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物鏡和目鏡成像認識.doc_第1頁
顯微鏡物鏡和目鏡成像認識.doc_第2頁
顯微鏡物鏡和目鏡成像認識.doc_第3頁
顯微鏡物鏡和目鏡成像認識.doc_第4頁
顯微鏡物鏡和目鏡成像認識.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顯微鏡的認識1、目鏡蓋:保護目鏡,以免將灰塵、油污、尖銳物件進入目鏡,操作鏡片,影響觀察。2、目鏡:觀察物體之用。如有油污、灰塵等,可用鏡頭紙沾上乙醇,做圓圈狀清洗。千萬不能用手去觸摸鏡片。3、調焦手輪:用手輪來調整鏡筒的上下位置,以便得到清晰的聚集來觀察物體。4、反光鏡:有兩種光源:a 可用反光鏡借助自然光源或燈光的折射,將光束從載物臺中心的通光孔中通過,并通過角度的變動來獲得自己滿意的光強度,使觀察物更清晰。B 裝上電池,將燈泡向上,調節(jié)光源至滿意的效果。5、載物臺:是用來置放所觀察物體的。載物臺上的兩個金屬壓片是用來固定載玻片的。6、鏡座:取下底墊就可以更換電池,注意電池的正、負極。7、轉盤:輕輕的用手旋轉轉盤,聽到清晰的“咔嗒”聲,則表示定位準確。轉盤上有三個物鏡,通過變換物鏡的倍數,可以獲得不同的放大倍數,以便清晰地觀察物體。建議:先用最小的倍數的物鏡來觀察,然后逐步放大倍率。 顯微鏡的附件:1、塑膠瓶:可放置做實驗所需的物品。如海鹽、蝦卵、染色劑、膠水等。2、孵卵盒:用來孵化蝦卵或當培養(yǎng)皿。3、標簽盒和蓋片盒:存放空白標簽和蓋片。是為你動手做標本的。4、標本載片:先學會觀察這些標本。5、空白載片:你可以用身邊熟悉的東西做標本觀察。6、吸管:吸取染色劑之用。7、蝴蝶標本:通過顯微鏡的放大,可以看到蝴蝶的角須、足、鱗粉等。8、濾色盤:將濾色盤安裝在載物臺的下面,轉動濾色盤,可變換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顏色來分別觀察物體的奇異變色現象。 觀察物體1、取鏡和安裝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7厘米左右處,略偏左。檢查一下物鏡和目鏡。2、對光轉動轉盤,使低倍率物鏡對準通光孔。調整光源,使光線通過通光孔,達到最好的效果。3、觀察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或自制一個字母裝片。 A、從報紙或書刊上剪下一個字母; B、將字母放在干凈的空白載片上; C、用吸管吸水后擠上一滴水; D、將透明蓋玻片取出,蓋在滴水后的紙片上; E、置于壓片下,將其移放到載臺小孔中央。4、轉動調焦手輪,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5、一只眼睛向目鏡內看,逆(順)時針方向轉動調焦手輪,使鏡筒緩緩上升或下降直到看清物像為止。6、練習將所觀察的標本移到視野中央,先移動一下標本,看物像朝哪個方向移動。想一想,這說明了什么問題?7、轉動轉盤改變倍率可以將物像進一步放大,這時字母的細微部分馬上可以看得見。8、實驗完畢,把顯微鏡放進鏡盒里,送回原處。注意:放大倍率越大光線就會越暗。慢慢的移動光源,會發(fā)生一些變化,重新調整光源角度以便得到更好的亮度。你所觀察到的物像是鏡像。 實驗介紹 現在可以用顯微鏡來觀測所有的物質,在實驗室中,可參照如下物品(有些物品是隨顯微鏡配備所具有的),放好實驗的準備。 鑷子、牙簽(天然未染色的)、滴管、小瓶、剪刀、帶蓋的廣口瓶、攪棒(23只)、紙杯(34個)、一塊紙板、紙巾、紅、藍著色劑、吸管、裝工具和儀器的箱子。 濾色片 將濾色片裝入載物臺下面調試,從中選擇你所需要的顏色,對準載物臺中央的通光孔。旋轉濾色盤,就可以觀察到物體在幾種不同顏色下的顯示。 例如,用少許食鹽?;蛱橇7旁谇衅?,調準光源,旋轉濾色盤中所選的顏色來觀察,就可以看見鹽?;蛱橇T诓煌伾滤磻奈锵蟆?孵卵盒的使用注:蝦卵的學名為豐年蟲卵(ARTEMIA CYSTS) 附件中裝有蝦卵,用孵卵盒孵化蝦卵可以按以下各項進行:1、準備無鹽碘水或淡海水,做孵化液,其濃度控在1%3%。(1030PPT)2、把蟲卵放入有孵化液的卵盒中,孵化密度小于2克/升。3、在卵化過程中,保持長溫28攝氏度。酸堿度PH=8.0,提供自然或人工光照。4、孵化30小時左右后,就可以進行觀察。5、用滴管將它們移到孵卵盒,按日期的不同,在三槽內分批試驗孵化的蟲卵變化情況。6、盡情觀察蝦卵變成小蝦的全過程。 標本的制作制作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標本,你必須有耐心和細心。制作以前,須準備以下的用品:滴管(2到3 英寸)鑷子剪刀牙簽(竹制)2到3個有蓋小瓶子一次性容器攪棒廣口瓶子18X24紙板裝工具和裝備用的盒子紙巾曙紅首先,準備好干凈杯子并盛滿清水,將顯微鏡調好光源。這樣,你已經做好了制作載片的前期準備工作。 結晶A 將30-60亳升熱水(不是沸水)倒入干凈小杯,加上少許鹽,用攪棒攪動,使盡可能多的鹽溶解。B 用滴管吸幾滴溶液在一片干凈的載物片上;將載片用自然陽光、燈光或風來進行干燥。C 在清水中洗凈杯,吸管。D干燥后的載物片中會出現白色物質;在顯微鏡中觀察,將其和一、兩粒鹽進行比較,你將看見兩者區(qū)別。 用此方法你可以去觀察其它鹽類。 如果想保存載片,就在上面用牙簽醮12滴粘合劑,蓋上透明蓋玻片,并在標簽紙上寫上物品名稱,粘到載片上,干燥后存放,便于今后觀察中識別。 標本 在切片上醮點水,用鑷子將昆蟲的翅膀、腿或觸角放在切片上進行比較,發(fā)現它們的不同處??梢杂^察到頭發(fā)的營養(yǎng)、發(fā)育狀況如何。染色的制作 在有些情況下,染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水果的薄膜是很難觀察清楚的。實際著色非常簡單,但耐心和細心是必不可少的,著色較臟,請備好紙巾擦手。 準備一種新鮮的薄膜,干燥載物片,滴一兩滴著色劑到載片上。放上新鮮薄膜,翹起載片使染色體均勻,去掉多余的著色劑,涼置幾分鐘,然后用滴管吸滿水,并滴往載物片中的標本,沖去多余的著色劑,此時著色反應也停止,用紙巾吸干水份,并使載片充分干燥。 按照結晶體標本制作方法,粘合上透明蓋片,貼好標簽。 切片的制作 切片是某器管的部分或很薄的切割部位,例如葉子、花莖、皮膚及其它類似物質。 最簡單的可從洋蔥開始,因為它有天然層次,無需什么設備。將洋蔥皮盡可能剝離得越薄越好,如果你夠仔細,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一片透明的膜片,將它切成6MM見方的小片。 在不同的小瓶蓋中滴紅色和藍色兩種不同的著色劑,用鑷子分別放入洋蔥片。 待幾分鐘后,分別從不同的著色劑中取出洋蔥片,用干凈水沖洗,將洗好的洋蔥片分別在各個載物片上,蓋上透明蓋片后觀察,或充分干燥后觀察,不同顏色的切片將使你產生驚喜。 水生物的觀察 將廣口瓶裝上干凈水,不用加蓋,置于空氣中幾天。然后在水中放一點草和土(不要有污染的),然后蓋上蓋,置于陽光無法照射的地方,五天后你可以觀察你的水生物了。 取一支干凈的載物片,用牙簽挑一點凡士林在載物片上圍成一個圈,圈的高度不要超過一毫米。取瓶中水滴一滴在其中,然后用低放大倍率進行觀察,將焦心移到這些生物上面,你會發(fā)現,它們能游上游下,游進游出。 因為它們移動太快,在它們上面聚集較難,用紙巾吸出一些水份,掌握熟練后,會觀察得更清晰。 通過以上指導,我們希望你能掌握技巧,學會觀察。 顯微鏡維護和保養(yǎng) 顯微鏡是精密的光學儀器,如你能正確使用,它將成為您發(fā)掘樂趣的好友。 請注意以下方式:請一定兩手取放,一支手握鏡臂,一支手置底座。每次使用后將載片取下。觀察完畢后務必蓋上防塵置。觀察完畢顯微鏡,將其裝入箱內或套上防塵袋。鏡頭只允許用鏡頭紙擦拭。請避免物鏡與載物臺的直接接觸。千萬防止摔跌。不得置于高溫和陽光直接照射下,不得置于潮濕和不通風的地方。附件等清洗干凈、干燥后存放。 顯微鏡的發(fā)展 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位荷蘭眼鏡商在1600年前后制造的,它的結構簡單,放大倍數不高,只有1030倍,可以觀察一些小昆蟲,如跳蚤等,因而有人稱它為“跳蚤鏡”。 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研制出能夠放大140倍的光學顯微鏡,并用它來觀察軟木薄片,并有了生物學中劃時代的進步,發(fā)現了細胞。19世紀30年代,光學顯微鏡的制造技術有了明顯進步,使人們對細胞內部結構的認識大大向前邁進了。 顯微鏡不僅應用于生物學領域,在醫(yī)學、物理學、化學等其他領域的應用也很廣泛,已經成為人們了解微觀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顯微鏡的每一個進步都能帶來以上各學科的進展,所以顯微鏡經常被人們認為是科技進步的代表。 常用的標本有以下3種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觀察植物細胞 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這種方法,比前面介紹的方法簡單一些,適用于臨時觀察。) 準備1)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2)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制作臨時裝片3)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內表皮。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鑷子把它展平。4)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 染色5)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6)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制作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臨時裝片 用刀片將洗凈的黃瓜表皮刮掉,洗凈刀片后,再用刀片輕輕刮取少許黃瓜表層果肉,均勻涂抹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蓋好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制作植物葉片細胞臨時裝片 用鑷子取一片幼嫩小葉,放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蓋好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 用低倍鏡下仔細觀察制成的植物細胞臨時裝片。 練習畫細胞結構簡圖。 依照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選一個細胞畫全各部分,周圍的細胞只勾出輪廓就可以了。 生物圖的畫法和注意事項1、圖的大小要適當,在紙上的位置要適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側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寫圖名的地方。2、先用削尖的鉛筆(一般用3H的),根據觀察到的物像(不能抄書),輕輕地畫出輪廓,經過修改,再正式畫好。務必使圖像真實。3、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來表示(越暗的地方細點越多。不能涂陰影表示暗處)。4、字盡量注在圖的右側。用心引出水平的指示線,然后注字。5、在圖的下方寫上所畫圖形的名稱。植物細胞有著基本相同的結構。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叫細胞壁(cell wall)。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的細胞核(nucleus)。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叫做細胞質(cytoplasm)。細胞質里有液泡。 綠色植物 生物圈中到處都有綠色植物。俄國著名植物生理學家季米里亞捷夫(Timiriazsev,18431920)曾這樣形容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所獲取的光和熱,不僅養(yǎng)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渦輪機旋轉,使詩人的筆揮舞?!?水怎樣進入植物 取一段帶葉的莖,把它放在水里剪斷。然后將靠上的那一段迅速放進滴有幾滴紅墨水的水里,并在陽光下照射34小時。你會發(fā)現,葉脈紅了,整個葉片都有些紅了,而莖表面并不見紅。水是通過什么途徑跑到葉片中的?把莖橫向切斷,再把莖縱向切開。其中紅色部分看上去象一根根長長的管子,這就是水份在莖內的運輸途徑導管。每一根導管都是由許多長形、管狀的細胞所組成的。要和葉內也有導管,它們是連接貫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著導管運輸到植株各處的。當然,水中溶解的無機鹽營養(yǎng)物質,也就“搭著便車”運輸了。 準備移栽的茄子秧、黃瓜秧,要部總是帶著一個土坨。這是為什么? 把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會滲出汗液,這汗液是從哪里來的? 在熱帶雨林中,有些樹木莖干往往長著許多毛茸茸的要。這些根暴露在空氣中,叫做生氣根。氣根有什么作用? 觀察葉片的結構1)把新鮮的葉片平放在小要板上。2)右手捏緊并排的兩片刀片,向葉片迅速切割。3)刀片的夾縫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幾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4)用毛筆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用顯微鏡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用鑷子撕下一小塊碎片(如蠶豆葉片)的下表皮,制成臨時裝片。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看一看葉片下表皮的細胞是什么樣子的,下表皮上有沒有氣孔?畫出下表皮上一對保衛(wèi)細胞及其周圍的幾個表皮細胞,這一對保衛(wèi)細胞要詳細畫,周圍的細胞只畫出輪廓即可。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這是由一對半月形的細胞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氣孔就慢慢張開了,空氣也就涌進氣孔,為葉片制造有機物提供二氧化碳,水份也就會通過氣孔而散失。 生物學科實驗方案實驗步驟、分數、時間分配1、動手實驗部分 分數:50分,時間:25分鐘;2、比較觀察部分 分數:20分,時間:20分鐘;3、結果分析部分 分數:50分,時間:15分鐘。動手實驗部分(50分、時間25分鐘)1、實驗標題: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2、實驗目的要求:(1)認識人體細胞的基本結構。(2)練習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3)畫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圖。3、材料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消毒牙簽、燒杯、吸管、生理鹽水(0.9%)、稀碘液(或龍膽紫)、吸水紙。 4、方法步驟:(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30分)1、在潔凈的載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5分)2、用消毒牙簽的一端,在漱凈的口腔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5分)3、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中涂抹幾下。(5分)4、用鑷子夾起潔凈的蓋玻片,將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輕輕地蓋在水滴上。 5、在載玻片的一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8分)(二)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10分)(三)繪圖 依照所觀察到的細胞,畫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圖,并且注出各部分的名稱。(10分) 比較觀察部分(20分、時間20分鐘)目的要求:(1)認識各種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2)了解動、植物細胞的不同形態(tài)。(3)區(qū)分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結果分析部分(即答題卷50分、時間15分鐘)1、根據觀察繪制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圖,將圖繪在下面。(20分)2、你能根據所學的知識說出動、植物細胞的區(qū)別嗎?一個動、植物的體細胞發(fā)育成一個完整的生物體嗎?(15分)3、你們用的顯微鏡是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只能把物體放大幾十倍到幾千倍。有沒有能把物體放大幾十萬倍甚至幾百萬倍的顯微鏡?它的名稱是什么?你猜它能看到什么?(答案不唯一 15分) 投影儀這是另一種觀察方法,你不妨試試。投影儀的運用1、先取下目鏡;2、裝上投影儀,請固定好。注意:采用這種觀察方法,請選用顯微鏡的燈光。 下面請觀察1、先將燈光調到屏幕的中間;2、將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3、調節(jié)手輪直到圖像清晰;4、你和你的朋友可以通過投影儀來觀察圖像。顯微鏡目鏡和物鏡成像原理。 瀏覽次數:634次懸賞分:10 | 解決時間:2010-4-9 21:27 | 提問者:神龍游四海 不用畫圖,一說就明白。 顯微鏡的物鏡組和目鏡組都相當于凸透鏡。先說物鏡: 物鏡的物(載玻片)處于物鏡的1倍和2倍焦距之間,物鏡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實像,處于物鏡2倍焦距以外,但在目鏡之前。由此可見,顯微鏡調整清晰后,通過觀察物鏡離載玻片的距離,就可以得出物鏡的大致焦距。也就是說,物鏡的焦距大致略小于載玻片到物鏡組的組合中心的距離。而且越是放大倍數高的物鏡,焦距越短,物鏡離載玻片越近。再說目鏡: 目鏡的焦距較長。物鏡所成的實像就是目鏡的實物,這個實物位于目鏡前1倍焦距以內靠近焦點的位置。目鏡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因為此前物鏡所成的像已經倒了,所以現在正立放大的像對于載物臺上的真實物體而言就是倒的。 由于鏡筒、物鏡、目鏡固定,所以我們調節(jié)鏡筒的上下時,實際就是調節(jié)物鏡所成的倒立放大實像在鏡筒中的位置,當鏡筒向載物臺靠近時,倒立放大實像朝鏡筒外移動(即遠離物鏡的方向),反之相反。當倒立放大的實像正落在目鏡的觀察點時,目鏡才能成像清晰。 3回答者: llpxxy-1.那為什么不把物體和物體通過物鏡所成的像的物距都控制在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呢? fu2f這樣兩次都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觀察時就是整理放大的實像,難道不好嗎?2.眼睛是一個精細的“變焦儀器”,它通過改變晶狀體的彎曲程度來改變焦距以看清不同距離的物體。那它是如何知道被觀察物體的距離已作出調節(jié),又是怎樣進行的呢?如。,再通過視覺神經,傳到從大腦(多半是大腦,但是是由哪個部分做出判斷?)等等。物距:u 像距:v 焦距:f 關系:1/u+1/v=1/f 光學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 + 1/v = 1/f,即物距的倒數加上像距的倒數等于焦距的倒數。 其次,請你明白物像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有物才會有像的。不同的物距會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