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祠堂設計施工方案_第1頁
張家界祠堂設計施工方案_第2頁
張家界祠堂設計施工方案_第3頁
張家界祠堂設計施工方案_第4頁
張家界祠堂設計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張家界土家族傳統(tǒng)祠堂設計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張家界土家族傳統(tǒng)祠堂重建項目,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qū)民俗文化保護核心區(qū)域,總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980平方米。項目以"傳承土家文脈、復原湘西古建"為核心目標,嚴格遵循《張家界市民族特色建筑元素符號圖則》要求,融合土家族吊腳樓建筑精髓與湘西宗祠格局特征,打造集祭祀、議事、文化展示于一體的民族文化地標。建筑整體采用"三進兩院"格局,由山門、戲臺、天井、正殿、寢堂及兩側(cè)廂房組成,主體結構為穿斗式木結構,屋頂采用土家特色歇山頂與硬山頂組合形式,建筑高度12.6米,最大面寬36米,進深28米,抗震設防烈度按7度設防,合理使用年限50年。二、建筑設計(一)平面布局建筑平面嚴格按照土家族"田"字形院落格局設計,中軸線上依次布置五鳳樓式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戲臺(臺面尺寸6m×8m)、方形天井(面積48㎡,青石板鋪地)、抬梁式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及寢堂(供奉祖先牌位)。兩側(cè)廂房采用吊腳樓形式,通過回廊與主體建筑連接,形成"一明兩暗"的傳統(tǒng)格局。特別在平面布局中融入土家族"四水歸堂"的風水理念,所有屋面排水均匯入天井,象征家族財富聚集。(二)建筑特色吊腳樓元素:廂房采用三層懸挑式吊腳樓結構,底層架空1.8米,設置美人靠欄桿,懸挑長度1.5-2米,下部以雕花撐弓(牛腿)支撐,撐弓雕刻"鯉魚躍龍門"等吉祥圖案。吊腳樓轉(zhuǎn)角處設置"巴鹽古道"主題木雕,再現(xiàn)土家族商貿(mào)歷史。屋頂造型:正殿采用"觀音兜"式貓拱背山墻,曲線柔美,兩端裝飾陶制鴟吻;戲臺為重檐歇山頂,上檐設置四角小翹檐,檐角懸掛銅鈴,下檐采用"土家織錦"紋樣封檐板。屋面統(tǒng)一鋪設小青瓦,采用"壓六露四"傳統(tǒng)鋪法,檐口設置滴水瓦,瓦當?shù)窨掏良易灏藢毤y??臻g處理:借鑒田家大院"八斗天窗"設計,在寢堂設置覆斗式天窗,增強室內(nèi)采光。戲臺與正殿之間采用"勾連搭"屋頂連接,形成12米高的共享空間,滿足大型祭祀活動需求。三、施工工藝(一)基礎工程地基處理:采用"灰土擠密樁"復合地基,樁徑300mm,樁長4.5m,呈梅花形布置,樁距1.2m,樁體采用3:7灰土分層夯實,壓實系數(shù)≥0.96。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需達到200kPa以上。基礎形式:采用青石板條形基礎,石材選用本地砂巖,強度等級MU30,料石規(guī)格300×200×150mm,采用"一丁一順"砌法,灰漿采用傳統(tǒng)糯米灰漿(糯米漿:石灰:細砂=1:3:6)。柱礎石為鼓鏡式造型,直徑800mm,高450mm,表面雕刻土家族西蘭卡普紋樣,下設100mm厚素混凝土墊層。防潮處理:基礎頂部設置3層防潮層,分別為:20mm厚1:2水泥砂漿(內(nèi)摻5%防水劑)、油紙一層、30mm厚青石板,有效阻隔地下潮氣。(二)木結構工程材料準備:主構件選用本地30年生以上杉木,含水率控制在12%-15%,其中金柱選用直徑35cm以上整材,提前18個月進行自然干燥,干燥過程中采用"井"字形堆放,通風間距≥30cm。關鍵承重構件涂刷三遍桐油防腐,內(nèi)摻朱砂(配比10:1)防蟲。榫卯體系:采用土家族傳統(tǒng)"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結構,正殿明間采用抬梁式(五架梁跨度7.2m),次間及廂房采用穿斗式(每榀間距60cm)。主要節(jié)點構造包括:柱與梁連接采用"十字搭交榫",額枋與柱連接采用"燕尾榫",檁條與梁連接采用"饅頭榫",所有榫卯結合部位均涂抹魚鰾膠(配比1:0.8)增強整體性。立架工藝:嚴格遵循"先立后上"的傳統(tǒng)工序,分三階段進行:①下架安裝(柱、梁、枋);②上架安裝(檁、椽、望板);③屋面瓦作。立架時采用"三點吊線法"校正垂直度(偏差≤5mm),臨時支撐采用杉木樁斜撐,間距3m,待整體校正后固定永久性戧桿。(三)屋面工程木基層:檁條采用直徑18cm杉木,間距60cm,上鋪椽子(直徑8cm,間距20cm),椽子上鋪設15mm厚杉木望板,望板表面涂刷兩道桐油。瓦作施工:正脊采用"清水脊"做法,高60cm,中間設置"火焰寶珠",兩端安裝龍形脊獸(高80cm)。屋面瓦選用本地手工小青瓦(規(guī)格200×180mm),鋪設時采用"壓六露四"法,瓦壟間距15cm,檐口瓦頭做"滴水"造型,滴水雕刻"福、祿、壽"三字循環(huán)圖案。天溝部位鋪設0.8mm厚紫銅防水層,上覆青石板裝飾。特殊處理:在歇山頂轉(zhuǎn)角處采用"翼角起翹"工藝,仔角梁前端懸挑1.2m,底部設置"角梁套獸",通過"老角梁"與"子角梁"的榫卯連接實現(xiàn)30°起翹,確保造型優(yōu)美且結構穩(wěn)定。四、材料選擇(一)主體材料木材:承重構件:選用張家界本地杉木(C18級),順紋抗壓強度≥35MPa裝飾構件:采用香樟木(防蛀)、黃楊木(雕刻)、楠木(神龕)輔助材料:松木(望板、擱柵)、柏木(匾額)石材:基礎:本地砂巖(MU30)地面:青石板(600×300×50mm,剁斧面)柱礎:麻石(密度≥2.6g/cm3)臺階:花崗巖(防滑處理)磚瓦:屋面:小青瓦(抗折強度≥1.5MPa)墻體:土家青磚(240×115×53mm,MU10)脊飾:陶制吻獸(吸水率≤8%)(二)傳統(tǒng)材料制備糯米灰漿:按糯米:石灰:砂=1:3:6比例制備,糯米需提前浸泡24小時,蒸煮后過濾成漿,與陳化3個月的生石灰、細砂混合攪拌,靜置2小時后使用,抗壓強度可達3.5MPa。桐油灰:熟桐油與石膏粉按2:5比例混合,加入3%麻絲(長度3-5cm),反復捶打至"不粘手、有彈性"狀態(tài),用于木構件接縫密封。地仗材料:磚灰、桐油、麻絲按5:3:2比例混合,用于彩繪基層處理,厚度控制在5-8mm,具有良好彈性和附著力。(三)現(xiàn)代材料應用結構加固:在隱蔽部位采用環(huán)氧樹脂錨桿(直徑12mm)加固糟朽木構件,錨桿植入深度≥300mm,抗拉拔力≥15kN。防腐處理:木材表面涂刷納米改性桐油(添加0.5%納米二氧化鈦),耐候性提升3倍,干燥時間縮短至8小時。防火措施:木構件涂刷無色透明防火涂料(耐火極限≥1小時),采用膨脹型防火密封膠處理縫隙。五、裝飾細節(jié)(一)木雕工藝題材分布:正殿梁枋:"二十四孝"故事浮雕(深30mm)戲臺藻井:"太極八卦"透雕(直徑3.6m,采用七層疊加透雕)門窗欞格:"土家織錦"紋樣(冰裂紋、回紋組合)吊腳樓欄桿:"喜鵲登梅"淺浮雕(深度10mm)技法要求:采用"高浮雕"、"透雕"、"圓雕"等多種技法,所有雕刻表面需經(jīng)過"三磨兩打"處理(粗磨、細磨、精磨,打坯、打光),確保無毛刺,線條流暢。(二)石雕裝飾柱礎雕刻:采用"一柱一圖"設計,前檐柱礎雕刻"土家擺手舞"場景,后檐柱礎雕刻"西蘭卡普"紋樣,四角柱礎雕刻"梅蘭竹菊"四君子。臺階御路:正殿門前設置石雕御路(長3m,寬1.2m),雕刻"二龍戲珠"圖案,龍紋采用圓雕技法,高浮雕深度50mm,龍鱗采用"魚鱗式"排列,栩栩如生。石門簪:山門門框設置四對石門簪,分別雕刻"福、祿、壽、喜"四字,字體為顏體楷書,陰刻填金。(三)彩繪工藝梁枋彩繪:采用湘西傳統(tǒng)"旋子彩畫",以青、綠、黃為主色調(diào),明間采用"金線大點金"工藝,次間采用"墨線小點金"工藝,色彩搭配遵循"上青下綠、外青內(nèi)綠"原則。壁畫創(chuàng)作:戲臺后壁繪制"土家遷徙圖"壁畫(6m×3m),采用礦物顏料(石綠、石青、朱砂等),以生漆為粘合劑,分三層繪制,底層做地仗處理,中層繪制輪廓,表層罩清漆保護。匾額楹聯(lián):正門匾額:"土家族宗祠"(柏木制作,陰刻貼金,字徑45cm)正殿楹聯(lián):"溯巴楚淵源千秋俎豆,承土家文脈萬代香煙"(紫檀木制作,陰刻填金)戲臺楹聯(lián):"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楠木制作,行書字體)六、施工組織(一)施工流程采用"先地下后地上、先結構后裝飾"的原則,分五個階段實施:前期準備階段(30天):場地平整、材料采購、樣板制作基礎施工階段(45天):地基處理、石材砌筑、柱礎安裝木構施工階段(60天):構件加工、立架安裝、屋面木基層圍護結構階段(30天):墻體砌筑、門窗安裝、地面鋪裝裝飾裝修階段(90天):木雕安裝、彩繪施工、脊飾安裝(二)質(zhì)量控制木材驗收:每根承重木構件需進行含水率檢測(12%-15%)、無損探傷(內(nèi)部空洞≤5%),并留存樣本備查。榫卯精度:榫頭尺寸誤差≤1mm,榫卯結合面接觸面積≥80%,安裝后用0.3mm塞尺檢查不得插入。屋面防水:完工后進行24小時淋水試驗,天溝排水坡度≥2%,確保無滲漏。裝飾工藝:所有雕刻、彩繪需制作1:1樣板,經(jīng)專家評審通過后方可批量施工,關鍵工序?qū)嵭?三檢制"(自檢、互檢、專檢)。(三)安全文明施工高空作業(yè)設置滿堂腳手架(搭設高度15m),腳手板采用防滑木板,外側(cè)設置1.2m高防護欄桿。施工現(xiàn)場配備消防沙池(2m×3m)、滅火器(每50㎡配置2具),木材加工區(qū)設置防火隔離帶。傳統(tǒng)工藝傳承:組織10名當?shù)乩瞎そ吵闪?傳習小組",對年輕工匠進行榫卯制作、木雕技藝等現(xiàn)場教學,確保傳統(tǒng)工藝得到活態(tài)傳承。七、工程驗收工程驗收分為隱蔽工程驗收、分項工程驗收和竣工驗收三個階段,特別注重以下要點:木構架垂直度偏差≤H/2000(H為柱高)屋面坡度偏差±2%木雕圖案與設計一致性≥95%彩繪顏色均勻度(色差ΔE≤3)整體建筑風貌符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