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T 0151-2018 傳統(tǒng)手繪唐卡_第1頁
DB54T 0151-2018 傳統(tǒng)手繪唐卡_第2頁
DB54T 0151-2018 傳統(tǒng)手繪唐卡_第3頁
DB54T 0151-2018 傳統(tǒng)手繪唐卡_第4頁
DB54T 0151-2018 傳統(tǒng)手繪唐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7.195Y88備案號:60758-2018DB54西藏自治區(qū)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IDB54/T0151—2018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原材料要求 15繪制工藝 46技術要求 6 78規(guī)格與分級 79判定規(guī)則 710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7附錄A(資料性附錄)“三經一疏”簡介 9附錄B(資料性附錄)藏式裝裱-唐卡各部分名稱介紹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傳統(tǒng)手繪唐卡作品等級評分標準 DB54/T0151—2018本標準按GB/T1.1規(guī)則編寫。本標準由西藏自治區(qū)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和西藏自治區(qū)文化廳提出。本標準由西藏自治區(qū)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歸口。本標準參加起草主要單位:西藏自治區(qū)文化廳、西藏自治區(qū)標準化研究所、西藏唐卡畫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旺欽、石維彬、扎西央宗、貢桑卓瑪、羅布次仁、丹巴繞旦、阿旺晉美、羅布斯達、邊巴旺堆、尼瑪次仁。DB54/T0151—20181統(tǒng)手傳統(tǒng)手繪唐卡本標準規(guī)定了傳統(tǒng)手繪唐卡的材料、繪制工藝、技術要求、產品分級、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本標準適用于傳統(tǒng)手繪唐卡的繪制、制作、科研、教學、銷售、傳播、管理及相關領域。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406棉本色布DB54/T0095唐卡分類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傳統(tǒng)手繪唐卡采用天然礦物和植物加工配制而成的顏料,遵循傳統(tǒng)造像度量比例,手工繪制在棉布、絹和絲等質地上的唐卡畫。4原材料要求4.1布料畫布布料用平滑厚實的白色棉布、亞麻布、絹和絲等,畫布面純正清潔不應有油污,不能穿孔破裂。繪制大幅唐卡畫時,畫布的長寬比例要適當,畫布較小時可以在畫布兩邊補接畫布,接縫的布頭要留在畫布背面,接縫不能出現(xiàn)折皺,不能留下線頭,縫合線跡要均勻美觀。棉本色布(平布)符合GB/T406的要求。4.2顏料4.2.1礦物顏料:由石青、石綠、朱砂、雌黃、雄黃、赭石、花青、金、銀、珍珠、仁布白、羊八井白等多種礦物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DB54/T0151—20182圖1礦物顏料的原料4.2.2植物顏料:由胭脂、小孽皮汁、藍靛等各種有色植物、花草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圖2植物顏料的原料4.3畫具4.3.1炭條用半尺長筷子粗的柳木、樺木燒制而成。4.3.2毛筆用動物毛做成筆尖,勾線筆用貓的脊梁和尾部的鬃毛制成;涂色筆和染色筆是用山羊和白馬面部軟毛制成;筆桿用黃柏、竹等木質材料制成;最后將筆尖與筆桿粘接。4.3.3天珠筆DB54/T0151—20183將天珠打磨光滑,并將用于繪制的一端磨尖,然后用檀香木或其他貴重木頭材質制作筆桿,最后將由金、銀或銅制成的“筆筒”將筆尖及筆桿連接。圖5天珠筆4.3.4石筆將白色質地的石材打磨光滑,并將用于繪制的一端磨尖,主要作為黑底唐卡及藍靛色上的白描用。4.4其它材料4.4.1牛皮膠采用牦牛皮熬制成具有黏結性的膠。4.4.2繃線使用毛線把畫布四角拉緊繃在框上,再從上面縫起的邊上拉上線經過框邊繞“S”型,直到四邊全部繃完,要求繃繩繃的緊致而有彈性。見圖8所示。DB54/T0151—201844.4.3遮幔布通常用絲、絹、綢、綾等。主要以黃、紅兩色或單一黃色的絲條作面蓋。4.4.4鑲邊鑲邊用料普遍用綢緞等。4.4.5卷杠和楣桿卷杠和楣桿主要采用木質材料。4.4.6軸頭軸頭作為卷桿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為金屬、木質等質地。5繪制工藝5.1畫布處理5.1.1畫布裁好后洗凈、晾干,然后把畫布繃在畫框上。用繃繩調整,畫布的松緊程度以細棍敲打時畫布不上下跳動,手指輕壓時布面依然平整為準。5.1.2補接畫布時,可在磨制畫布前繃展畫布,用膠水把縫合在一起的畫布接頭粘合在一面。5.1.3制作畫布時先把膠浸泡在涼水中化開,然后倒入溫水中(膠與水的配比為3:7),膠水冷卻后,重新加熱,待膠性變得均勻光滑時,均勻地涂在畫布兩面,使其內外滲透。5.1.4涂好膠水的畫布要陰干。干透的畫布兩面要均勻地涂上特制的仁布白或羊八井白等,稱作“上白底”,使畫布平滑。5.1.5打磨畫布需要兩道工序,第一道工序稱為粗磨工序,第二道工序稱為細磨工序。5.1.6粗磨畫布時先將上好白底的畫布陰干,然后用表面光滑的磨石,從上至下、從左到右依次打磨,用力要適當,每打磨一次陰干一次,打磨三至五遍。5.1.7細磨畫布是打磨畫布的最后一道工序,為了便于勾涂上色,用平滑磨器打磨,直至光滑易于上DB54/T0151—201855.2顏料配置5.2.1礦物顏料把所需礦物顏料調膠后,配制成所需顏色待用。5.2.2植物顏料把所需植物顏料水溶后,配制成所需顏色。5.3繪制過程5.3.1起稿傳統(tǒng)手繪唐卡的起草構圖按照唐卡的造像度量規(guī)則布局。神、佛像按照“三經一疏”繪制?!叭浺皇琛焙喗橐娰Y料性附錄A。5.3.2上色按照之前的起稿構圖對唐卡進行上色。畫師按順序進行著色,為使各部位顏色深淺有變化,著完色后要對各種顏色進行干染和濕染的手法進行處理,使顏色有深淺明暗的變化。5.3.3勾線勾線是用尖細的筆勾描出人物、衣飾、背景、圖案等。5.3.4描金將加工好的純金粉加水和膠調勻,用描金筆蘸取金水描繪出圖案。5.3.5磨金用天珠筆打磨需要打磨的描金圖案,使其發(fā)光。5.3.6開眼刻畫臉部這一過程叫“開眼”。先把臉部染色,五官一一畫出,再用白色顏料畫出眼白部分,兩眼眼白一定要等寬,然后用濃墨點出眼仁完成點睛,最后染色完成。5.4裝裱用綢緞縫制裝裱,上下有兩軸,上端橫軸有細繩便于懸掛,下軸兩端飾有軸頭,畫面上覆有薄絲絹,藏式裝裱的唐卡畫芯是和底布縫合在一起的。示意圖如圖9,藏式裝裱各部分名稱介紹見附錄B。DB54/T0151—20186圖9藏式裝裱示意圖6技術要求6.1內在質量要求6.1.1構圖飽滿細致,有氣勢,突出主體,有獨立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新能力、新穎靚麗的設計風格。6.1.2形象地繪制佛經中人物整體藝術形象,多組復雜的佛像繪制。6.1.3人物景物形象飽滿,曲線中有粗有細,頓挫變化,粗獷有力,圓潤流暢,豪邁氣勢,意景宏展。6.1.4人物表情體現(xiàn)喜怒哀樂,達到佛經故事情節(jié)中對人物的描述。6.1.5畫面中金線條具備獨特的創(chuàng)新技藝,各種圖案、花紋的金面色澤均勻鮮艷、光亮,色彩分明,對比度強。6.2外觀質量要求6.2.1畫布加工上漿,涂抹均勻、工藝打磨平整光滑無滲透。6.2.2布局完整色彩搭配協(xié)調互補。6.2.3色度均勻一致,交接線吻合、光亮、鮮明,達到最佳程度。6.2.4底色符合涂金的要求發(fā)亮光滑,薄厚適度。6.2.5整個畫面平展協(xié)調。6.2.6身(佛像)、語(佛經)、意(佛塔)的比例尺寸見《西藏繪畫》1、《藏傳佛教唐卡繪畫明鑒》2和《嘎赤派源流》3DB54/T0151—201877分類見DB54/T0095《唐卡分類》。8規(guī)格與分級8.1規(guī)格8.1.1成品的規(guī)格可根據(jù)用戶需要自行設置。成品的規(guī)格以協(xié)議雙方確認的設計書或實物標樣為8.1.2成品的規(guī)格尺寸按表1規(guī)定。表1規(guī)格尺寸1<(30x20)2345>(250x150)8.2分級唐卡分為精品唐卡和一般唐卡。其中,精品唐卡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唐卡,根據(jù)《傳統(tǒng)手繪唐卡作品等級評分標準》對精品唐卡分級判定。85分(含85分)以上定為一級唐卡,70-84分定為二級唐卡,60(含60)-69分定為三級唐卡,59(含59)分以下為一般唐卡。《傳統(tǒng)手繪唐卡作品等級評分標準》見附錄C。9判定規(guī)則9.1單位(幅)合格判定唐卡單幅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應符合本標準6.1、6.2的規(guī)定,若有一項及多項不符合該規(guī)定要求,則判定該產品不合格。9.2單位(幅)等級判定唐卡單幅產品等級判定符合8.2的規(guī)定。10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10.1手繪唐卡產品標識包括以下基本內容:畫的名稱、繪制人(技術等級)、商標或裝潢、繪制時間、保存注意事項。10.2包裝應保證產品不受損傷,防污防潮,并便于保管。10.3運輸和貯存時不得重壓,避免日曬雨淋。DB54/T0151—2018810.4用戶有其它特殊要求的,供需雙方協(xié)商確定。DB54/T0151—20189A(資料性附錄)“三經一疏”簡介A.1簡介藏傳佛教造像的莊嚴妙好,基本上依賴于其嚴格的型制量度經典的延續(xù)承傳,故“三經一疏”經典是使藏傳佛教美術乃至藏民族傳統(tǒng)美術的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歷史性、審美性得以確立的重要因素。也是使藏族繪畫、雕塑、建筑、書法、工藝美術諸方面構成實體性文化層、藝術高度和有機組成部分的基本法度?!叭浺皇琛?、“工巧明”是藏族美術理論經典的代表作。《佛說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畫相》和《佛說造像量度經疏》一并收入藏文大藏經中,構成了著名的“三經一疏”整體系列?!叭浺皇琛币元毺氐牧慷确ㄗ猿审w系,藏族傳統(tǒng)繪畫中的計算尺寸標準主要有“拓”(拃)、“縮”(指寬)、“剛巴”(中分)、“乃”(小分)四種大的計算尺度名稱?!巴亍奔匆活^長或一拃之長,也叫“恰慶、協(xié)蔡、胎木”等。“縮”是一指寬,也即拓的十二分之一。又稱“恰窮”“恰禪”,“剛巴”是“縮”的四分之一,“乃”是“剛巴”的二分之一。藏傳畫師還用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微塵、發(fā)尖、蟣子、虱子、青稞、手指、卡等作為量度人身各部位、各器官的單位?!叭浺皇琛币詷闼厣鷦拥脑煜裥蜗笳?,對人物的神性面貌和性格特征,乃至對佛像的某一部位、器官的形狀都有嚴格的審美要求和標準,并用樸素的語言和生動的比擬進行了論述。如用鳥蛋比喻橢圓的臉面,用芝麻比喻上寬下窄之臉。用修竹比喻身才窈窕的人,用龜背隆起狀比喻釋迦牟尼腳面豐滿的造型等。“三經一疏”對于色彩也有自己別開生面的認識。重物體本身的固有色,并多用平涂法,在論述中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作比喻。給予形象地論述,如:“面龐潔白如明月”,“牙齒潔凈珍珠般”等。藏傳佛教藝術品的構思造型和色彩并不是完全可以由畫家主觀自由選擇的,而是宗教教理儀軌所要求的,圖像從屬于儀軌,正是一種虔誠的宗教行為?!叭浺皇琛敝械姆鹪煜袷遣刈迕佬g的重點題材,是繪畫、雕塑作品的大綜,一定意義上是代表著藏族美術、藏傳佛教美術為使佛學理義能有效的落實于造像,藏傳佛教造像的莊嚴妙好,基本上依賴于其型制量度,型制量度的最佳選擇雖是在造像實現(xiàn)中獲取的,卻又是在經典中予以明確和規(guī)范的??陀^上造像型制量度與佛造像理想要求有所出入,故型制量度必須依于美術和佛學雙重意義的經典。經典的造像型制量度就成了另一種美術創(chuàng)作的法則,在一定意義上,類似于美術上關于造型、構成方面的理論,直接、間接的作用于生活題材、現(xiàn)實手法的人物描繪塑造,并能產生積極良好的審美效果。DB54/T0151—2018BB(資料性附錄)藏式裝裱-唐卡各部分名稱介紹B.1唐門唐門(也稱為敦嘎或托居)在標準的西藏唐卡中,地邊(也稱為地玉)正中還縫著一塊綿緞。這塊絢麗精美,大小不一的錦緞,或方或長,形狀不一,藏文中稱唐門,是唐卡標志性的裝飾物。這塊錦緞可以是任何顏色,任何形狀??梢允钦叫?,橫長方形或豎長方形。錦緞位于唐卡下幅的中央,占下幅面積三分之一,也叫做“敦嘎”或“托居”。有時在“貢夏”的上幅中央也有一塊錦緞。B.2地玉地玉也稱地邊。B.3天池天池鑲邊相當于漢地繪畫的裱工,用料講究,有紅藍洋錦邊、素洋錦、雜色錦、西番蓮片金緞邊、鑲龍石青片金邊、織金緞等,越是重要的唐卡用料越是名貴。對于有祝壽含義的唐卡則用大紅云龍片金緞邊、石青壽字緞或大紅壽字緞平裱,以烘托主題。B.4牙子牙子(也稱為彩虹)首先在唐卡的畫心四周先鑲牙子,意為:紅黃色彩虹,顯然指唐卡的牙子以紅黃兩色為主,其實其色彩搭配相當自由,并不受此局限,甚至有不用牙子的情況。牙子有紅黃妝緞牙子、月白片金五色牙子、紅片金牙子、紅黃綠洋錦牙子、紅黃片金牙子、鑲紅片金牙子、萬壽燈籠錦牙子等。上面提到的都是多層多色彩的牙子,所以藏文形象地稱為彩虹。B.5遮幔遮幔(也稱為佛簾)唐卡前面有一幅面蓋蓋住整個唐卡。通常用絲絹制做面蓋(人們認為制作面蓋最好的一種絲是“勉孜綾絹”,質軟、色黃、帶有紅綠色的斑色)。面蓋用紅色、黃色、藍色絲絹條交替縫合而起,或者就用一種顏色的絲條作面蓋。面蓋縫在唐卡的頂端,面蓋中央還有一些褶子。B.6絳子絳子(也稱為綢帶)楣桿上端釘有兩個掛鉤,每個掛鉤各帶一圈,檔案中稱:鐵圈,顯是生鐵打造而成。DB54/T0151—2018B.7楣桿楣桿(也稱為卡薪或貢薪)楣桿裝在天池的上端,為寬扁形或扁圓形木條,兩端與天池兩邊齊平,或稍長出。這一根扁平木條又稱為“卡薪”或“貢薪”。木條越往兩端越細,以致于從截面看就像一個小木楔,把“卡薪”縫粘在“貢夏”和里襯之間,長度與唐卡寬度相同,兩邊不要突出來。B.8卷桿卷桿(也稱為唐薪或止薪)卷桿裝在地玉下端,圓柱形,略長出唐卡兩側幅邊。唐卡下方的兩個邊最后是用紅線鎖邊,必須注意的是,在縫裱用一個叫“唐薪”(即“唐卡木”)或“止薪”(即“卷軸木”)的圓木棒將唐卡的底邊卷好并將其撐住。根據(jù)唐卡的大小確定“唐薪”的粗細。一般“唐薪”的長度是與唐卡下方的寬度基本相同,兩端可再長出唐卡寬度的3厘米,兩端套上用金銀或青銅制成的套蓋。有了“唐薪”之后,把唐卡卷起來就方便多了,故唐卡又稱卷軸畫。B.9軸頭桿頭安的軸頭做工也十分講究,有銅、銀、紫檀木、銅鍍金、銀間鍍金等質地。作為卷桿的裝飾物,紫檀木軸頭多是素面蘑菇狀;銀質、銅質軸頭上多有鏨花或敖其里(蒙文“金剛杵”之義)圖案,或嵌珊瑚、松石、小珍珠和青金石等小珠為裝飾。B.10鳥嘴鳥嘴(也稱為驚燕)佛簾外面,縫有兩條彩帶,垂至卷桿處,其底端呈鳥喙形,故稱為“鳥嘴”。類似于漢地繪畫裝裱中的“驚燕”。彩帶的具體作用還不清楚,可能是繪畫中的一種古老實用物,蛻變成一種純裝飾性的東西。B.11唐卡畫芯唐卡畫芯(也稱為美龍)唐卡的畫芯內容敘述很廣,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別:1.圣像類;2.故事類;3.教理教規(guī)類;4.藏醫(yī)學類;5.天文歷算類;6.民俗類;7.建筑類等。DB54/T0151—2018(規(guī)范性附錄)傳統(tǒng)手繪唐卡作品等級評分標準C.1依據(jù)《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章程》專家評審組評審項目內容。C.2能力標準與鑒定內容其相關的操作規(guī)范指標應符合表C.1要求。表C.1操作規(guī)范指標工作任務操作規(guī)范分值得分相關知識布料加工1.能將底布四邊縫在四條細木棍上,然后用繩穿上細木棍再張撐在木框上。11.布料以亞麻布或粗(棉)布為主作為底布2.其它傳統(tǒng)工藝所用的底布3.繃布的繩子不能有彈性4.膠和大白粉調配比和上漿的時間5.畫布加工時不能爆曬6.打磨畫布時掌握干濕度畫布的厚縛、平整2.能將白石粉加工后,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