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鑒賞論文畢加索_第1頁
美術鑒賞論文畢加索_第2頁
美術鑒賞論文畢加索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愛好和平的畫家作者:曹越 班級:11小教文2 學號:11150904畢加索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偉大的畫家。他的偉大之處在哪兒呢?并不是因為他是西班牙畫家、雕塑家、劇作家、詩人,也不是因為他是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抽象派)的創(chuàng)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而是因為他是愛好和平的探求者。畢加索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 他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分為這樣幾個時期:“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立體主義時期”(分成分解和綜合兩種形式),“古典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最后是“抽象主義時期”。畢加索一

2、生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種變異風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獷剛勁的個性,而且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統(tǒng)一與和諧。他有過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論是陶瓷、版畫、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戲。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特定的老師,也沒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紀活躍的畫家,沒有一個人能將畢加索打開的前進道路完全迂回而進。他說過:“當我們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時,有時我們所作的事會自動地傾向我們。不必過分煩惱各種事情,因為它會很然或偶然地來到你身邊,我想死也會相同吧!”畢加索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

3、的運用。20世紀正是屬于畢加索的世紀。他在這個多變的世紀之始從西班牙來到當時的世界藝術之都巴黎,開始他一生輝煌藝術的發(fā)現之旅。30歲以后畢加索進入一個又一個不安分的探索時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樣沒有絲毫的統(tǒng)一,連續(xù)和穩(wěn)定。他沒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樣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親或可憎,或誠摯或裝假,變化無常不可捉摸,但他永遠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從來沒有一位畫家像畢加索那樣以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chuàng)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規(guī)定,不要偏見,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創(chuàng)造。他在藝術歷程上沒有規(guī)律可循,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后又回到現

4、實主義。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第一次看到格爾尼卡這幅畫,我還是13歲的小女生,當時是在美術課本上看到的。感受過梵高的向日葵的色彩艷麗,再看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完全不能夠理解它的深層內涵,只給我留下了一個很差的印象,這種畫也能叫畫嗎?我小學時候的水平都比他高來著呢!到了高中,歷史書上再次出現格爾尼卡這幅畫,不過還附上了他的創(chuàng)作背景。原來他是為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而創(chuàng)作的這幅畫。畢加索自己也曾解釋此畫圖像的象征含義,稱公牛象征強暴,受傷的馬象征受難的西班牙,閃亮的燈火象征光明與希望當然,畫中也有許多現實情景的描繪。畫的左邊,一個婦女懷抱死去的嬰

5、兒仰天哭號,她的下方是一個手握鮮花與斷劍張臂倒地的士兵。畫的右邊,一個驚慌失措的男人高舉雙手仰天尖叫,離他不遠的左處,那個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樣地倉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遠遠落在了身后。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難者的真實寫照。畫中的諸多圖像反映了畫家對于傳統(tǒng)繪畫因素的吸收。那個懷抱死去孩子的母親圖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傳統(tǒng);手持油燈的女人,使人聯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個高舉雙手仰天驚呼的形象,與戈雅畫中愛國者就義的身姿不無相似之處;而那個張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則似乎與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某些戰(zhàn)爭畫中的形象,有著姻親關系。由此可以看出,畢加索不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膽創(chuàng)新者,同時也

6、是一位尊崇和精通傳統(tǒng)的藝術家。乍看起來,這幅畫特別的雜亂無章。這似乎與轟炸時居民四散奔逃、驚恐萬狀的混亂氣氛相一致。然而,當我們細察此畫,卻發(fā)現在這長條形的畫面空間里,所有形體與圖像的安排,都是經過了精細的構思與推敲,而有著嚴整統(tǒng)一的秩序。雖然諸多形象皆富于動感,可是它們的組構形式卻明顯流露出某種古典意味。我們看見,在畫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圖像互相交疊,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軸,恰好將整幅長條形畫面均分為兩個正方形。而畫面左右兩端的圖像又是那樣地相互平衡。可以說,這種所謂金字塔式的構圖,與達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構圖,有著某種相似的特質。另外,全畫從左至右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突出顯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強調受傷掙扎的馬,其上方那盞耀眼的電燈看起來好似一只驚恐、孤獨的眼睛;第三段,最顯眼的是那個舉著燈火從窗子里伸出頭來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個雙臂伸向天空的驚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其絕望的姿態(tài)使人過目難忘。畢加索以這種精心組織的構圖,將一個個充滿動感與刺激的夸張變形的形象,表現得統(tǒng)一有序,既刻畫出豐富多變的細節(jié),又突出與強調了重點,顯示出深厚的藝術功力。在這里,畢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貼畫的藝術語言。不過,畫中那種剪貼的視覺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貼手段來達到的,而是通過手繪的方式表現出來。那一塊疊著另一塊的“剪貼”圖形,僅限于黑、白、灰三色,從而有效地突出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