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DB2304∕T 063-2021 《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正式版)DB2304∕T 063-2021 《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正式版)DB2304∕T 063-2021 《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正式版)DB2304∕T 063-2021 《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正式版)DB2304∕T 063-2021 《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60.20B90DB2304鶴崗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IDB2304/T063—2021本標準由鶴崗市農業(yè)農村局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鶴崗市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姜維濤、劉鶴、林占軍、劉偉、王野、袁金龍、陳志強。DB2304/T063—20211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本標準規(guī)定了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yè)的術語、定義、機械耕整地、機械插秧、機械植保和機械收獲等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鶴崗市全域的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yè)。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DB21/T1670-2008水稻機械插秧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DB34/T244.5-2002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規(guī)范第5部分:植保機械化DB34/T244.7-2002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規(guī)范第7部分:收獲機械化DB34/T794-2008步進式插秧機作業(yè)技術規(guī)范DB37/T795-2008機插水稻大田耕整地作業(yè)技術規(guī)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深水爛泥田整地次數(shù)過多,水田里的水較深,泥漿沉實時間不足,泥腳深度偏大,這樣的田塊稱為深水爛泥田。3.2壅水壅泥插秧機在作業(yè)過程中,由于土層過于粘糊等原因,造成機具在水田前進過程中接觸壓力變大,下陷較嚴重,作業(yè)時將泥漿和水一起壅走的現(xiàn)象。3.3泥腳機插水田耕整、放水沉淀后,機具下田作業(yè)層底部到頂部的距離。3.4內、外翻法用單向犁耕地時,土垡向耕區(qū)中央翻轉為內翻法,向耕區(qū)兩側翻為外翻法。3.5起漿指耕整地或旋耕泡水后,用水耙將大田中表層的水和泥均勻的混合,使泥呈漿狀。3.6帶土苗DB2304/T063—20212根部帶有土層的塊狀水稻秧苗。3.7苗高秧苗最高生根處至葉尖的最大長度。3.8苗莖寬水稻秧苗生根處上方1cm處的寬度。3.9傷秧指莖基部有折傷、刺傷和切斷現(xiàn)象的秧苗。3.10漂秧水稻秧苗栽插后,秧根未栽入土內,漂浮于水面的秧苗。3.11漏插水稻秧苗栽插后,無水稻秧苗的插穴。3.12插秧深度栽插后,水稻秧苗生根處距泥面的深度。3.13取秧深度栽植臂取秧時秧爪尖進入秧塊(秧門內側)的最大深度。3.14水稻的密度單位面積水稻的分布狀況,即單位面積水稻的穴數(shù)和株數(shù)。3.15水稻的株度單位長度水稻的株數(shù)。3.16水稻的穗幅成熟后的水稻從稻穗最低處至最高處的距離。3.17倒伏角以水稻根部向水稻倒伏方向作一射線,與以水稻根部垂直于地面作一射線所夾的角。4水田耕整地作業(yè)4.1田間基本要求4.1.1清除通向田間作業(yè)的道路、橋梁上的障礙物,不能清除的障礙物加以標志。旱耕土壤含水量應在10%?35%。4.1.2水田泥腳深度小于30cm,且具有較好的通過性,不致造成下陷。DB2304/T063—202134.1.3水田驅動耙作業(yè)前的機耕田,地表應基本平整,并提前一天放水浸泡,水量以剛浸沒泥土為宜。4.1.4前茬作物收獲時,留茬高度應<15cm;如收獲時未進行秸稈粉碎,則應增加一次秸稈粉碎作業(yè)或將秸稈移出大田。4.1.5較細、宜分解的秸稈可全部還田;秸稈量大且不宜分解的,只可按秸稈的50%左右還田。殘茬或秸稈還田掩埋的數(shù)量應小于4500kg/hm2。4.2機插水田耕整地作業(yè)流程4.2.1在適宜的耕情下,及時耕整水田。4.2.2根據田塊形狀確定作業(yè)方向,應順田塊長邊作業(yè)。4.2.3發(fā)動主機,操作手駕駛機具緩緩進入田塊。4.2.4選擇適當?shù)母毓に囘M行機械化作業(yè)。4.2.5在土壤含水量適宜情況下,可耕耙聯(lián)合作業(yè),作業(yè)次數(shù)不宜過多,耕深不宜過大。4.2.6選擇旱整工藝時,犁耕耕深為12cm?15cm、旋耕耕深為10cm?15cm,且深淺一致,無漏耕、重耕現(xiàn)象。4.2.7選擇水耕或耙田工藝作業(yè)時,淺水灌入水整,浸泡24h后進行水整拉平。如果條件適宜,也可在旱整后晾土至適度,再上水浸泡后用埋茬起漿機或驅動耙整地。4.2.8耙田時,相鄰兩行間距應有10cm?20cm的重疊量,避免漏耙。4.2.9地頭地邊整齊,田塊平整無殘茬,表土硬軟度適中。4.2.10作業(yè)到田頭轉彎或轉移過田埂時,應將機具提起,田間提升間隙不小于20cm,減速行駛。4.2.11作業(yè)完畢后及時將機具清潔、保養(yǎng)、入庫。4.3機插水田耕整地作業(yè)技術質量標準4.3.1大田表層稍有泥漿,下部土塊細碎,表土硬軟度用錐度計測定,錐頂穿透土層深度8cm?10cm。4.3.2地頭地邊整齊,翻坐良好,沒有立垡、回垡現(xiàn)象。將表層根茬、雜草、害蟲、肥料、農藥等翻到下部,覆蓋嚴密。4.3.3田塊平整無殘茬,高低差不超過3cm,在3cm左右的水層條件下,高不露墩,低不淹苗。4.3.4泥腳深度小于30cm。4.3.5泥漿沉實達到泥水分清,泥漿深度5cm?8cm,水深1cm?3cm。5水田機械插秧作業(yè)5.1水田田塊條件5.1.1水田泥腳深度應在10cm?30cm之間。5.1.2水田水深應保持在1cm?3cm之間。DB2304/T063—202145.1.3水田耙后應經過12h以上的沉淀,使水田的硬度保證插秧機前進時少壅泥,不影響靠行作業(yè),保證秧插后的直立性。5.1.4水田縱向和橫向坡度應≤0.5°,保證泥碎田平,作業(yè)田面上應無石塊及雜物。5.2機插壯秧要求5.2.1機插秧苗應使用規(guī)格化培育的毯狀、帶土壯苗。5.2.2壯苗主要指標:秧齡15d?25d;葉齡2.5葉?4.5葉;苗高13cm?20cm;苗莖粗≥2.0mm;根數(shù)≥10條;地上部百苗干重≥2.0g。5.2.3機插秧塊土層厚度應均勻一致,秧塊四角垂直方正,不缺邊、缺角,苗齊苗勻,根系盤結,提起不散。5.3作業(yè)前的準備5.3.1插秧機檢查5.3.1.1插秧機檢查必須在發(fā)動機靜止(不起動)狀態(tài)下進行。5.3.1.2機械插秧作業(yè)前必須檢查插秧機的所有緊固件,特別是固定發(fā)動機、動力架、牽引架前端轉向座機工作部分的聯(lián)接件不許有松動和脫扣現(xiàn)象。5.3.1.3插秧機各加油處按相應型號使用插秧機說明書規(guī)定的標準檢查油量,缺少時應按規(guī)定的油品加至標準油量。5.3.1.4插秧機栽植臂左右不應有明顯的串動,分離針運轉不碰撞秧門,分離針與秧門兩側間隙應符合相應插秧機使用說明書的規(guī)定。5.3.1.5按照相應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檢查插秧機的離合器、栽植臂、秧箱等部件。5.3.2插秧機的試車5.3.2.1插秧機試車前離合器必須處于“離”的狀態(tài),變速箱必須處于空檔狀態(tài)。5.3.2.2插秧機試車時,除操作者外其余人員不得靠近機器,特別是機器前方不得有人。5.3.2.3插秧機試車時,只準駕駛員一人上機。5.3.2.4駕駛員上機后按照相應的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進行試車。5.3.3插秧機的調整5.3.3.1插秧機的調整必須在發(fā)動機熄火的狀態(tài)下進行。5.3.3.2按照插秧機說明書的規(guī)定調整傳動皮帶的松緊度、離合器位罝。5.3.3.3按照插秧機說明書的規(guī)定調整分離針與秧門兩側間隙,調整后必須檢查分離針取秧量是否符合要求。5.4機插秧作業(yè)質量要求5.4.1插秧作業(yè)時,應確保直行、足苗、淺栽,行距一致,不壓苗,不漏苗。DB2304/T063—202155.4.2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內。要求插秧深度以所插秧苗在不倒不浮的前提下越淺越好。5.4.3栽插密度要求。粳稻栽插規(guī)格行距為30cm,株距11.7cm左右,每667㎡栽1.8萬穴,每穴栽種子苗4株?5株,基本苗每667㎡為7.0萬株?9.0萬株。5.4.4機插秧作業(yè)指標:漏插率≤5%,傷秧率≤5%,相對均勻度合格率>85%。6水田機械植保6.1植保機械準備6.1.1無論新舊機械都必須按要求提前檢查調整,使其達到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新機械使用前的安裝要讀懂使用說明書,按說明書上的圖示連接順序,檢查各部分零件是否齊全,各接頭墊圈是否完整無損,然后連接各部件。舊機械要檢查各部件是否完好,使用多年的藥液桶應查看藥桶的腐蝕情況,損壞部件要及時更換,使用前要對藥筒進行清洗。6.1.2檢查發(fā)動機各部分零件是否齊全,安裝是否正確、牢固可靠。如果是新的或封存的機器,必須排除發(fā)動機氣缸內的機油,然后將汽油和機油的混合油按規(guī)定比例(說明書要求)配好,裝入油箱。6.1.3仔細檢查藥械開關、接頭、噴頭等處螺絲是否擰緊,有無滲漏。6.1.4噴霧機械一般應加清水試噴,察看各連接處是否漏氣漏水,若有漏氣漏水現(xiàn)象,需要重新安裝,直到調試正常為止。加水蓋上的氣孔應暢通,防止藥液桶內形成真空。6.1.5配制藥液并將藥液裝入箱內,藥液不得超過藥液箱的安全水位線。配制藥液應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或在植保人員的指導下進行。6.2植保作業(yè)技術要點6.2.1噴撒農藥時,待機器各部件運行正常后先行走,再打開輸液開關,同時要始終保持行駛速度一致;停止噴藥時,要先關閉輸液開關,然后關機。6.2.2注意風向:噴藥時,應從下風向開始,噴霧方向要盡量與自然風向一致,不允許逆風噴藥。6.2.3田間噴霧應用側噴技術,噴管噴口不能對著植物,但對作物要有一定角度,角度大小要視自然風速大小來定,其原則是風速大時,角度要小,風速小時,角度要大。6.2.4田間施藥應在風力較小時進行,3級以上風速或風向不定時禁止施藥;高溫季節(jié)噴撒農藥最好在早、晚進行,一般宜在上午8?10點、下午4?6點。6.2.5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機械運轉不正?;蚱渌收?,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正常后繼續(xù)工作。6.2.6每次作業(yè)結束,要清除藥箱內殘存藥液,用清水清洗干凈,清除機具表面粉塵和灰塵。6.2.7植保作業(yè)結束,在收藏保管機械前,除將油箱、藥箱內殘余物倒干凈外,還要全面清洗,金屬部件要涂抹防銹油,然后保存在通風陰涼處:機器上的塑料、橡膠軟件應分類保管,不能擠壓和暴曬。6.3植保作業(yè)技術指標6.3.1噴灑(撒)覆蓋均勻,無漏噴、重噴現(xiàn)象,覆蓋密度適中。6.3.2霧化性能良好,霧滴直徑大小適宜,穿透、附著性能好,藥劑應能很好地粘附在植物莖葉上。DB2304/T063—202166.3.3靶標的藥劑沉積量高,霧量分布均勻,漂移少。6.3.4嚴格按技術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安全防護措施到位,避免中毒事件發(fā)生。7水稻機械化收獲7.1收獲適宜條件7.1.1聯(lián)合收割機適合收割水稻高度為70cm?120cm。高度大于120cm,割茬應盡量留高;高度小于70cm時,割茬應盡可能留低,并可酌情加快收割速度。7.1.2穗幅高差大于25cm的水稻,應使用全喂入聯(lián)合收割機。7.1.3聯(lián)合收割機對作物產量的適應,是通過選擇相宜的作業(yè)速度,使額定喂入量保持穩(wěn)定。水稻產量高時,收割作業(yè)速度宜低;產量低時,收割作業(yè)速度宜高。7.1.4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倒伏作物,通過運用扶禾裝置、選擇相宜的收割方向、速度等手段和方法來協(xié)調解決。7.1.5聯(lián)合收割機雨后或早晨露水大時不能作業(yè),收割時稻谷含水率應為15%?26%。7.1.6小型收割機宜在水稻臘熟期,籽粒含水率為18%?25%、倒伏角度≤10°,風力<3m/s的條件下作業(yè)。7.1.7小型收割機適合收割水稻高度為70cm?100cm。7.1.8小型收割機適合收割畝單產量為200kg?400kg的水稻。7.2水稻機械化收獲前的機械準備7.2.1在收獲前無論是新舊機械都必須按要求提前檢查調整,使其達到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7.2.2進行嚴格的試運轉:試運轉包括發(fā)動機無負荷運轉、整機原地空運轉、整機負荷試運轉。7.2.3收獲機械在試運轉后,正式收獲前2d?3d,應在水稻生長較好的地塊中試割,以檢驗、檢修機械質量,并進一步調整好機械,使其適應大面積收獲的要求。7.2.4試割開始時應使用Ⅰ檔,割幅用正常割幅的1/3,并逐漸加大達到正常速度和割幅,試割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各部位是否正常,必要時進行調整。7.2.5脫粒機配套動力應按要求的功率、型號選配,使用別的動力代用時,要重視主動皮帶輪直徑的選擇,保證脫粒滾筒按要求的轉速運行。7.2.6準備好輔助機械(如運糧、運秸稈機械)易損零配件。7.3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7.3.1收獲機械駕駛人員必須并經過正規(guī)收獲機械作業(yè)技術培訓,取得收獲機駕駛證,熟悉所駕駛的機型結構、特點、使用操作、維護保養(yǎng)等。7.3.2駕駛人員必須仔細閱讀、充分理解收獲機械使用說明書,掌握使用方法后再按使用說明書實際操作。DB2304/T063—202177.3.3嚴禁駕駛員在酒后或身體疲勞狀態(tài)下駕駛收獲機械。駕駛員在作業(yè)時要穿適宜的服裝,以免被牽掛引起傷害,孕婦和未滿18周歲的人不得進行操作。7.3.4駕駛員在啟動發(fā)動機前,必須檢查變速桿、割臺和脫粒離合器、卸糧離合器、操縱桿等是否都在空檔和分離位置,否則不予啟動。7.3.5駕駛員必須確認聯(lián)合收割機周圍無人靠近時,并在發(fā)出警示信號后才能啟動收割機。7.3.6只有在收割臺得到安全可靠的支承(用安全鎖定部件固定或用升降鎖止手柄固定后,再墊上木塊)后,才能在割臺下面工作。發(fā)動機未熄火,不允許排除故障。7.3.7收獲機械作業(yè)時,發(fā)動機油門必須保持額定轉速位置,注意觀察儀表和信號裝置,不準其他人搭乘和攀爬機器。7.3.8在作業(yè)中轉向、倒車時,要充分注意周圍安全,并嚴禁接糧。7.3.9大中型全喂入自走式聯(lián)合收割機,糧箱裝滿后駛行速度不得超過8km/h,并嚴禁急剎車。7.3.10作業(yè)中因超負荷造成堵塞或其它原因需要排除故障時,必須停止發(fā)動機工作。7.3.11收割機工作時,地面允許最大坡度隨機型而異(詳見各類型使用說明書)。在斜坡作業(yè)必須停車時,應先踩離合器踏板,后踩剎車踏板,然后用斜木或可靠的石塊等墊?。ㄒ嗫刹徽獧n熄火)。7.3.12糧箱卸糧時,禁用鐵器推送糧箱里的糧食,也不允許人跳進糧箱里用腳推送。二次卸糧時,必須將斜攪龍和過渡攪龍中的籽粒排除干凈后,再卸糧。嚴禁在堵塞狀況下二次卸糧。7.3.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