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講練結四步教學法高中語文 第6課 逍遙游(預)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頁
預講練結四步教學法高中語文 第6課 逍遙游(預)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頁
預講練結四步教學法高中語文 第6課 逍遙游(預)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頁
預講練結四步教學法高中語文 第6課 逍遙游(預)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頁
預講練結四步教學法高中語文 第6課 逍遙游(預)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預】人教必修5第6課逍遙游教學資料一、認識作者姓名莊子名周朝代戰(zhàn)國籍貫宋國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說今山東東明縣人)生平簡介他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者。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jù)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jīng)。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作品風格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后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象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

2、想象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倍?、文本知識1.莊子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內篇最集中表現(xiàn)莊子哲學的是齊物論、逍遙游、大宗師等。2.背景資料莊子生活在社會矛盾極其復雜的亂世。戰(zhàn)國時期,諸侯征戰(zhàn)不已,暴君奸臣殺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負無法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他無法獲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

3、自由來逃避紛亂的現(xiàn)實。希望在精神上天馬行空無所羈絆,讓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為形體的生命,從而達到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絕對自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莊子創(chuàng)作了逍遙游。三、字詞歸納1、字音辨認鯤鵬( ) 坳堂( ) 齊諧( )摶扶搖( ) 夭閼( ) 榆枋( )泠然( ) 蓬蒿( ) 數(shù)數(shù)然( )翱翔( ) 晦朔( ) 惡乎待哉( )2、通假字(1)北冥有魚 (2)適莽蒼者,三餐而反 (3)小知不及大知 (4)湯之問棘也是已 (5)此小大之辯也 (6)而征一國者 (7)而御六氣之辯 (8)旬有五日而后反 3、 古今異義: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古義: 今義:發(fā)怒(2)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

4、吹也古義: 今義:野生動物的一種 (3)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古義: 今義: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4)蟪蛄不知春秋古義: 今義: 春天和秋天 (5)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 今義:轉折關系連詞 (6)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古義: 今義:沒有功勞 (7)小年不及大年古義: 今義: 指農歷臘月是小月的年份;節(jié)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8)眾人匹之,不亦悲乎古義: 今義: 大家,許多人 4、一詞多義(1)志(2)名 (3)圖(4)置 (5)窮(6)其 (7)且(8)而5、詞類活用水擊三千里_而后乃今將圖南_舉世非之而不加沮_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_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_置杯焉則

5、膠_故夫知效一官_6、特殊句式南冥者,天池也_齊諧者,志怪者也_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而莫之夭閼者_之二蟲又何知_奚以知其然也_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_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四、內容探究1. 題目逍遙游的含意是什么?2. 在作者看來,“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也不能算是逍遙游,那么作者對鯤鵬、蜩與學鳩、斥安鳥的態(tài)度一樣嗎?3. 作者從奇妙莫測的描寫后接以現(xiàn)實社會中四種人的具體論述,他們分別能“效”“比”“合”“征”。作者肯定這四種人的做法嗎?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4. 如何品味逍遙游所抒發(fā)的感情?參考答案:三、字詞歸納1、字音辨認kn ào xi

6、33; tuán è fn lín ho shuò áo shuò w2、通假字“冥”通“溟”,海 “反”通“返”,返回 “知”通“智”,智慧 “已”通“矣” “辯”通“辨”,區(qū)別 “而”通“耐”,能 “辯”通“變”,變化 “有”通“又”3、古今異義奮發(fā),文中指鼓起翅膀游動的霧氣很飽的樣子指四季雖然這樣無所為,故無功利壽命短的一般人4、一詞多義 記述、記載 志向 立志 記住 標記、做標記名稱、名字 聲名 命名、起名 說出、指出 名義計劃 地圖 謀劃、籌劃 圖畫 謀取、設法對付放上、安放 購置、添置 放棄、丟下 擺、設盡 生活困難 走到

7、頭 不得志,與“達”相對代詞,它,它的 語氣副詞,用在選擇句中,表選擇,是還是 語氣副詞,舒緩語氣 代詞,代“鵬”,譯作“它”副詞,將,將要 連詞,而且 語氣副詞,還、尚且表順承關系的連詞 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與被修飾的連詞 表因果關系的連詞,“因而” 表并列關系的連詞 通假字,通“能”,才能 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表遞進關系的連詞,“并且”5、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 名詞作動詞,向南飛形容詞作動詞,反對,責難名詞作動詞,南行使動用法,使?jié)M意,使信任名詞用作動詞,粘,指著地名詞用作動詞,勝任6、特殊句式判斷句判斷句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四、內容探究1.就

8、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游自得的意思。文中的“逍遙游”有兩層含義:無限的思維空間。既然擺脫了仁義是非的束縛,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莊子稱之為“游心”,是超脫功利和現(xiàn)實境遇的神游;自由無礙的心境?!板羞b”之“游”,沒有世俗的羈絆,也沒有列子那種不得已而“游”的不平情緒,就可以真正做到無所忌憚,“安時處順”的暢達,保持淳樸真實的自然心態(tài)。2.不一樣。雖然鯤鵬“之九萬里而南為”還不能算是逍遙游,可是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它“志向高遠、鵬程萬里”的行為,而完全否定了蜩與學鳩“搶榆枋而止”“控于地而已矣”,斥安鳥“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的渺小與淺薄,從而擺出了“此小大之辯也”的

9、觀點,也有力地說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3.這四種人雖能“效”“比”“合”“征”,但卻以世俗之見自視,以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為人生的境界,他們也僅僅是斥安鳥翱翔于蓬蒿之間罷了。宋榮子已經(jīng)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內外榮辱的界限,卻“猶有未樹”;列子能御風而行,超然于世,但還是要依賴于風(即“猶有所待”)。這兩個人都比眾人高出一籌,但未入道,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何謂“逍遙”呢?莊子告訴我們:“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4.品味逍遙游所抒發(fā)的感情,須從以下兩方面入手:(1)美麗的大鵬形象體現(xiàn)了作者無法施展抱負、無法實現(xiàn)理想的深深痛苦。作者筆下的大鵬,雄健美麗,志向高遠,它能夠振翅

10、飛向“九萬里”的高空,能夠背負青天而飛向遙遠的南冥;然而有所待的大鵬雖然能高飛萬里,但在追求“逍遙游”上卻失敗了。(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反映了莊周對智慧的肯定,對生命的熱愛。我們知道,莊周主張“絕圣棄知”,他崇尚、贊美的是“無己”之“至人”,“無功”之“神人”,“無名”之“圣人”。但是,我們仍然能體會到作者對智慧所持的肯定,對生命所抱的熱愛。當蜩與學鳩譏笑大鵬時,作者發(fā)自肺腑地斥責道:“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又明確地指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作者緊接著作了一番議論之后指出,人世間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他們自滿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