言論犯罪都屬于 危害皇權(quán);(2)財產(chǎn)犯罪 -五人共盜,聚眾造反 為群盜;(3)人身犯罪 -賊殺、傷人,斗傷,斗殺。3.北齊:重罪十條 ,置于律首,不在八議論贖之限。4.隋(唐):十惡,在名例律 之首,十惡不赦 。5.唐:(1)六殺 -謀殺(有預謀)、故殺(臨時起意)、斗殺、誤殺、過失殺、戲殺(玩死人);(2)六贓 -受財枉法(拿了錢,辦了事) 、受財不枉法(拿了錢,不辦事) 、受所監(jiān)臨 (管轄)、盜賊(暴力)、竊盜(秘密竊?。⒆E(非因職權(quán)之便)。6.明:奸黨罪 -太祖創(chuàng)造,懲治官吏。7.清:文字獄(今年重點):律中無相關(guān)條款; 均按 “謀反大逆” 定罪;株連

10、最廣 。五、刑罰1.西周:奴隸制 (先秦)五刑 -墨(黥)、劓、剕、宮、大辟。2.秦:主刑 - 笞刑、徒刑(自由刑+奴役刑)、流放刑(遷,謫,考多選)、肉刑、死刑。 附加刑 -羞辱刑(髡,耐, 戮是含羞辱的死刑)、經(jīng)濟刑、株連刑。3.漢:文景廢肉刑 (沒涉及宮刑),緹縈救父 是導火索; 景帝倫大錘( 箠令)。4.南北朝 :北周流行;宮刑自宮 南北朝。5.隋:封建五刑 -笞、杖、徒、流、死6.北宋:(1)折杖法 -徒流可折為臀刑和脊刑, 死刑不折,重罪不折;(2)刺配 -仁宗不仁 :輕者刺配,重者凌遲;(3)凌遲 - 仁宗使用,神宗常刑,現(xiàn)在廢凌遲 。7.明:(1)充軍刑 -在流刑外增加,有本人

11、終身 充軍和子孫永遠 充軍的區(qū)分;(2)廷杖 。六、刑罰適用原則1.秦:(1)刑事責任能力 的規(guī)定,按身高,未成年 不負或者減輕;(2)區(qū)分故意(端)與過失(不端),想象成上菜(端),誣告反坐 ;(3)-(7)和現(xiàn)代一樣,不用記。2.唐:(1)保辜制度(針對 傷人行為),在一定期限內(nèi)對 被害人 的傷情變化負責;(2)區(qū)分公私罪,公從輕,私從重,利用職權(quán)、徇私枉法按私罪 ;( 3)自首原則,今年重點 ,自首免(未舉發(fā),贓物 償還),自新減(已舉發(fā)),謀反、嚴重不適用自首。3.明:從重從新 原則 -重其所重,輕其所請, 唐律 。4.清:略七、司法機關(guān) (最好狂看小綠皮,此處只單記口訣)1.西漢:監(jiān)

12、察 -御史大夫 -漢武帝后,校尉校中央,刺史刺地方 。2.北齊大理寺,西晉 御史臺 。3.今年重點: 宋:地方 -提點刑獄司 。 明:地方 -提刑按察司 (明察秋毫)。4.與明代有關(guān)的,明 察秋毫。5.明代的省級是行政、司法 分立 。清末改革 時司法機關(guān) 的變化1.改刑部為法部,掌管全國 司法行政 事務(wù)。2.改大理寺 為大理院 ,為全國 最高審判機關(guān) 。3.實行審檢合署 (今年重點)。清末改革 時的諮議局與資政院(今年重點)1.諮議局 :地方,咨詢,不獨立 。2.資政院 :中央,咨詢,御用,與近現(xiàn)代社會的 國家議會 有根本性的不同 。八、古代訴訟制度1.西周:(1)刑獄民訟 ;(2)五聽:辭色

13、氣耳目,司法 心理;(3)三刺:重大疑難,(先后)群臣、官吏、國人(體現(xiàn)明德慎罰 思想)。2.漢:(1)春秋決獄 -論心定罪,關(guān)注 主觀動機;(2)秋冬行刑 -針對死刑,謀反、謀大逆 決不待時 。3.魏晉南北朝 :死刑復核 太武帝(北魏) -唐代三復奏,曹魏八議,五服晉北齊,北魏南陳(陳律吸收官當)來當官(官當)。4.唐:(1)刑訊: 嚴格,有禁止的情況;(2)人贓并獲,拒不認罪,據(jù) 狀(證據(jù))斷之;(3)死刑復核 :央五,地三。5.宋:(1)翻異(否認口供) 別勘(重大案情,另行 重審);( 2)證據(jù)勘驗 -原、被告 均有負舉證責任 ,洗冤集錄 等世界最早 的法醫(yī)學著作。6.明:(1)軍民分

14、訴分轄制;(2)管轄制度繼承了 唐律,同時規(guī)定了被告原則;(3)刑罰 -從重(重其所重: 賊盜、錢糧),從新(輕其所輕: 典禮及風俗教化 );(4)九卿會審(圓審)-已判囚犯仍翻供, 皇帝交付九卿圓桌會 ;(5)朝審 -霜降潮(朝)濕;(6)大審 - 司禮監(jiān)的大太監(jiān)組成,所以叫 大審,武(五)大。7.清:(1)秋審 -全國,斬、絞監(jiān)候;(2)朝審 -霜降潮濕,京師附近,斬、絞監(jiān)候的 復審;(3)熱審 -大熱天, 打板子 。8.清末:(1)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 -被告主義原則管轄, 被告是受有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 的公民,不享有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國家的僑民是被告的,則由 中國法院 管轄;(2)觀審制度 -外國人 是原告的案

15、件;(3)會審公廨 -英美法,上海,租界內(nèi),包括中國人之間 的訴訟也介入;(4)四級三審 ,公訴制度,證據(jù)、保釋制度,公開、回避制度,法官、檢察官 考試任用 制度,改良監(jiān)獄、獄政管理制度。九、我國古代的婚姻繼承制度(1)婚姻制度1.西周 - 結(jié)婚:一夫一妻,同 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然就是淫笨),六禮(納彩是提親,聘禮叫納征)。離婚:七出,三不去(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后富貴) 。2.宋-結(jié)婚:男 15,女 13,禁五服(姑舅兩姨兄弟姐妹不禁) 。離婚 :改嫁(夫外出三年不歸,六年不通問,可改可離 ),其他略。(2)繼承制度1.西周:嫡長子繼承制 -立嫡以長 不以賢,立子以貴 不以長,政治身份為主,土地、財產(chǎn)為次。2.宋:(1)在室女 享受部分繼承權(quán);(2)遺腹子與親生子享有同樣的繼承權(quán)。3.南宋 - 戶絕財產(chǎn)繼承制度:(1)先確立繼子 ,起(妻在從妻)立(立繼),尊(夫妻俱亡,從尊親屬)命( 命繼);(2)分割遺產(chǎn) ,只有 在室女 (1子 3 女),只有出嫁女(三分官婦子 )。十、契約法1.西周:買賣人質(zhì)( 質(zhì)劑,質(zhì)長劑短,質(zhì)活劑死),借個師傅( 傅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