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賣炭翁》教學設計實錄一、教學設計理念與背景《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中的名篇,以其深刻的社會批判意義和高度的藝術成就流傳千古。本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多層次的品讀與探究,不僅理解詩歌的字面意義,更能體會詩人寄寓其中的情感與思考,感受古典詩歌的魅力,并初步建立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本課教學設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情境為依托”的原則,注重師生互動與文本細研,力求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掌握重點字詞的含義,理解詩歌大意;學習通過肖像、動作、心理等細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師生對話等方式,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主旨;學習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賣炭翁的悲慘遭遇和內心的辛酸,認識封建社會“宮市”制度的罪惡;感受白居易詩歌“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培養(yǎng)對底層人民的同情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三、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賣炭翁的形象特征及其悲慘命運;品味詩歌精煉傳神的語言。*難點:體會詩人通過對比手法揭示社會不公的巧妙構思;理解“宮市”制度的實質及其對人民的危害,并思考詩歌的現(xiàn)實意義。四、教學準備1.教師:制作包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重點是“宮市”)、詩歌原文、相關圖片或短視頻(如描繪古代炭翁勞作、市集交易的場景)的課件。2.學生:預習詩歌,借助工具書疏通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記錄預習中遇到的疑問。五、教學過程實錄(一)導入新課,營造氛圍師:(面帶微笑,語氣親切)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相對豐裕的時代,冬天有暖氣、空調,很容易就能獲得溫暖。但在古代,尤其是對于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而言,“溫暖”二字,有時卻沉重得讓人心酸。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去認識一位以燒炭為生的老人,聽聽他的故事,感受他的悲喜。(板書課題:賣炭翁白居易)(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形成對比,自然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二)初讀感知,走近文本1.作者與背景簡介:師:提到白居易,我們并不陌生。誰能簡要介紹一下這位詩人及其詩歌特點?生1: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生2:他的詩通俗易懂,據(jù)說老嫗都能聽懂。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詩歌要反映現(xiàn)實,關注民生疾苦?!顿u炭翁》就是他新樂府運動中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有著明確的針對性——(稍作停頓,引導學生看課件)“苦宮市也”。那么,什么是“宮市”呢?(課件展示“宮市”簡介:唐德宗貞元末年,宮中派宦官到民間市場強行低價買物,甚至不給錢,名為“宮市”,實為掠奪。)師:了解了這一背景,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詩歌的內涵。2.自由朗讀與范讀: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注意字音、節(jié)奏,初步感受詩歌的語氣和情感。(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師:好,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接下來,老師為大家范讀一遍,請同學們注意聽老師的停頓、重音和情感的把握,之后可以模仿。(教師配樂范讀,語調低沉,情感飽滿,注意突出賣炭翁的艱辛與無奈。)師:聽了老師的朗讀,大家有什么感受?誰愿意嘗試朗讀一遍?(指名學生朗讀,師生共同點評,強調朗讀時要“入境”。)3.疏通文意:師: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小組合作,疏通詩歌大意。將不理解的字詞或句子標記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師:好,哪個小組有疑問?生3:“伐薪燒炭南山中”的“薪”是什么意思?師:哪位同學能解答?生4:“薪”就是木柴。師:非常好。還有其他問題嗎?“何所營”?生5:“營”是謀求、需求的意思,“何所營”就是“做什么用呢?”“為了什么呢?”師:理解準確。通過剛才的梳理,相信大家對詩歌內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生6:這首詩講述了一個賣炭的老翁辛苦燒炭,卻被宮使掠奪的故事。師:概括得很精煉。(設計意圖:通過簡介作者、背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yǎng)語感,初步感知詩歌情感;通過小組合作疏通文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細讀品味,深入探究1.聚焦賣炭翁:師:詩歌的主人公是賣炭翁。請同學們默讀詩歌,思考:賣炭翁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詩中哪些詞句看出來的?請同學們圈點勾畫,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學生默讀,勾畫,批注。)師:好,我們來交流一下。賣炭翁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7:他很年老,也很辛苦?!皾M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他的外貌可以看出,他長期在煙塵中勞作,非常艱辛。師:分析得很到位?!盁熁鹕?、“蒼蒼”、“黑”,這些詞語如素描一般,勾勒出一個飽經(jīng)風霜、辛勤勞作的老人形象。(板書:外貌:滿面塵灰兩鬢蒼蒼十指黑——艱辛)生8:他生活貧困?!百u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彼麩抠u炭,僅僅是為了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師:是啊,“身上衣裳口中食”,這簡單的七個字,道出了生活的沉重。(板書:生活:衣裳口中食——貧困)師:賣炭翁如此辛苦,他對自己的炭有著怎樣的期盼?生9:“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睅煟哼@句是千古名句,大家品一品,這句詩妙在哪里?“衣單”和“愿天寒”之間是什么關系?生10:這是一種矛盾的心理。他身上穿著單薄的衣服,本應希望天氣暖和,但他卻擔心炭賣不上價錢,反而希望天更冷一些。師:這種矛盾背后,隱藏著賣炭翁怎樣的情感?生11:隱藏著他的無奈和辛酸。師:說得真好!一個“可憐”,道盡了賣炭翁的悲苦。這種反常的心理,將他為了生計不得不做出的犧牲刻畫得入木三分,更顯其處境的艱難。(板書:心理:衣單愿天寒——矛盾、辛酸)師:他的這份期盼實現(xiàn)了嗎?生(齊):實現(xiàn)了?!耙箒沓峭庖怀哐瑫择{炭車輾冰轍。”師:“一尺雪”,雪下得大不大?天氣冷不冷?生(齊):大!冷!師:這樣的天氣,對于賣炭翁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生12:對他賣炭是好事,炭能賣個好價錢;但對他趕路來說,就太辛苦了,也很危險。師:詩中哪些詞語寫出了他趕路的艱辛?生13:“曉駕”,天不亮就出發(fā);“輾冰轍”,在結冰的道路上碾壓前行,很費力。生14:“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迸@哿?,人也餓了,太陽都升得很高了,才在市南門外的泥地里休息。師:“泥中歇”,一個“歇”字,寫出了賣炭翁的疲憊不堪。(板書:行動:曉駕炭車輾冰轍泥中歇——疲憊)(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從外貌、生活、心理、行動等多個角度分析賣炭翁的形象,體會其悲慘遭遇,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2.聚焦宮使:師:就在賣炭翁疲憊不堪,或許還在盤算著賣炭得錢后的一點點希望時,誰出現(xiàn)了?生(齊):宮使。師:詩中是如何描寫宮使的?生15:“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睅煟骸棒骠妗币辉~,通常形容什么?用在這里形容宮使,有什么含義?生16:“翩翩”通常形容輕快、瀟灑的樣子。這里形容宮使,與賣炭翁的艱辛形成對比,顯得他們很張揚,很得意。師:分析得非常透徹!“翩翩”二字,極具諷刺意味,形象地描繪出宮使的驕橫姿態(tài)。他們的衣著“黃衣”、“白衫兒”,也暗示了他們的身份。(板書:宮使:翩翩黃衣白衫——驕橫)師:他們做了什么?說了什么?生17:“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彼麄兪掷锬弥臅炖镎f是皇帝的命令,就把炭車拉走了。師:“敕”是什么意思?生(齊):皇帝的命令。師:他們真的是在傳達皇帝的命令嗎?這反映了宮使怎樣的本質?生18:不一定是真的,可能是假傳圣旨。反映了他們的蠻橫無理,仗勢欺人。師:“叱牛牽向北”中的“叱”字,寫出了他們怎樣的態(tài)度?生19:粗暴、兇狠。師:一車炭,有多少?生20:“一車炭,千余斤?!睅煟哼@千余斤的炭,對于賣炭翁意味著什么?生21:是他辛苦勞動的成果,是他生活的希望。師:而宮使是如何對待這千余斤炭的?生22:“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睅煟骸爸薄笔鞘裁匆馑??生(齊):通“值”,價錢。師:“半匹紅綃一丈綾”,價值多少?能抵得上千余斤炭的價錢嗎?生(齊):不能!師:這不是買賣,這是——生(齊):掠奪!搶劫!師:一個“充”字,道盡了這種交易的不公與虛偽!(板書:掠奪:半匹紅綃一丈綾充炭直——不公、虛偽)(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宮使的言行舉止,揭示其驕橫、掠奪的本質,并與賣炭翁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突出詩歌的批判主題。)(四)品味主旨,感悟情感1.對比分析,深化理解:師:同學們,我們將賣炭翁的“滿面塵灰”、“兩鬢蒼蒼”與宮使的“翩翩”、“黃衣白衫”對比;將賣炭翁的“牛困人饑”、“泥中歇”與宮使的“手把文書”、“回車叱?!睂Ρ龋粚⑶в嘟锾康膬r值與“半匹紅綃一丈綾”對比,你們感受到了什么?生23: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公。生24:感受到了底層人民的悲慘和統(tǒng)治者的殘暴。師:正是這種強烈的對比,使得賣炭翁的形象更加悲慘,宮市的罪惡更加觸目驚心。白居易以其如椽巨筆,為我們描繪了這幕人間悲劇,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賣炭翁的——生(齊):同情!師:對宮市制度的——生(齊):批判!憤怒!2.討論主旨:師:所以,這首詩通過講述賣炭翁辛勤勞動所得被宮使無情掠奪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宮市”制度的罪惡,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tǒng)治者掠奪行為的強烈譴責。這正是“苦宮市也”的真實體現(xiàn)。(設計意圖:通過多角度對比,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主旨和詩人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五)拓展延伸,思考現(xiàn)實師:《賣炭翁》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千年前的唐代,但它所反映的社會問題,以及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至今仍能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同學們,從賣炭翁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可貴的品質?又感受到了怎樣的無奈?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又該如何關注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組織學生簡短討論,自由發(fā)言。)生25:賣炭翁很勤勞,很堅韌,但他無力反抗強權。生26:我們應該有同情心,看到別人有困難要伸出援手。生27:社會應該建立更公平的制度,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白居易的詩歌,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歷史,也映照著人心。希望我們能從這首詩中汲取力量,學會關愛,學會思考,做一個有溫度、有擔當?shù)娜恕?設計意圖:由古及今,引導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深化情感體驗,拓展詩歌的現(xiàn)實意義。)(六)總結回顧,背誦積累師: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了《賣炭翁》的世界,感受到了白居易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力量。讓我們再次齊讀這首詩,帶著對賣炭翁的同情,帶著對宮市罪惡的憤慨,把這首詩深深印在心里。(學生齊讀,情感更加飽滿。)師:請同學們課后背誦這首詩,并嘗試將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注意運用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賣炭翁的形象和情感。(設計意圖:總結本課所學,鞏固知識,通過背誦和改寫,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內化。)六、板書設計賣炭翁白居易賣炭翁:*外貌:滿面塵灰兩鬢蒼蒼十指黑——艱辛*生活:衣裳口中食——貧困*心理:衣單愿天寒——矛盾、辛酸(可憐)*行動:曉駕炭車輾冰轍泥中歇——疲憊*(希望)宮使:*形象:翩翩黃衣白衫——驕橫*行為: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U橫*掠奪:半匹紅綃一丈綾充炭直——不公、虛偽*(破滅)主旨:苦宮市也(同情批判)七、教學反思本課教學,力求通過層層深入的品讀和探究,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詩人、與主人公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激發(fā)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K公司視角的智能手機殼研發(fā)項目進度精細化管控策略探究
- 2025湖南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公開招聘編外工作人員8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一套答案詳解
- 2025年4月四川成都市金牛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招聘17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一套
- 朋友會見犯人申請書
- 2025年河北秦皇島市中等專業(yè)學校招聘專任教師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年樂平事業(yè)單位真題
- 2025呼倫貝爾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招聘38名工作人員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網(wǎng)校專用)
- 2025年甘肅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聘用人員招聘模擬試卷附答案詳解(模擬題)
- 2025福建莆田市數(shù)字集團有限公司選聘11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有完整答案詳解
- 2025年長春吉潤凈月醫(yī)院社會招聘模擬試卷附答案詳解(突破訓練)
- 2025中糧集團社會招聘7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海南自貿港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初級藥師資格考試試題(附答案)
- 2025廣東云浮市檢察機關招聘勞動合同制司法輔助人員17人備考考試題庫附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與建筑產(chǎn)業(yè)體系智能化升級研究報告
- 包覆拉拔法制備銅包鋁、銅包鋼雙金屬導線的多維度探究與展望
- 大氣的受熱過程教學課件
- 茶葉農藥知識培訓課件
- 2024超聲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guī)程
- 學生會競選無領導小組討論題庫
- 2025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實務》考試真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