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海綿城市老舊小區(qū)改造施工方案_第1頁
烏海市海綿城市老舊小區(qū)改造施工方案_第2頁
烏海市海綿城市老舊小區(qū)改造施工方案_第3頁
烏海市海綿城市老舊小區(qū)改造施工方案_第4頁
烏海市海綿城市老舊小區(qū)改造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烏海市海綿城市老舊小區(qū)改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烏海市海勃灣區(qū)、海南區(qū)、烏達區(qū)三個行政區(qū),涉及2000年以前建成的12個老舊小區(qū),總改造面積約18.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2380戶。項目以《烏海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為指導,針對老舊小區(qū)普遍存在的雨污混流、路面積水、綠化不足等問題,采用“滲、滯、蓄、凈、用、排”六維技術體系,建設透水鋪裝、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等海綿設施,同步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建筑立面修繕、公共設施升級等工程,預計可使改造區(qū)域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0%以上,內澇防治標準提升至30年一遇。二、設計原則(一)問題導向原則優(yōu)先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積水內澇、管道堵塞等民生問題,采用“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觀”的施工順序,對12個小區(qū)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更換老化排水管道15.8公里,新建雨水管網(wǎng)9.2公里,重點整治28處歷史積水點。(二)因地制宜原則根據(jù)不同小區(qū)建筑密度、綠地率等特征分類施策:高密度小區(qū)(建筑密度>30%):采用“透水鋪裝+雨水罐”組合技術,在停車位、人行道鋪設透水磚,在樓棟周邊設置60-100L模塊化雨水罐,收集屋面雨水用于綠化灌溉。中低密度小區(qū)(建筑密度20%-30%):建設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集中調蓄設施,結合現(xiàn)有綠化改造,打造功能性景觀。臨山小區(qū):增設截洪溝和植草溝,防止山洪倒灌,在海南區(qū)祥苑小區(qū)試點建設生態(tài)護坡。(三)系統(tǒng)協(xié)同原則統(tǒng)籌“建筑-道路-綠地-管網(wǎng)”四類空間要素,構建“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調蓄”三級體系。例如在海勃灣區(qū)溫馨家園小區(qū),通過屋面雨水斷接(改造雨落管120處)、道路徑流引導(設置植草溝850米)、中心綠地調蓄(改造3000平方米下凹式綠地)三級聯(lián)動,實現(xiàn)雨水全流程管控。三、主要技術措施(一)透水鋪裝系統(tǒng)透水磚鋪裝:在小區(qū)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停車場等區(qū)域采用“透水磚+透水混凝土基層+碎石盲溝”結構,鋪裝面積約4.5萬平方米。磚體選用抗壓強度≥C30的陶瓷透水磚,滲透系數(shù)≥1.5×10?3m/s,基層厚度不小于150mm,下設200mm厚級配碎石排水層。透水瀝青改造:對小區(qū)內3條主要車行道路(總長1.2公里)進行透水瀝青罩面,面層采用AC-13型改性透水瀝青,空隙率18%-22%,基層采用大粒徑透水水泥穩(wěn)定碎石,厚度200mm,邊緣設置縱向排水盲溝。(二)雨水花園建設在小區(qū)集中綠地改造6處雨水花園,單個面積150-300平方米,采用“蓄水層-覆蓋層-種植土層-過濾層-排水層”五層結構:蓄水層深度100-150mm,周邊設置溢流口接入雨水管網(wǎng);種植土層選用改良土(泥炭土:珍珠巖:園土=3:2:5),厚度500mm,種植耐旱耐澇植物(如鳶尾、菖蒲、景天等);過濾層采用200mm厚石英砂,排水層采用300mm厚級配碎石,內埋DN100穿孔排水管。(三)下凹式綠地改造對現(xiàn)有1.2萬平方米綠化進行微地形改造,形成下凹深度50-100mm的下凹式綠地,占小區(qū)綠地總面積的40%。在綠地內設置植草溝(縱坡0.5%-1%,寬500mm),將周邊道路、屋面徑流引入綠地,通過土壤滲透和植物吸收消納雨水。(四)雨水回用系統(tǒng)屋面雨水收集:對18棟建筑屋面進行雨水斷接改造,在雨落管末端設置初期棄流裝置(棄流量2mm),收集的雨水經(jīng)PP棉過濾器過濾后進入地下蓄水池(總容積50m3),處理達到GB/T18920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后用于綠化灌溉和道路清掃。透水鋪裝排水回收:在透水鋪裝基層設置透水管網(wǎng),收集滲透雨水匯入小區(qū)雨水管網(wǎng),補充市政景觀用水。(五)雨污分流改造管道改造:更換小區(qū)內老化合流管道8.5公里,采用HDPE雙壁波紋管(DN200-DN400),污水管接入市政污水管網(wǎng),雨水管接入新建雨水管網(wǎng)或調蓄設施。節(jié)點改造:對120處雨污混接節(jié)點進行封堵和分流,在立管底部設置檢查口,在化糞池出口增設截流井。四、施工流程(一)前期準備階段(15天)現(xiàn)場勘查:采用CCTV管道檢測技術排查現(xiàn)有管網(wǎng)缺陷,測量小區(qū)地形標高,標注地下管線位置。方案公示:在小區(qū)公告欄、微信公眾號公示改造方案,組織居民聽證會,根據(jù)反饋調整設計(如優(yōu)化停車位布局、保留古樹名木等)。材料準備:提前儲備透水磚、透水混凝土、HDPE管等主要材料,進行透水性能、抗壓強度等指標檢測。(二)主體施工階段(90天)地下工程(30天):雨污分流管道施工:采用人工開挖與機械頂管結合方式,管徑≥DN300時采用HDPE管熱熔連接,小管徑管道采用承插式連接,管道基礎采用砂石基礎,壓實度≥93%。調蓄設施施工: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等先進行土方開挖,分層夯實基底,鋪設土工膜(HDPE土工膜,厚度1.5mm),再按設計層級鋪設填料。地面工程(45天):透水鋪裝施工:基層采用C20透水混凝土,現(xiàn)場攪拌時控制水灰比0.35-0.4,攤鋪后采用平板振動器振搗,養(yǎng)護期不少于14天;面層鋪設透水磚時預留2-3mm縫隙,采用中砂灌縫。道路改造施工:透水瀝青施工前對原有路面進行銑刨,噴灑粘層油,采用瀝青攤鋪機連續(xù)攤鋪,碾壓溫度控制在160-180℃。綠化及附屬工程(15天):植物種植:選擇鄉(xiāng)土耐旱植物,如沙打旺、苜蓿等灌木,搭配景天、鳶尾等地被植物,喬灌木選用新疆楊、沙棗等耐鹽堿品種。設施安裝:安裝雨水罐、棄流裝置、溢流口等設備,調試自動灌溉系統(tǒng),在重點區(qū)域設置海綿科普標識牌。(三)驗收與整改階段(15天)分項驗收:對管道閉水試驗(試驗水頭2m,滲水量≤20m3/(d·km))、透水鋪裝滲透性能(現(xiàn)場潑水試驗,30分鐘內無積水)、調蓄設施容積等進行檢測。系統(tǒng)調試:模擬30年一遇暴雨工況,測試內澇防治效果,對2處排水不暢節(jié)點進行優(yōu)化整改。四、質量控制措施(一)材料質量控制建立材料進場檢驗制度,透水磚、透水混凝土等主要材料需提供出廠合格證和第三方檢測報告,現(xiàn)場抽樣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例如透水磚需檢測透水系數(shù)、抗壓強度、抗凍性(-15℃凍融循環(huán)25次無裂紋)等指標。(二)施工過程控制管道工程:嚴格控制管道坡度(雨水管≥0.3%,污水管≥0.5%),采用水準儀每50米測設高程控制點;接口施工后進行外觀檢查,確保無滲漏。透水鋪裝:基層施工時控制壓實度(≥90%),采用環(huán)刀法取樣檢測;面層鋪設時控制縫寬均勻,灌縫砂需干燥并振搗密實。綠化工程:種植土需進行改良,pH值控制在7.5-8.5(烏海市土壤偏堿性),喬木種植穴尺寸不小于80cm×80cm×80cm,底部鋪設10cm厚碎磚排水層。(三)試驗檢測現(xiàn)場檢測:每1000平方米透水鋪裝抽取3個點進行滲透系數(shù)檢測;雨水花園完工后進行24小時蓄水試驗,確保無滲漏。第三方檢測:委托烏海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對管道閉水試驗、結構強度等關鍵指標進行第三方檢測,檢測覆蓋率不低于30%。五、安全管理體系(一)施工安全防護地下作業(yè)防護:開挖深度≥1.5m時設置邊坡支護(采用鋼板樁或噴錨支護),坑邊1.2m內嚴禁堆載,設置臨邊防護欄桿(高度1.2m,刷紅白警示漆),配備應急爬梯。臨時用電管理: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tǒng),配電箱設置漏電保護器(動作電流≤30mA,動作時間≤0.1s),電纜架空敷設高度≥2.5m。(二)居民安全保障分區(qū)分段施工:將小區(qū)劃分為4個施工段,逐段封閉施工,保留臨時通道寬度≥2m,設置夜間照明和警示標志。揚塵控制:施工現(xiàn)場裸土覆蓋率100%,出入口設置洗車平臺,PM10濃度超過0.5mg/m3時停止土方作業(yè),啟用霧炮降塵。應急管理:編制防汛應急預案,儲備沙袋2000袋、抽水泵8臺,與氣象部門建立預警聯(lián)動機制,暴雨前2小時停止室外作業(yè)。六、后期維護方案(一)日常維護定期巡檢:物業(yè)公司每周對透水鋪裝、雨水花園等設施進行巡檢,清理落葉、泥沙等堵塞物,每月檢查雨水罐水位及水質。季節(jié)性維護:春季(3-4月)清理植草溝雜物,夏季(6-8月)檢查溢流口暢通情況,秋季(9-10月)修剪雨水花園植物,冬季(11-2月)排空雨水罐等設施防止凍裂。(二)專業(yè)維護委托第三方機構每年進行:結構檢測:檢查透水鋪裝平整度、裂縫情況,對破損磚體及時更換。性能檢測:檢測透水系數(shù)、調蓄容積等指標,當透水性能下降30%時進行高壓沖洗或更換濾料。植物養(yǎng)護:對生長不良植物進行補植,定期施加有機肥(每年2次)。(三)智慧化管理在3個試點小區(qū)安裝物聯(lián)網(wǎng)監(jiān)測設備,實時監(jiān)測降雨量、徑流量、水質等數(shù)據(jù),通過“烏海海綿城市”APP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可視化管理,異常情況自動報警。七、實施效果評估(一)經(jīng)濟效益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減少市政排水管網(wǎng)維護費用15萬元,年節(jié)約綠化灌溉用水3.2萬噸(折合水費約6.4萬元),小區(qū)停車位增值約10%-15%。(二)環(huán)境效益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2%,超過國家要求的70%標準;年削減SS(懸浮物)污染負荷約30噸,COD削減量約8噸;新增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提升小區(qū)綠地率4.5個百分點。(三)社會效益通過改造解決了2380戶居民的內澇困擾,新增無障礙通道1.2公里、適老化設施35處,打造“15分鐘社區(qū)生活圈”,居民滿意度調查顯示滿意率達92%。項目經(jīng)驗將形成《烏海市老舊小區(qū)海綿改造技術手冊》,為后續(xù)改造提供示范。八、施工進度計劃階段時間主要工作內容準備階段第1-15天現(xiàn)場勘查、方案優(yōu)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