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年部編版新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設(shè)計
23.《孟子》三章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通文意,理解基本內(nèi)容。
2.通過反復誦讀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的
表達效果。
3.結(jié)合實際體會“人和”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和憂患中
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義,從中得到教益,增強憂
患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通文意,理解基本內(nèi)容。
2.通過反復誦讀學習古人說埋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的
表達效果。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四書”和“五經(jīng)”嗎?對,“四書”:《論語》《孟子》《大
學》《中庸》?!拔褰?jīng)”:《詩經(jīng)》《尚書》《周禮》《易經(jīng)》《春秋》。《孟子》是一部
記錄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念和政治活動的書。這節(jié)
課,我們學習《孟子》三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走進課文
(一)資料助讀(展示課前預(yù)習)
1.關(guān)于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漢武帝時“罷黜百
家,獨尊儒術(shù)”,孟子和孔子一樣,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尊崇的偶像;到了唐代已將
孔子和孟子并稱;元、明時孟子被稱為“亞圣
2.諸子散文,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各個學派的著作,反映著不同學派的思想傾
向、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競作,九流并起?!备鞣N思想流
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社會政治主張。諸子的文章,各具風采。
在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諸子散文以說理議論為主,但亦
有記敘成分,如故事寓言等。一般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春秋末期至戰(zhàn)國初
期,以《老子》《論語》《墨子》為代表,這一時期的散文,篇幅短小,多是片段
式、語錄體的文章,詞約義豐,富含哲理,并包含部分記事的內(nèi)容;第二階段是
戰(zhàn)國中期,以《莊子》《孟子》為代表,這一時期的散文形象鮮明,富有文采,
富含哲理;第三階段是戰(zhàn)國末期,以《荀子》《韓非子》為代表,這一時期妁散
文更加成熟,議論和記敘的分工更加明確,說理更透徹,邏輯更周密,常寓理于
物。諸子散文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哲學、倫理道德、軍事、天文歷法等各類領(lǐng)域,
對當時的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文化的進步有推動作用,許多重要的思想成果至今仍對
我們的文化產(chǎn)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是我們?nèi)媪私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鑰匙。
(二)初讀感知
1.聽老師范讀,注意聽準字音、節(jié)奏和情感。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順之。
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語句的停頓和情感。
3.指名朗讀課文,教師引導全班點評。
4.學生默讀課文,憑語感和文言積累,借助課下注釋或參考資料,試著讀
通文意。不理解的詞句做批注,以備全班質(zhì)疑問答。
5.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疑難詞句,全班進行質(zhì)疑問答,教師適時點
撥。
6.檢查鞏固本課重要詞句,把握語言現(xiàn)象。
⑴解釋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義。
七里之部。()
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
孝感畔之。()
⑶指出下列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7.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8.本文可以分為幾層?請概括每層的大意。
第一層(開頭一句):擺出觀點,提挈全文。
第二層(從“三旦之城”到“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二):圍繞中心
論點,連用兩個論據(jù)進一步論證。
第三層(從“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到最后“戰(zhàn)必勝矣二):在前兩層
論述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闡發(fā),將論點的范圍由戰(zhàn)爭推及到治國,從而全面體現(xiàn)孟子
的政治主張,使文章更具普遍意義。
本文論證的主要特點是采取“總一分一總”的論證結(jié)構(gòu)。先提出中心論點“天
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別設(shè)例證明“天時不如地利”和“地利
不如人和”,最后再從道理上論證中心論點。
(三)研讀品味
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研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2.本文主要是談戰(zhàn)爭,還是談?wù)文兀?/p>
3.說說你對“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理解。
4.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探求孟子的思想。
(三)課堂小結(jié)
本文采用了逐層論證的寫法。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接著援引戰(zhàn)例,以攻城而未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
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國,得出結(jié)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二
孟子的這一主張,強調(diào)做任何事情必須要順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個歷史發(fā)展
特定階段中的遠見卓識?!暗玫蓝嘀У拦阎睂蔀?1世紀支配世界政治
格局的重要觀念。
⑶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①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古義:今義:
②以順為正者
古義:今義:
③父當之
古義:今義:
④與民由之
古義:今義:
⑷寫出下面加點字的詞類活用類別,并解釋該詞的意思。
①富貴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
②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____
⑸解釋下列一詞多義。
(1)唇天下之廣盾
第一個:第二個:
(2)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得志__________________
(3)行天下之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妾婦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4)必敬必殘__________________
戒*之曰__________________
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①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②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③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
④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⑤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參看注釋,疏通文意。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
翻譯下列句子。
①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②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③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④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⑤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⑥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⑦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⑧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⑨此之謂大丈夫。
(二)精讀探究
1.請簡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孟子為什么認為公孫衍,張儀不配稱為大丈夫?
3.孟子并不認同景春的觀點,他的反駁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主要內(nèi)容分
別是什么?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4.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怎樣做才能成為真正的大
丈夫呢?
5.孟子提出的可以稱為大丈夫的三個條件,位置能否顛倒?為什么?
6.請對比分析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五)拓展提升
1.《孟子?盡心上》中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與文
中的哪句話意思相近?該如何理解?
這句話與文中的“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這句話意思相近。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意思是說“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yǎng)個人品德,
得志時就使天下都這樣?!逼毡榈挠^點認為這是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的
體現(xiàn),后半句體現(xiàn)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前半句則顯示出道家的豁達態(tài)
度和出世境界。
2.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標準,肯定珍藏著許多大丈夫的名字,
談?wù)勀闼私獾拇笳煞蛐蜗??請舉例說明。
(三)課堂小結(jié)
孟子關(guān)于“大丈夫”這段名言,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
上曾鼓勵了不少仁人志士,成為他們不畏強暴,堅持正義的座右銘!愿同學們做
真正的“大丈夫”!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將課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預(yù)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第三課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教學目標】
1.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通過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nèi)容。
2.分析作者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方法,把握文章寫作特色。
3.樹立F確對待苦難和安樂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通過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nèi)容。
2.分析作者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方法,把握文章寫作特色。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人要成就大業(yè),就必須經(jīng)受一番艱苦的磨練,
但也有人認為?,F(xiàn)在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繼續(xù)學習孟子的另一篇短文《生于
憂患,死于安樂》,著孟子認為怎樣才,能造就人才?
二、走進課文
(-)資料助讀,了解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展示課前預(yù)習)
(二)初讀感知
1.檢查預(yù)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①舜塔于吠畝之中發(fā):②外例之中趺畝:
③舉?于版筑之間舉:④空?乏?其身空乏:
⑤行拂亂其所為拂;⑥而后作作;
⑦延于色征:⑧而后吩喻:
⑵解釋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衡于慮()
*
③法家拂士()
⑶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①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古義:________今義:.
②他于色,發(fā)于聲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_
③而后喻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_
④然后知生于憂患
??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_
⑤所以動心忍性_____今義:_
??古義:________
⑥入則無法家拂士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
⑦管夷吾舉于土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
⑧由則無敵國外患者古義:_____________今義:_
⑷寫出下面加點字的詞類活用類別,并解釋該詞的意思。
①人恒過②人則無法家拂
?*
③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
④必先?苦其心志⑤勞其?筋骨
⑥餓其體膚⑦空乏其身
???
⑧行拂名其所為⑨所以前以君、性
⑸解釋下列虛詞。
①膠鬲舉于魚鹽之中②困于心,衡土慮
??
③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④生于憂患,死壬安樂
??
⑤必先苦其心志⑥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2.自由朗讀全文,注意下列各句的朗讀停頓。
①舜/發(fā)于/吠畝之中。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行拂亂其/斤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④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⑥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參看注釋和預(yù)習所獲,疏通文意,注意下了句子。
(1)人恒過,然后能改。
(2)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3)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6)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證的?請簡述本文的論證
思路。
(三)研讀分析
1.文章開頭列舉了六個歷代名臣成才的故事,這六個人的成長史中共同點
是什么?
2.第①段哪些句子講述的是一般人的成長歷程?講述的是一個什么道理?
現(xiàn)在人們常說的哪些話與這個道理相同?
3.第②段是從哪些方面來說理的?
(二)深入探究
1.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wù)勀銓Α吧趹n患,死于安樂”的理解。
3.本文在論證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五)拓展提升
古今中外,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jīng)過艱苦生活的磨煉的示例還有哪些,把你
知道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三)課堂小結(jié)
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
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才能起到“所以動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還要重視人的主觀因素?!袄в谛?,衡于慮,而后
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敝骺陀^條件相互結(jié)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希望同學們堅強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對譯課文。
四、推薦閱讀篇目
《孟子》。
【教學反思】
24.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章大意。
2.多角度分析愚公移山遇到的困難;理解文中愚公、智叟名字的對比作用,
體會用神話結(jié)尾的襯托作用。
3.理解愚公形象的意義,學習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章大意。
2.多角度分析愚公移山遇到的困難;理解文中愚公、智叟名字的對比作用,
體會用神話結(jié)尾的襯托作用。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節(jié)比
較簡單,篇幅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選自《列子.湯問》,就是一則富有神話色
彩的寓言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進故事,細細品讀其寓意。
二、走進課文
(一)資料助讀,了解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展示課前預(yù)習)
(二)初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注意聽準字音、停頓。特備注意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
①懲/山北之塞。
②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③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④鄰人京城氏之婚妻/有遺男。
⑤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2.自由朗讀,參看注釋試著譯讀全文,讀不通的地方參看注釋
3.默讀課文,根據(jù)語境獨立完成下列文言知識盤點的各類小題
⑴重點實詞
①懲*山北之塞()②出入之迂*也()
③聚室而謀.日(.)④畢*力平險()
⑤雜然相許()⑥荷*擔者三夫()
⑦寒暑晝節(jié)()⑧固不可徹()
⑵通假字
①甚矣,汝之不愚()
②無隴*斷焉()
3古今異義
①河陽■之北()
②達于漢?陰()
③指通豫南()
④胃不能損魁父之丘()
⑤投諸渤海之尾()
⑥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⑦雖*我之死(
③懼其不已也(
(4)詞類活用
①南山而居()
②帝君其誠()
③畢力平險()
④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5)翻譯句子
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③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④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⑤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高,何苦而不平?
2.參考下列提示復述故事。
復述提示:
故事背景一一介紹兩座山(面積、高度、地理位置)
故事開端一一愚公率眾移山
故事發(fā)展一一愚公駁斥智叟
故事結(jié)局一一移山愿望實現(xiàn)
3.試著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大意。
(三)研讀品味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樣的看法呢?
2.“愚公”真的很愚蠢嗎?“智叟”真的很聰明嗎?
3.不是智叟一個人對移山發(fā)生了質(zhì)疑,還有愚公的妻子,那么,愚公妻子
的態(tài)度和智叟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嗎?請你找找文章中的描寫,比較分析。對比在文
中還有哪些體現(xiàn)?
小結(jié):京城氏之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
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yè)的冷漠態(tài)度。愚公之妻對
丈夫關(guān)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xiàn)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于言表,
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4.聯(lián)系全文,分析愚公形象和本文寓意。
5.故事的結(jié)局是天神移走了兩座大山,你認為這樣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
象?為什么?
(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愚公,你是移山呢?還是搬家呢?請寫出你的觀點,
理由和結(jié)論。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四人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全
班進行展示評價。
(三)課堂小結(jié)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是一篇寓言,主要敘述寫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
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在這篇寓言中,愚公能不能
把山移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在人生的道路上,
困難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們勇于下定決心,不怕困難,矢志不渝,勝
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對譯全文。
四、推薦閱讀篇目
《列子》。
【教學反思】
25.周亞夫軍細柳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義,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一詞
多義現(xiàn)象,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習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對比襯托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方法。
3.理解周亞夫和漢文帝兩個人物形象,感受他們的精神,并激發(fā)學生強烈
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一詞多義現(xiàn)象,積累本文涉及的古代文化
常識。
2.把握本文通過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對比、襯托的手法來刻畫人
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掠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多么震撼人心的語言,
由此可見,軍紀嚴明-才能成就偉業(yè)。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周亞夫軍細柳》,去
見證一位剛正的將軍周亞夫。
二、走進課文
(一)資料助讀,了解作家作品。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人,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其
父司馬談曾任漢武帝的太史令。司馬遷早年從經(jīng)學大師董仲舒、孔安國學習,20
歲開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許多歷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劉邦等的遺
跡。38歲繼任太史令,開始整理史料。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馬遷開始寫作
《史記》。正當他專心著述的時候,巨大的災(zāi)難降臨在他的頭上。天漢三年(前98)
司馬遷因替兵敗投降匈奴的漢將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下獄受宮刑。這是對他
極大的摧殘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還沒有完成,決心“隱忍茍活”以完成自己的
宏愿。司馬遷出獄后任中書令,這是由宦官擔任的掌管文書機要的官,他“每念斯
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繼續(xù)編寫《史記》,終于在征和二年(前
91)完成了這部巨著。
2.《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記事上起傳說中的皇帝,下至漢武帝元狩年間,跨度近三千年,與后來的
《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成“前四史二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
《離騷:《史記》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
(二)初讀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注意朗讀節(jié)奏。對照課下注釋,讀通全文大意,標注疑
難詞句。
2.全班質(zhì)疑問答,并歸納本文的重點詞匯。
⑴通假字
軍士吏被甲被:同“披”,穿著
*
改容式車式:同“軾”,車前橫木。這里用作動詞,指扶軾
⑵古今異義
軍霸上古義:駐軍;今義:軍隊
上*自勞軍古義:皇帝;今義:上面
居無何古義:經(jīng)過;今義:居住
于是上乃使使持于詔將軍古義:符杰,皇帝派使者或調(diào)動軍隊的憑證;
今義:物體各段之間相連的地方,節(jié)日,節(jié)約等。
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古義:營壘;今義:墻,某些物體上作用像圍墻的
部分。
請■以軍禮見古義:請允許我;今義:請求,希望對方做某事。
使人稱謝*古義:致意,問候;今義:感謝
⑶詞類活用
軍霸上軍:名詞用作動詞,駐軍
上自卑軍勞:名詞用作動詞,慰問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詔:名詞用作動詞,下詔令
介?胄*之士不拜介胄:名詞用作動詞,披甲戴盔
改容式■車式:名詞用作動詞,同“軾”,車前橫木。這里指扶軾。
(4)一?詞多義
①軍:軍霸上(駐軍)
上自勞軍(軍隊)
軍中不得驅(qū)馳(軍營)
②勞:上自勞軍(慰問)
勞其筋骨(使.....勞累)
⑤居:居無何④且
天子且至(將要1
且焉置土石(況且)
④之:已而之細柳軍(動詞,至人往)
不聞天子之詔(結(jié)構(gòu)助詞,的)
稱善者久之(助詞,無實義,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
⑤以: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動詞,任命)
以備胡(連詞,來)
請以軍禮見(介詞,用)
⑥使: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第一個“使”是動詞,派遣)(第二個
“使”是名詞,使臣,使者;
⑦騎:將以下騎送迎(坐騎)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名詞,騎馬的人,騎兵)
⑧詔:不聞天子之詔(名詞,皇帝發(fā)布的命令)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動詞,下詔令,詔告)
⑸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②已而之細柳軍;③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④天子為
動;⑤曩者霸上、棘門軍。
2.被動句:天子為動。
3.判斷句
①此真將軍矣;②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3.自由朗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概括各部分內(nèi)容要點。
’第一部分(1):先點明背景,交代因邊關(guān)吃緊,周亞夫等將奉命備戰(zhàn)戍邊。
<第二部分(2):集中地表現(xiàn)周亞夫的性格特點。
第三部分(3):借文帝之口,贊揚周亞夫“真將軍”的風范。
(三)研讀品味,分析人物形象
研讀品味一:品析真將軍。
1.快速瀏覽全文,說說皇帝是如何評價周亞夫的?(用原句答)文帝所說
的“此真將軍矣”中的“真”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從軍士吏的表現(xiàn),以及“亞夫乃傳言開壁門”“請以軍禮見”可以看出
周亞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研讀品味二:品析明文帝。
1.朗讀課文,面對這支敢說不的軍隊和將軍,文帝沒有惱怒,反而真心贊
嘆。文帝又有怎樣的吐格特點呢?
2.從“上自勞軍”和“稱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個怎樣的人?為
什么?
漢文帝是一個開明、識大體、重用人才的君主。因為漢文帝在細柳軍并未
得到“至尊”的待遇,而且處處都要服從軍令,但他并不認為這損害了自己作為
皇帝的威嚴,反而對周亞夫大加稱贊。因為漢文有意識到霸上、棘門軍是何等兒
戲,只有細柳軍這樣訓練有素、軍紀嚴明的軍隊才是保家衛(wèi)國最需要的。
(四)深入理解,引發(fā)共鳴
1.課文為什么要先寫文帝到霸上和棘門的情況,后寫文帝在細柳營遇到的
情況?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本文著重刻畫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寫并不多,而是運用
了對比烘托的手法來凸顯其形象,請找出文中的三處對比,并說說這些對比說明
了什么。
3.課文最后一段引用漢文帝的話作結(jié)是不是顯得多余?
(五)鏈接生活,拓展延伸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勚軄喎蚓竦默F(xiàn)實意義。
(三)課堂小結(jié)
一個短小的故事,寫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還刻畫出兩個鮮明的人物形
象,周亞夫是治軍嚴明的真將軍,漢文帝是深明大義的明君。兩處對周亞夫的正
面描寫雖著墨不多,卻如畫龍點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三、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將課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教學反思】
26.詩詞五首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的相關(guān)文學常識和詩歌的寫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想象、聯(lián)想,掌握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詩意,把握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shù)特色。體會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4.培養(yǎng)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想象、聯(lián)想,掌握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詩意,把握感情。
2.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shù)特色。體會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央視詩詞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色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
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jīng)學
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yǎng),
涵養(yǎng)心靈。今天,就讓我們品讀詩詞,讓《詩詞五首》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
二、走進課文
第一課時:飲酒、春望
一、品讀《飲酒》
(一)資料助讀(展示課前預(yù)習)
1.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也稱“靖節(jié)先生”,
又自號“五柳先生”。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于官場的黑
暗,“不為五斗米折腰二隱居田園。主要作品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歸
園田居》《飲酒》。
2.寫作背景:陶淵明二十九歲時任江州祭酒,不久歸隱。四十一歲再出為
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飲酒》組詩共二十首,是陶
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后,飲”酒即興所創(chuàng)作的一組五言古詩。他共寫《飲酒》詩20
首,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主要表現(xiàn)隱居生活的情趣。
(二)初讀
(1)先聽教師范讀,要求學生聽準字音、聽出重音、聽出節(jié)奏,然后全班自
由朗讀,感受詩歌韻律之美。
⑵指名朗讀詩歌全文,全班評議朗讀節(jié)奏。
飲酒(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⑶對照注釋,讀通詩歌大意。聯(lián)系作者生平,說一說本詩流露出了詩人怎
樣的思想感情?
(三)品讀
①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②賞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真意”怎么理
解?
④結(jié)合詩作說說陶淵明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品讀《春望》
(一)資料助讀(展示課前預(yù)習)
1.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于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
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別》
《春望》等。
2.《春望》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唐肅宗至德元年(756
年)八月,杜甫從部州(現(xiàn)在陜西富縣)前往靈武(現(xiàn)在屬寧夏)投奔肅宗,途中為
叛軍所俘,后困居長安,該詩作于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
示了詩人一貫心系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
(二)初讀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試著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試讀,全班評議,劃分朗讀節(jié)奏。參考如下: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備/更短,渾欲/不勝/簪。
3.齊讀全詩,思考:本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品讀
1.詩歌的首聯(lián)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
面?
2.《春望》緊扣一個“望”字,感情細膩感人。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nèi)容
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
4.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xiàn)的畫面,并揭示
詩句的含義。
5.體會本詩是如何做到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完美結(jié)合的?
四、課堂小結(jié)
《飲酒》這首詩寫作者隙退后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情?!遏┩啡?/p>
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希望大家能受到詩
人的感染,與國家同命運,共呼吸。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由檢查上節(jié)課的兩首詩的背誦默寫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品讀兩
外三首詩詞一一《雁門太守行》《赤壁》《漁家傲》。
二、走進課文
(一)賞讀《雁門太守行》
1.資料助讀(展示課前預(yù)習)
(1)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宣陽)人,唐代詩人,后世稱李昌
谷,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
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
(2)《雁門太守行》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zhèn)叛亂此起彼伏,發(fā)生過重大的戰(zhàn)爭,
從有關(guān)史料記載推測,本詩可能寫的是平定藩鎮(zhèn)叛亂的戰(zhàn)爭。
2.初讀把握韻律
請同學朗讀,注意朗讀節(jié)奏;后全班點評;教師范讀,生自由朗讀。參考
朗讀節(jié)奏: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
為君死。
3.賞讀體悟情感
(1)現(xiàn)在人們常用“黑云壓城城欲摧”這句話形容局勢的危急。詩歌前兩
句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次句寫城內(nèi)守軍披堅執(zhí)銳、嚴陣以待的情形,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
然,風云變幻,一縷日光從云縫里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
光閃閃,耀人眼目。這里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土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
(2)用你的語言描繪“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边@一畫面?
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敵
軍依仗人多勢眾,鼓噪而前,步步緊逼。守軍并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
的鼓舞下,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zhàn)斗從白晝持續(xù)到黃昏。盛戰(zhàn)從白天進行
到夜晚,晚霞映照著戰(zhàn)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jié)在大
地上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
(3)本詩描繪了一場邊關(guān)戰(zhàn)爭,表現(xiàn)了守邊將士什么精神?
明確:表現(xiàn)了守邊將士誓死報國、英勇赴戰(zhàn)(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精神。
(4)詩中大量運用表示色彩的詞語有什么作用?
(二)賞讀《赤壁》
1.資料助讀(展示課前預(yù)習)
杜牧: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他與詩人李商隱
并稱“小李杜”,作品有《樊川文集》,擅長長篇五言古詩和七律?!冻啾凇愤@首
詩是作者經(jīng)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
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赤壁,地名,東漢獻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敗曹操處,現(xiàn)在湖北省赤壁
西北長江南岸。這首詩是作者經(jīng)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
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2.初讀把握韻律
(1)聽老師范讀,聽準字音和節(jié)奏,注意語氣語調(diào)和情感基調(diào)。
(2)參考朗讀節(jié)奏劃分。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哽,
銅雀/春深/鎖二喬。
(3)生自由練讀;同位間朗讀評價。
(4)指兩名同學朗讀,全班評價,師適時點撥。
3.賞讀體悟情感
(1)首聯(lián)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一支“折戟”讓詩人想到了什么?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有何深
意?
(3)“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么?這樣寫有什么意義?
(4)這首詩是詠史詩,借古諷今是這首詩的一個亮點,請同學們說說這首
詩的這一寫法。
小結(jié):這首詠史吊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
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
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gòu)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三)賞讀《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1.資料助讀(展示課前預(yù)習)
(1)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宋代女詞
人。其詩文并美,尤長于詞,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藝術(shù)技巧很
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創(chuàng)新。語言清麗雅潔,明白如話,富有生活氣息,
人稱“易安體”。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
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箋注》。
在詞的創(chuàng)作史上,李清照是繼柳永、秦觀、周邦彥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約派
詞人。她的詞清新婉轉(zhuǎn)、幽怨凄惻,極富抒情性。但這首《漁家傲》卻表現(xiàn)出非
常不同的風格,它氣勢磅礴,音調(diào)鏗鏘,是李清照詞中最別具一格的杰作。
(2))《漁家傲》此詞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據(jù)《金石錄后序》記載,公
元1130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
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guān)。
(3)詞,又稱長短句,隋唐興起,宋代進入全盛,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
的歌詩。每首詞都有一個調(diào)名,稱“詞牌”。詞牌是詞的調(diào)子的名稱,不同的詞
牌在總句數(shù)、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上都有規(guī)定。
2.初讀把握韻律
(1)反復誦讀,把握節(jié)奏和韻律。
【參考朗讀停頓】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
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
舟/吹取/三山去。
(2)指四名同學比賽讀,全班評議提升,齊讀。
3.賞讀體悟情感
(1)作者在夢中看到了什么?請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相關(guān)詩句進行賞析。
(2)作者借寫夢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從哪些字詞中能夠體會出來?
(三)課堂小結(jié)
《赤壁》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
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表現(xiàn)了詩人無用
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漁家傲》這首詞意境開闊,氣勢磅礴,想象豐富,通過對夢境的描述,
抒寫了詞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表達了詞人煩悶的心情,充分表現(xiàn)了他對自由的渴望,
對光明的向往。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三首詩詞。
四、推薦閱讀篇目
摘抄并背誦教材以外的唐詩宋詞各五首。
【教學反思】
寫作:表達要得體
【教學目標】
L了解什么是表達得體,明白怎樣做到表達得體。
2.自己的語言表達較為得體。
3.通過例文引路使學生明白如何做到表達得體。
4.學以致用,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導學生能夠恰當表達,提高綜
合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根據(jù)表達目的,注意對象的特點及應(yīng)用的場合,合理使用謙詞
敬詞,使自己的語言表達較為得體。
2.學以致用,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導學生能夠恰當表達,提高綜
合素養(yǎng)。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寫作中,語言是否表達得體,不僅可以顯示出我們寫作能力的強弱,而且
可以顯示出我們綜合素養(yǎng)的高低。那么,怎樣做到語言得體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
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二、回顧課文,明確“表達得體”
1.什么是表達得體?
預(yù)設(shè):語言表達得體,就是要根據(jù)語境使用語言,理解不同場合、不同時
間、不同身份、不同溝象、不同目的等要素,選用恰當?shù)恼Z句來表情達意。
師補充:“語境”有“內(nèi)部語境”(指上下文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和“外部
語境”(指語言交際時的各種情境條件)之分,“得體”是指語言的運用要注意
并適應(yīng)內(nèi)外語境的各種要求。
2.為什么要表達得體?
一個人的言行直接決定這個人情商的高低,高情商的人的表達往往讓人舒
服,如沐春風而低情商在生活中體現(xiàn)最大的問題就是表達不夠得體,表達時忽
略對表達環(huán)境、表達對象等因素的考慮。所以得體的表達會讓我們向高情商邁進
一大步。今天我們主要探討書面得體表達問題。
3.如何做到表達得體?
(1)明確目的,一語中的。
在書面表達中,首先明確寫作目的,不同目的表達方式和態(tài)度也會不同。
如表達感謝應(yīng)是恭敬的態(tài)度;向人求得原諒應(yīng)是誠懇的態(tài)度:如果是反映問題,
應(yīng)該做到觀點鮮明態(tài)度合理。
(2)場合對象,謙敬注意。
注意表達的場合就是注意分清楚是輕松愉悅還是嚴肅莊重或者其他等,面
對不同的表達對象,需要注意對象的年齡、職業(yè)、性別等等。不同的對象和場合,
會涉及到謙敬詞的使用。所以熟悉常用的謙敬詞對我們得體表達有很大幫助。
(3)分辨文體,同中有異。
書面表達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日常生活中根據(jù)表達需要,表達的文體會
有所不同,常見的如邀請函、發(fā)言稿、倡議書等等。得體表達都需要注意目的和
場合,但不同文體的要求也會有細微的差別。
邀請函:需要體現(xiàn)書面邀請的正式性和對邀請對象的尊敬。需要根據(jù)對象
身份,選擇恰當稱呼。另外還需要在邀請函中介紹活動時間、地點、主題等情況。
發(fā)言稿:一定要注意發(fā)言稿的使用場合。
倡議書:介紹發(fā)出的倡議的背景、目的;明確主題;提出活動具體內(nèi)容和
要求。
三、案例分析
1.注意交際對象,謙敬恰當。
注意交際對象,即要注意聽話人或描寫對象的的性別、年齡、經(jīng)歷、地位、
文化背景等等特征,做到因人而宜。注意交際對象,應(yīng)尊重對方,敬辭用于稱對
方,謙辭用于稱自己。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對謙敬詞語的最好的概括,即在別人面前稱自己的
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定以“家”,如家父等;在別人面前和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則
冠以“舍”字,如舍弟等;稱別人家中的人,則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
令尊等。
還有常用的謙詞。如“愚”“拙”“鄙”“寒”“草”“笨”等。如“鼎
力相助”“篷隼生輝”"不吝賜教”等這些詞只能用于對方,而用于己方的如“效
犬馬之勞”、“盡綿薄之力”等。
例如:下面是一封求職信的主要內(nèi)容,其中有四處用詞不當,請找出來并
加以修改。
日前惠顧你社網(wǎng)站,得知招聘編輯的消息,我決定應(yīng)聘。我是中國傳媒大
學新聞專業(yè)2013屆本科畢業(yè)生,學習成績優(yōu)秀,身體健康,表達能力強。現(xiàn)寄
上我的相關(guān)資料,如有意向,可盡快與我洽談。
小組探討,學生舉手回答,教師最終明確。
解題思路:由題干可知這是一封求職信,交際的目的是求職,所以應(yīng)該做
到態(tài)度謙和、言詞懇切。
“惠顧”即光臨、惠臨,多用于商店對顧客,用在這里顯然不妥,應(yīng)改為
“瀏覽”;
“你”稱呼不夠得體,缺乏應(yīng)用的敬意,應(yīng)改為敬詞“貴”;
“洽談”即洽商,一般用于洽談生意,如洽淡會、貿(mào)易洽談等,可改為“聯(lián)
系”;
“可”顯得很生硬,改為“請”就顯得禮貌多了。
2.明確交際目的,有的放矢。
語言的表達應(yīng)有明確的目的性,交際目的不同,說話的角度、重點等應(yīng)有
所不同。或敘述事件,或說明事理,或描述現(xiàn)象,或抒發(fā)感情等等。因此,在
說話或?qū)懽髦?,先要明確目的,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語言的表達要適合表達目的的要求,是說語言的表達應(yīng)有明確的目的性,
目的決定了語言得體的尺度,決定了語言表達的方式。能根據(jù)表達目的選用合理
的表達方式,就是所謂有的放矢。
3.適應(yīng)交際場合,準確得體。
場合,即交際環(huán)境,包括時間、地點、話題,有關(guān)對象身份、職業(yè)、地位、
教養(yǎng)、性格,以及對象之間(還有聽讀者與說寫者之間)的關(guān)系等內(nèi)容。場合,
既指一定的時間、地點構(gòu)成的總體氛圍,也指交際當時的自然情景和社會情景。
交際場合,即交際的環(huán)境。不同的場合,對語言表達的要求也不同。
4、根據(jù)感謝信、邀請函等實用文特點選擇得體的表達方式與內(nèi)容。
教師點撥:寫作時根據(jù)不同實用文特點選擇得體的表達方式與內(nèi)容,同時
應(yīng)關(guān)注書信等應(yīng)用文的格式,遵照格式行文。
四、學以致用
練習一:請根據(jù)下面不同的目的任選一個方面寫一寫“我眼中的五十中學
新校望岳校區(qū)“。1、在信中向遠方的好朋友描繪望岳校區(qū)美景。2、對附近的社
區(qū)居民解釋望岳校區(qū)與五十中的關(guān)系。3、向前來我校視察工作的凌市長陳述望
岳校區(qū)一年多以來的發(fā)展狀況。
練習二:出示班長準備的班會發(fā)言稿中表達不夠得體的一段,請學生試著
修改一下。
五、課堂小結(jié)
語言是一門藝術(shù),運用得體可以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不得體則可能鬧笑
話。希望今天這節(jié)課對大家在日后的與人溝通交往中有所幫助,有所啟發(fā)。同學
們不僅要在寫作中表達得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一個禮貌得體的人,做一個有
素養(yǎng)的人。
【教學反思】
綜合性學習: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
【教學目標】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
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獨立或
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4.推選主持人,準備主持詞,學習答辯流程,準備答辯稿,各小組成員積
極參加答辯會,體驗合作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保護和發(fā)展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的
意識。
【教學重點】
1.做好每個活動準備工作,通過參加活動建立保護和發(fā)展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
的意識。
2.認識保護我國文化遺產(chǎn)的意義,增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的意識。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身邊有很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民間技藝、藝術(shù)形式、
民俗活動、節(jié)慶禮儀等,可以彰顯出獨特的人文價值,凝聚著共同的歷史記憶,
是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那你們知道我們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具體有什么呢?
二、方法指導
1.歷史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民間技藝、藝術(shù)形式、民俗活動、節(jié)慶禮儀
等都彰顯出獨特的人文價值,凝聚著共同的歷史無憶,是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2.文化遺產(chǎn)包括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3.國務(wù)院規(guī)定自2006年起,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定為我國的“文化
遺產(chǎn)日”。
三、活動指導
(一)文化遺產(chǎn)推薦與評選
1.全班同學分成小組。(班長分或自由組合)
2.小組長協(xié)調(diào)組員,做好分工,避免重復。
3.組內(nèi)自由推薦。(根據(jù)文化遺產(chǎn)的定義和入選標準制作資料卡。)
4.小組討論。(收集資料卡,選出推薦人數(shù)最多,認同度最高的項目作為
“申遺”項目。)
(二)實地考察、收集資料、撰寫申請報告
1.實地考察申報項目。a、考察前,了解背景;準備筆記本、資料夾、相機、
錄音筆等工具;了解路線。b、考察中,詳細記錄觀察所得、訪問權(quán)威人士,深
入了解其獨特價值,注意保護環(huán)境。c、考察后,整理資料,分類,匯總資料;
討論分析與評定標準的符合情況。
2.或通過閱讀書籍、網(wǎng)絡(luò)搜索,訪問老人等方式獲取資料。
3.小組分工合作,撰寫申請報告。報告包括:a.建筑概述。B.人文、歷史
價值。C.景點保護現(xiàn)狀及面臨的問題。D.擬采取課護措施。
4.要求:圖文并茂,語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
四、文化遺產(chǎn)我推薦
過渡:經(jīng)過第一輪的考驗,相信同學們對陜西本地的文化遺產(chǎn)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那么,再過幾天有一個特別的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的設(shè)立是為了進一步加強
我國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請問同學們,這個
節(jié)日是什么?
生:“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
1.我們的任務(wù)情境是這樣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即將到來,西安市準
備組織評選本市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以制定相應(yīng)的宣傳保護措施。下面是第三組
同學仿照課本資料二制作的資料卡片,同學們一起來當評委,看一看它是不是符
合“申遺”的條件?你有沒有更好的建議?
各小組就笫三小組的資料卡進行討論、點評、質(zhì)疑和修改。
教師明確:制作資料卡一定要注意遺產(chǎn)概述要語言簡潔,概括敘述文化遺
產(chǎn)的特點及其對我們生活的價值。資料搜集要盡量豐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luò)
資源,也可以實地考察,通過采訪等方式了解涼皮的歷史沿革,種類及具體的制
作方法等。
可以補充:
涼皮的分類:由于制作原料、制作方法以及地域的不同,又分為漢中熱米
(面)皮、寶雞搟面皮、烙面皮、釀皮等幾大類。
涼皮的文化意義:涼皮不僅是酸辣可口的美食,更是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陜
西人的共同記憶,涼皮歷史悠久,據(jù)說源于秦始皇時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教育科技行業(yè)在線教育內(nèi)容創(chuàng)新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高中英語語法周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旅游行業(yè)旅游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食品飲料行業(yè)消費趨勢與品牌營銷策略報告
- 湖南亞馬遜基礎(chǔ)知識培訓課件
- DB4601-T 11-2024 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布局設(shè)置與加工配送管理規(guī)范
- 混凝土養(yǎng)護技術(shù)與設(shè)備管理方案
- 廢礦石廢礦產(chǎn)品綜合利用項目節(jié)能評估報告
- 2024年東臺市檢察系統(tǒng)考試真題
- 湖上天鵝課件
- 2025至2030中國船員服務(wù)市場發(fā)展態(tài)勢及前景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年能源消耗在化工行業(yè)的節(jié)能減排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5-2030生鮮電商前置倉選址模型優(yōu)化與配送效率提升分析報告
- 2025年康復運動處方設(shè)計模擬測試卷答案及解析
- 群眾文保員管理辦法
- 竹圍欄施工方案范本
- 液氧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全國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高等數(shù)學二-專升本)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詳解(5套)
- 消化內(nèi)科臨床科室發(fā)展規(guī)劃與實施方案
- Revit參數(shù)化族課件
- 民間借貸法律知識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