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教學《秋興八首》說課稿_第1頁
古詩詞教學《秋興八首》說課稿_第2頁
古詩詞教學《秋興八首》說課稿_第3頁
古詩詞教學《秋興八首》說課稿_第4頁
古詩詞教學《秋興八首》說課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教學《秋興八首》說課稿好的,請看這份《秋興八首》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杜甫的《秋興八首》。作為杜甫晚年律詩的代表作,《秋興八首》不僅是中國古典詩歌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更是我們引導學生體悟詩人家國情懷、感受律詩藝術魅力的絕佳范本。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幾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思路。一、說教材《秋興八首》是杜甫在夔州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共八首,教材通常選取其中的第一首和第二首作為精讀篇目。這組詩以“秋”為線索,融寫景、抒情、敘事于一體,將個人身世之悲、故園之思與國家興衰之感緊密交織,意境雄渾闊大,情感深沉蘊藉,格律精工嚴謹,被譽為“七律之冠”,是杜甫“沉郁頓挫”風格的集中體現。將其選入高中語文教材,旨在讓學生:1.感受詩歌意境:品味杜甫詩歌“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煉字煉句功夫,領略其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2.理解詩人情感:深入理解杜甫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安史之亂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復雜情感,即漂泊的凄苦、對故園的深切思念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憂慮。3.把握藝術特色:學習杜甫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用典等藝術手法,以及律詩的格律特點。4.傳承文化精神:體會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家國情懷和人格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社會責任感。具體到所選的第一、二首:*其一:以夔州秋景起興,描繪了巫山巫峽蕭瑟陰森的秋景,引出詩人對國家動蕩、個人漂泊的深沉感慨,奠定了全詩悲涼的基調?!坝衤兜騻麠鳂淞?,巫山巫峽氣蕭森”等句,意境開闊而悲涼。*其二:由夔州景物轉向對長安的思念。詩人身在夔州,心向長安,通過對昔日長安的回憶與今日夔州的凄涼對比,抒發(fā)了強烈的故園之思和身世之感?!奥犜硨嵪氯暅I,奉使虛隨八月槎”等句,情感尤為沉痛。二、說學情本次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中學生。他們:1.已有基礎:對杜甫及其詩歌風格有初步了解,學過《登高》《蜀相》等作品,對“沉郁頓挫”的風格有一定感知;具備一定的古詩詞閱讀和鑒賞能力,能夠初步理解詩歌大意,對常見的意象和表現手法有所掌握。2.認知特點:思維活躍,求知欲強,開始形成自己的見解,但對詩歌深層意蘊的挖掘、復雜情感的體悟以及藝術手法的精妙之處,仍需教師的有效引導。3.學習難點:對于《秋興八首》這樣情感深沉、時空跨度大、用典較多(如“織女”“石鯨”“銅仙”等)的組詩,學生在理解詩人復雜的家國情懷與個人悲苦的交織,以及如何將眼前景、心中情、故園憶巧妙融合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難。同時,對律詩嚴謹的格律美(平仄、對仗、押韻)的體會也需要細致點撥。三、說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杜甫創(chuàng)作《秋興八首》的時代背景及夔州時期的生活狀況,理解詩歌的寫作緣起。2.掌握詩中重要的詞語(如“凋傷”“蕭森”“次第”“他日”“虛隨”等),理解詩歌主旨和主要內容。3.品味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感受杜甫律詩的格律之美和語言的錘煉功夫。(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反復誦讀,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和情感基調,培養(yǎng)語感。2.通過小組討論、問題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意象、把握意境、體悟情感。3.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結合時代背景和詩人經歷,深入理解詩歌內涵。(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會杜甫在詩中所蘊含的深沉的故園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老大傷悲的感慨。2.感受杜甫雖身處逆境卻心系家國的崇高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3.激發(fā)學生對古典詩歌的熱愛,提升審美鑒賞能力。四、說教法學法(一)教法1.誦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范讀、齊讀、指名讀、默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和情感,初步把握詩歌主旨。2.情境創(chuàng)設法:利用圖片、音樂或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加深理解。3.問題引導法: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逐步深入文本,探究詩歌意蘊。例如:“首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秋景?營造了怎樣的氛圍?”“‘叢菊兩開他日淚’中的‘他日淚’是為何而流?”4.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言,交流見解,在思維碰撞中深化理解,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5.點撥法:在學生討論、探究遇到困難時,教師適時給予點撥,引導學生走出思維誤區(qū),把握關鍵。(二)學法1.自主探究法:鼓勵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自主閱讀詩歌,初步理解詩意,標記疑難之處。2.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分享學習心得,實現共同進步。3.圈點批注法: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關鍵的字、詞、句進行圈點勾畫,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4.聯(lián)系拓展法:引導學生聯(lián)系杜甫的其他作品(如《登高》《登岳陽樓》)及相關歷史背景,進行比較閱讀,拓展知識面,深化理解。五、說教學過程我將用兩課時完成《秋興八首》(選二首)的教學。第一課時重點學習第一首,第二課時學習第二首并進行比較拓展。此處主要闡述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方式一(情境導入):播放一段描繪深秋蕭瑟景象的視頻或圖片,配以低沉的音樂,提問:“同學們,看到這樣的秋景,你們有何感受?”引導學生說出“悲涼”“蕭瑟”等感受。然后引入:“秋天,在文人墨客筆下往往是多愁善感的。一代詩圣杜甫,在他晚年漂泊夔州之時,面對這樣的秋景,又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他的《秋興八首》?!狈绞蕉◤土晫耄骸巴瑢W們,我們之前學過杜甫的《登高》,誰能背誦一下其中的名句?”(引導學生背誦“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首詩同樣作于杜甫晚年,表現了他‘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悲苦境遇。今天我們學習的《秋興八首》,也是他晚年的代表作,讓我們看看,同樣是悲秋,這首詩又帶給我們怎樣不同的感受?!保ǘ┏踝x感知,走近文本(約10分鐘)1.作者與背景簡介:簡要介紹杜甫創(chuàng)作《秋興八首》時的背景(夔州時期,安史之亂后,唐王朝衰落,詩人漂泊西南,年老多?。?,幫助學生“知人論世”。2.自由朗讀: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首,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圈點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3.教師范讀:教師進行范讀,注意語調、語速、停頓和情感的把握,給學生以示范。4.齊讀正音:學生齊讀,教師糾正字音(如“凋”diāo,“蕭森”xiāosēn,“砧”zhēn等),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5.整體把握:提問:“這首詩給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或:詩中哪個字最能概括這種感受?)”(引導學生找出“悲”“傷”“哀”等字,初步感知詩歌基調。)(三)精讀品味,探究意蘊(約20分鐘)1.賞析首聯(lián)——“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提問:“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秋景圖?詩人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何特點?”(玉露、楓樹、巫山、巫峽;“凋傷”“蕭森”點明了秋景的蕭瑟、陰森。)*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感受“氣蕭森”所營造的悲涼氛圍,體會詩人面對此景的心情。2.賞析頷聯(lián)——“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提問:“這一聯(lián)寫了哪些景物?‘涌’和‘陰’兩個字用得好在哪里?”(江間波浪、塞上風云;“涌”寫出波浪之大,仿佛與天相連,動態(tài)十足;“陰”寫出風云之濃重,仿佛與地相接,陰沉壓抑。)*追問:“這僅僅是寫自然景象嗎?有沒有更深層的含義?”(引導學生理解這既是寫景,也象征著國家局勢的動蕩不安和詩人內心的波瀾起伏。虛實結合。)3.賞析頸聯(lián)——“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提問:“‘叢菊兩開’意味著什么?‘他日淚’是為何而流?”(點明詩人在夔州已待了兩年;“他日淚”既指往年因觀菊而流的淚,也指今日見菊又勾起的傷心淚,暗示了時光流逝,歸鄉(xiāng)無期。)*提問:“‘孤舟一系故園心’中,‘孤舟’和‘故園心’有何關聯(lián)?”(“孤舟”是詩人漂泊無依的象征,“系”字將孤舟與故園之心緊密相連,表達了詩人對故園的深切思念和無法歸去的無奈。)4.賞析尾聯(lián)——“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提問:“尾聯(lián)寫了什么生活場景?這與‘故園心’有何聯(lián)系?”(家家戶戶趕制寒衣,白帝城傍晚傳來急促的搗衣聲。)*引導學生思考:砧聲在古詩中常與思婦、游子相關,此處的砧聲不僅點明時節(jié)(深秋),更觸動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和對家人的牽掛,進一步深化了“故園心”的內涵。以聲襯靜,更顯凄涼。5.小組討論:“這首詩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詩人的情感是如何層層遞進的?”(首聯(lián)寫景,奠定悲涼基調;頷聯(lián)寫景,兼寓國運動蕩;頸聯(lián)由景入情,直抒故園之思;尾聯(lián)以景結情,余味無窮。情感由景生情,由淺入深,由外及內。)(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約5分鐘)1.提問:“這首詩中的‘悲秋’,僅僅是悲嘆秋天的蕭瑟嗎?還包含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背景,總結出:悲秋景、悲國家動蕩、悲個人漂泊、悲故園難歸、悲年老體衰等多重情感。)2.簡要提及《秋興八首》的整體性:“這只是《秋興八首》的第一首,它像一個序曲,為我們打開了杜甫在夔州那段復雜的心路歷程。接下來的幾首詩,將圍繞‘故園心’展開更深沉的回憶與感慨?!睘榈诙椎膶W習做鋪墊。(五)總結升華,回顧板書(約3分鐘)*總結本詩主旨:本詩通過描繪夔州蕭瑟的秋景,抒發(fā)了詩人對國家興衰、個人漂泊、故園難歸的深沉悲慨。*回顧本詩的藝術特色: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意境開闊、煉字精妙。*再次強調杜甫詩歌的“沉郁頓挫”風格。(六)布置作業(yè)(約2分鐘)1.背誦并默寫《秋興八首》(其一)。2.預習《秋興八首》(其二),思考:第二首與第一首在內容和情感上有何聯(lián)系與發(fā)展?3.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談談你對“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兩句詩的理解。六、說板書設計好的板書設計能夠提綱挈領,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把握重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秋興八首(其一)杜甫(唐)基調:悲(傷、哀)聯(lián)次詩句意象/內容情感/手法:-----:---------------------------------------:----------------:------------------**首聯(lián)**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玉露、楓樹、巫峽秋景蕭瑟(寫景)**頷聯(lián)**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波浪、風云國運動蕩(情景交融)**頸聯(lián)**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叢菊、孤舟故園之思(直抒胸臆)**尾聯(lián)**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砧聲羈旅愁思(以景結情)主旨:悲秋景、悲國運、悲漂泊、悲故園藝術: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煉字精準、意境沉郁(板書力求簡潔明了,突出詩歌的結構、核心意象、情感脈絡及藝術特色,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七、說教學反思(預設)本課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誦讀和探究,力求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1.學生對背景知識的理解程度:若學生對安史之亂及杜甫生平了解不足,可能影響對詩歌情感的深層把握。課前可適當布置預習,補充相關資料。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