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一體化民宿施工方案_第1頁
淮北一體化民宿施工方案_第2頁
淮北一體化民宿施工方案_第3頁
淮北一體化民宿施工方案_第4頁
淮北一體化民宿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淮北一體化民宿施工方案一、項目概況1.1項目背景與區(qū)位本項目位于淮北市烈山區(qū)趙瓦房區(qū)域,總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改造利用8棟傳統(tǒng)石屋及周邊閑置場地,打造集住宿、餐飲、文化體驗于一體的鄉(xiāng)村民宿集群。場地內保留百年古榆樹、清代古井及大面積石榴林,周邊依托隋唐運河古鎮(zhèn)文旅資源與采煤沉陷區(qū)生態(tài)景觀,形成“文化+生態(tài)”雙驅動的民宿業(yè)態(tài)。1.2建設規(guī)模與功能分區(qū)核心住宿區(qū):改造8棟石屋為16間特色客房,涵蓋標準間、家庭套房、loft復式等房型,單棟建筑面積80-120平方米,保留原有石墻與屋架結構。公共服務區(qū):圍繞古樹古井打造300平方米綜合服務中心,包含接待大廳、書吧、茶室及露天觀景平臺,配套停車場與無障礙設施。生態(tài)體驗區(qū):梳理兩條天然旱溪,構建200米架空木質棧道串聯(lián)石榴林景觀,設置露營草坪、燒烤區(qū)及兒童活動場地,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1.3建設目標文化傳承:通過石屋改造與非遺元素植入,保護皖北傳統(tǒng)建筑風貌,活化古井、古樹等歷史遺存。業(yè)態(tài)融合:實現(xiàn)“民宿+文化體驗+農旅消費”一體化運營,配套石榴采摘、香包制作、古琴體驗等在地化活動。綠色低碳:采用裝配式施工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降低能耗與碳排放,打造皖北生態(tài)民宿標桿。二、設計理念2.1地域文化融合以“石垣榴韻·皖北記憶”為設計主題,深度挖掘淮北文化符號:建筑形態(tài):保留石墻、坡屋頂?shù)葌鹘y(tǒng)元素,新增構件采用本地青石與老榆木,門窗造型融入隋唐運河古鎮(zhèn)斗拱紋樣。室內裝飾:客房軟裝以淮北香包刺繡、柳孜運河陶器為點綴,墻面采用石榴皮染料制作的環(huán)保涂料,地面鋪設本地窯變地磚。景觀敘事:通過“古井思源”“榴林聽風”“旱溪尋趣”三個節(jié)點,串聯(lián)村落歷史記憶與自然生態(tài)景觀。2.2功能實用性設計空間彈性利用:公共服務區(qū)采用可移動隔斷,滿足日常接待、小型展覽、文化沙龍等多元場景需求。適老化與智能化:客房配備緊急呼叫系統(tǒng)、防滑扶手,公共區(qū)域設置智能導覽屏與無人售貨柜,兼顧傳統(tǒng)體驗與現(xiàn)代便利。氣候適應性:針對淮北夏季高溫多雨特點,客房加裝隔熱層與除濕系統(tǒng),戶外棧道采用鏤空設計增強排水性。三、施工流程3.1前期準備階段(30天)場地勘測:完成地形測繪、地質勘探及地下管線排查,重點保護古樹根系(半徑5米范圍內禁止機械作業(yè))。材料籌備:采購本地青石300立方米、老榆木梁架50立方米,定制裝配式墻板與門窗構件,提前20天進行石材防堿處理。手續(xù)辦理:完成文物保護備案、施工許可證申領及村民協(xié)調會(涉及土地流轉農戶12戶,簽訂臨時用地協(xié)議)。3.2主體施工階段(90天)3.2.1石屋改造工程結構加固:對8棟石屋進行墻體現(xiàn)狀檢測,采用“錨桿+灌漿”工藝修復裂縫,增設鋼結構圈梁加固屋頂,保留70%原有墻體。模塊安裝:采用裝配式輕質隔墻劃分室內空間,預制衛(wèi)生間模塊(含防水、管道、潔具)整體吊裝,單棟安裝周期控制在5天內。屋面改造:拆除破損瓦片,保留木椽架構,新增SBS防水卷材與保溫層,恢復傳統(tǒng)陶瓦屋面,屋脊加裝避雷帶。3.2.2公共區(qū)域建設服務中心施工:采用鋼結構主體+玻璃幕墻組合形式,古井周邊設置直徑8米圓形觀景平臺,地面鋪設透水磚與青石板拼花。棧道工程:架空棧道采用200×200mm防腐木方,樁基礎深度1.5米,每隔10米設置休息驛站,配備太陽能照明系統(tǒng)。3.3裝飾與設備安裝階段(60天)室內裝修:墻面采用“石墻裸露+木飾面”混搭風格,客房地面鋪設實木復合地板(含水率控制在8%-12%),衛(wèi)生間采用干濕分離設計,配備節(jié)水型潔具。設備調試:安裝空氣源熱泵系統(tǒng)(滿足冬季供暖需求)、智能門鎖與安防監(jiān)控,公共區(qū)域WiFi覆蓋率達100%,網(wǎng)絡帶寬不低于100Mbps。3.4景觀與收尾階段(30天)綠化工程:移植本地石榴樹20株、女貞15株,草坪選用耐踐踏的黑麥草與高羊茅混播,旱溪內布置鵝卵石與水生植物。標識系統(tǒng):采用青石雕刻與防腐木牌結合的導視牌,夜間照明采用地埋燈與燈籠組合,避免強光直射古樹。四、技術要點4.1傳統(tǒng)工藝創(chuàng)新應用石墻修復技術:采用“干砌法”復原墻體,縫隙填充糯米灰漿(配比:糯米漿∶石灰∶細砂=1∶3∶5),表面噴涂硅烷防水劑增強耐久性。木構拼接工藝:老榆木梁架采用榫卯+金屬暗銷連接,節(jié)點處涂刷桐油防腐,跨度超過6米的構件增設碳纖維布加固。4.2綠色施工技術裝配式建造:墻板采用秸稈纖維復合板(環(huán)保等級E0級),現(xiàn)場濕作業(yè)量減少60%,建筑垃圾排放量控制在50噸以內。能源系統(tǒng):安裝20kW太陽能光伏板(年發(fā)電量約2.5萬度),配套500L儲能電池,熱水供應采用太陽能+空氣能雙源系統(tǒng)。4.3質量控制關鍵節(jié)點分項工程控制指標檢測方法石墻砌筑垂直度偏差≤3mm/2m,灰縫飽滿度≥85%靠尺測量、超聲波檢測防水工程衛(wèi)生間閉水試驗24小時無滲漏蓄水觀察、紅外成像檢測鋼結構焊接焊縫探傷合格率100%無損檢測(UT/MT)五、質量安全控制5.1質量管理體系三級驗收制度:施工班組自檢→項目部復檢→監(jiān)理單位終檢,關鍵工序(如石墻修復、防水施工)留存影像資料。材料追溯機制:建立石材、木材等主要材料“二維碼”檔案,記錄產地、加工時間、檢測報告等信息。5.2安全生產管理防護措施:高空作業(yè)設置雙繩防墜系統(tǒng),古樹周邊搭設防護棚(高度3米,采用阻燃材料),施工現(xiàn)場配備消防沙池與應急照明。人員培訓:特種作業(yè)人員持證上崗,每日開工前開展15分鐘安全技術交底,針對夏季施工制定防暑降溫方案(配備藿香正氣水、降溫帳篷)。5.3環(huán)保管控措施揚塵治理:施工區(qū)域設置霧炮機與圍擋噴淋系統(tǒng),出入口安裝車輛沖洗平臺,裸土覆蓋防塵網(wǎng)(覆蓋率100%)。噪聲控制:石材切割等強噪聲作業(yè)安排在9:00-17:00進行,周邊居民區(qū)設置噪聲監(jiān)測點(晝間≤70dB,夜間≤55dB)。六、后期運營準備6.1人員培訓(施工期最后30天)服務團隊:招聘本地村民20人,開展為期15天的技能培訓,內容包括客房服務、淮北文化講解、應急處理等。技術人員:光伏系統(tǒng)運維、消防設施操作等專業(yè)崗位,安排持證人員專項培訓,確保設備正常運行。6.2物資籌備客房布草:定制含石榴紋樣的純棉床品200套,采購本地陶瓷茶具與香包擺件各500件。農產對接:與周邊合作社簽訂協(xié)議,直供石榴、黃里笆斗杏等時令鮮果,開發(fā)“民宿專屬”農產品禮盒。6.3試運營方案壓力測試:試運營期間(15天)接待體驗客戶100人次,重點測試水電系統(tǒng)、網(wǎng)絡穩(wěn)定性及服務流程。反饋優(yōu)化:通過問卷調查與座談會收集意見,針對空調制冷效果、餐飲品類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最終運營手冊。七、工期與成本控制7.1進度計劃階段起止時間關鍵節(jié)點前期準備第1-30天完成古樹保護方案審批主體施工第31-120天8棟石屋結構加固完成裝飾安裝第121-180天服務中心玻璃幕墻完工景觀收尾第181-210天棧道系統(tǒng)竣工驗收試運營第211-225天完成客戶體驗反饋整改7.2成本核算(總投資約680萬元)工程費用:520萬元(其中石屋改造280萬元,公共區(qū)域建設160萬元,景觀工程80萬元)。設備采購:80萬元(含太陽能系統(tǒng)35萬元,智能化設備25萬元,家具家電20萬元)。其他費用:80萬元(含設計費30萬元,培訓費20萬元,預備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