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曲線測設課件_第1頁
鐵路曲線測設課件_第2頁
鐵路曲線測設課件_第3頁
鐵路曲線測設課件_第4頁
鐵路曲線測設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鐵路曲線測設課件演講人:日期:目錄CATALOGUE02.圓曲線測設04.交點定位方法05.測量精度控制01.03.緩和曲線測設06.現(xiàn)代技術應用曲線基礎知識01曲線基礎知識PART曲線定義與作用幾何連接功能鐵路曲線是連接兩條不同方向直線軌道的過渡段,通過緩和曲線與圓曲線的組合實現(xiàn)線路方向平順變化,避免列車運行中出現(xiàn)劇烈轉向沖擊。01適應地形需求在山區(qū)或復雜地形區(qū)域,曲線可有效繞避障礙物,減少土方工程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時保持線路縱坡的連續(xù)性。速度控制作用曲線半徑直接影響列車通過速度,小半徑曲線可自然限制列車高速通過,而大半徑曲線則允許維持較高運行速度,是線路設計中的重要速度控制手段。動力學優(yōu)化合理設計的曲線能降低輪軌橫向力,減少輪緣磨損和軌道結構損傷,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并提升乘坐舒適性。020304曲線基本要素解析曲線半徑(R)決定曲線彎曲程度的核心參數,直接影響列車通過速度限制和離心力大小,標準半徑系列包括200m、300m、500m、800m、1200m等不同等級。曲線總偏角(α)線路方向改變的總角度,直接影響曲線總長度和切線長計算,是曲線測設時現(xiàn)場放樣的關鍵控制參數。緩和曲線長度(L)連接直線與圓曲線的過渡段,其長度需滿足超高順坡和軌距加寬的漸變要求,計算公式需考慮設計速度、超高變化率等多項參數。曲線超高(h)為平衡離心力設置的軌道內外軌高差,其值由半徑和速度共同決定,最大超高值受旅客舒適度和防止傾覆安全條件限制。曲線分類標準可分為特小半徑曲線(R≤300m)、小半徑曲線(300m<R≤600m)、中半徑曲線(600m<R≤1000m)和大半徑曲線(R>1000m),不同半徑對應不同的設計規(guī)范要求。01040302按半徑大小分類包括單曲線(單一圓曲線)、復曲線(同向多圓曲線組合)、反向曲線(方向相反的相鄰曲線)以及S形曲線等特殊線形,每種類型需滿足特定的夾直線長度要求。按平面線形分類分為平面曲線(水平面內方向變化)和豎曲線(縱斷面坡度變化),其中豎曲線又分凸形和凹形兩種,二者在坡度代數差和視覺要求方面存在差異。按功能需求分類根據線路等級劃分為高速鐵路曲線(V≥250km/h)、快速鐵路曲線(160km/h≤V<250km/h)和普通鐵路曲線(V<160km/h),不同速度等級對應不同的曲線參數標準。按設計速度分類02圓曲線測設PART圓曲線計算公式曲線要素計算包括切線長(T)、曲線長(L)、外矢距(E)和切曲差(q)的計算公式,其中T=R×tan(α/2),L=R×α×π/180°,E=R(sec(α/2)-1),q=2T-L,R為圓曲線半徑,α為轉向角。坐標計算公式超高與加寬計算基于交點(JD)坐標和切線方位角,計算圓曲線上任意點的坐標,需結合弦線支距法或偏角法進行逐點坐標推導,確保測設精度。根據設計速度和曲線半徑,計算外軌超高值(h=11.8V2/R)和曲線加寬值(ΔB=0.05V2/R),以平衡離心力并保證行車安全。123主點測設方法交點(JD)定位通過全站儀或GPS測量確定線路交點坐標,并標記樁號,作為圓曲線測設的基準控制點。主點(ZY、QZ、YZ)測設從JD沿切線方向量取切線長T定出直圓點(ZY)和圓直點(YZ),再通過外矢距E定出曲中點(QZ),需復核主點間弦長與理論值的一致性。誤差控制與復核采用閉合差檢核主點測設精度,確保ZY至QZ、QZ至YZ的曲線長與理論值偏差不超過規(guī)范允許范圍(如±5cm)。詳細測設步驟以弦線為基準,計算各樁點的支距(y=R-√(R2-x2))和橫距(x),通過直角坐標法在實地標定曲線點,適用于短曲線或障礙物較多地段。弦線支距法測設

0104

03

02

繪制曲線測設圖,標注樁號、坐標及高程,提交復核報告,確保數據與設計文件一致,并歸檔備查。測設成果整理將圓曲線分段,計算每段偏角δ=180°×l/(πR)(l為分段弧長),依次架設儀器于ZY點,按偏角逐點放樣曲線樁位,并記錄累計偏角與弦長。偏角法測設直接輸入曲線設計坐標,利用全站儀極坐標功能實時放樣,結合RTK技術提高效率,適用于復雜地形或高精度要求的項目。全站儀坐標法測設03緩和曲線測設PART緩和曲線原理特性曲率漸變特性緩和曲線通過曲率半徑從無窮大(直線)漸變至圓曲線半徑R,確保列車行駛時離心力平緩變化,避免乘客不適和軌道磨損。其數學表達式為RL=A2(A為緩和曲線參數)。030201超高過渡功能緩和曲線段實現(xiàn)外軌超高的線性過渡,使列車在進入圓曲線前完成橫向加速度的平穩(wěn)調整,保證行車安全性與舒適性。線形連續(xù)性要求緩和曲線需滿足幾何連續(xù)性(G2連續(xù)),即曲率變化率連續(xù),避免軌道線形突變導致的輪軌沖擊和振動。參數計算流程確定緩和曲線長度根據設計速度V、圓曲線半徑R及允許未被平衡離心加速度a?,計算最小緩和曲線長度L???=0.036V3/R·a?,并結合地形條件綜合選定L。計算參數A值通過公式A=√(R·L)確定緩和曲線參數,確保曲率變化率符合規(guī)范要求,通常A值需滿足30≤A≤300的工程適用范圍。驗證幾何約束校核緩和曲線與相鄰直線、圓曲線的銜接條件,包括切線角β?=L/2R(弧度制)及內移距p=L2/24R,確保線形平滑過渡。從直線段起點沿切線方向量取切線長T=(R+p)·tan(Δ/2)+q,確定ZH點坐標,標記為直線與緩和曲線的分界點。ZH/HY/YH/HZ點測設ZH點(直緩點)定位自ZH點沿緩和曲線弧長L測設至HY點,該點曲率半徑達到R,需通過坐標增量法(如切線支距法)精確計算其平面位置。HY點(緩圓點)測設對稱于HY點,YH點為圓曲線與第二緩和曲線的連接點;HZ點為緩和曲線終點,其坐標需通過完整曲線要素表反算,并復核閉合差。YH點(圓緩點)與HZ點(緩直點)放樣04交點定位方法PART全站儀極坐標法GPS-RTK動態(tài)測量通過全站儀測量已知控制點的坐標,結合設計曲線要素計算交點坐標,利用極坐標放樣技術精準定位交點位置,誤差需控制在±5mm以內。采用高精度GPS接收機進行實時動態(tài)測量,通過基站與移動站的差分校正,快速獲取交點三維坐標,適用于地形復雜或通視條件差的區(qū)域。交點放線技術經緯儀偏角法基于曲線偏角理論,通過經緯儀測量轉折角并配合鋼尺量距,逐步放樣交點,需注意溫度與拉力對尺長的影響,并進行修正。激光準直輔助定位利用激光發(fā)射器在直線段投射基準線,結合棱鏡反射確定交點位置,適用于長直線接曲線的場景,需避免大氣折射干擾。樁位復核要點坐標閉合差檢查通過全站儀復測交點坐標,與設計值對比計算閉合差,平面位置偏差不得超過±10mm,高程偏差需在±5mm以內。相鄰樁位間距驗證使用測距儀或鋼尺復核相鄰交點間的弦長與設計值的一致性,相對誤差應小于1/2000,超限需重新調整樁位。方向角校核采用正倒鏡觀測法測量相鄰直線段的方向角,與設計轉向角對比,角度閉合差需滿足±20√n秒(n為測站數)??刂泣c聯(lián)測驗證將交點樁與至少兩個已知控制點進行聯(lián)測,通過后方交會計算坐標,確保樁位整體精度符合工程測量規(guī)范要求。遇樹木或建筑物遮擋時,可采用間接測量法(如支導線或自由設站)繞過障礙物,或使用無人機航測輔助生成三維模型輔助定位。在填方或軟基路段,樁位易沉降位移,需采用深埋混凝土樁或鋼管樁加固,并定期監(jiān)測樁頂高程變化。發(fā)現(xiàn)設計半徑、緩和曲線長度等參數輸入錯誤時,應立即暫停放樣,聯(lián)系設計單位復核圖紙,修正后方可繼續(xù)施工。針對復合曲線或回頭曲線,需采用逐段分解法,先主曲線后輔助曲線順序放樣,并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驗證線形連續(xù)性。常見定位問題處理通視障礙解決方案軟土地區(qū)樁位偏移曲線要素輸入錯誤多曲線交叉定位沖突05測量精度控制PART誤差來源分析全站儀、水準儀等測量儀器的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包括軸系偏差、刻度誤差及電子元件穩(wěn)定性問題,需定期校準以降低影響。儀器設備誤差溫度變化導致鋼軌熱脹冷縮、風力引起的儀器抖動、大氣折射對光電測距的影響,需選擇適宜天氣并采取防風、遮陽措施?;鶞庶c因地質沉降或外力破壞發(fā)生偏移,需定期復測并建立穩(wěn)固的測量控制網絡。環(huán)境因素干擾對中整平不精確、目標照準偏差、數據記錄錯誤等,需通過標準化操作流程和雙人復核制度減少失誤。人為操作失誤01020403控制點位移精度控制指標1234平面位置限差直線段橫向偏差不超過±10mm,曲線段根據半徑和設計速度分級控制,高速鐵路要求±5mm以內。軌面高程誤差控制在±3mm內,相鄰測點高差閉合差需滿足每公里≤2√Lmm(L為公里數)。高程偏差標準曲線要素精度圓曲線半徑相對誤差≤1/20000,緩和曲線參數偏差≤1/10000,確保線路平順性。數據閉合要求導線測量角度閉合差≤5√n秒(n為測站數),坐標閉合差≤1/40000以保證整體精度?,F(xiàn)場復核驗證跨測段閉合檢查分段測量后拼接全線數據,檢查坐標閉合差和高程閉合差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第三方復測制度委托具備資質的第三方單位對關鍵區(qū)段進行抽測,確保數據客觀性和公正性。獨立基線檢核采用不同測站或后視點對同一區(qū)段進行重復測量,對比結果差異應小于允許誤差的2/3。動態(tài)檢測驗證通過軌檢車或全站儀跟蹤測量模擬列車運行軌跡,分析軌向、高低等動態(tài)參數是否達標。06現(xiàn)代技術應用PART參數設置與棱鏡常數校準儀器架設與對中整平作業(yè)前需輸入大氣壓、溫度等氣象參數修正折射誤差,棱鏡常數需與儀器預設值匹配,典型棱鏡常數為-30mm(徠卡系統(tǒng))或0mm(免棱鏡模式)。全站儀需嚴格對中整平,采用光學或激光對中器確保測站坐標精度,通過腳螺旋調整水準管氣泡居中,誤差控制在±1mm范圍內。測量數據實時存儲于儀器內存或外接SD卡,支持GSI、CSV等多種格式導出,通過藍牙或USB接口與電腦端平差軟件對接實現(xiàn)數據自動化處理。根據工程需求切換角度測量、距離測量或坐標測量模式,采用盤左盤右觀測法消除視準軸誤差,坐標測量時需輸入正確的測站和后視點坐標。數據管理與傳輸測量模式選擇與數據采集全站儀操作要點GNSS定位技術采用載波相位差分技術實現(xiàn)厘米級實時定位,基準站通過數據鏈發(fā)送差分改正數,流動站需保持5顆以上衛(wèi)星鎖定且PDOP值小于3以保證定位可靠性。RTK動態(tài)測量技術通過多臺GNSS接收機同步觀測4小時以上,利用基線解算軟件(如TBC、LGO)進行網平差,平面精度可達5mm+1ppm,高程精度為10mm+2ppm。靜態(tài)控制網測量支持GPS、GLONASS、BeiDou、Galileo四大衛(wèi)星系統(tǒng)聯(lián)合解算,顯著提升遮擋環(huán)境下的定位可用性,城市峽谷中衛(wèi)星可見數提升40%以上。多系統(tǒng)融合定位接入省級或國家級連續(xù)運行參考站網絡,可獲得200km范圍內實時厘米級服務,需配置網絡RTK賬號并驗證NTRIP協(xié)議通信參數。CORS系統(tǒng)應用專業(yè)測設軟件支持三維線形設計、超高加寬計算及縱斷面優(yōu)化,自動生成曲線要素表(含緩和曲線參數、切線長、外矢距等),輸出符合TB10621規(guī)范的CAD圖紙。集成軌檢車數據與全站儀測量,通過最小二乘法計算軌向、高低、軌距等參數調整量,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