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兩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有一個人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他非??鞓?,悠然自得。一會兒夢醒了,卻發(fā)現(xiàn)自己仍僵臥在床。于是,他陷入了沉思:不知是自己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自己?同學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莊子到兩千多年前的濠水之濱,去看一場智慧的爭辯。這就是著名的“濠粱之辯”。,莊周夢蝶,文言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1,阜南三中童安 2019.5.15,名,莊子,名周。,時,地,(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作,評,戰(zhàn)國時哲學家,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為道學之祖。,逍遙游,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
2、語,豐富文言知識。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 3.學習莊子的機智、風趣、巧妙的論辯技巧,培養(yǎng)學生能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喜怒哀樂。,學習目標,活動環(huán)節(jié),1,正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2,3,譯讀課文,讀懂內(nèi)容,美讀課文,讀通心境,4,辯讀課文,讀出感悟,5,演讀課文,讀出意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信心,方法,成功,+,=,請同學們聽讀課文,并在課本上及時做好旁批和圈點。體會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風格。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課文朗讀。,1.劃分文章部分、層次分別用雙豎線、單豎線。 2.認為用得好的詞語用方框。 3.關(guān)鍵語句(或?qū)懙煤玫恼Z句)用波浪線。 4
3、.有疑問的地方,用問號標注。,聽讀課文,濠梁 鯈魚 循其本,ho,tio,xn,讀一讀字音,讀準停頓,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通假字,一線串 “珠”,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循其本 古義: 今義:,1.固: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魚也 2.之: 莊子往見之 是魚之樂也 子之不知魚之樂,1.判斷句 2.倒裝句,詞類活用,(一)古今異義 循其本 古義:追溯。今義:遵守;依照;沿襲。,譯讀課文,(二)一詞多義 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魚也 2.之:莊子往見之 是魚之樂也 子之不知魚之樂,(固然),(本來),(代詞,可譯作“他”,
4、指惠子),(結(jié)構(gòu)助詞,“的”),(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 句子的獨立性),3.全: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全石以為底,完全,肯定 (是這樣),(整個的),4.安:安知魚之樂 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汝安知魚樂,怎樣(方式),哪里 (地點),怎樣(方式),(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也”表判斷。 2.倒裝句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莊子與惠子于濠梁之上游”。,(四)成語積累 濠梁觀魚: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你認為我們讀人物的對話應該以怎樣的語氣來讀?請揣摩人物的心境。,1.“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愉快,從容,悠閑,語速要慢) 2.“子非魚,
5、安知魚之樂?”(稍快,讀出急于反駁的樣子)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巧辯,機智,從容)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肯定,毫無爭辯) 5.“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滿智慧,詼諧),美讀課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子之不知魚之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你不知道魚的快樂。 之: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肯定(是這樣)!,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文言文“五”字翻譯法,留,換,補,刪,調(diào),全矣()!,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與惠子于濠梁之上游,莊子與惠子在濠水上的橋上游玩。,信,達,雅,原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
6、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 鯈(tio)魚:一種白色小魚。 是:這。,注釋:,莊子與惠子在濠水上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葑诱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譯文:,原文: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全:完全,肯定(是這樣)。,注釋:,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肯定(是這樣)!”,譯文:,原文:莊
7、子曰:“請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循其本:追溯語題本原。 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你說“你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等等。云者,助詞,用于句末,表提頓,以引起下文。,注釋:,莊子說:“請追溯話題本原。你說你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等等,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譯文:,千年前的這一場辯論被后人譽為“史上最著名辯論”更有著說不盡的魅力,現(xiàn)在就讓我們用現(xiàn)代的眼光來研究一下這一場辯論。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1.這場辯論賽的辯題是什么? 2.辯論雙方是誰? 3.正反雙方的觀點是什么?論據(jù)是什么?,辯讀課文,2.辯論雙方是誰?,
8、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1.這場辯論賽的辯題是什么?,3.正反雙方的觀點、論據(jù)各是什么?,莊子,惠子,正方(莊子):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 反方(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辯讀課文,莊子論據(jù)一: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論據(jù)二:你說“你從哪里知道魚樂”時,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兒是快樂的,還問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橋上知道魚兒是快樂的。 惠子論據(jù):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你也不知道魚的快樂。,1.從故事的結(jié)果來看,莊子占據(jù)了上風。偷換概念,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么知道” 。,你認為在這場辯論中誰占了上風呢?,辯讀課文,2.從邏輯上來看,惠子占據(jù)了上風。 (像數(shù)學證明題一樣,層層推理,講究邏輯),惠子力辯、拘泥、求真,具有邏輯家的思維。 莊子智辯、尚美、超然,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貌。,通過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可以看出兩個人有何不同?,辯讀課文,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覺得莊子想告訴我們什么?,主旨探究,追求快樂自由。 詩意地生活 宣揚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演讀課文,1.找同學分角色朗讀; 2.我們知道當時兩人的對話非常簡單,現(xiàn)在我們可以為他們的對話加上一些話,重現(xiàn)一下2000多年前濠水邊上的那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高中《秋季軍訓》工作方案 (合計3份)
- 2026年高考作文備考訓練之題目解析及范文:入乎其內(nèi)與出乎其外
- 學堂在線 現(xiàn)代生活美學-花香茶之道 章節(jié)測試答案
- 2026年中考英語復習講義:句子成分+非謂語動詞
- 2025年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2綜合檢測試卷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新高一物理專項提升:牛頓第一定律
- 2025年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4綜合測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期末專項培優(yōu)-生態(tài)系統(tǒng)綜合題(含解析)
- 2025年航空發(fā)動機維修技術(shù)創(chuàng)新在成本節(jié)約中的應用案例分析報告
- 老齡化趨勢下2025年老年長期照護服務模式與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gòu)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
- 兒童慢性鼻竇炎的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4)解讀 課件
- 熱電偶基礎(chǔ)知識介紹
- 調(diào)度項目工程管理制度
- 資產(chǎn)內(nèi)部劃轉(zhuǎn)協(xié)議書
- 如何做工程資料
- 初中學生學籍信息采集表
- 《《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jié)》導讀》課件
- 《生姜病蟲害防治》課件
- 倉儲庫存保管服務管理合同(2024年版)
- 《電氣化公路運輸系統(tǒng) 架空接觸網(wǎng)技術(shù)標準》
- 招聘管理制度與sop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