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板江鄉(xiāng)板江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板江鄉(xiāng)板江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板江鄉(xiāng)板江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板江鄉(xiāng)板江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板江鄉(xiāng)板江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岳陽市平江縣板江鄉(xiāng)板江中學七年級上歷史期中考試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A.北京人B.元謀人C.山頂洞人D.半坡人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大量灰燼層,說明北京人已掌握()A.人工取火B(yǎng).使用火的技術C.種植水稻D.建造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類型是()A.半地穴式圓形房屋B.干欄式房屋C.窯洞D.土樓半坡原始居民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業(yè)成果是()A.黑陶B.彩陶C.青銅器D.鐵器被后人尊為“人文初祖”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是()A.炎帝和黃帝B.堯和舜C.舜和禹D.禹和啟平江加義鎮(zhèn)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用于舂米的石臼和收割的石鐮,這反映當時當?shù)鼐用駨氖拢ǎ〢.采集狩獵B.原始農耕C.游牧生活D.手工業(yè)生產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A.禹B.啟C.桀D.湯商周時期,用于祭祀和象征貴族身份的重要器物是()A.陶器B.青銅器C.鐵器D.玉器板江鄉(xiāng)出土的商代青銅爵,其主要用途是()A.農業(yè)工具B.飲酒禮器C.戰(zhàn)爭武器D.日常餐具西周分封制下,諸侯對周天子的義務不包括()A.繳納貢物B.隨從作戰(zhàn)C.管理封地D.自主廢立繼承人春秋時期,以“尊王攘夷”為口號成為首位霸主的是()A.齊桓公B.晉文公C.楚莊王D.秦穆公戰(zhàn)國時期,主張“法治”、建立中央集權的學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商鞅變法中,直接促進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措施是()A.確立縣制B.獎勵耕織C.獎勵軍功D.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戰(zhàn)國時期,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諸侯國是()A.秦國B.楚國C.齊國D.趙國戰(zhàn)國時期,平江縣隸屬于楚國,當時楚國軍隊作戰(zhàn)常用的武器材質是()A.石器B.青銅器C.鐵器D.陶器公元前221年,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建立秦朝的統(tǒng)治者是()A.秦孝公B.秦始皇C.秦二世D.子嬰秦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縣制C.郡國并行制D.行省制秦末農民起義中,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口號的是()A.陳勝B.吳廣C.劉邦D.項羽西漢建立后,漢高祖劉邦為恢復社會經濟推行的政策是()A.嚴刑峻法B.休養(yǎng)生息C.重農抑商D.鹽鐵官營漢武帝時期,派往西域開辟絲綢之路的使者是()A.張騫B.班超C.玄奘D.鑒真西漢時期,負責監(jiān)察地方官員的官職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刺史東漢時期,改進造紙術、降低造紙成本的科學家是()A.蔡倫B.張衡C.華佗D.張仲景東漢末年,領導黃巾起義的是()A.陳勝、吳廣B.張角C.劉邦、項羽D.劉秀東漢名醫(yī)華佗的突出貢獻是()A.編寫《傷寒雜病論》B.發(fā)明“麻沸散”C.提出“治未病”思想D.創(chuàng)編《齊民要術》秦漢時期,我國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種B.鐵犁牛耕C.石器耕作D.人力耕作秦漢時期,平江縣隸屬于長沙郡,當時長沙郡的最高行政長官稱為()A.諸侯B.郡守C.縣令D.刺史下列文化成就中,屬于秦漢時期的是()A.甲骨文B.《詩經》C.《史記》D.《論語》秦朝統(tǒng)一后,在全國推行的標準貨幣是()A.刀幣B.布幣C.圓形方孔半兩錢D.五銖錢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tǒng),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焚書坑儒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提倡法治D.興辦太學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禹建立夏朝②商鞅變法③秦統(tǒng)一六國④黃巾起義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距今約7000年,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種植水稻,居住在干欄式房屋;距今約6000年,半坡居民生活在黃河流域,種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材料二:原始農耕生活的出現(xiàn),使人類從遷徙生活轉向定居生活,為早期文明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1)根據材料一,河姆渡居民與半坡居民的種植作物有何不同?(2分)(2)材料一中,兩類居民房屋類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結合材料二,說說原始農耕生活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意義。(4分)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商鞅變法規(guī)定:“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二:商鞅變法后,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為以后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1)根據材料一,商鞅變法中促進農業(yè)生產的措施是什么?(2分)(2)材料一中,確立縣制的作用是什么?(2分)(3)結合材料二,分析商鞅變法對秦國的深遠影響。(4分)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秦漢時期,平江縣屬長沙郡管轄??脊虐l(fā)現(xiàn),當?shù)爻鐾亮舜罅壳貪h時期的鐵犁、鐵鋤等農具,以及圓形方孔半兩錢、五銖錢等貨幣。這說明當時平江的農業(yè)已普遍使用鐵器,耕作效率大幅提高;商業(yè)活動也與全國市場相聯(lián)系,商品交換日益頻繁,成為秦漢統(tǒng)一政權下地方經濟發(fā)展的典型。(1)根據材料,秦漢時期平江農業(yè)使用的主要農具是什么?(2分)(2)材料中,平江出土的貨幣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經濟狀況?(2分)(3)結合材料,說說秦漢統(tǒng)一對平江地方經濟發(fā)展的作用。(4分)三、簡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6分)34.從遠古人類到秦漢時期,中國早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結合七年級上冊所學知識及平江地方歷史,回答下列問題:(1)原始農耕生活是早期文明誕生的基礎,舉例說明半坡或河姆渡居民的農耕與生活成就。(4分)(2)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重要的改革,其在政治、經濟方面各有哪些主要措施?(6分,政治3分,經濟3分)(3)結合材料38,分析秦漢時期平江地方經濟發(fā)展的特點,并說明這一特點與秦漢統(tǒng)一全國的關系。(6分,特點3分,關系3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B2.B3.B4.B5.A6.B7.A8.B9.B10.D11.A12.C13.B14.A15.C16.B17.B18.A19.B20.A21.D22.A23.B24.B25.B26.B27.C28.C29.B30.A二、材料解析題(共24分)31.(1)不同: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半坡居民種植粟(2分)(2)原因:生活流域不同(長江流域vs黃河流域),自然環(huán)境(氣候、地形)差異(2分)(3)意義:使人類從遷徙轉向定居(2分);為早期文明產生提供物質基礎(2分)32.(1)措施:獎勵耕織(2分)(2)作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tǒng)治(2分)(3)影響:秦國經濟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提升(2分);為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基礎(2分)33.(1)農具:鐵犁、鐵鋤(2分,答出1點即可)(2)經濟狀況:商業(yè)活動與全國市場相聯(lián)系,商品交換頻繁(2分)(3)作用:統(tǒng)一的行政區(qū)劃(長沙郡)保障地方穩(wěn)定(2分);統(tǒng)一的貨幣、鐵器推廣促進經濟發(fā)展(2分)三、簡答題(共16分)34.(1)成就:半坡居民種植粟,制作彩陶,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或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居住干欄式房屋,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