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ZB 1857-2020 懸架用螺旋彈簧_第1頁
T∕ZZB 1857-2020 懸架用螺旋彈簧_第2頁
T∕ZZB 1857-2020 懸架用螺旋彈簧_第3頁
T∕ZZB 1857-2020 懸架用螺旋彈簧_第4頁
T∕ZZB 1857-2020 懸架用螺旋彈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團體T/ZZB1857—2020懸架用螺旋彈簧浙江省品牌建設聯(lián)合會發(fā)布IT/ZZB1857—2020前言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基本要求 15技術要求 26試驗方法 47檢驗規(guī)則 58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79質量承諾 8T/ZZB1857—2020本文件依據(jù)GB/T1.1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設聯(lián)合會提出并歸口管理。本文件由紹興市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組織制定。本文件主要起草單位:華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參與起草單位(排名不分先后):諸暨市裕榮彈簧有限公司、紹興市標準化研究院、紹興市標準化協(xié)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舟、壽新濤、孟開仁、戴啟雷、金雷、王燕春、郭平勇、于憶、張瑛、孫一棟、郭培培、季業(yè)成、費慶民、樓彩云、金晨。本文件評審專家組長:萬娟秀。本文件由紹興市標準化研究院負責解釋。T/ZZB1857—20201懸架用螺旋彈簧本文件規(guī)定了懸架用螺旋彈簧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貯存和質量承諾等。本文件適用于汽車懸架用螺旋彈簧(以下簡稱“彈簧”)。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24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GB/T230.1金屬材料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GB/T231.1金屬材料布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GB/T1805彈簧術語GB/T4956磁性基體上非磁性覆蓋層覆蓋層厚度測量磁性法GB/T10125人造氣氛腐蝕試驗鹽霧試驗GB/T18983淬火-回火彈簧鋼絲GB/T30512汽車禁用物質要求GB/T33164.2汽車懸架系統(tǒng)用彈簧鋼第2部分:熱軋圓鋼和盤條JB/T7944圓柱螺旋彈簧抽樣檢查3術語和定義GB/T1805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4基本要求4.1設計研發(fā)4.1.1應具備對產(chǎn)品的原材料、生產(chǎn)工藝、質量的潛在失效模式進行分析的能力。4.1.2應具備CAD、CAE等輔助軟件,優(yōu)化設計彈簧的負荷特性曲線、應力水平的能力。4.2原材料4.2.1彈簧材料應采用GB/T33164.2中規(guī)定的材料。4.2.2淬火回火彈簧鋼絲的表面質量、力學性能等應滿足GB/T18983標準的要求。4.2.3靜電粉末主要采用聚酯型、環(huán)氧樹脂型和富鋅粉。4.2.4彈簧鋼材料、磷化液、粉末涂料應滿足GB/T30512中禁用物質種類和極限值的要求。T/ZZB1857—202024.3工藝裝備4.3.1冷卷彈簧鋼材料應進行線材噴丸、在線渦流探傷、缺陷修磨、拉拔和淬火回火工藝。4.3.2彈簧必須經(jīng)噴丸強化處理,噴丸強度≥0.35A,覆蓋率≥98%,表層殘余應力≤-500MPa,表層4.3.3彈簧表面防腐處理采用磷化后靜電粉末噴涂生產(chǎn)工藝,涂層固化溫度不能超過220℃。4.3.4彈簧生產(chǎn)過程應配備卷簧機、回火爐、噴丸機、熱卷成形機等設備。4.4檢驗檢測4.4.1應配備光譜分析儀,硬度計,拉壓試驗機,金相顯微鏡等檢測設備,具備對材料成分及熱處理材料機械性能等檢測的能力。4.4.2應具備對彈簧的尺寸、負荷、剛度、負荷矢量、永久變形、涂層要求、鹽霧試驗、疲勞壽命的檢測能力。4.4.3應配備彈簧拉壓試驗機、彈簧六分力試驗機、疲勞試驗機、鹽霧試驗箱、X射線應力分析儀等檢測設備。5技術要求5.1尺寸5.1.1總圈數(shù)彈簧總圈數(shù)公差為±0.05圈。5.1.2彈簧內徑彈簧內徑的公差為±1.5mm。5.1.3彈簧外徑彈簧外徑的公差為±1.5mm。5.1.4直線度圓柱彈簧自由狀態(tài)時,彈簧直線度公差應不大于自由高度H0的1.5%。5.1.5垂直度圓柱彈簧的垂直度應不大于自由高度H0的4%。5.1.6端面平面度彈簧端面為平端的彈簧,端面0°~180°范圍內平面度≤1mm。5.1.7節(jié)距均勻度彈簧壓縮至Hj時,彈簧有效圈最小間距≥3mm。5.1.8收口彈簧端頭徑向間隙T/ZZB1857—20203彈簧壓縮至Hj時,收口彈簧端頭外側與第一圈內側不得接觸。5.1.9端圈磨面端圈并緊并磨面的彈簧,磨削范圍不小于270°,端頭厚度應≥0.25d。5.1.10熱卷彈簧端圈型式熱卷彈簧端圈末端允許呈直線形狀,其直線部分尺寸包括對端部外徑的影響L,如圖1所示。圖1熱卷彈簧末端形狀5.2負荷彈簧檢測高度的負荷極限偏差為檢測高度負荷的±4%;若負荷分組,分組負荷范圍不小于檢測高度負荷的2%,且不小于60N,相鄰組負荷的重疊值不大于20N,允許上下偏差各10N。5.3剛度彈簧剛度是單位工作負荷ΔF對單位變形量Δf的比,彈簧剛度的公差為±4%F′,要考核彈簧剛度時,工作變形量須在全變形量的30%~70%范圍內選取。其中:F′=ΔF/Δf,Δf取50mm。5.4負荷矢量在指定檢測高度,彈簧兩端的負荷矢量[x′,y′]位置公差均為[±5mm,±5mm]。5.5永久變形永久變形不大于自由高度H0的0.5%。5.6硬度5.7脫碳經(jīng)淬火、回火處理的彈簧,單邊總脫碳層(鐵素體+過渡層)的深度,允許為原材料標準規(guī)定的脫碳層深度再增加材料直徑的0.5%,單邊脫碳層深度總計不超過原材料直徑的1.0%。5.8疲勞壽命及松弛T/ZZB1857—20204彈簧經(jīng)30萬次疲勞試驗不允許斷裂,試驗后負荷損失應不大于檢測高度負荷的2%,高度損失應不大于自由高度H0的1%。5.9表面防腐處理5.9.1涂層要求彈簧涂層表面應平滑、無凸起、損傷,露底、針孔、橘皮和顆粒等肉眼可視缺陷;涂層厚5.9.2鹽霧試驗通過720小時中性鹽霧試驗,涂層表面不出現(xiàn)可見銹蝕、氣泡,掛鉤位置不在要求范圍內。6試驗方法6.1尺寸6.1.1總圈數(shù)采用目測或專用量具。6.1.2彈簧內徑用分辨率0.02mm的游標卡尺測量,以最小值為準,彈簧端圈內徑應標明保證范圍,平端端圈沒有標明的應保證彈簧的0.625圈范圍。6.1.3彈簧外徑用分辨率0.02mm精度的通用量具或專用量具測量,以最大值為準。6.1.4直線度彈簧水平放置在2級精度的平板上,將彈簧轉動一周,用塞尺測量彈簧外圓素線與平板之間的最大間隙,過度圈除外。6.1.5垂直度將磨平端放在2級精度的平板上,用3級精度寬座角尺或專用裝置,將測量彈簧貼緊寬座角尺自轉一周,用塞尺測量彈簧外圓素線與寬座角尺間的最大間隙。對于兩端有螺旋升程的彈簧,彈簧應先放在規(guī)定要求升程的底座上,然后再用磨平的彈簧一樣的測試方法測試。6.1.6端面平面度彈簧平端放在2級精度的平板上,彈簧端面0°~180°范圍內,采用0.02mm精度的塞尺測量其最大6.1.7節(jié)距均勻度在精度不低于1%的彈簧測力儀器上,將彈簧壓縮至Hj高度,用楔形尺測量彈簧圈與圈之間最小間隙。6.1.8收口彈簧端頭徑向間隙在彈簧試驗機上,將彈簧壓至Hj高度,目測或塞尺檢測。T/ZZB1857—202056.1.9端圈磨面磨削角度目測,端頭厚度采用游標卡尺測量。6.1.10熱卷彈簧端圈型式采用分辨率0.02mm的游標卡尺測量。6.2負荷在試驗前,應先將彈簧預壓至Hj一次后,在精度不低于1%、分辨率不低于2N的彈簧試驗機上,測量彈簧在檢測高度下的負荷。在負荷分組時,每組的公差帶可另贈加與相鄰兩組的重疊公差,其值為工作負荷F的1%。6.3剛度試驗前應先將彈簧預壓至Hj一次后,剛度測試位置需在彈簧Hr至Hj范圍內選取分辨率不低于2N的彈簧試驗機上進行。6.4負荷矢量測力座應與彈簧上下支撐座的形狀及中心孔位置保持一致,負荷矢量采用彈簧六分力試驗機測量。6.5永久變形試驗前應先將彈簧預壓至Hj一次后,在精度不低于1%、分辨率不低于2N的彈簧試驗機上,將彈簧壓至Hj高度,連續(xù)加載兩次后,測量彈簧試驗前后自由高度之差值。6.6硬度按GB/T230.1或GB/T231.1的規(guī)定檢驗。6.7脫碳脫碳深度按GB/T224的規(guī)定檢驗。6.8疲勞壽命及松弛疲勞試驗:室內環(huán)境,將彈簧安裝在疲勞試驗機上,疲勞座應與彈簧上下支撐座的形狀及中心孔位置保持一致,試驗行程Hr至Hj,試驗頻率2Hz~6Hz;試驗前后分別檢測彈簧的自由高度和檢測高度負荷,并計算試驗前后之差值。6.9表面防腐處理6.9.1涂層外觀采用目視方法,涂層厚度用分辨率不低于10μm的磁性測厚儀,按GB/T4956的規(guī)定進行,端頭和掛鉤處不考核。6.9.2鹽霧試驗按GB/T10125規(guī)定的中性鹽霧試驗檢測。7檢驗規(guī)則7.1彈簧質量特性缺陷分級彈簧質量特性按其對安裝、使用性能、安全可靠性等的影響程度進行缺陷分級,見表1。T/ZZB1857—20206表1缺陷分級7.2檢驗分類檢驗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檢驗項目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表2檢驗項目1√√√√√√√√√√√√√√√√√√√√2√√3√√4√√5√√6-√7√8-√9√√√7.3出廠檢驗彈簧出廠時,應經(jīng)出廠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7.4型式檢驗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a)新產(chǎn)品或轉廠生產(chǎn)的老產(chǎn)品的試制定型鑒定;b)正式生產(chǎn)后,當產(chǎn)品的結構、材料、工藝有較大改變,并可能影響產(chǎn)品性能時;T/ZZB1857—20207c)批量生產(chǎn)后,型式試驗周期設定為6~12個月;d)產(chǎn)品停產(chǎn)超過一年后,恢復生產(chǎn)時;e)當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時。7.5組批與抽樣7.5.1組批一般檢驗批次應為同一原材料爐批號或同一生產(chǎn)批次的產(chǎn)品。7.5.2抽樣按JB/T7944規(guī)定進行。7.5.3樣本大小和合格質量水平根據(jù)表3的規(guī)定對批量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進行抽樣驗收檢查。表3樣本大小和合格質量水平4013-011212231223347.6判定規(guī)則7.6.1出廠檢驗項目按表2中要求檢驗,所有需檢項目符合本文件規(guī)定時,判定為出廠檢驗合格,若存在不合格項,則判定出廠檢驗不合格。7.6.2型式檢驗項目為全項目,全部項目均符合本文件規(guī)定時,判定為型式檢驗合格,若存在不合格項目,應加倍進行復測,如復測不合格,則判定為型式檢驗不合格。8標志、包裝、運輸、貯存8.1標志8.1.1應在每支彈簧的明顯位置標注供方或需方的商標或代碼以及產(chǎn)品代碼和生產(chǎn)批號。8.1.2產(chǎn)品外包裝上應注明:f)生產(chǎn)企業(yè)名稱、商標及地址;g)產(chǎn)品名稱及規(guī)格型號;h)執(zhí)行標準號及合格標識;T/ZZB1857—20208i)生產(chǎn)日期、批次號及數(shù)量;8.2包裝8.2.1用結實不透水的包裝材料或客戶指定的包裝方案進行包裝。8.2.2包裝箱內應裝入同一分組的彈簧。8.2.3包裝箱應保證在正常運輸中不致?lián)p傷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